過了很久後,李若秋悠悠道:「那秀才給他當了丞相後,開始到也是幹得盡心盡力,皇帝很是賞識他,為了獎勵他,還給他送了一塊免死金牌,那秀才自然是得意,但他心裡很是清楚有一個人的才華比他更好,其實按照功勞,應該那人當丞相的,但他就是不服氣,便要和較較真,所以他將那人的實力越來越大,也暗自培養了自己的實力。
但他心裡很是清楚,皇帝是不會讓他這麼做的,所以他只能找一個人代替自己,因為他知道,自己一旦不當丞相了,那麼當丞相的人一定是那個人,因為那個人在民間有一個神算劉伯溫的稱號,所以他覺得一定要找一個才能沒有劉伯溫那麼好,但很是無奈小丑的那種角色最合適,因為他知道那劉伯溫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但他有一個弱點,那就是過於仁慈,凡是見不得不好的,所以他找了一個小混混,但他沒想到他找的這個小混混讓他全家都搭進去了。這個小混混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在他的扶持下,從一個小小的七品縣令,一步步上升到拜中書省參知政事,這個小混混叫胡惟庸!陳羽冠大吃一驚道:「啊,這個奸臣!」
李若秋微微一笑道:「誰說不是呢?接著道六年七月,憑李秀才推薦,任右丞相,約至十年進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隨著權勢的不斷增大,胡惟庸日益驕橫跋扈,擅自決定官員人等的生殺升降,先閱內外諸司奏章,對己不利者,輒匿不上報。各地喜好鑽營、熱衷仕進之徒與功臣武夫失職者,爭走其門,饋送金帛、名馬、玩物不可勝數。終於這個小混混不負李秀才所望,1375年(洪武八年),劉伯溫雖然不良於行,仍然和所有在京官員一樣,參加元旦的早朝,隨後在奉天殿做了一首《乙卯歲早朝》,正月中旬,宋濂的門人劉剛來到劉伯溫的住處,商請劉伯溫將宋濂一百多卷的作品,擇取精華部分編輯成書,以便誦讀,也請劉伯溫為新書寫一篇序文。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正月下旬,劉伯溫感染了風寒,皇帝知道了之後,派胡惟庸帶了御醫去探望。御醫開了藥方,他照單抓藥回來煎服用,覺得肚子裡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讓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劉伯溫就抱病覲見皇帝,婉轉的向他稟告胡惟庸帶著御醫來探病,以及服食御醫所開的藥之後更加不適的情形。皇帝聽了之後,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要他寬心養病的安慰話,這使劉伯溫相當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經無法自由活動的劉伯溫,由劉璉陪伴,在皇帝和胡惟庸的特遣人員的護送下,自京師動身返鄉。回家後,拒絕親人和鄉里為他找來的一切藥石,只是盡可能的維持正常的飲食。
幾天之後,劉伯溫自知來日無多,找來兩個兒子交代後事。交代完後事時,又讓劉璉從書房拿來一本天文書,對他說:「我死後你要立刻將這本書呈給皇上,一點都不耽誤;從此以後不要讓我們劉家的子孫學習這門學問。」又對次子劉璟說:「為政的要領在寬柔與剛猛循環相濟。如今朝廷最必須做的,是在位者盡量修養道德,法律則應該盡量簡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則,以道德感化群眾,效果一定比刑罰要好,影響也比較深遠,一旦部屬或百姓犯錯,也較能以仁厚的胸懷為對方設身處地的著想,所裁定的刑罰也必定能夠達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過自新的目的;而法律若能盡量簡要,讓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動輒得咎無所適從,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優良形象,如此一來,上天便會更加佑我朝永命萬年。」又繼續說道:「本來我想寫一篇詳細的遺表,向皇上貢獻我最後的心意與所學,但胡惟庸還在,寫了也是枉然。不過,等胡惟庸敗了,皇上必定會想起我,會向你們詢問我臨終的遺言,那時你們再將我這番話向皇上密奏吧!」最後於四月十六卒於故里,享年六十五歲。六月,葬於鄉中夏中之原。從此以後這個小混混就很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