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信後,那皇太極竟真的信了信中的話,他怕援軍真的來了,所以放棄了進攻。一連幾日,他都不停的對我我那兩個兄弟勸降著,但我那個兄弟豈是那些變節者,所以對於皇太極的那些勸降都沒放在心上。那皇太極雖然是一時被我們的袁督師給欺騙住了,但他並不傻,沒過幾日,他立刻就發現自己上當了,很明顯,除了三天前和他們交戰的那一萬鐵騎外,再也沒有任何援兵。想明白這個結果後,他很是憤怒,第二日他就向寧遠城發動了最後的猛攻。但當他趕到寧遠城牆的時候,卻看見了一幕奇特的現象,他本以為我們會像幾個月前打他老爹努爾哈赤一樣架好了洋炮,但這次他想錯了。陳羽冠小聲道:「他看到了什麼?」祖大壽道:「他……他看到的是我們全部都站在寧遠城外等著他的到來!」
「啊!」陳羽冠驚訝的叫出聲來。
「不錯,我們全體的士兵都站在了城牆外,等待著皇太極!」祖大壽堅定的答道,語氣中充滿了自豪感。這份自豪感也感染了陳羽冠,因為他能想像出當時的那一幕。
祖大壽接著道:「看到這一幕後,那皇太極徹底的憤怒了,他再也無法遏制自己的憤怒,他對著他手下的六萬後金軍說道:「當年我老爹攻打寧遠這座小城都沒有攻下來,今天我來打,沒有打下來,現在敵人都在外面向我們叫陣呢,如果我們都不能大勝,那我們的國家的威嚴往哪裡放啊?」(原話「當年皇考太祖(努爾哈赤)攻擊寧遠,沒有攻克,今天我打錦州,又沒攻克,現在敵人在外佈陣,如果還不能勝,我國威何存?!」)說完他率全軍發動了總攻。
但這次他真的就沒有攻下來,你道那皇太極很傻啊,他不傻。「小娃娃,你到說說看,為何那皇太極不傻呢?」
陳羽冠略微想了一會兒,突然大聲道:「因為他認為騎兵作戰,我們明軍不是後金軍的對手,而且放棄拿手的大炮,所以他看起來衝動,其實是衝動中帶著聰明!」
祖大壽大笑一聲道:「不錯……不錯,那皇太極就這麼想的,他如你剛才所說,認為放棄了大炮的大明軍隊一定不是他們後金軍的對手,哎,那是以前,但現在不是了。所以這次他和他老爹一樣打錯了算盤。因為我們現在有關寧鐵騎,而且關寧鐵騎的戰鬥力,足以與後金騎兵抗衡,且我們還有洋炮。」
「洋炮?顯然陳羽冠並沒有想明白其中的關鍵所在,早在這之前,他就知道明軍一定是憑借關寧鐵騎的戰鬥力,足以與後金騎兵抗衡,這個緣故才衝出寧遠城來,但都出來了,那大炮還怎麼用呢?陳羽冠有點不解
祖大壽見陳羽冠不解,接著道:「那後金的主帥皇太極以為今日一戰一定能一雪前恥,所以他很是高興,在他的指揮下,後金軍略加整頓,向寧遠城發起更猛烈的進攻。戰爭從早上一直打到正午,在關寧鐵騎的強大衝擊力下,那後金軍損失極大,單皇太極卻依然沒有退卻。因為他堅信最後的勝利一定是他的,但很快我們就讓他知道,他錯了!」
「怎麼錯了,難道?……難道?對……對了!」陳羽冠欣喜若狂的說道。
祖大壽見陳羽冠已經猜了出來,他高興的道:「不錯。他們忽略了一個人,這個人從戰爭一開始到現在都沒有出現過,他就是一直呆在城裡不露頭的趙率教兄弟,他忍了太久,從戰爭一開始他就是為這一刻而準備的,在戰爭打得火熱的時候,他帶著一群人繞開寧遠,衝進了錦州城邊的後金大營,一陣亂砍亂殺之後,又衝了出來,回到了城中。而且他回到城中,用大炮轟斷了皇太極的後援軍隊,這樣關寧鐵騎可以後顧無憂的發揮他們的戰鬥力。最終以後金慘敗告終。整個過程一定很是驚心動魄,但祖大壽一語帶過,陳羽冠能想像的出這場戰爭的慘烈。(附註:『寧錦大捷』來源於百度天啟七年即天聰元年(1627年)五月初六日,後金皇太極,以「明人於錦州、大凌河、小凌河築城屯田」,沒有議和誠意為藉口,親率數萬軍隊,謁堂子,出瀋陽,舉兵向西,進攻寧(遠)錦(州)。
十一日,後金軍至錦州,距城一里,四面紮營佈兵,將錦州城包圍。時明太監紀用、總兵趙率教駐錦州,負責築城、守城。當後金兵將至時,左輔等人,撤入錦州,憑城固守。皇太極得報後,傳令攻城。後金兵攻城數日,傷亡慘重,別無所獲。
十六日,明遼東巡撫袁崇煥派人送給紀用、趙率教的書信被後金兵截獲,內稱「調集水師援兵六七萬,將至山海關,薊州、宣府兵亦至前屯,沙河、中後所兵俱至寧遠。各處蒙古兵,已至台樓山」云云。皇太極信以為真,即收縮圍錦兵力,聚集於城西,以防明援師。
至二十六日,後金軍已圍城15日不克,人馬疲憊士氣低落。
二十七日,後金軍分兵為兩部:一部繼續留駐錦州,在錦州城外鑿三道濠,加以包圍;另一部由皇太極率領官兵數萬,往攻寧遠。
遼東巡撫袁崇煥提出:「堅壁固壘,避銳擊惰,相機堵剿。」總督薊遼、兵部尚書閻鳴泰題奏:「今天下以榆關為安危,榆關以寧遠為安危,寧遠又依撫臣為安危,撫臣必不可離寧遠一步。而解圍之役,宜專責成大帥。」此奏,得旨:「寧撫還在鎮,居中調度,以為後勁。」朝廷為確保寧遠,不允許袁崇煥親自率領援兵,前往救援;而令滿桂、尤世祿、祖大壽等率軍一萬,馳援錦州。
二十八日,遼軍與後金軍在寧遠城,展開激烈的攻守戰。袁崇煥列重兵,陣城外,背依城牆,迎擊強敵。皇太極欲馳進掩擊,貝勒阿濟格也欲進戰;大貝勒代善、二大貝勒阿敏、三大貝勒莽古爾泰「皆以距城近不可攻,勸上勿進,甚力」。天聰汗皇太極對於三位大貝勒的諫止,怒道:
「昔皇考太祖攻寧遠,不克;今我攻錦州,又未克。似此野戰之兵,尚不能勝,其何以張我國威耶!」
明遼軍與後金軍兩支騎兵,在寧遠城外展開激戰,矢鏃紛飛,馬頸相交。明總兵滿桂身中數箭,坐騎被創,尤世威的坐騎也被射傷;後金貝勒濟爾哈朗、薩哈廉及瓦克達俱受傷。兩軍士卒,各有死傷。
明軍騎兵戰於城下,炮兵則戰於城上。袁崇煥親臨城堞指揮,「憑堞大呼」,激勵將士,齊力攻打。參將彭簪古以紅夷大炮擊碎八旗軍營大帳房一座,其他大炮則將「東山坡上奴賊大營打開」,後金軍傷亡重大。明太監監軍劉應坤奏報稱:「打死賊夷,約有數千,屍橫滿地」。後金貝勒濟爾哈朗、大貝勒代善第三子薩哈廉和第四子瓦克達俱受重傷,游擊覺羅拜山、備御巴希等被射死。蒙古正白旗牛錄額真博博圖等也戰死。後金軍死傷甚多,屍填濠塹。
二十九日,後金天聰汗皇太極率軍撤離寧遠,退向錦州。
遼東巡撫袁崇煥欣喜地奏道:
「十年來,盡天下之兵,未嘗敢與奴戰,合馬交鋒。今始一刀一槍拚命,不知有夷之凶狠驃悍。職復憑堞大呼,分路進追,諸軍忿恨此賊,一戰挫之,滿鎮之力居多。」
皇太極攻寧遠不克,又轉攻錦州。
先是二十八日,當後金兵在寧遠城下激戰之時,錦州的明兵趁後金軍主力西進、勢單力弱之機,突然大開城門,蜂擁衝殺出來,攻向後金大營,予敵一定殺傷。稍獲初勝之後,迅即撤退回城。後錦州戰報送到皇太極手裡,他感到寧、錦前後、腹背受敵,不得不迅速從寧遠撤軍。
六月初三日,皇太極向錦州城發起進攻。
初四日,皇太極攻城不下,遂命撤軍回營。明總兵趙率教疏報:此役後金兵傷亡「不下二三千」。明鎮守太監紀用奏報:「初四日,奴賊數萬,蜂擁以戰。我兵用火炮、火罐與矢石,打死奴賊數千,中傷數千,敗回賊營,大放悲聲。」
初五日,凌晨,天聰汗皇太極從錦州撤軍。
初六日,遼東巡撫袁崇煥上《錦州報捷疏》言:
「……孰知皇上中興之偉烈,師出以律,廠臣帷幄嘉謨,諸臣人人敢死。大小數十戰,解圍而去。誠數十年未有之武功也!」
寧錦之戰,後金軍攻城,明遼軍堅守,凡二十五日,寧遠與錦州,以全城而結局。明人謂之「寧錦大捷」,載入中國戰爭史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