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鑒定師  第16卷 第八百五十章 寬永通寶
    這寬永通寶在中國並不算少見,日本的古錢在中國流傳,這個是和歷史不無關係的,咸豐三年也就是一八五三年的時候,清王朝為籌措鴉片戰爭賠款和鎮壓太平軍的軍費,開始鑄造「當十」、「當五十」、「當百」、「當千」的虛價大錢,結果造成錢價大跌,交易混亂。外國的輕錢也乘機而入,紛紛流入中國。

    像朝鮮的「常平通寶」錢、安南的「光中」錢、「景盛」錢等,而日本的「寬永通寶」錢更是藉機大行其道。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修泰萊高速路時,在方下至楊莊路段曾出土過部分清代銅錢,多數為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光緒年號的紅銅質銅錢,其中就有一定數量的日本和安南銅錢摻雜其中。

    當時的日本通過各種渠道從中國取得銅後,製造輕質銅錢,然後再輸出到中國換取重質銅錢,運回國熔化後再鑄造更多的輕質銅錢,再輸出到中國換取更多的銅錢或銅材,如此往復,財富便越聚越多。所以,利用本國所鑄銅錢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也是日本的一大創舉。

    日本在公元708年奈良朝元明天皇和同元年,也就是公元708年,相當於我國唐中宗景龍二年,在那個時候開始倣傚中國唐朝鑄幣,鑄行「和同開珍」」方孔圓錢。到19世紀60年代,共鑄行方孔圓錢32種,其中的「寬永通寶」是鑄行量最大的一種。

    我國明代施行鈔、銀、銅錢並行制度,但銅錢的鑄行嚴重不足,在明代的十七帝中,只有九代帝王鑄過幣(如明宣宗時自宣德年後的幾十年間沒鑄過幣)。於是便允許唐、宋舊銅錢入流,這便為民間的私鑄錢和流入中國的日本仿製錢的流通提供了條件。

    日本於「寬永」二年,也就(公元1625年,相當於明熹宗天啟五年,從那個時候開始鑄造「寬永通寶」銅錢,歷經天明天皇至孝明天皇等十個皇朝,到1867年,相當於我國的清同冶六年止,長達242年之久。所以,「寬永通寶」流通到萊蕪的時間,最早也應在明末清初之時。

    日本的「寬永通寶」錢在中國民間流通了多年,直到清乾隆初年,才被官府知道,懷疑是私鑄錢,還另用「年號」,這無異於謀反。於是,乾隆皇帝諭令江、浙、閩各總督、巡撫窮治開爐造賣之人。幸虧江蘇巡撫莊有恭的幕僚見多識廣,道出來歷。於是,兩江總督尹繼善和江蘇巡撫莊有恭會銜上疏,講出來龍去脈,乾隆皇帝才又諭令嚴禁商船攜帶倭錢;民間使用的,官為收買。至此,事情才算了結。

    寬永通寶與中國的古錢幣一樣,因為在中國流通了二百多年,品類也很多,數量極大,光背最常見,一開始鑄造的寬永通寶的永字是由「二」和「水」組成的,所以被稱為「二水寬永」,這一種的傳世比較少,後來寬永十三年到寬文初年所鑄造的寬永通寶,寶字末二三筆相連,稱為「連足寶」,這期間鑄造的寬永通寶又被稱為古寬永。

    根據鑄造的地點,又可以分為多種,比如魚尾寶,這一種的中的「寶」字最末的丙筆是從中間向左右彎曲分開的,十分像魚尾,因此而得名,又有長尾寬,字大,而且尾筆向上至寬字的最頂部,這兩類十分罕見。

    另外還有其它的比如寬文八年後的,也就是一六八八年後的鑄造的稱為新寬永,與古寬永相對,它的特點是寶字末二三筆分開,叫分足寶,輪廓端正,文字較細,其版別更為複雜,除銅錢外,還有大量鐵錢。新寬永有幾種相當稀少,如一些寬緣大型錢、奴錢小字鉛質樣錢等,還有一種背為「白鶴過海圖」的新寬永,鑄造極精,可能屬開爐錢。

    從幣材上分,有金、銀、銅、鐵、鉛,銅錢又分紅銅、黃銅、青銅,而以紅銅最常見。由於製作精良,為當時我國民間所樂用,成為流入我國混用的方孔圓錢之冠。

    這八枚寬永通寶均是新通寶,也就是1688年以後鑄造的,質地為紅銅,完全符合「寶字末二三筆分開,叫分足寶,輪廓端正,文字較細」的特點。

    駱天看完了讓袁傑小心地收起來,將結果寫了下來,袁傑出來的時候就又帶出一件東西來,這件東西駱天一看就失笑了,這個東西勉強能夠稱為古董吧,可是卻值不了多少錢,一千到頂了,主要是因為這是一件普通的文房用品,其實歸於生活用品也可以,這是一件臂擱,竹製的。

    臂擱顧名思義就是擱手臂的東西,又可以叫做「秘閣」或「腕枕」。 臂擱外形扁片長條狀,在竹刻品類中,是常用的文具,也是深受文人喜愛之雅玩,揮毫之餘,把玩摩挲,日久溫潤而見神采;而竹刻臂擱更是竹刻藝術的主要代表之一,明、清兩代名家都有精品傳世,例如朱三松人物圖臂擱;清代中期以後,竹臂擱幾乎取代了筆筒的地位。

    想到這個小東西在清代的時候居然是文人必備的文具之一,駱天就有些啞然失笑了,人人在寫字的時候壁下擱一個竹片,這就是獨特風景線一道,再看眼前的這個竹臂擱,上面雕刻庭院小景,其山石取細皴,樓閣建築,甍瓦楞豁,榱桷儼然,運刀流暢,線條纖巧。雖然不是名家作品,可是雕工也精妙,只是可惜,邊上磨損得有些厲害,這是清中期的一個竹臂擱,算下來一千塊足了。

    再看最後一件東西,這是一個攜壺,叫穿帶壺、穿帶瓶、背水壺、背壺等。它是典型的泥質製品,其造型的基本特徵是:喇叭形口,瘦長鼓腹,腹部有一對環耳。攜壺流行於宋、遼、金、元、明、清各代,白釉、黃釉、白釉綠彩製品比較常見。攜壺是古陶瓷瓶式,因為壺的兩側有穿帶或繩索的環耳溝漕而得名。

    這是一件清末的攜壺,品相完整,通體暗紅色,十分討喜,駱天寫下結論後,舒了一口氣,連忙站起來準備離開,袁傑跑過來:「駱天……」

    「好了,你有空就找那位廖小姐道個歉,這個事情也就結了,對了,這裡有地址。」駱天將廖初晴的地址給了袁傑,又交代他:「別忘了給她買點禮物過去,態度好點。」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