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個殷桂英,有這麼一個故事:殷桂英化鬼死纏負心郎!
話說,唐宣宗大中年間,江南重鎮徐州發生了一件怪事:新科進士王魁被賜官為徐州僉判,少年得志,意氣風發,但不到三年,竟然引刀自刺身亡。
對此事,眾人議論紛紛,不解其中原故。
而知情者都說:這是負心人應有的下場!
要知事情的來龍去脈,還需從王魁中進士前說起。
王魁是萊州人,出身貧寒,卻稟賦獨厚,不但人長得相貌堂堂,而且極富才情。為著擺脫窘困的生活境況,他讀書十分用功,只盼望有朝一日金榜題名,魚過龍門,飛黃騰達。
也算皇天不負有心人,二十歲時,他就順利通過州縣的鄉貢考試,成為舉人。到大中十年冬天,京城舉行進士會試時,他籌備了盤纏,進京參加考試,且胸有成竹,躊躇滿志。
唐代朝廷舉行的科舉考試,項目繁多,而最讓讀書人感興趣的,是『明經』和『進士』兩科。
唐高宗以後,更形成進士科獨盛的局面,士大夫們都以進士出身為榮耀。
唐宣宗時期,參加明經科考試的,大多是貴族世家子弟,因此考試不甚嚴謹;而應考進士科的,大多是平民階層的讀書人。
他們都想通過這一途徑,徹底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光耀門庭。因考取進士之後,即可賜官,所以朝廷對進士的選拔十分嚴格,非博學多才、遠見卓識之人,難以通過。
王魁雖長於詩文,但闡明政見之文稍差,因此也像大多數應試者一樣名落孫山。
心氣頗高的王魁,原本是抱著極大的希望來應試的,一旦落第,無疑受到了沉重的打擊,頓感前途暗淡,渺渺茫茫。
發榜後,他便憂心鬱鬱的回到家鄉,整日枯坐書齋,長吁短歎,不知如何是好。
同窗的友人安慰他道:「人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你如今只不過二十四歲,雖然暫時受挫,仍可東山再起啊!」
為了轉移他的情緒,友人又慫恿他到煙花柳巷中尋些開心,等心情平復後,繼續拚搏。
在友人的『挾持』下,王魁心不在焉的來到萊州城中的花柳之地,穿過彎曲窄狹的巷道,走進一處幽僻精巧的小宅。
只見院內柳絲成蔭,花木扶疏,一座小樓畫梁雕棟。
也許是聽到了推門的聲音,他們剛跨入院中,樓裡就走出一位姑娘。只見她雲髻半編,淡妝淺抹,一身杏紅羅裙,裹在發育初成的苗條身段上,隨風輕蕩,宛如一團舞動的火苗。
看她的年紀,不過十六七歲,然而美目流盼,已藏著萬種風情。
從未涉足風月場所的王魁,一剎那被姑娘的美艷弄得不知所措。
姑娘慇勤的把他們引入樓中客廳坐下,又親自奉上香茗,擺上瓜果,熱情大方。
王魁望著她忙來忙去,就像一隻蝴蝶在屋中翩翩起舞,不禁怔怔發癡。
友人又把姑娘介紹給他,正是紅極一時的歌星殷桂英,尤其善於彈弄琵琶。
姑娘嫣然一笑後,也不推辭,取出一面琵琶,低頭舒指,彈奏起來。纖纖玉手上下撫弄,如水如泉的音樂便從琵琶中流出,輕輕迴盪在客廳中,王魁頓感搖蕩在雲霧之中。
一段情彈之後,殷桂英輕啟歌喉,唱了一首小調,歌聲幽怨婉轉,就像一隻夜鶯在傾訴心聲。
王魁聽得如醉如癡,深深為之著迷。
殷桂英彈唱完後,三人品茗清淡,十分投緣。雖然身份迥異,心意卻融融相通。
不知不覺已到撐燈時分,桂英又備好酒菜,深情的舉起酒杯,對王魁道:「酒乃天之精華,妾為地之美物,王君擁美物而飲精華,一定是來年登第的吉兆。」
這話可真說到王魁的心坎裡去了,張開雙臂把桂英擁入懷裡,接過她手中的酒杯,一飲而盡。
晚飯後,友人識趣的走了,只留下情意相投的王魁與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