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微笑道:「你是哪個國家的國王?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
那漢子長歎一聲,傷心的說起舊事。
原來,他是烏雞國的國王,被妖魔謀害而死。
就在五年前,天年乾旱,草子不生,民皆饑死。烏雞國中倉稟空虛,錢糧盡絕,文武兩班停俸祿,國王膳食亦無葷。
國王倣傚禹王治水,與萬民同受甘苦,沐浴齋戒,晝夜焚香祈禱。如此三年,卻是河枯井涸。
正在危急之處,忽然來了一個道士,能呼風喚雨,點石成金。
他先去見文武百官,後見國王,然後登壇祈禱,果然有應。只見令牌響處,頃刻間大雨滂沱。
國王原本只望三尺雨便足夠,但那人說久旱不能潤澤,又多下了二寸。
國王見他如此尚義,就與他結拜為兄弟。那道士既有這等本事,若要雨時,就教他下雨,若要金時,就教他點金,也不必因為天災人禍而導致國家動亂。
國王與那道士同寢同食二年,遇著陽春天氣,紅杏夭桃,開花綻蕊,家家士女,處處王孫,都去游春賞玩。那時節,文武歸衙,嬪妃轉院。
國王與那道士攜手緩步,至御花園裡欣賞美景。
道士忽然行到八角琉璃井邊,不知拋下些什麼物件,井中有萬道金光。
他哄國王到井邊,看看是什麼寶貝,卻陡起凶心,『撲通』的把國王推下井內,用石板蓋住井口,擁上泥土,移一株芭蕉栽在上面。
那個道士害死國王,便在御花園內搖身一變,跟國王一模一樣,佔了他的江山,侵了他的國土。兩班文武,四百朝官,三宮皇后,六院嬪妃,盡屬妖魔。
而真正的國王,已死去三年,變成一個落井傷生的冤屈之鬼。
晴朗認真聽完烏雞國王的敘述,微笑道:「你既然是在御花園的八角琉璃井中溺死,怎麼會在這裡出現?而且,這裡是佛寺,有祥光保佑,你應該進不來的。」
國王歎息道:「上仙啊,我這一點冤魂,怎敢上你的門來?山門前有那護法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緊隨鞍馬。
可是,就在前不久,那夜遊神竟然用一陣神風,將我送到這裡來。他說我三年水災該滿,著我來拜謁上仙。請上仙到我國中,拿住妖魔,辨明邪正,我當結草啣環,報答大恩!」
晴朗淡然笑道:「這種事,不該我管。既然那妖魔變作你的模樣,侵佔你的乾坤,文武不能識,后妃不能曉,那麼你為何不在陰司閻王處,申訴你的冤屈?」
烏雞國王長歎道:「他的神通廣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與他會酒,海龍王盡與他有親,東嶽天齊是他的好朋友,十殿閻王是他的異兄弟。因此這般,我也無門投告。」
晴朗略一沉吟,緩緩道:「你想我怎麼幫你?」
烏雞國王:「當朝太子是我親生的儲君,也不曾被那妖魔貶掉,只在金鑾殿上,五鳳樓中,或與學士講書,或共道士登位。自此三年,禁太子不入皇宮,不能與娘娘相見。」
晴朗:「這是為何?」
烏雞國王:「此是妖怪使下的計策,只恐他母子相見,閒中論出長短,或許會走漏消息。故此兩不會面,他得永住常存。」
晴朗:「你想讓我去找太子?」
烏雞國王點頭道:「明日早朝,他會領三千人馬,架鷹犬出城采獵,上仙定然能跟他相見。那時請你把這個拿出來,他自然會相信。」便把手中的白玉圭交給晴朗。
原來,當初道士變作國王的模樣,卻沒變這件寶貝,回到宮中,說那求雨的道士拐了此圭去,自此三年,並沒此物。太子若看見,睹物思人,必報此仇。
晴朗微笑道:「這個方法太複雜,我有個更簡單的。」便祭出山河鼎,將國王裝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