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謝二人並未多帶親從,所以很好控制,儀華原以為朱棣還是要和他們喝上幾杯以客套一藩,沒想到一進府就被拿下,立刻捕殺。
「張玉,朱能聽令,令你二人攻取九門。」
「末將領命。」
「唐雲聽令,令你到北平九門宣旨,北平統一歸燕王指揮。」
「末將領命。」
九門雖被張謝二人控制,但其部眾多是朱棣的部下,對朱棣還是抱有一定的同情。再者張謝被殺,一時群龍無首,再加上唐雲宣旨以假亂真,很多將士不明就理的,稀里糊塗的投降了。
一日之內,朱棣迅速控制了九門,並殺了葛誠等朝廷內應,消除了內部隱患數日後,朱棣輕而易舉的控制了北平。
「這回箭在弦上了,我看你不起兵都不行了。」
「是啊,是允文逼我一步一步的走到現在。我其實只想自保而已,為何他要斬盡殺絕呢?」
「自古帝王都一樣,因為你威脅到他的統治。」
「可我本無反心。」
「你沒有反心,可是皇帝怎麼知道呢,他怎麼能相信你呢。」
「你相信我嗎?」
「我相信你,很久以前就相信你啊。」
「我只要你相信我就可以了。」
「可是我相信你有什麼意義呢,在帝王眼裡,寧可錯殺一百,決不放過一個。」
「如果我做了皇帝也會這樣嗎。」
「我想會的。」
「那你還會愛我嗎?」
「我什麼時候愛過你?我助你是我的使命,使命結束後我就要離開的。」她一不小心說漏了嘴,但是愛他卻是真實的,只是不想讓他知道她就是曉桐,就是他心心唸唸尋找的鳳兒。
「你要去哪裡?」
「歸隱山林吧,我更喜歡世外桃源,沒有紛爭。」
「我看還是讓你一展才華的好,要不然會悶壞我的小才女的。」
「少貧嘴。」
「道衍大師說明日為黃道吉日,我看你明日應該誓師才對。」
「為自己找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嗎?」
「那是自然。」
「我的小軍師,請指點一下。」朱棣與她說話越來越是寵溺,但她心中知道他對她也只是戰略上的依靠而已。
「清君側。」她冷冷的說。
「先皇在位的時候怕權臣篡權,留下《皇明祖訓》」
「對,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這就是給你有向他索取奸臣和舉兵清君側的權利。」
「齊泰、黃子澄就要成為替罪羔羊了。」
「所以我們起兵不是反朝廷,而是靖難。」
「明日誓師你與我同去校場嗎?」
「你希望我去嗎?我畢竟是女人,出入那裡不合適。」
「我希望你能站在我的身邊,有你在身邊,我就什麼都不怕了。」
「我覺得以前的你霸氣十足的樣子,現在怎麼開始兒女情長了,莫因兒女情長而英雄氣短。校場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去,女人出現在那裡不吉利,我可不希望以後你有危險。萬事要小心,至少我死之前我是不會讓你受到傷害的。」
「我不准你死。」
「那等你做了皇帝下聖旨給我吧。」
第二日,朱棣在校場上一翻激情澎湃的演講之後,將士們各個都意氣風發,齊聲附和「誅奸臣,清君側。」
「誅奸臣,清君側。」
「誅奸臣,清君側。」
「誅奸臣,清君側。」
一時間校場的士氣被調到了最高狀態,正在這時,天空陰雨大至,屋頂簷瓦墮地,朱棣以為會出師不利。
「此乃祥兆也。王爺不用擔心。」
「何解?」
「飛龍在天,必會引起風雨。至於瓦墮,是要易黃(皇)也。」
朱棣聽完自然心中高興。
新帝知道燕王已經誓師,自然不會善罷甘休,八月派長興侯耿炳文為征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寧忠次之,率三十萬眾討伐朱棣,希望可以借助老將的威名一舉擊敗朱棣。大敵將至,朱棣有何對策呢?
「30萬大軍將至,王爺有何良策。」
「耿炳文此人非同一般,久戰恐對我軍不利。」
「咱們給他來個戰前易帥,如何?」
「這談何容易啊?」
「這個就得你配合演幾場好戲給允文看了。」
「怎麼辦?」
「出其不意,先下手為強。我軍整體實力不如對方,只能集中優勢兵力先打幾個勝仗再說呢。」
「在他未立穩腳跟前,先給他個下馬威。」
「耿到真定之後,必分營滹沱河南北,先鋒軍必不足萬人以駐雄縣。」
「我趁其無防備,舉重兵一舉殲滅雄縣駐軍。」
「昨日我收到密報,南軍虛實正如此圖。」
「此圖為何人所獻?」
「我不是說有一支奇兵嗎?耿部下張保所獻。」
「此人可靠嗎?」
「錦衣宗的人是不會背叛組織的,何況是八宮主之一呢。」
「張保是?」
「伊震。」
「我這個宗主都不知道他們的真實身份。」
「我本也不應該告訴你,我必須為他們的安全做考慮,只恐王爺有疑慮因而說之。」
「飛鴿傳書給伊震,讓他配合我們來個翁中捉鱉,我在這裡,這裡,這裡部署人馬,令張雄引一路兵馬與之正面交鋒詐敗,將彼軍引至,我親引一路於後斷其援軍。」
「好計。」
儀華急忙回到錦衣宗的總壇,飛鴿傳書給伊震,突然間覺得我得為錦衣宗的成員們向未來的皇帝討一塊保命的金牌,誰知道我走了之後他會如何對待他們呢。
這些日子的戰事很順利,一直按她們預想的結果進展,雄縣一舉消滅先鋒駐軍9000人,並於月月漾橋智擒潘忠、楊松,攻陷鄚州,真定一戰,耿炳文部隊蹈藉死者不可數計,李堅、寧忠、顧成等大將都被朱棣一次擒獲。
耿炳文沒有料想到朱棣動作如此之快,他自己三戰三敗,也深以為恥,所以對朝廷的軍報也是諱言不清,這正給了她們可乘之機,朱棣抓住他的弱點,故意把南軍大敗的情況做了誇張的描術讓京城裡的皇帝知道,果然,皇帝中計,走馬換將,以以曹國公李景隆為征虜大將軍,代耿炳文領軍,付之五十萬傾國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