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率隊進入東海郡府所在地郯城,李康正在指揮青壯勞力和兵士們加固城防。
郯城跟很多城市不一樣,它是有甕城的。所謂甕城,就是在主城門外面建一個圓形的小城,它是封閉式的。這等於讓對手要攻破兩道城門,也有的時候故意放棄甕城,誘敵進入,然後放下城門閘,兵卒們從甕城的藏兵洞裡出來,射殺進入者,這叫甕中捉鱉。
李康做事是很認真的,他讓人在全城收集五擔水以上的大缸,全都沿著城牆角埋入地下,裡面或水或油,都裝得滿滿的。另外,又碼起了幾十個大柴垛,一旦開戰,城裡的青壯們也不需要上城牆殺敵,他們所做的就是將這些油和水加熱,然後抬上城牆。
這些埋在土裡的缸還有另外一個用處,如果敵方想通過挖掘巷道進入城內,那麼缸裡的水就會出現波紋,根本不需要去聽。
這些內容都是來自於孟公威在軍校授課的內容,李康是個刻板的人,對所學的東西完全的照本宣科。曾經有人說過他的一個小故事,可見其刻板到了什麼程度。孟公威在講到防守埋缸的時候,說了一個量詞,每隔十數步須得埋下一口缸。這李康對這「十數步」疑惑不解,下課了便追著孟公威問。這孟公威無奈,隨口說了:十數步,你就當成十二步吧。那李康在郯城做城防部署時,統一規定,每隔十二步便埋下一口缸,還親自用步來測量。
孟良見到李康,第一句話問的就是:「假如紀靈來攻城,你準備是堅守還是和他打游擊戰,慢慢的消耗他的實力?」
李康毫不猶豫的回答:「自然是堅守,直到戰鬥至最後一人。」
這些天孟良心裡一直在盤算魯肅和孔明提出的棄守東海,拉長紀靈的補給線,分散他的兵力,最後在泗水決戰的策略。是不是自己太武斷了,採用這種禦敵以境外的辦法是不是太冒險了。看到刻板保守的李康也如是說,稍稍有些心安。
他換了個話題:『你在郯城的防禦可考慮到敵方如果引泗水來攻城,該如何應對?」
李康答道:「已經派人測量過泗水的流量,如果引泗水來圍城,開挖河道至少要十萬人三個月的功夫,恐怕紀靈沒有那麼長的命。」
孟良放下心來,他想到的李康都想到了,沒想到的李康也想到了。
在城牆上轉悠了一會,四處看了看,沒看到史渙,就問:「你們倆輪班值守?史渙現在在休息?」
「不,史渙將軍說,趁敵人立足未穩,他帶了一千多人先去騷擾他們一下,探探對手的實力。」
「啊,他什麼時候走的?」
「昨天,現在想來,已經到達淮陰縣城附近了。」
「子龍,速速傳令,部隊停止休整,立即開往淮陰縣城,接應史渙。」
孟良有種擔心,史渙臨陣經驗不足,可能會輕敵。
「李康,你繼續加固城防,廣陵郡的常備軍如果到了,你讓秦地就駐守到城裡。淮陰縣城我估計是守不住的,我們準備在郯城與紀靈決戰。」
淮陰縣令叫劉一則,是一個年僅二十餘歲的年輕人,他本是下邳學堂的儒生,選讀《春秋》一門的。後來孔明在下邳學堂開了政經班,專門培訓地方低級管理人員,這劉一則閒時常常跑去旁聽,一來二往,便對這種專門培養官吏的機制產生了興趣,對他們傳授的新思維、新思想很以為然,便主動找到孔明,要求插班進入。孔明與之長談了一次,發現他已經接受徐州的行政觀點,便為他辦了手續,轉到政經班裡。
畢業時,這劉一則因為能言善道,本來是作為教師留校的。但是,劉一則新學了一腦袋的新知識,急著想到實踐中應用,便提出來老家淮陰上任。
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剛剛上任不到一年,各項工作剛剛有了起色,正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這袁術就派兵打過來了。
劉一則是個文人,對戰爭毫無經驗,當他看到每天從淮安逃來大量的流民時候,只做了一件事,將這些流民安置到新開的民屯裡去,然後派出警備軍的一個頭目,快馬上報東海郡郡守陳容:袁術要進攻東海,首當其衝的就是淮陰縣城,趕緊派部隊過來防守。
倒是縣都尉麻虎是個老兵,一看縣令對城防一竅不通,也不和他商量,直接對手下兩個團總下令,立即將警備軍的斥候全部放出去,沿途偵查敵情,一個時辰一報;讓警備軍全部下鄉,將各村的人口都強制集中到縣城來,每家必須將門板上交出來,不允許留下任何可食用的食物;然後在縣城裡宣佈,即將開戰,外地有親屬的,鼓勵大家投親靠友;沒地方可去的,發工錢修補城牆。
那劉一則見麻虎處理這些事情井井有條,素性將城防大事全部移交,自己則跟在他後面聽他指派,跑東跑西。
孟良後來接到報告,聽說了麻虎這些做法,大加稱讚,將這辦法起了個名字叫「堅壁清野」,又將此次東海戰役的戰略方針定為:「步步為營,固守待援、堅壁清野、襲擾游擊」十六字方針,火速傳遞文書到各縣,命令他們按照此方針執行。而且特別規定,如果縣城失守,必須焚燒庫房的糧食,否則,雙重問責。
麻虎的應對之策,不能不說是很有效的,但是,他的對手張勳卻是個異常冷血的傢伙。
紀靈的先鋒大將張勳本是壽春地方的豪右,手下有莊客數千人,平素好舞槍弄棒,橫行鄉里,官府不能制。袁術到了九江、壽春之後,靠著袁家的名聲招攬了一批人才,文有金尚、閻象、楊弘(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誤為楊大將的那個人)、陳瑀,武有紀靈、橋蕤、劉勳、雷薄、陳蘭等人。
金尚獻計,讓袁術親至張家莊以招張勳,張勳見袁術慇勤,又是四代三公的名門子弟,遂散盡家財,招募鄉民七千餘人投奔袁術。袁術大喜,封之為上將,倚為心腹之人。
此番出兵徐州,張勳請纓為先鋒,一路上揚州地面各郡縣無不望風而降,城門上紛紛換上了「袁」之旗號,這張勳也是得意洋洋,一個接著一個的捷報傳到壽春。
他沒想到,剛跨進徐州地界,一座小小的殘破不堪的縣城居然公開抗拒袁家大軍。
張勳在縣城對面的農田里紮下大營,令自己的中軍護衛四處劫掠,找來鄉民盤查。這些中軍護衛都是原來的莊客,每逢到有這種好事,總是讓他們先來。這些中軍護衛四下鄉里一搜,都是些躲避不及的老弱人口,家裡的存糧就夠十幾天的。一問才知道,前兩天,村子裡的青壯男女都被集中到縣城裡了,糧食也都帶走了。
那張勳叫來一個老頭,和顏悅色遞了兩個饅頭給他,問道:「縣城裡有多少人口,多少軍隊?」
那老頭接過饅頭揣在懷裡,老老實實的答道:「警備軍,也就是過去的郡國兵一千五百餘人,人口加起來五到六萬。」
張勳大笑道:「這點兵丁也敢阻擋我五萬大軍,他娘的,這是誰啊。」走到那老頭的身後,拔出腰刀,一刀劈了下去,那老頭哼都沒哼一聲,砰然倒地。張勳從他懷裡將那兩個饅頭拿出來,那饅頭已經被鮮血浸透了,張勳踢了一腳,說道:「他娘的,你客氣一下,倒有可能留你一條命。來人,把他拖出去餵狗。傳眾將官來中軍大帳,準備攻打淮陰,這營盤馬馬虎虎的住下算了,明天到縣衙去住。」說完,將那人血饅頭塞進嘴裡。
第二天,一支響箭釘在淮陰的敵樓上,上面附著一份文書,上面簡簡單單的寫著幾句話:「先鋒大將張勳在此,我手下的兵將比你們全城的人口還多,速速開城門投降,縣令以下各級官員出城勞軍,否則,打破城池,雞犬不留。」
張勳的耐心只持續了兩個時辰,便下令投石機、弓箭手開始進攻。
這淮陰的城牆實在是年久失修,在十數架投石機的攻擊下,不到一個時辰,城牆上便出現了好幾個豁口。那張勳叫道:「投石機停止攻擊,他娘的,後面還有大仗要打,別都報廢了。步兵開始攻擊。差不多,能趕在中飯前入城。」
一個萬人隊上去了,他們用了一切能用來盛土的東西,籮筐、麻袋,有的乾脆脫下褲子就在田里裝滿了土,跑到護城河邊扔了下去。
而城樓上的麻虎一邊指揮著兵卒們扛著門板堵缺口,另一邊則指揮著兩三百弓箭手在盾牌兵的掩護下,用何種雜亂的長短弓射擊往護城河倒土的兵卒。
淮陰縣城一千五百人的警備軍,按照規定配置的是兩百弓箭手,麻虎見對方人多,特意在青壯中招募了一批獵戶,這樣籌集了近三百人的弓箭手。
這兩三百人的弓箭手相對於萬人的填土大軍,根本無濟於事,只是稍微減緩了他們的填土速度。張勳的護衛中軍現在變成督戰隊,根本不管士兵的死活,讓他們不顧一切的往裡面填土,最後,乾脆將那些屍體和重傷的傷員也扔進護城河裡。
終於,到了晚上天剛黑的時候,護城河已經被填出了好幾條道路。
麻虎看著城牆上疲憊不堪的弓箭手們,下令清點弓箭,發現這第一天弓箭已經消耗了大半,明天估計不用半天的時間,弓箭手們將無箭可射。
而明天將會是短兵相接的白刃戰,面對著下面密密麻麻的兵卒,麻虎長歎了一聲,對縣令劉一則說道:「三天之內,此城必破。你還是帶著文官、家屬們走吧,北門那封死的城門我留了一條密道,你們從那裡出城,去郯城報信吧。」
劉一則搖頭:「本官職責所在,誓與淮陰城共存亡,斷沒有拋棄全城父老逃命的道理。城破之時就是我以身殉國之時。」
那麻虎沒想到這文質彬彬的年輕人竟然一腔熱血,忠烈如斯,也不再勸他,說道:「那麼我們來好好合計一下,按照孟相的命令,我們固守待援,爭取拖的時間長一些。」
劉一則說道:「你說你說,有什麼好辦法?」
「現在沒什麼好辦法,唯有以命博命。而今之際,搜羅全城的一切可以殺人的武器,如果不夠,發放木棍,動員全城青壯一起上城。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全部動員起來。從今天張勳的所做所為來看,此人是個冷血動物,他即使用手下人的性命填,也會攻上城牆。我們唯一的優勢就是目前填起來的幾條道路限制了對方攻城的人數,我們只要守住了這幾個點,就能贏得時間。」
「那好,我去將官吏們召集起來,讓他們逐戶動員,告訴城裡的百姓,張勳要屠城,城破了誰也活不了。把那些婦人們也動員起來,讓他們把家裡鐵鍋、柴火都搬來,就在城牆下埋鍋造飯,熬油煮開水。騰出人手,讓男人們去守城。」
兩人正商議著,一帶隊的哨官用繩子綁著男男女女幾個人過來報告說:「這幾個人剛才從北門用繩索吊著籮筐想逃出城去,縣令,都尉,該如何處理?」
劉一則歎了一口氣,說道:「幾天前就發公告讓你們投親靠友,你們不去,現在開始打仗了,你們這一逃不是動搖軍心嗎?人都跑了誰來守城呢?」
那綁著老者說道:「劉縣令,你大人大量,抬抬手放我們走吧,誰想到來攻城的這麼多人啊,我們不想死在城裡啊。」
劉一則揮揮手,說道:「算了,上天有好生之德,十五歲以下的孩子願意走的,讓他們家派個老人領著走吧,其餘的人必須要留下來。再有逃跑者殺無赦。」
麻虎也歎了口氣,說道:「就這樣吧,女人也可以走,只怕城破了她們要遭的罪比男人還痛苦十倍。你去組織一下,讓他們悄悄地從北門密道裡走。但願這張勳沒有派士兵們在北門外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