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歷1085年的春季,曼尼亞除了國名上的含義外,其國家基本上已經不復存在。它的政府官員以及軍隊,都不再像以前那樣指揮著國家機器的運作、保衛著國家的領土,而是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被敵人驅趕到邊境地帶,岌岌可危。數十萬人圍困在北部的港口城市卡萊爾裡,情況之混亂緊張已經不能用言語來形容。
而在他們外邊,除了那些一路丟棄的武器裝備和車輛,還有不得其門而入的難民外,更多的則是他們的敵人環伺四周。隨著奧登尼亞軍每日不停前進,已經把包圍的袋口縮小到方圓不過十幾公里。在這麼小的地方裡,不管是武器、人數,還是士氣方面,曼尼亞軍都已經組織不起有效的突圍或反攻,唯一能做打算的,就是如何從海面上逃走。整整三十萬人,曼尼亞軍加上前來支援的昂尼亞軍還有周邊各小國的殘餘部隊,如果按每艘船能搭載五百人計——大型的戰艦雖然可以乘搭起許多人,不過曼尼亞的船隻不是被敵人擊沉就是被炸毀,而昂尼亞方面又因為封鎖遲遲無法把運載的戰艦靠向卡萊爾港口,因為只要它們一出動,奧軍的潛艇就會盯上它們,在途中就把它們擊沉——那麼最起碼也得需要六百條大型船隻才能完成這個任務。而且昂尼亞方面一時根本湊不到這麼多的大型船隻,勢必只能用小船或民用貨艙等船隻來代替,所以這樣一來,船隻數量就更要增加了許多倍。照這樣看來,想要把這些殘軍敗將給安然無恙地運回到昂尼亞去,就得花上更多時間和人力物力。而現在的情形下,是不可能允許他們花上這麼些時間來組織救人的。
4月17日,在奧登尼亞兩個集團軍群準備發動最後的攻勢,全殲包圍圈內的敵人時,一道完全沒人想過的命令自大後方的最高統帥部發來了。命令中是這麼說的:
「所有部隊停止前進,守住包圍圈,由空軍執行對敵作戰任務。一切交由空軍部隊執行。」
這下倒沒有在將領中炸了鍋,因為幾乎所有人在第一時間得知此消息後,全傻了。這是一道什麼命令啊?交給空軍,由空軍的戰機來作戰?殲滅那些地面上多達三十萬的敵人?這可能嗎?!
所有人都在心裡希望這道命令不會是真的,可是電文上白紙黑字傳達了下來,而且從後方趕往曼尼亞的首相特使也是如此宣佈。這麼說,也就是毫無轉儇的餘地了。總司令部裡有好長一段時間沒人說話,大家都難以相信為什麼首相要下這麼一道命令,這到底是明擺著要放敵人一馬呢,還是由於首相過分相信敵人的無能和我方空軍的強大呢?如果是後者的話,那麼這些軍人們心裡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絕不可能做到!
不能說他們小看空軍,實在是在實戰中已經證明,空軍雖然日益完善,可是其不足之處還有許多。轟炸落點偏差大,而且威力不一定能炸毀一座城堡的城牆。況且現在的空軍已經經過連日的辛苦作戰,雖然還能支撐得住,不過也有點強弩之末的態勢。現在要這支部隊再執行這麼一個重大到可以決定整個戰局的命令,實在不合適。在這麼多日的作戰後,空軍的損失不小,可後勤又跟不上,這點已經讓他們抱怨連連了。如今突然下達了這樣一個命令,甚至連空軍的人也有點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面對著屬下將領們的集體質疑,兩個集團軍群的總司令也只能苦笑。這個命令,他們事先根本毫不知情,所以他們也和前線的所有軍人一樣,對此措手不及。現在只要他們繼續前進,進攻卡萊爾港,那麼就算裡面有再多的曼尼亞守軍,他們也有信心打下來,俘虜最後一大批敵人的殘餘部隊。陸軍有信心做到這一點,怎麼後方反而就沒有信心了呢?雖說奧登尼亞軍人一向是以服從上級服從命令而聞名於世,可是這次,他們不得不嘗試著要改變最高統帥部的想法,允許他們可以繼續前進,把港口拿下來。
在距離最前線約三十公里的第一集團軍群總司令部內,對這頂命令的抗議幾乎吵翻了天。他們就算不敢指責命令的錯誤性,可也表示堅決不能這麼做。連平日裡最謹言慎行的軍官都會說:
「我看這麼下去不行!」
其他人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第一集團軍群總司令德克元帥雖然已經年過六旬,可是頭腦依然精明。他是個守舊而又傳統的軍人,所以在剛開始之初對是否要進攻曼尼亞比較猶豫;可是現在到了這個關頭,最高統帥部突然發來這種利敵不利己的命令,這也讓他迷惑不解的同時也很難接受。德克剛在不久前才與第二集團軍群的總司令埃希曼上將通了電話,詢問了對方的看法。埃希曼即使在老前輩面前出訪謹慎保守,可也掩蓋不住他的真實想法。在這種緊要關頭,沒有一個進攻的部隊願意放棄這樣一個大好機會,簡直就像是為敵人在爭取時間似的。可是他們從特使的口中得知,這是首相的嚴令要求,不得違抗或有命令不遵,所以他們現在也陷入一個兩難的境地。
「先生們,你們的心情我非常瞭解,可是你們要明白,這是首相閣下的命令,所以我們必須服從!明白嗎?」
在那群趕回來參加緊急會議的前線指揮官中,裝甲兵總監加勒特中將是被眾人推舉出來的帶頭人物之一。他在剛得知此消息時,還差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如此良機就在眼前,萬一錯失,那可就後悔都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