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尼亞首都萊亞的陷落,徹底打斷了戰勝國欲組織反攻的打算。不管是曼尼亞人自己也好,還是背後努力支持和暗地裡支持的艾尼亞也好,都完全沒想到在這麼短短的時間裡,曼尼亞這個號稱大陸上最強國之一的國家,竟然會被奧登尼亞軍用小小的代價,就把首都佔領了。而且奧軍所佔領的,不是什麼經過激烈拚殺後一派敗瓦殘垣的城市,而是一個各項設施完備、人民依然生活在其中的首都。這個消息,更讓人感到曼尼亞此時已經完全無心抵抗了,只想著如何保留自己僅剩的力量,好逃到安全的地方去。
如今,曼尼亞政府首腦已經逃到了奧軍暫時攻不到的北方港口城市卡萊爾(Carlyle),因為只有這裡及附近周圍的地區,在未來的48小時以內不必擔心會被奧軍攻佔。僅僅在33天以前,曼尼亞人還在積極打算如何把這場兩個大國間的戰爭阻擋在家門口之外,然後再用別的方法來迫使奧登尼亞投降或議和。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在他們計劃中要投降的那一方,此時變成了自己的國家所要承擔的角色。太過突然的慘敗,把政府中那些對奧登尼亞不屑一顧的要員難以接受。可是首都沒有了,這個失敗也徹底壓垮了他們。於是在曼尼亞北逃的政府官員以及國防部的軍官中,有不少人都希望政府能與奧登尼亞談判,爭取和平——說穿了,其實就是不想再看到這場必敗的戰爭打下去。如果現在投降,說不定對他們的影響也還有限。
可是,這個提議遭到了曼尼亞總統索爾的堅決拒絕。他非常清楚,如果現在曼尼亞真的向奧登尼亞投降,那麼日後別說是他們這個政府,就連整個國家都會成為他國的殖民地,受盡欺凌。如果能堅持抗戰,那麼就算日後暫時失去國土,但在外界看來,曼尼亞人的抵抗起碼會受到別國的讚賞,從而贏得支持和幫助。為了國家日後的前途著想,索爾頂住了身邊的壓力,毅然宣佈絕不投降,必將戰鬥到底。
雖然索爾的決定受到更多曼尼亞人的支持,不過他們落敗的確是不爭的事實。如今米德加爾德大陸上除了他們所在的那一小塊地方,其它的地區,不是歸順於奧登尼亞,就是被它的武力所打敗,所以想要保存實力,逃離敵人的魔爪,就得想辦法離開這個大陸,到月牙海峽對面的昂尼亞那兒。一個大國,在戰爭中落到如此田地,亦算少見。不過現在更大的問題在於,他們有沒有那個本事、能力和時間來渡過海峽,保全軍隊。因為這得看奧登尼亞軍給不給這個「面子」了。
而在這個時候,奧登尼亞的首都內,莊嚴豪華的首相府裡變得更加忙碌了。佔領了敵人的首都,這是何等大事!同時也是何等的光榮!卡爾-海因茨親自簽署命令,向進軍玫瑰城的兩個裝甲師——陸軍第7裝甲師和禁衛軍神箭裝甲師——頒發了嘉獎令,並命人為它們的指揮官送去了大騎士勳章。這位首相,似乎忘記了之前一直擔憂的事情,變得整個人都身心開朗,整天有說有笑。
不過這種現象並沒能持續太久,全權指揮這次戰事的海因茨在喜悅稍退後,他開始變得不安起來。令他覺得不安的原因就是:為什麼己方軍隊可以如此輕易地佔領曼尼亞的首都?這裡頭會不會有什麼敵人的陰謀詭計在內?海因茨並非職業軍人,他也沒受過正規的軍事教育,只是憑著自己在第一次神諭戰爭時期的軍人經驗來指揮作戰。雖然他採納了施泰因的奇襲計劃獲得成功,不過那種身為外行人的感覺,又再次暴露出來了。
在自己研究地圖的同時,海因茨還不斷聽取國家情報處有關曼尼亞軍的情報。事後,他竟然得出這麼一個結論:那就是曼尼亞人一定在組織反攻!而且是一次規模極大的反攻!這讓他十分緊張,一直擔心前方的戰果會隨時變為壞消息。如果作為一個頭腦清醒的職業軍人,他應該意識到以敵我雙方現今的形勢來說,這種消息根本不可能。可是海因茨卻對這樣的意見聽不進去,他憑藉著自己的直覺,認為曼尼亞人的反攻還在後頭,因此他也不顧前線的準確形勢,要求各部隊暫時停止前進嚴陣以待,堅守住曼尼亞軍的反撲。當這個命令在4月12日傳達到了最前線的各部隊時,他們的指揮官都是為之一愣。反撲?哪裡來的反撲?誰的反撲?因為在他們的鐵蹄之下,現在已經沒有曼尼亞軍隊敢來與之一戰了,而是多數都望風而逃,哪裡還談得上什麼反撲?第一集團軍群的總司令德克是屬於老一輩的軍人,他之前也對此次曼尼亞戰役抱有懷疑態度。可是事到如今,連他這樣老成穩重的將領,都不贊成首相的命令,覺得毫無理由,那麼其他軍官的反應,也就可想而知了。最前端的裝甲部隊指揮官們在開會時甚至說:
「這不是縱火的人,快要把房子燒著時,又幫那個房子滅火嗎?」
由於這是內部少數人參加的會議,而且沒作記錄,所以他的話才沒有外傳。要是被軍隊中的「王國全權代表」得知有人膽敢詆毀首相的政策,非得寫報告書上去狠狠整對方不可。可是不滿歸不滿,最高層的意見他們不能不聽,所以部隊只得原地休息。這對這些一切盼望早點打完仗取得勝利好回家的年輕人來說,是怎麼的一種折磨!
不過也有些部隊因此而終於喘上了一口氣。因為後方的物資跟不上,而前線的作戰又太過迅猛,所以當空軍的大隊佔據了敵人的基地又進行補給修整時,後勤的東西卻還沒找到他們的所在地。因此那些駕駛著滿滿一艙運輸機的飛行員來到空軍臨時基地時,往往得到的就是一頓臭罵,因為有不少飛行員的戰機由於得不到零件維修或彈藥補給,而不得不呆在地面上,只能看著隊友飛上天。對此,後勤運輸員也有著許多委屈,因為後勤總部的人往往都無法給他們一個確切的回答,告訴他們要運輸的地點是在哪裡,或者說是物資在大後方還沒來得及運,所以他們也只能這麼做。
而像格特那樣,差點被自己人的飛機撞個正著;又或者說是大多數飛行員那樣,連香煙也沒法及時運到導致他們缺少這個必需品,吃過後勤苦頭的人,都會忿忿不平。他們聯機大隊行進得快,為的就是要對付前線的戰局,不然就沒法支援到友軍的進攻,這樣又沒有錯。可是那些負責後勤的,卻又總是不肯勤快一點,跟著他們調動,而且又畏首畏畏尾,擔心越到前線就越容易受傷或陣亡,這更讓前線作戰的飛行員們感到惱火。例如格特那次差點撞到的運輸機,事後他才知道,原來那個駕駛運輸機的駕駛員竟然是因為害怕被敵人的高射炮打到,所以才遲遲不敢降落。不過在後勤部當中也不是只有貪生怕死之輩,在格特所在的第2聯機大隊,負責供應他們補給品的一個少尉就經常親自開著車,到後方的後勤站那裡給飛行員們運來許多彈藥,還有堆滿一車的香煙。像他這樣盡職盡責的人,當然受到飛行員們的歡迎,聯機大隊隊長還為此替他寫了一封推薦信給他的上級,提議應該嘉獎他一枚勳章。
在曼尼亞境內作短暫停留時(由於首相命令的作用),格特他們也暫時地在異國的地方休息了一天。雖然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不過上級的命令如此,他們也只能按耐下好戰的心,在原本屬於曼尼亞人的機場上曬起了日光浴。隨軍攝影師甚至還把飛行員們躺在草地上的模樣給拍了下來,作為奧軍戰事取得勝利的有力例證傳回到後方去。說實話,他們也確實累壞了。雖然曼尼亞軍地面的抵抗近乎癱瘓,不過不表示他們的空軍也會因此而罷休。相反,這些像是永遠不知疲倦的曼尼亞戰機——當然其中也有昂尼亞的戰機——總是會不時出現在奧軍陣地的上空,進行轟炸或是與敵人的戰機進行空中格鬥。奧登尼亞空軍的損失數字雖然不算大,可也比他們之前估計的要多得多。曼尼亞畢竟是個老牌的大國,其軍事裝備當然不容小覷,而且加上有昂尼亞的支持,所以他們的空軍才會如此頑強,與其地面的友軍形成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