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格特在軍官學校裡學習到第二年的時候,奧登尼亞的政治情況也發生了劇變。由於國內經濟惡化,又一直得不到好轉,民眾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差,因此反對現任首相約翰-魏勒的聲音日益高漲。在創世歷1078年的三月,奧登尼亞國王腓恩二世(FennII)不得不宣佈撤消首相的職務,進行公開的全民大選。在第一次神諭戰爭中曾取得不少勝利的奧登尼亞軍現任陸軍元帥威廉-尼恩伯格(William-Nenberg)獲得了百分之五十二的選票,自動當選為奧登尼亞的首相。而以大選中只以些微差距落敗於尼恩伯格的第二位競選者——卡爾-海因茨(Carl-Hyintz),卻在動盪不安的奧登尼亞民間擁有極多的支持者。他的激進主張引起了眾多來自民間的共鳴,所以雖然這次大選中他是失敗了,不過礙於來自各方的壓力,尼恩伯格也只得邀請他一起重組內閣,任命這個激進派分子為自己的副首相。
卡爾-海因茨這個人和許許多多的奧登尼亞人一樣,都是見證了這個國家一段最屈辱的歷史。他曾在第一次神諭戰爭中當過兵,後來因受傷而退出軍隊。在首都奧登,他組織起一個名為「奧登尼亞勝利黨」的黨派,吸引了不少和他一樣對現狀不滿的人。他和他的人還曾經公開呼籲,要求首相檢討對戰勝國的種種退讓姿態和政策,甚至還要求國王反省自己的用人政策,體察民情。也因為這樣,海因茨和他的同僚們還被當時的政府宣佈是政治異見分子,取消了他們的政黨,把他們的主要首腦抓進監獄。在坐了三年牢出來後,海因茨的聲望不僅沒有減退,反而得到了提升。他堅持認為,在第一次神諭戰爭中,雖然國家戰敗,但這不是軍人的原因,也不是民眾的原因,而是由於皇室和當時的政府過分向外國妥協,以致大好戰局下也慘遭失敗。而且現任政府過於縛手縛腳,對外來人口和異教徒不僅沒有進行根本上的管理,反而任由他們滋生,這才導致奧登尼亞本國居民的日子每況愈下。
他重新組織起政黨,命名為「國家勝利全能黨」,這個組織像高山上滾下來的雪球一樣,越來越龐大,也越來越讓人無法忽視。尤其是全能教派的法皇座下在親自接見過海因茨之後,此人的聲望越發高漲。因為對於奉全能教為國家宗教的奧登尼亞來說,能得到法皇座下的認同,無疑是正統而且崇高的光榮之事。這下連奧登尼亞政府也拿他們沒辦法了。雖然全能教派在第一次神諭戰爭時充當了一個恥辱的引發戰爭者的角色,而且在戰後它的影響力也由於現代科學進行的影響而有所減退,不過對於大多數民眾來說,全能之神依然是他們唯一的主,是比國王還要偉大的存在。所以全能教派這樣高調接見一位政黨的首腦,也可以看作是一次雙方共同利用彼此影響力的事件。
海因茨在這種人心浮動、經濟日益蕭條的情況下,開始了他的積極改革。他首先宣佈要大力開展軍隊國防事業的建設,增加工廠,為貧苦大眾增加就業崗位。普及教育,消滅文盲——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文盲人口。嚴格限制外來移民、異教徒的增加,鼓勵國民提高生育率,並且許諾每個在創世歷1078年五月以後有嬰兒的家庭,都能得到一定份額的奶粉補貼費。而且這位副首相承諾,從現在開始加大全國汽車、鐵路等交通運輸網絡的建設,並且盡量減低汽車的購買費用,確保全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家庭都能買到一輛便宜舒適的小汽車。在住房方面,他下令在城市中建設小面積的廉租房屋,供應給年收入不高的普通民眾家庭居住,只收取較低的月租。為了討好女性選民,他還宣佈,廢除一貫的條例,使女性擁有政治投票權、在政治、公眾場所就業的權利,並且可以擁有家族繼承權。這一系列舉措,都使得民眾對他更加擁戴。在那個時候,提起奧登尼亞的國王,也許人們興趣不大;但提起卡爾-海因茨,幾乎每個人都視他為國家的救星。
格特在軍校裡,當然也聽說過外界的這一連串事情。對於國家開展改革、民眾生活有提高,他身為奧登尼亞的一分子,也感到非常高興。不過在軍校的教條中,就有一條是:軍人和政治要保持適當的距離,這個信條他是一直遵守著,而且到後來也沒有改變過。國家開始擺脫困境,他對於那些政黨的事情並不是那麼熱心,但他也和其他同學一樣,對海因茨和他的勝利黨抱有深深的感激之情。而且現在國家全力支持國防軍隊,這讓他備感鼓舞。未來的曙光,終於出現在了奧登尼亞的土地上。
只是對於勝利黨的歧視外來人口、排斥異教徒的政策和舉動,格特有些不以為然。他自己雖然是全能教徒,而且一直是在全能教派的宗教氛圍之中長大,不過他並不認為這樣做對國家的形勢會有什麼幫助。他自己就有一個來自外國的好友——雖然那個女孩現在已經擁有了奧登尼亞的長期居住有效護照,並且已經成為了奧登尼亞這個國家的一分子——而他對於那些信奉無上教派的所謂異教徒,也不像許多人那樣抱有異樣眼光。信奉全能教派也好、信奉無上教派也罷,其實都是信奉著同一個神,只是名稱、教義有所差別,又何必硬要分出個不同來?不過這個政黨畢竟是新生產物,因此那些對它抱有疑慮的人們也希望在不久的未來,勝利黨和它的首腦們,可以改正這些毛病。
而在大力發展國防時,原本只是擁有數萬人陸軍部隊的奧登尼亞軍也開始了它的成長之路。海因茨不管國際上要求奧登尼亞不許建立國防部、總參謀部的條例,毅然把建立奧登尼亞軍作為最重要的頭號大事。不僅成立國防部,總參謀部,設定了海、陸、空三軍的兵種,大量從奧登尼亞的年輕人中招募部隊的成員,還大大加強鋼鐵、石油工業的開發,為國防所需的裝備武器鋪好道路。因為在海因茨看來,即使空有經濟上的成就,也無法保障奧登尼亞不會淪落為當初的那種境地,只有軍隊的強大,才能使國家真正立於世界的巔峰。
當格特即將年滿18歲,可以進入部隊中正式服役時,一個新的兵種進入了他的視線:空軍。雖然在第一次神諭戰爭中,各交戰國部隊中就已經出現了空軍部隊,但那時的空軍還並未被人所熟知。對身處於軍校中的格特而言,也是比較陌生。但是它的出現,深深地吸引了這個少年的目光。他不是那種好高鶩遠、不愛腳踏實地的人;駕駛飛機,在那會兒聽來,也彷彿只是非常少數的、專業人士的事情。不過這個念頭還是最終成型了,格特希望加入奧登尼亞空軍,重新學習如何駕駛戰機。
對於那時努力招募年輕人加入軍隊的奧軍來說,能有這樣從軍官學校中學習過眾多戰術、戰略理論的候補軍官想自動參加不怎麼被人看好的空軍,這簡直就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是在格特跟父親商量時,他的父親顯然對於兒子的這個決定有些失望。因為他曾經想過讓兒子加入騎兵部隊,這是老一輩人的想法。而且空軍這種兵種他不大看好,認為比較偏門,難以有什麼大發展。可是在看到兒子的那份堅定後,身為父親的也對於兒子能有這樣堅強自立的性格感到暗自高興,最終他尊重了格特的選擇,同意他轉入空軍。而對於格特的母親來說,這件事就更簡單了。因為她聽說兒子要加入空軍後的第一反應就是:
「空軍是幹什麼的?」
等到她從鄰居和女兒的口中得知了空軍到底是幹什麼的時候,那時格特早已辦好了手續,通過了非常嚴格的體檢,正式加入了奧登尼亞的空軍部隊,在飛行員學校中學習。而當格特在飛行員學校的宿舍公用電話裡聽見母親在話筒那邊大吵大鬧時,他也只是聳聳肩膀,頂多賣個耳朵去聽一下就完了。本來要參加軍隊,恩妮卡就已經不同意了;現在讓她知道自己這僅剩的兒子,居然去參加了一個駕駛著由鋼板機械之類的大玩意兒在天上飛的部隊的時候,她的反應可想而知。於是在那一段日子裡,格特收到姐姐寄來的信時,發現裡面總是不時提起母親的種種抱怨怒罵在家裡引起的影響,但是,這一切都沒有影響他的選擇。格爾哈德-尤特裡希,就這樣成為了一個他之前想都沒有想過,但卻最終為其奉獻一生的空軍部隊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