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當道之夢迴雙龍 第二卷見龍在田 第一百一十二章後發制人
    第一百一十二章後發制人

    大業十三年三月初三。(小說~網看小說)

    偃師城外熱鬧非凡。

    三路大軍同時出發。

    往東去的是裴仁基、金波率領的一萬南路軍。往北過黃河的是孟讓、凌風的一萬北路軍。而先往西再南下,回南陽的是吳浩親自率領的一萬六千人。其中包括新成立的王君廊的步兵第八營、秦瓊率領的步兵第九營以及陰顯鶴和裴行儼率領的親兵第一、第二營外加三千弓箭營的士兵。

    這十多天來,吳浩將新歸附的各路義軍以及先後投降的一萬多名隋軍總共兩萬餘人進行整編,先後成立了王君廊的步兵第八營、秦瓊的步兵第九營、張青特的步兵第十營以及房獻伯的步兵第十一營。並撤銷了親兵的第三營,把他們併入親兵第一和第二營。

    這樣一來三路大軍走後,留守的戰鬥部隊就還有六個步兵營外加李靖的騎兵營以及暫時委任賈閏甫的統管三千弓箭兵,共計三萬八千餘人。進攻洛陽不足,但是防守還是沒有問題的。

    軍事上吳浩命令楊公卿為主,李靖、羅士信、賈閏甫為輔。

    政務上吳浩命令祖君彥為主、唐守禮、鄭頲、賈雄為輔。

    對於這樣的安排吳浩還是很放心的。而他自己在謀士中帶了柴孝和、房彥藻回南陽。

    看著旌旗招展、鑼鼓喧天,吳浩一陣感歎:「不知道再回偃師之時,是什麼樣的情景?」

    「少帥放心。偃師定然是固若金湯。不過少帥再度北上之時,恐怕老夫會在洛陽城中恭候了!」楊公卿笑著說。

    「好,希望如此!」吳浩起身上馬率隊而去。

    到地金墉城後。自然受到了李靖的一番款待。

    第二日,吳浩率領一萬六千軍隊,三萬餘民夫帶著數千匹騾馬押送著五萬餘石糧食直往龍門而去。而為了掩護吳浩的大軍南下,李靖率領五千騎兵做出要攻打洛陽之勢。到了這天夜裡,一直打到了洛陽的豐都市。直到第二天凌晨方才離去。

    此時的洛陽仍有兵七萬餘人,除去大量的空額。實際仍有六萬餘,但是卻不敢往外派一兵一卒,只是死守宮城。楊侗、元文都、段讓一個個嚇的面如土色。到了第二天,洛陽城中地百姓紛紛遷入宮城,人人惶恐不已。而原本募集的二萬五千名士兵一夜之間十之七、八都已逃脫回家。楊侗更是大為驚恐,趕緊派遣太常丞元善達往揚州面見楊廣,求援。言稱:「吳浩有賊兵百萬。圍逼東都,據洛口倉,城內無食。若陛下速還,烏合必散;不然者,東都決沒。」

    吳浩這一路緩緩而行,路過上洛郡時,也都是繞城而過。但是各縣地隋朝官員十之**都是望風而逃,而城頭上立刻就被換上了少帥軍的紅旗。民心可用。送上門的肉吳浩自然不會嫌棄。一時間上洛五縣插遍了少帥軍的紅旗。上洛吳浩把秦瓊的步兵第九營留在了上洛郡,以房彥藻處理政務。然後率隊徐徐南進。在四月初回到了穰縣。

    期間在過熊耳山時,正是月圓之夜,吳浩終於把和氏璧的能量吸收完畢。

    只是吳浩發誓如果世間還有一塊和氏璧的話,他絕對是有多遠躲多遠,絕不敢再碰。

    原本他以為這和氏璧能量如今已經大減。於是決定這一次一口氣把它吸完了事,可是沒想到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他吸收了小半個時辰之後,隨著月亮越升越高,從和氏璧流出地能量也越來越強。原本已經有些灰暗的和氏璧的亮度忽然劇增,亮得有如炫目的太陽,白光閃耀,照的吳浩不得不閉上了眼睛。而且和氏璧中釋放能量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他全身的經脈彷彿要炸裂一般。稍後他的任脈之中一片冰涼,而督脈之中則是滾燙如火。最慘地是生死竅中的真氣一半冰冷,一辦火熱。彷彿天崩地裂般一陣陣劇痛傳來。這種感覺之前在任脈之中就曾經來過幾次。可是現在的痛苦比之以前更是數倍復加。

    吳浩知道這生死竅乃是任督兩脈的總樞。水火發端,陰陽交會。子母分胎,均在此處。所以一旦打通此竅,則可上通泥丸,下透湧泉,倘能知此,使真氣聚散,皆從此關竅,則天門常開,地戶永閉,尻脈周流於一身,貫通上下,和氣自然上朝,陽長陰消,水中火發,雪裡花開,所謂天根月窟閒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這也就是所謂的貫通了任督二脈。

    吳浩心裡在不停的暗罵:停下,停下。俺不想打通任督二脈啊!可惜體內真氣運轉加速。忽然吳浩感覺身體裡似乎有什麼東西爆裂了一般,然後兩股真氣終於在生死竅中交匯了,接著迅速流轉全身。他感覺身體似乎一下子膨脹了不少,再接著一股真氣湧向喉頭。吳浩不由自主地大吼一聲,如龍吟般震徹雲霄。一時全軍皆驚。陰顯鶴和裴行儼都是驚駭莫名,以最快地速度趕到吳浩身邊。據陰顯鶴事後說,那吼聲足足持續了三盞茶的功夫。

    而站在吳浩門外的四名親兵全部當場被震昏過去,到第二日方才醒來。軍營中的騾馬嚇得屎尿不禁,一時間滿營臭騷氣熏天。使得大軍第二天天剛濛濛亮,就匆匆迅速出發了。

    ************

    回到南陽之後,吳浩把政務交給了柴孝和,軍務交給虛行之,錢糧則仍由尤俊達負責。又將南陽軍隊編為兩個步兵營。天魁派門主呂重統領的步兵的第十二營和南陽幫楊鎮統領的步兵第十三營。又把一路上汝南各地歸附的青壯選出五千人成立步兵第十四營,由隨他來南陽的麻常統領。再往弓箭營中補充了二千人,一併交給了王德仁。各人自然是不可開交。吳浩卻閒了下來,整日裡和陰顯鶴、裴行儼研習武功。

    在吳浩的慫恿下,陰顯鶴還是按捺不住武學能夠上一層樓地誘惑,練起了《長生決》,一旁地裴行儼也是心癢難耐。吳浩讓他左手畫圓,右手畫方,想不到他不假思索揮手就成,雖然圓圈只畫了個橢圓,但是裴行儼就是只畫一圓,也是別無二致。所以他也加入了修煉《長生決》的隊伍。讓吳浩無比氣憤地這二人竟然毫不費力、全無痛苦的就修煉的有小成。看到二人歡喜雀躍的樣子,讓吳浩仰天長歎。難道真的是大智若愚,或者說《長生決》就是為了陰、裴之類純樸的人所創。答案自然是找不到的,不過讓吳浩欣慰的是雖然陰、裴二人的內功又有所進展,但是比起現在的自己還是明顯低一籌。

    讓吳浩遺憾的就是二人死活不肯和自己動手過招。不過也是,他的刀法那可都是捨生忘死、有進無退的招式,自然是無人敢與他較量。就在吳浩在琢磨自己是不是應該中規中距的再學一套刀法時,他無意中從芥子空間中看到了那張「楊式太極拳全體大用訣」。他的眼睛頓時一亮。之前他之所以不願意再學武功,乃是他已經習慣了用刀。而他手下,用刀最好的也就是李靖了,可是他的刀法走得和自己都是一個路子。都是傷敵一千,自傷八百的拚命三郎型。所以到現在他所會的武功也只有那就招刀法。

    現在看到了這張太極拳的拳決,他真是大喜過望。因為他雖然不知道自己的內功究竟深厚到了什麼樣的地步,但是自己的內功已經高出陰顯鶴不少,所以他估計單以內功而論自己最少也能排到前十名。也就是說如果單打獨鬥的話,也只有和三大宗師級別相近的人才有可能戰勝自己。

    而自己如果想要在內功上再有突破,恐怕短時間內是不太可能了。那麼只有在招式上有所突破了。他可是從來不相信什麼無招勝有招之類的瞎掰。大多數的招式幾乎都是凝聚了無數人的血淚和生命才總結出來的,在內力相等的情況下,絕對不會出現亂拳打死老師傅的笑話。所謂的無招如果不是文人的附會,那就應該是變招或者是新的招式。因為無軌跡可循,所以戰勝了因循守舊的對手。

    而吳浩對於武學的經驗可謂是少之又少,自然不能和那些大宗師們相比。但是那些自以為是的大宗師只怕是遲遲早早都要來找他的麻煩。除了以多取勝外,他如果想贏,那麼就只有在招式上求新求變。可是太陽底下無新鮮事物,這些傢伙哪一個都是身經百戰,見多識廣,想要出招在他們意料之外,只怕是不容易。但是太極拳則可以做到這一點。太極拳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以慢打快,後發制人。這完全顛覆了其他各門派講究速度,先發制人的觀點。這樣的話,在內力相近的情況下,就可以完全做到出奇制勝。

    接下來的幾天,吳浩把自己關在一個小房子裡冥思苦想。雖然說太極拳重意而不重式,但是卻也並非是可以天馬行空。雖然他有拳決,但是沒有招式,還是很費了一番腦子。好在沒有吃過豬肉,但是卻還是見過豬跑的。他晨練的時候看過無數的老人練過太極拳,一些基本的招式還是模模糊糊有些映像,再加上練了這麼久的刀法,看過成千上萬人的搏殺,對於技擊還是有所領悟的。因此半記半想半推敲,創了四十餘招,雖然還有不少的問題,但是卻都符合太極拳「後發制人,以柔克剛」的的奧義。他相信在以後不斷練習和實戰摸索後會逐步完善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