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醫藥,圖騰,麻紡
四十,醫藥,圖騰。麻紡
現在龍族,除了農牧業漁業養蠶業以外,工業手工業也已經細分為好多行了,有採礦業,竹木業,打鐵製銅業,服裝業,制陶建材業,編製業(主要原料為毛皮籐蔓骨器等)、還有建築業,豆製品作坊、火藥製造等,至於族人幹的事情,就更多了,有火頭軍,農業工人,各工場包括採礦工人,狩獵,養殖,運輸,砍伐、製作武器、工具等等,近代工業門類基本已經出現雛形,可是說。就算我哪天突然穿越回去了,龍族也領先周邊部族好幾千年,並且能很快進化到現代社會。
吹著人力電風扇的涼風,靠在mm胸脯上,享受著七手八腳的異性按摩,而且不用擔心人民警察破門而入罰款拘留,喝著涼水鎮過的雞蛋花豆漿,那個美啊。
可惜還沒有搞到糖。
利用空餘的時間,我也將我的中藥知識傳授給了部落的那些醫生,老實說,我的中藥知識也是跟老中醫與自己給人看病學的,傾向於實用,沒有經過醫學院受過系統教育,就連「十九畏」、「十八反」之類都沒有完全背下來,當然,有了印象也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不過,就我那些雞零狗碎的中藥知識,放到原始社會,居然還算是相當系統的了,所以那些學員都是彷彿進入寶山一般,貪婪而如饑似渴的吸收這些內容,讓我實在是阿娜而汗了一把,後世醫學院學生要是都這麼刻苦,那世界上何至於出現這麼多庸醫?
中醫中藥是中華民族的寶庫,其中寶藏猶如金山銀海,數不勝數,僅中草藥就至少有幾萬種。常用的也有一兩千種,我的記性不太好,勉強記得近千種,不過,這裡指的大多是經過炮製過的,雖然有一些是知道原藥性狀的,但是很多都沒有看到到原來形態,所以知道了也沒有用,說不定放在眼前都不認識,我想,這也是大多數醫學院學生的悲哀,就算讀了五年,又認識多少原藥?
不過,還是盡我所能,將這些藥物分了分類,以及記錄了炮製方法,整理出一套醫學教材,當然,與真正的中醫理論不同,我摻入了現代醫學知識,比如抗菌消炎。抗過敏等等。
江南,尤其是古代,是中草藥資源富集之地,所以我還特地多次帶人出去,尋找常見中藥,比如魚腥草,一枝黃花,千里光,野菊花、犁頭草,黃梔子,紫花地丁,杏香兔耳風、黃毛耳草、鳳尾草、酢漿草、馬齒筧什麼的,這些都是南方常見中草藥,有的還能當菜吃,一舉兩得。
另外,根據原始社會戰亂頻乃,外傷比較多的情況,我除了傳授一些現代醫學處理外傷辦法,還特地重點講述了一些止血的中草藥,比如仙鶴草,大薊、小薊、艾葉、白芨、荊芥、防風、鹿蹄草之類,有的還讓他們炒成了碳,這樣效果更好。
有了止血藥,懂得抗菌消炎,戰場上不必要的傷亡就會少很多,這個非常重要,巫師們也知道自己責任重大,所以沒有不潛心學習的,除此之外。我也將記得的一些方子,尤其是自己知道的一些有效常用的偏方傾囊相授,可惜我的記性不太好,醫學又是我的薄弱環節,所以有限的一點知識很快就被他們掏了個精光,我這個師傅,也算是歷史上最半吊子的醫生了,不過,在族人眼裡,我也居然成了神醫,實在是阿娜而汗。
現在,我們的族人都有隨行的醫生,主力還是那些部族以前的巫師,包括狼族過來的這些人裡面,也有七八個巫師,還有幾個狼族老人草藥與看病知識也有一些,這些,都被我充實到了醫生隊伍裡面。
另外,我還給他們每個人派了幾個助手,一是確實需要,第二也是為傳承打下基礎,不過,這些學徒要獨立看病還得有一段時間——
進入龍歷七月份。天氣炎熱,我下令,捕牛行動暫時停止,兩個原因,一是水牛已經捕捉到了不少,前後已經一千多頭頭,現在牛群越來越警覺,捕捉也變得困難,前段日子還生驚牛衝撞事故,重傷了一名族人,那個倒霉鬼肚子被挑了一個大口子。好在只是一擦而過,沒有傷到內臟,不然,就是神仙也難救。我想,除去耕田拉車拉磨子與繁殖以外,一千牛騎兵也足夠了,況且現在我們龍族總人數也不過不到兩萬人,老弱婦孺比例偏高,一千常備軍足夠了,這裡面還要去掉特種部隊的人數,所以,一部分牛騎兵還是兼職的,平時耕田拉車什麼的,戰時上陣。
第二個原因,是麻類已經成熟,可以收割了。
苧麻是優質的紡織原料,在棉花普及以前的幾千年裡,一直是主要的當家紡織品種,這是產量低耗工更大的絲綢遠遠不能相比的。
另外,麻類是製造繩索最好的原料,也是結網的好材料,有了麻制的網,捕魚產量更高,耗用人手更少。
不過,麻類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除了種麻與田間管理外,制麻是極其耗用人力的,有的書上一個部族只有幾千幾萬人,卻能夠這個也干,那個也上,就算是現代社會也辦不到,所以,雖然龍族現在人口已經很多,而且勞動生產率遠遠過別人,但是,真正用起來,還是捉襟見肘。
兩百畝苧麻。我一共出動了一千族人,兩千奴隸,可以說將所有的機動人力全派過去了,而且割麻用的鐵製鐮刀也特地打了幾百把,因為鐵供應不上,我還咬咬牙,讓鐵匠回爐了一門鐵炮。
當然,我自己也親臨第一線指揮戰鬥。
比較遺憾的是,雖然浙江是麻類重要產區,而且過去種麻極多,我甚至看到過不少次土法制麻,但是貌似都忘得差不多了。
所以,我只是憑印象,先是讓人挖了大量的三合土池子,用來漚麻。
不像竹子,麻類是草本,酵很快,幾天後池子上就浮起了密密麻麻的泡泡,池水也黑了,我讓人將麻撈起來,一把一把的放在平整的石塊上用石頭木棍使勁敲,這樣,麻皮就與麻桿分離了開來,將麻皮放到水裡漂清,就是原麻了。
說明一下,我知道制麻過程可能不是這樣的,不過,穿越到古代,不可能隨身帶著大百科全書,所以,我寫的東西都是自己知道的,比較熟悉,至少也是看到過的,確實能夠搞出來,不搞意yin,而且,我想也是任何穿越書所達不到的,居然有人說我的書是抄來的,除非是瞎了狗眼。
將麻漂淨後,再刮去外表沒有韌性的粗糙老皮,就是真正的苧麻了,可以紡線、結繩,也可以直接用來紡布,不過貌似先紡成細紗織布更加容易一點。
這制麻也是苦差事,大熱天,揮汗如雨的,我容易嗎?不過用了這麼多人,半個多月,總算將這兩百畝苧麻收割處理完畢。
這年頭,苧麻產量當然與後世不能相比,一個是品種問題,一個是培植技術問題,當然,主要還是剛剛種植的緣故,所以兩百畝苧麻,大概也只收穫了一千多斤精麻,不過用來紡織是足夠了。
紡織機,我已經將任務與上次的土法紡織機交給竹木組了,同時授權他們,只要有需要,銅鐵鋪的師傅與原料可以任意調用,所以,他們已經製作了三架改進型紡織機出來,其它並沒有什麼變化,只是梭子是採用懸掛式的,經線隔行上下分開,這樣,梭子很容易一次來回就穿過了所有經線,不用一根一根穿,度自然提高了很多倍,經線到了後面再用壓條併攏,這樣,經過橫桿敲擊壓密,布匹就會變得很厚實。
經過比較,我現直接用苧麻紡織也沒有問題,雖然沒有紡成細紗的苧麻有粗有細,但是因為苧麻纖維很長,而且上下粗細可以互補,再說這年頭也不求多好,所以紡織出來的布也是差強人意。
用麻紡布本來就比用絲快很多倍(麻纖維粗得多),加上新型紡織機的運用,所以兩個人一台機,一天可以織成一米寬,十多米長的布——假如這也算布的話——當然,我沒有好意思將其命名為「夏布」,再說,夏朝還沒到,與夏搭不上邊,所以,我就厚顏無恥的將其命名為「龍布」了。
龍布的誕生,對部族是一件大事,這第一塊布,我自然是用來製作部落的圖騰旗。
基本上,每個原始部落都有自己的圖騰,我們虯族也有,虯本身就是小龍,不過虯的圖騰看上去更像蛇,考慮到我們龍族是以虯族為核心,融合了其他部族而成的,所以,我有意將其他部族的圖騰也加進來,並且再加入一些別的元素,又因為龍的構成眾說紛紜,有的說是由蝦眼、鹿角、牛嘴、狗鼻、鯰須、獅鬃、蛇尾、魚鱗、鷹爪構成,有的說是由駱頭,蛇脖,鹿角,龜眼,魚鱗,虎掌,鷹爪,牛耳構成,還有一些別的說法,我也不管,反正後世的龍還沒有出現,知識產權在我手裡。
於是我決定,龍圖騰的身子是巨蛇,自然代表虯部落,先將最早加入我族的鷹族與鹿族的圖騰吸收合併,就是鹿角與鷹爪,然後加入狗鼻與牛嘴,代表被龍部落馴養的兩種動物狗與牛,其他一些,就是現階段包括傳說中的各種動物,騰雲駕霧,表示龍族駕馭與天地萬物之上,另外,加了一些雲彩,我穿鑿附會說這是隨風以及其它族人的英靈,反正我現在的威信一直漲停板,說的話基本上不會有人懷疑,說什麼就是什麼——
我的畫畫基本功很差,不可能在眾人面前獻醜,必須事先畫好,所以只好找來幾個機靈一點的孩子,我說,他們畫,洗了幾次,最後方得完成,顏料主要是煙黑與一些帶色的植物花,好歹也搞出了一面五彩龍旗。
雖然這龍太醜陋了,但是,這年頭還是新鮮事物,所以,我也不擔心原始人不接受。
這天天忽然上了雲,開始涼爽下來,風向也轉了,大塊大塊的淡黑色雲彩從海洋方向猶如疾奔的羊群,向著內地推了過來,看來是颱風影響了。
這年頭,沒有中央氣象台颱風警報,所以是颱風影響還是颱風正面襲擊不得而知,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於是,我就順勢召開了還在原駐地的幾千族人開了個大會,駐地原來人已經少了不少,但是,煮鹽隊與捕牛、麻類管理人員的回歸,加上海族來學習的族人,還有來投的各部落,一舉達到了六千人以上,基本上各族的人都有,恢復了以前龍族的盛況。
大會分三項議程,一個是慶祝麻類豐收與麻布誕生,這個也是增強民族自豪感,一個是宣佈龍圖騰的誕生以及含義,進一步增強龍族凝聚力,第三個,就是宣佈防台抗台。
當然,這年頭對颱風還沒有什麼很好的觀測手段,只得根據氣象來判斷,不過,至少可以事先準備,有備無患了。
因為時間比較緊張,所以也沒有太多功夫慶祝,在講述了一些颱風知識以及抗台要領後,我就命令一些族人分頭出到各駐地,除了攜帶小型龍圖騰旗讓族人知曉外,主要就是準備抗擊颱風。除了海族那邊,因為距離較遠,竹筏過大湖頂風難行外,只得讓他們自生自滅以外,其餘族人都通知到了,尤其是牛騎兵,更是重中之重,提前轉移到礦區,並封閉城門,其它單位,也做好相應準備。
我們這邊也忙了起來,重要的東西,包括容易進水損壞的工具比如織布機,全部送進山洞,我也終於感到,這山洞真是大自然對我們龍族的恩賜,糧食、魚乾、肉乾、海貨之類原來一部分放在山洞裡,另一部分放在外面特製的木頭穀倉裡,現在也全部移入山洞,我打算等颱風過後,在這些穀倉外面加上三合土牆,上面蓋上瓦片,這樣就萬無一失了。
其它的,草棚都要加固,雖然可能擋不住,不過多一道保險總是好的,養殖場與工棚也採取了必要的防範措施,尤其是容易受潮的原料與製成品,全部送到山洞裡。
另外,將族人都臨時轉移到瓦房裡擠一擠,我們的瓦房不像後世的土牆,都是三合土,所以安全還是有保證的。
颱風來勢兇猛,沒等我們做完準備,就直衝了過來,前鋒風力就至少達到九級以上,當然,這是指陣風。
果然不出所料,只是一個回合,有幾間草棚屋頂的茅草扇就被捲了起來,刮到半空中,一下子就沒了影,這時候,我居然還有心思想起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風怒號,卷我屋頂三重茅,茅飛渡江撒江郊,……(不是太準確,忘了)。
接下來,屋漏偏逢強風,那草棚頂層既然已破,颱風自然也就趁你病要你命,大量強風灌入,然後將屋頂整個掀起!
太恐怖了!
當初建造茅屋時,並沒有考慮到颱風龍捲風之類,所以屋樑只是放在山牆上,與整個屋頂用椽子籐蔓連在一起,靠自身重量穩定的,當然,茅草浸濕後整個屋頂比較重,一般強風不太容易捲走,上次梅雨季節時候的強對流天氣就沒有造成這種情況,因為當時屋頂長期下雨已經濕透。
考慮太不周到了!
我急忙喝住那些還想拯救破茅屋的戰士,讓他們趕緊去加固尚未被風刮破的茅屋。
幸好有了大量麻繩,拴上大石頭後,從兩端死死拉住屋樑,九根屋樑兩端一共被拴上十八塊巨石後,就顯得堅如磐石了。
但是,茅草扇太輕,還是有危險啊,這些茅草扇都是用籐蔓與竹篾固定的,禁不起太大的力量,只要一扇被刮起,透進風,那整個屋頂就完蛋了。
這個也就沒有辦法了,唯一之計,就是往屋頂潑水,浸水後,茅草一方面會變重,另一方面,原來翹起吃風的茅草會變得服帖不易受風,抵禦強風的力度至少大幾倍。
幸好颱風的前鋒雖然來勢洶洶,但是卻是陣風,趁風力小下來的片刻,全體族人一起力,將茅草屋頂都潑濕了,但這樣我還是不放心,讓人帶著竹子爬上去,用一根根竹子與下面屋樑綁在一起,夾住草扇,再加一道保險。現在是保衛家園,所以全體龍族人都是拼了命地幹,與颱風搶時間——
現在最高的一個訂閱已經過了一百,也就是說,我寫一千字,最多可以拿到一塊錢了,呵呵,當然,平均訂閱也只有五十,這還不算三十多萬字的公眾版,不過鬱悶的是,盜貼比訂閱還多得多,而且居然有人說我外篇太多,拜託,你看了盜貼,就不要出來顯擺了,人家碼一天字,才幾塊錢,吃棒冰都不夠,話說我很喜歡吃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