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使者,求見孫大人。」只見一中年文士走進來,正是張善羽的軍師陳繼盛。
「陳繼盛見過孫大人。」
孫承宗先是一驚,馬上反應過來:「陳軍師,老夫早已卸甲歸田了,已經不是什麼大人了,陳軍師這麼叫,老夫可擔當不起。」
陳繼盛道:「孫大人是為了遼東被迫辭職的,在下身外遼東一員,禮應叫孫大人一聲大人,在下是奉命前來探望大人。」
「哦,那陳軍師是奉著你家右都督的命令,還是奉著經略高第的命令,亦或是閹黨魏忠賢的命令呢?」孫承宗諷刺道。
「孫大人何出此言,在下自化然是奉我家都督之命令,我家都督和魏忠賢毫無干係,孫大人何故猜疑?」陳繼盛面不改色。
「哦,那倒是老夫錯怪你家都督了,奈何,你家都督一悔婚,二拒不出兵,坐觀老夫成敗呢?」孫承宗道。
「孫大人,您不知道,我家都督當日乘船從長生島回東江,路途遇到風浪,我家都督不幸落水,手下親兵尋之不到,駕船而回,我等皆以為都督已經不幸,沒想到事過十幾日,都督又平安回島皮島,此乃天幸,當日孫大人正好帶著小姐前來,都督可能是困於水過久,心情不好,故出言不遜,事後常歎息此事,曾言要親自去孫大人門前行負荊云云,但無奈島上累計軍事,繁忙勞累,以至於脫不開身,這次特派遣陳某前來,帶為向孫大人道歉。」陳繼盛道。
孫承宗將信將疑:「這麼說,也有點道理,怪不得之前老夫言尋島一事情,你們總是推三阻四。然,你家都督今夜為何不親自前來負荊?」
陳繼盛道:「非是都督不來,孫大人難道不知,遼東戰事又起嗎?」說著將那份塘報遞給孫承宗看。
小美女孫月上前結果那份塘報,念給孫承宗聽。
「二十四日,奴傾巢出動,攻我寧遠,寧前道袁崇煥率全城將士堅守,奴以楯木撞城門,後以八旗漢軍挖牆角,崇煥命士兵用蘆花、棉被裝裹火藥,燒殺敵軍,火星所及、無不糜爛……奴死戰不退,遂鑿城高二丈餘者三四處,於是火球、火把爭亂髮下,更以鐵索垂火燒之,牌始焚,穴城之人始斃,賊稍卻。而後金人通判放大炮,竟以此殞命。城下賊屍堆積。」
孫承宗面色凝竣:「建奴又出兵了,老夫剛剛離職,遼東就又起烽火,此乃閹黨之禍也!」
頓了頓,又道:「你家都督出兵與奴交戰了嗎?戰況如何?」
陳繼盛道:「都督一聽說奴攻遼西寧遠,憂急如焚,恨不得當時就出兵,擊潰奴軍,但奴攻寧遠,離都督的皮島又遠,都督的大軍,雖然早已出動,但此刻還在路上。」
孫承宗道:「寧遠城有多少兵馬,遼西的軍隊又在哪裡?」
陳繼盛道:「孫大人一離職,高第就下令撤軍,遼西主力,收縮到山海關,寧遠城只有大約二個衛的兵力。」
孫承宗大驚道:「二個衛的兵力,未免太過兒戲了,建奴以多少人攻城?」
陳繼盛答道:「努爾哈赤號稱二本書轉載拾陸k文學網十萬大軍,依陳某看,二十萬可能沒有,但十幾萬恐怕還是有的。」
孫承宗已經變了臉色:「那寧遠如何守得住?你家都督的軍隊,如今在哪裡?」
陳繼盛答道:「可能已經與奴交戰了吧。」
……
二十四日晚,東江皮島總部,教場上,燈火輝煌。
張善羽登上將台,三軍歡呼。
「東江軍威武!」
「東江軍威武!」
「東江軍威武!」
連喊三聲,張善羽將手一舉,教場寂然。
「各位,我張善羽今日聚集大軍,就是為了帶爾等擊奴!」
「好……」三軍歡呼,東將軍自南關大捷後,已經有許久沒有於努爾哈赤交戰了,士兵們領著軍餉,成天只是訓練,實在枯燥無味,一聽今日有戰事,人皆歡喜。
「卑鄙的後金軍,竟然敢霸佔我遼東的神聖領土,本帥今日就要帶領你們,大敗無恥的八旗兵,光耀我東江大軍!」
「好……」
「打他日的……」
……
「好了,廢話就不多說了,上船擊奴吧!」張善羽將手一揮,「出發!」
……
南直隸,高陽。
「這麼說,確實是老夫錯怪你家都督了,多虧陳軍師之言,張都督確實為國家柱石,精忠報國,豈有投奔閹黨之理,是老夫一時臆斷,判斷失誤了。」孫承宗道。
「孫大人,既然事情已經說清楚,那陳某就告辭了,都督讓在下給孫大人帶話,閹黨不足為慮,孫大人復出,只是時間問題,都督還說,待此戰一了,定會親自前來登門拜訪。」陳繼盛道。
「那老夫就掃榻相迎了。」孫承宗道。
「那孫大人,陳某這就告辭了。」陳繼盛施禮道。
「陳軍師且慢,這裡有一位義士李子鶴李少俠,曾救過老夫祖孫倆之性命,待老夫替軍師引見。」
「哦,閣下就是聞名遐邇義行黃河兩岸,鏟奸除惡,專殺貪官污吏,土豪惡霸,來無影去無蹤,一劍鎮中原的大俠李子鶴,陳某有禮了。」陳繼盛連忙向李子鶴施禮,心裡卻道:「這個李子鶴只是一個劍客,孫承宗怎麼待之如此客氣,我剛才在門外聽之良久,孫承宗似本書轉載拾陸k文學網有將其孫女許配給這個布衣李子鶴之意,這多我東江,可是個禍患呀,得找個機會,將其幹掉,只是我武藝低微,先敷衍他一下,待誘之到東江,再交給都督處理。」
於是陳繼盛道:「李少俠可有從軍殺奴之意?」
李子鶴道:「先生多禮了,李某正有此意。」
陳繼盛暗暗心喜:「從軍殺奴,為國為民,此乃大丈夫之所為,我家都督一向以殺奴保國為己任,且喜交友俠士,李少俠若不棄,可來我東江。」
李子鶴道:「李某早已聽說張將軍之名氣,南關一戰,張將軍以少勝多,大敗奴軍,光復我大明江山,李某早已心折多時,只是無緣投張將軍之軍,殺奴報國。」
陳繼盛大喜道:「李少俠毋須憂慮,我家都督也聽說過李少俠之名,常常讚歎李少俠除暴安良、義薄雲天,李少俠若要投軍遼東,非東江莫屬!」
lt;/iv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