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漢 第五卷 盛世 第三十四章 扶桑攻略之分裂
    朝鮮半島因為它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在文化狀態上,一直保持半獨立狀態的話,那麼日本四島就更因為它偏處海上,所以一直保持了一種相對比較獨立的文化發展狀態。

    不過在大漢國的時候,日本的文化狀態,還完全沒有發展到後來獨立於中國母文化,進而反哺中國文化的地步。(朋友們別罵我,日本文化發展到後來,在很多方面已經反哺母文化了,這是史有明征的。比如我們現在運用的很多詞彙,如演繹、綜合、幹部、主義等詞,都是由日本文化裡反哺回來的,並非我國創造的。)

    那個時候,整個日本國的人口,也不過二十幾萬人,而且在徐福渡海前往之前,日本國基本上處於一種比較原始、蠻荒的狀態,全靠徐福到達日本後,帶去了中國的科技文化,日本國這才稍有發展,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一個國家。

    大漢皇帝明白,凡是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地方,老百姓們對於生兒育女,那都是非常熱衷的,因此上,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小日本,從漢朝時候就解決,那才是最好的。

    倘若過了幾百年,以日本人的繁殖速度,倘若全國有了上百萬人後。那個時候形成地力量,就不一定是大漢國所能夠制的了。畢竟以這個時候的戰艦條件,隔著汪洋大海的話,很難再去征服日本。

    不過這個時候不一樣,大漢皇帝只需要派出兩萬軍隊,只要能夠順利的到達日本,就足夠征服整個日本了。其實,大漢皇帝也不是想征服日本。他只想限制著日本國。讓它永遠不可能發展壯大也就是了。

    畢竟日本國遠離大漢本土。想控制飛地,那是很不現實的想法。

    大漢歷二十九年,周勃率領的首批五千人終於順利到達扶桑國。扶桑國此時的「天皇」乃是徐如意——看樣子如意這個名字,在漢初地時候,也算得上是好名字了,正是徐福地兒子。

    聽說大漢天子派將軍前來日本,「幫助」日本開發土地。徐如意當然有些牴觸,不過看了大漢國地軍威之後,徐如意甚至根本沒有號召自己的部隊。

    徐如意這個時候,能控制的實際地盤,其實也就只有本州島上很小的一塊兒,縱然召集部隊,也不過幾千人罷了。

    可他召集的那幾千人,都只不過是些漁民。拿什麼來和大漢國有名的天軍相對抗?因此徐如意審時度勢。當即決定按照大漢皇帝的意思,把這支部隊先接過來再說。

    待周勃地消息傳回長安,已經是半年以後了。

    「太尉臣周勃敬稟大皇帝陛下:自到扶桑國後。除五千軍隊外,又陸續有高麗國民夫八千人,百濟國民夫五千人前來。如今日本各地人口稀少,土地閒置極多,因此臣奏請皇上,增派罪犯、民夫前來,軍隊可不必再派矣。」

    「按扶桑國共分四島,如今扶桑國王徐如意自居本州島南,臣居本州島北。臣以為,可讓高麗國人居於九州島,百濟國人居於北海道島,而罪犯囚人則居於四國島。再請皇上冊封一位親王,前來統領扶桑國。」

    接到周勃的匯報之後,劉常滿撲的一笑。要說起來,周勃年齡也已經六十多歲了,但卻依然害怕自己把他扔在扶桑國,不讓他葉落歸根,因此這才請自己派一位「親王」前去統領扶桑國事宜。

    聽周勃的意思,如今在扶桑國內,日本四島上,周勃的勢力竟然佔了大部分。想想也是,人家日本這個時候,總共就只有二十幾萬人,而被徐如意真正統一的,連十萬人都沒有,算到大漢國,也僅算得上是一郡之地的人口。

    不過,派一位「親王」前去統領扶桑國事宜的想法,劉常滿暫時還沒有這個打算。在劉常滿地意思中,他是要讓日本四島永遠地分裂成幾個小國家,最好是一個島上就有三四個國家,讓他們一直處於內亂當中,無瑕發展壯大。

    而讓他們處於這樣一種狀態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在日本島上,造就幾個價值觀念極難融合的族群了。

    於是,大漢皇帝決定,令新齊國、新燕國都將國內實在難以收服地印第安人部落,全都送到日本四島上,讓他們也住在本州島上。

    又從西域各小國中,招募了一批人,把他們也運到日國島。

    最後,大漢皇帝又冊封徐如意為「扶桑國主」,然後冊封在日高麗人的首領為「日本國主」,在日高麗人首領為「九州國主」,在日印第安人部落的首領為「本州國主」,大漢國在日部隊首領為「扶桑總督」。

    而西域去的人,因為人數較少,則被分別封為「阿瓦親王」「阿刺親王」「阿依親王」「阿羅親王」,分別居於四國這麼一個小小的島上。

    這樣一來,再加上分封的七個日本土著大部落,小小的日本四島上,竟然有十六個勢力同時共存,而擁有全國範圍內權限的,也有三四個勢力。

    「小樣兒的小日本,你們不是說要把中國劃成七塊,分別吞食消滅麼?那好得很,我們走著瞧,看到底是誰做得更好!」大漢皇帝在心中想道。

    果然不出大漢皇帝所料,就在分封後不到半年時間中,日本島上就開始爭鬥了起來。而身為扶桑總督的周勃,因為處理這些事情沒有什麼經驗,因此大漢皇帝嚴令他不得平息干戈,只是讓他不管誰被打得只剩最後一口氣時,就出面救下,然後暗地裡資助於他,好幫助他東山再起。

    照大漢皇帝估計,照這樣下去,要不了多久,這些國家之間,就會陷入長期的仇恨和爭鬥當中,到那個時候,這個扶桑總督其實也就沒必要再存在了。畢竟大漢國要遙控一個手握重兵的總督,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而且只要日本陷入戰亂之中,而且又給塞了這麼多民族進去,那以後的事情,誰說得準呢?

    「也可能我這麼做,也解決不了以後出現小日本的事情。畢竟對於日本國來說,在這個國家的內心深處,一直存在著一種恐慌,這完全是因為那種孤懸海外的無依無靠感產生的,只要它發展壯大了,就一定會想辦法往大陸發展的。」

    「造成它這種思路的,乃是一種先天性的毛病,實在沒法治呀!但老子又沒那個本事,真的把日本島給炸沉了。只要日本島上有人,有國家,它就一定會犯這個毛病的。」雖然佔據了日本國,大漢皇帝其實心裡更苦惱了。

    這日本國這個時候,甚至連雛形都沒有,但大漢皇帝一想到後世日本人對中國所做的一切,就禁不住更要想辦法把它所能造成的危險消彌於無形。

    「大漢國皇帝、中華聯邦天子詔令:維扶桑四島,雖屬大漢藩國,卻孤懸海外,交通不便,故大漢國皇帝有令,倘若四島之中,有出類拔萃之士,皆可到扶桑總督申請加入大漢國。一旦申請獲得通過,即可由扶桑總督派船送往大漢國,居於大漢國本土,欽此!」

    這是一條釜底抽薪之計,一旦扶桑國出現很優秀的人才,大漢國便可以將這些人才都搶到大漢國去;而另外一條計策,便是源源不斷的把各國最重刑的罪犯都改為「流配海島」,大都送到了扶桑四島,讓四島的形勢,更加的混亂起來。

    因此,後世說起來,在大漢皇帝治下,中華聯邦幾乎各個國家的生活水平,都上了一個檔次,唯有作為大漢藩國的扶桑國,卻成了真正的「垃圾場」,各國各種各樣的罪犯都被送到了扶桑島,島上的情形一直混亂不堪。

    終大漢一朝,扶桑島的發展,一直被牢牢的壓制著,而日本的「天皇」,則因為大皇帝的關係,只產生了「神武天皇」徐福,「平武天皇」徐如意。而徐如意的「平武天皇」僅僅做了二十年,就接受了大漢皇帝的封號「扶桑國主」,自願上放棄了「天皇」的稱號,扶桑國的天皇傳承,從此不復存在。

    而大漢皇帝其實也為扶桑國做過好事。

    除了源源不斷的往扶桑島發送罪犯之外,大漢皇帝還把許多儒生都送到扶桑島上,讓他們去「教化」這些蠻橫無禮、混亂不堪的國民。

    「儒家文化,是閹割尚武精神最徹底的文化,但在這個時候,卻是最先進的文化。慢慢的看著吧,我就不信,這些日本小鬼子會不中招!」劉常滿在心裡恨恨的想。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