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之後,呼延灼前來稟報,連環馬軍已經整備完畢,聽候知州大人校閱。
高強自然欣然前往,恰好之前一天那位東京炮手凌振也到府衙報道,此人當真是兩袖清風,背了一個小包袱就到了青州,不但一個人都沒帶,連盤纏都沒幾文。高強見了此人時,其形象倒頗為符合心中一貫對於技術人員的印象:其貌不揚,時常心不在焉,待人接物木訥,對上司也不會拍什麼馬屁,見了高強只報了姓名官階,便直挺挺的杵在那,聽候差遣了。
好在有了心理準備,這樣的人管理起來卻也簡單,青州軍隊中並沒有成軍的炮兵部隊,凌振權且就在府衙住下,今日高強校閱連環馬軍,這炮手凌振也跟了來。
一行人馳出郊外數里,眼前一片廣大的空地,其間有若幹起伏,當然那點高度連丘陵都算不上,東南一角有高地隆起,呼延灼就領著高強來到此地觀看演武。
「青州大人,末將麾下三千馬軍,城中校場無法容納,特意找了這一片空曠的所在,請青州大人指正一二。」
場面話交代過了,呼延灼從一旁的從騎那裡取出一支紅色令旗,望空一招,另一個掌旗的軍士便將一面大紅旗在空中揮舞,只聽東方忽地響起人馬吶喊聲,俄爾大隊騎兵奔湧而出,整齊的馬蹄聲震得大地也在顫抖,再配合上連環馬的隊列,一行行一列列如牆而至。氣勢煞是驚人。
高強看得大開眼界,他雖然在塞北經歷了成千上萬騎兵的陣仗,更見識過遼國皇帝行獵那十幾萬人縱橫馳騁地大場面。不過這連環馬著實有些不同,採取的是五匹一組,人披鐵甲馬掛皮甲,每騎兩側都有長矛配置,五騎一列地衝撞過來,其聲勢比分散的五騎戰士要強勝數倍,更不要說幾十組這樣的馬軍的威武。
見高強看得眉飛色舞,呼延灼面露得意之色,又拿了一面青旗一展。北方一隊騎兵也現身衝殺過來,如此這般,令旗五揮,便有五隊連環馬軍出現,到最後三千馬軍整列成一個大陣,呼延灼這裡一聲號炮響,三軍一同止步。五個方陣合成一個大陣,整整齊齊的排列在高強面前。
呼延灼放下令旗,向高強故作謙虛:「末將這馬軍訓練已久,無奈我大宋馬戰素不稱強,多有紕漏之處。青州大人將門之後,想必有以教我。」
「不敢不敢。呼延將軍這馬軍練的好,果然了得……」高強知道這位是等著自己誇獎幾句,不過他看了半天,就知道這馬軍練的好看,實戰效果如何←這軍盲是不敢說的,因此也誇不出個所以然來。
旁邊韓世忠忽道:「呼延將軍。這連環馬軍,敢是仿著夏賊的平夏鐵鷂子軍麼?只是我在西邊時,見那鐵鷂子軍皆以鐵索串連,人雖死猶在馬上,是以衝鋒之時不避矢石,最是勇猛。將軍這馬軍用的卻是皮索,將眾馬嚼口串在一處,二者有何不同?」
呼延灼神情一動,與韓世忠寒暄了兩句,方知他是延安府人,從軍就是在西北戰場,因此對西夏人的鐵鷂子有所認識,便道:「韓都監確是知兵,這連環馬軍便是受了夏軍鐵鷂子地啟發而設,只是我大宋練兵之時,發覺這馬軍若用鐵索串連,聲勢雖然較勝,難防鉤鐮槍法,若是一騎被鉤鐮槍拉倒時,不免五匹皆倒,人馬相互蹂踐之下,傷亡必定慘重,因此變通一下,以皮索代替鐵鏈串連,若有戰馬負傷不能馳騁,則斬斷皮索,餘騎仍可戰鬥。」
「有理有理!」聽見提到鉤鐮槍,高強來了興致,忙問呼延灼道:「呼延將軍,這連環馬軍日常操練之時,可曾演練過與鉤鐮槍兵對陣之法?」
「自然是有,不過本朝步軍多以弓箭為先,凡百人一都,刀槍兵才二十四人,余皆為弓箭手,而我之連環馬軍,人馬皆披甲,弓箭難入,是以步軍多難抵敵,當初西邊夏賊的鐵鷂子軍對上我宋軍,亦是連戰連捷,即出於此。」
「原來如此。」高強這才瞭然,不過隨即更大的問題就出現了:「既然這連環馬軍威力無儔,我軍單憑弓箭無法抵禦,何不專練一隊鉤鐮槍兵,以試驗對陣連環馬之法?」
「這個……」呼延灼欲言又止,韓世忠卻插言道:「大人,本朝軍事,向來是文官為主,武將為輔,這軍隊編制軍器訓練等等,都是太祖遺制,或者朝中大臣們擬制,軍中將佐的說話沒半點份量,要編練鉤鐮槍兵,談何容易?」言下頗有不平之色,一旁的將佐們聽了,大有共鳴。
這話說起來叫人有些喪氣,卻觸及到了大宋軍制中一個很要害的軟肋。在軍事技術方面,當然是經歷實戰洗禮的軍中將佐們最有發言權,然而軍隊地建立,軍器的研發,訓練的改進,卻全部都掌握在文官手中。這一部分是由於大宋重文輕武,壓制武官的結果,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軍中將佐,尤其是戰鬥在第一線的那些官兵,大多是目不識丁,文化程度極低,既缺乏將軍事經驗總結歸納,上升到一般規律地高度的能力,又無法與日車話都是子曰詩雲地文官大臣們良好溝通,長此以往,就造成了這實戰與平時訓練脫節的情況,以至於朝廷用了許多糧秣軍餉,養的卻是一幫不能打仗的兵。
「紙上談兵,誤國誤軍吶!」高強把手一拍,笑道:「這有何難,本州在東京汴梁時,也曾與金槍班班直徐寧講武,他對這鉤鐮槍法頗有心得,來日我請父親將他調到青州來與呼延將軍共事,請他練一隊鉤鐮槍兵出來,與呼延將軍切磋切磋,如何?」
呼延灼乃是本朝名將之後,進取心是有的,聽說高強對他的部隊建設大力,如何不喜?當即稱謝不迭,隨後道:「青州大人,還有何高見,可一同賜教。」說話的時候眼睛卻望著韓世忠,這位西北出身地年輕都監已經引起了他的注意。
韓世忠卻道:「呼延將軍,小將在延安從軍之時,多次與夏軍戰來,這連環馬軍衝突之時,果然威烈勇猛,平野之上人力難以抵禦,然其轉動不靈,若失了衝擊的勢頭,被步軍近身,混戰之中傷損便重;其二,五匹連環,馬速便慢,受箭必多,尋常弓箭雖然不懼,強弓硬弩如神臂弓,可透重甲,對這馬軍有大殺傷;其三,此軍重甲連環,戰備時間太長,倘有緩急難以應敵,必須輔以大量輕軍方可。」
手機小說網隨時隨地享受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