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國大盜 第八章華夏有鼎 第十四節
    一六八八年的夏天來得格外早,在林風印象之中,這半年林漢朝廷似乎並沒有出現什麼值得一提的大事,除了年初對著張勇發了一通脾氣之外,內外政務風平浪靜,忽忽然過了年,悠悠然又到了夏收,彷彿一夜之間中國進入和平年代。

    當然這只是林漢帝國臣民的直觀印象,其實南方那塊戰爭還在持續進行之中,林風的小舅子和外甥在湖南、江西一帶拉鋸得厲害,這場內戰已經日益白熱化,經過去年一年的試探和衝突,隨著雙方兵力的集結、政治集團的穩定,現在正式進入大兵團作戰階段,戰場從湘北、湘西北逐漸擴散到贛南,從政治上看,長沙吳世幡集團佔據一定的優勢,因為是「正統」的原因,他得到了廣東尚之信的,從而獲得了相當物資援助,所以能夠依托衡州、雲貴等廣大後方,有條不紊的編練新軍,力圖在持久戰中擴跨對方。

    相對來說岳陽集團的日子就不是那麼好過,南周皇朝經過一段時間的混亂之後,目前的政治形勢日益清晰起來,在這種非友即敵的鬥爭之中,原本保持中立左右觀望的官員們再也不能超然物外,實際上這個時候雙方都已經失去了耐心,手段從原本的賄賂、封官許願變成了軍事逼迫,要是有哪個地方大員再敢左右逢源,哪絕對是弄巧成拙,說不定哪天早上醒來,某一方的大軍就已經悄悄開了過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按照中國政治的傳統,大多數儒家官員理所應當的選擇了長沙「正統」,於是林風的小舅子日漸孤立,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他所在的這一方在擁有戰場優勢,相對於長沙集團來說,岳陽集團在軍方的勢力很深,而且夏國相本人就是大將出身,因而在吳三桂留下的大票軍事遺產佔了大份額,尤其是長江防線的精銳部隊,絕大多數落入了岳陽集團的掌握之中。

    不過儘管如此,林漢帝國依舊不太看好小舅子陛下,按照漢軍總參謀部的推演分析,岳陽集團唯一的取勝機會就是去年政變的那一霎那,如果當時能夠組織起一支精銳的快速反應部隊進攻長沙,將朝廷中樞落入掌握,那麼吳世幡必然永無翻身之日,但按現在這種打法,即使能夠逞強一時,兵敗身死那也是遲早的事情。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紙上談兵,實際上在嚴肅苛刻的軍事鬥爭之中,什麼意外都可以發生,其實南周皇朝的這種家庭暴力活動並不罕見,比如說明初就有「靖難之變」,和吳氏叔侄如出一轍,如果按照紙面上的沙盤推演來算,當初明成祖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不論怎麼看他都沒有勝利的機會,但偏偏就是直搗建康登基為帝,令人口吐白沫渾身痙攣。

    不過雖然形勢多變,偽清的那兩個藩王的下場倒是可以人人肯定,按照現在這個趨勢發展下去,這兩頭通古斯野豬絕對死定了,唯一的變數就是不知道到底是哪個取下他們的項上人頭,隨著著名春宮畫《大清宮廷秘錄》的一路走紅,愛新覺羅是徹底抖了起來,相較武滕蘭、小澤圓毫不遜色,可以說是大江南北無人不知,而且因為漢軍官方提供技術的原因,這套畫本目前已經出了《建州記》、《盛京往事》、《京華春夢》和《漱芳齋十八格格》等多個系列,以印刷精美、色彩絢爛和姿態離奇享譽業界,而人物也從單一的多爾滾、大玉兒發展到囊括努爾哈赤、諸英、代善以及還珠、紫薇等無數女真奇女子,場面由雙人到多人,再由男女到人獸,總之豐富多彩令人歎為觀止。

    現在這件事已經逐漸衍生出了一個文化,滲入二人轉、評戲、相聲、說書、等多個產業,京師、天津、保定以及廣大南方,各方商業精英陸續跟上,連續推出「八旗館」、「女真樓」等著名妓院,不少地方方言中已經增加了新詞彙,妓女現在一律統稱為「格格」,嫖客一進門,大茶壺立即高呼「阿哥到!——」,然後「嬤嬤」立即上前迎客,皇室派頭一覽無餘。

    在這種大背景下,誰還敢給兩個偽藩王賣命那絕對屬於神經性紊亂,隨著林漢帝國「蓄髮」令的推進,清軍剩的浙江、江蘇兩省已經開始轟轟烈烈的剪辮子運動,無人監督無人催促,先是各大商家帶頭、隨後各地的大小士紳紛紛跟進,然後廣大百姓不管懂不懂一窩蜂的跟風,各地清軍視而不見,而再往後數天,廣大八旗士卒就驚訝的發現,自己所駐防監視的綠營漢奸部隊忽然沒了辮子,而且趾高氣揚肆無忌憚,帶隊的八旗軍官心中打鼓,別說問罪不問罪,趕緊連夜佈防以免兵變。

    綠營漢奸官兵的獨立化、軍閥化跡象日益明顯,從一六八七年秋天開始,浙江、江蘇各州府官員開始剋扣賦稅,並且有選擇的拒絕喇布、傑書發出的公文命令,在各地綠營軍官的軟硬兼施下,原本駐防各地的八旗部隊不斷收縮,目前簡親王喇布僅能控制南京內城和少量漢奸城防軍,而浙江康親王傑書稍好一點,但也只能勉強控控制杭州附近的十多個縣城。

    大軍南下的條件逐漸成熟,夏收過後,漢軍進行了一連串部署調整,瑞克所部西進兵團年後循黃河東進,逐漸朝湖北西北部邊境運動,而兵團部就已設立在勳陽府;一六八八年春,總參謀部報漢王核准,詔賜四個新軍番號,去年與寧錦、奴爾干以及察哈爾、熱河徵集的一萬兩千餘兵員由各州府集結於灤州兵站,成立大漢暫編騎兵第十四軍,近衛軍參謀長慕天顏調離近衛軍系統,改授「儒林中郎將」,任暫編騎十四軍軍長;山東行省分別於濟南兵站、青州兵站成立大漢步兵暫編第十五軍、暫編第十六軍;而前年投降大漢的河南楊起隆所部歷經一年多的整編、改造、換血,所部集結於開封兵站,授予大漢暫編步兵第十七軍番號,著名農民起義軍將領「滿天星」楊老皮得授大漢陸軍少將軍銜,予「揚威中郎將」號,擔任暫編步兵第十七軍軍長。

    按照的林風的部署,林漢帝國將於正式南下之前建立六個重兵集團,分別是:西線兵團,所部兵員六萬四千餘人,下轄近衛第一軍(瑞克)、騎兵第七軍、步兵暫編第十五軍,步兵第十軍(王承業)、步兵第十二軍(王輔臣),由帝國陸軍中將、羽林將軍瑞克?拉歇爾將軍擔任都督,兵團部駐轅湖北勳陽;中原兵團,所部兵員五萬八千餘人,下轄騎兵第六軍(馬英)、步兵第十一軍(原王承業舊部改編,山東軍)、步兵暫編第十七軍、暫編第十六軍、騎兵暫編第十四軍;由帝國陸軍中將、破虜將軍馬英擔任都督,兵團部駐轅徐州府;南方兵團,所部兵員六萬兩千餘人,下轄大漢步兵第二軍(王大海)、步兵第三軍(劉栳泗)、步兵第四軍(孫思克)和步兵第九軍(周求),由帝國陸軍中將、平遼將軍王大海擔任都督,兵團部駐轅安慶府;西北兵團,所部兵員兩萬九千餘人,下轄大漢步兵第五軍(趙良棟),步兵第十三軍(王屏藩),由帝國陸軍中將、寇北將軍趙良棟擔任都督,兵團部駐轅蘭州;四川兵團,所部兵員兩萬四千餘人,下轄大漢步兵第八軍(張勇)、第十軍(陳奇),由帝國陸軍中將、安西將軍張勇擔任都督,兵團部駐轅重慶府;北方兵團,所部兵員六萬至八萬人左右,下轄大漢騎兵第一軍(趙廣元)、近衛步兵第六軍(王吉貞)以及山西、寧錦、綏遠、奴爾干地方駐軍和察哈爾部、卓圖索部、哲裡木部、昭烏達部、伊克昭部等蒙古僕從軍,由帝國陸軍中將、蒙古將軍趙廣元擔任都督,兵團部駐轅張家口;除此之外,還有林風直轄近衛軍兵團,下轄近衛騎二軍(趙應奎)、近衛步三軍(馬進良)、近衛騎四軍(王忠孝)和近衛炮兵第五軍(於成龍),兵團駐防直隸,所部兵員五萬五千餘人,兵團部駐轅北京。

    隨著漢軍整體戰略部署的逐漸完成,割據湖北荊襄一帶的農民起義軍楊起隆所部成為林漢帝國的一根心頭刺。

    自從林漢帝國兵不血刃拿下河南之後,昔日的義軍領袖楊起隆日漸尷尬,原本起兵之初,神州風起雲湧,農民運動如火如荼,形勢一片大好,他的勢力曾經極度強盛,地盤除了河南之外,山西、陝西、山東乃至湖北安徽邊境大部都由他掌握控制,兵鋒極盛,無人膽敢笙其鋒銳,然而時移世轉,隨著漢軍的崛起,此情不可再現,在大漢軍強勢逼迫下,他的勢力被驅除出河南,流落在鄂北苟延殘喘,年前因為四川戰爭的原因,他這個「大漢順義公、安南將軍」倒是不太引人矚目,然而隨著蜀中平頂,瑞克兵團轉而東向,荊襄地區就成了一座大火爐。

    楊起隆如坐針氈。

    歷經數年挫折,現在他的部隊極度窘迫,經過苦戰拿下襄陽之後,他的地盤雖然得到了擴大,但損失亦極其慘重——這種損失除了兵員和物質損耗之外,最嚴重的就是戰亂對地方經濟的影響,原來的荊襄地區坐擁漢水之利,為天下通衢,曾經非常繁盛,按道理來講,如果誰佔據這個地盤,那必將大有可為,然而這卻並不包括楊起隆。

    因為各方面的原因,楊起隆統治下的荊襄地區經濟回復極慢,佔領之初,廣大士紳、客商即逃竄一空,風頭之下,甚至連廣大貧農都跟著遷移逃難,人口流失慘重之極,而地方稍稍穩定之後,掌握北方經濟命脈的晉徽商團又在林漢朝廷的授意下對他進行了一連串的經濟打擊,弄得楊起隆焦頭爛額。

    這種頹勢給楊起隆造成的打擊實在是太過慘烈,不但地方疲敝,甚至連軍隊都發生了動搖,起初拿下鄂北時,楊起隆尚有近八萬大軍,但隨著一連串逃亡、嘩變,農民軍的總兵力銳減至五萬不到,而且這裡面還有大半是老弱殘兵,楊起隆現在幾乎是瀕臨決絕,不用說和漢軍對峙爭雄,即使是想向盤踞武昌的清軍綠營軍軍閥進攻都做不到。

    然而就在如此危急的時刻,北京政府又給他發來了一道催命枷鎖:公元一六八八年夏,漢內閣大學士李光地、總參謀長周培公、都察院巡檢都御史陳夢雷、禮、吏、工、戶四大尚書、通商侍郎許淡陽等百餘大臣突然聯名上書,乞漢王林風承天應命,登基為帝。

    漢王林風謙虛非常,推托不已,然而這時文武百官態度極為堅決,歷數中華數千年典故,強烈要求漢王殿下看在「天下……」「黎民……」「蒼生……」之類東西的面子上,勉強當一回皇帝。

    漢王大怒,於乾元宮進行了聲情俱茂的表白,情詞懇切猶如赤子,痛罵百官「置吾於不義」。

    李光地、周培公等不為所動,慷慨機昂的和漢王殿下進行大辯論,將漢王舉出的理由逐條駁回,致漢王怒不可遏,揮袖而去。

    但是,文武百官這時空前團結,林漢朝廷此次意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統一,當漢王逃入後宮之後,大臣們不依不饒,在各部大臣首腦的牽頭下,在中南海御道上排成方隊伏闕上書,四部大臣錘胸跌足、監察院御史痛哭流涕,軟硬兼施,逼迫漢王登基為皇帝。

    消息傳開,整個北方群情洶湧,大漢國子監、律算監、馬莊武學、保定武學等眾文武生員勃然大怒,紛紛罷課,前往京師聲援百官勸進,國子監祭酒顧炎武、太學博士黃宗羲、武學都監高士奇上表請罪,聲稱「無法彈壓」,請漢王治罪。

    未等學潮平定,朝鮮王、蒙古察哈爾部、卓圖索部、伊克昭部等遣使來京,一行使者於中南海大街上連連歡呼「天可汗」,強烈要求漢王尊重少數民族兄弟同胞的真摯意願,早點登基為帝。

    隨後,蒙古將軍趙廣元、寇北將軍趙良棟、安西將軍張勇、羽林將軍瑞克?拉歇爾、破虜將軍馬英、平遼將軍王大海等各地駐軍大將紛紛發來血書,泣血上奏,肯請漢王看在三軍將士的薄面上,千萬勿要推辭。

    公元一六八八年六月初,大漢元興三年,在廣大人民的強大壓力下,漢王被迫登基為皇帝。

    大漢皇帝陛下登基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發出聖旨,命令各地督撫進京朝見,其中,大漢順義公爵、陸軍中將、山南將軍楊起隆名列榜首。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