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順著路人的指引,老早就看見一片明亮的湖水貫穿在整個天地之間,遠遠的望去就想一片珠連橫掛於天地之間。
出岳陽的沉城門便是那名聞天下的三樓之一的岳陽樓。岳陽樓所處的位置極好。它屹立於岳陽古城之上,背靠岳陽城,俯瞰洞庭湖,遙對君山島,北依長江,南通湘江,登樓遠眺,一碧無垠,白帆點點,雲影波光,氣象萬千。
岳陽樓的建築很有特色。主樓3層,樓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負全樓重量,再用12根圓木柱子支撐2樓,外以12根梓木簷柱,頂起飛簷。彼此牽制,結為整體,全樓梁、柱、檁、椽全靠榫頭銜接,相互咬合,穩如磐石。其建築的另一特色,是樓頂的形狀酷似一頂將軍頭盔,既雄偉又不同於一般。
四人進得樓內,這早就有幾個文人才子在仰讀那些現先人留下的墨寶,在這樓裡有無數人都曾留下過詩詞要數最著名的就要說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晚年漂泊於湘江洞庭湖一帶。大歷三年(公元769年)杜甫在病困潦倒之中來到岳陽,寫下了被後人評為「登樓第一詩」的具憂國憂民心境,淒涼落漠又宏偉麗的《登岳陽樓》詩: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滋泗流。
現今岳陽樓上三樓正壁,懸掛著杜甫這首詩的詩屏。屏中字體筆意豪放,雄健挺拔,似以一洩千里奔放之意來抒發杜老先生悲天慟憂國之情。
在樓上望著那茫茫的水澤四人心中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馬雲飛不由想起了崔玨的一首詩來。卻是剛才在和那些文人才子談論時在樓壁上所見:
乾坤千里水雲間,釣艇如萍去復還。
樓上北風斜卷席,湖中西日倒銜山。
懷沙有恨騷人往,鼓瑟無聲帝子閒。
何事黃昏尚凝睇,數行煙樹接荊蠻。
漣熙畢竟是北方的女真人對這岳陽樓並不是很瞭解,見馬雲飛吟詩,邊感好奇問黑子道:「這樓真有那麼出名嗎?」
黑子還沒有作答,旁邊的一位老丈便道:「小姑娘,看樣子你並不是中原人了,對這不瞭解也很正常,那我就給你說個故事吧。」
漣熙和燕子一聽有故事聽當然高興拉,一動不動的看著那老翁,那老人知道眾人也都在等他的故事,也不心急,從懷中掏出一把旱煙絲,放在叼在嘴邊的煙槍裡,一旁一個小伙子連忙掏出打火石為他點燃,那拉人吸了一口,慢慢的道:「相傳在唐開元四年張說貶到岳州後,決定張榜招聘名工巧匠,在魯肅閱兵台舊址修造「天下名樓」。有一位從潭州來的青年木工李魯班,手藝高強,擅長土木設計,被張說相中。張限李木匠在一個月內設計出一座三層、四角、五梯、六門、飛簷、斗拱、的樓閣圖紙。誰知李魯班擺弄了一個月的時間,設計出來的圖紙只是一座過路小亭。張說很不滿意,再限七天時間,一定要拿出與洞庭出水形勝相得益彰的有氣派的樓閣圖紙。」老人這時停了一會,把煙絲又加了一點進去,又啪啪的吸了起來,接著有道:
「正當李魯班一籌莫展時,一位白髮老人了走過來,問清緣由,便把背的包袱打開,指著編有號碼的木它它說:「這些小玩意兒,你若喜歡,不妨拿去擺弄擺弄,或許會擺出一些名堂來。若是還差點什麼,就到連升客棧來找我。」李魯班接過來,擺了又撤,撤了又擺,果然構成了一個十分壯的樓癡呆劃型。大家十分高興,都說是祖師爺顯靈,向白髮長者道謝。老人說自己是魯班的徒弟,姓盧。後來,老者在湖邊留下了寫有「魯班尺」3字的木尺,一陣風不見了。工地上失群紛紛跪下,向老者逝去的方向叩頭不止。不久,一座新樓拔地而起,高聳湖岸,氣象萬千。」
老人一說完,旁邊的漣熙咋咋嘴道:「老伯佰還有麼。」
老人一看漣熙的著番表情就知道她是聽得想住了便微微一笑道:「這故事可是多的緊啊,我跟你說一個關於這湖裡魚的故事。」說完便把手往那洞庭湖一指。
漣熙當然是想聽了,迫不及待的道:「好。」
老人那袋煙絲早就抽完了,竟煙槍插在腰間拍了拍手道:「洞庭湖裡本無刨花魚(學名「鳳尾魚」俗名「毛屑蝦」)。相傳很久以前,重修岳陽樓,正遇上大寒潮,蔬菜全部凍死。修樓的泥木匠吃不上菜,面黃肌瘦,眼睛分不清東西。可是監工仍然拿皮鞭、竹板督工,工匠們稍有不慎,便遭來毒打。
有幾個肚大的工匠,只好到湖裡去撈魚蝦,好給修樓的師傅們下飯。他們在刺骨的湖水裡忙了半天,一無所獲。正要回去,忽然來了一位老者,抱著一大堆刨木花,往湖裡一撒,口中念道:「刨木花,刨木花,快變鮮魚莫變蝦。今日捉撈十幾斤,往後滋養千萬家。」
說也奇怪,那些刨木花頓時變成了一條條白色小魚,成群結對,游來游去。大家高興的叫起來,「捉魚呀!」一會功夫,抓了好幾桶。但是,桶裡的魚又白又薄,沒有鱗片和眼睛,很像刨木花。
老者樂了,笑著說:「我怎麼忘記安鱗點睛呢?」從袋裡取出墨斗,用墨汁拌了灘上泥沙,抓起一把黑砂,對著湖面上的魚群撒下去。從此這湖中就有了這刨花魚了。」
老人又接著道:「你們來此這魚一定要嘗一嘗。」說完便飄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