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明傳烽錄 卷二 國之干城 八十二回
    終於能上網了……第一件事情就是來看看這裡,網通的工作效率真不敢恭維啊!我現在人還在濟南,最近幾天應該還是能每天一回的:)至於上架的事情我還沒有跟編輯交涉,大概還得一陣子吧,而且我存稿嚴重得不夠用……無論如何在攢足六萬以前不會上架的。

    皇太極聞言,驚得說不出話來,兩眼怔怔地望著範文程。範文程胸有成竹,手指在地圖上快速移動:「汗王請看。我軍破龍井關、大安口而入,遵化城唾手可得。汗王再看,這是薊州,距離遵化一百五十里。這是通州,距離薊州二百餘里。我軍鐵騎倘若縱橫通薊,北京城的崇禎皇帝,還能安坐龍椅麼?」

    皇太極仍是有些疑惑,問道:「千里征伐,糧秣何以保障?」範文程點頭道:「汗王,這一著看來十分冒險,然而最險之地,往往卻是最為安全。去年九月,汗王征撫蒙古,奈曼、敖漢、喀喇沁諸部都已經歸順,他們不單可以提供糧秣,充做嚮導,汗王更可以邀請蒙古兵馬一同伐明。如此一來,我軍只消出動六萬人,再有蒙古兩萬兵馬參與,便可達到八萬之數。」皇太極遲疑道:「然而深入敵境……」

    範文程笑道:「遵化、通、薊三城,迫近北京,巡撫劉策,仰賴山海關為屏障,盲信袁崇煥在關外的三重防守,從不留心兵備,因此三地並無重兵駐守。我軍雖然深入敵境,然而彼既無戰備,更無戰心,直如入無人之境耳。況且此舉主動在我,行止在我,進退在我,倘若成功,則汗王的赫赫威名,不僅限於遼東一地,整個中原,也將聞汗王之名而顫抖!」

    皇太極的神色漸漸變得激動起來,終於一拍桌子,大聲叫好:「好,好!先生果然高才!講,接著講下去!」範文程大聲道:「我大軍兵臨北京城下,崇禎皇帝能不急詔袁崇煥回師解圍?只要袁崇煥救援北京,就是將他自己的前程性命,放在汗王的手裡了!到時或設伏截擊,或重兵圍攻,或流言反間,文章豈不都由我做?袁崇煥一去,廣義兩處,即便暫失,又有哪個明將能守得住?到頭來還不是由我復奪?」

    皇太極霍然站起,走向窗口,推開窗子,眺望遠方。東方的天空已經發亮,在那朦朧的晨曦中,他看到了努爾哈赤的梓宮。報昔日父汗折戟寧遠,恚憤而逝之仇,雪自己寧錦兵敗之恨,也許就在此一舉了!他喜讀《三國演義》,心裡也很是明白,這次出師,頗有鄧艾伐蜀、深入險地的意味。然而鄧艾伐蜀,建立了不世功勳,他皇太極,不單要做鄧艾,更要超越鄧艾!皇太極猛然轉身,握住範文程的雙手,一字一頓,擲地有聲:「我意已決,就依先生的籌劃,發兵北京!我要攪得袁崇煥身死名裂,要攪得崇禎皇帝日夜不寧!」

    鳳凰樓議事廳桌案上的蠟燭燃盡了。

    五月初一日,皇太極向蒙古奈曼、敖漢、喀喇沁諸部派出使者,傳諭借道伐明之意,並且多奉銀兩,以為軍馬過境糧秣之需。

    五月二十二日,義州守軍糧盡突圍,祖大壽率部迎擊,義州守將戰死,明軍攻取義州。

    六月初五日,袁崇煥憑借猛烈炮火,轟塌廣寧城牆,明軍與城內後金兵展開巷戰,一場血戰之後,廣寧落入手中。

    六月初六日,桓震遵照袁崇煥命令,留一萬人分守杜家屯、西興、西平各堡,全軍回撤錦州。

    六月初八日,袁崇煥第三次向朝廷上書,說山海關一帶防務鞏固,已不足慮,但薊門單弱,須防敵人從西路進攻。薊遼總督劉策,性格懦弱,不通軍事,要求皇帝予以撤換。

    六月十二日,崇禎下旨,袁崇煥所議,交由部科商酌辦理。同時詔令嘉獎遼東將領。

    六月十七日,皇太極的使者到達廣寧,向袁崇煥呈上和表,表中自降一格,奉明朝正朔,不用天聰年號,以急於通商貿易、輸進糧布為主旨,使者酒醉,無意中透露出後金即將再度大舉征伐察罕兒尚未臣服的部族。

    六月二十日,袁崇煥以皇太極的求和書信轉送朝廷,朝中官員仍是一貫的不答。袁崇煥和皇太極一番交涉,使得皇太極自動除去了帝號,本來是外交上的重大勝利,但崇禎卻認為是和「叛徒」私自議和,有辱國體,心中極不滿意,然而當時他對袁崇煥倚賴很重,只能隱忍不發。

    廣義恢復之後,袁崇煥便將祖大壽調往義州,何可綱駐寧遠,桓震駐錦州,自己移鎮廣寧,趙率教仍守關門。覺華島防務交由副總兵茅元儀署理。

    桓震得了這個命令,十分鬱悶。雖說叫他駐防錦州是袁崇煥看重他,然而覺華島上的軍火走私貿易,向來只有自己一個人知道,從沒告訴過茅元儀。現下將他調離覺華島,那軍火貿易怎麼辦?難道就此罷手不做了麼?沒法子,只有將實情告知茅元儀,要他以後繼續接手。然而茅元儀究竟能否認同自己這種做法,他心裡也是十分沒底。果然一談之下,茅元儀雖然口裡不說,神色間卻很是不樂。桓震只得將袁崇煥搬了出來壓他,這才迫得他答應下來。好在與鄭芝龍的協議已經上了軌道,以後只要照常維持運行便可,只要茅元儀不來反對,那就沒有什麼大事。

    他移防錦州,安頓好了之後便去廣寧見袁崇煥。眼看十月將至,到時後金兵將會繞過山海關,進犯北京,這樁事情須得預先叫他有個準備。見面說起,才知道袁崇煥早已上了數道奏折,都是要求加強薊州防務的,崇禎也批了聖旨要求照辦,無奈朝廷官員一拖再拖,始終遷延不行。薊州一帶不屬他管,雖然看在眼中,急在心裡,卻是無計可施。

    又過幾月,看看秋去冬至,廣義一帶局勢穩定,袁崇煥又要著手收拾毛文龍。桓震從錦州不斷給他寫信勸止,然而袁崇煥心意已決,非殺毛文龍不可。桓震阻攔不住,又不能告訴他殺了毛文龍,今年年底就會變成你通敵的罪狀,只得要求與他同去。

    在他本意之中,原是想相機行事,盡量要他將毛文龍押解進京給崇禎處置,可是就在這時,遵化那邊卻出了大事。

    按照範文程的部署,皇太極親自帶兵,由蒙古兵作先導,集大兵十餘萬,繞道西路進攻。十月初五,抵達喀喇沁的青城。自青城行了四天,到得老河,兵分三路,皇太極命岳托率右翼四旗和右翼諸部蒙古兵攻大安口;七哥阿巴泰、十二弟阿濟格率左翼四旗及左翼諸部蒙古兵攻龍井關;他自己親率中軍攻洪山口。三路先後攻克,進入長城,進迫遵化。

    袁崇煥方離寧遠,準備從覺華島乘船,去旅順附近的一個小島上與毛文龍會談,忽然接到急報,說建虜從遵化犯境,雖然大吃一驚,卻不出乎意料。薊鎮邊防虛弱,他已經再三再四地向朝廷稟報,要求整頓,可是朝廷官員總是不加理睬,至有今日,也不出奇。得了消息,立即返回寧遠部署救援,兵分兩路,北路派鎮守山海關的趙率教帶騎兵四千西上堵截,他自己率同祖大壽、何可綱、桓震等大將從南路西去保衛北京。

    桓震卻不立即接令,躬身道:「督帥,末將以為,此刻可以出一奇軍,進攻遼陽、瀋陽。虜兵傾巢而出,本部全然空虛,要取遼沈決非難事。取得遼沈之後,將虜兵家屬送去敵營,彼兵見了家人妻子被擄,哪裡還有鬥志?那時不戰自敗也。」袁崇煥的幕客程本直在旁聽了,搖頭道:「稟督帥,本直以為此議不妥,虜兵初入長城,其師未老,況且虜酋善於用兵,聞得遼沈被襲,立刻就會全軍急退,衝出長城。倘若退得早,退得快,我軍未能合圍,相信攔他們不住。」

    袁崇煥道:「遼沈可攻,然而不是眼前。目下敵勢方勁,只可沿途向西追擊,一面奪取長城諸隘口,一面以遊兵焚其糧草,斷其糧道。彼身在險地,時間一久,軍心必然動搖,待到進退不得之際,我以奇兵奔襲遼沈,抄其老巢,虜兵軍心一亂,當可一擊而潰。」

    於是令何之壁率步軍大隊在後趕來,自己照原議帶領輕騎一萬,星夜赴援。沿途所經撫寧、永平、遷安、豐潤、玉田諸地,逐路置防,逐城置守,準備截斷清兵的歸路。

    時候已經十月底,天氣很是寒冷,援兵出發沒有多久,便下起了雪來。趙率教奉了袁崇煥的將令,救援京師心切,下令連夜冒雪行軍,十月二十八日出發,到十一月初一日,已經趕到遵化東六十餘里的三屯營。

    三屯營城方圓約莫四里上下,國初本是忠義左衛的戍所。土木之變以後,延邊緊急,便改為征東大將軍駐節地,以便防備朵顏三衛的蒙古韃子。往後北邊情勢日益和緩,重兵漸漸裁撤,目下只有薊鎮下轄數千兵馬駐屯在此。

    駐守三屯營的薊鎮中協總兵官朱國彥,聽說鎮關趙總兵親自率軍前來,眼下就在城外,火急吩咐關上城門,切莫叫這群遼東粗野漢子進城,否則萬一在城裡亂整起來,攪擾了他朱總兵名下的酒樓米鋪,那麻煩可就大了。更要命的,萬一趙率教這廝仗勢強壓自己跟著他一同去打韃子,那不是要連一條老命也賠進去麼?

    山海關兵馬前鋒到了城門邊不足半里地,眼睜睜地瞧著吊橋愈升愈高,只得勒住了馬,叫人趕去稟報趙總兵。趙率教聞報大怒,同是大明軍人,自己聽說京師有事,星夜趕來赴援,士兵已經疲憊不堪,這個狗娘養的甚麼總兵,竟然不肯開城讓遠道來的士卒休息半日麼?當下親自打馬到城下破口大罵,城上也是應對有方,只給他來個不聞不問罷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