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奇人續 第四章 第三百三十六章 盜墓(三)
    另一方面自古以來多有盜墓行為與再生奇跡相聯繫的傳說甚至正史中也不乏此類記載。我們還看到盜墓這種不光彩的行為有時卻可以導致原先皇室貴族專有的寶用之器得以流散民間使得黯然埋沒於屍骨旁的許多絕世珍寶重見天日放射出古代文明之光。這種盜墓行為於是具有了與原始動機完全無關的工藝史意義和藝術史意義。古董多來自盜墓所得而因此所促成的金石研究的進步有積極的學術文化影響。簡牘資料曾經多次充實我們民族文化的寶庫而有時現途徑是由於盜墓活動。例如汲塚遺書的出土就是中國文化史的幸事。當然盜墓者因文化品味的低下、鑒識眼光的鄙劣以及行止習慣之粗暴往往導致許多有重要價值的文物直接在盜墓現場或轉賣途中即被破壞。這種行為對中國古代物質文化遺存的嚴重損害無疑是不可寬恕的。

    盜墓對考古工作的干擾與破壞不僅表現在使墓葬中許多在洗劫中殘破遺失還在於無知的盜墓者往往只根據市場價值尺度進行選擇將一些雖然未必為古董商人看重卻具有極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文化價值的文物歸於毀棄。此外墓葬對於考古工作的意義並不僅僅表現為隨葬品的數量和質量墓葬形制、葬式等看來並不直接具有商業價值的遺跡現象其實都包涵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文化信息而野蠻的盜掘往往使這些現象遭到不可挽救的破壞。盜墓行為對考古工作的嚴重損害在近期仍然有明顯的表現。一些非常重要的文物因盜掘而出土其現地點以及其他有關遺跡現象至今仍不能明朗其考古學的價值於是無法實現以至於通過科學考古工作本來可能為認識古代社會歷史表現出重要意義的資料不能夠揮作用。這些都是使關心和愛重中國歷史文化的人們深為痛心的。

    盜墓活動為何經久不衰?

    歷史文獻中也可以看到盜墓行為的纍纍遺跡。唐人顏胄詩所謂「群盜多蚊虻」「白骨下縱橫」「田豎鞭骷髏村童掃精靈」「試讀碑上文乃是昔時英」等是盜墓現象的寫真。通過考古工作的實踐可以得知大量古代墓葬都曾經遭到盜掘。

    前人厚葬後人掘寶

    是什麼原因導致盜墓現象經久不衰?是否與中國古代文化有著直接關係?北京師範大學古代文化史專家李山教授指出:「盜寶現象的猖獗與中國傳統的厚葬習俗密不可分。在階級社會中厚葬蔚然成風。」

    據介紹厚葬習俗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時期於秦漢時期達到全盛。比如漢代制度規定天子即位一年就以天下貢賦的三分之一「充山陵」修建帝王墳墓。即使史稱「簡約」、在遺詔中明令不許厚葬的漢文帝其霸陵在晉代被盜時也「多獲珍寶。」李山教授說厚葬習俗根源於中國傳統的禮治觀念與古人相信靈魂不滅的迷信思想有直接關係。中國古人講尊君、講孝道又很要面子厚葬就可滿足這種種心態。《呂氏春秋?節喪》記載當時人們往往用一些能顯示身份、地位的專用品及大量的生活資料和珍奇完好之物隨葬其後人也以此為榮。正所謂「欲侈其葬則心非為乎死者慮也生者以相矜尚也。」

    盜洞最多的墓葬

    《中國盜墓史》作者、北京中央黨校歷史教研室研究員王子今7o年代末期就讀於西北大學考古專業曾經參觀陝西鳳翔秦公一號大墓掘工地。他說站在考古隊正在下挖的墓坑中看到密密麻麻的土色土質均與四周夯土顯著不同的247個盜洞真切感受到歷代盜墓活動之驚心觸目。這座大墓是迄今所知盜洞最多的一座墓葬。盜掘的年代自漢代一直延續至唐、宋。這座大墓掘的最後階段王子今也參與了部分現場工作看到有十數個盜洞竟然一直打到槨室本作品獨家文字版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摘編更多最新最快章節請訪問,,netbsp;盜墓者一般看重輕便易攜而又價值昂貴的金屬器對於大件的陶器有時會因無法從狹窄的盜洞中搬出而進行惡意毀壞另外他們對墓葬的方式等風俗、宗教文明毫不在意。

    盜墓者從三個途徑確定墓葬地點

    王子今研究員介紹盜墓活動最為普遍的出點是對墓主隨葬物品的財產追求。盜墓者一般從三個途徑確定墓葬的地點。一是查看地面的封土形狀以判斷墓葬的級別年代等粗略信息據說有古墓的地方由於自然的地質五花土在埋葬過程中遭到破壞一般莊稼的長勢會比周圍地區要差一些。二是從地方文獻、民間傳說中尋覓古墓的蹤跡。三是比較確實可信的用洛陽鏟等工具鑿土取樣看是五花土還是生土古墓在建築過程中必然會在土層中留下痕跡填埋的土層與原來的會有比較明顯的區別。根據取出的土層中找到的陶片、木片銅、金等金屬碎片盜墓者不僅可以判斷墓葬的確切位置還可以知道墓葬的規模棺室的位置然後將盜洞直接打到墓室中去。

    考古工作充滿悲劇色彩

    張在明研究員說:「考古工作充滿悲劇色彩!很多時候我們只能去清理盜墓賊挖掘後的殘羹冷炙做打掃戰場的工作。」據介紹現在的盜寶活動已經成為組織嚴密、銷售體系便捷、配合程度緊密的社會活動大多盜寶賊在當地開個小飯館作為第二職業起掩護作用同時有人專門起牽線搭橋的作用使文物的賣主、買主都不直接與他見面。

    目前的考古、盜寶常常採用的是炸藥爆破、遙感探測、航空考察等先進技術。張在明研究員認為從整體上說盜墓的黑勢力的力量不處於劣勢。他說在陝西省盜墓和走私的通訊科技要強於文物保護工作者他們用衛星定位儀、雷達聯繫出入用專車甚至在和執法隊員對抗時的武器也更先進。許多犯罪團伙都是有宗法背景的利用姻親、朋友等社會關係做掩護。他們工作無須審批手續便捷裝備先進作案靈活往往令文物保護工作者一籌莫展

    令人擔憂的是陝西省四個縣專業國家工作人員只有四五千人邊遠不達縣甚至沒有文物保護人員;而陝西的職業盜寶、走私文物的人也接近四五千人兼職的、為生活所迫「客串」的、干一把就收的則遠遠過這個數目。

    對於考古部門來說考古掘要有嚴格的審批手續的除非文物遭到施工和盜墓活動破壞才能夠被迫進行搶救性掘。

    盜寶現象猖獗一方面有執法不嚴的原因另一方面文物法的不嚴密也導致有時無法可依的無奈盜寶活動的一本萬利使盜墓賊非常善於鑽法律的空子。張在明曾跑遍陝西省四個縣不斷呼籲政府加強法制增加考古和文物保護方面的經費投入。

    舊社會長沙盜墓賊的四字訣

    跟北方洛陽、關中等地不同南方許多地方土薄石多水位高「洛陽鏟」無用武之地當地盜墓賊「因地制宜」經過長期不斷摸索總結形成一套覓寶、識寶的方法和技巧。湖南學者劉鴻伏先生與民間古玩文物販子打交道多年藉機瞭解、研究解放前長沙周圍地區的盜墓賊的辦法和技術歸納為「望」、「聞」、「問」、「切」四字訣。

    「望」是望氣看風水。老盜墓賊經驗豐富又多擅長風水之術故每到一處必先察看地勢看地面上封土已平毀的古墓坐落何處只要是真正的風水寶地一般都是大墓墓中寶物必多。以風水術指導地面無標誌的墓址的確定無乎百百中。據說民國年間長沙一蔡姓盜墓高手極擅風水之術他若出門選點從者必雲集左右。有一次他到寧鄉縣走親戚行到一風景甚佳處指著一塊水田對同行人說此田下必有大墓墓中寶物必可使你我驟富。同行者均不信此人於是跟他們打賭:若無古墓自己輸一千美元。反之墓中出了寶物自己獨佔七成。眾人賭興大遂暗約鄉民數十人於夜間掘至半夜果然掘出磚室大墓墓壁彩繪死者生前生活圖景墓內有寶劍、寶鼎、玉璧、漆器、金餅、硯、竹筒等物。後來他們賣給美國傳教士得大量美元而暴富。

    「聞」即嗅氣味。有此奇術的盜墓者專練鼻子的嗅覺功能他在盜掘前翻開墓表土層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從泥土氣味中辨別墓葬是否被盜過並根據土色判斷時代。據說功夫最好的可以用鼻子辨出漢代墓土與唐代墓土的微妙氣味差別準確程度令人驚歎。

    長沙剛解放時曾槍斃一個老盜墓賊他將一生所盜文物國寶全部賣給了外國人此人即是「聞家」專盜漢唐以前大墓出土器物只要一聞便可準確斷代。有個盜墓賊拿來幾件古舊漆器說是出自一個王侯墓中。他倚在煙榻上邊抽鴉片邊拿起一件漆器放到鼻下一嗅便笑著說:「仁兄你這漆器是在尿坑裡漚泡過的取出的時間應在七個月左右。」此人大驚失色連稱:「得罪!得罪!」

    「問」就是踩點。善於此道者往往扮成風水先生或相士遊走四方尤注意風景優美之地和出過將相高官之處。他們一般能說會道善於與長者老人交談講古。每到一處均以算命先生或風水先生身份拜訪當地老人從交談中獲取古墓信息與方位。這種人有些本事口才又好很容易取得對方信任。一旦探聽到古墓確切地點便立即召集群賊在夜間盜掘。

    「切」即把脈之意。有三層含意:第一層是指現古墓之後如何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離進入棺槨這種功夫不僅需要豐富的盜墓經驗而且要有體察事物的敏銳感覺。擅長此道者往往根據地勢地脈的走向如給人把脈一樣很快切准棺槨的位置然後從斜坡處打洞直達墓室中棺頭槨尾盜取葬品前幾年曾國藩墓即被用此法盜掘。第二層含意是指鑿棺啟蓋後摸取死者身上寶物。從頭上摸起經口至肛門最後到腳。摸寶物如同給病人切脈要細緻冷靜講究沉靜準確沒有遺漏。第三層含意是指以手摸觸出土文物由於其中的高手過手文物不計其數所以往往不需用眼審視只要把物品慢慢撫摸一番即知何代之物值價幾何。他們常以此技與人賭輸贏往往勝算。

    盜墓覓寶之事古即有之於今尤烈其方法、技術、工具演變到現在更趨現代化、智能化、集團化探測用軍用羅盤、探測儀開挖用雷管、炸藥、電鋸運輸通訊用汽車、摩托車、手機因而打擊盜掘古墓、販賣走私文物的鬥爭更為複雜艱巨任重道遠!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