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奇人續 第四章 第二百四十五章 華夏茶道(二)
    王國偉聽完自己父親的話馬上就皺起眉頭說道:「父親大人華夏的歷史本身就源遠流長很多東西都是我們不能夠探索到的至於華夏的茶道我以前也多少知道一些但是沒有父親大人你知道得詳細。」

    老者點點頭笑著說道:「孩子從你爺爺的口中我也知道華夏的奧秘不是我們能夠探測到的而你爺爺當時很喜歡品茶也正因為如此我才會對茶道稍微瞭解一二你要知道品茶就如同品味人生一樣。」

    聽到老者的這句話王國偉皺起眉頭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想了很久也不明白品茶和品味人生又有什麼關係想不明白就一雙迷惑的眼睛盯著老者最後才歎道:「父親我還是不明白其中的關聯。」

    老者點點頭直接說道:「那你就先好好的給我聽一下關於茶道的事情華夏的茶道不光只有貴族茶道還有就是雅士茶道至於什麼是雅士茶道只能夠自己聽完再體會裡面的含義。」

    老者話一說完直接開口說道:「古代的「士」有機會得到名茶有條件品茗是他們最先培養起對茶的精細感覺;茶助文思又最先體會茶之神韻。是他們雅化茶事並創立了雅士茶道。受其影響此後相繼形成茶道各流派。可以說沒有華夏古代的士便無華夏茶道。

    此處所說的「士」是已久仕的士即已謀取功名撈得一官半職者或官或吏。最低也是個拿一份工資的學差而不是指范進一類中舉就患神經病的腐儒嚴監生一類為多了一根燈草而嚥不下最後一口氣的庸儒?那些篤實好學但又囊空如洗的寒士亦不在此之列。

    華夏的「士」就是知識分子士在華夏要有所作為就得「入仕」。榮登金榜則成龍成風名落孫山則如同草芥。當然不一定個個當進士舉人給個「地師級」、「縣團級」官兒做做最起碼的條件是先得溫飽方能吟詩作賦並參悟茶道。這便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特點。

    華夏文人嗜茶沓在魏晉之前不多詩文中涉及茶事的漢有司馬相如晉有張載、左思、郭噗、張華、杜育南北朝有鮑令暉、劉孝綽、陶弘景等人數寥寥且懂品飲者只三、五人而已。但唐以後凡著名文人不嗜茶者幾乎沒有不僅品飲還詠之以詩。唐代寫茶詩最多的是白居易、皮日休、杜牧還有李白、杜甫6羽、盧金、孟浩然:劉禹錫、6龜蒙等;()宋代寫條詩最多的是梅堯臣、蘇城、6游還有歐陽修、蔡襄、蘇轍、黃庭堅、秦觀、楊萬里、范成大等。原因是魏晉之前文人多以酒為友如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一個中山濤有八斗之量劉伶更是拚命喝酒「常乘一鹿車攜酒一壺使人荷鋪隨之云:死便掘地以理。」唐以後知識界頗不贊同魏晉的所謂名土風度一改「狂放嘯傲、棲隱山林、向道慕仙」的文人作風人人有「入世」之想希望一展所學、留名干秋。文人作風變得冷靜、務實以茶代酒便蔚為時尚。這一轉變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和文化背景是歷史的展把華夏的文人推到這樣的位置:擔任茶道的主角。

    華夏文人頗能勝任這一角色:一則他們多有一官半職特別是在茶區任職的州府和縣兩級的官和吏員近水樓台先得月因職務之便可大品名茶。貢茶以皇帝為先事實上他們比皇帝還要「先嘗為快」;二則在品茗中培養了對茶的精細感覺他們大多是品茶專家既然「窮春秋演河圖不如載茗一車」茶中自有「黃金屋」茶中自有「顏如玉」當年為功名頭懸樑、錐刺股的書生們而今全身心投入茶事中所以他們比別人更通曉茶藝並在實踐中不斷改進茶藝著之以文傳播茶藝;三則茶助文思有益於吟詩作賦。、李白可以「鬥酒詩百篇」一般人做不到喝的酷叮大醉頭腦脹手難握筆何以能詩?但菜卻令人思勇神爽筆下生花。正如元代賢相、詩人耶律楚材在《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中所言:

    啜罷江南一碗茶枯腸歷歷走雷車。

    黃金小碾飛瓊雪碧玉深甌點雪芹。

    筆陣兵陳詩思奔睡魔卷甲夢魂賒。

    精神爽逸無餘事臥看殘陽補斷霞。

    茶助文思興起了品茶文學品水文學還有茶文、茶學、茶畫、茶歌、茶戲等;又相輔相陳使飲茶昇華為精神享受並進而形成中國茶道。

    雅士茶道是已成大氣候的華夏茶道流派。茶人主要是古代的知識分子「入仕」的土為主體還包括未曾跡的士有一定文化藝術修養的名門因秀青樓歌妓、藝壇伶人等。對於飲茶主要不圖止渴、消食、提神而在乎導引人之精神步入凡脫俗的境界於鬧情雅致的品茗中悟出點什麼。茶人之意在乎山水之間在乎風月之間在乎詩文之間在乎名利之間希望有所現有所寄托、有所忘懷。「雅」體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一是品茗之趣二是茶助詩興三是以茶會友四是雅化茶事

    正因為文人的參與才使茶藝成為一門藝術成為文化。文人又將這門特殊的藝能與文化、與修養、與教化緊密結合從而形成雅士茶道。受其影響又形成其它幾個流派。所以說是中國「士」創造了華夏茶道原因就在此。

    聽完老者的話王國偉才點點頭問道:「父親大人你這些話的意思我已經明白了是不是就是說如果沒有華夏古代的那些仕就沒有今天的雅士茶道?」

    其實老者自己也是照本宣科他自己也沒有研究過這些話的意思就連其中提到古代的那些人他也一個也不認識現在聽到王國偉這樣問才點點頭繼續說道:「華夏的茶道博大精深不光是只有這兩種。」

    聽完老者的話王國偉趕緊問道:「那麼父親大人不光是只有這兩種茶道那麼還有什麼茶道?」

    老者因為上了年紀的原因想了很久才開口說道:「還有禪宗茶道和世俗茶道至於世俗茶道因為過了這麼久我也忘記得差不多了禪宗茶道我還是多少記得一點你馬上就要去華夏多瞭解一點華夏的這些歷史對你是有好處沒有半點壞處的。」

    王國偉點點頭就聽見老者說道:「僧人飲茶歷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於叢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出禪宗茶道。僧人種茶、制茶、飲茶並研製名茶為華夏茶葉生產的展、茶學的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勞。日本茶道基本上歸屬禪宗茶道源於華夏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明代樂純著《雪庵清史》並列居士「清課」有「焚香、煮茗、習靜、尋僧、奉佛、參禪、說法、作佛事、翻經、懺悔、放生……」「煮茗」居第二竟列於「奉佛」、「參禪」之前這足以證明「茶佛一味」的說法是於真萬確。

    和尚飲茶的歷史由來已久。《晉書.藝術傳》記載:

    敦煌人單道開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藥有松、桂、蜜之氣所飲茶蘇而已。

    這是較早的僧人飲茶的正式記載。單道開是東晉時代人在螂城昭德寺坐禪修行常服用有松、桂、蜜之氣味的藥丸飲一種將茶、姜、桂、桔、棗等合煮的名曰「茶蘇」的飲料。清欽是宋代以後的事應當說單道開飲的是當時很正宗的茶湯。

    壺居士《食論》中說:

    苦茶久食羽化與韭同食令人體重。

    長期喝茶可以「羽化」大概就是唐代盧金所說的「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與韭某同食能使人肢體沉重是否真如此尚無人驗證。作者壺居上顯是化名以「居上」相稱定與佛門有緣。

    僧人飲茶已成傳統茶神出釋門便不足為怪。

    6羽生於唐開元二十一年(733)抓抓墜地便落於佛的懷抱。《天門縣志.6羽傳》載:

    或言有借晨起聞湖畔群雁喧集以翼覆一嬰兒收畜之。

    6羽3歲時育於竟陵龍蓋寺由主持增智積撫養9歲跟積公學佛11歲逃離寺院隨雜戲班子流落江湖並學習雜藝有所成。28歲後交了個和尚朋友就是詩人皎然又稱「釋皎然」、「僧皎然」28歲以後長住湖州標山那一帶。6羽自小就跟著積公學習煮茶技藝並述上了這門技藝終於在建中元年.(78o)48歲時在湖州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人6羽能寫成此書與他長期在茶區生活有關但主要得益於佛門經歷。可以說《茶經》主要是中國僧人種茶、制茶、烹茶、飲茶生活經驗的總結。中國茶道在寺廟香火中熏過一番所以自帶三分佛氣。

    僧人為何嗜茶?其茶道生於茶之德。佛教認為「茶有三德」坐禪時通夜不眠;滿腹時幫助消化;茶可抑制性慾。這三條是經驗之談。釋氏學說傳入中國成為獨具特色的禪宗禪宗和尚、居上日常修持之法就是坐禪要求靜坐、斂心達到身心「輕安」觀照「明淨。」其姿勢要頭正背直「不動不搖不委不倚」通常坐禪一坐就是三月老和尚難以堅持小和尚年輕瞌睡多更難熬飲茶正可提神驅睡魔;飯罷就坐禪易患消化不良飲茶正可生津化食;佛門雖清淨之地但不染紅塵亦辦不到且不說年輕和尚正值青春盛期難免想入非非就是老和尚見那拜佛的姣姣女子亦難免神不守舍飲茶既能轉移注意力、抑制性慾自當是佛門選飲料。

    僧人的另一個突出貢獻就是種茶培植名茶。茶產於山谷而僧占名山名山有名寺名寺出名茶。最早的茶園多在寺院旁稍晚才出現民間茶園。

    古代多數名茶都與佛門有關。如有名的西湖龍井茶6羽《茶經》說:「杭州錢塘天竺、靈隱二寺產茶。」宋代天竺出的香杯茶、白雲茶列為貢茶。乾隆皇帝下江南在獅峰胡公廟品飲龍井茶封廟前18棵茶樹為御茶。宜興陽羨茶在漢朝就有種植唐肅宗年間(757-762)一位和尚將此茶送給常州刺史(宜興古屬常州)李棲駕茶會品飲有6羽出席6羽稱「陽羨紫筍茶」是「芳香冠世產」李刺史心有靈犀一點通便建茶會督制陽羨茶進貢朝廷自此陽羨茶點了「狀元」身價百倍。顯然陽羨茶的最早培植者是僧人。一屯溪綠茶站名松蘿茶是一位佛教徒創製的。明代馮時可一《茶錄》記載:「徽郡向無茶近出松蘿萊最為時尚。是茶始於一比丘大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采製法。其後於松蘿結庵來造山茶於庵焙制遠跡爭市價倏翔湧人因稱松蘿茶。」武夷巖茶與龍井齊名屬烏龍茶系有「一香二清三甘四活」之美評。其中又以「大紅袍」為佳。傳說崇安縣令久病不愈和尚獻武夷山茶這位縣官飲此茶後竟出了奇事一百病全消。為感激此茶濟世活人之德縣官親攀茶崖把一件大紅艷披於茶樹之上故此茶以「大紅袍」()名之。不論此說是否合情理武夷茶與佛門有線則是真實無偽的。安溪鐵觀音「重如鐵美如觀音」其名取自佛經。普陀佛茶產於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浙江舟山群島的普陀山僧侶種茶用於獻佛、待客直接以「佛」名其茶。廬山雲霧原是野生茶經寺觀廟宇的僧人之手培植成家生茶並進入名茶系可。君山銀針產於湖南嶽陽君山《巴陵縣志》記載:「君山貢茶自清始。每歲貢舊斤。谷雨前知縣遣山僧采制一旗一槍白毛茸然俗稱白毛尖。」此茶仍由僧人種植。黃山毛峰是毛峰茶中極品《黃山志》載:「雲霧茶山僧就石隙微土間養之微香冷韻.遠勝匡廬。」雲霧茶就是今之黃山毛峰。桂平西山茶初產於西山觀音巖下。惠明萊因浙江惠明寺而得名。別說產於中國的茶就是日本的菜也是由佛門僧人由中國帶回茶種在日本種植、繁衍並成世界重要產茶國之一。

    見之於文字記載的產茶寺廟有揚州禪智寺、蒙山智炬寺、蘇州虎丘寺、丹陽觀音寺、揚州大名寺和白塔寺、杭州靈隱寺、福州鼓山寺、一天台雁宕山天台寺、泉州清源寺衡山南嶽寺、西山白雲寺、建安能仁院、南京棲霞寺、長興顧清吉祥寺、紹興白雲寺、丹徒招隱寺、江西宜慧縣普利寺、岳陽白鶴寺、黃山松谷庵、吊橋庵和雲谷寺、東山洞庭寺、杭州龍井寺、徽州松蘿庵、武夷天心觀等等。

    毫不誇張地說中國茶的現、培板傳播和名茶的研製佛門僧人立下不世之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