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與秦王朝 第二卷 第一百一十三章 生死一發
    且說浮丘伯和樊於期結伴而行,前往與成蟜會合。途中,樊於期講述的造反版本與真實情況頗有不同。樊於期的版本簡要敘述如下:

    入宮,

    遇伏,

    戰,

    血戰,

    死戰,

    不敵,

    退。

    Theend.

    可以看出,在此故事中,有關宓辛的戲份被全部刪除,李斯的戲份也是砍去十之八九。浮丘伯不動聲色地聽著,他知道樊於期並未說出全部事實。軍人也有不愛武裝愛紅妝的時候,不僅喜歡美化自己的勝利,更喜歡美化自己的失敗。又或者,戰場如閨房,有諸多不足為外人道之事。

    再回過頭來看李斯。李斯剛去鬼門關走了一遭,樊於期那突然砍出的一劍,硬生生地將其頭皮削去一片,只要再往下砍幾寸,或者他躲閃得再慢那麼一點,他現在就已經是個死人。

    這個時候的李斯,體現出了一個職業官吏的良好操守,他只是草草地包紮了一下傷口,便又立即投入了緊張而繁忙的工作。眼下的動盪時期,正給了他大展身手、仕途爬升的大好機會,他哪裡還顧得上盤算自己這點傷是否應該算是公傷,是否應該休一個帶薪的長期病假,請一個專業的心理醫生治療咨詢等等。他仕途的終極目標還遠沒有實現,只要他還有一口氣在,就絕不能停歇。是以,在這個時候,他不僅要向嬴政展覽他的傷口,更要向嬴政展示他的才華。

    另一方面,樊於期的這一劍,也再次促使李斯開始思考生與死的問題。李斯這時三十八歲,照今天的幹部標準來考量,幾乎能算得上是青年了,而在他的身上,也確實留存有青年人的灑脫和銳氣。大難不死之後,他體會到的並不是生命之脆弱,而是作了如下思辯:樊於期那一劍若砍得准,我也就立時死了;而正因為他沒有砍準,所以我還活著。反過來說,我還活著,證明那一劍沒有砍準,而因為那一劍沒有砍準,所以我並沒有死去。因此,只要我還活著,就證明我沒有死,也不會死,死亡不會降臨於我,那麼我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而如果我死去了,則證明樊於期那一劍砍得正准,而因為那一劍砍得正准,所以我就無法再活著。既然不再活著,自然也就不會感受到活著時候才有的恐懼和痛苦。因此,死亡一旦降臨,我也就將不再存在,於是更加不用為了死亡而擔憂害怕。由是言之:神不足懼,死不足憂,禍苦易忍,福樂易求。

    再說樊於期雖然成功逃脫,卻將華陽太后的手令留在了咸陽宮內。不消說,這個手令在第一時間裡被秘密交到了嬴政的手上。嬴政看著手令上華陽太后的筆跡以及印璽,面色前所未有的凝重,而他抖動的雙手,則洩露出他內心強烈的緊張和憤怒。這張手令,徹底暴露了華陽太后的立場,乃至整個宗室的立場:他們成蟜,反對嬴政。

    這個手令,只是輕輕的幾片竹簡,在嬴政手中卻顯得沉重無比。這輕輕的幾片竹簡,意味著整個宗室的背叛。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