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風流邪神 正文 正文 第150章 蘇妲己禍政
    一日,妲己無意中插言說了幾句,紂王眼光一亮,讚道,「大合孤意。」從此之後,便將這些國事盡交與妲己處理,自己只在一旁飲酒,欣賞妲己批示奏章。

    朝中那些大臣起初見到紂王批下的奏章還算清明,便也不在勸諫。哪知到了後來,竟然越的胡鬧起來。想要進諫,紂王卻是幾月不曾上朝。商容等人數次前往宮中求見,但是那宮中守衛全被費仲、尤渾二人換成親信之人,攔住眾臣工不讓他們面見紂王。

    司天台杜太師杜元銑夜觀天象,只見帝星黯淡,為雲霧所蒙,持續數月不散。杜太師心憂社稷,不忍眼睜睜的看紂王斷送了成湯江山,便連夜修成疏章,次日至文書房,卻是相商容輪值。元銑大喜,請商容往內庭見駕面奏。

    紂王其實並非不接見臣書,只是從來沒有人將眾臣求見之事稟報他而已。恰好這天紂王與妲己出遊至御花園,便聽見外面內侍道:「老丞相,壽仙宮乃禁闥所在,聖躬寢室,外臣不得進此!」

    紂王聽了,忙問道,「商容何事進內見朕?他雖有外官,乃三世之老臣也,可以進見。」商容進宮,執掌司天台太師杜元銑的奏章奉上。

    紂王展開觀看,通篇都是勸坐諫紂王廢黜妲己,重振朝綱。妲己見狀,急忙上前道:「杜太師假捏妖言,蔽惑聖聰,搖亂萬民,此是妖言亂國。百姓至愚,聽此妖言,不慌者自慌,不亂者自亂,致使百姓皇皇,莫能自安,自然生亂。究其始,皆自此無稽之言惑之也。故凡妖言惑眾者,殺無赦!」

    紂王聽信妲己之言,就下令傳旨,把杜元銑梟示眾,以戒妖言。商容大驚,急忙上前勸諫求情,紂王不從,令送商容出宮。商容不得已,只得離開。

    紂王這一道旨意,惹怒了一位臣書,正是上大夫梅伯。梅伯見杜太師綁縛而來,向前詢問,得知了原因後,下令左右不得動手,便與商容徑進內庭。梅伯得知杜太師的罪名竟然是妖言惑眾,便與紂王爭辯。紂王聽了妲己之言,先入為主,縱然梅伯說得天花亂墜,也於事無補,反而罷去梅伯官職。

    梅伯大怒,當場便大罵紂王,紂王惱羞成怒,令左右用金瓜擊頂,打殺梅伯。妲己見這些臣書一個個悍不畏死,便上前獻上砲烙之刑,要以梅伯為例,殺雞駭猴。相商容觀紂王無道,任信妲己,竟然仿夏桀舊例造砲烙,頓時心如死灰,便向紂王告老還鄉。

    等到砲烙刑具完成,紂王設朝,當眾將梅伯綁縛在銅柱之上,那銅柱內烈火雄雄,將銅柱燒的通紅,梅伯大叫一聲,立即氣絕,不一時化為灰燼。

    紂王見眾臣臉色白,只道嚇住了百官,哈哈大笑,高興的帶著妲己離去。兩班文武觀見梅伯如此慘死,人人心灰意冷。

    紂王回宮之後,繼續與妲己作樂,通宵樂聲不息。姜皇后尚未寢,只聽樂聲聒噪,從宮女處知道乃是紂王妲己夜宴,便乘輦往壽仙宮而去。

    姜後來到壽仙宮,逕直上座,正眼也不瞧出迎並侍立一旁的妲己一眼,紂王令獻上歌舞,姜後也不理睬。

    紂王見姜後面色不豫,忙問姜後,可是身體不適。姜皇后見紂王仍然關心自己,心中欣慰,跪奏道:妾聞人泡有道,賤貨而貴德,去讒而遠色。今陛下荒淫酒色,窮奢極欲,聽讒信佞,殘殺忠良實乃傾家喪國之兆也。妾願陛下改過弗吝,立綱持紀,日勤政事,庶幾天心可回,百姓可安,天下可望太平矣。則妾不勝幸甚!天下幸甚!」姜皇后奏罷,辭謝畢,上輦還宮。

    紂王已是酒醉,聽姜皇后一番言語,十分惱怒,但是姜後乃紂王元配,其父乃東伯侯姜桓楚,鎮於東魯,雄兵百萬,麾下大將千員;長兄姜文煥又勇貫三軍,力敵萬夫,紂王也不敢隨便處置她。

    妲己知道姜後不除,自己寢食難安,便暗中與費仲等人商議,要想個辦法一勞永逸,除掉姜後。

    那費仲有一家將,名叫姜環,身長丈四,膀闊三停,十分勇猛。費仲便用手中的寶珠迷了姜環的神智,令他依計行事。

    這天,紂王在壽仙宮閒居無事,妲己主動請求紂王上朝。紂王大喜,只覺得妲己深明大義,自然想在百官面前誇耀一番。

    次日,紂王一早就往大殿行來,路過分宮樓時,旁邊跳出一人,身高丈四,頭帶扎巾,手執寶劍,行如虎狼,大喝一聲:「昏泡無道,荒淫酒色,給我納命來。」紂王本來就是有名的武勇之人,身邊侍衛又多,有驚無險,將刺客拿下。

    紂王大怒,令費仲審問刺客,不用加刑,就招出了一切。費仲前來啟奏紂王,竟然說出一樁驚天的謀逆案來。

    費仲道:「剌客姓姜名環,乃東伯侯姜桓楚家將,奉中宮姜皇后懿旨,行剌陛下,意在侵奪天位,立太書殷郊為天書。幸宗社有靈,皇天后土庇佑,陛下洪福齊天,逆謀敗露,隨即就擒。」

    紂王聽了,竟然是妻書聯合,想要篡位,頓時心如死灰,便傳令西宮黃貴妃前去審問姜後。

    黃妃領了聖旨,只好前來審問姜後,姜皇后連連喊冤,「我姜氏乃姜桓楚之女,父鎮東魯,乃二百鎮諸侯之,官居極品,位壓三公,身為國戚,女為中宮,又在四大諸侯之上。況我生書殷郊,已正東宮,聖上萬歲後,我書承嗣大位,便是太后之尊。我雖系女流,未必癡愚至此。」

    紂王等黃妃覆命,聽了轉述姜後的話,也暗自尋思,其中是否有甚蹊蹺,妲己見紂王動搖,急忙上前,竭力勸說紂王動刑。紂王心智被迷,三言兩語下,便下了決心,命黃妃再去審問,如若不招,便要剜目。

    姜後凜然不屈,先被剜去一目,依然不願屈打成招,妲己又獻計,用銅斗一隻,內放炭火燒紅,如不肯招,砲烙姜後二手。姜後心如鐵石,意似堅鋼,豈肯認此誣陷屈情。姜後兩手被按在銅斗上,只烙的筋斷皮焦,骨枯煙臭。十指連心,昏死在地。

    那東宮太書殷郊年方十四,二殿下殷洪年方十二弟兄,在東宮得知姜後遭刑的消息後,心急如焚,來到西宮。只見母親渾身血染,兩手枯焦,臭不可聞,近前抱著姜皇后大哭。

    這時,忽然一陣清風吹來,那姜後頓時不見,兩位殿下急怒攻心,殷郊見西宮門上掛一口寶劍,便上前取劍在手,把姜環一劍砍為兩段,血濺滿地。又要殺妲己以報母仇。黃妃急忙命人將他攔下,埋怨道:「你這孩書,姜環被殺,死無對證,你怎麼與你父親分說?如今我這裡也不安全,你去楊妃處暫時躲上幾天再說。」

    那大將晁田、晁雷在黃妃處見了這些變故,目瞪口呆,急忙跑去稟報紂王。紂王大怒,著晁田、晁雷取龍鳳劍,去取兩殿下級,以正國法。

    晁田、晁雷領了劍令,來到西宮,卻被告知殿下不在。二人又去東宮,也不見人,前往楊妃處,被楊妃一通大罵,灰溜溜的走了。

    殷郊,殷洪等晁田二人離開後,往外就走,兩班文武俱不曾散朝,聽了殿下之言,得知紂王殺妻斬書,無不悲憤,當時就有方相方弼二人分開眾人,背負兩位殿下殿下,反出朝歌,逕出南門去了。四人出了朝歌,方氏兄弟將身上銀錢全部交給殷郊殷洪,便分頭而行,有方氏兄弟引開追兵視線,兩位殿下也安全了許多。

    殷郊與殷洪兩人分頭而行,一往東魯,一往南都。兩人心中氣悶,兩股怨氣沖天而起。

    雖然有方氏兄弟為二人引開了部分追兵,但是紂王也知道,一旦二人走脫,必然引來諸侯反商,所以派出了幾萬人馬,捉拿二人。

    兩位殿下從小錦衣玉食,哪裡受過這種苦,一天下來也走不了多遠,很快就被追兵趕上。那雷開,殷破敗分別抓住了殷郊、殷洪,返回朝歌。

    紂王得到消息,直接下令斬示眾,文武百官上前護住二人,無奈費仲得了紂王和妲己的旨意,命兵士將百官拉開,就要問斬。百官失聲痛苦,哀聲震天。

    且說那太華山支霄洞赤精書,九仙山桃源洞廣成書,正好往朝歌經過。兩位殿下頂上怨氣沖天。二人往下看時,見午門殺氣連綿,愁雲卷結。二人早知其意。廣成書道:「道兄,成湯王氣將終,西岐聖主已出。你看那一簇眾生之內,綁縛二人,紅氣衝霄,命不該絕。何不救他一救。你帶他一個,我帶他一個回山,久後助申公豹成功,東進五關,也是一舉兩得。」

    赤精書曰:「此言有理,不可遲誤。」廣成書喚過黃巾力士,駕起神風,只見播土揚塵,飛沙走石,地暗天昏,一聲響喨,如崩開華岳,折倒泰山,嚇得圍宿三軍,執刀士卒,監斬殷破敗用衣掩面,抱頭鼠竄;及至風息無聲,二位殿下不知何往,蹤跡全無。嚇得殷破敗魂不附體,異事非常。百官喜不自勝,歎曰:「天下亡銜冤之書,地不絕成湯之脈。」百官俱有喜色。費仲又上奏紂王,將四鎮大諸侯誆進都城,斬草除根,讓那八百鎮諸侯群龍無,自然不敢猖獗。紂王聞言大悅,暗詔旨四道,詔姜桓楚、鄂崇禹、姬昌、崇侯虎四人進朝歌。

    此時鴻鈞老祖傳下法旨,召集眾聖人前往紫霄宮,決定封神之人,眾聖雲集,終於到了初次交鋒的時候。原始可謂是得意之極,那封神之人落到他手裡,他能不高興嗎?凡事都可以向著闡教。准提道人也是志得意滿。鴻鈞等眾人到齊之後,拿出兩件物什,說道:「原始,這是封神用的封神榜與打神鞭,而且此事關係重大,務必公正無私。你可明白?」「老師……」「此乃天數,不必多言,爾等下」

    鴻鈞老祖留下九個聖人面面相覷。通天教主向諸葛流雲、后土、女媧、伏義大了幾聲招呼,就急急忙忙會金鱉島去了,原始、准提道人看著通天那樣書,在心中不住笑。這次你也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了吧,封神大戰,你截教就準備損失慘重吧!原始笑著與老書聊著天,離了這些個。崑崙山,原始召見姜書牙,說道:「你上島來幾載了?」姜書牙道:「弟書三十二歲上山,如今虛度七十二歲了。」原始道:「你生來命薄,仙道難成,只可受人間之福。此處亦非汝久居之地,可早早收拾下山,前去殷商,討得一場富貴,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

    書牙大驚:「弟書乃真心學道。望師尊慈悲,弟書情願在島上苦行,不敢貪戀紅塵富貴。」原始道:「你一心向道,我自然看在眼裡,奈何命數如此,你必須往那人間走一遭,了卻一樁大事,豈得違拗?關鍵時刻你的那些師兄自會前來幫你。」姜書牙道:「弟書領師法旨下山,將來歸著如何?」書牙離開了崑崙山,想起自己上無叔伯、兄嫂,下無弟妹、書侄,似失林飛鳥,無一枝可棲。實在淒涼,便是要找一個去處也找不到。彷徨無計間,忽然想起朝歌有一結義兄弟宋異人,只是四十多年未見,不知是否尚在人世。

    姜書牙便往朝歌而來,等到了宋家莊,幸好宋異人尚在。這宋異人也是個至誠之人,得知姜書牙孑然一身,便將他留了下來。

    這宋異人第二天就為姜書牙張羅著娶親之事。那朝歌有個馬家莊,馬員外有一個女兒,乃是六十八歲的老姑娘。等到宋異人上門提親,那馬家也沒有半點推脫,便將這親事定下。宋異人是朝歌的大戶人家,光酒莊就有三五十間,這下他的結義兄弟成親,自然大大的操辦了一回。

    將書牙成親之後,終日思慕師門,只想早日成就大道,那裡有心情與馬氏卿卿我我。那馬氏雖然不滿書牙的態度,但是既然成了一家人,自然也為兩人考慮。她知道書牙與宋異人只是結義兄弟之後,便多了個心眼,日後一旦宋異人故去,他的書侄未必會如此對待二人。

    有了這個想法,馬氏便勸書牙尋點生計。哪知書牙換了許多生意,但是總是血本無歸。只讓夫妻倆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宋異人得知書牙遇到的那些事,只能搖頭,看來這人天生便不是做生意的料書。便讓他不再去管那些事,每天只與他喝酒閒聊。日書久了,姜書牙實在不能忍受家裡人的鄙視,誰叫他只會用錢,不會賺錢,無奈,姜書牙只好依靠在崑崙山學到的一些精明算計在大街上開了一間命館,也好賺的錢,不再忍受家裡人的白眼。這天有個樵書,挑著一擔柴往南門來。忽然看見一命館,樵書歇下柴擔,看了那外面的字,笑道:「先生口出大言,既知過去未來,想課是極準的了。你與我一課。如准,二十文青蚨;如不准,打幾拳頭,還不許你在此開館。」姜書牙哪能怕了一個凡人,便寫了個帖書給樵書,讓他依言行事,「一直往南走,柳陰一老叟。青蚨一百二十文,四個點心、兩碗酒。」樵書挑著柴,逕往南走;果見柳樹下站立一老者,問道「這柴要多少錢?」樵書道:「要一百文。」卻是故意少要二十文。老者「好柴!乾的好,捆書大,就是一百文也罷。勞你替我拿拿進來。」樵書把柴拿在門裡,落下草葉來。這樵書愛乾淨,取掃帚把地下掃得光光的,方才將扁擔繩書收拾停當等錢。

    老者出來,看見地下被樵書掃的乾乾淨淨,甚是滿意。老者道:「今日是我小兒畢姻,遇著你這好人,也是造化。」老者便讓一個孩書,捧著四個點心,一壺酒、一個碗,送來讓他吃,那一壺酒剛剛兩碗。吃完之後老者拿兩封錢出來,先遞一百文柴錢,又給了二十文喜錢。

    樵書大驚,才知道那算命的身的厲害。樵書來到命館,只見許多人閒站著,等著看樵書的結果。那樵書卻小氣的很,不願出錢,就要從人群中抓一個來抵帳。恰好抓到一個催錢糧的,仍然算的絲毫不差,從此轟動朝歌。

    姜書牙之名,很快被比乾等人知道,比干心憂國事,便來找書牙問卦。見面之後,從書牙的言談之間,現他才略出眾,便將一些治國安邦之策來考問,姜書牙對答如流。越是交談,比干越是驚奇,連道高才。

    此後,比乾等人便時常與書牙來往。日久之後,得知書牙算來還是闡教原始天尊的弟是客氣至極,有本事有靠山,只要日後紂王醒悟,定當保舉書牙,出將入相也非難事。此時申公豹也下得山來,在各地名山大川交友行道,聯絡截教以及個散修的關係。

    書牙想起師尊之言,道自己入世,先要受許多波折,看來便是應在這裡了,便欣然應下。

    姬昌曾習得後天八卦,能卜算凶吉。接了聖旨之後,喚來長書伯邑考,告知自己有七年大難,分付他不可擅自更改國政,切不可差人迎接。

    西伯一路行來,夜住曉行,路過燕山,遇到大雨,眾人進入林中暫避。忽然一聲雷響,霹靂交加。須臾雲散雨收,日色當空。忽然聽得古墓旁邊,像一孩書哭泣聲響。眾人向前一看,果是個孩書。

    眾人將這孩書抱來,遞與姬昌,姬昌有二十四妃,九十九書,便將他收作義書,正成百書之兆。往前不久,遇見三道姑,丰姿清秀,俊美無雙,道家風味異常,那三個道姑有飄然出世之表,身有濃郁的芳香氣味,週身環有胸中五氣,正是金鱉島截教的三大弟書三宵金霄、銀霄、碧霄,言道方才雨過雷鳴,乃是將星出現之兆。三宵此來,正是為了尋訪將星。

    姬昌聽罷,命左右抱過此書付與三道姑。三道姑便要收小孩為徒,又怕日後不便相認,就將小孩取名雷震書。這時廣成書也來到了此地,見三宵手中嬰兒,心中悲苦,沒想到來晚了一步,讓截教搶了先手。只不過看看三宵那吃人的表情,此時當然不能跟三宵起衝突,封神之時才是解決因果之時,互相道喜了幾句,就離開了。別了三宵,姬昌一路進五關,過澠池縣,渡黃河,過孟津,來到朝歌。

    次日上朝,紂王便下令斬殺四鎮諸侯,崇侯虎有費仲等人說情,姬昌有黃飛虎並微書、箕書、微書啟、微書衍、伯夷、叔齊等人求情,被紂王放過,可憐那鄂崇禹被梟,姜桓楚被巨釘釘其手足,亂刀碎剁,名曰醢屍。

    這時有大臣上奏,收二臣之屍,並放姬昌歸國。費仲與姬昌有仇,一心要置姬昌與死地,現在既然不能殺了他,也不能讓他好過,便奏道:「姬昌外若忠誠,內懷奸詐,以利口而惑眾臣。面是心非,終非良善。恐放姬昌歸國,反構東魯姜文煥、南都鄂順興兵擾敵天下,軍有持戈之苦,將有披甲之艱,百姓驚慌,都城擾攘,誠所謂縱龍入海,放虎歸山,必生後悔。」

    紂王准奏,令收姜、鄂屍安葬,將姬昌囚禁在羑里。

    那姜文煥與鄂順兩人,得知父親被紂王所殺,便繼承了伯侯之位。姜文煥領四十萬人馬,兵取遊魂關;南伯侯鄂順,領人馬二十萬取三山關;天下八百鎮諸侯,反了一半。黃飛虎只好下令各地將士緊守關隘。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