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宋江、吳用進兵,於攸縣、廬陵、豫章連破吳軍,東吳大將丁奉、徐盛、
朱桓、朱然等皆亡。孫權退軍柴桑,又聞東邊建業及江東郡縣,盡數淪陷,眾官
及權大驚。顧雍道「如今只好再遣使者,向曹操求救也。」孫權搖頭道「數
番求援,他只是口頭敷衍,眼見得欲坐收漁利,豈會助我?」顧雍道「此番不
同。若是那劉備與曹操不共戴天,若是東吳覆亡,劉備坐大,則曹操亦難安也。」
諸葛瑾道「他正是要等東吳覆亡,然後乘劉備兵力疲憊時收拾兩家也。」忽然
張昭出道「大王,如今勢難保全,老臣有一策。」孫權問道「何策?」張昭
搖一搖頭道「如今江東淪陷,前面陸伯言又被劉備所拒,老臣看來,這割據事
業,是難得的了。為今之際,不如投歸曹操。」
此言一出,眾皆大驚。孫韶拍案起道「老大人此是何言!我等當初承破虜、
討逆基業,如今豈可歸降曹孟德耶!」張昭道「一則,曹操乃漢室正統丞相,
協天子以令諸侯;二者,曹操為人雖多謀略,卻亦是英雄胸襟;三者,曹操與劉
備誓不兩立,前番又與我有盟約。今大王舉全吳數萬之眾歸附,曹操必喜,厚待
大王,如此既可再為朝廷效命,亦可保大王英名也。」一席話說完,孫權大怒道
「昔日赤壁前夕,子布先生也是勸孤投降曹操;今日又勸孤投降曹操;孤佔據江
東,已然三世,莫非竟要居曹操之下否?他日九泉之下,豈有面目見先父先兄!」
張昭坦然道「大王與曹操同是王爵,今日雖歸附於他,卻是效命漢室,有何無
顏?若不當機立斷,只恐不但耽誤大王前程,也害了百姓士卒性命。」
孫權聞言,正欲說話,一邊諸葛瑾出道「不可,不可!大王,曹操與我盟
約,不過是相互利用。如今坐視我被賊軍攻伐,不發一兵相救,其意昭然。今若
投他,是自取其辱也。下官不才,願拼出性命,陪同孫仁郡主,再往劉備大營走
一遭,以親戚之情說之,交還荊州全土,只求歸還江東六郡,然後共伐曹操。想
來劉備因恨報關羽之仇,如今也當消了,或者應允,未可知也。」張昭道「子
瑜所言謬矣。我軍與劉備請和,已有多次。他既不允,如今焉肯答應?若兵臨城
下求和,又被拒了,這才是自取其辱。且與劉備求和,難免說到共滅曹操之事,
若是劉備陰毒,把求盟書與曹操看,必叫曹操深恨我等,則這一路也斷絕也。至
於郡主,前番回東吳來時,還差些把劉禪帶來,引得兩下交兵,如今自己回去,
豈不有辱孫氏家門?且劉備亦必不肯從也。故與其若此,不如直降曹也。」
孫權聽得臉色漸漸回復了。不料一人站出,指張昭大罵道「皓首匹夫!汝
三番五次,攛掇大王投降曹操,莫非曹操給了汝甚麼官爵麼?」眾人看時,卻是
諸葛恪,無不變色。諸葛瑾急急拉他,諸葛恪朝前一步,對孫權道「大王,自
古爭霸者,生死事小,名節事大。今日與劉備交戰,若與之謀和,雖是力有不敵,
非為恥也。若是不允,再整六軍,決一雌雄,非為晚也。且如今我卻有一計。那
劉備麾下梁山軍,千里略進,所到收買民心,顯見有所不軌。我等不妨私下與梁
山軍謀和,卻又故意叫劉備得知,只說梁山軍聯接東海軍,欲合謀反叛劉備,自
立為主。如此教他將帥相疑,我方戰和有轉機也。今那曹操在北,坐觀孫劉兩家
相鬥,偽有盟約,又不發兵支援。若是戰敗往投,正中彼陰毒之心,豈不壞過與
劉備求和十倍?且曹操為人陰險,主公雄才,他必深嫉之,主公投他,難保無
虞!」張昭呵呵大笑道「元遜為人聰明,何作此無智無禮之言也?老夫年歲已
高,所以不避大王猜嫌,屢進肺腑之言者,唯思當初伯符將軍重托,不敢相廢也。
梁山軍渠首宋江、吳用皆是奸詐之輩,劉備亦非常人,你這離間之計,如何說成
便成?到時與劉備求和被拒,又斷了歸附曹操一路,則數萬將士,徒遭兵禍,你
諸葛父子倒好籍孔明的門戶,到劉玄德帳中受上賓之禮了,是也不是?」諸葛恪
聞言大怒,正要復開口,顧雍急急出道「張公,元遜,都莫說了。大家俱是為
大吳進言,決斷還在大王。今日且退,再作思量,如何?」於是各自散去。
次日,孫權再聚眾官商議。孫韶道「以末將看來,此地兵力寡微,難於支
撐,大王當尊駕到陸伯言軍中,末將留守此地,以當賊軍。」張昭道「江北一
路平坦,去不去陸伯言軍中倒不是大事。只是老臣想來想去,還是只有投曹一
路。」諸葛恪豈甘示弱,出來駁斥,兩個爭論不休。孫權只是決斷不下。忽然間
哨馬來報,說梁山軍林沖、東海軍童威,引軍萬餘,水路並進,從東面殺來,據
柴桑不過十餘日路程了。眾官皆大驚。須臾,又聞西邊警訊,說江夏被梁山軍攻
占。顧雍聞言叫苦道「江夏被佔,則我與陸伯言之間為賊軍切斷也!」孫權聽
了,心頭惶惶無主,教眾官且散去,自己回後堂,悶頭沉思,總拿不定主意。諸
葛瑾、張昭等分頭登門,各自言和劉和曹之事,孫權決斷不下。
次日再聚,正商議間,又報曹操遣張遼、曹休為大將,起兵數萬,自合肥、
壽春出,逼近長江。曹操自提大軍,徐晃、曹仁為前部,自宛城、襄陽有南進之
勢。張昭驚道「大王!曹公此舉,眼見是看我不敵劉備,故欲起軍前來;非為
救我,卻是圖謀江東土地也!今日之勢,若不早早歸附於他,則等曹軍進長江,
據江東之後,我這裡於曹操成棄子,恐欲求歸附而不得也!大王可急急遣使前往,
與曹公商議歸附之事!」諸葛恪厲聲道「子布先生此是何言!曹操凶心暴露,
欲並我江東,你還與他謀和!大王,曹操既然如此舉動,劉備亦必恐慌也。我等
正好乘機送回郡主,與劉備謀和,共抗曹操,似此可安如泰山。」張昭道「縱
然劉備准和,江東六郡終是他人的,你欲教主公何處安身耶?」諸葛恪道「你
若是教大王歸附曹操,只恐莫說江東六郡,連自家性命,也都捏別人手中了!」
兩個朝堂之上,爭辯不休。忽然有孫權府中丫鬟,急匆匆跑來,哭拜道「大王,
郡主沒了!」孫權大驚「為何沒了!」丫鬟伏地大哭道「郡主因聞說眾官商
議,要送她回見劉備,心中百感交集,哭了半夜,自刎身亡!」孫權聞之,如晴
天霹靂,跌坐於椅,一言不發。眾官面面相覷。孫權沉默片刻,忽然躍起,指東
邊大罵道「大耳匹夫!當初我家周郎赤壁一把火,救你性命,孤又借你荊州,
助你立業,叵耐今日汝竟如此相逼!害死我妹子,此仇不共戴天!」回顧孫韶道
「即刻整頓此處軍馬,待孤親與大耳賊決一死戰!」
眾官聞之色變,諸葛瑾大急,搶步而出,伏地道「大王!今日困頓此處,
三面受敵,兵馬不過萬,切不可負一時之氣,以亂大局!」孫權怒道「子瑜,
孤待你一向如何,今劉備奪我江山,害死我妹,你竟還教我向他投降,是何居
心!」諸葛瑾連連叩首道「大王,若歸曹操,是為投降,今與劉備,只是議和。
請大王三思!切切!」孫權冷笑不語,諸葛瑾見了,慘然道「下官與大王,一
向肝膽相交。今日大王如此說,是見疑下官也。然臣一片赤誠,天地可知也。」
在地上叩首三下,起身,逕直出門去了。諸葛恪急急向孫權行個禮,亦跟出門去。
孫權哈哈笑道「好好好,去了也好。」乃拔劍道「孤意決矣!整頓軍馬,全
軍向西,先奪回江夏,再與陸伯言會師!」眾官皆無言,張昭挺身而出道「大
王若為此舉,不惟於國於民不利,亦有愧於孫破虜討逆二位先將軍!」孫權愕然
道「為何?」張昭正色道「昔日二位先將軍親冒矢石,攻城略地,創下江東
基業,一則為朝廷輔政,二則為百姓安身,三則光耀孫氏也。今日將軍偶遇困窘,
不思忍辱負重,以求長遠,卻忿一時意氣,捨千秋大業,欲委萬金之身,而作困
獸之鬥,殊是不值也。縱然在陣前殺敵千百,又豈於大局有補?卻把孫氏功業,
盡數斷送,尚且敢自詡光宗耀祖耶?」孫權聞言,低頭不語。張昭又道「老臣
言盡於此,何去何從,大王自己多加計較罷。只是切莫魯莽行事。」孫權抬頭看
百官,顧雍出道「大王,下官以為子布大人所言極是。時下情形危急,曹公乃
朝廷柱石,我等當歸附,非降於曹,乃歸於漢,依舊為漢家出力也。」孫權沉吟
半晌,再問百官,百官多有附和張昭者。孫權道「既然如此,哪位先生願北去
見曹操,以表和議?」顧雍道「下官願往。」孫權便加顧雍為時節,渡江前去
見曹操輸誠。
原來魏王曹操,因見江東李俊起兵,怕劉備坐大,遂令曹洪、張郃攻打漢中。
誰知未及二月,連戰連敗。又聞江東盡數被東海軍奪得了。司馬懿進道「大王,
今日劉備聲勢逾大,若不早日動手,恐日後難以剿滅!」曹操思索再三,道
「仲達言之有理。前番孤之過也。」遂傳令曹洪、張郃整頓軍馬,屯駐長安,
牽制漢中;調青州、徐州軍數萬,令曹休、張遼統領,從合肥、壽春出,渡長江,
奪取江東;自調集中原大軍,南進荊州。曹仁、徐晃在襄陽為前隊,先南進虛張
聲勢。大軍陸續跟上,前後十數萬人。建安二十一年夏五月,曹操抵達樊城。忽
報東吳使者顧雍求見。操令召入,顧雍入拜道「吳王使者顧雍,見過大王。」
曹操道「大夫此來,有何指教?」顧雍道「我家吳王,被劉備勾結梁山、東
海賊軍,相逼甚緊。特遣下官來見,願以全吳將士,歸附大王,只請大王出義兵,
掃平盜寇,以安百姓。」曹操聞言,哈哈大笑道「吳王亦有求於我否?」顧雍
道「非也。吳王英明仁義,因見賊寇猖獗,不忍長相對峙,以多害百姓。向日
曾向大王請援軍相助,大王卻不發兵,致令今日山河淪喪,百姓受苦。吳王只得
請以軍馬暫避,非為己身,實為百姓也。且大王今逢漢朝天子,吳王亦是敕封王
爵,正當攜手匡扶朝廷。望大王心懷大義,切莫為小人所惑。」曹操聞他說得有
理,呵呵笑道「大夫此言,深得孤心也。」遂教先引顧雍去驛館休息。自己與
謀士們商議一夜,次日作書,回復顧雍道「大夫此去,可傳孤意劉備自封王
爵,妄伐諸侯,天子降詔討之;吳王忠勇,與賊屢次激戰,可約束隨身本部,先
渡江到壽春整頓;至於陸遜在夷道軍馬,可令其扼住劉備咽喉,待孤大軍到時,
裡應外合,一舉破劉備也。」顧雍拜謝。曹操又取出天子詔書,卻封孫權兼領豫
州牧,張昭為揚州牧,陸遜為益州牧,其餘眾官,各自封官加爵。只教孫權快快
來壽春。
顧雍回到柴桑,見過孫權,說了曹操意思。孫權初時尚且有些欣慰,及至出
朝堂之門,看到一片江南風光,感慨萬千,不由大哭。張昭道「大王切莫過於
悲傷。歸附朝廷,亦非愧也。」一邊孫韶冷笑道「張大人得了揚州牧的大大官
位,自然是無愧了。」張昭聞之,卻不動氣,微微笑道「老夫有愧無愧,天地
自鑒,似也不須小將軍評說。」轉勸孫權「當快快準備,遲則賊軍逼近矣。」
孫權遂教顧雍收拾柴桑人馬眷屬,整頓船隻車馬,預備渡江。教孫匡、孫輔、孫
韶引軍馬防備梁山軍進襲。一面派程秉帶了吳王手旨,便服飛馬,往西去夷道,
報知陸遜此情,教他整頓軍馬,以預備助曹操破劉。
不二日,整備完畢。孫權引眾官出柴桑城,將士官吏,眷屬從人,數萬人各
登船隻,預備北渡。眾官眼見得江東基業,今日拋下,無不潸然淚下。數十里間,
哭聲不絕。忽有報諸葛瑾大夫自縊於館中,其子諸葛恪不知去向。孫權歎道
「子瑜至死,忠心為我,孤之過也。」回看眾官,卻不見了張昭。急急教人去尋,
回報說張大人端坐館驛,不肯動身。只說「我勸大王歸附曹操,非為個人富貴,
只為國與民也。然非議頗多。我若再相隨北歸,豈不受人以柄?大王此去,好自
為之。」孫權使人苦勸,張昭依舊不肯。孫權欲教人強把張昭帶走,張昭卻用泥
土封門,拒不出來。權無奈,只得自己登舟。方才起錨,船頭上一人大哭「今
日亡國之痛,轉去寄人籬下,某無能,不能生忍也!」眾人看,卻是孫權長子孫
登,跑到船邊,往水裡一跳,頓時沉下去了。孫權大驚,急急教會水的去撈,已
是不見蹤影了。孫權垂淚不止。船隊開出不久,又看數只快船,箭一般離了大隊,
卻往下游順水射去。孫權問時,回報「是孫韶將軍,言堂堂大吳,竟降曹操,
不忍受此辱,遂引本部數十個壯士,乘船自去尋敵軍拚命去了。」顧雍道「快
快使人去追!」孫權止之道「追趕不及也。彼各有志,是孤無能。他既欲死節,
便由他自為吧。」自帶大隊渡江,然後棄舟登岸,大隊往壽春行去。曹操遣董昭
沿途相迎,一路供應糧米酒肉,招待慇勤。
再說梁山軍打下豫章城,吳用謂宋江道「如今哥哥可留守此地,俺自引七
千精兵,去奪江夏郡。江夏既得,把陸遜與孫權割斷開來,方利於我從中取勢。」
又道「戴院長去盧員外哪裡接蕭讓兄弟,該當近日。來了可教他到江夏來尋
我。」然後同石秀、呂方、郭盛、時遷引軍七千,去攻打江夏。那江夏守軍不足
千人,又都是烏合之眾,如何抵擋,半日便奪了城池。吳用便教呂方、郭盛各引
軍馬,嚴密巡行大小道路,搜捕奸細。又差時遷潛往柴桑,打探消息。未過兩日,
戴宗取蕭讓趕到,兩邊數年不曾見面,都是非常歡喜。蕭讓道「軍師千里取我
來,有何吩咐?」吳用道「不知蕭兄一別數年,生計如何?」蕭讓笑道「甚
好。我與中原名士丁儀、丁礜兄弟,及楊修楊德祖等,詩酒往來,甚是相得也。」
吳用讚道「我聞此輩盡皆才華過人,文史標名。蕭兄與此等其列,堪為榮也。」
蕭讓道「說來慚愧,我與這幾位交往,即席賦詩之事,有應景而作,卻也頗有
些是把二晉南北朝及盛唐詩文背出來交差的。」吳用呵呵大笑「蕭兄以一人而
貪千年文壇之功,好不厲害!」忽然心念一動道「如此,蕭兄有否結交曹植曹
子建?」蕭讓道「尚未也。」吳用道「此去,可設法結交,於我大業有助
也。」蕭讓應允。又道「軍師傳我來,究竟何事?」吳用道「請蕭兄先歇息
數日,到時自有拜託。」正說之間,人報玉臂匠金大堅自巴郡來。吳用大喜,急
急出迎,一起款待。金大堅道「奉了軍師之命,星夜前來。只因要避人耳目,
因此今日才到。」吳用道「全套金石工具,可曾帶來?」金大堅道「盡皆在
此也。」吳用道「甚好。隔日自有用處。」
又過二日,呂方來報「巡哨抓得東吳使者程秉,隨身有孫權王旨一書,是
與夷道陸遜的。」吳用展開看來,卻是孫權令夷道陸遜、沔陽孫賁,及武陵程普
諸軍,言已降曹,教諸將各引軍馬,就地抵禦劉備,以等曹操出發。看罷,吳用
冷冷笑道「這孫仲謀一世英明,如何此書這般愚鈍?他若要既投曹操,又保自
己,便該千方百計,與陸遜會合一處,是據守城池,還是自成一軍,總之有個依
靠。如今下這等旨意,我若是曹操,更要假劉備之手,先把陸遜這數萬軍馬盡數
消滅了,免得尾大不掉。」吩咐帶上程秉來,好言詢問。程秉破口大罵,不肯相
從。吳用令斬之。一面教蕭讓模仿孫權這封親筆旨意筆跡句法,作成一文。文中
內容,卻是自責有負臣民,欲投降劉備;教眾將各降劉備,以保士卒生命家人。
一邊教金大堅偽作孫權王印。那三國時候,鑄印本來粗劣,因此一日完成,吳用
挑了個精明小校葉驃,反覆教會,扮作使者,攜帶此書,前往夷道。一邊又喚來
時遷道「你也引數十個精明嘍囉,往西去如此如此……」
再說陸遜在夷道,初時聞南面被梁山軍勢如破竹,江東被東海軍縱橫馳騁,
心下甚是憂愁。但劉備大軍當前,也不敢分神他顧。及至江夏淪陷,消息斷絕,
無奈之間,取程普軍馬,撤回到公安,接應夷道與江北孫賁兩頭人馬。其間殺退
劉備軍三次攻打,斬首數千,卻無益大局。這會得了孫權親筆旨意,心下大驚,
把旨意從頭又看了一遍,對葉驃道「吳王為何不遣大臣送信,卻教你小小官員
前來?」葉驃不慌不忙道「大王在柴桑,人心惶惶,群臣多有去者,因此派小
人前來。」陸遜又問了一回,教且請葉驃去館驛安歇。一面自己回帳中,思索再
三。徹夜不眠。次日出帳,滿面淚痕,令人召諸將前來相議,一面請葉驃來。
未及,諸將到來,韓當問「聞說昨日大王有使命來,不知何事?」陸遜指
葉驃道「正是這位大人。請宣旨。」葉驃點頭,取出王旨,又念一回。東吳眾
將聞之,如晴天霹靂,盡皆愕然。片刻,韓當拔劍大叫「某等尚在死戰,如何
就此降了!」眾將無不切齒流淚,更有拔劍磔帳中案台。陸遜厲聲道「諸君休
得亂動!聽遜一言!」嗤啦拔出寶劍,一劍將葉驃揮倒。眾將大驚,呂范道
「伯言,此是何意?」陸遜高聲道「我等皆是孫氏一門所屬戰將,保主公建立
大業,匡扶漢室,乃是生死之願!今劉備無德老革,豈能便降之,以使後世恥笑
某江東無人!吳王這封書信,全然不知真假,縱然是真,他若真不顧父兄基業,
我等何必隨之取辱!某有一言,諸君請聽之江北孫伯陽,乃孫破虜從子也,自
幼隨孫破虜征戰,多有功勳。如今莫若暫推為『假王』,引領眾將,與劉備決一
死戰。雖身首分離,未有悔也!」眾將聞言,紛紛拔劍高呼「願從伯言,共破
劉備!」陸遜大喜,便教一面飛書往沔陽與公安兩處報與孫賁、程普得知,一面
不教士卒知道吳王投降之事,預備與劉備決戰。正是降書激起千層怒,沙場復
爭一意仇。不知陸遜此舉如何,請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