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順治十四年 正文 第四十五章 戰爭
    清八旗軍長於陸地征戰,不慣水戰,未設正規水軍,TT只也就不予以重視。

    陳旭日所做船模雖好,順治只把它當做哄孩子歡喜的稀奇玩具。把玩半天,放到書案上,略有些婉惜道:「難為他把船做的恁般精緻,倒是對這個十分在行,可惜卻是賞玩之物,派不上具體用場。」

    岳樂笑道:「皇上要是喜歡,不妨讓陳旭日據此監工打造一艘大船,以供日後遊湖或是出行之用。」

    「你這主意好,眼瞅著就要入夏了,天氣熱起來,實在讓人苦惱。往年只能往南苑去消暑避夏,若有這麼一艘大船,盛夏烈日炎炎,在水上小住也的確有趣。」

    順治有些意動,仔細想想,卻是連連搖頭,打消了這念想,「還是算了,他要給我造了這麼艘船,傳揚開來,民間必爭相效仿。手裡有了可行遠路的大船,有些人只怕就有了別的心思,此風不可長。」

    船者,行於水上交通工具爾,順治對這東西並無多大興趣,更不想引得別人對它生起興趣。

    大清從龍入關,征戰至今未得消停。四川、雲貴及兩廣部分地區,仍苦於兵患,西藏、新疆、漠南蒙古等邊境,尚未大一統,海外又有鄭成功等人雄踞海上,進行反清復明鬥爭。

    朝廷無力海上制勝,於是繼承了明朝的禁海令,進一步申嚴海禁。

    順治四年,明確規定「廣東禁海,凡系飄洋私船,照舊嚴謹」,順治十二年,下令全面推行海禁,「海船除給有執照,許令出洋外,若官民人等擅造兩桅以上大船,將違禁貨物出洋販往番國,並潛通海賊,同謀結聚,及為嚮導劫掠良民,或造成大船,圖利賣與番國,或將大船賃與出洋之人,分取番人貨物者,皆交刑部分別治罪」。

    這些政策具體除了對國產貨物出口做出嚴格限制,且再三重申,嚴格限制國內商人製造海船。

    是以順治雖喜歡這個船模的精美構造,卻不把它放在心上,「這個陳旭日,腦中的確有些好東西,也不知道有沒有治國理政方面的道道?我看,得尋摸個法子,讓他多吐露點東西出來,指不定有些真能派上大用場。」

    「皇上說地是。前後不到半年光景。這孩子地表現讓人刮目相看。我倒真是好奇。這樣一個人。要是入朝為臣。表現又將如何?那些讓人苦惱地軍國大小事。只怕他未必就不會想出有益地點子。只看他進宮月餘。為人處事。說話辦事。機伶之外。穩重有餘。實是個可堪造就地主兒。」

    如今不比在關外時候。地方小人口少。管理起來相對容易些。現在大清入主中原。從南到北。擁有廣袤土地。治下百姓既多。需要操心地事就更多了。

    皇上勤政有為。立志做出個樣子來。奈何嘔心瀝血兢兢業業時刻不敢放鬆。許多事情最後結果仍舊是差強人意。朝中不缺臣子。獨缺能臣。

    岳樂歎息道:「就可惜他年紀實在太小。否則提拔到合適地位子上。慢慢鍛煉幾年。總是一名可以為皇上拾遺補缺地人才。」

    順治心中一動。由不得低頭沉思。

    地確。放著這樣一個值得培養地人不予聞問。實在太過可惜。想他初登大寶。不過六歲而已。親理朝政全權處理軍國大事。也不過十三四歲。比陳旭日大不了多少。可見年齡不是問題。關鍵其人是否可堪造就而已。

    當年他與董鄂妃兩情相悅,排除一切阻礙迎她進宮,這兩年她在宮裡日子過的艱難,縱是處處小心,仍不免動轍得咎,自己何嘗不知呢?卻是忙於前朝事體,無暇過問。

    母后在朝中和宗族裡影響力太大,自己想立愛妃為後的心願,終不能得償。年前隆興出生時,自己就表示要立隆興做太子,直到今天,仍然不能如願,而前些時日,母后突然下旨,以妃體弱為由,將三阿哥玄燁恩養到坤寧宮皇后名下,科爾沁蒙古吳克善親王此時來京,頻頻接觸朝中大臣,必有所圖,倒不可不慮……

    嗯,為隆興計,陳旭日此人也當予以大用,往後,一者可以成為自己身邊得用的臣子,再者,他出息了,對隆興有百利而無一害!

    順治考慮清楚後,抬頭叫道:「吳良輔——」

    吳良輔一直站在幾步外的一根柱子後,把自己當個隱形人,悄沒聲的聽著順治和岳樂說話,隨時候著上面傳喚。這時急忙上前兩步,「皇上

    在。」躬身聽命。

    「去承乾宮,傳陳旭日來見朕。」

    吳良輔領命離開,順治走到案幾後,拿起一本奏疏,對岳樂道:「你來看看,這是孫可望上的折子。」

    岳樂雙手接過,打開來,開章標明「願取三省上獻,以大一統之盛事」為題,其下數行小楷:「大兵征,臣報效之日。南形勢,臣所熟悉。或偕諸將進討,或隨大臣招撫諸境,庶少效奉國初心……」他要求朝廷發兵,「則蜀地願盡入於皇上之版圖,兵馬將士願鹹奉皇上之軍旅……」

    岳樂合上奏疏,「孫可望打算領兵親赴前線做戰?」

    「數月裡,前後遞了幾個折子,都是這個意思。」

    岳樂略做思索,直言道:「孫可望此人,因貪權內訌,事敗歸降,此人兩面三刀,乃小人耳,可加高爵,不可重用。」

    順治稍做沉吟,猶豫道:「形勢,他最熟悉,南明永歷朝廷,李定國是我大清心腹之患,孫可望與其相處多年,對此人用兵之道最為瞭解,我軍南征,若得他隨軍親往,當有事半功倍之功。」

    「皇上且不必憂心。南明小朝廷偏居一隅,不思進取,仍以內鬥為樂事,距自取滅亡之日不遠,不足為懼。那李定國雖名聲在外,依臣看,心胸卻是狹隘,好大喜功。馬吉祥以南明永歷帝近臣,先獻媚於孫可望,一手導演了十八學士案,後對李定國歌功頌德,此等小人,李定國不但不殺,反而讓他入閣予以重用。

    劉文秀經營四川,已見成效,李定國卻以永歷帝名把劉文秀召回,現川、、湖廣經略無人,南明敗局,已無疑義……」

    孫可望與李定國相爭敗走後,李定國不顧清兵在旁虎視眈眈,大敵當前,不但以內訌中的「功罪」大申賞罰,而且不思爭取和團結內部,減少損失,對於曾經接受孫可望密令的將領,本可以用朝廷名義對他們赦罪招撫,卻計不出此,親自率兵攻打,務求殺之而後快,實莽夫爾。

    這也便罷了,與其同為南明支柱的蜀王劉文秀,雖戰功不及李定國,但安撫地方和軍隊的工作做的相當出色。他在追逐孫可望時,注意收集孫可望部下兵將,多達三萬餘人,加以改編訓練,打算用於守衛同清軍接境地區。正因為他的豁達大度,使得孫可望降清時,應者不過幾百人,而且沒有一個重要將領。與李定國之所作所為形成鮮明對比,卻反遭到他的冷遇。

    「劉文秀安撫了貴州、四川、湖廣軍隊,被李定國所忌。我軍利用南明內訌、孫可望來降的機會,秣馬厲兵,調兵遣將準備大舉進攻,李定國卻心存芥蒂,把劉文秀和處於一線的將領調回大後方昆明,嚴重的削弱了前方指揮部署。這兩人不合,自亂陣腳,等於幫了我們的大忙,來日進攻,克敵之期,指日可待矣……」

    岳樂曾經數度親上沙場,前線局勢瞭然於胸,此時分析的頭頭是道,順治聽的頻頻頜首,面帶微笑。

    陳旭日在吳良輔帶領下,悄悄走了進來。

    只不好打擾兩人說話,在旁邊跟著聽了會兒,卻是聽的心裡百味雜陳,說不清是個什麼滋味。

    他生活在和平年代,發生槍火炮擊的戰爭場面只從電視上看到一些,可是那離現實生活實在太遠,沒有身臨其境不是當事人,對戰爭的殘酷性,到底不會有切身的感受。

    此時聽著岳樂將西南戰事一點一滴道來,雖然一樣遙遠,卻是發生在中華大地,發生在自己前世曾經去過的省份,聯想到進京循機刺殺孫可望的於老、沈芸等人,不由得生出一些緊張的感覺。

    其實早就知道,如今天下並不太平,正在前線為滿清政權浴血廝殺,向自己同胞舉起刀槍的吳三桂等人,將來有可能再挑起新一輪戰火。

    戰爭並不遙遠。但是日復一日,他看到京城的老百姓都一樣的婚喪嫁娶,一樣每天清早提著籃子上街買菜,官員們一樣起早摸黑上朝,明瞭暗了受賄,說的恭維話也不見得就短些,一顆心慢慢也就安靜下來。

    卻不過是掩耳盜鈴罷了……

    「陳旭日,你且站過來些。」

    順治和岳樂說完話,回頭看見他,立刻招手讓他向前走。

    「半個多月了,南苑那些人已經過了天花發病的潛伏期,無一人見喜,朕讓他們都回家了……這次你立了大功,朕要重重賞賜於你……」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