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中國人的家族史 第一章 崢嶸歲月(1850∼1949) 七、花園口決堤
    山東陷落後,開封已不保,河南省政府隨即西遷,經鄭州遷往洛陽。在此前後,國民政府在徐州一帶與日本軍隊進行了一次會戰,雖然取得了台兒莊大捷,但整體來說,國民政府軍隊處於來自江蘇、山東兩個方向的日軍南北夾擊的不利局面。國民政府軍隊與日軍激戰數月,早已筋疲力盡,只有放棄徐州,退回到豫東、皖北休整。特別是一九三八年五月,日軍一部從黃河北岸偷渡黃河成功,之後沿隴海鐵路迅速西進,於六月初攻陷開封,接著跟蹤西進,抵達距離鄭州不足百里的地方。鄭州是隴海、平漢鐵路的交匯處,北扼黃河天險,鄭州一失,不但阻斷各個戰區間的鐵路交通,而且將會導致西安、武漢無險可守的嚴重局面。而此時在河南境內的國民黨主力部隊多為徐州戰場撤下的疲兵,尚未得到休整,已無力再戰。為了阻止日軍侵犯中原,國民政府在鄭州花園口決開黃河大堤。

    單從軍事層面來講,決開黃河大堤是具有一定作用的:首先,它形成了新的黃河河道,形成了新的天險,從而阻止了日軍的西進,使得中原地區又多守了六年而沒有淪陷,保證了大後方的安全;第二,使得日寇遲遲不能打通「大陸交通線」,遲滯了日軍軍事調動和戰略物資運輸;第三,以水代兵,直接消滅了日軍精銳部隊萬餘。然而,從政治角度出發,當時戰局混亂,國民政府為了取得「洪水滔天」的奇效,對老百姓嚴格封鎖消息。等到洪水來臨,百姓躲之不及,造成了八十九萬人死亡的慘禍,這無疑是抗戰史上非常沉痛的一筆。

    然而,我並不同意以往我國解放後一些歷史書所言決開花園口大堤是「蔣介石為了逃命」、「喪心病狂」等提法。因為,人們選擇的時候並不總是能夠在「好」與「壞」之間選擇,而是往往在「壞」與「更壞」之間選擇。是中原淪陷、既而導致整個大後方淪陷、中國被亡國,還是炸開花園口保住中原兩個糟糕的選擇之間,只有「兩害取其輕」。其時,中原附近的國民政府軍隊均已無力再戰,其他戰場上的國民政府軍隊馳援已力不能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還相當弱小,不足以抵抗整個日寇的進攻。因此,在這種局面下,「以水代兵」是唯一現實的選擇。至於說蔣介石「逃命」,則更是站不住腳的,不用炸花園口,蔣介石什麼時候都可以「逃命」,大不了在英美成立個流亡政府。如果說花園口決堤這個責任要由誰來負,那就應該由發動侵華戰爭的日本侵略者來負,沒有他們發動的十惡不赦的侵略戰爭,什麼都不會發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