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代過客 第二卷 浮生如斯 第四十七章 去穢除邪的端午前夕
    按照《易經》等典籍記載,陰惡從五而生。

    農曆五月,酷暑將臨,瘟疫毒蟲滋生,古時稱五月為「惡月」或「百毒月」,並認為五月初五日是不吉利的日子。

    這是整個熱天的開端,五毒開始活躍——即蛇、蜈蚣、蠍子、蜘蛛、蟾蜍五種毒蟲,魑魅魍魎也會開始猖獗。

    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時,居三毒之端。端午節又叫「五月端」。端午日與夏至日臨近,這一時期,陽氣最盛,各種蚊蟲出現,而且時逢「重五」,五是陽數,重五也有「極陽」之意。五月五日恰恰是陽氣運行到端點的端陽之時,這種日子惡癘病疫多氾濫。據說中國傳統文化講究陰陽和諧,對於這種陽氣極盛的日子一般認為不吉利,惡癘病疫多氾濫,於是形成「躲午(五)」習俗,後來以訛傳訛,遂成端午。

    白素貞挺著個大肚子,本來已不適合在醫館裡幫忙了的,而且許仙為了白素貞著想,也一度想休館好能全心全意照顧白素貞,然而這個月來看病的窮苦鄉親特別多,若是許氏醫館休館他們就無處求醫了。

    於是,白素貞體貼地沒有讓許仙休館,而是每天依舊在醫館裡陪著許仙,只是基本上不需要她勞頓替人看病了。

    那些本來由白素貞做的事情九兒都主動攬下來了,就算是要替有疑難雜症的病人治療也都由九兒來代行了——九兒自然是不會治病的,而是白素貞怎麼說她便照著做,這些事情是沒有法術的許仙想幫也幫不了的。

    現在才是農曆五月初一,但城裡已到處可見端午節的影子了。

    端午的很多節俗都是圍繞祛邪避邪展開的,如飲雄黃酒、菖蒲酒,給小孩塗雄黃,插艾草、掛菖蒲(菖蒲葉子像劍,取祛邪之意),躲午,游百病,掛鐘馗像,還有給孩子系五色絲繩,戴祛五毒的肚兜,縫裝有香料的荷包等,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以達到祛邪、祛蟲的目的。據考證,龍舟競渡最早也與祛邪有關,人們通過某種儀式把邪氣放在龍舟上,開展競渡,看誰送得快、送得遠。

    因此,端午節也被當成了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許仙和白素貞早已是這附近十里八鄉出了名的大善人,那些平時得到過他們幫助的窮苦鄉親也藉著這個端午節的機會好表達他們對許仙夫婦倆的感激之情,紛紛送上了過端午節必備的物事。

    這些鄉親他們雖然沒什麼錢,也送不起什麼貴重的禮物,但他們知道這對夫婦家裡都是沒有長輩在的,過端午節要準備些什麼他們也一定不知道,所以鄉親們便替他們準備好了——這些東西是家家戶戶都有的,不管是豪門大戶還是窮家小戶——讓他們也能好好過節,感受過節的氣氛。

    就連這些微薄之禮原本許仙都是不願收的,他覺得那些窮鄉親家裡也一樣需要這些東西,若是送給了他們那窮鄉親的家裡能用的就少了,看多了受病痛窮苦困擾的窮苦百姓,許仙實在不忍心再讓他們因為送禮而增加生活負擔。

    後來在白素貞的勸告下,許仙才同意收的——白素貞告訴許仙,這些窮苦鄉親平日裡沒錢,連診金藥費都掏不出,但是他們一樣是有尊嚴的人,若是不收下他們的禮物,縱然許仙並沒有任何看不起那些鄉親的意思,但他們一樣會疑心進而會傷心的,如果許仙執意不收那些代表著他們尊嚴的禮物,無疑是在踐踏人家的自尊,這種傷痛也許比身體上受到的傷害還要令人難過。

    因此,許氏醫館裡堆滿了形形色色的端午節用品。

    粽子自然是不必說的,幾乎來送禮的鄉親每人都要送上幾個的。這些粽子也都是窮苦鄉親自己家裡做的,每家做出粽子滋味兒自然是風格迥異的,原料也不過糯米、板栗、紅棗、豆沙等等如此而已,連葷腥都極少見到,但九兒卻覺得這些粽子的味道比她在現代吃的加了鮮肉、火腿、蛋黃等等餡料的還要香。

    在九兒生活的那個時代,端午節的符號已經不明顯了,除了粽子之外,她幾乎見不到其他可以讓她感受到端午節氣氛的東西。

    在這裡她就可以熱熱鬧鬧地過一回端午節了,許多風俗和過節用品都是她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當然,她會刻意避開跟「雄黃」有關的一切,白素貞也準備要生產了,她不想給他們夫婦再添些什麼麻煩了。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天中五瑞——菖蒲、艾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蒜頭,都有其原因,民間通常是將艾草、榕枝、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

    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伸為「蒲劍」,可以斬千邪。

    艾草代表招百福,本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被認為可使身體健康。它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流傳已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日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

    榕枝在民間的意義為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至於掛石榴、蒜頭或龍船花的習俗,是因為蒜頭能除邪治蟲毒;龍船花方劑治顛狂;而石榴花傳說懸於門上能避黃巢之禍,另石榴花正是開在這個季節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為一常見的中藥。

    在所有的端午的習俗中,九兒認為最富於靜態美和溫馨氣息的莫過於製作和佩戴香包。香包也叫香囊或荷包,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這些有殺菌作用的香包被帶在孩子們的身上,起到避邪正氣、防治蚊蟲和不祥之物騷擾的作用。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苞白朮、白芷、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九兒在一大堆的香囊中挑了一個紫色的,她挑選顏色的標準完全來自於現代香囊吊飾顏色魔力的說法:紫色是一個可以吸引高層次影響力的精神顏色,它對安全,經濟上的報酬及獨立有益。

    她也細心地為白素貞挑了個綠色的,為許仙挑了個灰色的——綠色是自然之母的顏色,它幫助你更加小心謹慎,有目標,增加慾望,它可以吸引愛,愉快的社交活動和增加產量。也對金錢上的成功,生理上的健康和富裕有幫助;灰色是用來在冥想中深思複雜問題的一個中立的顏色,它也可以用來反抗邪惡和負面力量並中和它們。

    本來九兒也想揀個白色的香囊給法海,白色是所有顏色的平衡,它是啟蒙和精神的顏色,是以淨化和尋求真理來給予治療的顏色,這樣的涵義再適合法海也不過了。但她又害怕被法海拒絕,畢竟香囊這樣的飾物若是掛在法海身上是怎樣看都不搭調的——法海氣質太陽剛了,香囊的絲帶不管怎麼說看起來還是有些陰柔,這絲陰柔是怎麼也揉不進法海的陽剛裡的,最後只能作罷。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系五色絲的風俗也由來已久,古人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五色絲是用五種顏色的絲線搓成一條細索。按陰陽五行說,五彩絲中的青線屬木,代表東方;赤線屬火,代表南方;白線屬金,代表西方;黑線屬水,代表北方;黃線屬土,代表中央。五色絲無論繫於何處,均可鎮妖辟邪,佩戴的人可用它繫住性命。

    因此在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自白素貞肚子大起來以後,夜未央酒樓和許氏醫館的大管家、大掌櫃的都由九兒來擔當了,在這種民俗佳節來臨之際,九兒不僅給夜未央酒樓和許氏醫館的所有員工都準備了豐厚的福利,也不忘在小細節上下工夫——其實這是白素貞提醒她的,她給每位員工都送上了一些五色絲,數量按照該員工家裡的人口計算,人手一條。

    「端陽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所以到端陽節這天人們便在門上貼上紙剪的五毒圖像,以避其毒。有些還要把五毒圖的頭上再扎上一根針,表示要把它們釘死除掉,驅五毒反映了人們除害防病的良好願望。還有些家庭要做五毒餅,上面印著蛇、蜈蚣、蠍子、蜘蛛、蟾蜍等五毒的圖案,據說吃了五毒餅可以增強抵抗力,滅蟲免災。

    這些民俗中九兒最愛的便是吃時令鮮果了,五月初正是櫻桃、桑葚等水果成熟的時節,當季的時鮮水果便被稱為「五月鮮」,據說吃了「五月鮮」整個夏天都不會有蚊蟲叮咬。

    雖然仍未到端午節,城裡像已等不及似的處處飄粽香、家家艾葉香滿堂了,無論九兒身在何處都能感受得到,端午節快到了,家家戶戶都在屋內外噴灑了雄黃水,九兒為了避免麻煩,在夜未央和許氏醫館裡卻嚴禁員工們噴灑雄黃水,就算她要出門也是直接瞬移,若是能不出門她就老老實實待著,甚至連竹林也不敢去了。

    []

    !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