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乾清宮,南書房。
「寶尚書,你這折子是什麼意思?」慈禧坐在黃簾子後面,手中拿著一份奏折,聲音有些不悅的說道。
「回聖母皇太后,奴才保舉直隸總督李明峰南下剿捻!」禮部尚書寶鋆就像沒有聽出慈禧太后的不悅一樣,緩緩說道。
奕訢說道:「咱們躲李明峰都躲不開呢,怎麼還能委以重任?」
寶鋆是奕訢的心腹,所以在看到慈禧有些不高興之後,奕訢先將話頭攬了過來。
寶鋆歎了口氣道:「今時不同往日,現在不用李明峰還能用誰?目前朝廷無一可用之將,無一可用之兵。七王爺在豐台編練新軍速度雖然很快,但是一兩年內也無法形成真正的戰鬥力。
咱們能動用的無非就是曾國藩的湘軍、李明峰的常勝軍還有就是皖、蘇、魯、豫的地方團練罷了。將這幾支軍隊比較起來,奴才認為只有李明峰的常勝軍才能勝任此事。」
慈禧此刻也平靜了下來,她也知道寶鋆不是那種信口開河的人,既然寶鋆有這個提議,那他肯定就有足夠的理由。
「具體說說。」慈禧的聲音緩和了下來。
「是!」寶鋆應道,「首先說各地團練,現在剿捻前線有實力的團練無非就是袁甲三、苗沛霖二人罷了,這兩人不臨陣倒戈就算不錯了,哪裡能指望他們出力剿捻呢?
還有安徽巡撫福濟現在也統領著二十萬大軍,但是這支部隊成分複雜,有團練,有綠營,內部分成數十、上百個派系。僧王在的時候,憑借他的巨大威望,誰都敬服,還能一致行動。
但是現在僧王已歿,憑福濟的威望,恐怕難以懾服那幫草莽。這二十萬大軍也是難以派上用場。」
太傅祁雋藻說道:「曾國藩的湘軍戰鬥力很強,可以一用!」
「曾國藩?」寶鋆似笑非笑的道,「更不可用!曾國藩已經掌握了天南八省,假如再委以剿捻重任,將來湘軍勢力肯定會發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那時候,朝廷面對的危險將會遠大於捻子!」
工部尚書倭仁說道:「我和曾國藩倒也有些交情,此人決不是曹操、董卓之流。寶尚書多慮了!」
寶鋆面帶譏笑的反問道:「倭中堂可記得趙匡胤黃袍加身呼?」
倭仁聞言,臉色忽然就轉成蒼白,慈禧、奕訢等人也是面色沉重。很顯然,寶鋆這句話擊中了他們的軟肋。
袁甲三、苗沛霖都是地方團練頭子,曾國藩也是。但是,曾國藩和其他的地方軍閥不同。別人都是當地的鄉紳地主,依靠自家的財力和人脈在當地組建其的團練,在組建團練之前,袁甲三、苗沛霖,還有是宋慶,都是平頭百姓。
但是曾國藩在長毛造反以前,就已經是朝廷大員了!
曾國藩二十八歲中了進士,然後就進入朝廷做官。隨後就是平步青雲,一路高昇。在三十六歲的時候,曾國藩就升任了正二品的禮部侍郎!並且在道光二十七年,曾國藩還擔任了科舉殿試的讀卷大臣!這可是相當榮耀的差事。
因為出身科舉,又多次當考官,還任職禮部,所以在組建團練之前,曾國藩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清流派。
因此,曾國藩和朝中的清流派人物,比如倭仁、祁雋藻等,關係都非常不錯。甚至包括奕訢、寶鋆等人在內,也和曾國藩有著不淺的交情。
奕訢也好,倭仁也罷,都是極精明的人物,他們看人還是比較準的。奕訢、倭仁等人憑著和曾國藩多年的交往,都認為曾國藩是忠臣,斷然不會反叛。
基於這種信任,朝廷才給了湘軍八個省的地盤。同樣是地方勢力,老李佔據著直隸的三個府,就讓朝廷時刻惦記著,但是曾國藩佔據了整整八個省,卻還能得到朝廷的信任,這就是差距!
但是,寶鋆剛才的一席話,卻讓眾人陷入了沉思。
曾國藩不想反,但是不代表他的手下也都不想反。寶鋆提出的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也就是「黃袍加身」的故事,讓倭仁、奕訢等人警覺了起來,開始重新審視朝廷對曾國藩的放縱態度到底是對是錯。
關於「陳橋兵變」中的趙匡胤到底是主動還是被動稱帝,在歷史上有爭論,但是此時的曾國藩和趙匡胤放在一起比,確實是非常之恰當。
也許趙匡胤不想反,但是他的手下容不得他不反。只有拱起了趙匡胤,他手下的將領才能跟著更進一步!
曾國藩現在還好,只控制了八個省。但是假如讓其再帶著湘軍北上,勢力得到進一步擴充,那將來的發展就不好說了。
即使曾國藩不想當皇帝,但是他的弟弟曾國華、曾國荃、曾國葆能不想當王爺嗎?李續宜、彭玉麟、左宗棠、李鴻章等人能不想當開國元勳,封侯拜相嗎?假如有一天,曾國藩一覺醒來,發覺曾國荃等人扯起了龍旗,宣佈反清,並且推舉曾國藩為帝,那曾國藩又能怎麼樣?
他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殺了自己的弟弟和部將,然後再自縛入京請死;另一個就是將錯就錯,登基為帝,開創新的王朝霸業。
無論是誰,在面對這兩條路的時候,恐怕只會選擇後一個!
慈禧沉聲說道:「寶尚書所言極是,從今往後,不可再提讓湘軍北上之事!」
「太后聖明!」寶鋆說道。
刑部尚書綿森又說道:「但是讓李明峰剿捻,恐怕也是不妥,萬一其藉機坐大,那該如何是好?」
「不妨!」寶鋆笑著說道,「朝廷在派他剿捻之時,可以再發一道聖旨,命袁甲三、苗沛霖都服從其命令!並且讓安徽巡撫福濟返回安徽,將二十萬大軍都交給李明峰統領!」
綿森驚道:「這豈不是養虎為患?」
寶鋆解釋道:「李明峰不是曾國藩,他年輕識薄,心高氣傲。袁甲三和苗沛霖是何等人物,豈能聽一個他李明峰的調遣?袁甲三和苗沛霖都會將李明峰的命令視作無物!就李明峰的那個臭脾氣,看到有人蔑視他的權威,必定會採取極端措施來懲罰袁、苗二人。
最終常勝軍一定會和袁家軍、苗家軍翻臉!
那二十萬大軍也是同一個道理,連福濟都無法掌握的軍隊,李明峰一個毛頭小子能掌握?笑話!所以說,將指揮地方軍隊的權力交給李明峰,並非是壯大他,而是削弱他!」
「嗯,好!好!」慈禧高興的說道,「那就這麼辦吧!明個就按這麼下旨!」
寶鋆聞言,並未立刻領旨,而是有些為難的說道:「嗯,還有一事,需要稟給聖母皇太后知道!」
慈禧疑惑的問道:「什麼事?」
寶鋆苦笑著說道:「李明峰的脾氣,太后也是知道的。這次朝廷下旨讓他帶兵去剿捻,他要是稱病不出怎麼辦?」
慈禧聞言,想起了李明峰的諸多事跡,不禁怒道:「哼!李明峰的那副嘴臉,就會敲朝廷的竹槓!」
沒等別人再答話,就看到一個小太監跑了進來。這太監快步疾趨跑的跪倒在慈禧面前,雙手捧著奏折,聲音略微有些激動的說道:「太后,是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的捷報!」
這個太監只有十八九歲的樣子,面目俊朗。眾臣都認識這個太監,安德海不明不白的死在鍾粹宮之後,慈禧太后就提拔這個小太監做了儲秀宮的總管太監。他的名字叫——李蓮英。
慈禧太后看完奏折之後,面帶笑容,連聲說道:「好!好!長毛的賊酋石達開在大渡河被四川總督駱秉章給殺了!」
眾臣聞言,喜笑顏開,連聲說道:「好啊!這是天祐大清啊!又去我朝一心腹大患,長毛之亂,指日可平!」
太平天國最初永安封王的時候,一共只有六個王,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
西王和南王在起義初期就陣亡了,等到定都南京之後,六大王就剩下四個人了。1856年一場天京事變,東王、北王又被誅殺,最終就只剩下了天王洪秀全和翼王石達開兩人了。
緊接著因為天王洪秀全的猜忌,也因為翼王石達開自己的帝王思想,所以最終導致石達開率領太平天國近乎一半的力量——二十餘萬精銳太平軍出走天京城。
石達開此人若論南征北戰,上陣殺敵,是把好手,但是他卻不是成大事的料子。二十幾萬太平軍在他手中越打越少,到了同治元年,他手中只剩下不足萬人了。
石達開的軍隊,完全就是流寇,從浙江、福建到江西,再到湖南、四川,石達開攻陷城池無數,但是他只是搶掠一番之後就帶兵離開。所以征戰四五年之後,石達開竟然連一塊地盤都沒有。
石達開因為沒有根據地,也就沒有了後勤補給,一切物資全靠搶奪老百姓來補充,這樣一來豈能不敗。1862年,石達開被清軍逼的逃入四川,最終在大渡河被湘軍大佬駱秉章捕獲。駱秉章恨石達開入骨,將其千刀萬剮,然後才將其屍首和「供詞」送入北京。
慈禧、奕訢等人知道石達開戰死,都極為高興,詔書告知天下,並且進封駱秉章為一等候,以示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