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微微一笑,從容說道:“主上放心,臣身子尚佳,不必憂慮,且臣受先帝托孤之重責,時刻不敢或忘。如今南方已平定,朝政清明,軍民同心,再無內顧之憂矣,若不趁此良機,北伐中原,恢復漢室宗業,還等待何時呢?請主上明察。”
劉禪見孔明如此說,再無異議,道:“朕年幼無知,一切請相父自行裁決。”
此時,朝中的太史官譙周卻出班道:“臣夜觀天象,北方旺氣正盛,帝、將之星十分光明,急切恐難動搖,丞相洞悉天機,為何反逆之而動呢?”
孔明道:“天機不可不察,但亦不可太拘執也。宜隨機應變,方為治國之道,如今我不攻魏,魏亦必攻力蜀;與其讓戰火在國土燃燒,不如引人魏國境內為佳。我北伐之意,大旨乃北圖中原恢復漢室大業;但亦是以攻為守的保國之道。”
朝中文武百官一聽,均猛然醒悟孔明的深謀遠慮,他之所以不惜犯險北伐中原,目的其實是保蜀國的唯一可行之略,於是眾大臣也再無人反對。
劉禪依從孔明的奏請,下旨封孔明為平北大部督,統率大軍十萬,北伐中原。
孔明領了詔旨,即下令調集兵將。他調用的大將分別有魏延、張翼、王平、馬岱、廖化、馬謖、馬忠、李恢等人。此時,鎮守北面陽平關的虎威大將馬超,已一病去世;黃忠亦已病逝,五虎大將中,便只剩下趙子龍一人了。
孔明已將三軍的各路兵將部署妥當,只剩下最重要的先鋒一路尚未調用。
就在此時,一員大將一躍而出,向帥座上的孔明高聲道:“丞相!眾將皆用,為甚獨剩我趙子龍不用?”
孔明道:“子龍乃五虎大將碩果僅存,我不欲再有所折損,子龍可留下鎮守蜀川。”
趙子龍慨然說道:“將軍百戰沙場死,乃無尚光榮之事,有甚折損不折損?北伐中原乃我平生之願,我願為前部先鋒。”
孔明道:“子龍乃我的臂膀,怎可犯險?”
趙子龍厲聲道:“丞相若不允許我所請,我一頭撞死階下,也比苟且偷生好過。”
孔明一聽,不由微微一笑,心道:子龍乃福將之命,必可享天年,我不過欲識其勇氣是否尚存罷了!他含笑道:“子龍堅決要去,須答應我一個要求。”
趙子龍笑道:“只要能作北伐先鋒,莫說一個要求,便十個八個也應允。”
孔明欣然道:“好!我即令蕭參軍為副先鋒,與子龍同領前部大軍一萬,司馬鄧芝等,出漢中向中原待機突進!一切依我部署而行。”
趙子龍、蕭侯儀、鄧芝等將士,領了孔明軍令,率一萬先鋒大軍,先行開赴漢中。
孔明隨後亦率領十萬征北大軍,離開成都,向漢中進發。
魏明帝曹睿繼位不久,即接此驚報,甚為惶恐。他召群臣商議,如何擊退蜀軍。不知為甚,身為驃騎大將軍的司馬懿,卻默不作聲,不進破敵之計。曹睿無奈,只好目注曹氏宗族諸將,連問數聲。
夏侯淵之子夏侯琳,因其父死於漢中黃忠之刀下,對蜀。
軍仇深,忍不住挺身而出,厲聲道:“臣父死於漢中,血海深仇未能報。蜀軍今既犯境,臣願率大軍,西行破敵!上報國家,下雪父仇,臣萬死不辭。”
曹睿即令夏侯琳率領大軍,開赴中原西面重鎮潼關,迎擊蜀軍。隨行大將,有關西軍韓德,及韓德四子韓瑛、韓瑤、韓瓊、韓琪等,兵力二十萬,聲勢十分浩大。
魏國兵力雄厚,足以抵擋蜀軍的進攻,戰爭的勝敗,便須看統軍的主帥如何運用計謀了。
當時,從漢中北伐,必須經過數百裡的高山險谷。自古以來,有兩個方向,四條通道。一個方向是出秦嶺入關中,這方向上有三條通道,谷長路險,均須經棧道,大軍行動十分困難,另一方向則是由漢中出陽平關,經武都即甘肅略陽、建成即今之甘肅西和祁山出天水,直搗魏國的西部重鎮潼關。
而孔明北伐的戰略方針是穩扎穩打,先奪取隴右,再相機進圖關中。
當時魏延有不同見解,向孔明獻議道:“魏軍統帥是夏侯琳,此人膽小而無謀。丞相請撥五千兵馬,由我統率,各人背負干糧,從褒中出發,沿秦嶺東行,出子午谷北上,不到十日,即可直搗長安。夏侯琳坐鎮長安,見我軍忽然殺到,必定棄城逃走。長安城糧草豐足,可作我軍糧草。待魏國東調大軍援救,須二十多天,屆時丞相大軍,就算出斜谷亦可抵達。如此,鹹陽以西中原地土,均可一舉平定也。”
魏延所主張的,便是取出秦嶺險道入關中的急進之策。
魏延之策雖有成功的可能,但危險性亦極大,他統率的五千軍力,犯險出擊,孤軍深入,只要在行軍、糧草等方面稍出差錯,便有全軍覆沒之危。這與孔明的戰略方針並不符合。
因此孔明斷然說道:“不然,此非萬全之計,你認為中原無計謀之士嗎?只要有人獻計,於險道谷地以伏兵截擊,五千兵馬即立陷絕境,無可援救,不但徒損我五千兵員,且大折我軍銳氣,決不可行也。”
魏延仍不服氣,道:“丞相大軍,若從大路進發,直出陽平關,則魏軍必盡起關中之兵,沿途截擊,我軍進展延緩,必失先機也。”魏延並不明白孔明北伐中原的總戰略是以攻為守、以保蜀川,因而孔明的戰略方針便只能是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絕對不可犯險冒進、孤軍深入。否則若是稍有差錯,弱勢的蜀國不但不能以攻為守,且立有亡國之危。
孔明因此絕不會采納魏延之計,他決然說道:“不必多說!我從隴右取平坦大路,只須善用計謀,必可破魏阻擊之軍。”
魏延心中不悅,悻悻而退。孔明也不加理會,斷然下令前部先鋒趙子龍、蕭侯儀,出陽平關向中原突進。
趙子龍、蕭侯儀兩將接令,即毫不猶豫,率領前鋒大軍,北出陽平關,向隴右的武都挺進。
大軍進抵武都城外三十裡的鳳鳴山,即遇關西大將韓德所統的二萬魏軍。
兩軍擺開陣勢。蜀軍先鋒旗下是趙子龍,左有蕭侯儀。
右有鄧芝,魏軍則是韓德及其四子,挺立帥旗下,十分威武。
韓德並不認識趙子龍,也不知副先鋒蕭侯儀是何方神聖,因此厲聲大罵道:“反國之賊,怎敢犯我疆界。”
趙子龍雖然已屆中年,但神勇絲毫不減,見魏將出言無禮,不由大怒,猛地一拍戰馬,挺槍驟出,直取韓德。
鄧芝忙對蕭侯儀道:“趙將軍半生英名,決不可在此地折損!蕭將軍快上前接應。”
蕭侯儀從容的笑道:“鄧司馬放心!趙將軍神功不但未減,且更精進也!魏將雖勇,決非趙將軍之敵手。”他一頓,又決然說道:“趙將軍乃我師兄,我已奉丞相密令,負責保護他的安全,但有我在此,決不教趙將軍有分毫傷損。”
蕭侯儀說罷,即凝神戒備,見趙子龍稍有危機,即上前救應。
此時,韓德的長子韓瑛,見趙子龍直擊其父馬前,且單人匹馬,十分驕做,不由大怒,驟馬而出,挺槍接住趙子龍,激斗起來。
韓德其余三子韓瑤、韓瓊、韓琪,見長兄一人左支右絀,不敵趙子龍,但尚未至落敗,料想合四人之力,必可斬蜀將先鋒於馬下。於是三子便舞刀弄槍,一齊殺出,欲以多取勝。
趙子龍的天象六合神劍,卻是遇敵強才能發揮威力。剛才韓瑛一人獨戰,尚激發不出六合神劍的精髓,因此尚可勉強保存生命。但此時,韓瑤等三子齊出,將趙子龍困於核心,刀槍並舉,欲置趙子龍於死地,這便激起趙子龍的豪氣來了。
只見趙子龍長嘯一聲,銀槍之勢驟變,他即以槍代劍,天象六合神劍的第一式‘三三不頸’摹地施展,銀槍尖吐出三道劍光,猶如三道光箭,射透韓瑛的槍尖,韓瑤的刀身、韓瓊的大刀背,又透胸而入,三人連一聲驚呼也不及發出,便倒下馬去,立刻斃亡。
剩下韓琪一人,見三兄均被趙子龍殺死,不由心膽俱裂,拼死舞刀向趙子龍劈下,一面大叫:“我今日誓取你狗頭,替三位兄長報仇償命。”
趙子龍本來已收攝劍勢,改用槍法,欲放韓琪一條生路。
因趙子龍並不嗜殺,拼戰之時,非必要總會給對手留有生機。
此時他見韓家四子已死其三,便不欲再趕盡殺絕,槍勢不徐不疾,好讓韓琪知機而退。
不料韓琪不但毫不領情,更不知死活,空門大開,拼死掄刀劈來,欲先換一槍,再以刀劈趙子龍,拼個同歸於荊趙子龍不由大怒,厲喝一聲道:“我已容你存命而逃,怎地尚如此不知死活……”他銀槍閃電一刺,將韓德的大刀一截,將他刺於馬下。
韓德見四子皆喪,心膽俱裂,慌忙奔入陣中,不敢出戰。
趙子龍奮起神威,單人匹馬,殺人魏軍陣中。魏軍中有當年參戰的老兵,認得趙子龍,驚呼道:“此人乃力敵百萬大軍的常山趙子龍……”因此魏軍皆如驚弓之鳥,趙子龍所到之處,勢如洪流,無人敢於堵截迎戰。
鄧芝見狀,大喜,忙向蕭侯儀道:“趙將軍真虎將也!蕭將軍可趁機率軍殺人敵陣,必獲全勝。”
蕭侯儀亦正有此意,即率五千兵馬,向魏軍沖殺,魏軍全線崩潰,連韓德亦幾乎被生擒活捉。他所統的二萬兵馬,逃出重圍的只有不到千人。
隴右武都一役,蜀軍正副先鋒趙子龍、蕭候儀、鄧芝等,殺得魏軍鬼哭神號,聞趙子龍之名而膽戰心驚。
韓德逃進武都城,一面堅守不出,一面派人飛報夏侯琳。
夏侯琳接報猶半信半疑,不太相信力敵萬人的關西名將韓德,竟如此不堪一擊。於是便率軍殺赴武都,近擊蜀軍前部先鋒。
夏侯琳大軍剛到,便有探子飛報,說蜀軍前鋒已逼近武都。領先殺到的大將,正是力斬韓家四子的蜀軍先鋒趙子龍!
原來趙子龍在武都西面風鳴山一役,全殲韓德的主力後,便欲揮軍直搗武都。
蕭侯儀征戰多年,更獲孔明親授兵略陣法,他的武功智略,均已今非昔比,足可與趙子龍並駕齊驅了,他見趙子龍欲搶攻武都,便向他進言道:“子龍師兄,丞相曾授意我等,進軍須步步為營,穩扎穩打,不可冒進,韓德雖折損二萬兵力,但武都守軍仍在,且魏軍大部,必火速前來武都救援,而我軍只得一萬兵力,若被魏軍設伏包圍,我軍危矣。不如先扎下營寨,待丞相大軍趕到會合,再作迸擊。”
司馬鄧芝,亦侍同一意見,主張先行休整,再作進攻武都的行動。
趙子龍道:“不然,北伐中原、復興漢室,是丞相歷來大志,亦是我的心願,如今北伐之戰已打響,五大虎將卻只剩下我一人,若我畏首畏尾,不顯其虎將猶在的威力,怎能激勵北伐大軍土氣呢?因此,我知犯險,亦不得不為也。”
蕭侯儀想了想,便向趙子龍道:“子龍師兄,既然如此,可否將先鋒大軍分為兩部,前部由你統率進攻武都,後部由鄧司馬和小弟率領,作前鋒的後盾?”
趙子龍慨然道:“我此戰乃為激勵軍心,不在兵之多寡,依師弟之計行事可也。”
於是蜀軍先鋒大軍分作兩部,前鋒三千兵馬,由趙子龍統率,向武都挺進,後軍五千兵力,由蕭侯儀和鄧芝在後面布防,准備隨時接應前鋒。
在武都城,韓德聞趙子龍率大軍殺到,向統帥夏侯琳請戰道:“趙子龍殺我四子,此仇不報,我在為人也!願領軍出城迎擊蜀軍。”
夏侯琳並無甚主見,韓德堅決請戰,又自恃兵雄將多,便答應韓德出戰。
韓德率二萬大軍,出城十裡,迎戰趙子龍。他為報四子被殺之仇,決心不惜一切殺死趙子龍。他布下重兵在後面,自己僅率五千兵馬挑戰趙子龍,以便將他誘入重圍,一舉斬殺。
很快趙子龍的兵馬已逼近,韓德也不待趙子龍立好陣勢,即掄刀拍馬,直取趙子龍。
趙子龍見韓德雙眼血紅,知他深恨自己斬其四子,彼此已無任何回旋余地,他也再不猶豫,展開槍法,不到三個回合,便一槍刺韓德於馬下。
趙子龍趁勢率軍沖殺,韓德部署的二萬大軍,因主將已死,又畏懼趙子龍的神威,未戰先潰,二萬大軍只有五千余人逃返武都。
夏侯琳接敗軍之報,不由大駭,驚呼道:“我久聞趙子龍之名,一直未睹其人,今日方信當年所傳並不虛也!他如何神勇無敵,如何是好?”他無心應戰,欲下令堅守不出。
此時,曹操的謀士程昱之子程武,甚有乃父的智計,向夏侯琳進言道:“聽說蜀軍五大虎將已死其四,趙子龍必因此而激動,犯了兵家急進的大忌。都督可親統大軍出戰,先伏兩軍於左右山中,都督佯退,誘趙子龍入重圍,將他四面圍住,輪番沖殺,趙子龍便有三頭六臂,也必一舉被斬呀。”
夏侯琳依從程武之計,先埋伏六萬大軍於兩翼,他自己率五萬大軍,出城迎戰趙子龍。
趙子龍見夏侯琳親統兵至,大喜道:“若斬此人,武都城垂手可得。”他不顧疲累,率五千兵馬,向夏侯琳的五萬大軍發起進攻。
夏侯琳見趙子龍神勇,心生畏懼,根本不敢露面,只令八員偏將迎戰趙子龍。
趙子龍毫不畏懼,奮力與八員魏將廝殺。八員魏將心驚膽戰,根本不敢與趙子龍正面交鋒,每人虛晃一槍,便輪番退走。
趙子龍大笑道:“不料魏軍今日競無一能戰之將了!”他毫不猶豫,一馬當先,追殺八員魏將。
魏軍退入山谷,趙子龍率軍隨後殺人。
就在此時,夏侯琳已登臨山頂,令旗一揮,左右兩翼埋伏的六萬大軍,沖殺而至,將趙於龍的五千兵馬,攔腰斬斷,趙子龍身邊只得千余兵跟隨。魏軍以小部兵力,圍攻五千蜀軍,以五萬大軍四面堵住趙子龍的千余兵馬,猶如洪流,輪番向趙子龍沖擊。
趙子龍毫不畏懼,奮力殺退魏軍。但一批魂軍剛退,另一批又沖殺上來,如人海巨浪,輪番沖卷上來。趙於龍激戰連場,內力消耗甚巨,連他的獨門神功天象六合神劍也因為極為耗內力,而無法施展,他雖仍奮力沖殺,但他所率的千余蜀軍,卻已戰死過半。幸而蜀軍經孔明的督訓,戰力十分旺盛,又仗恃主將趙子龍的神威,因此雖然死傷過半,依然拼死力戰,並無一人降退。
後面被分割包圍的四千蜀軍,亦以一當十,拼死向重圍中的趙子龍靠攏,令魏軍不得不分兵堵截,減輕了趙子龍軍的部分壓力。因此趙子龍統率的前鋒,尚可勉強支撐,將六萬魏軍死死纏祝不過,趙子龍雖然神勇無敵,但他的內力畢竟有限,再斗下去,他必然力竭而亡。
就在此時,山谷西面,突地炮響震天,鼓角齊嗚,蜀軍從四面八方殺了上來,也不知有多少人馬,為首一員大將,更令魏軍膽戰心驚,但見他坐下赤兔千裡馬,手提青龍偃月刀,神威凜凜,仿如關羽再世。
夏侯琳在山頂,見有蜀軍殺入,又接報領軍蜀將,仿如關羽再世,他不由大吃一驚,慌忙下令分出一半兵馬,前去堵截增援的蜀軍。
再生關羽的訊息,已傳遍魏軍軍中,魏軍參將懾於趙子龍的神勇,早已膽戰心驚,誰也不敢與趙子龍正面交鋒,如今又突然殺出一位再世關羽,因此莫不驚惶失措。但夏侯琳軍令已下,魏軍將領薛則、董禧等人,又不敢違抗,無奈只好集中三萬兵力,前去堵截蜀軍。被困在核心的趙子龍軍,登時壓力大減,趙子龍見魏軍已退走一半,趕去西面谷口,便知蕭候儀的接應兵馬已殺到,他登時精神一振,厲聲大叫令蜀軍拼死殺出重圍。
如此一來,武都城郊鳳鳴山戰場,便呈現一種奇特的態勢。一面是魏軍向困於核心的趙子龍軍拼命壓逼,一面是蜀軍從最外圍向魏軍沖擊。此時己不論兵力的多寡,而看兩軍的戰力強弱。蜀軍戰力若強,則可化兵力弱為強,由裡向外,再由外向裡,反擊魏包圍圈,魏軍便處於兵雖多,而內外受敵的不利形勢。
率軍前來救援的大將,正是蕭侯儀,他接報知趙子龍軍已陷入重圍,困於六萬魏軍的包圍圈中,隨時有全軍覆沒的危機。他便決然的對司馬鄧芝道:“趙將軍生死存亡,在於此戰,我不得不拼死援救!鄧司馬可率三千兵馬,於四周擂響戰鼓,多張旗號,四面游走,令魏軍不知我軍兵力多寡。我即率二千騎兵,突入重圍,救援趙子龍軍!鄧司馬不必實攻,只在外圍迷惑魏軍可也。”
鄧芝道:“蕭將軍以二千兵力,敢向數萬魏軍沖擊嗎?只恐徒招損失吧!不如待丞相大軍趕到,再發動進攻。”
蕭侯儀斷然說道:“不然,魏軍在趙將軍的力戰之下,戰力已大受耗損,其兵雖多而力不強也。而趙將軍仍在力戰,將數萬魏軍死死拖住,此乃我軍裡外夾擊,以少勝多的良機也。”
鄧芝想了想,深感此乃目下唯一轉危為安的計策。他不由歎道:“蕭將軍與趙將軍內外聯手,乃天下無敵之最佳組合!蕭將軍不必擔心外圍魏軍,我拼死將其迷惑拖住便是。”
於是蜀軍五千兵馬,分為兩部,三千人由鄧芝率領,在外圍佯攻,以迷惑敵軍,蕭侯儀則率二千騎兵,堅決突人魏軍重圍。
蕭侯儀一馬當先,掄動青龍偃月刀,率二千精騎,殺入重圍。
魏軍將領薛則、董禧,此時已奉命率軍前來堵截。薛則的副將不知厲害,見蕭侯儀僅是一位不知其名的青年將領,絕非什麼關羽再世便心存輕蔑之意,舞刀槍先迎擊蕭侯儀。
蕭侯儀深知戰機一縱即逝,若不能迅速突入重圍,救援趙子龍軍,一旦折損,此後便必全軍覆沒了!他因此不敢作任何拖延,手中的青龍偃月刀一揮,以閃電般的刀法,立將薛則的副將斬於馬下。
薛則、董禧見狀不由大駭,不敢接近,率十數將領,輪番向蕭侯儀沖殺,但甫觸即回,欲行車輪戰術,消耗蕭侯儀的體力。
蕭侯儀窺透魏軍之計,他目中精光突熾,長嘯一聲,將青龍偃月刀法,與他的獨劍猴拳九式神功融合,一式最具威力的“穿雲裂石”,疾馳而出,以電光般刀勢,嚓!嚓!嚓!
刀鋒過處,連削薛則、董禧等八員魏將的人頭!
他的“穿雲裂石”神功,徒手亦可透壁裂石,加上鋒利無比的青龍偃月刀,快如電奔的千裡赤兔馬,簡直是他與關雲長的合體,其戰力之高,連當年的關羽有所不及!蕭侯儀閃電一刀,斬八顆魏將人頭,有如晴天霹靂,將萬千魏軍兵將的心震裂了!
蕭侯儀率領的二千精騎,仗恃主將的神威,奮勇沖殺、魏軍擋者必死,直如巨浪洪濤,沖垮了魏軍的人海圍堤!
不到片刻,蕭侯儀軍,便突進到魏軍包圍圈的核心,與核心中渾身浴血死戰的趙子龍軍,已相距不到百丈。
蕭侯儀素來視趙子龍如兄長,他見趙子龍血染戰袍,不由大叫道:“子龍哥哥!你可無恙麼?……我來救你出陣。”
他情切之下,竟如他幼年時的稱謂呼喚趙子龍,令人備感親切。
行將力竭的趙子龍不由心頭一熱,他雖然已知蕭侯儀正率軍前來救應,但料不到他竟神勇如斯,連當年的關雲長亦有所不及,片刻之間便突入重圍!他精神一振,向身仍在浴血死戰的蜀軍厲聲道:“蕭將軍生力軍已至,我等趁機反擊,為戰死的兄弟報仇。”蜀軍精神大振,拼死奮戰,緊隨趙子龍,向外沖殺。
很快,趙子龍軍便與蕭侯儀軍會合,兩人聯手殺人東面,救出了被圍的四千蜀軍,此時,在魏軍的內圍中,蜀軍兵力又集中了近萬人,加上趙子龍和蕭侯儀兩大虎將,倆人聯手,天下無敵。蜀軍的士氣大振,魏軍兵力雖多,卻已被趙子龍和蕭侯儀的神威嚇得膽戰心驚,已成強弩之末。
趙子龍與蕭侯儀兩馬當先,向魏軍發起反擊,其勢有如久蓄洪流,一旦釋放,力如萬鈞,加上在魏軍外圍佯攻的鄧芝軍,令魏軍不知蜀軍的兵力虛實,更令魏軍軍心動遙在趙子龍、蕭侯儀軍的反擊之下,魏軍很快便全線崩潰,人人爭相逃命,在山頂指揮此役的魏軍主帥夏侯琳,嚇得面無血色,早已搶先逃返武都城去了。
鳳鳴山一役,趙子龍、蕭侯儀、鄧芝的先鋒大軍,以一萬兵力,戰勝六萬魏軍,更殲滅魏軍數萬人,逃返武都城的魏軍,僅得三萬人,這一役驚天地泣鬼神,令天下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