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異俠傳 第四卷 倚天飛虹 第四章 白兔龍氣
    孔明與劉備會心一笑,孔明道:「翼德與馬超,均當世虎將,若惡鬥下去,必有死傷,非我所願。宜以智取,令馬超為主公效力,才不失為兩全其美之道。」

    劉備一聽,大喜道:「我也很喜歡馬超英勇,但未知如何可令他降服?」

    孔明微笑道:「馬超萬般無奈,才投奔漢中張魯,絕非心悅誠服。我只須斷其歸路,馬超失去依據,自然向主公降服。」

    於是,孔明定計,派人入漢中,向張魯作說客,表面是欲與張魯結盟,以安其心,暗中卻收買張魯的謀士楊松,挑撥張魯與馬超的關係,令張魯生疑,將馬超召回。馬超正殺得性起,自然不從,令張魯更懷疑馬超擁兵自重,下令漢中關隘,拒絕馬超回來,又停止供應糧草。

    馬超所率的二萬漢中兵,很快便斷糧斷草,又進退不得陷入絕境。

    孔明本欲親自走一趟馬超軍營,說服他降順。此時卻接趙子龍來信,舉薦一位叫李恢的蜀川人來投奔,李恢恰好與馬超有交情,孔明便派他入馬超營中,勸諫馬超。

    李恢初見馬超時,馬超態度尚很強硬。李恢對馬超道:「將軍與曹操有殺父之仇,隴西有切齒之恨,前不能救劉璋而退荊州之兵,後不能制楊松而見張魯之面,四海難容,一身無主,若有閃失,則一生英名盡喪,天下雖大亦無立足之地埃」這番話一針見血,說得馬超啞口無言。他思忖良久,終於決定,隨李恢入葭蔭關,拜見劉備。

    劉備與孔明親迎馬超,待之以上賓之禮,馬超見劉備十分熱誠,心中欣慰,不過,他仍有點不服氣,心想:荊州軍中,能戰者不外是關、張二人而已,但張飛與我僅不相伯仲,未知劉備麾下,尚有甚猛將呢?

    馬超思忖時,忽有探馬報說,蜀將劉竣馬漢率領大軍包抄葭萌關,馬超慨然道:「我願為劉將軍斬此二人,作見面之禮。」

    引時忽有一員大將大步而進,原來是從綿竹奉召而來的趙子龍。

    孔明一見趙子龍,便含笑道:「關下有蜀將挑戰,馬超欲斬此二人作見面札,子龍意下如何?」

    趙子龍事先已得孔明密示,召他來此,正是欲進一步令馬超心悅誠服,便朗聲道:「馬孟起乃遠來之客,豈有讓客代我們征戰之理。」且擺下酒宴,我去取蜀將人頭向馬孟起賀喜。」說罷轉身而去。

    孔明欣然下令,安排酒宴,馬超心中疑惑不定,暗道:蜀將劉竣馬漢非等閒之將,我欲斬之、亦須花不少力氣,少說亦須半日苦戰,這趙子龍竟敢自負在酒席安排之間便可成事麼?

    馬超心念未了,酒席也尚未擺好,趙子龍已大步再進,他手中挽著的果然是兩顆蜀將人頭!

    馬超這才又驚又佩,向劉備頓首道:「馬超拜見主公!今日得遇明主,如撥雲見青天。」馬超又向趙子龍祝賀,再與張飛握手相見,三員虎將相視大笑,心中絕無芥蒂。從此,馬超便對劉備忠心一片,傾心拜服了。

    當下馬超痛飲三杯,隨即一躍而起,慨然說道:「我不明時勢,領兵救益州,延誤了主公取成都大計。我願將功補過,與我弟馬岱親赴成都,曉示劉璋識時務,獻出成都,免多傷無辜也。」

    劉備大喜道:「將軍若能說得劉璋降順,應記入川之頭功埃」孔明亦向馬超欣然鼓勵,嘉勉其志,因為孔明深知,成都城內尚有精兵三萬,糧草衣物足用三年,若堅決抵抗,短期決難攻陷。而時機拖延,便給北面的曹操,東面的孫權進攻荊州之良機了。因此成都非迅速攻陷不可,若能和平解決。

    則是上上之眩馬超英名蓋世,有他出面,迅速、和平克服成都,便極有希望了。

    當下馬超、馬岱隨劉備軍一道,向成都挺進。

    在成都,劉璋眼見大小將領,非死即降,十克其九,不由十分悲痛。他已失任何主意,只好下令閉門不出,待探馬報說,漢中派來馬超、馬岱已抵城下,劉璋才敢登上城樓觀看。

    只見馬超在城下大叫道:「請劉璋答話。」劉璋無奈露面,問馬超有何話說。

    馬超伸馬鞭一指,道:「我率張魯兵本欲救荊州不料大勢所趨,張魯誤聽楊松讒言,反欲加害於我,我無奈已歸投劉皇叔矣!劉皇叔乃仁義之人,公不如開城納降,免滿城百姓受苦。如若不從,我只好先行攻城了。」

    劉璋眼見前來救援的馬超,反而投降劉備,進攻於他,不由又驚又氣,他深知大勢已去,頑抗無益,不如降順,尚可保住生命,於是決計獻城出降。

    半個月後,劉璋親拜官印,出城投降。劉備親自迎接劉璋,又與劉璋握手流淚道:「賢弟,並非劉備不仁不義,委實是大勢使然,不得不如此也。」劉璋痛哭無言。

    劉備進城後,尚不忍放逐劉璋。孔明道:「既然大勢如此,主公不可再猶豫;益州不可容二主,可將劉璋送去荊州。

    讓其安享晚年。」見劉備仍有猶豫,孔明又續道:「劉璋之所以失基業,乃因性太懦弱,主公不取,亦必落入他人之手,主公既已得之,若執著於婦人之仁,恐怕難長保益州矣。」

    劉備這才依從孔明的安排,授劉璋以振威將軍的官號。

    將他的家室,一道遷往荊州南郡居停。

    劉備自居益州牧,任益州的最高行政長官,又封法正為蜀郡太守,一班蜀川降將,皆重加委用。

    更封關雲長為蕩寇軍漢壽亭侯、張飛為征遠將軍新亭侯、趙子龍為鎮遠將軍、黃忠為征西將軍、魏延為揚武將軍、馬超為平西將軍。以及孫乾、簡雍、糜竺、糜芳、劉封、關平周倉、廖化、馬良、馬謖(馬良幼弟)等一班荊州舊臣,均重加封賞。

    一面又開倉賑濟百姓,益州百姓軍民大悅,人心很快便安定下來了。

    劉備念及諸官將大功,打算將成都有名的田宅,封賞給諸有功官將。

    孔明是軍師身份,趙子龍是劉備的屬將,二人對劉備的決定深感不妥,但又不便當面勸諫,便通過雕雪、司馬芝二女,以客卿的身份,向劉備進言道:「益州百姓,屢遭兵戰之禍,田宅十室九空,將軍宜將空餘田宅,分還百姓,令人民安居樂業,則民心安定,益州可保長久也。」

    劉備一聽,微一沉吟,即知此乃孔明和趙子龍之意,他不由欣然笑道:「兩位姑娘所言甚是,我當遵而行之!且請回去轉告兩位姑娘的知己,說我所思有欠妥之處,多謝兩位姑娘的知己提醒。」

    雕雪、司馬芝回去告知孔明和趙子龍,欣喜笑道:「劉皇叔知我等是代表你去勸諫,他竟然立刻便打消原意,欣然接納,劉皇叔如此聽言納諫,他的基業必可得長久了。」

    孔明未及答話,趙子龍已略帶迷惑說道:「當日在荊州南郡觀天台上,義兄不是判斷,主公正受東吳孫權的赤龍氣克煞麼?為甚主公還能取益州,得成大業呢?」

    孔明微一沉吟,道:「據我所知,東吳孫氏的赤龍煞氣,部分已落在龐師弟的身上,他因此而有落鳳坡之難,如今赤龍煞氣已消其半,威力大減,主公的白兔龍氣雖然稍弱,但亦足以抵禦,因此終可大業初成也。」

    雕雪見孔明興致勃勃,便趁機問道:「如今劉皇叔已取益州,又據有荊州五郡,西面全境,連成一體,大有北取曹操,東克孫權,一統天下之勢,孔明師哥以為,劉皇叔是否有天子平定天下之運勢呢?」

    孔明一聽,微笑道:「目下三王鼎立之天機大勢仍在演行,並未最終確立,其中尚有奧妙變數,我又怎可推論斷言三王鼎立之後,天下一統的天機演進?一切尚言之過早也。」

    雕雪又問道:「為甚到目下之勢,三王鼎立尚未最終確立呢?」

    孔明微一沉吟,即斷然說道:「北面曹操,東面孫權,其王者之勢早已確定,等閒不可撼搖矣。但如今主公初克益州,局勢未定,民心未穩,須艱苦經營,才能穩固。而益州北面乃張魯的漢中之地,與曹操為鄰,曹操必窺伺漢中,若漢中落入曹操手中,則益州便有大軍壓境之危矣。再者東吳對荊州必欲得之而後快,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分謀奪的機會,若荊州落人東吳之手,則益州東部立刻便將落入東吳大軍環伺之下。

    危機重重。主公有此三大隱患,他的王者大業因此遠未確定。而三王鼎立大機大勢缺一不可,又怎可判斷為最終確立呢?」

    趙子龍接口道:「那義兄以為,我等該如何自處?」

    孔明慨然的道:「我師龐德公當日已有判斷,我等四人,均乃三王鼎立天機奇格中人,既然如此,那我等便唯有順此大勢而動,先行導引三王鼎立天機大勢確立吧。」

    孔明深知若欲令三王鼎立的天機大勢能夠確立,須先匡扶劉備成其王者基業。為此,他作了一番精密的部署。

    首先是盡量穩定荊州的局勢,而關鍵人物是鎮守荊州的關雲長。為了穩住關雲長鎮守荊州的決心,孔明破例勸劉備重賞關雲長。

    劉備十分贊同孔明的見解,當即從益州的庫房中,撥出黃金五百斤,白銀一千斤,錢幣五千萬,蜀錦一千匹,派人送去荊州,贈與關雲長。

    同時,孔明又不辭勞苦,親自製定治國律例,他定下的律例刑法甚嚴,比起劉璋治蜀川時嚴厲。

    新任蜀郡太守的法正,向孔明進言道:「昔日漢高祖與民約法僅三章,百姓皆感其德政,終可平定天下。軍師為甚不加傚法,以慰民心呢?」

    孔明肅然道:「閣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當日秦以暴虐之法治國,天怒人怨,因此高祖以寬仁之法,以慰撫民心。

    如今益州舊王劉璋懦弱,德政固然缺乏,刑律又十分鬆懈,以至群臣之道盡失,臣屬寵之以位,位高權重則有反心,事事示之以恩惠,恩惠稍減,則生怠慢之心,是故君不能制臣,臣不能服於君,上下皆弱,混亂不堪,弱勢已成,積重難返,日久必敗也。因此我才以恩威並施,以法治國,革新積弱之政,令上下守法,進退有度,有功者賞,有罪者罰,政通人和,人和國興也。」

    法正仔細聆聽,不由傾心拜服。從此之後,法正對孔明十分敬佩,他就算不服任何人,孔明的訓誡,他卻絕不敢怠慢。

    孔明在益州處政,不覺又過去一月時光。這天,孔明正與劉備議論天下大勢,府外報說,荊州關雲長派他的義子關平前來拜謝封賜,劉備召關平進見。關平先向劉備、孔明行拜見之禮,又代關雲長向劉備拜謝賞賜。忽然從內中取出一封書函,道:「義父聞馬超武藝驚人,又打算人川與他比試高低,著我向伯父稟告。」

    劉備拆閱書函,不由大驚道:「二弟與馬孟起,皆當世虎將,若要比試,只恐刀槍無眼,兩人必勢不兩立也。」

    孔明微笑道:「不必擔憂,我自有釋慰雲長之法。」

    劉備知關羽對孔明十分敬重,見他成竹在胸,這才稍感放心。當下孔明即疾書一函,交給關平,道:「你回去向雲長呈上,他自會明白。」

    關平接孔明書函,即日起程,返回荊州。他去拜見關羽,先說了益州局勢已經初定。關羽卻立刻追問道:「我欲與馬超比試之事,平兒已向我兄長稟告了嗎?」

    關平忙道:「兒已稟告,軍師有回函呈上父親。」

    關羽拆函,只見孔明寫道:「聽聞雲長欲與馬孟起比試高下,此心甚壯。但依我之見,馬孟起雖然武藝出眾,不過是漢高祖時大將英布、彭越一類人物罷了,其只堪與翼德並列,怎及得上美髯公之絕倫超群呢?雲長受任鎮守荊州重責,若貿然入川,萬一荊州失守,則雲長罪大也。草草不恭,尚祈明察。」

    關羽閱罷,良久不語,關平見狀,不由吃驚道:「軍師回函,令父親不悅嗎?」

    關羽將孔明的書函遞給關平,道:「你可閱視,便知是否令我不快。」

    關平細閱孔明的書函,心中稍安,但仍不放心道:「軍師以荊州重任責之,父親並無反感嗎?」

    關羽一聽,伸手一捋其美髯,笑道:「不然,我欲入川,不過是欲與孟起分個高下。孔明料事如神,他的判斷豈會有差?既然如此,我還入川作甚?孔明果然明白我的心意埃」孔明洞悉天機,他對天下大勢的判斷亦十分準確。

    劉備奪取益州後不到半年,曹操便斷然決定,先攻取張魯的漢中,然後再東征孫權。在此強敵窺伺之下,孫權欲謀奪荊州的意圖,才不得不暫時收斂,改而與劉備暫時再度結盟,以抗衡曹操的強勢。

    而「北抗曹操,東連孫權」,自始至終是孔明奉行的戰略大計,因此孔明為穩住側翼的安全,親自安排將荊州的江夏、長沙二郡歸還孫權,而爭取到孫權承認荊州的南郡、零陵、武陵劃歸劉備統轄,如此一來,便消除了側翼孫權的威脅,可以集中全力抗衡北面的曹操。

    在許昌的曹操,自返譙郡祭祖,目睹祖宗靈異驚兆,曹操的心境變得越來越亢奮了,他時常在夢中回味祖宗向他的示訓,醒來卻老大不服氣,暗道:假若我曹操亦無王者之命,環顧那當今世上誰配擁有!嘿嘿,我倒要與這見鬼的血煞狠狠鬥上一鬥。」

    曹操心念電轉,他欲盡快掃平天下,在他有生之年,開創王者之業的雄心,競隨著他年紀的老邁而越來越熾烈了。

    此時,曹操身邊甚為得力的謀臣荀彧、郭嘉等人,或因反對曹操篡奪朝政、或因長年風霜,積勞成病,先後死去,能夠為曹操出謀劃策的人己所餘無幾,其中一位是賈詡;另一位是曹操的家臣,丞相府主薄司馬懿。

    曹操先與賈詡商議,賈詡並不善征戰之謀略,因此無奈道:「丞相欲行征伐,須召夏侯惇、曹仁兩將軍回來,商量此事。」

    曹操依言派人召夏侯惇、曹仁二將回許都,二人未及趕回,曹操偶然與丞相府主簿司馬懿談及此事,他打算掃平劉備和孫權及天下割地為據的諸侯。

    司馬懿一聽便微笑道:「丞相,吳與蜀兩地,急切間未可克取,宜先取漢中張魯,乘勝再克西蜀,然後集中全力,攻取江東,則天下可一舉而平也。」

    曹操一聽,不由大喜道:「仲達所論,競與我不謀而合!

    好極了,我便升任你為行軍司馬,隨我西征漢中,參議軍政大事吧。」

    司馬懿大喜,此時他年值三十歲,在曹操的丞相府中、一直鬱鬱不得志,他自己也意料不到,他的一番議論,競大討曹操的歡心,從此便可表現他的非凡才華了!他對曹操不由十分感激,連忙向他拜謝。

    直到此時,司馬懿尚不知自己的身世來歷,也只知自己小時便與父母以及一位妹妹失散,從此不知所蹤。他後來得許昌的一位大族人家收留,又供他讀書,司馬懿亦十分好學,年僅十八歲,便將歷代的兵法大著讀遍,他因此極善機謀,而且城府極深,又善於察顏觀色,因此進丞相的曹操府任主簿後,處事精幹,甚得曹操的信任。

    不過,也不為什麼,司馬懿的運途十分曲折艱辛,他進曹操的丞相府後,整整度過十年歲月,他依然僅是丞相府的一名主簿而已。他自己也意料不到,今年是他三十歲的而立之年,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下,他竟大受曹操的賞識,從一名家臣一躍而升為朝廷的行軍司馬,這簡直有如天賜良機,供司馬懿施展他的才華,他又怎會不牢牢把握這個千載良機?

    不久,夏侯惇、曹仁二將,奉召返回許都,曹操的西征大計也最後確定下來。

    曹操下令,西征大軍三十萬兵力,前鋒由夏侯淵、張郺統率,中軍由曹操親自坐鎮,司馬懿為行軍司馬,隨軍參議軍政大事,而後部則由夏侯惇、曹仁統率,負責押運糧草的重任,曹操平生最善於斷敵糧草,深知糧草的重要,因此特派最信任的親將曹仁押陣。

    曹操的三十萬大軍,開始向西南的漢中進發,不一日,夏侯淵、張郺所率的五萬前鋒大軍,便逼近漢中的邊關重鎮陽平關。

    陽平關南倚雞公山,北面臨嘉陵江,古稱白馬城,是漢中與曹魏的一座分隔重鎮,地理形勢十分險要。陽平關後面,便是漢高祖劉邦出擊項羽的陳倉險道,曹操此時西征,卻反過來從陳倉進逼陽平關。

    此時,在漢中的張魯已接警報,說曹操大軍逼近陽平關。

    張魯即與其胞弟張衛,商議退兵之計。

    張衛道:「漢中之地,形勢最險要的,首推陽平關,須全力防守。弟願親赴陽平,在關前關後,依山傍林,扎十餘營,迎擊曹軍,先坐鎮漢寧,須多撥糧草供應。」

    張魯懾於曹軍的強勢,此時並無什麼退敵妙計,無奈只好依從張衛的計策,派遣大將楊昂、楊任助陣,率五萬大軍開赴陽平關迎戰。

    張衛率大軍迅速趕到陽平關,在關前關後,依山傍林之處,紮下營寨佈防。

    不久夏侯淵、張郺亦率前鋒五萬大軍開抵。二人聽說陽平關張魯軍已有準備,又見士卒經連日行軍,已十分疲睏,便在離關前十五里處紮寨,歇息一晚,準備明日再行出擊攻關。

    五萬曹軍前鋒部隊,正在營寨中熟睡之際,忽然後寨起火,前寨、中寨的曹軍皆亂作一團。就在此時,張魯派來陽平關的大將楊昂、楊任,率兵殺了過來。

    夏侯淵、張郺搶先逃奔,曹軍大敗,退到三十里外的中軍大營,才勉強穩定下來。

    曹操大怒,召夏侯淵、張郺於中軍帳,斥責道:「你二人久歷征戰,難道連這兵遠行疲睏,須防劫寨的兵法常則亦不曉嗎?如今使我大軍銳氣受挫,罪當誅斬。」

    夏侯淵、張郺二將,被連日的險峻山路,艱苦奔波弄昏了頭,此時受曹操痛責,竟無言以對,自忖:今回必死無疑了。

    此是,中軍帳中的行軍司馬司馬懿,卻忽然向曹操拱手賀道:「恭喜丞相,夏侯、張郺二將軍為我軍製造了絕佳勝機也。」

    曹操一聽,怒火稍緩,但仍餘恨未息,沉聲道:「仲達!他二人製造了什麼戰機?」

    司馬懿道:「此行征西,出陳倉抵陽平關,沿途山勢險惡。

    林木叢生,不辨路徑,陽平關乃漢中重鎮,扼西進要道,一夫當關,萬夫莫敵,若硬攻必事倍功半。未知丞相是否如此?」

    曹操此番西征,一來他已上了年紀,二來他已位極人臣。

    享盡榮華富貴,艱苦征戰的雄心已大為消減了,一路上所遇皆險惡山嶺,心中已惴惴不安,此時聽司馬懿這般一說,不由點頭道:「仲達,你所言不差,的確如此,我若早知此地如此險惡,怎會出兵西征也。」

    司馬懿卻微笑道:「丞相,雖然如此,但既然大軍已抵此地,便不可空手而回也,今夏侯、張郺二將,被張魯軍所敗,他們必生驕心,我軍可投其所好,主動退兵,張魯軍必定追殺,屆時我軍於半路埋伏,先殲其主力,則陽平關可不攻而破也。」

    曹操一聽,不由喜道:「仲達此計甚妙,我亦正有此意也,既彼此同謀,不必猶豫,即依此計而行吧。」

    於是曹操下令,夏侯淵、張郺二將,各率三千精騎,悄然逼近陽平關,他所率的中軍大部人馬,即日回身後退,擺出一副兵疲撤退的慌亂態勢。

    陽平關下的楊昂、楊任二將營寨,聞報曹操大軍已慌忙後撤,楊昂便要出兵追殺,楊任道:「曹操詭計多端,不可貿然追擊。」楊昂不聽,決要追殺,自率二萬大軍,趁夜追擊曹軍。

    楊昂率領的二萬大軍,剛追出陽平關五十里外,便突然被曹操的十萬大軍四面包圍。楊昂猝不及防,先被曹仁斬殺,他率領的二萬大軍,亦無一生還。

    另一面夏侯淵、張郺二將,所率的六千精騎,風馳電掣逼近陽平關下楊任的營寨。楊任以為是楊昂回兵,放夏侯、張郺人寨。曹軍即在寨中放起火來,楊任軍頓時亂作一團。

    慌亂中楊任上馬迎戰,恰好撞著夏侯淵,兩人激戰了二十餘回合,楊任被夏侯淵使「拖刀計」一刀斬於馬下,營寨中的二萬張魯軍非死即降,全軍覆沒。

    夏侯淵、張郺趁勢進攻陽平關,只遇到零星的抵抗,便順利攻入關內,原來陽平關的守將,張魯的胞弟張衛,聞報關下的楊昂、楊任已全軍覆沒,嚇得率守城一萬兵力,棄關而逃,連夜奔回漢中的南鄭了。

    此役曹操不但順利攻佔陽平關,而且更重要的是殲滅了張魯的四萬主力部隊,張魯餘下的兵力已根本不足與曹操的三十萬大軍抗衡,因此曹軍未到,困守南鄭及漢中郡的張魯已信心動搖,軍無鬥志,漢中的失陷,只是旦夕之間了。

    因此陽平關一役,司馬懿所獻的以退為進、殲敵之主力、再攻堅取城的策略,對曹操攻取漢中的勝利所起的作用十分重大,甚至是關鍵性的取勝策略,而司馬懿在曹操心目中的份量亦大為提升。

    曹操的西征大軍在攻陷陽平關後,稍作安頓,便向漢中郡的外圍重鎮南鄭挺進,在南鄭,張魯的胞弟張衛領兵出戰,被曹操的虎將許褚斬殺,不到三日,便將南鄭攻陷了。

    南鄭失守,距南鄭僅五十餘里的漢中郡城中,猶如困獸的張魯,自知大勢已去,自閉倉庫,不加毀壞,然後出城與曹軍決戰,張魯戰敗投降,曹操念其封倉存糧之德,優禮相待。

    封張魯為鎮南將軍,送去許昌安置。

    在此役中,曹操又收得馬超部屬的猛將龐德,他不由十分欣喜,下令大賞士卒,三軍痛飲三日。

    此時,司馬懿卻又向曹操進言道:「丞相,劉備以奸計取得蜀川,蜀人尚未歸服。主公已得漢中,蜀川震懾,何不趁勢攻蜀?我料劉備必土崩瓦解,此千載良機不可失也。」

    不料曹操歎了口氣,道:「為人最怕不知足也,今既得隴又望蜀嗎?」

    司馬懿見曹操意態猶豫,又忙道:「丞相,此非貪心之舉也,若不即時攻蜀,拖延時日,劉備有諸葛亮為相治國,又有關、張、趙、馬、黃諸猛將,蜀民人心歸附,扼守關隘,便極難謀取了。」

    曹操一聽,卻肅然說道:「仲達所論,雖有其理,但夫於偏激也,我當日赤壁之戰,攻取荊州,便萌此趁勢進攻江東之念,但由於立腳未穩,兵力疲睏,被諸葛亮和周瑜窺破我的弱點,致有赤壁之敗挫,你今日所言,難道欲令我重蹈覆轍麼?」

    司馬懿一聽,心中不由一凜,暗道:曹操被赤壁一役嚇怕了,他又怎敢再一鼓作氣而進呢?司馬懿心中轉念,便不敢再進言了。

    曹操果然被赤壁之戰所懾,他斷然決定,令大軍先行休整,待漢中局勢穩定下來,再作打算。

    在曹操攻取漢中的這一段時間,劉備和諸葛亮果然正忙於穩定蜀川,無力兼顧,到曹操迅速攻陷漢中,蜀川百姓均十分驚恐,流言四起,說曹操軍早晚必來攻犯,因此人心惶惶,不可終日。

    劉備面對如此險惡形勢,不由大驚,他連忙請孔明前來商議,如何應付目下險惡態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