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異俠傳 第二卷 玄龍幻劍 第十五章 臥龍出山
    劉備見諸葛亮長久不語,以為他必定拒絕出山相助,不由心中一酸,雙膝下跪,淚流滿道:「若先生拒我劉備,則是天亡我劉備及漢室子民也。」

    諸葛亮見劉備果然十分真誠,又自知天命難違,便伸出雙手,扶起劉備,慨然道:「天命難違,將軍真誠,我又豈忍拒絕?諸葛亮無奈隻身入塵世走一遭吧。」

    劉備大喜,以手加額道:「此乃天助我也!」

    劉備正欲再說,此時諸葛亮忽然微笑道:「將軍兩弟,已等得不耐煩,在外面跳腳頓足矣。」

    諸葛亮話音未落,張飛已氣沖沖的一頭闖了進來,大叫道:「張飛和二哥在外面枯候半日,連水也沒得喝一口,哥哥卻和此人談論不休。」

    劉備一見張飛,忙道:「賢弟!快和二弟進來參拜先生。」

    張飛無奈,只好喚關公進來,一同向諸葛亮參拜。諸葛亮也不客氣,坦然而受。張飛雖然向諸葛亮參拜,心中卻老大不服氣,狠狠的暗道:這白面書生,生受我和二哥大將之拜……哼,你有真材實學猶可,否則遲早被我張飛將你一矛戮殺!諸葛亮察言觀色,已知張飛心思,卻談笑自若,渾然不覺。

    一會後,雕雪和司馬芝亦進來。諸葛亮將自己出山之意向兩女說了,又吩咐兩女同劉備參拜。然後略作收拾,便與劉備、關公、張飛等一道,同返新野。

    返回新野,諸葛亮、雕雪、司馬芝三人,在劉備府中站腳未暖,一位英偉將軍,已大笑而進,原來是趙子龍,他快步走到諸葛亮身前,與諸葛亮四手相握,欣然笑直:「子龍拜見義兄!義兄所料,絲毫不差,如今你我同投一主,可永久相聚也。」

    劉備此時亦欣喜萬分,輕撫諸葛亮和趙子龍的肩背,歎道:「臥龍、子龍,今日才終於同伴我劉備身側也。」諸葛亮向趙子龍含笑點頭,趙子龍會意,轉身向劉備參拜道:「未將趙子龍參見主公。」此時,趙子龍才正式歸入劉備的旄下,以部屬的禮節,向劉備參拜。

    劉備十分興奮,眼帶淚花,好一會說不出話來。他知雕雪是諸葛亮的師妹,司馬芝是趙子龍的密友師妹,便欲拜兩女為女將軍。但兩女均堅予拒絕,不約而同向劉備道:「我等跟隨師兄行事便了,也不求甚名銜。」劉備見不可勉強,這才作罷。

    自此,劉備視諸葛亮如師,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縱論天下大勢。這倒把關公、張飛二人冷落了。關公知劉備心思,倒沉得住氣,但張飛卻恨得暗中咬牙,心道這白面書生到底有甚本事,竟將我哥哥迷得如癡如醉!張飛在背後暗暗發狠,誓要揪住諸葛亮的痛腳,然後狠狠出一口惡氣。

    劉備見張飛對諸葛亮神態傲慢無禮,十分吃驚,便連連向諸葛亮道歉,求他勿怪張飛魯莽之極,諸葛亮卻微笑道:「張飛乃忠勇之將,一旦信服,便永不變心,我甚喜歡,何怪之有?」劉備一聽,這才稍稍放心。

    諸葛亮到新野半個月後,便接到消息,說曹操在冀州玄武湖加緊訓練水軍,諸葛亮微笑一沉吟,便斷然說道:「曹操訓練水軍,必有進取江南之意,不可輕忽。」

    劉備於是連忙派人北上南下,密切留意曹軍和江東孫權的態勢。

    此時,孫權自繼承兄長孫策,坐鎮江東,不覺已數年,在這段期間,孫權招賢納士,敬禮其厚。先後有大將呂蒙、徐威、丁奉、潘漳等人投奔;另有一位少年人陸遜,亦投到孫權的旄下,孫權有大批文臣武將匡扶,已在江東站穩腳跟了。

    不久,孫權即接曹操的「朝廷詔命」,要他送一子人朝奉聖駕。孫權便與張昭、周瑜等心腹大臣,在內堂商議。孫權對母親吳太夫人十分敬孝,重大事均會同她稟告,此事又關於孫氏的血脈,因此特地在內堂議事,方便聆聽母親吳太夫人的主意。而親手開創江東基業的孫策,他曾向孫權的臨終囑咐道:「外事不決,可問周瑜;內事不明,可問張昭。」因此孫權凡遇大事,便非要兩人在場不可了。

    周瑜少年時跟隨孫策,助孫策江東創業,被孫策視之如弟,十分信任。孫策死時,吩咐孫權,須視周瑜如兄,因此孫權除吳太夫人,最尊敬的人,便是周瑜了。周瑜此時正值三十二歲的英年,雄姿英偉,氣字軒昂,極有大將之風。他亦精於謀略,可心胸不寬,偏於狹隘,軍中大小事均十分小心,不肯依靠部屬,凡事不善用人,勞心勞力,操累過甚。這種性格上的弱點,最終使他的事業蒙上陰影了。

    此時周瑜知曹**送人質的訊息後,略一沉吟,便決然說道:「此事不可答允。」但張昭卻十分擔心道:「曹操要我送人質入朝,是春秋戰國時,大國牽制其他諸侯之法也。若不送去,曹操必以此為藉口,出兵南犯江東,則江東勢危矣。」

    孫權時年二十六歲,其子孫和則年僅五歲,孫權又怎捨得將他送去許昌作人質,孫權因此目注周瑜,道:「公謹以為不可。為什麼?」

    周瑜道:「將軍承父兄基業,擁六郡之眾,兵精糧足,文武兼備,上下一心,共抗外侮。為甚稍遇壓迫,便將親子送去作人質也?人質一去,便不得不與曹操聯和;曹有調令,將軍便不得不從,江東從此受制於人,再無獨立自主之權了!因此人質決不可送,再靜觀其變,若曹來犯,則以良策抵禦。」

    吳大大人此時亦接口道:「公瑾之言甚是,可依此而行也。」

    孫權見母親吳太夫人與周瑜意見一致,便不再猶豫,決然道:「我決不送人質,另派人向曹操解釋我子年幼,不宜遠途跋涉,希望以此滅緩曹操對江東的敵意。」

    於是第二天,孫權便派人赴許昌,拜會曹操去了。

    另一方面,周瑜深知曹操早晚必圖取荊州和江東,因而力主加緊訓練水軍,以便利用長江天險地利,抵抗曹軍的侵犯。江東集中全力,建造了大小戰船七千餘艘,水軍兵力達三十萬。孫權又拜周瑜為統軍主帥大部督,總領江東水陸兵馬。

    不久,孫權以報父親孫堅被劉表部將黃祖殺害之仇為藉口,由周瑜、甘寧統軍十萬,進攻荊州夏口的黃祖,黃祖不敵,被周瑜、甘寧擒殺,江東大軍,攻佔了夏口,屯兵柴桑,威協荊州。

    這一切,很快便被密切監視江東動靜的新野劉備獲悉了,劉備接報,連忙派人請諸葛亮前來商議。

    劉備和諸葛亮正商議間,劉表已派人前來相請劉備到荊州議事。諸葛亮道:「此事必是劉表因夏口被江東軍攻陷,威脅荊州,故派人相請,以便作抵抗江東之計。我與主公同去,相機而行吧。」

    劉備便留關公留守新野,此時趙子龍已奉諸葛亮之令,赴樊城鎮守,司馬芝亦隨軍而去,因此劉備令張飛帶五百兵馬,跟隨保護,同赴荊州。

    在路上,劉備問諸葛亮——孔明道:「發生了襄陽之事,我見劉表,未免彼此有點尷尬,該如何應會?」

    諸葛亮——孔明微笑道:「當先發制人,搶先向劉表請罪,令其釋疑。他若要主公率兵攻打江東,則絕不可答允,可說先回歸新野整頓兵馬。」劉備點頭稱是。

    抵達襄陽城外,劉備令張飛屯兵城外,以作策應,他和孔明,率二十親兵,直馳城中,來到劉表的府衙,劉備先向劉表請前次襄陽不辭而別之罪,劉表此時正為江東大軍壓境而驚惶,他唯一可依靠的,便只有劉備了,於是連忙雙手扶起劉備,道:「我已知賢遞遇險之事了!當時便欲斬蔡瑁人頭,以向賢弟謝罪,因眾人苦求,替他求情,才暫免他一死,望賢弟見諒。」

    劉備依諸葛亮的安排,忙道:「這恐怕並非蔡將軍所主使,是他的下屬所為罷了,兄長不必放在心上。」

    劉表一聽,果然神色一寬,才道:「賢弟想必已知,江東孫權,已將夏口攻佔,江夏一帶亦行將不保。因親請賢弟前來商議,共謀報仇之計。」

    劉備見劉表有向江東動兵之意,便忙道:「黃祖生性凶暴,不善用人,才有此禍。若因此而向江東動武,曹操從北面攻來,又將如何應付呢?」

    劉表一聽,心中惶急,便向劉備道:「我老了,身子又多病,無力理事,賢弟可代我執掌荊州要務,我去世,賢弟便接掌荊州為主也。」

    劉備不由道:「兄長為甚有此議論?小弟怎敢承擔此重任呢?」劉備一頓,見孔明向他以目示意,便又道:「此事請兄長待小弟細思良策,再作打算。」劉表知劉備猶豫,便只好讓他先行告退。

    回到驛館,孔明悄聲對劉備道:「劉表欲以荊州托付於你,此乃主公坐擁荊州之良機也,為甚推卻呢?」

    劉備歎了口氣,道:「我雖有此意,但劉表在我危難時,收留我於荊州,對我有恩,我又怎可在危難時落井下石,奪他的基業呢?此舉怕被天下所恥笑也。」

    孔明一聽,不由歎道:「主公所想,雖非良策,但亦足見主公真乃仁厚之主也!既然如此,容再商議別策。」

    兩人正說話間,親兵來報,說劉表的大公子劉琦求見。

    劉備連忙迎入。劉琦站腳未定,見四下無人,便忙向劉備哭著拜道:「叔公呵,繼母蔡夫人不能相容,早晚必加害小侄,但望叔父可憐,救我生命。」

    劉備不欲再惹禍上身,忙道:「這是賢侄的家事,怎可問我呢?」劉備見孔明在一旁微笑,便道:「孔明以為如何?」

    孔明道:「此乃家事,我不敢聞亦不便置評。」

    劉備見狀,便不再追問,示意劉琦稍安毋躁。在送劉琦出去時,劉備才對劉琦悄聲道:「我知孔明必有妙計救你,明日你可請客,我自有安排。」

    劉琦半信半疑,無奈只好先行告辭回去。

    第二天,劉備推說肚腹作痛,委託孔明代他回拜劉琦。

    孔明微笑點頭,不假思索答應了。孔明來到劉琦的府上,進去見劉琦。劉琦見孔明到訪,連忙迎入後堂,獻茶畢,劉琦立刻低聲道:「劉琦生命,受繼母相協,求先生救我。」

    孔明一聽,便立刻道:「孔明乃寄客之身,怎敢妄議貴府骨肉之親?公子切勿再提此事。」

    劉琦無法,又邀孔明入書房飲酒。飲了半杯,劉琦又忙道:「繼母委實難容劉琦存世,先生一言便可救我性命呀。」

    孔明道:「此事的確非我所敢妄議也。」說罷,孔明站起,便欲告辭而去。

    劉琦忽然道:「先生欲返,不敢相留,但劉琦有一部古書,難明其奧,請先生指教。」孔明不好推卻,便答應往觀古書。

    劉琦引領孔明,登上一間閣樓,尚未坐定,劉琦又向孔明哭拜道:「劉琦繼母協逼,命危旦夕,先生竟忍心不救嗎?」

    孔明神色一變,便欲下樓,卻見樓梯已被搬走,孔明心中不由又好笑又好氣,暗道,你以為小小的一把樓梯,便困住我孔明嗎?但他心中另有計謀,便沒發作,只是悶聲不語。

    劉琦見孔明生氣,忙又拜道:「先生有洞天察地之能,必有妙計相教。此地現已上不至天,下不及地,出君之日,入我之耳而已,必不致洩漏也。」

    孔明為難說道:「只恐有違「疏不間親」之古訓。」

    劉琦哭道:「他們又豈視劉琦為至親骨肉呢?若先生不救劉琦,劉琦早晚必死無疑,不如便死在先生面前,以免受他們凌辱也。」劉琦說罷,便拔劍欲自刎。

    孔明見狀,向劉琦手中之劍微彈一指,一樓天機無為真氣射出,登時便令劉琦手腕上的太淵穴一麻,握劍不住,掉落樓板上面。劉琦正自驚愕間,孔明已含笑點頭道:「我有救公子之計矣。」

    劉琦大喜,連忙道:「請先生指教。」

    孔明微笑道:「昔日晉國公子申生、重耳,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如今夏口黃祖被江東攻殺,江夏受江東威協,公子可向你父進請,率兵駐守江夏,一來顯公子之勇,二來可避家變之禍。」

    劉琦一聽,不由大喜,連忙向孔明再三拜謝。又命人重新置梯,讓孔明下樓,施然而去。

    劉琦果然向父親劉表請求率兵鎮守江夏。劉表見兒子肯勇而替自己分憂,十分高興,便調撥五千兵馬,由劉琦統領,赴江夏防守去了。

    孔明回去告知劉備,劉備向孔明謝道:「我代劉琦向先生致謝相救之德。」孔明卻微微一笑道:「實不相瞞,我此乃救人及自救之策也。」

    劉備忙問原因。

    孔明道:「曹操日內必攻荊州,新野首當其衝,兵力薄弱,恐難堅守,荊州襄陽又為蔡夫人族中人控制,豈容主公退入?

    屆時劉琦鎮守的江夏之地,便是主公的唯一退路也。」

    劉備一聽,這才明白,孔明為甚非要劉琦求請再三,才說出避禍之計,目的不但是救劉琦,亦為日後安排了一條絕佳的退路。他不由歎道:「先生用計之精妙,確非劉備所及。」

    孔明淡然一笑道:「目下情勢,非客氣從容之時也。我猜曹操大軍,不日必進荊州,一場大惡戰,很快便將降臨了。」

    劉備肅然而驚,也不敢再在襄陽城逗留,連忙向劉表告辭,與孔明一道,會合在城外守候的張飛五百兵馬,一路飛奔,馳返新野去了。

    此時曹操在許昌,取消了朝廷三公之職,由他以丞相身份兼任,朝政大權,全部由他親手控制。他又任命了一批文官,其中新封的一位掌管朝延文書學館的文臣,是一位年僅二十一歲的少年人,名司馬懿,竟是與司馬芝失散了十多年的兄長「司馬兒」同音,但未知兩者是否有甚淵源關係?這一點,直到此時,對天下人而言,尚是一個充滿神秘的疑迷。

    曹操北克袁紹,坐擁九州三十六郡,半壁江山,已歸入他的掌控之下,他的心性,亦開始變得驕狂了。他曾令江東孔權送子入朝作人質,被孫權婉拒,心中不由大怒,已萌攻取江東的心思。

    他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南進之策,他的得力謀士荀彧道:「丞相欲克江東,中間隔了一個荊州,欲速則不達也,宜從長計議。」

    曹操做然道:「既然如此,我便先取荊州,再攻克江東可也。」

    苟彧道:「荊州被逼太急,必南聯江東孫權,若兩者聯手,則我軍未必可以輕勝也。」

    曹操不悅道:「我攻江東不行,先取荊州亦不可,難道要我坐待他們日漸壯大嗎?」

    曹操的同宗愛將夏侯惇道:「主公勿煩,未將願率十萬大軍,先取荊州新野、樊城,獲進攻荊州的前鋒陣地,再乘勢克取荊州。」

    此時曾助劉備打敗曹仁,攻取樊城,後因母親被曹操挾待,被迫投曹的謀士徐庶,忍不住插口道:「聽說新野由劉備鎮守,新近又得諸葛亮出山相助,不可輕敵也。」

    曹操這時第一次聽到「諸葛亮」三字,他不知此人是誰,若他知道此人便是少年時曾助他打敗神勇呂布的少俠孔明,只怕曹操便要三思而後行了,此時曹操卻傲然道:「這諸葛亮何許我也?敢阻我百萬大軍。」

    徐庶道:「諸葛亮人稱臥龍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莫測之計,是當世奇人,不可輕覷也。」

    曹操微哼一聲道:「然則此人比你徐庶又如何?」

    徐庶道:「我與之相比,猶如螢火之光,相形於明月之輝也。」

    曹操心中一陣疑惑,懷疑徐庶不忘舊主劉備,故意誇大,以嚇阻他向荊州進軍,因此不由重重的哼了一聲,神色甚為不悅。

    夏侯惇見狀,連忙大叫道:「此乃書生之見,何足慮也!

    我視區區白面書生諸葛亮如草莽而已,我發誓要活捉諸葛亮,生擒劉備,以獻丞相。」

    曹操大喜道:「壯哉!我心已決,今撥十萬大軍,由夏侯將軍統率,先行攻取荊州前鋒新野!不得異議,怠慢軍心,違令者斬。」

    夏侯惇領令,即日點撥兵馬,十萬大軍開出許昌,直搗荊州前鋒新野,其勢浩大,令人震懾。

    此時劉備在新野,待孔明如師如友,十分敬重,每日均和孔明坐在一起,不捨稍離。

    關公、張飛往日與劉備一起食同桌、寢同席,如今卻因孔明之故,被劉備冷落,兩人心中均十分嫉恨,關公尚能沉得住氣,未致於當面頂撞,但張飛卻忍不住向劉備抱怨恨道:「哥哥何太迷於孔明也,諒這孔明,年少無知,白面書生而已,有甚真才實學?哥哥何必侍他如此重禮呢?」此時關公在旁,亦點頭附和張飛。

    劉備不由吃一驚,忙道:「你兩人知道什麼?我得孔明,猶旱魚得生水也!你等千萬莫怠慢了先生。」

    關公、張飛見劉備生氣,不敢再辯,只好悻悻然退了出去。

    這天,有人送來一條牛來,劉備恐諸葛亮畏寒,便自己親自動手,為他織一頂御寒的毛牛帽。

    孔明從練兵場回來,見狀不由微歎口氣,肅然道:「我求主公但堅持雄心大志足矣,不必以此婦人之惠相待孔明。」

    劉備心中一震,忙擲帽於地,道:「是!我知先生心意了。」

    孔明又啟發道:「如今曹操進攻在即,主公以為,可與曹操一戰嗎?」

    劉備道:「我軍不及曹軍多矣。」

    孔明道:「主公之兵,不外數千人而已,若曹軍殺到,如何抵敵?」

    劉備肅然而驚道:「先生所見甚是,我亦正為此擔憂呢。」

    孔明見劉備已心生警惕,這才道:「主公可速召募新野城中百姓為民兵,我親自教習,可助退強敵。」

    劉備依言,出榜召募兵勇,新野百姓因知曹操有血屠徐州的殘暴,為保家園生命,均紛分應徵入伍,很快便聚集了三千人,編成民兵隊伍,由孔明親自教演作戰陣法要略。

    另一方面,孔明又以軍師的身份,派出多批探子,深入曹軍的內陸腹地,以及新野前沿陣地,嚴密監視曹操軍營的一切動靜。

    孔明又嚴整軍津,授以行兵佈陣等上佳兵法,並按此日夜督訓劉備的主力,經如此整頓,劉備軍中軍心堅穩,土氣大振,也初見氣候。

    這一天,孔明趁練兵的間隙,特地將鎮守樊城的趙子龍召到新野,並且邀集眾將士,共同商討防禦大計,劉備雖然是主帥,但孔明以軍師的身份召集眾人,因此劉備特地虛位以讓。只見孔明登上帥座,劉備坐於一旁相候。劉備的下首,是關公、張飛、趙子龍、周倉、劉封諸將。由於這是重大的戰前集會,因此雕雪以內賓的身份,留在軍師府內堂,司馬芝則暫代趙子龍軍務,留守樊城,因此兩女均沒有列席。

    孔明自隆中臥龍崗出山,抵新野後忙於軍機政務,直到此時,才第一次正式與劉備、關公、張飛三人正面相聚,亦即才有機會仔細審察劉、關、張三人的命相形格.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