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歷史書籍>>溫斯頓·丘吉爾>>二戰回憶錄>>第六卷 勝利與悲劇

雲台書屋

第12章 萊特灣戰役

  在海洋上對日本作戰——英國太平洋艦隊的建立——美國海上實力的增長——美國的戰術與日本的防禦——6月15日在塞班島登陸——6月20日海軍上將斯普魯恩贏得一場決定性的勝利——攻佔馬裡亞納群島——東京的驚慌失措——向菲律賓群島推進——台灣的空戰——10月20日美軍在萊特灣登陸——日軍總司令決定進行阻撓——海軍上將哈爾西和敵人的圈套——蘇裡高海峽的夜戰——美軍登陸行動的險境——自殺轟炸機的到來——海軍中將要栗田折轉回去——二十七艘日本軍艦被摧毀——1945年1月9日在林加延灣登陸——攻陷馬尼拉——美國贏得對中國南海的控制。

  對日本的海戰現在正達到它的高峰。從孟加拉灣到中太平洋,盟國的海上實力日益佔了上風。到了1944年4月,英國的三艘主力艦、兩艘航空母艦和一些輕型艦艇已在錫蘭集結。這些又得到美國航空母艦「薩拉托加」號、法國戰列艦「黎歇留」號和荷蘭的一支分遣隊的加強。英國一支強有力的潛艇小隊也已於二月間到達,並立即開始使馬六甲海峽的敵人航運遭受損失。不久,又有兩艘英國航空母艦到達,「薩拉托加」號也回到太平洋來。有了這些艦隻,海軍上將薩默維爾更能大顯身手。他的航空母艦於4月間襲擊蘇門答臘北端的薩榜,5月間又襲擊爪哇泗水的煉油廠和機器廠。這次作戰行動歷時二十二天,艦隊航程長達七千哩。在其後的幾個月中,日軍到仰光的海路被英國的潛艇和飛機所切斷。
  從1942年3月起的整個困難的歲月裡,海軍上將薩默維爾一直統率東方艦隊,1944年8月,他的職務被海軍上將布魯斯·弗雷澤爵士所接替。不久,前者就接任原由海軍上將諾布爾擔任的英國駐華盛頓海軍代表團團長的職務。一個月後,歐洲戰事的進展,使我們有可能把本土艦隊減縮到只剩下一艘戰列艦和若干輔助艦艇。向遠東的移動加快起來,兩艘現代化的戰列艦「豪」號和「英王喬治五世」號,加入了海軍上將弗雷澤的艦隊。1944年11月22日,英國太平洋艦隊正式成立,它隨後所參加的一系列作戰行動,歸到後面另一章去談。

         ※        ※         ※

  在太平洋方面,美國的部隊編制和生產正在闊步前進,而且達到驚人的規模。單舉一個例子就足以說明美國努力的規模和成功。1942年秋天,爭奪瓜達卡納爾島的戰爭達到高峰時,海面上美國航空母艦只有三艘;一年以後有五十艘;戰爭末期則超過一百艘。這一成就可與毫無遜色的飛機增產相媲美。這些龐大軍力的進展,是在一個積極的戰略和一種精心籌劃的、新穎的、卓有成效的戰術激發下取得的。他們面臨的任務是異常艱巨的。
  一串鏈條般的島嶼群從日本向南跨越太平洋直到馬裡亞納群島和加羅林群島,延伸幾達二千哩。這些島嶼中許多均已由敵人建築要塞設防並設有一些良好的機場,而這一連串島嶼的最南端則是日本在特魯克島的海軍基地。在這些像保護盾般的群島後面,有台灣、菲律賓和中國,而在這些島嶼的掩護下,又是為更前沿的敵人陣地往來輸送補給品的通路。
  因此進攻或轟炸日本本土就成為不可能。這個鏈條必須首先打斷。要攻克和制服每一個設防的島嶼將會需時過長,美軍於是採取交互躍進的方式向前推進。他們只奪取較重要的一些島嶼而繞過其他的島嶼,但他們現在的海上實力既然如此之大,增長又如此之快,他們就有可能建立他們自己的交通線,同時破壞敵人的交通線,使得被繞越過的島嶼上的守軍不能動彈和無能為力。他們突擊的方法同樣是成功的。先是用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飛機作進攻前的猛烈轟炸,然後從海上進行猛烈的、有時是持續的炮轟,最後來一個兩棲登陸和岸上搏鬥。當某個島嶼被攻克並有部隊戍守時,以陸地為基地的飛機隨即進駐,以打退敵人的反攻。同時,他們又支援下一次的向前進攻。艦隊排成梯陣進行作戰。當某一組艦隊進行作戰時,另一組就為一次新的躍進作好準備。這就需要很大量的資源力量,除了供當前作戰之用以外,還要供沿著前進路線建立基地之用。美國人不費氣力地予以解決了。

         ※        ※         ※

  美國跨越太平洋的兩路進攻,前面幾卷裡已有敘述,而當這方面的記述從1944年6月又開始的時候,這種進攻已經大有進展了。在西南,麥克阿瑟將軍攻取新幾內亞業已接近完成;在中央,海軍上將尼米茲也已向著一連串設防的島嶼逐步深入推進。兩支部隊都正在集中到菲律賓來,對這一地區的爭奪戰,不久將導致日本艦隊的毀滅。日本艦隊原已大大削弱,航空母艦十分缺少,但是日本繼續生存的希望是寄托於海戰的勝利上。為了保全它的實力以準備應付可怕的、生死攸關的危險,它的主力艦隊已從特魯克島撤走,現在分佈在東印度群島與它的本土水域之間,但是形勢卻很快迫使它出來應戰。6月初,海軍上將斯普魯恩斯出動航空母艦上的飛機轟炸馬裡亞納群島,15日他在設防的塞班島登陸。如果他攻佔了塞班島及毗鄰的提尼安島和關島,那就攻破敵人防線的外緣。這是可怕的威脅,因而日本艦隊決定出來阻撓。那一天,發現他們的五艘戰列艦和九艘航空母艦,正在菲律賓附近向東駛行。斯普魯恩斯有充分時間進行部署。他的主要目的是保護在塞班的登陸。他就這樣做了。他隨即集結了他的艦隻,其中有十五艘是航空母艦,就在該島西邊等待敵人。
  6月19日,日本航空母艦的艦載飛機,從四面八方襲擊美國的航空母艦的艦隊,空戰竟日不停。美國人略有損失,可是摧毀了日本的空軍中隊這麼多,以致他們的航空母艦不得不撤退。
  那個晚上,斯普魯恩斯搜索消失了的敵人,但無結果。20日過了午後已經很久,他才發現他們已經遠在大約二百五十哩以外的地方。恰在日落前的一陣襲擊中,美國飛行員炸沉了一艘航空母艦,重創四艘航空母艦、還有一艘戰列艦和一艘重巡洋艦。頭一天,美國潛艇已經擊沉兩艘大航空母艦。當時,繼續攻擊已不可能,敵人艦隊的殘餘掙扎逃遁,但它的離開決定了塞班的命運。守軍儘管苦戰,但美軍繼續登陸,源源不斷集結兵力,到了7月9日,一切有組織的抵抗終於結束了。鄰近的關島和提尼安島也被攻克,到了8月初,美國已完全控制了馬裡亞納群島。
  塞班島的陷落對日本最高統帥部是一個極大的震動,並且間接導致東條政府的下台。敵人的憂慮是有充分的根據的。
  這個要塞離東京才一千三百哩略多一點。他們曾經認為它是攻不破的,現在卻丟失了。他們南面的防禦地區已被切斷,美國重轟炸機從此贏得可以轟炸日本本土的第一流的基地。長時間以來,美國潛艇早已不斷在中國沿海擊沉日本商船,現在又為其他軍艦打開參加攻擊的道路。倘若美國人再稍為向前推進一步,日本的石油和原料便將斷絕。日本的艦隊仍然強大,可是不平衡,驅逐艦、航空母艦和空勤人員的力量是如此薄弱,如果沒有地面基地起飛的飛機就不再能夠進行有效的戰鬥。燃料缺乏不僅妨礙訓練,而且使得船艦不能集中在一個地方,因此這一年夏末,大部分的重型艦隻和巡洋艦便放在新加坡和東印度群島的石油供給地附進,而寥寥無幾的殘餘的航空母艦則留在本土水域,在那裡他們新建的空軍大隊正在完成他們的訓練。
  日本陸軍的處境也好不了多少。數量雖還強大,但它分散在中國和東南亞的四面八方,有的就在無法支援的遼遠的島嶼上自生自滅。敵人的領導人中頭腦較為清醒的一些人,開始探索結束戰爭的一些途徑;可是他們的軍事機器過於強大,使得他們感到無能為力。最高統帥部從滿洲抽調增援部隊,並且命令在台灣和菲律賓兩地的部隊戰鬥到底。在這些地方和在本土,部隊必須死守。日本海軍省也同樣的堅決。如果在一場爭奪這些島嶼的迫在眉睫的戰役中打了敗仗,來自東印度群島的石油就要被切斷。他們爭論說,沒有燃料,保全船艦又有什麼用。他們以必死的決心,求勝利的希望,決定於8月間把全部艦隊投入戰鬥。

         ※        ※         ※

  9月15日,美國人又迫近一步。麥克阿瑟將軍攻佔了位於新幾內亞西端和菲律賓群島兩地中途的莫羅太島;此時業已擔任美國海軍司令的海軍上將哈爾西,則為他的艦隊在帕勞群島奪得一個前進的基地。這些同時發生的進展是極關重要的。同時,哈爾西用他的全力繼續探查敵人的防禦設施。他希望這樣來挑起一場大海戰,使得他有可能摧毀日本的艦隊,尤其是它的殘餘的幾艘航空母艦。下一個跳躍將是以菲律賓群島本身為目標,而美國的計劃現在卻發生了一個戲劇性的改變。直到那個時候,我們盟國原擬進攻菲律賓最南端的島嶼——明達瑙(棉蘭老)島,從哈爾西的航空母艦出動的飛機,已經襲擊了在那裡和在北邊的呂宋大島的日本機場。它們摧毀了大量的敵機,而在戰鬥的交鋒中卻發現日本在萊特島的守軍出乎意料地薄弱。位於較大但戰略上較不重要的明達瑙(棉蘭老)和呂宋的兩大塊陸地中間的這個面積雖小而現在出名的島嶼,成為美國的顯著的襲擊目標。9月13日,盟國還在魁北克會談的時候,海軍上將尼米茲,由於哈爾西的建議,極力主張立即進攻該島。麥克阿瑟同意,兩天之內美國三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便作出決定,於10月20日發動進攻,比原計劃提早兩個月。這就是萊特灣戰役的由來。
  美國人於10月10日對日本與菲律賓之間的機場進行空襲,以此開始了這一戰役。對準台灣進行破壞性的更番的轟炸,激起了極劇烈的抵抗,從12日到16日相繼發生航空母艦艦載飛機與陸地起飛的飛機之間的大規模的、持久的空戰。
  美國人在空中和在地面都給敵人造成慘重的損失,自己則損失較少,他們的航空母艦艦隊也頂住了陸地起飛的飛機強有力的空襲。這次空戰具有決定性的結果。在萊特灣交戰之前,敵人的空軍已被打得七零八落了。許多日本海軍的飛機本來已分配給它的艦隊的航空母艦,現在卻不顧將來的需要被派往台灣增援,在那裡被摧毀了,這樣在瀕臨的特大海戰發生之際,日本的航空母艦僅僅配備至多不過一百名受過不完全訓練的駕駛員。

         ※        ※         ※

  為著瞭解下面講到的交戰,有必要對附圖作一番研究。菲律賓的兩個大島,呂宋在北邊,明達瑙(棉蘭老)在南邊,中間為一群較小的島嶼所隔開,而萊特島則是其中的關鍵和中心。這個中央群島被兩個可以通航的海峽所貫穿,這兩個海峽都預定要支配這個著名的戰役。迤北的海峽是聖貝納迪諾,迤南約二百哩直接通向萊特的是蘇裡高海峽。我們已經知道,美國人打算奪取萊特,日本人下決心加以抗擊,並摧毀美國的艦隊。它的計劃是簡單而不顧一切的。麥克阿瑟將軍統率的四個師將要在美國艦隊的大炮與飛機的掩護下在萊特島登陸——他們知道或猜測到的就是這麼些。將這支艦隊引走,把它誘到北邊遼遠的地方去進行一場次要的戰役——這是第一步。然而這只不過是一個引子。等到美國的主力艦隊一被誘走,日本的兩支強有力的艦隊就會駛進海峽,一支通過聖貝納迪諾,另一支通過蘇裡高,一齊向登陸地點集中。所有的眼睛都將盯著萊特的海岸,所有的大炮都將瞄準海灘,那時候力能抵擋這種衝擊的僅有重型艦隻和大型航空母艦,但這些艦隻卻還在遙遠的北方追擊那支誘敵艦隊。這一計劃十分接近成功。
  10月17日,日本總司令向他的艦隊發出啟航的命令。最高司令官、海軍中將小澤統率的誘敵艦隊直接從日本開來,向呂宋進發。這是一支包括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的混合艦隊。小澤的任務是出現在呂宋島東岸,跟美國艦隊作戰,將其引離萊特灣的登陸地點。他的航空母艦既缺少飛機也缺少駕駛員,但沒關係。它們只是釣餌,釣餌就是安排讓你上鉤。與此同時,日本的主攻艦隊卻向兩個海峽出動。
  較大的或不妨稱之為中鋒隊,從新加坡開來,由五艘戰列艦、十二艘巡洋艦和十五艘驅逐艦組成,在海軍中將栗田指揮下,向貝納迪諾前進,繞越薩馬島進入萊特;較小的或稱南隊,又分為兩股,全部共有兩艘戰列艦、四艘巡洋艦和八艘驅逐艦,則駛經蘇裡高。
  10月20日,美軍在萊特島登陸。起先一切順利。岸上的抵抗軟弱無力,很快建成一個橋頭陣地,麥克阿瑟將軍的部隊開始向前推進。他們受到麥克阿瑟指揮下的、由海軍上將金凱特率領的美國第七艦隊的支援,其中較舊的戰列艦和小的航空母艦很適於兩棲作戰之用。在北邊更遠的地方,佈置著海軍上將哈爾西的主力艦隊,藉以掩護他們免遭從海面的襲擊。
  此時我正在從莫斯科回國途中,但陸軍元帥布魯克和我認識到正在發生的事件的重要性,我們於是發出如下的電報:
  首相和帝國總參謀長致麥克阿瑟將軍        1944年10月22日
  衷心祝賀你在菲律賓的出色的進攻。
  祝願一切成功!
  但是,危機還沒到來。10月23日,美國潛艇在婆羅洲沿岸海面發現了日本的中鋒隊(海軍中將栗田),擊沉它的兩艘重型巡洋艦,其中的一艘就是栗田的旗艦,另又擊傷一艘。翌日,10月24日,從海軍上將哈爾西的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飛機參加了攻擊。裝有九門十八吋口徑大炮的碩大無朋的戰列艦「武藏」號被炸沉,其他艦隻也受重創,栗田因而折了回去。
  美國空勤人員攜回的報告是樂觀的,但多半是使人易產生錯誤想法的。哈爾西不無理由地斷定,這一戰役已獲勝利,至少是這一回合已獲勝利。他知道另一支,或者說敵人的南隊,正在駛近蘇裡高海峽,但他也還正確地判斷那是可以由金凱特的第七艦隊予以擊退的。
  然而有一件事卻使他感到不安。白天裡,他曾受到日本海軍飛機的襲擊。雖然打落了其中的許多架,可是他的航空母艦「普林斯頓」號也受重創,後來只好將其棄置了。他推論那些飛機大概從航空母艦上來。敵人艦隊出動而不帶航空母艦,這是極不可能的事,可是一艘也沒有被發現。栗田率領的日本主力艦隊已經被找到了,顯然正在退卻中,但栗田並沒有航空母艦,南隊也沒有一艘。肯定還有一支航空母艦艦隊,這就非將其找出不可。因此他命令向北來一個搜索,而在10月24日下午晚些時候,他的飛行員突然發現了海軍中將小澤的誘敵艦隊,正在從呂宋島的東北方向很遠的地方朝南駛來。四艘航空母艦、兩艘裝有起飛甲板的戰列艦、三艘巡洋艦和十艘驅逐艦!他斷定,麻煩的源泉和真正的目標就在這裡。他和他的參謀長、海軍上將卡尼,有理由認為,如果現在他能夠摧毀這些航空母艦,那麼敵人艦隊干擾未來作戰的力量便將無可挽救地被粉碎了。這是他頭腦中起支配作用的一個因素,並且對麥克阿瑟日後進攻呂宋必然會特別有利。哈爾西沒能知道他們的實力多麼脆弱,也不知道他所曾經經受的大部分的空襲,完全不是來自航空母艦,而是來自呂宋本地的機場。栗田的中鋒隊正在退卻中。金凱特力能對付南隊,並保護萊特的登陸,進行最後的打擊的道路已經掃清,因此哈爾西下令,他的艦隊全部北駛,以便次日摧毀海軍中將小澤。哈爾西就這樣落入圈套。同一天下午,10月24日,栗田又掉頭向東,再一次駛向聖貝納迪諾海峽。此時沒有任何東西阻止他了。

         ※        ※         ※

  其時,日本的南隊正在接近蘇裡高海峽,當晚他們分成兩股進去。一場鏖戰接著發生了,從戰列艦到海岸輕型艦艇的各種類型的船艦短兵相接地激烈交戰。1第一股敵艦被金凱特的艦隊所殲滅,那時他的艦隊在海軍少將歐登多爾夫出色的指揮下,正集中在海峽北面的出口處;第二股試圖衝進去,但卻被趕跑了。一切似乎很如意,但是美國人還得跟海軍中將栗田決一雌雄。正當金凱特在蘇裡高海峽作戰、哈爾西遠在迤北地方窮追誘敵艦隊之時,栗田卻已經沒有受到挑戰地乘黑通過了聖貝納迪諾海峽,於10月25日凌晨向正在支援麥克阿瑟將軍登陸行動的一支護航航空母艦艦隊發動襲擊。這些艦隻措手不及,動作過於遲緩,既來不及逃避,也不能夠馬上重新配備飛機,以擊退來自海面的突襲。在兩個半小時之間,美國的這些輕型艦隻,只得在煙幕掩護之下,勇敢地且戰且退。他們損失了兩艘航空母艦、三艘驅逐艦和一百架以上的飛機,其中有一艘航空母艦為自殺轟炸機所襲擊;但是,他們成功地打沉敵方三艘巡洋艦,擊傷其他許多艦隻。2
   
  1船隻當中有兩艘澳洲軍艦,一是巡洋艦「希羅普郡」號,一是驅逐艦「阿隆塔」號。
  2日本自殺轟炸機在萊特作戰行動中首次出現。澳大利亞的巡洋艦「澳大利亞」號協同金凱特的艦隊作戰,曾在前幾天遭到一架自殺轟炸機的襲擊,有些傷亡,但艦身損壞並不嚴重。

   
  援助遠水救不了近火。金凱特的重型艦隻,遠在萊特以南,在擊潰南隊後,彈藥、燃料兩告缺乏。哈爾西同他的十艘航空母艦和所有快速戰列艦則更遠了,因而儘管曾經被他派遣去重新加油的另一隊的航空母艦現在正被召回,可是在幾小時內是到達不了的。勝利似乎掌握在栗田手中。沒有什麼辦法能夠阻止他把艦隊駛入萊特灣,消滅麥克阿瑟的兩犧艦隊。
  但是,栗田又一次折了回去。他為什麼這樣做,迄今原因不明。他的許多艦隻曾被金凱特的輕型護航航空母艦所轟炸和驅散,他當時並且知道南隊已遭重創。他沒有關於迤北誘敵艦隊碰到好運氣的情報,也不知道美國主力艦隊到底在什麼地方。偵聽到的信號使他認為,金凱特和哈爾西正在以壓倒的力量向他夾攻,而麥克阿瑟的運輸艦又已設法逃脫。此時他孤軍作戰,別無支援,於是放棄了他的成功希望甚微的冒險。為此已經作出這麼許多犧牲,它的戰利品眼看就要到手了,他沒有試圖直搗萊特灣,卻掉頭走開,再度向聖貝納迪諾海峽駛去。他希望在途中同哈爾西的艦隊作最後一戰,然而,就是這個他也未能如願以償。響應金凱特一再請援的呼籲,哈爾西確實隨即帶著他的戰列艦趕了回來,留下兩批航空母艦繼續在北面跟蹤追擊。在這一天裡頭,這些航空母艦摧毀了小澤所有的四艘航空母艦。但是,哈爾西本人趕到聖貝納迪諾時已經太晚了。雙方艦隊未曾遭遇。栗田逃跑了。翌日,哈爾西和麥克阿瑟的飛機追擊這位日本海軍中將,又擊沉一艘巡洋艦和兩艘驅逐艦。這是這一戰役的結束。很可能,栗田在逼人的形勢下,已經弄得暈頭轉向。三天以來,他受到紛至沓來的攻打,損失慘重,他的旗艦才從婆羅洲出發,就一下子被炸沉。讓那些受到與此相似的嚴酷考驗的人們去評判他吧。

         ※        ※         ※

  萊特灣戰役是決定性的。美國人自己以三艘航空母艦、三艘驅逐艦和一艘潛艇的代價,取得對日本艦隊的勝利。戰鬥從10月22日持續到10月27日,共計擊沉敵人三艘戰列艦、四艘航空母艦和二十艦其他戰艦。從此以後,留給敵人的唯一有效的海軍武器只有自殺轟炸機了。作為一種絕望的工具,它仍然是致命的,然而它不能帶來勝利的希望。
  至此,結果已無疑問,我們趕緊發出我們的賀電。
  首相致羅斯福總統                  1944年10月27日
  對美國海空軍在最近對日本的重大戰役中所贏得的輝煌的巨大的勝利,請接受我謹代表英王陛下政府致以最誠摯的祝賀。
  我們還十分欣慰地得悉英王陛下澳大利亞巡洋艦隊的一個中隊,在這一個值得紀念的事件中,能有參與的榮幸。
  這次戰役雙方損失的輕重可從附表加以衡量:

全部損失


  日本              美國
  三艘戰列艦           一艘艦隊輕航空母艦
  一艘艦隊航空母艦        二艘護航航空母艦
  三艘輕航空母艦         三艘驅逐艦
  六艘重巡洋艦          一艘潛艇
  四艘輕巡洋艦
  九艘驅逐艦
  一艘潛艇
  這次勝利在美國歷史中將受到長久珍視。除了英勇、技巧和膽量之外,它比我們所曾經見過的任何一次勝利對未來作戰產生更加生動、更深遠的影響。它給人展示了一場靠空中優勢比靠大炮為多的戰役。我原原本本地講述這個故事,是因為在這個時候,苦惱的歐洲世界對它幾乎全無所知。從研究這些事件中得出的最重要的唯一的結論,可能是:像此時發生於麥克阿瑟和哈爾西之間的這一類協同作戰的行動,極需以統一指揮取代通過合作來掌握的概念。美國人接受了這個教訓,因而在計劃對日本本土進行最後的一些作戰行動時,他們打算,把最高指揮權或者交由海軍上將尼米茲,或者交由麥克阿瑟將軍獨自行使,這種做法在任何特定的時候都將是適宜的。

         ※        ※         ※

  在以後的幾周裡,爭奪菲律賓的戰鬥擴大而且發展了。到11月底,將近二十五萬人的美軍已經在萊特島登陸,到12月中,日本人的抵抗已被粉碎。麥克阿瑟加緊他的主力的推進,不久就在離馬尼拉才一百哩多一點的民都洛島登陸,沒遇到什麼抵抗。1945年1月9日,又以四個師在馬尼拉北面的林加延灣登陸而打開一個新局面,在三年前這裡曾經是日本的大舉入侵的戰場。精心佈置的迷惑敵人的措施使敵人老在猜測下一次的打擊究將落在那裡。但進攻總是出乎敵人意料之外,因而只遭到輕微的抵抗。直到美軍衝向馬尼拉的時候,抵抗才變得頑強起來,但是他們又在西岸兩個地方登陸,因而包圍了這個城市。敵人進行了殊死的保衛戰,一直堅持到3月初,當最後一些殘兵敗卒被殲時才告結束。在廢墟中計算出日本人死亡的數目達一萬六千名。自殺飛機的襲擊造成相當可觀的損失,一天當中十六艘船艦被擊中。巡洋艦「澳大利亞」號又碰上壞運氣,四天當中被擊中五次,但仍能繼續作戰。然而這種拚死以求僥倖一逞的辦法,並不能制止艦隊的活動。1月中,海軍上將哈爾西的幾艘航空母艦,不受干擾地開進中國南海,廣泛地沿著海岸游弋和襲擊西至西貢的各個機場和船隻。1月16日,給香港造成普遍的破壞,在廣州引起石油的大火。
  儘管島嶼上的戰鬥繼續進行了好幾個月,可是中國南海的支配權已經轉移到勝利者手中了,隨之而來的是控制了日本所依賴的石油和其他補給品來源。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