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歷史書籍>>溫斯頓·丘吉爾>>二戰回憶錄>>第五卷 緊縮包圍圈

雲台書屋

第32章 對日作戰的策略

   我們面臨的選擇——我在1944年1月24日寫的備忘錄——蒙巴頓海軍上將派出的代表團抵英——新的計劃——美國的異議——一支強大的日本艦隊駛往新加坡——它阻撓了兩棲作戰計劃——我們失去了當地的海軍優勢——我在3月10日給羅斯福總統的電報——羅斯福總統的復電——我在3月20日向英國參謀長委員會作出一項決定——「中間戰略」。

  上一章敘述的陸空激烈決戰在緬甸和太平洋打得正凶的時候,我們在倫敦、美國人在華盛頓、以及倫敦和華盛頓之間,正在熱烈地辯論著今後對日作戰的全盤策略。我在前面已經談到聯合參謀長委員會在開羅會議上,就太平洋戰爭的長期策略提出的報告,談到英國在這個戰爭中的任務,還談到羅斯福總統和我雖然簽署了這個報告,但由於繁忙,尚未進行研究,也沒有一起討論,或和我們的顧問們一起討論。後來,我在馬拉喀什接到一項要求,要我給各個自治領就這個問題發去一個電報,這時,我才發覺英國參謀長委員會的看法已經有了多麼大的變化。我立刻感覺我不能同意他們的意見,這樣,在我和戰時內閣同我們所信任的軍事同僚之間,產生了唯一的一次重大分歧。
  簡單說來,我們面臨著下列選擇:我們是否應該派遣我們的海軍和我們能夠抽調或運送出去的陸軍或空軍,以澳大利亞為基地,配合美國在西南太平洋的部隊的左翼聯合作戰?
  我們的參謀長們認為我們應該這樣做,在這一點上,他們已在開羅會議上,毫不費力地同他們的美國同僚們達成了協議。
  但另一方面,我和我的同僚們,則主張我們應該以印度為基地,向東推進到馬來亞半島和荷屬群島。參謀長們認為,既然蒙巴頓在德國戰敗後六個月內不能進行大規模的兩棲作戰,那麼,我們就可以大大提前執行他們關於增援太平洋的計劃,因為他們認為我們對這項計劃是承擔了責任的。
  我剛一回國,就立即召開了國防委員會會議,在會上,我們第一次對全部問題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徹底的討論。
  幾天以後,我寫了下列備忘錄:
  首相致伊斯梅將軍,轉參謀長委員會          1944年1月24日
  所有參加19日會議的我的內閣同僚們,在和我談列計劃人員在會上詳加解釋的計劃時,都提出了強烈的反對意見。我自己也不同意這些計劃。這個問題必須在兩國之間進行辯論。
  另外,應當提起注意的是,這個計劃與麥克阿瑟將軍的參謀長對我們解釋的計劃情況完全不同,所以很顯然,甚至美國人本身的意見也很不一致。
  2.誰也不會反對派遣少數艦艇和美國艦隊一起,參加他們可能籌劃在6月進行的某個戰役,而且我們當然應該隨時準備在太平洋組成一支艦隊。但是,任何關於太平洋戰場的作戰計劃,如果不能在1944—45年間我們打敗希特勒以前,為我們駐在印度及孟加拉灣一帶的龐大的陸空軍提供用武之地,我們就不能認為這種計劃是可取的。
  3.對這些部隊來說,惟一可以進行有效作戰的地方是蘇門答臘〔即「長炮」作戰計劃〕。我很久以來就確信,這是一個非常切合實際的辦法,因為它可以吸引大量的日本飛機,而且很可能吸引大量的日本陸軍;或者,從另一方面來說,它也可以收復重要的領土並取得基地,而從這些地方出發,我們不論在新加坡、曼谷、馬六甲海峽,還是在日本至緬甸的交通線上,都同樣能給敵人以打擊。我的同僚和我一致認為,這才是我們應該集中力量的地方,我們同時還要向美國人說清楚,如果我們在太平洋協助他們(我們是要這樣做的),那麼,就希望他們屆時提供我們一定數量的登陸艇,幫助我們在10月、11月或12月進攻蘇門答臘。他們已建造了大量新的坦克登陸艇,而且今年全年都將繼續建造,所以這是他們完全可以辦到的。……
  4.我們一定要等蒙巴頓海軍上將派出的軍官到達,同他們就這個問題進行詳細的討論;至少在我們形成自己的看法以前,我們不能向各個自治領發出電報。
  蒙巴頓的代表團,由他的美國副參謀長、幹練的魏德邁將軍率領,於1944年2月中旬到達。蒙巴頓認為,美國要在北阿薩姆到中國之間,建立一條直達的雙行道公路計劃,在1946年6月以前是無法完成的。因此,他建議放棄這一計劃,而以加強現有的空中通道作為代替的方案。如果採用這一建議,他就無需攻佔大片的緬北地區。他希望把騰出的力量用於突破馬來亞及荷屬東印度群島這一片敵占區,並沿著亞洲大陸海岸逐島朝東北方向迅速挺進。這樣就可以在海上打開通向中國的更好的交通線,同時也可直接支援美國從中太平洋及新幾內亞向日本推進。為了這個目標,就需要先攻佔蘇門答臘,他建議,一旦從西北歐騰出兩棲部隊便立即進行。
  「長炮」作戰計劃因此又重新提到日程上來了。
  然而這個戰略,與聯合參謀長委員會在開羅會議上一致同意的建議是背道而馳的。我們之間關於長期方針的分歧,在這個戰略問題上,直接而具體地表現出來了。我早就主張蘇門答臘方案,所以很讚賞蒙巴頓提出的新計劃。我仍然認為,原來考慮必須用於蘇門答臘方案的兵力是太多了,不過,倘若按照蒙巴頓的建議,用於緬甸陸戰的部隊。也是超過需要。
  但是,我也不主張派這些部隊到麥克阿瑟的戰役中去擔負次要的任務。在這一點上,外交部是完全支持我的,他們認為,在遠東,英國不應該僅僅起到美國人的配角的作用;這恐怕是英國人民很難接受的,而且,亞洲人對太平洋島嶼,比起對他們具有重大意義的廣大地區來,興趣要小得多。對比之下,東南亞指揮部提出的戰略具有直接的心理影響和政治影響,可以加速日本的崩潰。
  我確信美國人的想法肯定和我們不一樣。因此,我看到羅斯福總統1944年1月25日的電報中有下面一段話,並不感到意外:
  我對戰略上的最近傾向深感不安,這種傾向是主張今後在蘇門答臘和馬來亞方面採取行動,而不是正視我們在緬甸面臨的緊迫困難。我難以理解,需要巨大資源和兵力的蘇門答臘和馬來亞戰役,怎麼可能在歐洲戰爭結束以前進行。「長炮」作戰計劃如果成功,雖然可能帶來巨大的利益,但是,如果把我們現在掌握的全部資源用於全面進攻緬甸北部的戰役,看來收穫要大得多;這樣,我們就可以在中國建立起空中力量,保證我們向西面的台灣—中國—呂宋地區挺進時,得到必要的支援。
  這種看法對魏德邁的使命是一個不祥之兆。他們於3月間在華盛頓會見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但是他們不是第一批來打交道的。蒙巴頓海軍上將部下的總司令們完全支持他提出的計劃,但他的副手,美國的史迪威將軍卻不是這樣。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史迪威還兼任其他幾個職務,特別是他兼任蔣介石的參謀長。美國人作出的這種安排不是很恰當的,但我們當時也只好認可。史迪威對於一切看來可能有利於中國的措施總是贊成的,而且認為,實現陸路供應的日期,可能比東南亞指揮部預期的要早些。他有權敦促蒙巴頓海軍上將接受他的看法,如果沒有獲得採納,還可以在蒙巴頓的同意下,提交給他在華盛頓的上級,而且,他還背著蒙巴頓,已擅自派出一個代表團前往華盛頓申述他的理由。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最近已決定:雖然麥克阿瑟將軍應該繼續進攻菲律賓,但尼米茲海軍上將應當從中太平洋向台灣方面發動主要的攻勢。因此,他們認為,解放馬來亞和荷屬東印度的戰略價值不大,而且會曠日持久。他們認為沒有必要進攻蘇門答臘。他們仍然一心想著越過「駝峰」向中國空運更多物資,並建成滇緬公路。他們還有一項新的計劃,即要在中國建立進攻日本的遠程轟炸機基地,這就需要提供比以往更多噸數的物資。魏德邁很機智地為蒙巴頓的建議進行了辯護,但他沒有能夠說服他的聽眾和上級。

         ※        ※         ※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意外地發生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事件。一支強大的日本艦隊,包括七艘戰列艦,從中太平洋駛往新加坡,但對其目的卻不明確。現在我們才知道,它當時一方面是為了暫時避開美國的空襲,另外也是為了要更加靠近它們在荷屬東印度的石油供應站。儘管如此,它們仍有可能衝進孟加拉灣,而由於存在這種可能性,「長炮」或準備在印度洋進行的其他兩棲作戰計劃,就暫時擱置起來了。我們甚至失去了在那裡的海軍優勢。我馬上看出了這個令人不快的事實。
  首相致伊斯梅將軍,轉參謀長委員會            1944年3月7日
  蘇門答臘計劃是根據下述假設制定的:日本主力艦隊不會派出相當強大的分艦隊。當然,這純粹是根據敵人怎樣做才合乎情理來作的假設,但誰也不能保證敵人做出不合情理的事。然而,在制定計劃的時候,一般認為日本人關心的是,保衛特魯克和拉包爾及其他前哨據點不受美國攻擊,並使自己能夠隨時進行一次艦隊戰鬥。如果說他們有過這種意圖的話,現在他們已經放棄了;他們從各個前哨據點後撤,現已部署好艦隊的防禦陣勢,其中包括在新加坡駐泊強大約艦隻。
  而只要這支艦隊停在這個地區,顯然我們就無法進攻蘇門答臘,或採取其他的類似行動,除非我們把自己的海軍力量加強到我們能夠歡迎一場艦隊戰鬥的程度。把日本牽制在新加坡,對美國是很有利的。日本在那裡呆的時間愈久,尼米茲海軍上將的行動自由就愈大,同時向前推進的速度也就愈快。
  而日本的艦隊能在新加坡停留多久,要看美國向前推進的情況而定。看來日本人肯定要重新集合他們的艦隊,在這以後,他們就需要再次考慮進行一次大規模戰鬥,以保衛菲律賓或更靠近本土的地點。如果日本撤離新加坡,那麼,他們是否會再回到那裡去,就只能根據當時的情況來估計了。我們把日本拖在新加坡的時間愈長,我們給予美國的支持就愈大。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繼續進行準備,以便在日本艦隊由於美國的主力進攻而被迫集合它的艦隻撤往太平洋時,可以發動大規模的兩棲進攻。
  2.務必向聯合計劃處提出這份備忘錄。

         ※        ※         ※

  與此同時,我們和我們的參謀長們進行了冗長的、有時是緊張的討論。協助麥克阿瑟將軍或尼米茲海軍上將的政策能否執行,要看我們能在澳大利亞基地上駐紮多少軍隊,以及究竟駐在東海岸還是西北海岸而定。我們沒有充分的情報,看來需要作進一步的調查。執行這項政策顯然會給我們的航運帶來很大的壓力。3月間,我們自己內部似乎形成了僵持不下的局面。三軍參謀長們認為,美國人正在期待著我們派遣一支艦隊去太平洋,參加可能在6月發動的戰役。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和羅斯福總統澄清這一點,並把整個形勢告訴他。
  首相致羅斯福總統            1944年3月10日
  聯合參謀長委員會在開羅會議的最後報告中提出,他們「在原則上批准了」一項打敗日本的全面計劃,認為可以根據這個計劃再「作進一步的調查和準備」。這個計劃打算把英國艦隊的一支分遣隊派往太平洋,暫定這支分遣隊於1944年6月在太平洋參加戰鬥。雖然你我都在這個報告上簽了字,但是由於我們忙於更為迫切的事務,我們兩人都還沒有機會親自研究這些問題。自從報告提出以來,戰時內閣和參謀長委員會一直在進行「調查研究」,但我們一直沒有取得統一的結論。在此期間,日本艦隊開到了新加坡,在我看來,這是一個新的重大事件。
  2.1943年9月意大利艦隊投降以後,我就渴望盡快地派遣我們艦隊的一支分遣隊前往太平洋,但是,當我向金海軍上將透露這個想法時,他對我解釋說,在這個海域的美國海軍比起日本海軍是如何如何的強大。我當時獲得的印象是,他並不怎麼需要我們。我還看到我們駐華盛頓的海軍代表發來的幾份電報,也足以肯定上述印象。另一方面,我聽說金海軍上將曾通知第一海務大臣,說他很願意接受我們的分艦隊,不過最好它不要在8月或9月以前到達,因為到了8月或9月,後勤方面的需要才比較容易滿足。結果,弄得我很懷疑,究竟今年以內是否真正需要我們。
  3.因此,我懇請你告訴我,美國是否準備:(1)在1944年底以前,(2)在1945年夏季以前,在太平洋進行某種戰役,而這樣一個戰役,若是沒有英國艦隊分遣隊參加,就會受到影響或無法進行。
  4.另一方面,日本艦隊轉移到新加坡,恰巧是在(當然還與其他情況巧合)他們知道了我們的戰列艦隊駛往印度洋的時候,這似乎說明,他們對於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和蘇門答臘有所警惕。如果我們能在孟加拉灣保持威脅的架勢,從而把日本的艦隊或艦隊的一大部分牽制在新加坡,為你們掃清太平洋戰場,使你們能夠全速迂迴前進和向前挺進,這當然是對你們有利的。
  5.魏德邁將軍能夠把蒙巴頓關於印度戰場和孟加拉灣的全部計劃,說得很清楚。看來,這些計劃一定能適合蔣介石提出的要求,對這些要求,你們是支持的,但是我們由於地中海和「霸王」戰役,在雨季到來以前,卻無法予以滿足。我個人仍然認為,跨過孟加拉灣的兩棲作戰可以使我們在印度的所有兵力和設施,在未來十八個月的對日作戰中發揮它們最大的作用。我們正在仔細檢查我們的後勤情況。根據初步估計,我們若是攻打孟加拉灣對面的島嶼,接著再進攻馬來亞半島,而不是把運輸線延長約九千哩,繞過澳大利亞南端,從太平洋出發,在你們南翼作戰,則我們的進攻力量可以增加到兩三倍。另外,對於把我們的艦隊和力量分散到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個地區,也有反對的意見;這樣我們從加爾各答到錫蘭,以及遠至蘇伊士運河區的許多現有的據點就會脫節了。
  6.但是,在我心中對這個問題作出最後決定以前,我很希望知道你對我在上面第三階段提出的問題作出什麼答覆,這個問題是:如果至少在目前,當日本艦隊仍在新加坡時,我們把我們的重心保持在印度洋和孟加拉灣,並計劃在一旦獲得資源後就在那裡進行兩棲作戰,這是否會影響你們的太平洋作戰?
  羅斯福總統對我直接提出的問題,作了明確的答覆。
  羅斯福總統致首相               1944年3月13日
  (1)在1944年,在太平洋上不會由於英國分艦隊未來參加而發生不利影響的特殊戰鬥。(2)在目前階段,不可能十分精確地預卜太平洋形勢的未來發展,所以也不能斷言1945年當中一定不需要英國分艦隊參加這裡的戰鬥,但從現在的形勢來看,似乎在1945年夏季以前還不需要這種增援。
  鑒於敵人最近的部署,我個人的意見是,除非我們在太平洋遇到意外的厄運,否則你們的海軍留在印度洋,對於我們的共同戰鬥更有價值。
  所有上述意見都是根據當前情況所作的估計,所以,如果情況變化,這些意見也要隨著改變。

         ※        ※         ※

  這樣,在處理我和我的內閣同僚與三軍參謀長之間的令人苦惱的爭論時,我就獲得了有力的支持;我覺得我有責任作出一項裁決。這次,我給每個參謀長們個人寫了信,而不是將他們作為一個委員會給予集體通知。
  首相致第一海務大臣、帝國總參謀長和空軍參謀長
                         1944年3月20日
  我已將所附備忘錄分別送交各位參謀長。
  1.我提出的問題和羅斯福總統所作的答覆是專門針對這一點,即……我們是否對於美國當局承擔了某種義務,一定要在1945年夏季以前,派遣一支英國艦隊的分遣隊前往太平洋,以及他們的作戰行動是否會因為我們不參加而受到影響。
  我們現在得知我們並沒有這種義務,他們的作戰行動也不會受到影響,另外,他們在1945年夏季以前(除非發生了重大的意外事件)也並不需要我們的幫助。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毫無約束地單純從英國的利益出發,自行考慮這個問題。……
  3.三軍參謀長們由於怕在美國人面前透露他們同我和我的內閣同僚意見分歧,而不願和他們的美國同僚舉行會談,這種情況使我感覺到目前形勢的嚴重性。國防委員會的大臣們深信,而且我也確切認為,如果把問題提交戰時內閣,他們會同意這樣一點:在今後十二個月內,推行所謂「孟加拉灣戰略」無論如何是符合英國的利益的。因此,我作為首相兼國防大臣,有責任作出下列決定:
  (1)除非發生意外的事變,從現在直到1945年夏季以前,印度戰場和孟加拉灣都將是大不列顛和英帝國對日作戰的重心。
  (2)作好一切準備,以便跨過孟加拉灣,展開對馬來亞半島和保衛著該半島的各個前哨島嶼的兩棲作戰行動,最終目的是要收復新加坡。
  (3)集結一支強有力的英國艦隊,它以錫蘭、阿杜島和東印度群島的港口為基地,並有強大的岸上起飛的飛機給予掩護。必須盡快地縣織好這支東方艦隊的輔助艦艇,但這項組織工作必須服從「霸王」作戰計劃及地中海作戰的優先需要,而且不能影響按照目前定量對本國糧食的基本供應。
  (4)對東南亞指揮部關於跨過孟加拉灣的兩棲作戰計劃加以研究、修正和改進,以期盡快地和敵人作短兵相接的交戰。
  (5)在我核准派往澳大利亞的調查團成員名單後,該調查團應立即出發。他們應該盡快地報告澳大利亞現有的設施,以及它北面已經收復的島嶼的情況,並且提出具體措施,以便我們隨時按照自己的願望把東方艦隊及其輔助艦艇,以及所需的一切補充船隻開入西南太平洋,並駐泊在澳大利亞港口。
  4.我很希望和三軍參謀長們討論以上的決定,以便我們在和美國朋友討論時,能對於我們將要採取的路線作到心中有數。同時,在這些有關長期計劃的分歧得到解決以後,我們就可以專心致志於那些重大而迫切的工作,這些工作目前已經迫在眉睫,需要我們之間具有真摯的同志關係和充分的相互信任。
  但是,後來局勢的變化異常迅速,所以我認為還是不作最後決定為好。於是我們繼續研究其他的計劃。因為我們跨過孟加拉灣的進攻可能遭到日本艦隊的阻截,而且在戰勝德國後六個月以內,我們無力在東方進行大規模的兩棲作戰,所以就考慮了一種中間路線,這個路線(在我們這一夥人中間,把它叫作「中間戰略」)是從澳大利亞向北推進,幫助麥克阿瑟將軍解放婆羅洲,然後再攻打新加坡和馬來亞,或是香港和中國沿海一帶。具體的辦法是組織一支英澳部隊,由一位從屬於麥克阿瑟的澳大利亞指揮官來統率。
  這個戰略顯然有許多不利之處。「中間戰略」對於美國人在中太平洋的戰役沒有多大幫助。如果他們的計劃進行得順利,我們到達婆羅洲時,已來不及參加對香港的襲擊,因此,我們就可能被排斥在太平洋主力戰之外,而我們原來是決心要參與這次戰役的。澳大利亞人很歡迎建立一個帝國司令部,這樣就可以緩解美國人在整個這個地區的絕對優勢,但是澳大利亞東海岸的基地已全部被美國人佔用了。如果為了滿足英國的需要而重新調整基地,可能會引起紊亂。此外,我們到澳大利亞比起到印度來,航線要長得多,這對我們的航運會造成沉重的壓力。
  當時這些難題,多半都沒有獲得解答,但在5月1日倫敦召開的自治領總理會議上,曾把這些大題目提了出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總理確信我們不希望再增加他們國家對戰爭貢獻的力量,他們聲明贊同「中間戰略」。他們還同意籌集軍隊和大部分飛機。這個提案給予自治領以出力的有利機會,但是,最後這些計劃都沒有實現。事態的發展很快地從根本上改變了召開開羅會議時或會議後數月的形勢,或是在那個時期所能預見的形勢;對日作戰結束的情況和時間,真是人們在討論這些問題時,做夢也沒有想到的。
  (本章系盧繼祖譯)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