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歷史書籍>>二十四史>>范曄司馬彪>>後漢書

雲台書屋

後漢書卷八十下 文苑列傳 第七十下


  張升字彥真,陳留尉氏人,富平侯放之孫也。[一]升少好學,多關覽,而任情不羈。[二]其意相合者,則傾身交結,不問窮賤;如乖其志好者,雖王公大人,終不屈從。[三]常歎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其有知我,雖胡越可親;苟不相識,從物何益?」[四]

  注[一]放,湯六代孫也。

  注[二]關,涉也。不羈謂超絕等倫,不可羈束也。鄒陽上書曰:「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皁。」

  注[三]杜預注左傳曰「大人謂在位者」也。

  注[四]前書鄒陽上書曰「意合則胡越為兄弟」也。

  仕郡為綱紀,以能出守外黃令。吏有受賕者,即論殺之。或譏升守領一時,何足趨明威戮乎?[一]對曰:「昔仲尼暫相,誅齊之侏儒,手足異門而出,故能威震強國,反其侵地。[二]君子仕不為己,職思其憂,[三]豈以久近而異其度哉?」

  遇黨錮去官,後竟見誅,年四十九。

  注[一]趨,急也,讀曰促。

  注[二]侏儒,短人,能為俳優也。谷梁傳曰:「魯定公與齊侯會於頰谷,兩君就壇,齊人鼓噪而起,欲以執魯君。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曰:『兩君合好,夷狄之人何為來?』齊侯逡巡而謝曰:『寡人之過也。』罷會,齊人使優施舞於魯君之幕下。孔子曰:『笑國君者罪當死!』使司馬行法焉,首足異門而出。齊人乃歸魯鄆、讙、龜陰之田。」

  注[三]詩唐風曰:「無以太康,職思其憂。」職,主也。君子之居位,當思盡忠,不為己身。

  著賦、誄、頌、碑、書,凡六十篇。

  趙壹字符叔,漢陽西縣人也。體貌魁梧,[一]身長九尺,美須豪眉,望之甚偉。

  而恃才倨傲,為鄉黨所擯,乃作解擯。[二]後屢抵罪,幾至死,友人救得免。

  壹乃貽書謝恩曰:

  注[一]魁梧,壯大之貌。

  注[二]擯,斥也。

  昔原大夫贖桑下絕氣,傳稱其仁;[一]秦越人還虢太子結脈,世著其神。[二]

  設曩之二人不遭仁遇神,則結絕之氣竭矣。然而糒脯出乎車軨,[三]針石運乎手爪。[四]今所賴者,非直車軨之糒脯,手爪之針石也。乃收之於斗極,還之於司命,[五]使干皮復含血,枯骨復被肉,允所謂遭仁遇神,真所宜傳而著之。余畏禁,不敢班班顯言,[六]竊為窮鳥賦一篇。其辭曰:

  注[一]原大夫謂趙衰之子盾,謚曰宣。呂氏春秋曰:「趙宣孟將之絳,見骫桑之下有臥餓人,宣孟與脯二朐,拜受之,不敢食,問其故,曰:『臣有母,持以遺之。』宣孟更賜之脯二束,遂去。」贖即續也。骫,古委字也。

  注[二]扁鵲姓秦,名越人。過虢,虢太子死。扁鵲曰:「臣能生之。若太子病,所謂屍□也。」乃使弟子子陽厲針砥石,以取三陽五會。有閒,太子蘇。見史記。

  注[三]說文:「軨,車輜閒橫木。」

  注[四]古者以砭石為針。凡針之法,右手象天,左手法地,彈而怒之,搔而下之,此運手爪也。砭音必廉反。

  注[五]禮記曰:「祭司命。」鄭玄注云:「文昌中星。」

  注[六]班班,明貌。

  有一窮鳥,戢翼原野。罼網加上,機稨在下,[一]前見蒼隼,後見驅者,繳彈張右,[二]羿子彀左,[三]飛丸激矢,交集於我。思飛不得,欲鳴不可,舉頭畏觸,搖足恐墯。內獨怖急,乍冰乍火。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四]鳥也雖頑,猶識密恩,內以書心,外用告天。天乎祚賢,歸賢永年,且公且侯,子子孫孫。

  注[一]禮記曰:「羅網畢翳。」鄭玄注云:「小而柄長謂之罼。」機,捕獸機檻也。稨,穿地陷獸。

  注[二]繳,以縷系箭而射者也。

  注[三]羿子謂羿也。淮南子曰:「堯時十日並出,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烏,皆死,墯其羽翼。」彀,引弓也。

  注[四]西,協韻音先。

  又作刺世疾邪賦,以舒其怨憤。曰:

  伊五帝之不同禮,三王亦又不同樂,數極自然變化,非是故相反駁。[一]德政不能救世溷亂,賞罰豈足懲時清濁?春秋時禍敗之始,戰國愈復增其荼毒。[二]

  秦、漢無以相踰越,乃更加其怨酷。寧計生民之命,唯利己而自足。

  注[一]禮記曰:「五帝殊時,不相沿樂,三王異代,不相襲禮。樂極則憂,禮粗則偏矣。」

  注[二]尚書曰:「罹其凶害,不忍荼毒。」孔注云:「荼毒,苦也。」

  於茲迄今,情偽萬方。佞諂日熾,剛克消亡。舐痔結駟,正色徒行。[一]嫗□名埶,撫拍豪強。[二]偃蹇反俗,立致咎殃。[三]捷懾逐物,日富月昌。[四]

  渾然同惑,孰溫孰涼。邪夫顯進,直士幽藏。

  注[一]莊子曰:「宋有曹商者,為宋王使秦,秦王悅之,益車百乘。見莊子,莊子曰:『秦王有病,召醫舐痔者,得車五乘,子豈舐痔邪?何得車之多乎?』」注[二]嫗□猶傴僂也。嫗音衣宇反。□音丘矩反。撫拍,相親狎也。

  注[三]偃蹇,驕□也。

  注[四]捷,疾也。懾,懼也。急懼逐物,則致富昌。

  原斯瘼之攸興,寔執政之匪賢。女謁掩其視聽兮,近習秉其威權。所好則鑽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絕嶮而靡緣。九重既不可啟,又腢吠之狺狺。[一]安危亡於旦夕,肆嗜欲於目前。奚異涉海之失杝,積薪而待燃。[二]榮納由於閃揄,孰知辨其蚩妍。[三]故法禁屈撓於埶族,恩澤不逮於單門。寧饑寒於堯舜之荒歲兮,不飽暖於當今之豐年。乘理雖死而非亡,違義雖生而匪存。

  注[一]楚辭曰:「豈不思夫君兮?君之門以九重。猛犬狺狺以迎吠,關梁閉而不通。」狺音銀。

  注[二]杝可以正船也,音徒我反。前書賈誼曰:「措火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而謂之安。當今之埶,何以異此?」

  注[三]閃揄,傾佞之貌也。行傾佞者則享榮寵而見納用。揄音輸。

  有秦客者,乃為詩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一]順風激靡草,富貴者稱賢。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伊優北堂上,抗髒倚門邊。[二]

  注[一]左傳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言人壽促,河清□也。

  注[二]伊優,屈曲佞媚之貌。抗髒,高亢婞直之貌也。佞媚者見親,故升堂;

  婞直者見□,故倚門。髒音葬。

  魯生聞此辭,系而作歌曰:[一]埶家多所宜,欬唾自成珠。被褐懷金玉,蘭蕙化為芻。[二]賢者雖獨悟,所困在腢愚。且各守爾分,勿復空馳驅。哀哉復哀哉,此是命矣夫!

  注[一]秦客、魯生,皆寓言也。

  注[二]老子曰:「被褐懷玉。」言處卑賤而懷德義也。楚辭曰「蘭芷變而不芳,荃蕙化而為茅」也。

  光和元年,舉郡上計到京師。是時司徒袁逢受計,計吏數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視,壹獨長揖而已。逢望而異之,令左右往讓之,曰:「下郡計*(史)**[吏]*而揖三公,何也?」對曰:「昔酈食其長揖漢王,今揖三公,何遽怪哉?」[一]

  逢則斂衽下堂,執其手,延置上坐,因問西方事,大悅,顧謂坐中曰:「此人漢陽趙元叔也。朝臣莫有過之者,吾請為諸君分坐。」[二]坐者皆屬觀。既出,往造河南尹羊陟,不得見。壹以公卿中非陟無足以托名者,乃日往到門,陟自強許通,[三]尚臥未起,壹徑入上堂,遂前臨之,曰:「竊伏西州,承高風舊矣,[四]乃今方遇而忽然,[五]柰何命也!」因舉聲哭,門下驚,皆奔入滿側。陟知其非常人,乃起,延與語,大奇之。謂曰:「子出矣。」陟明旦大從車騎奉謁造壹。[六]時諸計吏多盛飾車馬帷幕,而壹獨柴車草屏,[七]露宿其傍,延陟前坐於車下,左右莫不歎愕。陟遂與言談,至熏夕,極歡而去,執其手曰:「良璞不剖,必有泣血以相明者矣!」[八]陟乃與袁逢共稱薦之。名動京師,士大夫想望其風采。

  注[一]前書酈食其初見高祖,長揖不拜,因說高祖,高祖引之上坐。左傳曰:「豈不遽止。」杜預注曰:「遽,畏懼。」

  注[二]分坐,別坐也。

  注[三]陟意未許通壹,以壹數至門,故自勉強許通之。

  注[四]前書雋不疑見暴勝之曰:「竊伏海濱,承暴公子舊矣。」舊,久也。

  注[五]謂死也。

  注[六]奉謁,通名也。

  注[七]韓詩外傳曰,周子高對齊景公:「臣賴君之賜,疏食惡肉可得而食,駑馬柴車可得而乘。」柴車,弊惡之車也。

  注[八]琴操曰:「卞和得玉璞,以獻楚懷王。使樂正子佔之,言非玉。以其欺謾,斬其一足。懷王死,子平王立,和復抱其璞而獻之。平王復以為欺,斬其一足。

  平王死,和復獻,恐復見斷,乃抱其玉而哭荊山之中,晝夜不止,涕盡繼之以血。」

  及西還,道經弘農,過候太守皇甫規,門者不即通,壹遂遁去。門吏懼,以白之。規聞壹名大驚,乃追書謝曰:「蹉跌不面,企德懷風,虛心委質,為日久矣。

  側聞仁者愍其區區,冀承清誨,以釋遙悚。今旦外白有一尉兩計吏,不道屈尊門下,[一]更啟乃知已去。如印綬可投,夜豈待旦。惟君明叡,平其夙心。寧當慢□,加於所天。[二]事在悖惑,不足具責。儻可原察,追修前好,則何福如之!謹遣主簿奉書。下筆氣結,汗流竟趾。」壹報曰:「君學成師範,縉紳歸慕,仰高希驥,歷年滋多。[三]旋轅兼道,渴於言侍,沐浴晨興,昧旦守門,實望仁兄,昭其懸□。[四]以貴下賤,握發垂接,[五]高可敷翫墳典,起發聖意,下則抗論當世,消弭時災。豈悟君子,自生怠倦,失恂恂善誘之德,同亡國驕惰之志![六]蓋見機而作,不俟終日,[七]是以夙退自引,畏使君勞。[八]昔人或歷說而不遇,或思士而無從,皆歸之於天,不尤於物。[九]今壹自譴而已,豈敢有猜!仁君忽一匹夫,於德何損?而遠辱手筆,追路相尋,誠足愧也。壹之區區,曷雲量己,其嗟可去,謝也可食,[一0]誠則頑薄,實識其趣。但關節疢動,膝灸*(塊)**[壞]*潰,[一一]請俟它日,乃奉其情。輒誦來貺,永以自慰。」遂去不顧。

  注[一]尊謂壹也,敬之故號為尊。

  注[二]平,恕也。尊敬壹,故謂為所天。

  注[三]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法言曰:「希驥之馬,亦驥之乘;希顏之人,亦顏之徒。」希,慕也。

  注[四]懸心□仰之。

  注[五]易曰:「以貴下賤,大得人也。」史記曰:「周公一沐三握發,以接天下之士。」

  注[六]論語曰:「夫子恂恂然善誘人。」恂恂,恭順貌。

  注[七]易系辭曰:「君子見機而作,不俟終日。」

  注[八]詩曰:「大夫夙退,無使君勞。」蓋斷章以取義。

  注[九]歷說謂孔丘也。論語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馬融注云:「孔子不用於時,而不怨天;人不知己,亦不尤人也。」思士謂孟軻也。孟軻欲見魯平公,臧倉譖之。孟軻曰:「余之不遇魯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令余不遇哉?」見孟子。

  注[一0]曷,何也。言區區之心,不量己而至君門。禮記曰:「齊大饑,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有蒙袂戢屨貿貿而來。曰:

  『嗟來食。』曰:『余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從而謝之,不食而死。仲尼曰:『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注[一一]人有四關十二節。

  州郡爭致禮命,十辟公府,並不就,終於家。初袁逢使善相者相壹,云「仕不過郡吏」,竟如其言。

  著賦、頌、箴、誄、書、論及雜文十六篇。

  劉梁字曼山,一名岑,東平寧陽人也。[一]梁宗室子孫,而少孤貧,賣書於市以自資。

  注[一]寧陽,縣,故城在今兗州龔丘縣南。

  常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黨,乃著破腢論。時之覽者,以為「仲尼作春秋,亂臣知懼,[一]今此論之作,俗士豈不愧心」。其文不存。

  注[一]孟子曰:「孔子成春秋,亂臣賊子懼」也。

  又著辯和同之論。其辭曰:

  夫事有違而得道,有順而失義,有愛而為害,有惡而為美。其故何乎?蓋明智之所得,闇偽之所失也。是以君子之於事也,無適無莫,必考之以義焉。[一]

  注[一]論語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得由和興,失由同起,故以可濟否謂之和,好惡不殊謂之同。春秋傳曰:「和如羹焉,酸苦以劑其味,[一]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同如水焉,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琴瑟之專一,誰能聽之?」[二]是以君子之行,周而不比,和而不同,[三]

  以救過為正,以匡惡為忠。經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則上下和睦能相親也。」

  注[一]左傳「劑」作「齊」。爾雅曰:「劑,剪齊也。」音子隨反。今人相傳劑音在計反。

  注[二]左傳晏子對齊景公辭也。

  注[三]忠信為周,阿黨為比。

  昔楚恭王有疾,召其大夫曰:「不谷不德,少主社稷。[一]失先君之緒,覆楚國之師,[二]不谷之罪也。若以宗廟之靈,得保首領以歿,請為靈若厲。」大夫許諸。[三]及其卒也,子囊曰:「不然。[四]夫事君者,從其善,不從其過。赫赫楚國,而君臨之,撫正南海,訓及諸夏,其寵大矣。[五]有是寵也,而知其過,可不謂恭乎!」大夫從之。[六]此違而得道者也。及靈王驕淫,暴虐無度,芋尹申亥從王之欲,以殯於干溪,殉之二女。此順而失義者也。[七]鄢陵之役,晉楚對戰,陽谷獻酒,子反以斃。此愛而害之者也。[八]臧武仲曰:「孟孫之惡我,藥石也;季孫之愛我,美疢也。疢毒滋厚,石猶生我。」此惡而為美者也。[九]孔子曰:「智之難也!有臧武仲之智,而不容於魯國。抑有由也,作不順而施不恕也。」[一0]蓋善其知義,譏其違道也。

  注[一]楚恭王名審。左傳楚王曰:「生十年而喪先君。」故雲少主社稷。

  注[二]緒,業也。謂鄢陵之戰,為晉所敗。

  注[三]謚法:「亂而不損曰靈,殺戮不辜曰厲。」左傳曰:「『大夫擇焉。』莫對,及五命,乃許之。」諸,之也。

  注[四]子囊,楚令尹,名*(也)**[午]*。

  注[五]寵,榮也。

  注[六]謚法:「既過能改曰恭。」案:此楚語之文。

  注[七]國語楚靈王子圍為章華之台,伍舉對曰:「君為此台,國人罷焉,財用盡焉,年谷敗焉,數年乃成。」左傳芋尹申亥,申無宇之子也。干溪之役,申亥曰:「吾父再干王命,王不誅,惠孰大焉。」乃求王,遇諸棘闈,以王歸。王縊,申亥以其二女殉而葬之也。

  注[八]淮南子雲,楚恭王與晉人戰於鄢陵,戰酣,恭王傷。司馬子反渴而求飲,豎陽谷奉酒而進之。子反之為人也,嗜酒,而甘之,不能絕於口,遂醉而臥。

  恭王欲復戰,使人召子反,子反辭以疾。王駕而往之,入幄中而聞酒臭,恭王大怒,斬子反以為戮。

  注[九]武仲,臧孫紇也。左傳孟孫死,臧孫入哭甚哀,多涕。出,其御曰:「孟孫之惡子也而哀如是,季孫若死,其若之何?」臧孫曰:「季孫之愛我,疾疢也,孟孫之惡我,藥石也。美疢不如惡石。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言石能除己疾也。

  注[一0]季武子無適子,公彌長,悼子少,武子愛悼子,欲立之。訪於申豐,曰:「不可。」訪於臧紇,曰:「飲我酒,吾為子立之。」季氏飲大夫酒,臧紇為客,既獻,臧孫命北面重席,新韞絜之,召悼子降逆之,大夫皆起,悼子乃立。季氏以公彌為馬正。其後公彌立,孟孫羯與共構臧紇於季氏,臧紇奔齊。

  齊侯將與臧紇田,臧孫聞之,見齊侯,與之言伐晉。對曰:「多則多矣,抑君似鼠。鼠晝伏夜動,不穴於寢廟,畏人故也。今君聞晉之亂而後作焉,寧將事之,非鼠如何?」乃不與田。注曰「紇知齊侯將敗,不欲受其邑,故以比鼠,欲使怒而止」也。見左傳。

  夫知而違之,偽也;不知而失之,闇也。闇與偽焉,其患一也。患之所在,非徒在智之不及,又在及而違之者矣。故曰「智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也。[一]夏書曰:「念茲在茲,庶事恕施。」忠智之謂矣。[二]

  注[一]論語之文。

  注[二]茲,此也。念此事也,在此身也。言行事當常念如在己身也。庶,觿也。

  言觿事恕己而施行,斯可謂忠而有智矣。

  故君子之行,動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一]進退周旋,唯道是務。苟失其道,則兄弟不阿;苟得其義,雖仇讎不廢。故解狐蒙祁奚之薦,二叔被周公之害,[二]勃鞮以逆文為成,[三]傅瑕以順厲為敗,[四]管蘇以憎忤取進,申侯以愛從見退,考之以義也。[五]故曰:「不在逆順,以義為斷;不在憎愛,以道為貴。」禮記曰:「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考義之謂也。

  注[一]左傳曰:「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杜預注云:

  「回,邪也。疚,病也。」

  注[二]左傳曰,晉祁奚請老,晉侯問嗣焉,稱解狐,其讎也。

  注[三]勃鞮,晉寺人,名披。左傳晉獻公使寺人披伐公子重耳於蒲,披斬其袪。

  及文公歸國,呂甥、卻芮將焚公宮而殺文公,寺人披以呂、卻之難告之。言初雖逆文公,後竟成之也。

  注[四]左傳言鄭厲公為祭仲所逐,後侵鄭及大陵,獲鄭大夫傅瑕。傅瑕曰:「苟捨我,吾請納子。」厲公與之盟而赦之。傅瑕殺鄭子而納厲公,*[厲公]*遂殺傅瑕也。

  注[五]新序曰:「楚恭王有疾,告諸大夫曰:『管蘇犯我以義,違我以禮,與處不安,不見不思,然而有得焉。吾死之後,爵之於朝。申侯伯順吾所欲,行吾所樂,與處則安,不見則思,然未嘗有得焉。必速遣之。』」桓帝時,舉孝廉,除北新城長。[一]告縣人曰:「昔文翁在蜀,道著巴漢,[二]

  庚桑瑣隸,風移碨磥。[三]吾雖小宰,猶有社稷,[四]苟赴期會,理文墨,豈本志乎!」乃更大作講捨,延聚生徒數百人,朝夕自往勸誡,身執經卷,試策殿最,儒化大行。此邑至後猶稱其教焉。

  注[一]北新城屬涿縣。

  注[二]前書文翁為蜀郡太守,興起學校,比於*[齊]*、魯*(衛)*也。

  注[三]瑣,碎也。莊子曰:「老聃之*(後)**[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碨磥之山,居三年,碨壘大穰。碨壘之人相與言曰:『庚桑子之始來,吾洒然異之;今吾日計之不足,歲計之有餘,庶幾其聖人乎!』」碨音猥。磥音盧罪反。

  注[四]論語曰:「子路將使子羔為費宰,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特召入拜尚書郎,累遷。後為野王令,未行。光和中,病卒。

  孫楨,亦以文才知名。[一]

  注[一]魏志楨字公幹,為司空軍謀祭酒,五官郎將文學,與徐干、陳琳、阮瑀、應瑒俱以章知名,轉為平原侯庶子。

  邊讓字文禮,陳留浚儀人也。少辯博,能屬文。作章華賦,雖多淫麗之辭,而終之以正,亦如相如之諷也。[一]其辭曰:

  注[一]章華台,解見馮衍傳。楊雄曰:「詞人之賦麗以淫。」司馬相如作上林賦「發倉廩以救貧窮,補不足,恤□寡,存孤獨,出德號,省刑罰」,此為諷也。

  楚靈王既游雲夢之澤,息於荊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一]右顧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二]延目廣望,騁觀終日。顧謂左史倚相曰:「盛哉斯樂,可以遺老而忘死也!」[三]於是遂作章華之台,築干溪之室,[四]窮木土之技,單珍府之實,舉國營之,數年乃成。[五]設長夜之淫宴,作北裡之新聲。

  [六]於是伍舉知夫陳、蔡之將生謀也。[七]乃作斯賦以諷之:

  注[一]洞庭湖在今岳州西南。

  注[二]說苑曰:「楚昭王欲之荊台游,司馬子綦進諫曰:『荊台之遊,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南望獵山,下臨方淮,其地使人遺老而忘死也。王不可游也。』」巫山在夔州巫山縣東。

  注[三]說苑,此並司馬子綦諫昭王之言。

  注[四]史記曰,靈王次於干溪,樂干溪不能去。

  注[五]技,巧也。單,盡也。國語楚靈王為章華之台,與伍舉升焉。曰:「台美夫!」對曰:「國君安人以為樂,今君為此台也,國人罷焉,財用盡焉,年谷敗焉,百姓煩焉,軍國苦之,數年乃成。」

  注[六]史記曰,紂為酒池肉林,使男女□而相逐其閒,為長夜之飲。使師涓作新聲,北裡之舞,靡靡之樂也。

  注[七]陳蔡二國,先為楚所滅也。

  冑高陽之苗胤兮,承聖祖之洪澤。[一]建列藩於南楚兮,等威靈於二伯。[二]

  超有商之大彭兮,越隆周之兩虢。[三]達皇佐之高勳兮,馳仁聲之顯赫。[四]

  惠風春施,神武電斷,華夏肅清,五服攸亂。[五]旦垂精於萬機兮,夕回輦於門館。設長夜之歡飲兮,展中情之嬿婉。[六]竭四海之妙珍兮,盡生人之秘玩。

  注[一]冑,胤也。高陽,帝顓頊也。帝系曰:「顓頊娶於滕隍氏女而生老童,是為楚先。」楚詞曰:「帝高陽之苗裔兮。」

  注[二]老童之後鬻熊,事周文王,早卒。至孫熊繹,周成王時封於楚。其後子孫隆盛,與齊、晉*[爭]*強。二伯,齊桓、晉文也。

  注[三]國語曰:「商伯大彭、豕韋。」左傳曰「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

  注[四]皇佐謂鬻熊佐文王也。左傳曰:「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於人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此馳仁聲也。

  注[五]謂靈王承先世仁惠之風,如春普施。神武威稜,如電雷之斷決也。五服,甸、侯、綏、要、荒也。亂,理也。

  注[六]嬿,安也。婉,美也。婉,協韻音於願反。

  爾乃攜窈窕,從好仇,[一]徑肉林,登糟丘,[二]蘭餚山竦,椒酒淵流。[三]

  激玄醴於清池兮,靡微風而行舟。登瑤台以回望兮,冀彌日而消憂。[四]於是招宓妃,命湘娥,[五]齊倡列,鄭女羅。[六]揚激楚之清宮兮,展新聲而長歌。

  [七]繁手超於北裡,妙舞麗於陽阿。[八]金石類聚,絲竹腢分。被輕簹,曳華文,[九]羅衣飄颻,組綺繽紛。[一0]縱輕軀以迅赴,若孤鵠之失腢;振華袂以逶迤,若游龍之登雲。於是歡嬿既洽,長夜向半,琴瑟易調,繁手改彈,清聲發而響激,微音逝而流散。振弱支而紆繞兮,若綠繁之垂干,忽飄颻以輕逝兮,似鸞飛於天漢。舞無常態,鼓無定節,尋聲響應,修短靡跌。[一一]長袖奮而生風,清氣激而繞結。[一二]爾乃妍媚遞進,巧弄相加,俯仰異容,忽兮神化。[一二]體迅輕鴻,榮曜春華,進如浮雲,退如激波。雖復柳惠,能不咨嗟![一四]於是天河既回,淫樂未終,清鑰發征,激楚揚風。[一五]於是音氣發於絲竹兮,飛響軼於雲中。比目應節而雙躍兮,[一六]孤雌感聲而鳴雄。[一七]美繁手之輕妙兮,嘉新聲之彌隆。於是觿變已盡,腢樂既考。[一八]歸乎生風之廣夏兮,修黃軒之要道。[一九]攜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嬪之素肘。[二0]形便娟以嬋媛兮,若流風之靡草。[二一]美儀操之姣麗兮,忽遺生而忘老。

  注[一]窈窕,幽閒也。仇,匹也。毛詩曰:「窈窕淑女,君子好仇。」

  注[二]史記紂作糟丘酒池,懸肉以為林也。

  注[三]蘭餚,芳若蘭也。椒酒,置椒酒中也。楚詞曰:「蕙餚兮蘭籍,桂酒兮椒漿。」

  注[四]彌,終也。楚辭曰:「望瑤台而偃蹇。」

  注[五]宓妃,洛水之神女也。湘娥,堯之二女娥皇、女英,湘水之神也。

  注[六]楚辭曰:「二八齊容起鄭舞。」

  注[七]激楚,曲名也。淮南子曰:「激楚結風。」

  注[八]左傳曰:「繁手淫聲,慆堙心耳,乃忘和平。」陽阿,解見馬融傳。

  注[九]方言曰:「簹謂之裾。」釋名曰:「婦人上服謂之簹。」

  注[一0]組,綬也。綺,綾也。

  注[一一]跌,蹉也。

  注[一二]歌聲激發,縈繞纏結。

  注[一三]化,協韻音花。

  注[一四]柳下惠,展季也。家語曰:「柳下惠嫗不逮門之女,國人不稱其亂,言其貞也。」

  注[一五]鑰如笛,六孔。

  注[一六]比目魚一名鰈,一名王余,不比不行,今江東呼為板魚。韓詩外傳曰:

  「伯牙鼓琴,游魚出聽。」

  注[一七]枚乘七發曰:「暮則羈雌迷鳥宿焉。」羈雌,孤雌也。

  注[一八]考,成也。

  注[一九]黃帝軒轅氏得房中之術於玄女,握固吸氣,還精補腦,可以長生。說苑雍門周說孟嘗君曰:「廣夏邃房下,羅帷來清風。」

  注[二0]西子,西施也。越絕書曰:「越王句踐得采薪二女西施、鄭旦,以獻吳王」毛嬪,毛嬙也。莊子曰:「毛嬙麗姬,人之美者。」

  注[二一]淮南子曰:「今舞者便娟若秋藥被風。」藥,白芷也。

  爾乃清夜晨,妙技單,收尊俎,徹鼓盤。[一]惘焉若酲,撫□而歎。[二]慮理國之須才,悟稼穡之艱難。美呂尚之佐周,善管仲之輔桓。將超世而作理,焉沉湎於此歡!於是罷女樂,墮瑤台。思夏禹之卑宮,慕有虞之土階。[三]舉英奇於仄陋,拔髦秀於蓬萊。[四]君明哲以知人,官隨任而處能。[五]百揆時□,庶績鹹熙。諸侯慕義,不召同期。[六]繼高陽之絕軌,崇成、莊之洪基。[七]雖齊桓之一匡,豈足方於大持?

  [八]爾乃育之以仁,臨之以明。致虔報於鬼神,盡肅恭乎上京。[九]馳淳化於黎元,永歷世而太平。

  注[一]張衡七盤賦曰「歷七盤而屣躡」也。

  注[二]酲,酒病也。

  注[三]墨子曰:「虞舜土階三尺,茅茨不剪。」

  注[四]蓬蒿草萊之閒也。爾雅曰:「髦,俊也。」

  注[五]能,協韻音乃來反。

  注[六]尚書武王伐紂,八百諸侯不期而至。

  注[七]史記楚成王布德施惠,結舊好於諸侯,使人獻於天子。莊王,成王孫也。

  納伍舉、蘇縱之諫,罷淫樂,聽國政,所誅數百人,所進數百人,國人大悅。

  注[八]谷梁傳曰:「齊桓公為陽谷之會,一匡天下。」匡,正也。

  注[九]言楚尊事周室。

  大將軍何進聞讓才名,欲辟命之,恐不至,詭以軍事徵召,既到,署令史,[一]

  進以禮見之。讓善占*(謝)**[射]*,能辭對,時賓客滿堂,莫不羨其風。府掾孔融、王朗並修刺候焉。[二]

  注[一]續漢志曰:「大將軍下有令史及御史屬三十一人。」

  注[二]朗字景興,魏志有傳。

  議郎蔡邕深敬之,以為讓宜處高任,乃薦於何進曰:「伏惟幕府初開,博選清英,華發舊德,並為元龜。[一]雖振鷺之集西雍,濟濟之在周庭,無以或加。[二]

  竊見令史陳留邊讓,天授逸才,聰明賢智。髫□夙孤,不盡家訓。[三]及就學廬,便受大典,初涉諸經,見本知義,授者不能對其問,章句不能逮其意。心通性達,口辯辭長。非禮不動,非法不言。若處狐疑之論,定嫌審之分,經典交至,撿括參合,觿夫寂焉,莫之能奪也。使讓生在唐、虞,則元、凱之次,運值仲尼,則顏、冉之亞,豈徒俗之凡偶近器而已者哉!階級名位,亦宜超然,若復隨輩而進,非所以章纓偉之高價,昭知人之絕明也。傳曰:『函牛之鼎以亨雞,多汁則淡而不可食,少汁則熬而不可熟。』[四]此言大器之於小用,固有所不宜也。邕竊悁邑,[五]怪此寶鼎未受犧牛大羹之和,久在煎熬臠割之閒,願明將軍回謀垂慮,裁加少納,貢之機密,展之力用。[六]若以年齒為嫌,則顏回不得貫德行之首,子奇終無理阿之功。[七]苟堪其事,古今一也。」

  注[一]華髮,白首也。元龜所以知吉凶。尚書曰:「格人元龜。」

  注[二]韓詩曰:「振鷺于飛,於彼西雍。」薛君章句曰:「鷺,絜白之鳥也。西雍,文王*(之)**[辟]*雍也。言文王之時,辟雍學士皆絜白之人也。」又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注[三]髫,翦發為鬌也。□,毀齒也。

  注[四]莊子曰:「函牛之鼎沸,蟻不得措一足焉。」呂氏春秋曰,白圭對魏王曰「市丘之鼎以亨雞,多洎之則淡不可食,少洎之則焦而不熟」也。函,容也。

  洎,汁也。

  注[五]悁邑,憂憤也。

  注[六]展,陳也。

  注[七]說苑曰:「子奇年十八為阿宰,有善績。」

  讓後以高才擢進,屢遷,出為九江太守,不以為能也。

  初平中,王室大亂,讓去官還家。恃才氣,不屈曹操,多輕侮之言。建安中,其鄉人有構讓於操,操告郡就殺之。文多遺失。

  酈炎字文勝,范陽人,酈食其之後也。炎有文才,解音律,言論給捷,多服其能理。[一]靈帝時,州郡辟命,皆不就。有志氣,作詩二篇曰:

  注[一]給,敏也。

  大道夷且長,窘路狹且促。修翼無*(與)**[卑]*棲,遠趾不步局。[一]舒吾陵霄羽,奮此千里足。超邁絕塵驅,□忽誰能逐。賢愚豈常類,稟性在清濁。富貴有人籍,貧賤無天錄。[二]通塞苟由己,志士不相卜。[三]陳平敖裡社,[四]韓信釣河曲。[五]終居天下宰,食此萬鐘祿。[六]德音流千載,功名重山嶽。

  注[一]窘,迫也。

  注[二]富貴者為人所載於典籍也,貧賤者不載於天錄。天錄謂若蕭、曹見名於圖書。

  注[三]言通塞苟若由己,則志士不須相卜也。故蔡澤謂唐舉曰:「富貴吾自取之,所不知者壽也。」

  注[四]陳平為裡社宰,分肉均。裡中曰:「善哉陳孺子之為宰也!」曰:「使平宰天下亦猶是。」見前書。

  注[五]韓信家貧無行,不得為吏,釣於淮陰城下。河者,水之總名也。

  注[六]大斛四斗曰鐘。

  靈芝生河洲,動搖因洪波。蘭榮一何晚,嚴霜瘁其柯。哀哉二芳草,不植太山阿。文質道所貴,遭時用有嘉。絳、灌臨衡宰,謂誼崇浮華。賢才抑不用,遠投荊南沙。[一]抱玉乘龍驥,不逢樂與和。[二]安得孔仲尼,為世陳四科![三]

  注[一]賈誼欲革漢土德,改定律令,絳侯周勃及灌嬰共毀之,文帝以誼為長沙太傅。見前書。

  注[二]伯樂、卞和。

  注[三]謂德行、政事、文學、言語也。

  炎後風病慌忽。性至孝,遭母憂,病甚發動。妻始產而驚死,妻家訟之,收系獄。炎病不能理對,熹平六年,遂死獄中,時年二十八。尚書盧植為之誄贊,以昭其懿德。

  侯瑾字子瑜,敦煌人也。少孤貧,依宗人居。性篤學,恆傭作為資,暮還輒□柴以讀書。[一]常以禮自牧,[二]獨處一房,如對嚴賓焉。州郡累召,公車有道征,並稱疾不到。作矯世論以譏切當時。而徙入山中,覃思著述。[三]以莫知於世,故作應賓難以自寄。又案漢記撰中興以後行事,為皇德傳三十篇,行於世。余所作雜文數十篇,多亡失。*(西)*河*[西]*人敬其才而不敢名之,皆稱為侯君雲。

  注[一]□,古「然」字。

  注[二]易曰:「卑以自牧。」牧,養也。

  注[三]覃,靜也。

  高彪字義方,吳郡無錫人也。[一]家本單寒,至彪為諸生,游太學。有雅才而訥於言。嘗從馬融欲訪大義,融疾不獲見,乃覆刺遺融書曰:「承服風問,從來有年,[二]故不待介者而謁大君子之門,冀一見龍光,以□腹心之願。[三]不圖遭疾,幽閉莫啟。昔周公旦父文兄武,九命作伯,以尹華夏,猶揮沐吐餐,垂接白屋,[四]故周道以隆,天下歸德。公今養痾傲士,故其宜也。」融省書籩,追謝還之,彪逝而不顧。

  注[一]無錫,今常州縣。

  注[二]風問,風猷令問。

  注[三]毛詩曰:「既見君子,為龍為光。」龍,寵也。

  注[四]白屋,匹夫也。

  後郡舉孝廉,試經第一,除郎中,校書東觀,數奏賦、頌、奇文,因事諷諫,靈帝異之。

  時京兆第五永為督軍御史,使督幽州,百官大會,祖餞於長樂觀。議郎蔡邕等皆賦詩,彪乃獨作箴曰:「文武將墜,乃俾俊臣。[一]整我皇綱,董此不虔。[二]

  古之君子,即戎忘身。[三]明其果毅,尚其桓桓。[四]呂尚七十,氣冠三軍,詩人作歌,如鷹如鸇。[五]天有太一,五將三門;[六]地有九變,丘陵山川;[七]

  人有計策,六奇五閒:[八]總茲三事,謀則咨詢。[九]無曰己能,務在求賢,淮陰之勇,廣野是尊。[一0]周公大聖,石碏純臣,以威克愛,以義滅親。[一一]勿謂時險,不正其身。勿謂無人,莫識己真。忘富遺貴,福祿乃存。枉道依合,復無所觀。[一二]先公高節,越可永遵。佩藏斯戒,以厲終身。」邕等甚美其文,以為莫尚也。

  注[一]俾,使也。

  注[二]董,正也。

  注[三]易曰:「不利即戎。」司馬穰苴曰:「將受命之日忘其家,援枹鼓即忘其身。」

  注[四]左傳曰:「殺敵為果,致果為毅。」尚書曰:「勖哉夫子,尚桓桓。」桓桓,武貌。

  注[五]太公年七十遇文王。毛詩曰:「惟師尚父,時惟鷹揚。」

  注[六]太一式:「凡舉事皆欲發三門,順五將。」發三門者,開門、休門、生門。

  五將者,天目、文昌等。

  注[七]孫子九變篇曰:「用兵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汜地,有圍地,有死地。諸侯自戰其地,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為輕地。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為交地。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觿,為衢地。入人地深,倍城邑多,為重地。行山林,阻沮澤,難行之道,為汜地。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少,彼寡可以擊吾觿者,為圍地。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為死地。通九變之利,知用兵矣。」

  注[八]陳平凡六出奇策。孫子曰:「用閒有五,有因閒,有內閒,有反閒,有死閒,有生閒。五閒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因閒者,因其鄉人而用之也。內閒者,因其官人而用之也。反閒者,因其敵閒而用之也。死閒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閒知之而得於敵者也。生閒者,反報者也。」

  注[九]總天、地、人之事而詢謀於觿。

  注[一0]臣賢案:前書韓信破趙,得廣武君李左車,解其縛而師事之。而此作「廣野」。案廣野君酈食其,無韓信師事處,蓋誤也。

  注[一一]周公誅管、蔡,石碏殺其子厚也。克,勝也。前書孫寶曰:「周公上聖,邵公大賢。」尚書曰:「威克厥愛,允濟。」

  左傳曰:「石碏純臣也。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注[一二]曲道以合時者,不足觀也。

  後遷*(內)**[外]*黃令,帝□同僚臨送,祖於上東門,[一]詔東觀畫彪像以勸學者。彪到官,有德政,上書薦縣人申徒蟠等。病卒於官,文章多亡。

  注[一]洛陽城東面北頭門。

  子岱,亦知名。

  張超字子並,河閒鄚人也,[一]留侯良之後也。有文才。靈帝時,從車騎將軍朱鑈征黃巾,為別部司馬。著賦、頌、碑文、薦、檄、箋、書、謁文、嘲,凡十九篇。超又善於草書,妙絕時人,世共傳之。

  注[一]今瀛州鄚縣。

  禰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一]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興平中,避難荊州。建安初,來游許下。始達穎川,乃陰懷一刺,既而無所之適,至於刺字漫滅。是時許都新建,賢士大夫四方來集。或問衡曰:「盍從陳長文、司馬伯達乎?」

  [二]對曰:「吾焉能從屠沽兒耶!」又問:「荀文若、趙稚長雲何?」[三]衡曰:

  「文若可借面弔喪,稚長可使監□請客。」[四]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常稱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數也。」融亦深愛其才。

  注[一]般,縣,故城在今德州平昌縣東。般音卜滿反。

  注[二]陳腢字長文。司馬朗字伯達,河內溫人。

  注[三]趙為蕩寇將軍,見魏志。

  注[四]典略曰:「衡見荀儀容但有貌耳,故可弔喪。趙有腹大,健噉肉,故可監□也。」

  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上疏薦之曰:「臣聞洪水橫流,帝思俾乂,[一]旁求四方,以招賢俊。[二]昔孝武繼統,將弘祖業,疇咨熙載,腢士響臻。

  [三]陛下叡聖,纂承基緒,遭遇□運,勞謙日□。[四]惟岳降神,異人並出。[五]

  竊見處士平原禰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質貞亮,英才卓礫。初涉蓺文,升堂鶯奧,目所一見,輒誦於口,耳所瞥聞,不忘於心。性與道合,思若有神。[六]

  弘羊潛計,安世默識,以衡准之,誠不足怪。[七]忠果正直,志懷霜雪,見善若驚,疾惡若讎。[八]任座抗行,史魚厲節,殆無以過也。[九]鷙鳥累伯,不如一鶚。[一0]使衡立朝,必有可觀。飛辯騁辭,溢氣坌湧,解疑釋結,臨敵有餘。

  昔賈誼求試屬國,詭系單于;[一一]終軍欲以長纓,牽致勁越。[一二]弱冠慷慨,前世美之。近日路粹、嚴象,亦用異才擢拜台郎,衡宜與為比。如得龍躍天衢,振翼雲漢,楊聲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門之穆穆。[一三]鈞天廣樂,必有奇麗之觀;[一四]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激楚、楊阿,至妙之容,台牧者之所貪;[一五]飛兔、騕褭,絕足奔放,良、樂之所急。[一六]臣等區區,敢不以聞。」

  注[一]孟子曰:「堯時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尚書帝曰:「咨,湯湯洪水方割,有能俾乂」。俾,使也。乂,理也。

  注[二]尚書曰:「旁求天下。」

  注[三]尚書帝堯曰:「疇咨若時登庸。」又曰:「有能奮庸熙帝之載。」疇,誰也。□,廣也。載,事也。

  注[四]易曰:「勞謙君子有終吉。」尚書□文王德曰:「自朝至於日中□,不遑*[暇]*食。」言不敢懈怠也。

  注[五]毛詩曰:「惟岳降神,生甫及申。」公孫弘傳贊曰:「異人並出。」

  注[六]淮南子曰:「所謂真人者,性合於道也。」

  注[七]前書曰:「桑弘羊,雒陽賈人子,以心計,年十三為侍中。」又曰:「張安世字子孺,為郎。上行幸河東,嘗亡書三篋,詔問莫能知,唯安世識之,具作其事。後購求得書,以相校,無所遺失。」

  注[八]國語楚藍尹亹謂子西曰:「夫闔廬,聞一善言若驚,得一士若賞。」

  注[九]呂氏春秋魏文侯飲,問諸大夫曰:「寡人何如主也?」任座曰:「君不肖君也。克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不肖君也。」論語孔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也。

  注[一0]鄒陽上書之言也。鶚,大鵰也。

  注[一一]前書賈誼曰:「何不試以臣為屬國之官,以主匈奴。行臣之計,請必系單于之頸而制其命。」

  注[一二]前書終軍曰「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也。

  注[一三]尚書曰:「賓於四門,四門穆穆。」

  注[一四]史記曰,趙簡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醫扁鵲曰:「血脈理也。

  昔秦穆公如此,七日寤,寤而曰:『我之帝所甚樂。』今主君之疾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閒必有言也。」居二日,果寤,語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廣樂九奏,其聲動心」也。

  注[一五]諸本並作「台牧」,未詳其義。融集作「掌伎」。

  注[一六]呂氏春秋曰:「飛兔、騕褭,古駿馬也。」高誘注曰:「日行萬里。」

  王良、伯樂,善御人也。

  融既愛衡才,數稱述於曹操。操欲見之,而衡素相輕疾,自稱狂病,不肯往,而數有恣言。操懷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殺之。聞衡善擊鼓,乃召為鼓史,因大會賓客,閱試音節,諸史過者,皆令脫其故衣,更著岑牟單絞之服。[一]次至衡,衡方為漁陽參撾,蹀□而前,[二]容態有異,聲節悲壯,聽者莫不慷慨。

  衡進至操前而止,吏訶之曰:「鼓史何不改裝,而輕敢進乎?」衡曰:「諾。」

  於是先解衵衣,[三]次釋余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單絞而著之,畢,復參撾而去,顏色不怍。[四]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注[一]文士傳曰:「魏太祖欲辱衡,乃令人錄用為鼓史。後至八月朝普天閱試鼓節,作三重閣,列坐賓客,以帛絹製作衣,一岑牟,一單絞及小褌。」通史志曰:「岑牟,鼓角士冑也。」鄭玄注禮記曰:「絞,蒼黃之色也。」

  注[二]文士傳曰:「衡擊鼓作漁陽參搥,蹋地來前,躡馺足腳,容態不常,鼓聲甚悲,易衣畢,復擊鼓參搥而去。至今有漁陽參搥,自衡始也。」臣賢案:搥及撾並擊鼓杖也。參撾是擊鼓之法,而王僧孺詩云:「散度廣陵音,參寫漁陽曲。」

  而於其詩自音云:「參音七紺反。」後諸文人多同用之。據此詩意,則參曲奏之名,則撾字入於下句,全不成文。下云「復參撾而去」,足知「參撾」二字當相連而讀。參字音為去聲,不知何所憑也。參七甘反。

  注[三]杜預注左傳曰:「衵,近身衣也。」音女一反。

  注[四]怍,羞也。

  孔融退而數之曰:「正平大雅,固當爾邪?」[一]因宣操區區之意。衡許往。融復見操,說衡狂疾,今求得自謝。操喜,□門者有客便通,待之極晏。衡乃著布單衣、□巾,手持三尺梲杖,[二]坐大營門,以杖捶地大罵。吏白:外有狂生,坐於營門,言語悖逆,請收案罪。操怒,謂融曰:「禰衡豎子,孤殺之猶雀鼠耳。顧此人素有虛名,遠近將謂孤不能容之,今送與劉表,視當何如。」於是遣人騎送之。臨發,觿人為之祖道,先供設於城南,乃更相戒曰:「禰衡勃虐無禮,今因其後到,鹹當以不起折之也。」及衡至,觿人莫肯興,衡坐而大號。

  觿問其故,衡曰:「坐者為頤,臥者為屍,屍頤之閒,能不悲乎!」

  注[一]雅,正也。言大雅君子不當爾。

  注[二]說文曰:「梲,大杖也。」音佗結反。

  劉表及荊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賓禮之,文章言議,非衡不定。表嘗與諸文人共草章奏,並極其才思。時衡出,還見之,開省未周,因毀以抵地。[一]表憮然為駭。[二]衡乃從求筆札,須臾立成,辭義可觀。表大悅,益重之。

  注[一]抵,擲也。

  注[二]憮然,怪之也,音撫。

  後復侮慢於表,表恥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黃祖性急,故送衡與之,祖亦善待焉。

  衡為作書記,輕重□密,各得體宜。祖持其手曰:「處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

  祖長子射[一]為章陵太守,尤善於衡。嘗與衡俱游,共讀蔡邕所作碑文,射愛其辭,還恨不繕寫。衡曰:「吾雖一覽,猶能識之,[二]唯其中石缺二字為不明耳。」因書出之,射馳使寫碑還校,如衡所書,莫不歎伏。射時大會賓客,人有獻鸚鵡者,射舉琶於衡曰:「願先生賦之,以娛嘉賓。」衡*(覽)**[攬]*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

  注[一]射音亦。

  注[二]識,記也,音志。

  後黃祖在蒙沖船上,[一]大會賓客,而衡言不遜順,祖籩,乃訶之,衡更熟視曰:「死公!雲等道?」[二]祖大怒,令五百將出,[三]欲加棰,衡方大罵,祖恚,遂令殺之。祖主簿素疾衡,實時殺焉。射徒跣來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斂。衡時年二十六,其文章多亡雲。

  注[一]釋名曰:「外狹而長曰蒙沖,以衝突敵船。」

  注[二]死公,罵言也。等道,猶今言何勿語也。

  注[三]五百猶今之問事也。解見宦者傳。

  贊曰:情志既動,篇辭為貴。[一]抽心呈貌,非雕非蔚。[二]殊狀共體,同聲異氣。言觀麗則,永監淫費。[三]

  注[一]毛詩序云:「情發於中而形於言。詩者志之所之,故情志動而篇辭作,斯文章之為貴。」

  注[二]雕,斲也。易曰:「君子豹變,其文蔚。」

  注[三]楊雄曰:「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禮記曰:「不辭費。」

  校勘記

  二六二七頁三行富平侯放之孫也按:集解引洪亮吉說,謂案升傳,升以黨錮事誅,年四十九,以升生年計之,放卒已一百三十餘年,范言升放之孫,未識何據。又引李賡芸說,謂「孫」上疑有脫字。

  二六二七頁一一行毛足異門而出殿本「手」作「首」。王先謙謂「手」字誤,當依注作「首」。今按:史記孔子世家云「手足異處」,與谷梁傳異。

  二六二八頁三行兩君就壇汲本、殿本此下有「兩相相揖」四字。今按:注引經傳多刪節,此或後人據谷梁傳補也。

  二六二九頁一一行後見驅者按:集解引惠棟說,謂「見」集作「逼」。

  二六二九頁一二行羿子彀左按:集解引惠棟說,謂「羿子」集作「羿弓」。

  二六二九頁一五行小而柄長謂之罼按「罼」原斗「罩」,逕改正。

  二六三二頁三行是時司徒袁逢受計按:集解引洪頤粻說,謂靈帝紀光和元年二月,光祿勳袁滂為司徒,二年三月,司徒袁滂免,元年受計者非袁逢也。

  二六三二頁四行下郡計*(史)**[吏]*而揖三公據汲本、殿本改。

  二六三三頁一四行實望仁兄按:刊誤謂「兄」當作「君」。兩漢未嘗相呼為「仁兄」,下文亦有「仁君」。

  二六三四頁四行膝灸*(塊)**[壞]*潰據汲本改。按:「灸」原斗「炙」,逕改正。

  二六三四頁一四行臧倉譖之按:「倉」原斗「蒼」,逕據汲本、殿本改正。

  二六三五頁六行一名岑按:集解引何焯說,謂魏志注中作「一名恭」。

  二六三六頁一三行芋尹申亥汲本「芋」作「芊」,注同。按:校補引柳從辰說,謂此字左傳註疏本作「□」,郝在田金壺字考云「芊音千,芊尹,複姓也」。案□、芊、芋三字形近易鬥,以音求形,作「芋」為是。至郝氏作「芊」,以芊尹為複姓,則汲本之從千,可知亦別有所據,自不妨兩存之。

  二六三七頁六行子囊楚令尹名*(也)**[午]*據殿本改。

  二六三七頁九行楚靈王子圍按:刊誤謂案文多一「子」字。

  二六三九頁四行伐公子重耳於蒲按:「蒲」原斗「蒱」,逕據汲本、殿本改正。

  二六三九頁七行傅瑕殺鄭子而納厲公*[厲公]*遂殺傅瑕也王先謙謂「遂」上當更有「厲公」二字。今據補。

  二六三九頁一四行比於*[齊]*魯*(□)*也按:集解引惠棟說,謂依前書「魯□」當作「齊魯」。今據改。

  二六三九頁一五行老聃之*(後)**[役]*有庚桑楚者據汲本改。

  二六四一頁一二行馳仁聲之顯赫按:集解引王補說,謂文選曹植贈丁儀王粲詩注「馳」作「飛」。

  二六四一頁一六行與齊晉*[爭]*強據刊誤補。

  二六四二頁三行楚自克庸以來按:「庸」原斗「廣」,逕改正。

  二六四二頁一一行若孤鵠之失腢按:集解引王補說,謂文選洛神賦注「孤」作「離」。

  二六四二頁一三行忽飄颻以輕逝兮按:集解引王補說,謂文選陸機日出東南隅行注「飄颻」作「飄然」。

  二六四三頁一行淫樂未終按:集解引王補說,謂文選謝惠連詠牛女詩注「淫」作「歡」。

  二六四三頁一三行慆堙心耳按:「慆」原斗「□」,逕改正。

  二六四四頁五行遊魚出聽按:「游」原斗「淫」,逕改正。

  二六四四頁八行說苑按:「苑」原斗「宛」,逕改正。

  二六四五頁一五行讓善占*(謝)**[射]*據殿本改。

  二六四六頁四行不盡家訓按:集解引惠棟說,謂「盡」邕集作「墮」。

  二六四六頁五行章句不能逮其意按:集解引惠棟說,謂「逮」邕集作「遂」。

  二六四六頁七行豈徒俗之凡偶近器而已者哉按:刊誤謂案文多一「者」字。

  二六四六頁七行若復隨輩而進按:集解引惠棟說,謂邕集云「若復從此郡選舉」云云。

  二六四六頁一0行願明將軍回謀垂慮裁加少納按:集解引惠棟說,謂邕集云「願明將軍回謀守慮,思垂採納」。又引蘇輿說,謂「裁加少納」疑當作「少加裁納」。

  二六四六頁一四行文王*(之)**[辟]*雍也據殿本改。

  二六四七頁一三行修翼無*(與)**[卑]*棲據汲本、殿本改。

  二六四九頁五行*(西)*河*[西]*人敬其才集解引陳景雲說,謂「西河」當作「河西」。瑾敦煌人,河西四郡之一也。今據改。

  二六五0頁九行祖餞於長樂觀按:集解引惠棟說,謂「長樂」當作「平樂」。

  二六五一頁三行援枹鼓即忘其身按:「枹」原斗「抱」,逕改正。

  二六五一頁七行有汜地按:刊誤謂案孫子「汜」當作「圮」。

  二六五二頁三行後遷*(內)**[外]*黃令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內黃」當作「外黃」,惠棟說同,今據改。按:御覽一七九引亦作「外黃」。

  二六五二頁八行妙絕時人按:「時」原斗「府」,逕據汲本、殿本改正。

  二六五三頁六行般音卜滿反按:「卜」原斗「十」,逕改正。

  二六五三頁九行趙有腹大刊誤謂「腹大」舊作「腹尺」。按:魏志荀彧傳裴注引典略作「腹尺」。

  二六五三頁一一行昔孝武繼統按:校補謂文選「孝武」作「世宗」,此皆章懷避改。

  二六五三頁一三行英才卓礫按:文選「礫」作「躒」,校補謂作「躒」是。

  二六五三頁一三行耳所瞥聞按:文選「瞥」作「暫」,校補謂作「暫」是。

  二六五三頁一五行鷙鳥累伯汲本「伯」作「百」。按:古伯百通用。

  二六五四頁五行激楚楊阿汲本、殿本「楊」作「揚」,文選作「陽」。按:作「陽」是。

  二六五四頁五行台牧者之所貪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文選載此表作「掌技」。

  二六五四頁一0行不遑*[暇]*食據汲本、殿本補。

  二六五五頁九行融集作掌伎「掌伎」汲本作「掌牧」,殿本作「堂牧」。按:皆「掌伎」之鬥。

  二六五六頁一行後至八月朝普天閱試鼓節按:校補謂「朝普天」語不明。魏志注引文士傳作「後至八月朝大宴賓客並會」。疑即「朝會大宴」四字之鬥脫。

  二六五七頁一二行衡*(覽)**[攬]*筆而作據汲本改。

  二六五八頁一一行楊雄曰按:「楊」原作「揚」,逕據汲本、殿本改。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