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軍事天地>>軍事小說>>新四軍征戰實錄

雲台書屋


  12月的皖南,寒風呼嘯,一派肅殺。
  項英的心情如同這氣候一樣,淒苦、寒冷。他感到孤獨,孤獨的心靈在寒風中搖顫。
  12月26日晚9時,機要秘書送來了中共中央緊急電報。這電報挾帶著窗外的寒意,毫不猶豫地吹進了項英本已寒涼的心胸:
  ……你們在困難面前,屢次向中央請示方針,但中央遠在一年前即將方針給了你們,即向北發展,你們卻始終藉故不執行……
  好一個「一年前」,好一個「不執行」。往事如煙,不堪回首。不堪回首的往事像著了魔一樣,迫使項英的目光離開了電文。
  一年前,中央指示新四軍東進,進入寧、滬、杭三角洲;北移,進入兩淮、蘇北。然而,一向認為自己頗具戰略頭腦的項英卻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
  他認為,東進、北移,有三大不利:
  其一,寧、滬、杭三角洲乃蔣宋孔陳四大家族之大本營,日軍佔領上海、南京、杭州後,此處又成為日、蔣、汪的心臟地區,故進入此地區實為愚蠢之舉。
  其二,此地區為日、蔣、汪三雄必爭的經濟命脈區,新四軍硬要擠進去,必將處於日、偽、頑三面夾擊之中。須知經濟利益衝突是一切戰爭的根本動因。這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
  其三,北進之後,敵後3年游擊戰爭所營造的江南革命根據地、戰略支撐點,必將喪失。
  項英想到這兒,認為這是以革命利益為重,以烈士的鮮血為貴。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油然而生,中央的歷次批評,只能使他憤慨,卻不能使他愧疚。
  他耐住性子,把目光重新收回到電文上:
  ……至於如何北移,如何克服移動中的困難,要你們想辦法,有決心……如果動搖猶豫,無辦法,無決心,則在敵頑的夾擊下,你們是很危險的。全國
  沒有任何地方有你們這樣遲疑、猶豫,無辦法、無決心……
  項英剛剛壓住的火,被這不啻於訓斥的語言重新點燃了!
  什麼「遲疑、猶豫、無辦法、無決心」?
  我項英早就提出了決心大、方法明的方略:新四軍的真正出路不是東進,不是北移,而是向南!
  1938年6月,項英致函陳毅,提出了南進戰略的雛型:「我們計劃在皖南建立一個根據地,這在戰略上非常重要。將來在戰爭形勢變化時,我們即可以依靠這一支點向皖南各縣發展,以及利用機會爭取天目山脈和仙霞山脈……」1938年10月,廣州、武漢相繼失守,第三戰區落入日軍南北夾擊的鐵鉗之中。項英判斷,勢如破竹的日本侵略軍,必然打通浙贛線和粵漢線,以溝通南北之聯繫;顧祝同的長官部和他的部隊,必然向閩、贛、雲、貴潰退;駐守皖南的新四軍,便可乘勢跟進,迅猛發展游擊區,在新的敵後——黃山、天目山、武夷山地區大顯身手,遠征閩、浙、粵,甚至很快就可以恢復當年中央老蘇區。長江之南,紅旗漫卷,半壁山河,任我馳騁,一部氣勢恢宏的南進交響曲!
  項英的思緒不止一次地在這雄渾的交響曲中激盪。
  然而一年來,項英感到,自己像一位被扼住創作靈魂的偉大音樂家一樣,去違心地為一些粗俗的歌手操琴伴奏。他感到很痛苦。
  寒風呼呼,破窗而入,項英打了個寒戰。
  他不是因為寒風而戰慄,而是在繼續看著電文的過程中不寒而慄。
  我們不明瞭你們要我們指示何項方針,究竟你
  們自己有沒有方針,現在又提出來拖或走的問題,究竟你們主張的是什麼,主張拖還是主張走,似此毫
  無定見,毫無方向,將來要吃大虧的。
  語氣之嚴厲,前所未有!
  項英在陣顫中感到,沒有辦法再拖了。儘管他不願意離開皖南,但是蔣介石不允許,中共中央不允許。他想起蔣介石的「皓電」、「齊電」、「佳電」,想起了中共中央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電文。它們像十二道金牌一樣,催他離開皖南。然而,去向何方?
  上饒。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官邸。
  客廳裡,顧祝同在焦急地等待著葉挺的到來。
  前幾日,他接到蔣介石的特急密電後,幾經考慮,決定把項英請來,當面宣佈「委座」命新四軍改道北移的新命令。
  葉挺與顧祝同、上官雲相,同為保定軍校六期生。葉挺,廣東惠陽人。顧祝同,江蘇漣水人。上官雲相,山東商河人。雖異地而生,但因當時同為革命派(當時,學生分為三派:革命派和趨向革命派,大多數為同盟會會員;中立派;北洋軍閥的反革命派。鬥爭相當激烈),在同反革命派的鬥爭中成為密友。上官雲相曾因嫖女人受到申斥,有人評價這位花花公子式的將領,一生有三好:好財、好色、好鴉片煙。顧祝同容忍他,葉挺疏遠他。
  葉挺每到長官部來,顧祝同總是待若上賓,宴請、懇談、接送,視舊日友情為重,相處甚歡。
  可是,今天,皖南上空戰雲密佈,國民黨對新四軍的大包圍已經形成。人雖依舊,但各事其主,顧祝同在盤算,如何與葉挺對話為好。他心裡很明白,「委座」對新四軍的態度很明朗:不走要打,走,也要打。看來葉挺是凶多吉少。
  顧祝同的心情是複雜的,作為老同學,他為葉挺惋惜。一想到同學之間將要兵戎相見,他感到痛心。可是,他自覺無奈,他感激蔣介石對自己的器重,又懼怕蔣介石笑容後面那雙陰沉的眼睛。他不禁想起不久前的一個夜晚。
  夜幕中,重慶一架軍用飛機徐徐降落在上饒的軍用機場。機門打開,一位戴墨鏡的青年軍官步下舷梯。他叫宋白升,是軍令部長徐永昌的貼身副官。此行的目的是送蔣介石簽發的《黃河以南剿共作戰計劃》的密令。
  宋白升帶來了徐永昌的絕密信一封:
  墨三兄:
  奉委座旨意,來函交待一二。此次剿匪要絕對
  保密,此乃成功之保證。望你部做到:一、作戰命令一律由可靠人員護送,禁止用電報、電話方式傳
  遞;二、盡一切努力穩住葉、項;三、先做部署,圍剿部隊開進時間聽候委座命令;四、為保密起見,此次作戰命令部署、方案只傳達到師長。洩密者可先
  斬後奏。另外,抓緊嚴查潛入國軍內部共黨嫌疑分子,如發現,不論職務高低,堅決除之,決不手軟。
  「絕對保密」,「洩露者可先斬後奏」,「如發現,堅決除之,決不手軟」,這陰森森的話語,令顧祝同不寒而慄。他顧不得許多,只是在心中默默地重複著:「老同學,我多次勸你不要跟共黨走,可你一意孤行。事到如今也不能怪我了」。
  「葉將軍到」,隨著侍衛兵的喊聲,葉挺步入客廳。
  葉挺身著筆挺的細呢中將軍服,足登閃亮的高統軍靴並配以銀色馬刺,雄姿英發,神采騰飛。顧祝同迎了上去,握手寒暄。
  「希夷,這次勞您前來,不為別事,」顧祝同開門見山,「貴軍劉少奇、黃克誠部在曹甸又起事端,委座頗為惱火。為防韓德勤再遭不測,特令你部由江南原地北渡,不得由鎮江北渡。不知希夷意下如何?」
  葉挺聽罷一驚,脫口說道:「目前日軍已封鎖江面,你們是要借刀殺人,把我9000人送到日軍虎口中去,這未免太狠毒了吧。」顧祝同見葉挺動怒,連忙站起身來:「希夷兄請息怒,我這不是想問問你的意見嘛。」
  「我們要求改道從宣城到蘇南。」葉挺不假思索。
  顧祝同面帶難色:「希夷,依你我之交情什麼都好說,可是這條路是委座定的,怕不好改吧?」見葉挺面有慍色,顧祝同又連忙改口,「委座定的這條路你們確有困難的話,我可以將你們的意見轉呈何總長和委座,爭取改道走蘇南。不過有一點請希夷放心,不管貴軍走哪條路,我自當確保你們安全。」他見葉挺露出疑慮目光,便把胸脯一挺,「我以政治人格擔保!」
  葉挺一驚:「用政治人格擔保?你不是有意穩住我吧?」
  「咳,你放心,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顧祝同滿臉真誠。
  「好,墨公,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葉挺話題一轉,「另外,我此次來還得要些開拔費、彈藥、糧食。」說著,拿出一份《申請軍需補給報告》放在顧祝同面前。
  顧祝同想起葉挺每次來,不是要經費就是要子彈,便笑道:「希夷,我看你不是軍長,倒成了後勤部長了。」話一出口,他又有些後悔。他知道葉、項之間的矛盾,葉是有職無權。但由於葉挺不願在他面前訴苦,他也就不便言明罷了。
  顧祝同掃了一眼申請報告,不由倒吸一口冷氣。
  ……職軍每月經費請增至17萬元,米貼費增至5萬元,並請批准加發醫院經費2萬元,修械所及兵站經費1萬元,共計25萬元。
  「希夷,眼下國共磨擦日趨嚴重,撥給新四軍一槍一彈都得報告委座,徇不得私情。」顧祝同嚴肅地說,「我私下給你增撥2萬元開拔費。聽我一句勸告,趕快走吧,走得越遠越好。」
  不難看出,顧祝同的心情十分複雜。此刻,他想起了進剿皖南新四軍總指揮上官雲相所報告的徽州會議情況:
  與會人員均為師以上軍官。剿匪具體安排已定,會後即付諸行動。各路將領宣誓,牢記委座旨訓:一網打盡,生擒葉、項。
  「一網打盡,生擒葉、項。」顧祝同望著葉挺遠去的背影,一言未發。
  清晨,項英帶著滿臉倦容,疲憊地點燃了一支煙。這一夜,他幾乎沒合眼。想起那「訓令」般的電文,一絲寒意又襲上心頭。他隱隱地感到,離開了皖南,放棄了南進,他就會永遠地離開歷史舞台。
  他曾不斷地反省過自我。他知道,他曾有過並且現在尚存的那種居高臨下的威嚴和自信,在一定程度上來自歷史的地位和權力。
  他1920年參加革命,1922年入黨。在北閥戰爭開始3年之前,就率領工人武裝跟北洋軍閥吳佩孚、肖耀南較量過。在黨內哪個比他的軍事鬥爭歷史更早更長?
  他擔任過湖北省總工會黨團書記、上海總工會黨團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委員長,在中國工人運動方面,他位尊至極。他擔任過江蘇省委書記、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國工農蘇維埃政府副主席。在黨內歷任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
  在項英看來,黨、政、軍、工、農,哪一行他都幹過,哪一行他都頗具經驗。然而,他的歷史地位和權力已經和正在發生動搖。
  他想起一個月前那封發自中央書記處的電報:
  一、同意葉過江後,以葉挺為華中新四軍、八
  路軍總指揮,陳毅為副總指揮。在葉挺未過江之前由陳毅代理總指揮,並決定以胡服為政委。葉、陳、胡統一指揮所有隴海路以南之新四軍、八路軍。
  二、對外交涉,仍以新四軍軍部名義。
  三、項英同志在皖南部隊移動事宜就緒後,經
  重慶來延安參加七大。
  人事變動,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十分微妙而又十分敏感的事情。
  他十分清楚,東南局、新四軍已經沒有他的位置了。隨著皖南部隊的撤離,他將永遠從政治舞台上消失。他感到委屈,感到憤慨。
  「經重慶來延安參加七大」,鬼知道,這七大會在什麼年月才能召開。即使召開了又怎樣?
  偉大抱負擱淺,崇高權力喪失。對於項英來說,無疑是一種永遠灰暗的無期徒刑。
  在人類所有力量之中,恐怕要數求生的力量最為無窮。此刻,項英心中的陣陣寒意,已被一種求生的力量所驅散。求得政治生命的存活,眼下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如何選擇北移的路線上了。
  他在中央來電的右上角批示:
  項已閱。請國平、子昆傳閱。明日召開軍分會,討論北移路線。
  1940年12月27日
  葉挺端坐在辦公椅上,凝視著對面牆上掛著的一幅掛軸:
  正直之姿,剛毅之色;
  琴心劍膽,慧眼柔腸。
  下面一行小字:
  願與希夷共勉,書於民國28年仲秋。
  這是顧祝同送給他的。
  「唉,」葉挺長歎了一口氣,「慧眼柔腸,這也許是遺傳吧。」他想起了自己的幼年。他的祖父葉沛霖,父親葉承恩極端重視他的道德教育。規範教材就是一本《崔氏家傳座右銘》,基本教義就是:「休論人之短,莫誇己之長,施恩不望報,受惠慎勿忘,隱心而後動,謗議庸何傷,虛榮不足慕,古誡勿違抗。」這種幼年教誨猶如刻字在石,終身不忘。它們滋生出他的許多優長,也孕育了他性格的悲劇。
  葉挺的目光又移向掛軸,心中在想:顧祝同,但願你能有正直之姿。
  「報告,」秘書走了進來,怯生生地望著葉挺,終於說出了葉挺不願聽又不得不聽的話,「項副軍長指示,請您列席明日的軍分會會議。」
  「列席」這個字眼,不止一次地深深刺痛著葉挺那根敏感的神經。軍長列席會議!這有什麼錯?不錯,他是軍長,但是,他不是黨員。這支鋼鐵軍隊從它初創時起,就有了一個鋼鐵的紀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黨指揮槍,決不允許槍指揮黨。不錯,項英是副軍長,但是,他是黨員,是黨的軍分會書記。黨的軍分會會議,非黨員只能列席。這怪誰呢?
  但是,葉挺確實感到不痛快。項英就是黨嗎?葉挺總覺得項英的許多主張與中央背道而馳,他,一個脫黨已經13年的人,應該怎麼辦呢?
  雲嶺遠離中央,應該說機要科是聯結中央與軍部的紐帶。然而,儘管機要科近在咫尺,一個國民黨任命的軍長卻不能涉足半步。他不能去看一看用葉、項名義向中央發了哪些電報,也不能查一查,中央對新四軍的工作有哪些批評和指示。他沒有獨自發過一份電報,也沒有獨自收到過一份電報,他不知哪些應該看的他沒有看,也不知道中央聽到的是否是他的真正聲音。項英有時也同他談中央的指示,但他弄不清其中有幾分是中央的精神,有幾分是項英的本意。
  項英非但不尊重、不信任葉挺,而且在工作和生活上也疏遠葉挺。項英開始同葉挺一起吃小灶,不久項英跑到大食堂吃飯,丟下葉挺一人吃小灶。軍部的幹部也有意無意疏遠葉挺。
  軍部有沒有他,一切工作照常進行。除了親臨戰場指揮作戰外,他變得可有可無。在項、袁、周忙得不可開交之時,他卻有大量時間騎馬、照像、看書、養狗、陪夫人散步。
  按著項英的旨意,原和葉挺緊靠在一起的參謀處,移到了項英住處。一次,葉挺飯後散步路過參謀處門口,從裡面傳出項英的聲音:「共產黨的抗日統一戰線政策,實際上就是延安與蔣介石搞統一戰線,軍部與三戰區搞統一戰線,我與葉挺搞統一戰線,團結他一起抗日……」項英的這套統戰理論深深地刺痛了葉挺的心。葉挺忽覺一陣眩暈,他感到壓抑、苦惱、委屈、痛苦。
  於是,岩漿終於噴發。於是,也就有了如前所述的葉軍長辭職的歷史一幕……
  往事如昨,雖幾多怨怒,葉挺此刻不再去想。他知道,此刻新四軍已危在旦夕,身為一軍之長,還是要在軍分會會議上作最後的努力。
  1940年12月28日。
  上午8時,項英來到會場,人已到齊了。
  這兩天,他是在迷茫、絕望中掙扎過來的。但是,他畢竟是掙扎過來了。他意識到新四軍危險重重,更意識到自己的權力、榮譽將喪失殆盡,他懷著一線希望走進了會議室。人們見他步履沉重,滿臉悵惘憂慮,不禁投以同情的目光。
  項英像被人窺見到內心深處的秘密一樣,勉強笑了笑說:「現在開會,同志們,中央的電報大家已經傳閱了。我認為,中央的批評非常及時,非常中肯。今天我們集中討論一下,到底選擇哪條北移路線。」
  這個問題近二、三個月來,成了軍部領導開會的保留項目。每每討論起這個問題,總是各說各的,常常弄得不歡而散。然而今天不一樣,中央已經提出嚴厲的批評,況且距蔣介石規定的北移期限僅剩3天。
  「先請葉軍長髮言。」項英以尊重的口吻發出了邀請。
  葉挺沒有反應,端坐在椅子上,挺拔的身軀猶如松柏,嚴峻的臉上毫無表情。
  項英見狀,十分不悅。但考慮到這次會議重要,需要有個良好、和諧的氣氛,不宜一開局就僵住,便強忍住火氣,轉過身來對袁國平說:「看來軍長正在思考,國平,你先說說吧。」
  「唉,」袁國平長歎一聲,「蔣介石、顧祝同逼我們直接北渡,想借日軍之手將我們消滅。走其它路線,他們又以違抗命令為由向我們開火。怎麼辦呢?我想還是分批偷渡,能走多少走多少。」聽起來袁國平的話悲觀至極。
  「這是下下策,」項英有些著急,「要能走早走了。」
  「那為什麼不走!」葉挺已按壓不住滿腔憤慨,大聲說道,「早一、二個月就在銅陵、繁昌勘察好地形,籌集了船隻,選好了渡口,完全有把握渡過去,為什麼不走?現在,日軍的艦艇游弋江中,這條路已經行不通了。我反覆考慮,北移路線以向東為最佳路線。」
  「蔣介石已下令,不准我們向東,」項英恢復了以往的神氣,口氣柔中有剛,「如果我們硬要走,他們可以借口我們抗命打我們,況且蘇南日寇正在掃蕩。」
  看來,會議不到30分鐘就進入了「臨戰狀態」。為避免像以往那樣毫無結果,不歡而散,周子昆站了起來,以平靜的口吻向作戰科長說道:「志高,這幾天敵情有什麼變化?」他想把話題暫時引開。
  李志高正在考慮自己的想法,冷不防政治部主任點了名,便倉促地說道:「敵情方面沒有什麼變化,大家知道,北面是鬼子,東面有25師和108師,南面茂林、三溪、旌德一帶未發現敵情,只有40師一個營兵力在星潭。」
  「那就走這條路,」項英騰的站了起來,大聲喊道。這聲音彷彿充滿希望,聽起來就像一個久久跋涉在浩瀚沙漠的人,突然找到甘泉一樣,興奮中挾帶著瘋狂。
  看到周圍的人那種驚詫的目光,項英自覺過於失態,便點燃一支煙,以稍稍平靜一下難以平靜的心情。
  他繼續說道:「志高的話倒是提醒了我們。既然向東不讓走,向北不能走,那麼我們就應該向南走。」
  「向南,向南!」項英如同受到電擊一樣,渾身在顫抖。兩天來壓在心頭的愁雲頓時消失。靈感竟是在絕望中產生的,這靈感如果發展、擴大,就會變成希望,就會成為現實。
  靈感,是長期思索的結果,是長期積澱的能量噴發。
  「同志們,向南走,向南繞道茂林、三溪、旌德,向蘇南轉移。」項英堅定地說著,出現這種念頭,連他自己也覺得過分突然。
  「這條路重慶、延安都不同意。」周子昆平靜地提醒著項英。
  「向南,這條路線我們曾經研究過。」項英繼續說,「蔣介石逼我們向北,目的有二,一是避免我們增強對韓德勤的攻擊力量,二是想讓我們在日軍的炮火之下葬身江底。可是,我們偏要向南,他不打,我們安全,他要打,我們就到黃山、天目山打游擊去,開闢一個新天地。責任完全由蔣介石負。」項英彷彿看到黃山山脈中新四軍健兒的戰鬥身影,彷彿看到自己仍以新四軍政委的身份去出席黨的七大。沒想到「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南進計劃竟在絕望中再生!
  「向南,看起來安全主動,實際上危險最大。」葉挺鏗鏘的聲音把項英從幻視中拉了回來,「去上饒找顧祝同談判的時候,我和志高同志順便勘察過這條路線,群山之中,要隘遍佈,包圍容易突圍難……所以我考慮還是應該向東。」
  「對,」周子昆附合道,「我看軍長的想法比較穩妥。」
  人的情緒非常古怪。心理學分析表明,逆反心理不僅僅易產生於青少年,更容易產生於重權在握的高層領導人中,他們的任性與固執,是權力與尊嚴的象徵。如果葉挺、周子昆一致同意向南,項英很可能提請大家,研究一下不利的條件。然而現在,葉、周的反對,反而使項英下了決心。他看了一下手錶,已近飯時,便宣佈會議休會,下午繼續進行。
  南進計劃峰迴路轉,曙光在前。項英帶著無比的暢快離開了會場。他心裡很清楚,項英決定的事情現在已經無人敢推翻了。能夠和他直言相抗的陳毅走了,敢與他據理抗爭的張雲逸、鄧子恢和譚震林也都走了。使他最為惱火的是葉挺,但葉挺有個弱點,不是共產黨員,不具備與他抗衡的條件。
  既然向南,就應該把南線的情況再進一步瞭解一下,項英懂得,情況越明,決心才能越大。於是,他拿起電話,接通了偵察科,詢問南線茂林地區的敵情變化。一位偵察參謀回報:派出的偵察人員尚未歸來。
  三天前的夜晚,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使上官雲相從夢中驚醒,第三戰區參謀處長岳星明壓低嗓音,十分簡明地通報:據可靠消息,某方將有突然行動,為防不測,顧長官命令,速作準備,各防堵部隊均進入臨戰狀態。
  上官雲相感到事情非同小可,遂緊急部署,擬就電文,連夜發出:
  寧國。第40師師長方日英:   〈特急密〉
  長官電示:某方將有突然行動。特令你部,接電之時,立即於12月27日行動,12月31日抵胡樂司,開赴三溪、星潭一線,實施防堵〈對部隊可佯稱回後方休整〉,加緊趕修工事,並迅速向雲嶺方向派出便衣偵察,早悉某方動向,務須迅速、機密,勿洩意圖,以免給對方以口實。切切此今。執行情況,仰即遵辦具報為要。
  上官雲相
  世引
  方日英接電後,清點人馬,風雨兼程,沿青龍山腳,直奔星潭……
  雲嶺。
  下午,軍分會會議復會。
  項英臉上泛著紅暈,清了清嗓子繼續主持會議。看得出來,他的情緒比起清早來要好得多。
  「同志們,現在繼續開會,」項英環顧一下四周,發現周子昆沒在會場,便轉身詢問李志高。李志高回答:「周副參謀長因病缺席,他有些發燒,回去休息了。」
  項英心裡一沉,有些不悅,但轉而又覺得輕鬆起來。周子昆病假缺席,更沒有人興風作浪了。於是,他稍稍提高了嗓音:「同志們,大家還有什麼意見?如沒有意見……」
  「咚咚咚!」葉挺的手杖在敲擊著地板,這敲擊聲打斷了項英的話。葉挺站了起來,大聲說道:「我不同意,向南取道茂林,是犯了兵家之大忌!《孫子兵法》說的好:『凡兵,以正合,以奇勝』。顧祝同、上官雲相,在東面屯兵嚴陣以待,而在南面卻留一個營兵力。這是誘我們上鉤。如果我們向南,他們的機動部隊方日英部會出奇兵至茂林、星潭一線,打我們伏擊。況且,南面山多河流多,軍部機關目前病號增多,宣傳部長朱鏡我胃出血,組織部長李子芳剛動過手術,還有一些女兵沒有經過嚴格的山地訓練,走山地一定有很多困難。」
  葉挺話音剛落,會場開始亂了起來。項英有些不耐煩,大聲說道:「山多有什麼不好,我們新四軍就是靠『山』起家的,現在怎麼怕起『山』來了。只要顧祝同朝我們開槍,我們立即分散打游擊,再當幾年山大王有什麼了不起?!」他看了看手錶繼續說道,「中央要我們自己制定方針,一再批評我們行動遲緩,同志們也說北移路線制定得越快越好。現在時間這麼緊迫,會議不能開得太久。如果沒有什麼特殊情況,我們就決定走南線。大家看什麼時間出發為好?」
  與會者再一次領略了項英這種獨斷專行的作風,會場沉寂了。項英見大家不表態,便果斷地說道:「我看,先讓大家安心過個新年,元月2日、3日作出發準備,銅陵、繁昌前線各部隊秘密集中到雲嶺、北貢裡地區,元月4日出發,各部隊由原地突然南進。」
  「我想,是否先呈報中央,」袁國平提出建議,「待中央批准後……」
  「給中央的報告晚上即可擬出,」項英打斷了袁國平的話,「我看中央不會不同意的。」項英看上去胸有成竹,但心中卻在盤算著如何向中央報告。
  開了一整天的軍分會會議結束了。
  周子昆躺在床上。他感到頭痛眼暈。軍分會會議那種氣氛仍在眼前縈繞。
  參謀長走後,他實際上擔負著參謀長的重擔。可是,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尤其是重大軍事問題上,他卻無法行使自己的權力。他曾感到過壓抑,但又時常告訴自己,要全面地看待每一個同志。他覺得,項英同志的家長製作風是很嚴重的,這與項英同志的經歷有很大關係。但是在中國這塊有著幾千年封建歷史的國土上,家長製作風已經植根於很深的土壤之中。況且,家長製作風的形成也是有著許多因素的。項英同志在新四軍中的崇高威望是人所共知的。他平易近人的群眾工作作風和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曾使許多戰士感動。幾年來,他把自己的薪水全部交了公。每天勤勞不倦地處理著繁雜瑣碎的公務,事無鉅細,每必躬親,從未有過完整的睡眠。新四軍組建以來,項英同志幾乎拿出了全部的心血和精力,把那些來自八省的「山大王」們改造成為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很強的正規部隊。戰士們愛戴他,如果不能正確對待這種愛戴,如果不能正確對待自己,就必然形成獨斷專行的領導作風。
  周子昆盡量用公正的態度去評價項英,他希望項英在新四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能夠拿出一個極其負責任的北移計劃。然而,當他瞭解到下午軍分會會議情況及最後的決定時,不免生出幾許失望。
  12月29日晚,偵察參謀將一份偵察報告呈在項英面前:
  星潭、三溪地區發現40師方日英部大量部隊。
  項英掃了一眼,不屑一顧:「一個小小的40師算得了什麼,南線行動不變。」他在專心思考如何向中央報告。12月30日,李志高將擬好的行軍路線圖交給了項英,項英指示:請軍分會成員及軍長傳閱,暫不報中央。
  1941年1月1日,在千家萬戶辭舊歲的歡聲笑語中,項英終於起草了給延安的電報。
  毛、朱、王並胡、陳:
  最近情況與我們的行動:
  (一)自我抗議電後,顧即復電解釋:並非改道,而是增辟道路;我又去電,要求主力經蘇南,顧復
  電只允許一個團主力,其餘仍經江北。
  (二)戰區聯參於31日晚,趕至軍部,商量要求,意20萬款10萬子彈可辦到,今又趕回涇縣與顧商妥,明後日前來。
  (三)現彼方軍隊正在調動部署,尚未完畢,並增79師40師到太平旌德一帶,其計劃為封鎖圍殲我軍,估計彼怕我先動。故事緩和。
  (四)銅繁江邊增加兩隻兵艦汽艇,不斷梭巡,少數人也不能偷渡。
  (五)我們決定全部移蘇南,乘其部署未定即突進,並採取作戰姿態運動。發生戰鬥可能性極大,我們如遇阻擊,即用戰鬥消滅之,遇強敵則採取游擊繞圈,至萬不得已時,分散游擊。
  (六)我們已不等其子彈款項,準備立即行動,一切準備完了。如中央有指示,請於明日(2號)最遲3號電告,否則,我們行動後,聯絡恐很困難。請轉告周恩來、葉劍英。
  電報以新四軍名義發出,即沒提28日軍分會會議這樣重大的問題,更沒提最關鍵的路線問題!
  項英在搞文字遊戲,與中共中央開了個大玩笑!1941年1月3日,毛澤東、朱德聯名致電葉挺、項英:
  你們全部堅決開蘇南,並立即行動,是完全正
  確的。
  項英閱後,欣然提筆,在電文右上角批道:
  項已閱。請軍長閱後,將此報內容,下達各團、教導總隊及軍直各部處,
  葉挺終於看到了非常有限的中央來電,然而,他卻非常失望。
  中央復電已喻曉全軍——軍部的計劃是完全正確的。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