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軍事天地>>軍事小說>>世界百年空戰紀實

雲台書屋

刺破青天鍔未殘--人民空軍地空導彈部隊擊落RB-57D高空偵察機

  1958年10月6日,對年輕的中國空軍來說,是一個非常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這一天,在中國空軍的序列當中出現了一支代號為"543"的神秘部隊。它就是中國空軍第一代地空導彈部隊。

  神秘的"543"

  地空導彈在50年代是世界上非常先進的防空武器。它誕生於40年代末期,一問世即受到各國軍界的青睞。當時只有蘇聯、美國、英國等少數幾個國家擁有這種尖端武器。為了保密,這些國家對地空導彈的研製裝備情況一直守口如瓶。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不久,舉國上下,百廢待興。然而,百餘年來遭受外國列強肆意欺凌的歷史,使新中國領導人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要想腰桿硬,就得把國防搞上去。
  1956年5月26日,周恩來主持會議,決定組建國防部導彈管理局和導彈研究院。同年8月,中國政府作出了從蘇聯引進導彈技術的決定。
  1957年9月,分管武器裝備的聶榮臻元帥親率代表團赴莫斯科,同以別爾烏辛為首的蘇聯代表團談判,歷時35天,於10月15日雙方達成協議。按照協議,蘇聯將在火箭和航空等新技術方面向中國提供援助。其中,在地空導彈方面,蘇聯答應向中國提供代號為SA-2(北約稱之為薩姆-2)的地空導彈兵器。同時,蘇方將派專家組來中國幫助組建地空導彈部隊,並派1個薩姆-2建制營的官兵前來教會中國空軍1個營。
  在引進地空導彈的同時,中國空軍的地空導彈部隊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建之中。
  1958年6月5日,中國空軍地空導彈第1營宣告成立。
  11月19日,1營營長張建華等一行21人奉命前往滿洲裡去執行一項特殊的使命。
  11月23日晚,滿洲裡火車站。
  位於中國北部邊陲的滿洲裡已進入隆冬時節,天氣奇寒。當地居民大多已進入夢鄉,但滿洲裡火車站周圍仍有三三兩兩的人影在走動,他們大都是有關方面派出的便衣警察。
  站台上有20多人身著皮衣皮帽,搓手、跺腳,來回走動,並不時朝蘇聯境內方向觀望。
  人群當中除了有中國空軍地空導彈第1營營長張建華中校外,還有蘇聯國防部駐中國國防部代表盧任斯基中將以及中國國防部導彈研究院教導大隊大隊長孫式愷中校。
  他們來此地的目的非同尋常,是接收蘇聯援助中國的第1批地空導彈兵器。
  隨著一陣汽笛的長鳴聲,1列國際專列由遠而近,緩緩駛進車站。列車沒有靠近站台,而是混在車站無數的貨車之間。顯然,這樣做是為了便於保密的緣故。
  列車的前後是悶罐車箱,裡面坐著全副武裝的蘇聯士兵。列車中間是一節節長平板車,車上褐色帆布緊箍著神秘的「貨物"--薩姆-2地空導彈。
  薩姆-2是一種半固定式全天候型中程中、高空防空導彈系統。它的作戰半徑最大達30-48公里,高度22-32公里,單發擊毀飛機概率為70%,3發齊射命中概率可達97%。它由無線電制導,具有抗雜波、回答式和消極干擾的能力。因此,薩姆-2具有射程遠、射距高、速度快、威力大的優點,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防空兵器之一。蘇聯在50年代中期才用它裝備部隊。
  從這天開始,一批批薩姆-2陸續通過滿洲裡,進入中國境內。到1960年蘇聯單方面撕毀"10月15日協定"為止,中國總共從蘇聯進口5套薩姆-2兵器,導彈62發。從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中國空軍地空導彈部隊就是靠這些兵器作戰的。
  導彈順利接回來了。10月30日,空軍通知北京軍區空軍和南京軍區空軍再各組建1個地空導彈營。
  北京軍區空軍,李際泰副司令員辦公室。一次重要的談話正在進行之中。
  "這麼著急把你找來,是要交給你一個緊急學習任務,去掌握一種尖端武器。"李副司令員表情極其嚴肅地對高炮團團長岳振華說道。
  身為當時全國第1個100毫米高射炮團團長的岳振華聞聽此言,神情不由得為之一振。要知道,在50年代,100毫米高炮已算是"尖端"武器了,現在有更尖端的武器要他去掌握,這不能不使岳振華心情感到一陣激動。
  "從今天氣你調離高炮團,擔任空軍高射炮兵獨立第2營營長。"
  團長去當營長?岳振華一臉的迷惑。
  "好,我馬上回去交待工作,帶行李來報到。"岳振華起身準備辭行。
  "不,你不要回去了。我已經派人去給你取行李了。"
  岳振華彷彿掉進了迷宮,腦子裡的問號越來越大。
  1958年12月26日至30日,一紙調令,2營196人,從45個大小單位齊聚北空幹部處報到。
  晚上,幾輛卡車載著2營官兵朝郊外開去。卡車左拐右拐,足足開了有個把鐘頭,來到一個荒涼處停下。哨兵在仔細核查了帶隊人和司機的證件後,才擺擺手,放車入內。
  營區內一片漆黑,沒有絲毫的光亮。次日醒來,大家才看清自己的駐地。
  營區四周是2米多高的圍牆,圍牆上還豎著2米多高的鐵絲網。營區內的建築物毫無特別之處,只是在管區的一角有一幢高高的庫房,多少有點與眾不同。這幢庫房的所有窗戶都用黑布遮擋起來,距庫房20米處還劃有一道白線,白線附近有哨兵警戒,沒有特別通行證,任何人不得越過白線接近庫房。
  看到這一切,副連長張繼忠禁不住驚歎道:"乖乖,這是什麼鬼地方?"
  他哪裡知道,庫房裡嚴密看管的正是被稱為尖端武器的薩姆-2導彈。
  一個戰士忍不住好奇心,拉住一位技師問道:"我們這是要做啥呀?"
  "不該問的不要問!"一句話把他噎了回去。
  後來的事實證明,這種嚴格的紀律要求並非多餘,它對中國空軍地空導彈部隊出奇制勝,起到了重要作用。
  繼2營之後,1959年1月18日,南京軍區空軍又在江蘇省組建了第3營。
  從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馳騁中華大地,四處伏擊國民黨高空偵察機的,主要靠的就是這3個營。

  厲兵秣馬,挽弓待發

  薩姆-2有了,"543"成立了,但距進入實戰還有很大差距。薩姆-2畢竟是一種技術非常密集的尖端裝備,它可不像步槍那樣學學就能放響的。
  1959年初,根據"10月15日協定",地空導彈第1營在北京郊區開始接受以斯廖斯基營長為首的蘇聯專家的訓練。
  訓練採用一教一方式,營長教營長,連長教連長,技師教技師,操縱員教操縱員。後來,經蘇聯方面同意,2營、3營的營、連幹部也參加旁聽。
  為防止技術外洩,蘇聯方面也提出了嚴格的保密要求。聽課的學員每人發給四五個證件。進大門要證件,進課堂要證件,進發射場要證件,領保密本也要證件。各專業之間不能互相打聽,課堂記的筆記、教材一律不准帶出課堂,學員只能空手進出課堂。課後想消化課上教授的內容,全憑記憶。
  過於苛刻的紀律逼得學員們想出了一種笨辦法:上課時每個人集中精力牢記一部分內容,下課後大家湊到一起再互相交流。
  轉眼4個月的訓練結束了。蘇聯專家對中國學員進行了嚴格的基礎理論和實際操作考核。這群從中國空軍幾十萬人馬中挑選出來的"精英"們也真爭氣,取得了平均優秀的好成績。這麼短的時間就熟練地掌握了薩姆-2技術,著實讓蘇聯專家們大吃一驚。
  不過,更讓蘇聯專家吃驚的事是發生在1959年9月19日。這一天,由蘇聯專家協助,中國空軍地空導彈第1營在寧夏某地的一片荒灘上進行實彈射擊。
  9時40分,1架飛機在8000米高空飛臨靶場投下一具傘靶。
  9時50分,飛機退出靶場。隨著1營營長張建華的一聲令下,3枚薩姆-2如離弦之箭,吐著火舌拔地而起。只見薩姆-2在空中劃出一道道漂亮的白色弧線直奔目標飛去。
  薩姆-2終於與傘靶匯聚到一起。只聽"轟"的一聲,傘靶被炸得四處飛散。
  "打中了!打中了!"地面一片歡騰。
  實彈射擊完畢,蘇聯專家得出結論:中國人已熟練掌握了薩姆-2發射技術。於是斯廖斯基率領自己的1營人馬打道回府,撤回蘇聯國內。
  此時距建國10週年大慶僅剩4個多月的時間了。鑒於地空導彈第1營在前一階段的訓練和實彈射擊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已具備了實戰能力,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和空軍司令部決定讓3個營參加國慶10週年戰備值班。
  1營已由蘇聯專家手把手教出來了,可2、3營大部分官兵尚未掌握薩姆-2發射技術。時間緊迫,5月1日,2營、3營官兵火速開至北京,投入了緊張的訓練。教員就是從蘇聯人那裡剛出徒的1營官兵。
  經過3個月的突擊訓練,2、3營的理論字習和實際操作也先後過關。1959年8月,地空導彈第1、2、3營開赴甘肅戈壁灘進行實彈射擊,目標是運輸機投放的拉-17靶機。
  射擊結果,1、3營均打中靶機,唯獨岳振華指揮的2營射擊失敗。二營射出的導彈起飛後不是飛向目標,而是在空中來個180度大轉彎,打到背後40公里處的戈壁灘上。事後,有人戲說2營是"地對空"變成了"地對地"。
  幾個月沒日沒夜地苦幹,結果卻換來個"光頭"。2營官兵好幾天抬不起頭,有的戰士還委屈得直掉眼淚。
  經過反覆核查,問題的癥結總算找到了。導致射擊失敗的責任不在2營,而是在薩姆-2身上。原來是馬虎的蘇聯工人將2營使用的這套薩姆-2的掃瞄雷達上的兩根導線接反了。
  2營的打靶雖然失敗了,但卻找到了兵器的隱患,雖敗猶榮。

  米格機望敵興歎,"543"臨危受命

  剛剛成立不到1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各項事業蒸蒸日上,退守台灣的蔣介石是看在眼裡恨在心頭。
  這位同共產黨較量了幾十年,屢戰屢敗的國民黨總裁,做夢都想有朝一日能反攻大陸。因此,從他踏上台灣島的第1天起,一方面不斷派出武裝特工對大陸進行騷擾,另一方面還派出大量飛機對大陸進行偵察、襲擾。
  根據蔣介石的旨意,台灣國民黨空軍從1957年12月開始,動用1種代號為RB-57的噴氣式偵察機對大陸腹地進A行偵察。這種飛機是由蔣介石的後台老闆美國人提供的,飛行高度可達15000米。
  然而, 好景不長,RB-57A的偵察活動並沒有能維持多久。1958年2月18日,當1架RB-57A再次竄入山東半島地區進行偵察時,被人民解放軍的海軍航空兵揍了下來,從此,RB-57A偵察機在大陸上空銷聲匿跡。
  然而,蔣介石並未善罷甘休,他又多次請求美國人提供性能更為先進的偵察機,於是,一種比RB-57A更為先進的偵察機RB-57D交到了台灣國民黨空軍手上。
  RB-57D為亞音速、 雙發噴氣式單翼高空偵察機。此機型原為英國的一家公司研製,1949年首次試飛成功。美國空軍覺得這種飛機大有發展前途,便買來了飛機製造權,並將它進一步改進。RB-57D與RB-57A相比最大的優越性在於它的飛行高度達到20000米,這一高度超過了當時人民解放軍空軍性能最好的米格-19殲擊機的最大升限。
  這是1959年1月的一天。
  1架RB-57D,偷偷向大陸摸來。然而,尚未靠近大陸,即被福建前線人民解放軍的雷達盯上。
  1架米格-19殲擊機奉命起飛迎敵。米格機迅速爬高,15000米,16000米,17000米......
  米格機離RB-57D越來越近了,突然米格機不再升高。飛行員看看高度表,此時米格機的高度是17900米,他知道米格機已達到極限高度。而RB-57D離他尚有2000多米, 超出了米格機的有效射程。他只好眼睜睜地看著RB-57大搖大擺地向大陸縱深飛去,自己無可奈何地駕機返航。
  其他沿線機場也陸續起飛多批米格-19進行攔截,但終因高度相差2000多米而無法攻擊,只能望敵興歎。
  蔣介石得此消息,欣喜若狂,命令國民黨空軍加緊對大陸的偵察。於是乎,RB-57D的偵察活動越發猖狂起來。 據統計,從1959年1月至3月,RB-57D共進入大陸10架次,活動範圍遍及福建、浙江、江蘇、上海、江西、廣東、湖南、湖北、安徽、貴州、四川、河南、山東等13個省市。期間,人民解放軍空軍雖然多次起飛殲-5、米格-19型殲擊機進行攔截,但都因飛行高度夠不上而無法攻擊。
  RB-57D在大陸腹地轉來轉去, 如入無人之境,這對人民解放軍空軍來說無疑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1959年6月,RB-57D更是有恃無恐,竟然竄進北京上空偵察了2次。這2次偵察活動驚動了中國最高權力機關,也為即將來到的國慶10週年慶祝大典蒙上了一層陰影。
  按計劃,國慶10週年慶祝活動將邀請80多個國家貴賓參加,70萬群眾舉行遊行,各社會主義國家首腦將蒞臨天安門。如果慶祝活動正在進行之時,1架RB-57D竄到北京上空招搖過市,其政治後果難以設想。
  為此,中共中央嚴令空軍必須保證國慶節當天首都上空的安全。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人民解放軍空軍除了調遣最精銳的殲擊機群、高射炮群部署在北京周圍以外,特別將訓練僅4個月、尚處於絕密中的"543"部隊投入北京地區防空作戰。"543"部隊將擔負以天安門為中心半徑130公里以內的作戰任務, 殲滅高度3000米以上的敵機。
  "543"部隊一上陣,就被當作殺手鑭,防空作戰的成敗,全看它的發揮了。

  不負重望,初戰告捷

  195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週年慶典在北京隆重舉行。出乎意料,這一天,RB-57D沒有出現,中國的軍政首腦們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10月6日,人民解放軍空軍下達了解除國慶戰備令。
  10月7日,星期天。地空導彈2營駐地。
  幾個不值班的戰士找到營長岳振華,想請假去洗澡。岳振華抬頭看看由陰轉晴的天空:"真是照相偵察的好天氣,說不定有情況,別去了。"
  真讓岳振華說中了。9時41分,福建前線某雷達連的螢光屏上突然出現一個非常熟悉的亮點。雷達兵立即報出情況:台北市以北50公里地面上空,大型機1架,判斷是RB-57D高空偵察機,正向大陸飛來。
  10時剛過, 地空導彈2營值班員接到地空導彈群指揮員的命令:"發現敵大型機1架,可能到達北京地區,注意做好準備!"
  "嗚!嗚!嗚!"警報聲四起,指揮員飛身進入戰鬥崗位。
  "敵機距首都700公里!"
  "距離480公里!"
  11時30分,2營的目標指示雷達終於捕獲到RB-57D的蹤影:距離380公里,高度19000米,時速750公里。2營的陣地一片寂靜,只有參謀陳輝亭通過揚聲器不停地報告RB-57D的距離、 高度和速度。也許是第1次參加實戰使陳輝亭感到緊張,他的聲音聽起來有點變味,且一聲比一聲高,一聲比一聲急。
  11時50分,2營打開制導雷達天線。115公里,制導雷達抓住了目標。
  100公里,岳振華發令:3發導彈接電準備!
  70公里,岳振華發令:接通發射架同步!
  一聲令下,原本靜靜地躺在射架上的薩姆-2倏地昂起了頭,隨著制導雷達天線,不停地轉動。
  地上發生的一切, RB-57D中的國民黨飛行員是一無所知。10餘次逃脫了人民解放軍空軍的打擊, 使RB-57D的活動越來越肆無忌憚。這架RB-57D從浙江溫嶺竄入大陸後, 越過沿途各機場飛機的攔截,過南京,進徐州,經濟南,直向首都北京撲來。然而,他哪裡知道一把把利劍早已懸在他脖子上,死神正微笑著向他招手。
  60公里,岳振華發令:"3點法,導彈3發,間隔6秒,28公里消滅目標!"
  12時4分,岳振華發令:"發射!"
  引導技師徐培信咬緊牙關把大拇指向發射按鈕狠狠地壓下去。
  "轟!轟!轟!"隨著3聲天崩地裂般的巨響,3枚薩姆導彈騰空而起,直插雲霄。片刻之後,東南方向傳來幾聲輕微的爆炸聲。
  地空導彈群指揮所, 指揮員張伯華一臉興奮,並自言自語道:"行了,這下行了!"他曾多次組織過導彈打靶,根據經驗,他判斷導彈已擊中目標。
  果然不出所料,沒多大功夫,電話鈴響了,2營報告:「消耗導彈3發,擊落敵機1架,飛機殘骸墜落在通縣東南......"
  當岳振華確信導彈已擊中目標後,立即帶上幾個人驅車向雷達標示的方位開去。不出半小時,汽車駛抵通縣東南18公里處的河西務村。只見在一塊莊稼地裡,一大群人正圍著看一個什麼東西。
  岳振華帶人撥開人群,走上前來。只見1名戴著頭盔的飛行員仰躺在地上,嘴角流著血。一位保衛幹事上前用手摸摸,鼻子裡還有熱氣出來,但心臟和脈搏都已停止跳動。他怕別人拿走飛行員的東西,隨手把手錶、手槍摘了下來,接著又從上衣口袋裡掏出個黑皮本,上面貼著飛行員的照片,寫著"上尉飛行員王英欽"字樣。
  在飛行員東南100米處, 是RB-57D飛機主體殘骸。只見它頭部插在地下、尾巴高高翹起,一副慘相。距殘骸主體東南四五百米處,一隻折斷的機翼攤在那兒。
  事後查明,這架飛機於1955年7月在美國出廠,1958年交國民黨空軍使用,編製在國民黨空軍第5聯隊第6大隊第4中隊,駐台灣桃園機場,先後侵入大陸腹地15次,截至被擊落時,已飛行836小時。
  RB-57D出去執行任務, 一連幾天,無音信,國民黨當局感到事情不妙,判斷它一定是出事了。但共產黨空軍是用什麼武器把它打下來的呢?美蔣當局一時大惑不解。西方的新聞媒介也紛紛猜測。
  對此,中國方面始終保持緘默,不露真情。
  可不要小看這一保密舉措,它為地空導彈部隊在以後的防空作戰中,連續擊落國民黨U-2高空偵察機起到了重要作用。
  儘管早在50年代初,美蘇英等國就已裝備了地空導彈,但最先用它打下飛機的卻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新中國空軍不僅開創了世界防空史上用導彈擊落飛機的先例, 而且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空軍的驕狂氣焰。從此以後,RB-57D再也未敢在大陸上空露面,美蔣當局用高空偵察機對大陸的偵察活動停止了2年零3個月。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