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和出處
【古兵法原文】
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原文今譯】
為了保全軍事實力,退卻避強。雖退居次位,但免遭到災禍,這也是一種常見的用兵之法。
【出處原文】
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孫子·虛實篇》
【出處今譯】
撤退而使敵人不能追擊的,是因為行動迅速而使得敵人追趕不及。
二、現代經商典型案例及賞析
【案例】
●保存實力東山再起的日本公司
日本日立公司為了擴大企業規模,發展生產,投入了大量資金,購買新建廠房建築材料,新添置一些設備。這時,正趕上了60年代初整個日本經濟蕭條時期,現有產品滯銷,賣不出去,擴大企業規模就可想而知了。面對這一嚴峻情況日立公司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條路是繼續投資;另一條路停止投資施工。日立公司經過大家認真討論、分析、研究,最後,果斷決定走後一條路,停止投資實行戰略目標轉移,把資金投放到其他方面,積蓄財力,待機發展。經過實踐證明,日立公司的決策是正確的。從1962年開始,日本三大電器公司中的東芝和三菱的營業額都有明顯下降,但是日立則一直到1964年仍在繼續上升。進入60年代後半期,一個新的經營繁榮時期來到了,蓄勢已久的日立不失時機地積極投資,1967年投入了102億日元,1968年上半年就突破了千億大關,達1220億日元。從效益上看,1966至1970年,5年內銷售額提高了1.7倍,利潤提高了1.8倍。
北京服裝廠是一個只有百餘人的集體企業,產品曾一度滯銷積壓,資金無法周轉,生產幾乎處於癱瘓狀態,怎麼辦?廠領導從市場調查中發現,服裝行業強手如林,競爭激烈,本廠的生產設備和技術力量薄弱,難以與其抗衡,如繼續生產服裝,勢必走向絕境,無異於「在一棵樹上吊死」。於是,他們根據市場情況和本廠條件,轉產以手工操作為主、大企業不願意生產的酒心巧克力。產品拿到市場試銷,訂戶蜂擁而至。當月投資生產、當月盈利,企業起死回生。
作為企業決策者,當企業在危難關頭,要有膽有識,看準新的門路,當機立斷,實行戰略轉移,及時轉產,調整投資方向,企業才能渡過難關,轉危為安。
【賞析】
俗話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中華民族風風雨雨5000年歷史,橫看形形色色13億人的現實,細心的人會發現並承認,這句俗語至真至誠至善,道出了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
無論在哪個領域,多種勢力在接觸與較量的時候,進固然重要,但在很多情況下,退更為必要,也就是說,走為上,走得巧走得妙,就能保全自己,甚至保全與自己相關的許多人與物。
要走的或應走的情形千千萬萬,這裡僅概括地講述幾種:
在我方與敵方的較量中,如果我方處於劣勢,硬拚,是以雞蛋碰石頭,沒有生路;屈服,永遠受制於他人,更不可能有生路。惹不起,躲著走,方是求生求存求復興的上策。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這叫「走著瞧」。
建功立業,是千百年來不少人的人生夢想,在這種夢想的感召下,湧現出許多英雄豪傑,他們的確創立了豐功偉績。但是,傑出的業績,經常是危險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忘;功蓋天下者不賞,聲名震主者身敗。韓信、岳飛、李善長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不瞭解這其中的奧秘,因此被殺。張良、范蠡、韓世忠、石守信等智者深明上述道理,激流勇退,去官歸隱,因此,苟全性命,更以廣闊的胸懷,引起後人景仰。這種走法,叫「功成身退」。
還有一種走計,稱為「棄權」,常用於國際國內各種政治場合。在評比、選舉或決策制定等事件中,各路諸侯爭權奪利,都試圖以自己的意志左右局勢;或者弱小,哪一方都得罪不起,或者雖然強大,但哪一路神仙也不敢得罪,便宣稱放棄參與表態的權利,在保留意見的同時,保留了其它許多東西,說不定還能坐收漁翁之利。
世間許多情形,是進是退,是留是走,難以說清。也許各位看客親身經歷後,可以審時度勢,作出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