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和出處
【古兵法原文】
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靜不露機,雲雷屯也。
【原文今譯】
寧願假裝不知道而不採取行動,而不假裝知道而輕舉妄動。要沉著冷靜,不露出真實動機,如同雷霆掩藏在雲雷後面,不顯露自己。
【出處原文】
……自古詭道。存之則余詭不復增矣,廢之則使貪使愚之術從何而使哉?
【出處今譯】
……(這些都是)自古以來的詭道。只有保存它,剩下的詭詐之道就不會再增多了,若廢棄不用它們,那些使人貪財使人愚昧的方法又從哪裡施行呢?
二、現代經商典型案例及賞析
【案例】
●商品包退換生意做滿店
「退換」只不過會給售貨員帶來點小麻煩,卻得到了顧客的信賴,這是很大的收穫,必定會有助於銷售別的商品。
有一位男職員,年底到商店為單位買獎品,順便給小孩買了衣服,回家後才發現妻子也給小孩買了衣服,比他買的好看多了,第二天他到商店退貨,可是商店說什麼也不退,惹得這位男顧客很生氣,他對周圍的人說:「我再也不去那家服務不好的商店買東西了。」
有位古人,在商人「八訓」中曾經寫道:「當顧客買的東西不隨心意來退貨時,應比賣貨時更客氣地對待。」這話頗有道理,因為常有的售貨員對買東西的顧客態度很好,一見退貨就不高興;再說顧客買了不稱心的東西心裡也不痛快,如果顧客退貨時,售貨員比賣貨時服務態度還好,顧客會感謝你,也定會提高本店的聲望。
在商店裡常看到櫃台上邊掛著這樣的牌子:「削價商品概不退換」,這種告示完全是多餘的。如果這些商品因此都賣不出去又會怎樣呢?那不只是退回一部分的問題,而是全部成為滯銷品,變成沉重的負擔。應該鼓勵退貨,為了使買主買著放心,賣主賣著自信,商店應該做到保退保換。
什麼樣的能退,什麼樣的不能退,商店應有明確的規定。在賣出的商品中,用過的,開口開蓋的,弄髒的,就不能退換。售貨員在謝絕退換時,要和顏悅色,客客氣氣,講明理由。
售貨員在決定該不該退換時,首先應搞清楚顧客為什麼要退換。顧客要求退換一般有以下4種情況:
1.商品是殘次品或被弄髒穿過的。這種情況責任顯然在店方,應給顧客陪禮道歉和退換,同時內部還應查明原因,以便改進工作。
2.買走後覺得不稱心,像尺寸不合適或顏色不隨心意。這種情況責任在顧客,怨他挑選商品時不細心,即使這樣,也不要責怪顧客,應痛痛快快地給退換。
3.售貨員介紹商品言過其實,強行推銷。這種情況責任在店方,商店應好好檢查一下指導思想和平時的經營方針,對職工進行優質服務教育。
4.顧客一時心血來潮不想要了,沒有充足的退換理由。這種情況,按理論應不予退換。但若沒有用過,不礙出售,還是痛痛快快退換為好。
●需求各不同服務要適應
俗話說,百人吃百味。每個人的性格不同,購買商品時的方法也不一樣。有習慣購買型,衝動購買型的,也有計劃購買型的。這就要求售貨員根據每個人買東西的方法接待顧客,使其心滿意足,達到銷售商品的目的。
對購買習慣型物品的顧客,如香煙、食品、日用品等價格比較低的商品,售貨員應做到服務迅速,要記住常來顧客的面容和常買的東西。在這裡對待習慣型購買的顧客最關鍵的是取貨和算帳要快,切莫讓顧客等的時間長。
對購買衝動型物品的顧客,如購買領帶、提包、毛衣、床單、圍巾等商品的顧客,售貨員就需要講究接待藝術,看你能否緊緊抓住顧客的心理,在這方面最關鍵的是售貨員嘴和手要跟得上去。有一家商店,根據買襯衣的顧客多半是婦女的特點,售貨員對一件襯衣的特點強調說:「這種襯衣用洗衣機洗扣子掉不了。」不大一會就賣了幾十件。
計劃型物品多半是指高檔貨,如金戒指、自行車、電視機、縫紉機、汽車等貴重商品,購買這類物品的顧客需要有一定的計劃,由於購買時花錢較多,顧客要多轉幾家商店看一看。因此,經銷高檔商品的商店,明知顧客不買,也應該熱情地介紹,當他要賣時,會徑直而來。
男女顧客和小孩與老人接待的方法也不一樣。
男人買東西,多半是應付差遣,買什麼目的不明確,買了就走,這在中年以上男人居多。
婦女買東西,一般都愛看中就買,因此,接待女顧客時氣氛應熱烈,多講商品使用效用和購買這種商品的好處。
年輕的姑娘、小伙子買東西,一般心目中都有樣板,如自己喜愛的歌手、演員穿的、用的。在和青年顧客對話時,應盡量瞭解他們心目中的樣板是什麼。
對待老年顧客要慎重,最好不要向他們推薦剛流行的商品,也不要講時髦話。如對年青人應這樣介紹:「這是今年剛時興的花色式樣。」對上年紀的人應這樣介紹:「這是目前普遍流行的式樣,很多人都愛買。」
接待小孩應該使用小孩話,向孩子介紹商品,應注意符合孩子的要求。
●兄弟相煎街頭旁觀眾如蒙童受欺
美國的服裝商德魯比克兄弟二人開了一家服裝店,他們的服務十分熱情。每天,哥哥都站在服裝店的門口,向行人推銷。但是,這兄弟二人都有些「聾」,經常聽錯話。
經常是,兩兄弟中的一個,熱情地把顧客拉到店中,反覆介紹某件衣服是如何地物美價廉,穿上後又是如何地得體和漂亮。經過這樣勸說一番之後,顧客總會無可奈何他說:「這衣服多少錢?」
「耳聾」的大德魯比克先生把手放在耳朵上問道:「你說什麼?」
顧客又高聲問一遍:「這衣服多少錢?」
「噢,你問多少錢呀,等我問一下老闆。十分抱歉,我的耳朵不好。」他轉過身去向那邊的弟弟大聲喊道:「喂,這套全毛的衣服賣多少錢?」
小德魯比克站起身來,看了顧客一眼,又看了看服裝,然後說:「那套嘛,72美元。」
「多少?」
「72美元。」老闆高喊道。
他回過身來,微笑著向顧客說:「先生,42美元一套。」
顧客一聽,隨即趕緊掏錢買下了這套便宜的衣服,溜之大吉。
其實,德魯比克兄弟兩人的耳朵一點也不聾,而是借「聾」給想佔小便宜的人造成一種錯覺來促銷。事實上,這兩兄弟採用此種方法經營得非常成功,賺了不少錢,供著他們的三個孩子上大學。
還有一個類似的實例同樣發生在美國。
在美國西部的某城,有兩家專賣廉價商品的商店,一家名叫美國廉價商店,而另一家則稱紐約廉價商店。這兩家的店面相鄰,但店主卻是死對頭。長期以來,一直就各自商店的銷售進行著激烈的「戰鬥」。
一天,紐約廉價商店的櫥窗中掛出一幅廣告,上書:出售亞麻布被單,瑕微疵小,價格低廉,每床售價6.50美元。
居民們看到這則消息,紛紛奔走相告,趨之若騖。但同往常一樣,沒過多久,隔壁美國廉價商店的櫥窗裡赫然出現了這樣一則廣告:我店的被單與隔壁的相比,猶如羅密歐與朱利葉的親密關係一樣,注意價格:每床5.95美元。
這樣一來,擁向紐約廉價商店的人們看到隔壁賣的比這裡更便宜,馬上放棄了這裡的交易,轉而擁向另一家美國廉價商店,一齊擠進店內,只消片刻,被單就被蜂擁而至的人們搶買一空。
像這樣的競爭在這兩家商店之間可以說從未間斷過。忽而東風壓倒西風,忽而西風壓倒東風,無盡無休。而當地的居民也總在盼望他們之間的競爭。因為他們的競爭會給人們帶來好運氣,可以用很少的錢就買到十分「便宜」的商品。
除了利用廣告相互壓價競爭外,兩家商店的老闆還常常站在各自的商店門口,相互指責、對罵,甚至拳腳相加,場面十分激烈,但最終總有一方敗下陣來,才能停止這場殘酷的「戰鬥」。這時等待已久的市民們則好比在比賽場上聽到起跑令一般擁向勝利一方的商店,將店內的商品一搶而空,不論能買到什麼樣的商品,他們都感到很愜意。
就這樣,兩家商店的矛盾在當地最為著名、最為緊張,也最為持久。而附近的居民卻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買到了各種物美價廉的商品。他們總在盼望著兩家商店的「戰鬥」再起,好使自己從中獲益。這已經成了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兩家商店的主人也老了。突然有一天,美國廉價商店的老闆失蹤了,鋪面上了鎖。大家再也看不到他們相互競爭的精彩場面了,感到很茫然,心裡好像缺點什麼。每一天,都在盼望出現奇跡:鋪面又開張了,兩家店主人開始「戰鬥」,但奇跡沒有出現。
過了一段時間,紐約廉價商店的老闆也將自己的商店拍賣了,隨後也搬走了。從此,附近的居民再也沒有見到過這兩個帶給他們刺激和利益的怪人。
終於有一天,商店的新主人前來清理財產時,發現了一樁令人費解的事情:兩家商店間有一條秘密通道相連;在樓上,還有一道門連接兩家老闆的臥室。
這是怎麼回事?大家都有些驚訝,猜不透昔日「仇敵」的臥室為什麼會相通。
經過調查得出了一個讓人嘩然的結果:這兩個死敵,原來竟是一對親兄弟,他們平時的咒罵、威脅、互相攻擊,都是人為地扮演的。所有的「戰鬥」都是騙局。因為在他們兩個人的「戰鬥」中,不論哪一方勝利了,只不過是由勝利一方把失敗一方的貨物一齊賣掉罷了。
幾十年來,他們利用了人們的求廉心理,通過不問斷的「戰鬥」蒙蔽了當地的消費者。
【賞析】
「假癡不癲」之計,用於商業經營之中常常是經營者為了掩蓋自己的企圖,常以假癡來迷惑眾人,寧可有為示無為,聰明裝糊塗,不可無為示有為,糊塗裝聰明。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能而言之不能,迫使對手讓步。這是假癡不癲在商務談判中經常採用之計。例如有一個人想以2萬美元的價格賣一輛汽車,他向買主們發出信息。許多人前來看貨,其中一位願以1.85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並可預付300元定金,賣主接受了。於是他不再考慮其他買主,可一連等了數天後,買主才來,很遺憾地說明,由於家人的不同意,實在無法買車。同時他還提到他已經調查和比較過一般車價,這輛車實際價值只值1.4萬美元,何況……,賣主當然非常生氣,因為他已拒絕其他買主,接著他開始懷疑自己,也許市面上價格確如對方所說。此時他不願再和其他買主接觸,最後一定會以少於1·85萬元的價格成交。表面看來這個買主很癡,他不能最後決定價格。而這正是以能而示之不能換取同情的手段。他用假出價消除了同行的競爭,取得了購買權。之後才正式討價還價。
對付此種計謀的辦法是:(1)要求對方預付大筆的定金,使他不能輕易反悔。(2)先提出截止日期,逾期不候。(3)查詢買主歷史和為人,警惕有前科者。(4)對於條件過於優厚的待遇,要警惕。(5)交易正式完成前,不要丟掉其他買主的名字、地址。
二是知而示之不知,誘使對方上當。如我國某鋼鐵公司廠址選擇出現的地基問題,一開始國外有關企業和公司事先是知道的,但他們假作癡呆,不提醒我們注意。因為選址的失誤乃是他們有關策略的成功。為了堅固地基,我們只好買人家積壓待銷的鋼材,一根一根往沙窩裡的打。對這些外國商人的假癡不癲的把戲,必須引起足夠認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