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曾經說過,掌握神奇機智的語言應變技巧,無論是對演講還是對於談判來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講演或談判中,自嘲往往具有奇妙的作用,它是機智應變語言的重要內容之一。
所謂自嘲,即自我嘲弄。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上是嘲弄自己,而潛台詞卻另有韻味。因此,自嘲在交談中具有特殊的表達功能和使用價值。
別人有事求你,你想拒絕,明言拒絕,會讓人難堪,而運用自嘲,委婉拒絕,既表達了自己的拒絕意圖,又會使對方樂於接受。
有一次,林肯在某個報紙編輯大會上發言,指出自己不是一個編輯,所以他出席這次會議,是很不相稱的。為了說明他最好不出席這次會議的理由,他給大家講了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森林中遇到了一個騎馬的婦女,我停下來讓路,可是她也停了下來,目不轉睛地盯著我的面孔看。
她說:『我現在才相信你是我見到過的最醜的人。』我說:『你大概講對了,但是我又有什麼辦法呢?』她說:『當然你生就這副醜相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但你還是可以呆在家裡不要出來嘛!』」大家為林肯幽默的自嘲而啞然失笑。
在交談中,當對方有意無意地觸犯了你,把你置於尷尬境地時,借助自嘲擺脫窘境,是一種恰當的選擇。
五十年代初,美國總統杜魯門會見十分傲慢的麥克阿瑟將軍。會見中,麥阿阿瑟拿出煙斗,裝上煙絲,把煙斗叼在嘴裡,取下火柴。當他準備劃燃火柴時,才停下來,對杜魯門說:「我抽煙,你不會介意吧?」
顯然,這不是真心徵求意見,在他已經做好抽煙準備的情況下,如果對方說他介意,那就會顯得粗魯和霸道。
這種缺少禮貌的傲慢言行使杜魯門有些難堪。然而,他看了麥克阿瑟一眼,自嘲道:「抽吧,將軍,別人噴到我臉上的煙霧,要比噴在任何一個美國人臉上的煙霧都多。」
由此可見,當令人難堪的事實已經發生,運用自嘲能使你的自尊心通過自我排解的方式受到保護,並且,還能體現出說話者的大度胸懷。
人們在有些時候因某些事不盡人意而煩惱和苦悶,說出去必會惹人笑話,運用自嘲,既可寬慰自己,又能避免別人笑話,可謂一舉兩得。
清代乾隆年間,九十八歲的廣東考生謝啟祚仍參加了鄉試。主考官點名時,勸他回家抱孫子算了。無奈謝意志堅決,非考不可。老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中舉。老先生悲喜交加,特作了一首《老女出嫁》詩以自嘲:
「行年九十八,出嫁不勝羞;
照鏡花生面,持鏡雪滿頭。」
在與人交涉事情,尤其是談判時,由於對方要價太高,企望太大,而使談判面臨擱淺時,運用自嘲,有時可收到以退為進的效果。
某地蔬菜公司一位科長到外地調運蔬菜,賣方想趁機撈一把,因而報價很高,雙方僵持不下。眼看市場供應就要脫銷,心急火燎的科長卻擺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自嘲地說:
「其實,你們把我看高了,我不過是個小科長,還是個副的,手裡能有多大權力?再說,天氣這麼熱我花大價錢辦一筆賠本的買賣,這個責任我擔得起嗎?」
他的這番自嘲,不但使指望過高的賣主們大為洩氣,而且對他的「苦衷」還產生了同情。最後終於妥協,降低了價格。
在經歷了人生的坎坷和艱難之後,常會有人對自己的命運發出深切的感歎。運用自嘲感歎人生,常能收到深切動人的語言效果。
與孫中山、陳少白同被清政府視為「四大寇」之一的楊鶴齡,民國成立後隱居澳門,自號「四冠堂老主人」。他曾在送給七妹的像片上題字自嘲:「半百留影,鰥寡孤獨之相。七妹惠存,四兄持贈。」寥寥數語,淒切沉沉。
在一些場合,運用自嘲可以增添情趣,融洽氣氛。
一位丈夫要出國深造,妻子半開玩笑地對他說:「你到那個花花世界,說不定會看上別的女人呢!」
丈夫笑了,調皮地說:「你瞧瞧我這副尊容,瓦刀臉,羅圈腿,大眼泡,招風耳,站在路上怕是人家都不看呢。」說得妻子撲哧一笑。丈夫的自嘲,隱含讓妻子放心的意思。這比一本正經地發誓,更富有詩意和情趣。
自嘲運用得好,可以使交談平添許多風采。如果用不好,會使對方反感,造成交談障礙。自嘲要審時度勢,相機而用,不宜到處亂用。比如,對話答辯、座談討論、調查訪問等,就不宜使用自嘲。此外,自嘲要避免採取玩世不恭的態度。具有積極的自嘲,包含著自嘲者強烈的自尊、自愛。自嘲不過是當事者採取的一種貌似消極、實為積極的促使交談向好的方向轉化的手段而已。
妻子、朋友、親戚有時會開玩笑似地揭你的「短」,弄得你有點下不來台。你想默認會覺得窩囊,想還口又覺得口吃。
這時,怎樣從困境中擺脫出來?不妨運用幽默的語言、滑稽的表情和笑料沖淡這尷尬的處境,活躍氣氛。這也是語言機智應變的技巧之一。
顯然,設法改變處境比保持沉默要主動,但有一點應當明確,那些「揭短」的人通常是你的配偶、親友,你不能採用氣憤的話予以還擊,而幽默的解嘲是最好的辦法。
在對付「揭短」時,尤其要注意:
第一,盡量不認為他人別有用心。如果我們神經過敏,對別人的每一句話都琢磨一番潛台詞、話外音,那就會自尋煩惱。因為在許多場合,對方往往是脫口而出或即興聯想的玩笑話,根本沒想到會傷害你。
第二,不可反唇相譏。有人聽不得半句「重話」,動輒連珠炮似的反譏,常因此挑起唇槍舌劍,使良好的關係破裂。一般說來,開玩笑的人若是得到嚴肅的回報,臉上常掛不住。所以,我們不能為笑話失去一個朋友,甚至給人留下心胸狹窄的印象。
第三,遇到人「揭短」,如果羞怯萬狀,既不能正常地保持沉默,又不能機智地改變處境,以至失態,那就顯得有些「小器」了。而保持泰然自若的風度,暫時把「揭短」拋置一邊,尋找別的話題,或點起一支煙,端起一杯茶,轉移別人的視線等,才是上策。
當然,最佳方案是急中生智和具幽默感。一位作家剛發表一篇小說,獲得了讚譽之聲。另一位作家卻不以為然,跑去問他:「這本書還不賴,是誰替你寫的?」他答道:「哦,謝謝你的稱讚,不過,是誰替你把它讀完了?」幽默的回敬,對「揭短」者也是一種應付之道。
卡耐基總結在談話中,有意說錯話也是語言應變的技巧之一。人們說話交談,總是盡量避免出現差錯。可是,在某些情況下,有意地念錯字,用錯詞語,卻有神奇的功效,能豐富語言的表現力,使人的談吐生輝。
故意把話說錯,有時是為了蓄勢佈陣,待對方批評指正時,再借題發揮,給予回擊。
過去有個藥鋪老闆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就點上香向菩薩禱告:「大慈大悲的菩薩,願您保佑男女老少都多病多災,我好發一筆大財!」這話被一個下人聽到了。不久,老闆的母親得到了癆病,躺在閒上哼哼嘰嘰的,下人對老闆說:「這下老太太病得不輕,這全是托菩薩的洪福!」老闆聽了大怒。下人說:「老闆息怒,您不是求菩薩保佑男女老少都得病嗎?這下菩薩顯靈了。」老闆啞口無言。
一個小伙子向一老人問路:「喂,離城還有多遠?」「500枴杖。」「距離應該論裡呀,怎能論枴杖呢?」老人答:「論理你得喊我大爺!」
一位教師給學生講「災梨禍棗」一詞,首先用望文生義的方式曲解示錯:「看來梨棗都有毒,吃了會生災招禍。」稍有生活常識的學生都會感到此說不合情理,但一時也說不清楚它們確切含義。到了學生急欲求知的時刻,教師再揭開迷底:「這個成語說的是濫刻無用之書,使用來做雕板的梨樹棗樹都跟著遭殃。」如此一來,學生豁然開朗。
在講演或會話中,一個話題往往不會貫串始終,中途轉換是司空見慣的事。那麼,在何種情況下需要有意轉換話題呢?一般說來,有這樣幾種:會話出現冷場;談話內容枯竭,會話難以維持;有人失言或出現意外的尷尬局面;產生不同意見,不便爭論、不必爭論或不想爭論;原話題無積極意義,低級趣味,或可能傷及他人;交談一方對正在談論的話題不感興趣,甚至有厭惡情緒;
在講演或會話中,如果出現了冷場、尷尬局面,或談話觸及他人隱私、隱痛的時候,卡耐基認為不要再繼續談下去了,要立即轉換話題。那麼,具體在什麼時候轉換話題呢?
其一,在交談中出現危急狀態時,應立即轉換話題。轉換話題可根據當時的情景、你身邊的物什等為話題去轉變,但必須得做到「巧」。例如,三國時,一次,曹操與劉備飲酒。
操以手指劉備,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劉備聞言,立時一驚,手中所持箸,不覺落於地上。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劉備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操笑曰:「丈夫何畏雷乎?」劉備曰:「聖人迅雷風烈之變,安得不畏?」將聞言失箸之故,輕輕掩飾過了。操遂下疑劉備。劉備在驚慌落箸之後,機敏地巧用天氣變化,把誰是英雄的話題岔開,轉移了曹操的注意力,才化險為夷。
其二,在交談中,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可以以假亂真,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巧妙地改換話題。
例如,明初,有一知府姓曹,自稱曹操後代。一日,他去看戲,正逢演《捉放曹》。扮演曹操的趙生把曹操的奸詐陰險表演得維妙維肖,曹知府見自己祖先被辱,不覺大怒,當即派差役傳趙生治罪。
差役欲帶趙生,趙生不明其故,差役告之,趙生即隨差役進府。曹知府見趙生昂然而來,拍案喝道:「爾等小民,見本府怎不下跪?」趙生瞪眼回答道:「大膽府官,既知曹丞相前來,怎不降階而迎?」曹知府氣得臉色鐵青:「你,你,誰認你是曹丞相?你是唱戲假扮的!」趙生冷笑一聲說:「哼,大人既知我是假扮者,又為何當真,欲將我治罪呢?」曹知府只好放了趙生。
其三,談話中,提出一個更新鮮有趣的話題,利用好奇心理,就可以把對方的談話吸引過來,岔開原來的話題。
如孩子看到火車,常常會問:「媽媽,火車為什麼跑得那麼快?」這個問題一句半句講不清楚,你可以說:「是呀,火車跑得可快了!過幾天帶你去姥姥家,咱們就坐這麼快的火車。」孩子多半會高興地拍著小手,數說起去姥姥家的事。
利用原來的話題,借助鄰近內容隱蔽地轉移對方的注意中心,由此及彼,以新換舊,也能自然而又機智地轉移話題目的。
比如,某人滔滔不絕地介紹某次展銷會上的羊毛衫款式,而你又不感興趣,那麼,可以抓住他說話的間隙,插上一句:
「那次我也看了,不是還有各種名牌冰箱嗎?」這樣,就能把話題引到「冰箱」上去。
說話囉嗦向來為人們所討厭,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場合或特殊氣氛中,「囉嗦」幾句也無防。
巧妙地運用囉嗦語言,不但能活躍談話氣氛,增強談話的趣味,而且還可以使你隨機應變,接受一些正常語言無法勝任的舌戰。
在一對新人的婚禮上,賓客們指著新娘問新郎:「這位是誰呀,也不介紹介紹?」新郎略思片刻,順口答道:「她是我丈母娘的大女兒,也是我媽媽的大兒媳婦。」
兩句囉嗦話,說得賓客們哄堂大笑。按常理,像這樣的問話,可簡練地回答:「她是我妻子。」而新郎卻採用囉嗦語言繞了幾個圈子,一下子使婚禮的氣氛活躍起來。
當你處在極為窘迫的境地時,不妨囉嗦幾句,它可幫你擺脫困境。
有對青年夫婦,結婚幾年還沒有孩子,倆人都非常苦惱。
有一天,他們在路上碰到老同學,說話間,老同學的兒子突然發問:「阿姨,媽媽說要把你的兒子給我作乾弟弟,我什麼時候才能見乾弟弟呢?」
面對小朋友的問話,妻子十分為難,答吧,怎麼答?不答吧,又下不了台。這時丈夫靈機一動,答道:「不在今年,就在明年,不在明年,就在後年……。」幾句囉嗦話,不但幫妻子解了圍,而且不使小朋友失望。
對那些明知故問,以別人取樂者,囉嗦是一種有力的武器。
有位好事者,經常搜集他人隱私。當他得知鄰居小李的妻子比小李大七歲時,便來到小李家,想取樂一番。
他問小李:「你妻子多大了?」小李知道此人不懷好意,便沒好氣地答道:「年齡三十,籍貫山西,性別女,她比我大七歲,我比她小七歲,她的年齡減七是我的年齡,我的年齡加七是她的年齡……還有什麼需要知道的嗎?」囉嗦話像連珠炮一樣射出去,使對方沒有插話的機會,好事者最後只好悻悻離去。
要在常人,小李是不會那樣回答的。但面對這位好事者,小李不採用囉嗦的回答,對方便會喋喋不休地發問,使自己難以下台。
生活中,並不是每句話都必須直說的,有時候以暗示代直言,同樣可以收到機智應變的效果。
暗示是人際影響的一種特殊方式,指的是暗示者出於一定的目的,採用一定的方法,含蓄、巧妙地向對方發出某種信息,以此來影響對方的心理,使其不自覺地接受一定的意見、信念,或改變其行動。
一次,某鄉黨委為了加強機關幹部管理,在工作考勤等方面作了一系列規定,決定由曾在鄉屬企業擔任過多年負責人,不久前到機關任傳達工作的一位老同志負責考勤登記。這位老同志認為這工作容易得罪人,不願意幹。說自己過去就是因為辦事太認真,得罪了不少人,正在吸取「教訓」。
聽了他的話,鄉黨委書記委婉地講了一個故事:某電影導演,為拍一部片子四處尋找合適的演員。一天,發現了一個合適人選,便通知他準備試鏡頭。這個人十分高興,理了發,換了新衣,對鏡子左照右照,總感到自己兩粒「犬牙」式的牙齒不好看,於是到醫院把牙齒拔掉了。後來,他興致勃勃地去報到,導演見到他,失望地說:「對不起,你身上最珍貴的東西,被你自己當缺陷給毀了,影片已經不需要你了。」
故事講完後,這位老同志懂得了「堅持原則,辦事認真」正是自己最珍貴的特點。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務。這裡,鄉黨委書使用的是一個故事暗示的語言技巧。
一次,幾位老同志反映機關晚上不安靜,樓上的小青年不注意,老同志在樓下睡不好。這屬於兩代人的生活習慣問題,如果把這個問題在會上講,就會使老同志和青年人之間產生隔閡。
黨委書記和小青年閒談時,講了一則笑話進行暗示:有個老頭晚上很難入睡,恰好樓上住了一個經常上晚班的小伙子。小伙子每天下班回家,雙腳一甩,鞋子「登登」兩下,重重地落在地板上,每次都將很不容易才入睡的老頭驚醒。老頭提了意見,當晚小青年下班回來,習慣性地甩出了一隻鞋,剛甩出第一隻鞋之後,他意識到不應當,便輕輕地脫下了第二隻鞋。第二天一早,老頭埋怨小伙說:「你一次將兩隻鞋甩下,我還可以重新入睡,你留下一隻沒有甩,害得我等你甩第二隻鞋等了一夜。」
笑話說完,小伙子們悟出了笑話是有所指的,明白了自己的不檢點。這裡,黨委書記用的是笑話暗示法。模糊語言也是語言技巧的一種,恰當地使用模糊語言,能使自己有一定的靈活性,力避被動,爭取主動。
比如,朋友邀你去做客,你自己無法確定具體時間,就可以說「大約在中秋節前後,我一定去一趟。」這樣很靈活,可以在中秋節前,也可以在後。
如國際交往中,一方領導人當面向另一方領導人發出訪問邀請,如果這一邀請事先未商定,被邀的一方對於是否應邀尚無把握,而出於禮貌又不便當場拒絕,則通常是說:「我高興地接受您的邀請,將在方便的時候訪問貴國。」這樣,如果日後無意往訪,可用各種「不方便」為托詞。
再如,對突發事件,在尚未弄清來龍去脈,又不得不立即作出反應時,也需要這種伸縮性很大的模糊語言。如:「我們注意到了××事態的發展。」「我們注意到了貴國領導人的講話。」「注意到了」只表示「知道了」,但並未點明自己的觀點,使自己擁有主動權。
對本來已經清楚的事實或想法,出於某種策略的考慮,故意使用含義廣泛的模糊語言,可以使你的話具有某種彈性,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有的單位領導為了糾正某種不良傾向,又不致於使矛盾激化,便使用模糊語言:「最近一個時期,我們單位的紀律狀況總的來看是好的,絕大多數同志比較自覺,但也有極個別同志表現較差……」這裡,使用了一系列的模糊語言:「最近」、「絕大多數」、「極個別」等。
模糊語言可以擺脫困境。項羽自稱霸王后,想謀殺劉邦。
范增出主意說:「等劉邦上朝,大王就問他:「寡人封你到南鄭去,你願不願意去?』如果他說願意,就說明他意圖養精蓄銳,有謀反之心,可以綁出去殺掉;如果他說不願意,你以違抗王命殺掉他。」
劉邦上殿後,項羽一拍案桌,高聲問道:「寡人封你到南鄭去,你願不願意去?」
劉邦答道:「臣食君祿,命懸於君。臣如陛下坐騎,鞭之則行,收轡則止,臣唯命是聽。」
項羽一聽,無可奈何,只好說:「劉邦,你要聽我的,南鄭你就不要去了。」
劉邦的回答,就是使用了模糊語言,從而繞開了陷阱。
設置懸念又稱「吊胃口」。它是利用聽者的好奇心理,先說出一個發人深思或出人意料的現象、結論,設一「關卡」又秘而不宣,讓聽者自我猜測思考後才加以分析,和盤托出真情或道理的說話技巧。
有一次,桂林的一位導遊帶了一個旅遊團到北京,在參觀北海時,他指著九龍壁對遊客說:
「我知道大家的眼力非常好,可是你們能看出哪條龍身上有塊硫璃是假的嗎?時間只給兩分鐘。」
遊客驚奇地「喔」了一聲,高興地跑到九龍壁前仔細辨認。他們東瞧西看,走近跑遠,有的說這塊,有的說那塊,有的乾脆說沒有。在眾說不一的爭論聲中,大家不約而同地圍到了這位導遊身邊,請他揭開迷底。
在大家的注視下,導遊指著一條白龍的腹下說:「就是這塊。」
遊客們定睛細看,齊聲喊道:「原來是塊木磚。」接著便紛紛提問:「這是怎麼回事?」「它是哪一年換的?」「皇帝為什麼沒有發現?」
這時,這位抓住了遊客心理的導遊,才提高嗓門把九龍壁的年代、建築藝術和「木磚」的軼事詳細講了一遍。客人們聽著想著,隨著故事情節發展,時而眉飛色舞,時而讚歎連聲……。
導遊在這裡用的就是「吊胃口」、「甩包袱」的說話技巧,它既活躍了遊客的遊覽情緒,又使講解的內容生動活潑,還融洽了雙方的感情,可謂一舉數得。
古人說:「文人看山喜不平。」說話也一樣,如果在交談的敘事議論中,恰到好處地結下一個個「扣子」,即懸念,會使聽者在迴旋推進的言論中產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因而興味無究。
開場白是講演者向聽眾最先發送的信息,它如戲曲演出前的開場鑼鼓,直接影響到聽眾的心態。在開場白運用相應的語言技巧,會收到引人入勝的良好效果。
一八八三年,恩格斯在倫敦安葬了馬克思時,在馬克思墓前說:「三月十四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永遠地睡著了。」
恩格斯不說「逝世」而說「停止思想」,說「睡著了」,他用委婉的語言技巧,表達了對偉大革命導師去世的巨大悲痛,渲染了悼念的氣氛。
一九四九年春天,北京解放時,北大學生會請郭沫若作關於北伐戰爭的報告,郭老是這樣開場的:
「今天是我面對青春的海洋,擺革命的龍門陣。」
「面對青春的海洋」,比喻恰當形象,聽來親切悅耳,「擺龍門陣」,是妙語雙關,而用「革命」兩字,點明了題旨。這樣的藝術化表達,一下子抓住了聽眾。
一次,上海某單位請陳毅市長作報告,講台上鋪了潔白的台布,花瓶裡插上了鮮花,還備了些茶點瓜果。
陳毅見此情景,略一遲疑,順手將花瓶移到了台下,並搬走了糕點,然後風趣地說:「我這個人做報告容易激動,激動起來就會手舞足蹈,這花瓶就礙手礙腳了,說不定碰砸碎了,我這個供給市長還賠不起呢!」頓時整個會場一片活躍。
一位外國首腦出訪我國,在首都機場,他面對迎候他的人們即興演講:「……我是個橋樑專家。一踏上這古老而美麗的國土時,我想,此行的唯一使命是:在兩國之間架起一座堅不可摧的友誼橋樑。」
他微笑著,並揮手在空中劃了一個拱形橋狀。他那相得益彰的話語和動作,具有很強的鼓舞人心的力量。
一代幽默大師林語堂一次參加某校的畢業典禮,很多人都發表一篇大論,輪到他講話,已經十一點半了。他站起來說:「演說要像迷你裙,愈短愈好。」話一出口,席間鴉雀無聲,片刻,爆發出哄堂大笑。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可能會遇到下面的情形:
一個品行不良的熟人來纏住你,非要你借錢給他不可,但你知道,如果借給他就等於肉包子砸狗有去無回;一個相熟的生意人向你兜售物品,你明知買下了就要吃虧。諸如此類的事你必定加以拒絕,可是拒絕之後,就要斷絕交情,引人惡感,被人誤會,甚至種下仇恨的種子。
要避免這種情形發生,便要運用一些聰穎的智慧。
在德國某電子公司的一次會議上,公司經理拿出一個他設計的商標徵求大家意見。
經理說:「這個商標的主題是『旭日』,這個『旭日』很像日本的國徽,日本人見了一定樂於購買我們的產品。」
營業部主任和廣告部主任都極力恭維經理的構想,但年輕的銷售部主任卻說:「我不同意這個商標。」
經理聽了感到很吃驚,全室的人都瞪大眼睛盯住他。
銷售部主任沒有同經理爭論那個帶小圈圈的設計是否雅觀,而是說:「我恐怕它太好了。」
經理感到納悶,臉上卻帶著笑說:「你的話我難以理解,解釋來聽聽。」
「這個設計與日本國徽很相似,日本人喜歡,然而,我們另一個重要市場中國的人民,也會想到這是日本國徽,他們就不會引起好感,這不是同本公司要擴展對華貿易計劃相牴觸嗎?這顯然是顧此失彼了嘛。」經理滿意地點了點頭。巧妙的話語雖只有幾句,卻勝過長篇大論。
對他人表示反對或拒絕,你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還要注意機智應變的技巧。如男人們有時會邀請女人共同赴宴,而一般的女子都會適度地保持矜持,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答案多半是否定的。
既然要拒絕對方的邀請,在言詞上自然要下一番功夫。但心地善良的你,很可能因此左右為難,不知如何啟口。倘若對方是平日一同工作的同事,一旦拒絕,那麼以後的工作勢必增加許多困難。
有這樣一個例子,有位男子對一位女同事說:「歡迎你一同參加!」說著便將音樂會的入場券遞給她。這時,這位女子很想拒絕他的邀請,於是順手從皮包裡拿出日記本,打開看了一看說:「謝謝你的好意,不過很抱歉,今天我已和別人約定了。」就這樣婉言拒絕了對方。
還有一則有趣的故事。有位男子邀請某女子一同飲茶用餐,而那女子卻非常機智地回答對方:「我非常高興,謝謝你,但是不是可順道邀請小王和小張一同前往?因為我們原來約好下班後要一同逛街的。」這樣一來,對方不是知難而退,就是大家共進晚餐了。
當我們無法直接拒絕別人時,不妨編一個足以使對方信服的理由,使對方不再堅持自己的意願。
比如說用友好、熱情的方式拒絕對方。例如,一位作家想同某教授交朋友。作家熱情地說:「今晚我請你共進晚餐,你願意嗎?」不巧教授正忙於準備學術報告會的講稿,實在抽不出時間。於是,他親熱地笑了笑,帶著歉意說:「對你的邀請,我感到非常榮幸,可是我正忙於準備講稿,實在無法脫身,十分抱歉!」他的拒絕是有禮貌而且愉快,但又是那麼乾脆。卡耐基告訴他的學員,在談判中巧妙地機智應變,往往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談判中出現障礙時,應當合理地運用對比說理,讓對方認識到錯過這次合作的機會將是多麼可惜,從而打動對方。
對比說理是將己方公司與一些類似的公司作比較,突出本公司的優勢,諸如產品質量高、售後服務好、交貨時間快等等,使對方從對比中明白你的優勢。因為強弱優劣的對比可以使事物之間的差異性更強烈地表現出來,從而在這種強烈的反差中大大強化優勢,加強對方的印象和認識。
1960年4月下旬,周恩來總理與印度談判中印邊界問題,印方提出一個挑釁性問題:「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嗎?」
周恩來總理說:「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遠的不說,至少在元代,它已經是中國的領土了。」
對方說:「時間太短了。」
周恩來總理說:「中國的元代離現在已有700來年的歷史,如果700來年都被認為是時間短的話,那麼,美國到現在只有100多年的歷史,是不是美國不能成為一個國家呢?這顯然是荒謬的。」
印方代表啞口無言。
在周恩來的反駁中,用了兩個對比性材料來否定對方的觀點。700年與100年相比較,你要否認700年而承認100年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其結果是承認100年就得承認700年這個事實。對比在這裡產生了巨大的力量。
在談判中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面對突如其來的提問和不合理的要求,頓時感到束手無策,無以對答。這時,如果隨機應變,運用逆反思維、反向求因等方法進行巧妙解說,不但能有效地拒絕對方的無理要求,還可以使結論奇跡般地發生變化。
談判是滿足雙方需要的利己合作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每個人的需要不同,因而會呈現不同的行為表現。有的人喜歡在談判中以戰取勝,而有的人強烈希望被喜歡,獲得別人的讚賞。前一種人太好戰,在談判中很難與人合作,後一種人由於希望被人喜歡而不敢面對現實的衝突,是不善於拒絕的人。在商務談判中,要採取對立的立場,或者拒絕對方,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你掌握在適當的時候表示拒絕,你的談判條件將會立刻增加。
80年代中期,美國有100多家中小銀行倒閉,其中許多家倒閉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拒絕一些「不良貸款」。
關於談判之道,一位專家曾這樣說:「一個老謀深算的人應該對任何人都不說威脅之詞,不發辱罵之言,因為二者都不能削弱敵手的力量。威脅會使他們更加謹慎,使談判更艱難;辱罵會增加他們的怨恨,並使他們耿耿於懷地說話傷害你。」
當談判出現障礙,需要表明自己立場的時候,不要指責對方,而要說:「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最多只能做到這一步了。」如果這時你可以就某點作出妥協,你還可說:「我認為,如果我們能妥善解決那個問題,那麼,這個問題就不會有多大的麻煩。」既維護了自己的立場,又暗示了變通的可能。在這裡用的詞都是「我」、「我們」,而不宜使用「你」、「你們」。
上海一家商場由於進了大量的空調器,在夏天最熱階段過去之後仍有不少存貨。如果這批空調器不處理掉,將使資金積壓,流動資金變成死錢,影響商場效益。這家商場做出決定,每台空調售價不得低於3200元,多賣多得,少賣由推銷員貼補,並且商場每個人必須推銷10台。其中一個叫劉海的推銷員挨家挨戶推銷,後來遇到一個名叫黃石的買主。劉海向黃石介紹了空調器的優點,比如,該產品是最新產品,噪音低,能夠安放在客廳,並且不用換電表……
黃石靜靜聽了劉海的介紹後,對空調進行了試機和看樣,然後針對劉海所介紹的優點說:「這種空調是有不少優點。但是,由於它是新產品,質量是否可靠,性能是否可靠都很難說,雖然噪音低,但比日本東芝的噪音大多了。我家有老人,噪音大會影響休息。雖然不用換電表,但我們住的是舊房,線路負荷已夠大的了,若再用這麼大功率的空調,將會有更多的麻煩。天氣已開始降溫,說不定不會再有高溫了。如果買了不用,半年的保修期很快就過去了,等於沒有保修。」經過這一番吹毛求疵的挑剔,劉海只得降低售價。黃石吹毛求疵語言應變技巧和策略運用得十分成功。
無數事實證明,這種挑剔性的語言應變技巧不僅是行得通的,而且是富有成效的,因為它可以動搖對方的自信心。
需要注意的是,包括機智應變語言技巧在內的任何談判語言技巧的運用,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不能過於苛刻,漫無邊際,不能與通行的做法和慣例相距太遠,否則,會被人認為沒有誠意而受到損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