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配股權證
1.1 定義
配股權證是上市公司在增資擴股時發給老股東的一種優先認購新股的證明。有了配股權證後,股東可憑借它參加新股的認購,以追加對上市公司的投資。
在上市公司宣佈配股時,一般來說配股價會低於市價,在除權日,股價會下跌。若股東放棄配股,股東原有股票的市值就會下降而遭受損失。當股東不願對公司進一步追加投資或對後市不看好時,為保證自己的利益少受或不受損失,如配股權證能流通轉讓,老股東應在配股權證終止流通前將其轉讓,這樣可對因配股帶來原有股票市值的下降而獲得部分經濟補償。當上市公司給股東派發配股權證後,股東可有三種選擇:其一就是行使認股權,在規定的期限內交納配股資金,認購新發行的股票,這樣股東所持的股票比例就會與公司的股票同步增加,對於控股股東來說,其對公司的持股比例未變,對公司的控制力與配股前相同。第二種選擇就是放棄配股權而聽任配股權證過期失效,出現這種情況一般是股東無力參加配股或不願對公司進一步追加投資,另外就是正股價已低於配股價,在二級市場購買股票比配股更合算。其三是股東權衡利弊後,認為出售配股權證將比採取前兩條措施更為有利,股東就可根據規定在有效日期內將權證出售轉讓。
毫無疑問,派發配股權證比不派配股權證對老股東更為有利。一是股東多了一些選擇,若不參加配股,就可將配股權證以市價出售。更主要的是,當後市看好時,配股權證上市時將有一段升水,特別是配股權證價格相對比較低,人們誤認為配股權證可以以小博大,就將權證的價格炒得脫離實際價值,如深市股民曾經就將某配股權證炒到比正股價還高30%的價位。
1.2 配股權證的價格
當配股權證上市流通時,其理論價格可由下式計算:
Qt=Zt-C/
1+a(1)
其中Qt為配股權證在t時的理論價,Zt為t時刻的正股價,C為每股的配股價格,a為正股到配股繳款時的漲跌幅度。
由於配股宣佈後到繳款尚有一段時日,正股到期時相對於t時就有漲有跌,其中上漲的最大空間沒有限制,而下跌時最多跌到0,所以正股到期時的最大跌幅將不超過100%,最大漲幅為無窮大。正股價的漲跌幅度a的取值範圍為:
-1<a<J當a的範圍確定後,就可確定權證價格Qt的範圍。
當正股的價格下跌到0時,跌幅為100%,a=—1,配股權證的價格為負。但在實際交易中,任何證券的價格不能為負,故權證的最小值就是0,在實際交易中一般也就是貨幣的最小單位,如深市的某些配股權證價格就曾跌到過只剩1分錢;當正股價格無限上漲時,其漲幅a也就等於無窮大,此時配股權證的最高價格就等於正股價。故權證價格Qt的取值範圍就為:
0<Qt□Zt在(1)式中,某一時刻t的正股價和配股價都是已知的,a是未知的,它只有到配股繳款時方能知曉,故在計算配股權證的價格時,a就只能取一個預測值或估計值。由於股民對後市的看法不一,配股權證的價格往往波動較大。
當股民預測權證到期時正股價將不高於配股價,配股權證將沒有任何價值,因為屆時股民直接購買正股將比購買權證去參加配股要合算得多,這時候配股權證的價格也就是1分錢。
而當股民普遍看好看後市時,a的取值就比較大,權證的價格就較為逼近正股價,但不會超過正股價。當權證價格接近正股價時,股民可直接購買正股,這反而比購買權證後再去配股要節省投資,實際的投資效益也要高得多。
在權證的炒作中,股民往往將權證的價格Qt和正股價Zt與配股價C之差(Zt-C)相比較,當權證的價格Qt大於Zt-C時稱為權證升水,當Qt小於Zt-C叫權證貼水。設KQt為權證的升貼水,有:
KQt=Qt-(Zt-C)
=Zt-C/
1+a-Zt+C=aC/
1+a
在上式中,配股價C是一常數,a是待定值,配股權證是升水還是貼水,就取決於股民對後市的預測。如果股民對後市看空,認為股價還會下跌,則a就小於0,是一個負值,KQt也就為負,權證就會貼水;當股民看好後市,a就大於0,是一個正值,KQt也就為正,權證就會升水;如果股民認為在配股權證到期日前股市會橫盤下去,正股的價格既不會漲也不會跌,即a=0,權證的價格就為穩定在Zt-C,它既沒有升水也沒有貼水。
在實際的操作中,配股權證的升水較為普遍。當股民預計股票將會上漲時,其握有權證與擁有正股是一樣的,且在權證流通到實際繳款配股日之間的這段時間差中,相當於上市公司給握有配股權證的股東每股墊付了配股資金C,而上市公司給予老股東的這種優惠,體現在權證價格上,就是升水aCA(1+a)。當老股東將權證賣出並立即購買相同份額的正股時,對於每一股股票,將會賺得收益aCA(1+a)。
在我國股市上,深市的配股權證比較流行。由於股民對配股權證不熟悉,且權證的價格低、股民購買時所用的資金量不大,股民不太懼怕權證的風險,所以權證的價格忽上忽下,瓢浮不定,其落差非常大,甚至一些股民將權證炒到一個極荒唐的價格,如深市股民曾將某權證的價格炒至正股價的30%以上。而由於股民對權證的無理炒作,往往在臨近繳款期後,權證的價格就紛紛跳水,大幅下跌。根據滬深股市的運行軌跡,其股票指數的最大落差是從1558點到330點,其振幅也就是5倍,如果股票從330點一氣漲到歷史的最高點1558點,股價的漲幅a也就是400%,這樣長期權證的最大升水就只有4CA(1+4),就是配股價的80%。而對於短期權證,在權證到期時,正股的價格的上漲幅度一般都不會超過30%,所以一般短期權證的升水也應在配股價的23%以內,若股民購買權證時對後市的期望高於實際,權證臨近到期時就會大幅降價,從而給股民帶來巨大的損失。
在進行權證交易時,股民也可通過權證的升貼水公式來判斷權證的價格是否合理,這就是先用權證的價格Qt和正股價Zt與配股價C之差(Zt-C)進行比較,得出的就是權證的升貼水KQt,再根據升貼水公式aCA(1+a)來計算市場對後市的期望值a,若這個期望值已大於自己的預測值,則股民應購正股;而當自己的預測值大於市場的期望值時,則購買權證的收益就可能高於正股。
第二節 可轉換債券
可轉換債券是債券中較為特殊的一種,它與普通債券的不同點就是這種債券在一定的時間期限內和條件下可轉換成發行公司的股票。由於這種特性,可轉換債券的價格將不單純由其利率確定,有時還與將要轉讓的股票價格聯動。當股票價格上升時,可轉換債券的價格也隨之上升,如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流通的寶安轉券,其最高價格曾達到面值的2.6倍;而在股價下跌時,由於可轉換債券具有普通公司債券到期還本付息的性質,其市場價格就有下限支撐。所以可轉換債券的價格上不封頂,而下有保底,它的投資風險介於債券與股票之間。
與普通債券相比,可轉換債券的利率一般都相當低,它不但低於一般的債券利率,且還低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如1992年底發行的寶安轉券,其期限為3年,但年利率僅只有3%,僅相當於活期儲蓄利率。而同期銀行存款的年利率在10.8%以上,這還不算長期儲蓄的保值貼補率。若可轉換債券的轉換條件過高,在其可轉換期內股票的市價不能達到債券的可轉換水平,可轉換債券的收益就相當低,債券的持有者將會蒙受一定的損失。如寶安轉券共發行了5億元,雖債券的持有人從1993年6月份後的兩年半內都可將債券轉換為寶安股票,但由於轉換價高達25元(後由於股票分紅調整到19.392元),而寶安股票的市價在債券的轉換期內基本都在轉換價以下,且到轉券的兌付期時股票的價格還不足3元,故總共只有1350.7萬張寶安轉券轉換成股票,僅佔總量的2.7%,大部分寶安轉券的持有人都遭受了相當程度的利息損失。
由於可轉換債券可轉換成股票,它可彌補利率低的不足。
如果股票的市價在轉券的可轉換期內超過其轉換價格,債券的持有者可將債券轉換成股票而獲得較大的收益。
影響可轉換債券收益的除了轉券的利率外,最為關鍵的就是可轉換債券的換股條件,也就是通常所稱的換股價格,即轉換成一股股票所需的可轉換債券的面值。如寶安轉券,每張轉券的面值為1元,每25張轉券才能轉換成一股股票,轉券的換股價格為25元,而寶安股票的每股淨資產最高也未超過4元,所以寶安轉券的轉股條件是相當高的。
當要轉換的股票市價達到或超過轉券的換股價格後,可轉換債券的價格就將與股票的價格聯動,此時可轉換債券的價格可由下列公式計算:
轉券的價格×換股價格=股票的市價
轉券的價格=股票的市價/換股價格
當股票的價格高於轉券的換股價格後,由於轉券的價格和股票的價格聯動,在股票上漲時,購買轉券與投資股票的收益率是一致的,但在股票價格下跌時,由於轉券具有一般債券的保底性質,所以轉券的風險性比股票又要小得多。如寶安轉券,在寶安股票到達33.95元的天價時其價格最高達2.6元,但在寶安轉券兌付時,其價格為1.03元,而此時寶安股票的價格卻還不到3元,股票價格的下跌遠遠高於轉券的價格下跌。
由於轉券具有收益大、風險小這種收益與風險的不對稱性,在市場上轉券的價格一般比理論價格要稍高一些,但高多少卻全憑轉券的買賣者對股票後市的預測,如寶安股票達到33.95元的天價時,轉券的理論價格應為1.35元,但股民卻將它炒至2.6元,而轉券的這個價格對應的股票價格應該是65元。
股民在投資轉券除了要注意它的利率和換股條件外,還要看換股是否還具有附加條件,其一是換股條件是否依每年的分紅而進行調整。當上市公司採取現金分紅時,分紅對可轉換債券的換股條件並沒有什麼影響。當分紅採取送紅股的形式時,若換股條件不隨送股比例而同比例地變化,則換股條件就會愈來愈高。如寶安轉券上市的第一年,寶安股票分紅每10股送3股,即原來的每1股變成了1.3股,如分紅後轉券的換股價格仍為25元,則相對於分紅前其換股條件就變成了32.5元。所以為了保持換股條件的不變,在寶安股票當年分紅後,寶安轉券的換股價格就調整為19.392元。其二要注意贖回條件。上市公司發行轉券的目的是要獲得所需要的股權資本,以降低公司的債務。當轉券的轉換條件實現以後,隨著投資者由債權人向股東身份的改變,公司到期需償還的債務便相應地轉換成了永久性的股權資本投入,所以轉券的發行者要採取多種方式促使轉券的轉換,一般是規定在股票價格持續超過轉換價格一定幅度(如40%)以後,發行人便會使用「贖回條件」這一工具來迫使投資者行使轉換權力,若轉券持有人仍不行使轉換權,發行者可將轉券強行贖回。
第三節 股票期貨
3.1 期貨的原理
股票的期貨交易,是從一般商品的期貨中延伸而來的。期貨的最初出發點,主要是為了套期保值。如種植穀物的農場主,由於農業生產季節性的特點,穀物收成的好壞在很大程度就受制於氣候,豐欠難以保證。收成好,穀物大量投放市場,會造成供過於求,其結果是價格下跌,給農場主帶來損失;而收成差,穀物產量銳減,就會造成市場供給緊張,導致價格上升,它將給以穀物作為原料的加工商帶來損失。由於穀物的豐收或減產都將使一方遭受損失,且到具體交易時價格和數量都是未知數,這給將來生產的組織和資金的準備等都帶來較大的困難,為克服這一缺陷,1865年在美國芝加哥的穀物交易所就開設了穀物的期貨交易。
期貨交易就是在商品實物的正式交割前的某段時間裡,商品買賣的雙方如農場主與加工商就交易商品的數量、價格、質量、交貨地點等要素以標準合同的形式事先達成一份協議,待要交易的產品生產出來後,不論市場的真實行情如何,商品的賣方必須按已約定的事項向買方交付產品,而買方也不能以任何借口拒絕支付款項。實行了商品期貨以後,產品的價格就在實物交割以前予以固定,這就是套期保值。如前所述的穀物,當收成好而導致價格下跌時,由於有期貨合同的約定在先,農場主仍能將穀物以較高的價錢出售;而當收成差造成價格上漲時,收購商也仍能以事先約定的較低價格購進穀物。
期貨的最原始作用就是套期保值。但隨著其發展,一方面期貨交易逐漸實現了規範化,這就是實物交割的時期確定,一般有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等等,且商品的質量非常明確,每份期貨合約的商品數量是固定的,期貨的交易者只能按相關的要求來進行交易。另一方面是期貨已成為一種投機交易,即無論你是否生產某種商品,你都可在期貨市場簽訂一份空頭(賣出)合約,而無論你將來是否要購入某種商品,你都可在期貨市場簽訂一份多頭(買入)合約,而在合約到期前,你可再做一次相反的交易將以前的合約對沖即可。
比如一投機者預料穀物的價格會上漲,就在穀物期貨市場中以L的價格買入了一份合約。但一段時間後,氣候變得愈來愈有利於穀物的生長,由於人們預料今年的收成比往年要好,其現貨市場穀物的價格就呈逐漸下降的趨勢。該投機者眼見大勢已去,就趕緊以P的價格再將合約賣掉,這就是平倉。而平倉之後,投機者手中就什麼都沒有了,但產生了一個價差L—P,這個價差L—P就是該投機者的損失。當然,若穀物的價格不跌反漲,其差價也就是投機者的盈利。
在實際的期貨交易者,實物交割占的比例很少,一般也就占總交易量的2∼4%左右。即使合約到期,期貨的交易者也不一定非要進行實物交割不可,他只要即時平倉或將其差價補齊即可。
在具體操作上,期貨實行的是保證金製度,這是期貨與現貨交易的主要區別。在現貨交易中,投資者需交納全額保證金,有多少錢買多少貨。但期貨交易中只需按交易的總金額交納5∼20%的保證金,和此相配套的是期貨交易按保證金的比例實行漲停板制度,將每日價格的波動都限制在一定範圍內,這樣就將交易者的最大虧損限制在保證金的範圍內。
相應地期貨交易所每日都要給交易者進行結算,如交易者的虧損超過一定限度,交易所就要求交易者補齊保證金或平倉,所以期貨交易中是沒有套牢一說的,只要價格的波動超過一定範圍,盈虧當時就確定了,且在當日予以結清。
3.2 股票期貨交易
股票投資的風險性較大,當政治、經濟或企業的經營效益等因素發生變化時,股票的價格就會隨之上下波動。為了規避風險達到套期保值的目的,在1972年的5月,在美國的芝加歌期貨交易所,就產生了股票的期貨交易。
股票期貨交易的特點與其它商品期貨交易的特點一樣,這就是買賣雙方關於股票所有權的轉讓與貨款的交割都有一段時間距離。在期貨交易中,買賣雙方只要交納少量的保證金簽訂一分合同,其股票的所有權就從買方轉與了賣方,但不必立即付款和交付股票,而只有到了約定的交割期時,買方才付貨款,賣方才交出股票。
按交易性質來分,股票期貨交易的參加者可分為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其中套期保值者的目的主要是想將股票的價格固定,以減少投資風險,而投機者則通過自己對市場的預測來購買股票期貨合約,如果其預測錯誤,則投資者的風險就被轉嫁給投機者;如果其估計正確,則套期保值者少賺的利潤就被投機者獲取。
如某投資者從股票的現貨市場上以每股10元的價格買進N手A種股票,由於銀行利率存在著上調的可能性,未來幾個月裡股市行情就可能下跌。為了避免股票價格因利率調整而貶值,該投資者便在期貨交易市場上與某投機者簽訂了一份期貨合約,在3個月後將股票以每股10元的價格全部轉讓給投機者。在期貨合約到期後將會有兩種結果,其一是利率果真上調而導致股票價格的大幅下跌,如股票價格跌至每股8元,由於投資者已約定此時將股票以每股10元的價格轉讓與投機者,而市場上的現貨價格只有8元,投資者可將以10元賣出的股票在市場上補回,除了保持原有的股票數量外,每股還能盈利2元。由於投機者在3個月前對行情預測的錯誤,此時他將以高於現貨市場的價格將投資者的股票合部買入,每股股票將損失2元。其二是在這一時段中利率沒有調整,在期貨合約到期時,股票的價格不跌而反漲至每股12元,此時投資者仍將履行期貨合約所規定的義務,將股票以每股10元的價格交與投機者,而投機者由於事先預測正確,他可將以10元買入的股票立即以市價賣出,在每股股票的期貨交易中便獲取了2元的利潤。在上面的期貨交易中,合約到期後投資者與投機者之間也不一定非要進行實物的交割不可,他們只要按照市場價格將其價差補齊即可。如當股票價格漲至每股12元時,投資者也不一定非要將股票以每股10元的價格交出,他只需將每股2元的價差補給投機者就可以了,而對手中的股票,投資者願意繼續持有就保留下來,願意賣出也可以每股12元的價格在現貨市場拋售即可。
3.3 多頭和空頭
在實際的股票期貨交易中,交易的雙方在訂立股票期貨合同時,雙方手中都無須有股票和全額現款,他們只要按成交金額的一定比例向交易所交納保證金即可。換句話說,這就等於買方手裡可以沒有現款,賣方手裡也不必有股票。這種股票交易的方法就叫做買空賣空。先買後賣盼望將來某一時期股票價格上漲的叫做多頭;先賣後買盼望將來某一時期股票價格下跌的叫做空頭。很顯然,做多頭的盼望牛市,做空間生意的盼望熊市,買賣雙方的預測方向都是相對的或者說是絕對相反的。在股票交易所裡,有多少投機者在做多頭生意就同時有多少人在做空頭生意,做多頭的總盼望牛市,價格上漲,而做空頭的總想把股票價格壓下去,出現熊市。這種對市場行情的預測如果實現了,則有利可圖,如果沒有實現出現相反局面,即多頭的等來了熊市,空頭的迎來了牛市,那就要虧本賠錢了。
3.4 股票期貨交易的過程
期貨交易一般都在專門的期貨交易所裡集中進行,並採取由投資人委託其經紀人相互公開競價的方式。交易價格在競爭中形成並隨時公開報道。交易買賣雙方可以根據價格行情的變化來調整他們的索價和開價。最後出價最高的買主與報價最低的賣主達成交易。成交之後,交易雙方都要通過各自的經紀人向證券交易所繳納5∼20%的保證金,一般按照成交額計算。因為期貨合同所買賣的對象並不直接是現貨股票,而只是一種期貨合同,是典型的買空賣空,因此,給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以防期貨合同到期後一方的失約,從而能夠起到一定的履約保證的作用,它同時也使投資者權衡得失,慎重考慮,並可以避免由於買空賣空帶來的市場失去平衡的風險。在期貨交易中,保證金的比例都由證券交易所確定。此外,買賣雙方還要向各自的經紀人交納一定數額的手續費。
3.5 股票期貨交易的實質
股票期貨交易和現貨交易相比較,其最大的優勢在於投資者能夠用更長的時間來分析股票價格行情的變化,並隨之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同時也可固化股票價格,減少投資風險。另一方面,由於期貨交易提供了股票的保值功能,它使得現貨市場上的交易更為活躍,而現貨交易的發展興旺也能促進期貨交易。
股票期貨交易目前已成為發展最快的市場,其交易金額不斷增長,同時市場波動性也很大,投機性也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在股票期貨交易裡,股票僅僅是一種象徵,買賣對像只是期貨交易合同而非股票現貨。在期貨合約的買賣過程中,交易的雙方並不需要持有股票或者說股票並不出面,也無需全額的資金,就可以進行股票的買賣。只要交易雙方確定了交割日期的價格,簽訂期貨合同就算成交。到了結算日,交易雙方只要根據股票行市的變動情況,對照自己預測的結果之間產生的差額進行結算即可。由於股票期貨交易中買空賣空的投機性,許多國家都在法規中對買空賣空特別是賣空交易進行限制。因為在賣空時,投資者手裡無需有股票,他覺得有利時可以從證券經紀商借入股票來賣空投機,這就有可能導致股市行情下跌,不利於股市的穩定、健康運行,也容易使其他投資者不敢輕易投資,影響資金籌集。但另一方面,賣空交易時,投資者先行賣出,在股價下跌時再買回,不僅能減少風險,也可使投資者在股市下跌情況下仍有利可圖,同時在一定程度也可穩定股市下跌局面。因此各國法律在限制賣空交易的消極影響的前提下,一定範圍內也是允許買空賣空行為的,以達到活躍股票市場,鼓勵投資的目的。
在我國現階段,股票交易市場剛開始起步,其現貨交易的規模還比較小。由於上市的股票數量少,現在的滬深股市基本上是賣方市場,且交易的法律、規則都還不完善。出於穩定股市、保護個人投資者利益的原因,目前我國的股票交易僅以現貨交易為法定交易方式,不容許買空賣空的期貨交易,這是符合現在股票交易市場的實際情況的。但隨著股票現貨市場的發展,相應法規的完善,我國股票期貨交易的開設也將會逐步提上議事日程。
第四節 股票指數期貨
4.1 股票指數期貨的產生與特點
在股票投資中,有兩類風險需要防範,其一是非系統風險,即由於某種原因導致個別股票價格的下跌。如果投資者購買的股票比較單一,非系統風險發生的概率就大,此時,他就可通過股票的期貨交易來規避這種風險。而當股票投資中發生系統風險時,即由於某種原因而導致整個股票市場價格的下跌時,如果投資者持有的股票種類較多,要通過股票期貨交易來達到套期保值的目的就比較麻煩和困難,這樣就需要一種能轉嫁股市系統風險的工具,因而就產生了股票指數期貨交易。
股票指數期貨是一種特殊的期貨交易方式,它的交易對象是股票指數,其交易採用保證金和標準合約形式。在股票指數期貨交易中,其收益只與股票指數的漲跌相對額有關,而與具體的指數點位無關。
股票指數期貨交易具有下列一些特點:
1.在股票指數期貨交易中,作為交易對象的股票指數一般都是投資者公認的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的股票指數,因為只有這些股票指數才能比較客觀地反映整個股票市場的變化趨勢。
2.在股票指數期貨交易中,交易的對象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股票,而是股票指數,所以在報價方式上是以指數作為互相報價單位,並以每份合同為交易單位。
3.股票指數期貨合同的價格是由「點」來表示的,價格的升降也是按「點」來計算的。當股票指數升或降一個點,價格就各升降一個確定的數值金額,如香港的股票期貨交易中就規定每點指數為50港幣。
4.合同的交割時間一般按季進行,即當季的最後一個月,如3月、6月、9月、12月為循環月份;也有一年各個月份都進行交割的;合同的交割以現金計算,以最後交易日收市時的指數為準,並於之後第一個營業日為結算日。在結算日雙方只就買賣之間的差額進行現金交割。
4.2 股票指數期貨交易的實質
股票指數期貨交易的實質,是投資人以對整個股市價格指數的預測來進行該種股票指數的買和賣。如果投資人認為股票指數將上升,他就買進某種股票指數的期貨合同;如果認為股票指數將下降,投資人就賣出某種股票指數的期貨合同。通過這種買賣關係,投資人能將風險全部或部分地轉移給其他同自己作相反推測的投資者。為此,投資者不僅能夠實現套期保值的目的,而且還能盈利,但若投資者預測錯誤,他也就將盈利的機會拱手讓與了他人。
如某投資者擁有多種股票共15000股,每股平均價格為5元。3月15日,收盤指數為150點,比前兩天略有下降。該投資者預測股票指數將繼續下降,為了減少損失,決定將自己所擁有的股票進行套期保值。
由於該投資者手中持有股票,他可以在股票指數期貨市場上按現在的指數點位賣出同等價值的合約來進行套期保值。
該投資者現有股票的市值為75000元,根據期貨交易所的規定,每一點為50元,現在的點位為150點,每一份合約的價值為7500元,投資者可以賣出10份3月底到期的股票指數合約,其合同總值正好與股票市值相等。
到3月底,股市行情正如這位投資者預測的那樣下跌了,其點位為138點,而投資者所買股票的平均價格也隨之降至每股4.6元,這位投資者在現貨市場上的15000股股票就損失了6000元。由於這位投資者在期貨市場上做了套期保值,此時他可以做一個反向的操作,將持有的期貨合約進行對沖,在期貨市場上獲得部分利潤。
由於此時股票指數僅為138點,投資者可以買入10份期貨合約進行期貨的對沖,其合約總值只有69000元,比賣出合約時要少6000元。由於股票行情的下跌,投資者在現貨市場上虧損了6000元,但由於在期貨市場上的先賣後買,該投資又賺回6000元,股票期貨市場上的盈利正好抵消了現貨市場上的虧損。
如果該投資者不在股票期貨市場上做套期保值,由於股票行情的下跌,該投資者將損失6000元。但在做期貨的套期保值時,如果股票指數的走向與所持股票的走勢相反,則投資者不但達不到套期保值的目的,反而要加大虧損。如上例中,若在所持有的股票的下跌過程中,股票指數反而向上攀升至162點,由於該投資者在現貨與期貨市場上兩邊都不討好,在現貨市場虧損6000元的同時,他還將在期貨市場上再虧6000元。
第五節 股票期權
5.1 期權的定義
股票期權交易,又稱為股票選擇權交易,起源於本世紀20年代美國的紐約,當時的交易範圍和規模都很小,且還只是場外交易。1973年4月美國芝加哥期權交易所開始營業以後,股票期權交易才真正形成。目前,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的證券交易所都開設有這種交易。
股票期權的實質是一種權利,它即不是股票又不是股票指數,擁有股票期權的投資者可在一定的時間期限內按確定的價格和數量買賣某種股票,而對這種權利的轉讓就稱為股票期權交易。
股票期權交易不像股票交易及期貨交易,在最初階段,其購買期權的一方是投資者,而出賣股票期權的是專業的交易商。當投資者對某種股票行情進行分析預測後,他就可與期權經紀商簽訂一個合約,交納一定的費用,從而取得在某段時間內按協定價格買入或賣出某種股票的權利,而取得這種權利之後,投資者還可根據市場行情的變化在期限到來之前轉讓或放棄這種權利。我國目前雖然還沒有股票期權交易,但我國股民對此也並不陌生,在滬深股市流通的配股權證,其實質也是一種股票期權。
5.2 期權的種類
根據所選擇的權利不同,股票期權有三種類型,這就是看漲期權、看跌期權和看漲看跌雙向期權。
1.看漲期權看漲期權,也叫購買選擇權或買進選擇權,其擁有者可在合同規定的有效期限內按事先約定的價格和數量行使買入某種股票的權利。購買看漲期權是因為投資者看好後市,當所選定的股票價格上漲以後,購買這種期權的投資者就可以獲利,這也是它稱為看漲期權的原因。以下通過一個實例來介紹這種期權的操作。
某投資者想購買A公司的股票,其市價為每股100元。
該投資者看好該公司的發展前景,預料其股票價格會升至115元以上,他就以每股10元的價格購買了200股,其限3個月、協議價格為每股105元的看漲期權。當購買期權後,可能的結果如下:
1.約定的期限內,股票的價格果真如投資者所預測的那樣升至不低於115元,其期權的價格也隨之漲到每股不低於10元,此時投資者可行使期權,按每股105元的價格買進股票,再將股票以市場價賣出,或者乾脆就將期權賣出,其結果是保證不虧或有盈利。
2.在限定的3個月期限內,股票的行情並未象投資者預測的那樣漲至115元以上,而一直在其期望值下徘徊或乾脆就掉頭向下,此時投資者只有以每股低於10元的價格將期權出售,或到期後放棄行使期權的權利,這時投資者就會發生虧損。
在買入看漲期權時,最關鍵的是投資者對後市的預測是否能夠證實,如股票的市價在協議期限內能漲到股票的協議購買價與期權價格之和之上,則投資者購買期權就有利可圖;
若投資者的預測不現實,購買看漲期權的投資者就會虧損,但這種虧損是有限的,因為投資者有不行使期權的權利,所以其損失僅限於購買期權的費用,特別是股市發生暴跌時,看漲股票期權的風險遠遠要小於股票的風險。
2.看跌期權看跌期權,又稱賣出選擇權,是指期權購買者在規定的有效期限內,擁有以協定價格和數量出售某種股票的權利。投資者購買這種期權,主要是對後市看空,購買這種期權就相當於買入了一個賣空的權利。
如A公司股票市價現為每股100元,投資者預料股票會下跌,於是就以每股10元的價格購入了200股、期限為3個月、協議價格為每股95元的看跌期權。當投資者購入看跌期權後,其可能的後果如下:
1.在規定的期限內,股票的價格果真下跌,且跌至每股85元以下,這種看跌期權的價格也會隨之漲至每股10元以上,此時期權的擁有者可將期權拋售直接獲利,也可行使期權,即以市場價買入股票,再以每股95元的價格將股票賣與期權交易商。不論採取以上方式的那一種,投資者都可獲得一定的盈利而不會虧本。
2.在規定的期限內,股票的價格並沒有下跌,或雖然下跌但沒有跌至每股85元以下,此時投資者就只有將看跌期權以低於成本價在市場上拋售,或到期後放棄行使看跌期權。發生這種情況後,持有看跌期權的投資者將肯定要發生虧損,但其虧損額非常有限,也就限定在購入看跌期權的成本之內。
3.看漲看跌雙向期權看漲看跌雙向期權,這種期權既包括看漲期權又包括看跌期權,所以也稱為多空套做。在這種期權交易合同中,購買者同時買入某種股票的看漲權和看跌權。其目的是在股市的盤整期間,投資者對後市無法作出正確推斷的情況下,在減少套牢和踏空風險的同時而獲得利潤。由於這種特點,購買雙向期權的盈利機會最多,但其支付的費用也最大。
如上例中,投資者同時購買了A公司股票的看漲與看跌期權,其中每種期權的價格分別為10元,投資者為每股股票的期權所支付的費用上升到20元。現股票市價為100元,看漲期權購入股票的協議價格為每股105元,看跌期權賣出股票的協議價格為每股95元。因投資者購入的是雙向期權,在行使某種期權時就必須放棄另一期權,所以該投資者行使期權的成本就增加到了每股20元,這是投資者對後市難以看清所支付的代價。當股票的市價高於協議買入價格20元或低於協議賣出價格20元以上時,投資者才能獲利,如果協議期內股票價格只在此範圍內波動,投資者將會發生虧損。
5.3 股票期權交易合同的基本要素
在進行股票期權交易時,通常都是通過買賣雙方之間的期權交易合同來實現,且這種合同是一種統一的標準合同,載明瞭交易的必備條件,諸如有效期限、數量、種類、費用、股票價格等要素。
1.期權交易的參加者。包括選擇權買入者即買主,選擇權賣出者即賣主,中間商、經紀人等。
2.股票的協定價格,也稱期權行使價格,是指期權購買者履行選擇權時的結算價格。如果是看漲期權,期權交易的股票協定價格應比當時的市價略高;如果是看跌期權,期權交易的股票協定價格應比當時市場略低。
3.期權價格,也稱保險費。這是選擇權買方支付給賣主的一定數額的貨幣,即購買期權合同的價格。其比例通常為協定價格的5∼30%。付費金額大小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
1期權合同中規定的時間長短。簽約日與到期履約日之間相隔時間越長,保險費相應越高。因為期限長,期權賣方風險就大,而買方選擇的機會和餘地就越多。
2股票協定價格,也稱期權行使價。當股票協議價格越接近股票市價時,其保險費就越高,反之,保險費就越低。
3期權所指股票的活躍程度。如果在股市中該股票的價格波動較小,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明顯變化,說明賣出期權方的風險就小些,保險費當然也低;相反,如果股票的市價波幅很大,價格非常活躍,那麼賣出期權方的風險可能加大,保險費就會相應提高。
4供求關係的影響。如果在一段時間,要求購進期權的買方增多,則賣出期權方收取的保險費也增加;反之,保險費降低。此外,有的期權交易買賣雙方在到期之前可以轉讓其期權,那麼供求關係的影響作用將更為明顯。
4.股票的種類和交易數量。每份期權合同都規定具體的股票種類和一定的數量,通常是每份100股。
5.期權合同的類別。合同須規定是看漲期權合同還是看跌期權合同,或是看漲看跌期權雙向合同。
6.有效日期。合同須註明選擇權合同的截止日期,規定何日到期失效。它限定期權購買者必須在此期限內行使,否則就算放棄或失效。一般有效日期為3個月、6個月、9個月不等。
第六節 股票信用交易
股票信用交易,又叫保證金交易或墊頭交易,也是通常所說的買空賣空,這就是當投資者在看好後市但資金又不充足時,以將購入的股票為擔保向經紀人借入一定的款項來購買股票,或在看空後市時但沒有股票,以一定數額的資金為擔保向經紀人融通股票而賣出股票的行為。
股票的信用交易可分為保證金多頭交易和保證金空頭交易。
當投資人預料股票行情將上漲,他想立即買入而後在合適的時機以更高的價格賣出,但他手中現金不夠,於是通過股票信用交易方式,按照規定比例預交一部分價款,其餘的差額部分由經紀人設法墊付,這就是保證金多頭交易。在保證金多頭交易中,投資人可以少許的現款買入價值較大的股票。當股票行情上漲後,投資者可將股票拋出,再將借款本息償還與經紀人,從而獲得較多的盈利。
在股票的信用交易中,做保證金多頭交易的前提是投資者預測行情上漲,如股票後市不像投資者預測的那樣樂觀,則投資者的損失也將加倍。
如某投資者認為某種股票的價格將上漲,其市價為每股100元,但其手中只有1萬元資金,只能購入1手。他想大量買進然後在上漲時拋出以獲取高額價差,就決定做保證金多頭交易,於是該投資者與券商簽訂信用交易協議,言明保證金比例為25%。這樣,該投資者便以每股100元的價格購得股票4手。不久之後,股票價格上漲到每股120元,該投資者便拋出股票並與經紀人清算,在扣除各種費用後,該投資者每手股票賺得價差1700元,4手股票累計賺取利潤6800元。如果不採取信用交易方式,該投資者用自己的資金也就只能買1手股票,能賺得的利潤也就1700多元。
如果投資者的預測錯誤,其損失將比不做信用交易要大得多。如上例中,投資者購入股票後價格不漲反而急劇下跌,為了避免股價進一步下跌造成更大的損失,該投資者決定以每股80元的價格將股票拋出,這樣每手股票就造成虧損2300元。如果投資者僅用自有資金購入股票,其虧損也就2300元,但由於採取了信用交易,該投資者累計將損失9200元,幾乎將把自己的本錢都賠了進去。
同樣,當投資者預期股票價格將下降時,他想從股票的下跌中得到好處,但其手中股票不多甚至一點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他也可借助於信用交易方式,向經紀人交納一定比例的保證金,而後由該經紀人墊付股票,同時將股票出售,這就是保證金空頭交易。當一段時間股價下跌後,投資人再以市價買進同等數額的股票歸還與經紀人,扣除佣金和墊款的利息後,其餘額就是投資人賣出買進差價利潤。
在保證金空頭交易中,其前提條件是投資者預測行情下跌並補證實,如股票後市不像投資者預測的那樣下跌,則投資者的損失也將加倍。
如某種股票的市價為每股100元,投資者認為它的價格已處高位,其不久將下跌,但其手中只有1萬元資金而不持有該種股票。他想大量拋售該種股票然後在價格下跌後補進以獲取高額價差,於是他決定做保證金空頭交易。該投資者與券商簽訂信用交易協議,言明保證金比例為25%,這樣,該投資者便從券商處借得股票4手並以市價拋出。其後不久,該股票價格果然跌至每股80元,該投資者便將股票買回交與券商並與其結算。在扣除各種費用後,該投資者每手股票賺得價差1700元,4手股票累計賺取利潤6800元。
如果預測錯誤,投資者將因股票價格的上漲而遭受損失。
假設投資者拋出股票後價格不跌反漲,為了避免股價進一步上漲帶來更大的損失,該投資者決定以每股120元的價格將股票買回,這樣每手股票就造成虧損2300元,4手就一共造成虧損9200元。
股票信用交易最顯著的特點是借錢買股票和借股票賣股票。通俗地講,本錢少的也可以炒股票,手裡沒股票的也可賣股票。這同投資辦實業一樣,由於投資者手中的自有資本金有限,大部分資金都必須向銀行申請貸款有類似之處。具體地說,股票信用交易包含以下幾個特徵:
1.股票信用交易內的雙重信用股票交易者以部分的價款以及向經紀人借入的其餘部分買入,其不足部分,即向經紀人借入的墊付款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礎上的。經紀人墊付部分的差價款,是以日後投資者能夠償還這部分差額價款及墊付部分價款利息為前提的。這是經紀人同投資人雙方之間的一層信用關係。
另一方面,經紀人墊付的差額價款是如何得來的呢?為此,經紀人得向銀行借款以支付這部分的金額,這樣銀行與經紀人之間同時也存在一層信用關係。銀行在放貸時,也以日後作為貸款借入方的經紀人能夠償還這部分款項及由本金所孳生的借款利息為信任基礎。
因此,如果這兩重信任關係缺少一層,股票信用交易就沒有成立的可能。
2.股票信用交易中的墊付款利息投資人在通過信用交易訂立買賣合同之後,投資人與證券公司之間繼續存在一種借貸關係,具體而言,為投資人代理墊付買進款項的證券公司對其代理墊款項要徵收一定比例的利息,叫做墊付款利息;同樣,為投資者代墊股票賣出的證券公司對賣出後代為保存的賣貨價款也要求顧客支付一定比例的利息。
3.股票信用交易以現貨交易為原則股票信用交易雖然有其特殊的買賣方式,但是從交割方式的角度來講,這種交易方式與現貨交易基本一致。墊頭交易成交之後,買賣雙方都必須即時清結交割,另外在交割期買賣雙方都以現款或現貨(股票)進行交割,這與現貨交易的方式一樣。其差別只是在現款(或股票)中有一部分是借來的。例如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規定的「例行日」交割結算,即指在成交之後第五天下午進行交割,如果投資人全部以自己的錢和股票進行買賣,結算時當然也以自己的錢和股票交割,這就是現貨交易。如果投資人自己出一部分錢,其餘不足由經紀人墊付,或者沒有足夠股票而由經紀人墊付的,那麼這時就屬於信用交易。
4.股票信用交易的交易量與保證金比例進行保證金信用交易,交易者必須交納一定數量的現款(交股票也按當時市價折算成現款)作為保證金。這一定數量的現款是由保證金比例來確定的。
保證金比例由中央銀行制定。保證金比例較高時,投資人所付現款數額就大,作保證金信用交易的人就相應減少,從而抑制了投資需求,股票交易量降低,整個股票市場便不夠活躍。如果保證金比例較低,則會刺激投資人購買股票的慾望,同時使銀行資金大量轉移到股票市場,從而使整個股票市場活躍,交易量增大。但如保證金比例過低,也可能帶來負效應。這時若許多投資人都利用保證金信用交易,會使經紀人墊付款部分數量增大,不僅銀行資金大量轉移到股票市場,而且造成銀行信貸擴張,導致貨幣貶值,產生通貨膨脹,進而使整個市場商品價格上漲,企業成本加大,利潤下降,企業所發行的股票市盈率提高,繼而引起整個股票市場崩潰乃至整個國民經濟惡化。1929年美國股票市場大崩潰的重要原因就是保證金比例規定太低,以致銀行貨幣投放量增長過猛而觸發的。
由此可見,保證金比例的制定對股票市場作用很大。國家應當根據各個時期股票市場及貨幣投放量情況適時調整保證金比例。目前世界各國保證金比例高低不一,低到10%以下,高達100%,且經常調整,但一般維持在50%左右。
附 配股權證理論價格的推導
設t時配股權證的價格為Qt、配股價為C,它是一個常數,股票的正股價為Zt。
當配股權證到繳款期N時,權證的價格Qn與配股價C之和應與正股價相等,即:
Qn+C=Zn
Qn=Zn-C
則此時權證的價格為正股價減去配股價。
在繳款前的某一時間t內,設正股價為Zt,當投資者預測在權證到期時正股的價格Zn將上漲a,有Zn/Zt=1+a
若此時購買權證,其收益水平應和購買正股相等,所以有:
Qn/Qt=1+a
將Qn=Zn-C代入上式後可得:
Qt=Zt-C/
1+a
一般地,人們習慣將權證價格與(Zt—C)相比較,所以權證的理論值相對於(Zt—C)將有升水KQt:
KQ=Qt-(Zt-C)
=a·C/
1+a
當後市看好時,a為正,權證的升水為正,且a愈大,升水就愈高。
當後市看空時,a為負,權證的升水為負,也就是貼水,a的絕對值愈大,貼水就愈高。
附一 股票投資格言
一、入市篇
買股票前要努力作好各種準備工作,要涉獵金融常識及國內外財徑及政治動態,詳細分析各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並鍛煉好強壯的身體,以備心臟能承受大起大落的衝擊。
確定長期的投資目標和原則,為股票交易的首要問題。
股民是否具備經商的經驗,與投資股票能否獲利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任何直接投資都是專業投資,而專業投資需要專業知識作基礎。
防止在高價位套牢,是學習買賣股票的最重要的一課。
買股票若僅是為了「賺錢」,那就是踏出了錯誤的第一步,因為你還要注意其「增加了你生活上的情趣。」
在股票市場中,股價的漲漲跌跌是很正常的事,容易緊張的人最好不要搞股市投資,以免金錢和身體均遭損失。
不要輕易地去勸別人買賣股票,股價最不容易預測,以免出錯招怨。
能夠虧損的最大範圍,就是你能夠投資的最大極限。
從事股票投資,會獲得許多無形地收入。
股票乃是安全性最高的「賭徒」,光憑「賭運」並不一定就能夠成功,還有賴於思考力與忍耐力的結合。
選擇投資目標要盡量符合自己的性格。
任何投資都需具備智慧性的忍耐力。
如果晚上睡不著覺,那麼就賣掉你的股票吧!
本業第一,股票投資為輔,做股票能幫助致富,卻不可視其為事業。
不要把所有的財產都投入股市,更切忌借貸資金購買股票。
對一般存款未達「大款」水準的工薪階層,把雞蛋分放在三個藍子,還不如把雞蛋集中存放在保險櫃裡。
不急功近利,不三心二意,不沉溺玩股。
不要將短期周轉資金去炒股票。
如果自己沒有時間或精力經營投資組合,可以考慮委託信託投資公司辦理購買投資股票的基金。
不論是期望股價上漲以便先買後賣的「多」頭,還是期望股價不跌好先賣後買的「空頭」,都可以在股市賺錢,只有貪得無厭,猶豫不決的人例外。
二、研判篇
選股不如選時,善買不如善賣。
低價格的股票,要比高價格的股票變動的幅度大。
凡領先股市上漲的股票,必會領先大勢下跌。
大宗交易的出現,表示大量的換手。換手正是股價趨勢反轉的開始。
最徒勞無功的行為莫過於試圖去猜測大戶與炒手的心理。
股價的短期變動與經濟變化及公司業績毫無關聯。
任何股票操作的理論,都有其缺點,最值得信賴的是股民自己。
絕大多數人看好時,股市就要下跌;絕大多數人看淡時,股價就要上升。
成交量可顯示股價變動的情況,當成交量開始增加時,應加以注意。
對於一件事具有興趣,您就成功了一半。
股價上漲三步曲——盤底、突破、飛漲!
股市中的資金總是朝最有利的方向流動。
誰掌握了股市變化的「趨勢」,誰就是贏家。
經驗可以培養靈感,但靈感卻不能完全依賴經驗。
任何公司無論是長期或短期債務,均不宜太重,否則除了可能引發財務危機之外,還會因不能再度舉債而坐失更佳投資機會,逐漸走上萎縮之路。
問題股,就是問題股,明知不對,少動為佳。
專買與經濟專家觀點相反的股票,也是一種別緻的投機方式!
股票市場只有相對性、原則性,而無絕對性。
股價在低檔盤旋愈久,上檔的幅度愈大。
人老生病,會先發燒,同理,由成交量可以看出股市是否生病了。
掌握不同行業的特性,才有獲利的契機。
股價的升降並非漫無規則的!
買入獲利潛能稍差但股價偏低的公司股票,可能比購入獲利能力稍好,但股利偏高的公司股票划算。
買賣股票切忌過多的轉換,猶豫不決時不要輕舉妄動。
股價變動過程中,有一種習性,即出貨常在以前高價邊,進貨常在以前的底價邊,所以過去所造成的最高價或最低價,易成為以後的頂價或低價。
大跌之後成交量隨股價的繼續低落而增加,是買進時機。
在購買股票時,要注意公司未來的獲利潛力與目前股價間的關係是否合理。
沒有只漲不跌的行情,也沒有只跌不漲的行情。
長期領先上漲的股票,必隨之有大幅度的下跌。
股價指數連續三天更新,但成交量卻依次遞減,後市可能不妙。
買入的時點是股票投資中最重要一環。
成交量激增,價位不動,是股市近頂的訊號。
投資股票要切實瞭解公司的經營情況,不可被一些不實數字所矇騙。
洞悉力強,快人一步可能穩操勝券。
判斷股票的成長或衰退,要看它與時代潮流的差距而定。
市場充滿悲觀氣氛,利空消息頻傳,股價連續挫落幾十個停板,尤其是投資性股票也出現跌停板時,可考慮買進。
猶豫不決時,即應停止行動,這正表示行情尚未明朗。
不因小利益而耽誤了大行情,不因小變動而迷惑了大方向。
股價漲幅日漸縮小,成交量又每況愈下,是股價接近頂部的明顯徵兆。
不可用自己的財力估計行情,不應以賺賠多少而影響決心。
所購的股票,遲早都要賣出。就算公司的業績再好,還要時時注意股市的行情,評估自己所購買的股票。
經驗顯示,技術因素市場所經歷時間一般較短,約為基本因素市場的三分之一左右。
大戶常設計出人意外的線路,誑騙那專門看線作股票的人,以便利自己進貨出貨。
在股票市場上真正賺大錢的人,還是能透徹分析公司本質及股票價位是否過分偏低、能逢低買進、有實力且有耐心的人。
任何公司能否有更進一步的發展,都要看其是否具備穩定的財務基礎,而你必須要準備的就是學好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
測定股票的投資價值,應以市盈率(股票價格A每股稅後利潤)或股價收益率(每股稅後利潤/股價)來作為投資選擇的參考,只有當股市的平均股價收益率與一年期銀行利率相當時、股票才有投資價值。
天天有不同的行情,是股票市場的一個重要特徵,但行情的變化是有軌跡可尋的,股民若掌握了這種軌跡,必能百戰百勝。
如果股民不去分析和比較公司財務狀況,購買股票全憑自己摸黑,萬一選擇了錯誤的投機對象,一生辛苦和積蓄就會泡了湯,落得個雞飛蛋打,得不償失!
基本分析可以告訴你那些股票具有「內在美」,而技術分析則告訴你挖掘這些股票的最佳時機。
在分析目標公司的各項財務數據時,只有與整個行業平均效益作比較,才能得到更正確的結果。
財務效益不佳的股票,其應付經濟形勢變化的能力差,尤其是問題股,切忌認為價碼低,空間大,而介入投機,須知一旦反轉,拋出困難,跌幅也以倍論。
上市公司採用固定股利政策者,股價變動率小,採用實盈實發者,股價變動率大。
股市從無過去可言。即過去的股票價格記錄沒有太大的意義,不能也不要去簡單地套用過去的操作經驗。
研究行情,分析走勢,本身不能先參與交易,以兔被切身利害鎖住腳步,要保持客觀立場,才能洞察全局,考慮周詳。不要東問西問,要自己冷靜,靠本身的智慧去研究分析。
判斷行情容易,下定決心困難。
如果指數尚處於低迷盤旋階段,但創高價的股票數與日漸增,這表示短期內股價指數可能變動。
如果股價走勢是進二退一,而且配合著股價升騰、量增、價落、量縮的現象,這便是盤上之局,股民可以開始分批進貨,以捷足先登。
小心大跌後的反彈和急升後的調整。
多頭市場分兩波上漲,第一波可漲四分之三,第二波漲幅過後,多頭市場即宣告結束。
反覆演練歷史圖形資料,可培養股民對股價起伏變化的靈敏性,能大大提高以股價線路圖來預測走勢的能力。
股市的氣勢盛衰全取決於股民的信心強弱,而這項信心強弱指標,可以用股市對新聞報道所反映的敏感度來測定。
三、消息篇
好消息出儘是壞消息,壞消息出儘是好消息。該漲不漲,理應看壞;該跌不跌,理應看好。
買賣股票,要想方設法收集第一手資料才能獲勝。
於消息傳出時買入(或賣出),於消息被證實時賣出(或買入)。
做股票要自己研究,自己判斷行情,不可因未證實的傳言而改變決心。
自稱對股市預測準確的人,為什麼他自己還未發財?
相信道聽途說的人,十之八九都是輸家。
券商是股民的業務代理,不是股民的投資顧問。
不因突發性的好壞消息而改變初衷買進或賣出。
所有股票操作的理論,既有它的優點,也都有它的缺陷!
迷信內幕消息,容易吃虧上當!
股票市場相關消息,每天都有一大堆,有實、有虛,有影響深遠的,有像小石子激起的漣猗一樣轉瞬即逝的,因此,去深刻瞭解「市場情報」頗為重要!
對某些特殊情況也應加以注意,例如,明明是賺錢的行業,卻仍有賠錢的企業,這可能是由於公司的經營管理能力發生問題,致使公司在競爭中落個一敗塗地。而在同類的行業中,公司的產品不同,經營的業績也可能有天壤之別。
機構大戶進或出的消息固然可作參考之用,但股民自身仍需花點工夫作進一步的研究,分析股票進貨的適當時機,以免因追逐消息,落入別人設計的圈套。
要想在令股民感覺如坐飛車般的震盪行情中有所表現,必須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才能以靈敏的反應滿載而歸。
對消息的研判,尤宜理性,尤其是長年業績不好,近年業績大幅好轉的股票。其長期獲利持續力有問題,暴盈易暴虧,不穩定的業績,不宜以短期的獲利能力去估算其股價,更應慎防大股東蓄意做多,或誇張某一年的業績,以誘騙股民。
股票市場中,消息可能有假的,但鈔票卻絕對是真的,如何判斷消息的真假,必須把眼睛放亮,不要跟自己的錢財過不去。
硬體的情報,需要軟體的智慧來消化。
四、操作篇
不要與股市行情作對,不要為特定的需要去從事投機。
買進靠耐心,賣出靠決心,休息靠信心。
只要比別人多冷靜一分,便能在股市中脫穎而出。
不要妄想在最低價買進,於最高價賣出。
股票買賣不要耽誤在幾個「申報價位」上。
市場充滿樂觀氣氛,利多消息頻傳,股價大漲,連續上漲幾十個漲停板,連冷門股都出現漲停板時應考慮賣出。
股民大眾是盲從的,因此應在別人買進時賣出,在別人賣出時買進。
放長線鉤大魚,好酒放得愈久愈香。
以投資的眼光計算股票,以投機的技巧保障利益。
買股票如學游泳,不在江河之中沉浮幾次,什麼也學不會。
天天都去股市的人,不比市場外的投資者賺錢。
專家不如炒家,炒家不如藏家。
股市無常勝將軍。
賺到手就存起來,等於把利潤的一半鎖進保險箱。
分次買,不賠錢;一次買,多賠錢。
在行情跳空開盤時應立即買進或賣出。
許多股民時常隨市場大勢搶出搶進,沒有自己的投資主張,而造成無謂的損失。
初入股市的新手,最好從事長期投資,並選擇稅後利潤高,流通性好的熱門股票。
「剪成數段再接起來的繩子,再接起來一定比原來的短。」
買賣股票,短線操作者最後肯定不如長期投資者的人獲利得多!
不準備做委託買賣時,最好遠離市場,天天到證券公司觀望行情的人,容易受行情變化及市場的渲染而作出錯誤的決策。
膽量大,心思細,決心快,是成功的三項條件。
上升行情中遇到小跌要買,下跌行情中遇到小漲要賣。
行情漲了一段時期後,成交量突然破記錄,暴增或逐漸萎縮時,大概就是最高峰了!
賣出時動作要快,買進時不妨多斟酌。
如果錯了一次買進的良機,就把它忘記,股市上的機會無窮無盡,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且保持鎮定,你總能抓住一兩次大行情。
投入股票的金額,不要超過可以承受損失的能力。尤其是對全額交割,更應特別小心。
以上漲三成作為賣出目標,這是制訂投資目標的基準,也是買賣股票方法之一。
放不過機遇,就躲不過風險。
股票沒有好壞之分,買股票就怕炒來炒去,見異思遷,心猿意馬。
買股票雖然不容易,賣股票也是一門大學問,許多股民很會買股票,卻不懂得如何賣股票。事實上,一個真正成功的股民,是懂得在最適當的時機賣出高價。
最大價下跌,或量大價不跌,如出現在股價大的漲幅之後,應斷然出局以保戰果,須知股價上漲必須有增量的配合。
每個已入市的股民,都應該製作一張買賣股票的記錄卡,親自記錄自己的買賣操作,可以加深失敗的教訓,這樣才能避開歷史的重演。避免重蹈覆轍。
什麼時候買比買什麼更重要,選擇買的時機比選擇買什麼股票更重要。
買進股票之前,先寫下五條支持你投資這家公司的理由,並隨時檢查,如果發現其中有三條理由已不存在,就應立刻賣出股票。
遇到虧損時應立刻了結,遇到賺錢時不要急於出手,但也不可貪圖到最後的最高價位。
投資股票千萬不要追價買賣。
看大方向賺大錢,看小方向賺小錢。
買賣股票是為了盈利,但要學會將盈虧置之度外。
股市由低谷反彈時,前三天仍為不穩定期,要看以後一周的走勢,才是決定股市是否遠離谷底的關鍵時刻。
唯有休息才能保障即得之利益,唯有休息才能養足精神,爭取下一回合的勝利。
忙於工作的股民,不妨選擇定量定時投資法。
可由「買少量、買多樣」來體驗股票賺錢之道。
市場往東,你最好不要往西,喜歡和市場做對的人沒有好下場。
不在大漲之後買進,不在大跌之後賣出。
黑馬股可遇不可求,投資勝票仍應以踏實為主。
不要因為一個升降單位而貽誤時機。
申購新股票要慎重選擇,股民吃虧上當的事已屢見不鮮。
投資人,為成功的投機;而投機人,乃失敗的投資。
若要在不安定中尋找安定,買進股票最好不要超過3∼5種。
買進一流大公司的股票,乃是正確的,但應注意其未來的發展性。
會做股票的人,一年只做少數幾次就夠了;賺了錢而捨不得離開的人,終究會虧了老本。
股市裡買進機會多,賣出機會少。
對投資者而言,能利用較短的中期趨勢,要比做長期趨勢所得更多。
不在成交大增之後買進,不在成交量大減之後賣出。
總股本少的公司股票,容易產生黑馬。
五、風險篇
「安全至上」的人,請遠離股市為妙。
不要把所有的財力都投資於一種股票,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股票市場中小戶被大戶套牢,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不要買入太多的熱門股,相反應選擇那些前景不錯,但熱度尚不高的公司股票,因為熱門股往往是漲得快,跌得也快。
股市回跌超過三分之一,就是響起警報了。
可買時買,應賣時賣,須止時止,安全第一,穩當至上,莽撞則失,貪心則貧。
不可將所有的資金都投資於一種股票,應盡量分散股票的種類。
沒有相當豐富的經驗,千萬不要做買空賣空的交易。
輪到問題股上台表演時,牛市即將落幕。
股利彈性大的公司,股價愈不穩定。
買股票若僅是在買賣股票的「數字」上下功夫,便是標準的投機而不是投資了。
股民的人數與股票指數成正比,股市的風險也與股票指數成正比,只有股民的投資收益與股票指數成反比。
在自己認定已經獲得足夠利潤時,就要立即拋出,留一些「縫」給後手,要記住,在股市中賺取利潤的唯一方法就是首先不遭損失。
股民常犯一種錯誤,就是將所有資金投在一種股票上,這好比睹輪盤,獨押一個號碼;獨押獲利雖豐,但投資的本質已發生變化,如一支股票沒有押中,風險發生時來不及拋出,所造成的損失將難以預料和承擔。
股價暴漲,宜減量經營,切忌搞透支信用交易,加碼操作,更忌高價追買。
喜歡在股市中「撿便宜貨」的人,撿到「破爛」的機率極高。
抑漲賣跌,知能賺錢就行。不宜太貪,否則連老本都保不住。
誰笑到最後,誰賠得最慘。
避免在「雞犬升天」的市場中久留。
投資心理五曲:隨著股票價格的步步上揚,心情從酸溜溜、失望、生氣、發瘋搶進、後悔不該買、最後被套牢。
從事股票投資,應有一點功德,留點利潤給別人吧!
避免買入或握有太多市盈率高的股票,這類股票在未來利潤增長率發生改變或對公司未來營運的信心發生動搖時,都會促使價格發生劇烈的變動,通常市盈率高的股票,風險也會較高。
散戶大舉入市的時候,正是大戶出貨的最佳時機。
附二 債券基礎知識
〔債券〕
債券是一種有價證券,是社會各類經濟主體如政府,企業等為籌措資金而向債券購買者出具的、承諾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並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賃證,它是一種重要的信用工具。其基本要素有票面價值、價格、償還期限和利率。
票面價值,債券的票面價值包括兩點,其一是幣種,即以何種貨幣作為債券價值的計量標準,若在境內發行,其幣種自然就是本國貨幣,若到國際市場上籌資,則一般以債券發行地國家的貨幣或國際通用貨幣如美元,英鎊等幣種為其計量標準;其二是票額的數量,它根據發行時的具體情況而定。票面金額的不同,對於債券的發行成本、發行數額和持有者的分佈都有影響。票面額較小,就方便收入低的小額投資者購買,市場就廣闊一些、但票券印刷及發行工作量大,有可能增加發行費用;票面金額過大,就會超過小額投資者的能力範圍,銷售面就窄,購買者就僅只能局限於少數大投資者,一旦這些投資者積極性不高不予認購,就可能導致發行失敗。另外票面價值對於發行者來說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因為發行者是以它來計算所支付的利息和償還本金的,它直接決定發行者籌資成本的高低。
債券的價格,債券的價格是債券在交易中買賣雙方以貨幣的形式對其價值達成的共識,它取決於債券的利率及兌付時間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其價格是處於經常性的變化之中。即使在發行時,債券的價格都不一定和其面值相等,它要視金融市場其他投資品種的收益和供求情況而定,它有時可高出票面價格溢價發行,而有時又需低於票面價格折價發行。而當進入二級流通市場之後,債券的市場價格就要隨行就市了。
償還期限:債券的償還期限是從債券發行日起至償清本息之日的時間間隔。債券的償還期限各有不同,一般分為三類;一是償還期限在1年以內的,為短期;二是償還期限在1年以上、10年以內的,為中期;三是期限在10年以上的,為長期,債券的償還期限主要由債券的發行者根據所需資金的使用情況來確定。
債券的利率:債券的利率是債券每年應付利息與債券票面價值的比率。一種債券利率為10%,即表示每認購100元債券,每年便可得到10%的利息。債券的利率主要受銀行利率、發行者的資信情況、償還期限、利息計算方式和資本市場資金的供求情況的影響。
〔債券的性質和特徵〕
債券是債務人為籌集資金而向債權人承諾按期交付利息和償還本金的有價證券。它只是一種虛擬資本,其本質是一種債權債務證書。它有以下四個基本特徵:
償還性:在歷史上只有無期公債或永久性公債不規定到期時間,這種公債的持有者不能要求清償,只能按期取得利息。而其他的一切債券都對債券的償還期限有嚴格的規定,且債務人必須如期向持有人支付利息。
流動性:是指債券能迅速和方便地變現為貨幣的能力。目前,幾乎所有的證券營業部或銀行部門都開設有債券買賣業務,且收取的各種費用都相應較低。如果債券的發行者即債務人資信程度較高,則債券的流動性就比較強。
安全性:是指債券在市場上能抵禦價格下降的性能,一般是指其不跌破發行價的能力。債券在發行時都承諾到期償還本息,所以其安全性一般都較高。有些債券雖然流動性不高,但其安全性較好,因為它們經過較長的一段時間後就可以收取現金或不受損失地出售。雖然如此,債券也有可能遭受不履行債務的風險及市場的風險。前一種風險是指債券的發行人不能充分和按時支付利息或償付本金的風險,這種風險主要決定於發行者的資信程度。一般來說,政府的資信程度最高,其次為金融公司和企業。市場風險是指債券的市場價格隨資本市場的利率上漲而下跌,因為債券的價格是與市場利率呈反方向變動的。當利率下跌時,債券的市場價格便上漲;而當利率上升時,債券的市場價格就下跌。而債券距離到期日越遠,其價格受利率變動的影響越大。
收益性,債券的收益性是指獲取債券利息的能力。因債券的風險比銀行存款要大,所以債券的利率也比銀行高,如果債券到期能按時償付,購買債券就可以獲得固定的、一般是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利息收入。
〔債券的種類〕
債券的種類繁多,且隨著人們對融資和證券投資的需要又不斷創造出新的債券形式,在現今的金融市場上,債券的種類可按發行主體、發行區域、發行方式、期限長短、利息支付形式、有無擔保和是否記名等分為九大類。
1.按發行主體分類根據發行主體的不同,債券可分為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公司債券三大類。第一類是由政府發行的債券稱為政府債券,它的利息享受免稅待遇,其中由中央政府發行的債券也稱公債或國庫券,其發行債券的目的都是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或投資於大型建設項目;而由各級地方政府機構如市、縣、鎮等發行的債券就稱為地方政府債券,其發行目的主要是為地方建設籌集資金,因此都是一些期限較長的債券;在政府債券中還有一類稱為政府保證債券的,它主要是為一些市政項目及公共設施的建設籌集資金而由一些與政府有直接關係的企業;公司或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這些債券的發行均由政府擔保,但不享受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券的利息免稅待遇。第二類是由銀行或其它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稱之為金融債券。
金融債券發行的目的一般是為了籌集長期資金,其利率也一般要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而且持券者需要資金時可以隨時轉讓。第三類是公司債券,它是由非金融性質的企業發行的債券,其發行目的是為了籌集長期建設資金。一般都有特定用途。按有關規定,企業要發行債券必須先參加信用評級,級別達到一定標準才可發行。因為企業的資信水平比不上金融機構和政府,所以公司債券的風險相對較大,因而其利率一般也較高。
2.按發行的區域分類按發行的區域劃分,債券可分為國內能券和國際債券。國內債券,就是由本國的發行主體以本國貨幣為單位在國內金融市場上發行的債券;國際債券則是本國的發行主體到別國或國際金融組織等以外國貨幣為單位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發行的債券。如最近幾年我國的一些公司在日本或新加坡發行的債券都可稱為國際債券。由於國際債券屬於國家的對外負債,所以本國的企業如到國外發債事先需徵得政府主管部門的同意。
3.按期限長短分類根據償還期限的長短,債券可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債券。一般的劃分標準是期在1年以下的為短期債券,期限在10年以上的為長期債券,而期限在1年到10年之間的為中期債券。
4.按利息的支付方式分類根據利息的不同支付方式,債券一般分為附息債券、貼現債券和普通債券。附息債券是在它的券面上附有各期息票的中長期債券,息票的持有者可按其標明的時間期限到指定的地點按標明的利息額領取利息。息票通常以6個月為一期,由於它在到期時可獲取利息收入,息票也是一種有價證券,因此它也可以流通、轉讓。貼現債券是在發行時按規定的折扣率將債券以低於面值的價格出售,在到期時持有者仍按面額領回本息,其票面價格與發行價之差即為利息;除此之外的就是普通債券,它按不低於面值的價格發行,持券者可按規定分期分批領取利息或到期後一次領回本息。
5.按發行方式分類按照是否公開發行,債券可分為公募債券和私募債券。公募債券是指按法定手續,經證券主管機構批准在市場上公開發行的債券,其發行對象是不限定的。這種債券由於發行對象是廣大的投資者,因而要求發行主體必須遵守信息公開制度,向投資者提供多種財務報表和資料,以保護投資者利益,防止欺詐行為的發生。私募債券是發行者向與其有特定關係的少數投資者為募集對像而發行的債券。該債券的發行範圍很小,其投資者大多數為銀行或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它不採用公開呈報制度,債券的轉讓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流動性較差,但其利率水平一般較公募債券要高。
6.按有無抵押擔保分類債券根據其有無抵押擔保,可以分為信用債券和擔保債券。信用債券亦稱無擔保債券,是僅憑債券發行者的信用而發行的、沒有抵押品作擔保的債券。一般政府債券及金融債券都為信用債券。少數信用良好的公司也可發行信用債券,但在發行時須簽訂信託契約,對發行者的有關行為進行約束限制,由受托的信託投資公司監督執行,以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擔保債券指以抵押財產為擔保而發行的債券。具體包括:以土地、房屋、機器、設備等不動產為抵押擔保品而發行的抵押公司債券、以公司的有價證券(股票和其他證券)為擔保品而發行的抵押信託債券和由第三者擔保償付本息的承保債券。當債券的發行人在債券到期而不能履行還本付息義務時,債券持有者有權變賣抵押品來清償抵付或要求擔保人承擔還本付息的義務。
7.按是否記名分類根據在券面上是否記名的不同情況,可以將債券分為記名債券和無記名債券。記名債券是指在券面上註明債權人姓名,同時在發行公司的帳簿上作同樣登記的債券。轉讓記名債券時,除要交付票券外,還要在債券上背書和在公司帳簿上更換債權人姓名。而無記名債券是指券面未註明債權人姓名,也不在公司帳簿上登記其姓名的債券。現在市面上流通的一般都是無記名債券。
8.按發行時間分類根據債券發行時間的先後,可以分為新發債券和既發債券。新發債券指的是新發行的債券,這種債券都規定有招募日期。既發債券指的是已經發行並交付給投資者的債券。新發債券一經交付便成為既發債券。在證券交易部門既發債券隨時都可以購買,其購買價格就是當時的行市價格,且購買者還需支付手續費。
9.按是否可轉換來區分,債券又可分為可轉換債券與不可轉換債券。
可轉換債券是能按一定條件轉換為其他金融工具的債券,而不可轉換債券就是不能轉化為其他金融工具的債券。可轉換債券一般都是指的可轉換公司債券,這種債券的持有者可按一定的條件根據自己的意願將持有的債券轉換成股票。
〔債券的償還〕
債券是一種債權憑證,除永久性債券外,其他所有的債券到期必須償還本金。按照償還方式的不同,債券的償還可分為期滿償還、期中償還、延期償還三種。按償還時的金額比例又可分為全額償還和部分償還,而部分償還還可按償還時間分為定時償還和隨時任意償還。而在期中償還時還可以採用抽籤償還和買入註銷償還兩種方式。
1.期滿償還期滿償還就是按發行所規定的還本時間在債券到期時一次全部償還債券本金。我國目前所發行的國庫券、企業債券都是採用的這種償還方式。
債券在期滿時償還本金是由債券的內在屬性所決定的,是買方和賣方在一般情況下不言自明的約定,如果債券的發行人在發行債券時考慮到不一定能在債券到期時一次償還本金,就必須在發行時事先予以說明,且訂好特殊的還本條款。
2.期中償還期中償還就是在債券到期之前部分或全部償還本金的償還方式。在採取期中償還時,部分償還就是經過一段時間後將發行額按一定比例償還給投資者。一般是每半年或一年償還一批,其目的是減輕債券發行人一次償還的負擔。部分償還按時間劃分又可分為定時償還和隨時償還。定時償還是在債券到期前分次在規定的日期按一定的比例償還本金。定時償還的償還日期、方式、比例都是在債券發行時就已確定並在債券的發行條件中加以註明。隨時償還是一種由發行者任意決定償還時間和金額的償還方式。這種償還方式完全憑發行者的意願,有時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在實際中並不常用。
全額償還就是在債券到期之前一次償還本金的償還方式。採取這種償還方式一是發債者在發債後由於種種原因出現資金過剩,提前一次償還債券就可避免不必要的利息負擔。
二是發債後由於市場利率下調,發債時的利率和現在相比過高,在這種情況下提前償還舊債,重新發行利率較低的新債可以降低籌資成本。全額償還往往對投資人不利,因為高利率的舊債償還後,市場上往往沒有高利率的債券,難以尋找新的投資機會。
3.延期償還債券的延期償還是在債券發行時就設置了延期償還條款,賦予債券的投資者在債券到期後繼續按原定利率持有債券直至一個指定日期或幾個指定日期中一個日期的權利。這一條款對債券的發行人和購買者都有利,它在籌資人需要繼續發債和投資人願意繼續購買債券時省去發行新債的麻煩,債券的持有人也可據此靈活地調整資產組合。
〔債券的歷史〕
在證券中,債券的歷史比股票要悠久,其中最早的債券形式就是在奴隸制時代產生的公債券。據文獻記載,希臘和羅馬在公元前4世紀就開始出現國家向商人、高利貸者和寺院借債的情況。進入封建社會之後,公債就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許多封建主、帝王和共和國每當遇到財政困難、特別是發生戰爭時便發行公債。12世紀末期,在當時經濟最發達的意大利城市佛羅倫薩,政府曾向金融業者募集公債。其後熱那亞、威尼斯等城市相繼倣傚。15世紀末16世紀初,美州新大陸被發現,歐洲和印度之間的航路開通,貿易進一步擴大。
為爭奪海外市場而進行的戰爭使得荷蘭、英國等競相發行公債,籌措資金。在1600年設立的東印度公司,是歷史上最古老的股份公司,它除了發行股票之外,還發行短期債券,並進行買賣交易。美國在獨立戰爭時期,也曾發行多種中期債券和臨時債券,這些債券的發行和交易便形成了美國最初的證券市場。19世紀30年代後,美國各州大量發行州際債券。
19世紀40—50年代由政府擔保的鐵路債券迅速增長,有力地推動了美國的鐵路建設。19世紀末到20世紀,歐美資本主義各國相繼進入壟斷階段,為確保原料來源和產品市場,建立和鞏固殖民統治,加速資本的積聚和集中,股份公司發行大量的公司債,並不斷創造出新的債券種類,這樣就組建形成了今天多品種、多樣化的債券體系。
〔政府債券〕
政府債券有兩大類,其一是由中央政府發行的而稱之為國家債券,它占政府債券中的絕大部分,另一類就是由地方政府各職能部門發行的債券,稱為地方債券。
國家債券是指中央政府為籌措資金而向購買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內還本付息的債務憑證。它的主要特點如下:
安全性高。由於國家債券由中央政府發行,且政府是一國權力的象徵,所以只要不發生政權更迭,便能保證債券的兌付償還,其信用程度高,風險較小。
流動性強,容易變現。由於政府的資信程度最高,使得國家債券特別是國債的發行額十分龐大,發行也相對容易,其二級市場也就十分發達,所以其流通和轉讓就極其方便,容易變現。
可以享受免稅待遇。大多數國家都規定購買國家債券的投資者其利息收入可享受稅收減免。如我國現行政策規定國債利息可免征所得稅,而股票紅利要徵收20%的所得稅。
能滿足多種需要。由於政府證券信用程度高,所以它被廣泛地應用於抵押和擔保,甚至在許多交易中,國家債券特別是國債還可以作為無現金交納的保證。
利率較低。一般來說,由於國家債券的還本付息由國家作保,所以在債券中國家債券的信用度最高而風險最小,其利率也較其它債券低。在我國,由於幾大銀行都同屬國家的專業銀行,其信譽和風險程度和國家相比也未體現差異,所以在我國的國債發行中,其利率也並不低。
是中央銀行調節貨幣的有效工具。中央銀行通過在市場上買賣國債進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可以有效地伸縮市場貨幣量從而實現對貨幣供應量的有效調節。
和其他債券一樣,國家債券可按期限、用途、是否流通交易等標準來劃分種類。其中比較特殊的是國家債券可根據用途的不同劃分為戰爭公債、赤字公債、建設公債和特種公債。其中戰爭公債主要是政府通過發行債券來籌集軍需及軍餉,赤字公債是當政府財政收支不平衡時通過發行債券以籌集資金來解決赤字,建設公債是政府為建設鐵路、公路、橋樑等國民經濟急需的基礎設施籌集資金而發行的專項公債,特種公債是為實施某種特殊政策而發行的公債。如台灣為實現「耕者有其田」曾發行了稻穀債券、甘薯債券,為實現「都市平均地權」而發行了土地債券。
〔國庫券〕
國庫券是國家財政當局為彌補國庫收支不平衡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因國庫券的債務人是國家,其還款保證是國家財政收入,所以它幾乎不存在信用違約風險,是金融市場風險最小的信用工具。我國國庫券的期限最短的為一年,而西方國家國庫券品種較多,一般可分為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期四種,其面額起點各國不一。國庫券採用不記名形式,無須經過背書就可以轉讓流通。
由於國庫券期限短、風險小、流動性強,因此國庫券利率比較低。美國國庫券利率僅僅高於通知放款利率。西方有些國家國庫券發行頻繁,具有連續性,如美國每週均有國庫券發行,每週亦有到期的,便於投資者根據投資需要選擇。國庫券發行通常採用貼現方式,即發行價格低於國庫券券面值,票面不記明利率,國庫券到期時,由財政按票面值償還。發行價格採用招標方法,由投標者公開競爭而定,故國庫券利率代表了合理的市場利率,靈敏地反映出貨幣市場資金供求狀況。
國庫券是1877年由英國的經濟學和作家沃爾特·巴佐特發明,並首次在英國發行。沃爾特認為,政府短期資金的籌措應採用與金融界早已熟悉的商業票據相似的工具。後來許多國家都依照英國的做法,以發行國庫券的方式來滿足政府對短期資金的需要。在美國,國庫券已成為貨市市場上最重要的信用工具。
國為券具有如下一些特點:
1.國庫券的利率是市場利率變動情況的集中反映。國庫券利率與商業票據、存款證等有密切的關係,國庫券期貨可為其它憑證在收益波動時提供套期保值。
2.國庫券的流動性強。國庫券有廣大的二級市場,易手方便,隨時可以變現。
3.信譽高。國庫券是政府的直接債務,對投資者來講是風險最低的投資,眾多投資者都把它作為最好的投資對象。
4.收益高。國庫券的利率一般雖低於銀行存款或其他債券,但由於國庫券的利息可免交所得稅,故投資國庫券可獲得較高收益。
〔地方債券〕
地方債券是政府債券的一大種類,它是指由地方政府的公共機關發行的債券。其發行目的在於籌集資金進行當地的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的開發和建設,如興建電站、住宅、交通、教育、醫院和污水處理系統等。從廣義上講,地方債券可分為一般責任債券和收益債券兩大類。
一般責任債券是以發行者的徵稅能力來作為償還保證的。這種債券極少拖欠,投資者能按期收回本金並取得利息。
發行這種債券所籌措的資金往往用於修建公路、機場、公園以及市政設施等。
收益債券由地方有關機構、委員會或當局發行的債券,它不以政府的徵稅能力為償還保證,而只以所建項目本身的收益來償還債務。收益債券由於沒有地方政府徵稅能力作保證,其風險通常要比一般責任債券大,相應地其利率要比一般責任債券高。發行這種債券的目的主要是為一些私人不願從事的工業項目籌資、或建立污染控制設施、建造廉價住宅或修建醫院、城市交通或興辦教育等等。如我國的廣州和北京發行的地鐵債券就都屬於這一類。
與其他金融工具相比,地方債券一般利率固定不變、收益率較高且利息可免交所得稅。其二是收入有保證、安全性高,是除國家債券以外最安全的一種債券。其三是由於地方債券信譽好且安全可靠,所以它的交易較為方便,其流動性強、抵押價值高。
〔金融債券〕
金融債券是金融機構為了籌集資金而發行的債券。在具體的經濟活動中,由於金融機構的資信程度較高,所以金融債券多為一年期以上的中、長期債券。金融機構在發行金融債券時一般要徵得中央銀行的同意,且只能由特殊的金融機構發行,我國前些年各專業銀行發行的債券都屬於金融債券的範疇。
按發行主體的不同,金融債券可劃分為國家金融債券和地方金融債券,國家金融債券是專業銀行總行等一級的金融機構向全國範圍發行的金融債券,而地方金融債券是專業銀行的分行在所轄業務的地域範圍內發行的一種金融債券。一般來說,為了能區別於儲蓄存款且比儲蓄存款更具吸引力,金融債券的利率比同期定期儲蓄利率要高,特別是地方金融債券,其利率水平還可相應高一點。金融債券還可能上市流通轉讓,它具有「高於定期儲蓄的利息,超於活期儲蓄的方便」之特點,因而成為廣大投資者樂意購買的債券之一。
按其發行的價格、利率和期限不同,金融債券又可分為普通金融債券、累進利息金融債券、貼現金融債券(也稱貼水金融債券)
根據利息支付方式的不同,金融債券又可分為附息金融債(也稱剪息金融債)和貼現金融債兩種。
金融債券作為債券的一種特殊類型,它具有以下特點:
1.金融債券表示的是銀行等金融機構與金融債券持有者之間的債權債務關係。
2.金融債券一般不記名、不掛失,但可以抵押和轉讓。
3.我國金融債券的發行對像主要為個人,利息收入可免徵個人收入所得稅和個人收入調節稅。
4.金融債券的利息不計復利,不能提前支取,延期兌付亦不計逾期利息。
5.金融債券的利率固定,一般都高於同期儲蓄利率。
6.我國發行的金融債券所籌集的資金一般都專款專用,如建設銀行曾發行的投資債券,其主要用途就是為國家的大、中型建設項目籌措資金。
〔普通金融債券〕
我國在過去所發行的普通金融債券是定期存單式的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期限分為1年、2年、3年三種,均以平價發行。
普通金融債券除具有金融債券的一般特點外,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形式上類似於銀行儲蓄中的定期存款,或者說基本上是保本保息的變相儲蓄,但其本質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普通金融債券是金融機構對其借款者承擔還本付息義務所開具的憑證,其持有者是債權人。因此,普通金融債券的發行者與持有者是債權債務關係,購買普通金融債券是一種投資行為,而定期存款只是一種儲蓄行為。
普通金融債券的收益預期一般要大於定期存款的預期收益,但由於近幾年為有效地抑制通貨膨脹,我國實行了保值儲蓄,所以三年期的普通金融債券收益實際上是低於同期的居民儲蓄利率。
購買普通金融債券的投資收益率計算公式為:
投資收益率=面額+利息總額-購買價格購買價格×待償年數×100%賣出普通金融債券的投資收益率為:
投資收益率=賣出價格-面額面額×持有年數×100%
〔累進利息金融債券〕
所謂累進利息金融債券是指由金融機構發行的一種浮動期限式、利率與期限掛勾的金融債券,其期限最短為1年、最長為5年。債券持有者可以在最短與最長期限之間隨時到發行銀行兌付。
累進利息金融債券利息採取累進制,其特點是將債券的利率按債券的期限分成幾個不同的等級,每一個時間階段按相應的利率計付利息,然後將幾個等級部分的利息相加得出總的利息收入。比如5年期的金融債券,滿1年兌付,利率按9%計算;滿2年兌付,第1年利率仍為9%,第2年則為10%;滿3年兌付,第1、2年同前、第3年利率為11%;依此類推,滿4年兌付,前3年同前,第4年利率為12%,滿5年兌付時,前4年同前,第5年利率為13%。這種債券在購買時銀行將在券面上標記日期,在兌付時利息的支付採取對年對月對日的計算方法,不足年的部分不計息,超過5年的部分不另計算。1987年第四季度中國工商銀行就發行過這種累進利息金融債券。
累進利息金融債券的優點是比較靈活,投資者的持券收益有所保障,且投資期限越長,利息越高。這樣就有利於鼓勵長期投資,對吸收和穩定社會閒散資金具有積極意義。
累進利息金融債券投資收益率的計算,仍可沿用普通金融債券投資收益率的計算公式,但應注意累進利息金融債券的利息是分段計算的,且不足年的部分不計息,超過期限的部分不另計算。
〔貼現(貼水)金融債券〕
貼現金融債券,也稱貼水金融債券,是金融機構以低於債券面額的價格折價發行的一種債券,這種債券券面上不附有息票或利率,到期按面額還本,不再付息,其債券面額與發行價之差就為發行者支付給持有者的利息。
貼現金融債券的券面價格是投資者到期可兌付的本息合計數,而投資者購買這種債券的價格即發行價格,並不反映在債券的券面上,它是發行債券的金融機構根據相應的貼現率(利率)倒推出來的。
根據債券投資收益率公式,可以計算貼現債券的投資收益率。
投資收益率=面額-發行價/
發行價×期限×100%應注意的是,這樣計算出的年投資收益率是單利,若要計算貼現債券的復利,可用以下公式:
(1+投資收益率)/期限=面額/發行價若在到期之前賣出這種金融債券,持有期間的投資收益率為:
投資收益率=賣出價-發行價/
發行價×持有期限×100%而在中途購買這種債券的投資收益率為:
投資收益率=面額-買入價/
買入價×待償期限×100%
〔企業債券〕
企業債券是由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發行的債券,也稱公司債券。它的特點為:
1.契約性。作為一種有價證券,企業債券實際上代表著一種債權債務的責任契約關係。企業債券主要通過規定債券發行人在既定的時間內必須支付利息,在約定的日期內必須償還本金,從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這一特點表現在兩種方式中,一是債券持有人對發行人的特定資產(一般是指不動產)具有索償權,一旦發行者的經營出現問題,企業債券持有者則可要求以已經指定的資產進行賠償,這種債券實際上是抵押債券;另一種是企業債券的持有人不對企業資產具有索償權,其索償權是針對發行者的一般信譽而言的,這是企業債券中責任關係的通常形式。
2.優先性。企業債券的持有人只是企業的債權人,不是所有者,他無權參與或干涉企業日常的經營管理和決策工作。
但債券持有人有按期收取利息的權利,其收入在會計科目上計入成本,所以在順序上要優先於股東的分紅。而當發債的企業經營破產後清理企業資產時,債券持有人可優先於股東收回本金,且企業債券一般都在發行時便確定還本的期限。
3.通知償還性。部分企業債券附有通知償還的規定,即發行者具有可以選擇在債券到期之前償還本金的權利。通常當發行債券的企業準備降低債券的利率時使用這種權利,屆時企業可以隨時通知償還一部分或全部企業債券。
4.可兌換性。部分企業債券,如可轉換公司債券,允許其持有者隨意兌換成另一種金融交易工具。兌換條件在契約中已經明確,其目的也是為了增加債券的靈活性和流動性從而降低利息的支出。
企業債券按不同的分類依據,可以分為以下一些種類:
1.按照在發行時是否在債券上記有持有人的姓名可分為記名企業債券與不記名企業債券。記名企業債券是在債券上記有持有人姓名的企業債券,它不能上市流通。這種債券的本息只能償付給債券票面上的記名人,所以在支取時要憑相應的身份證明文件且履行必要的手續,在其轉讓時還必須向企業登記。這種債券又可分為本息記名企業債和本金記名企業債。不記名債券是指債券上沒有載明持有人姓名,還本付息時僅以債券為憑。通常在市面上流通的企業債券都是不記名企業債。
2.根據債券持有人的受益程度和方式可劃分為參加企業債券和非參加企業債券。參加企業債券的持有者除可以得到事先規定的利息外,還可以按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企業的盈利分紅。非參加企業債券的持有人則沒有這種權利。參加企業債券的分配方式和比例在事前都必須約定,一般來說這種債券的發行數量很少。
3.按企業債券的信譽有無指定資產擔保可劃分為有擔保企業債券和無擔保企業債券。有擔保企業債又可以分為三種,即用不動產進行抵押的企業債券、用動產進行抵押的企業債券和信託抵押企業債券。其中信託抵押企業債券是指以發債企業持有的其他有價證券作為抵押品而發行的企業債券。無擔保企業債券是指發行債券不用實物資產作抵押,而是用企業自身的信譽作擔保而發行的企業債券,也叫「信用企業債」。採用這種發行方式時,為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發行者在使用債務資金時要有一些約束和限制,如企業債券不得隨意增加,未清償債券之前,股東的分紅要有限制等。同時,要求發行企業必須以信託契約方式發行,並指定受托人對有關規定的實施進行監督。
4.按利率決定方式可劃分為固定利率企業債券、浮動利率企業債券、分息企業債券和收益企業債券。固定利率債券是指其利率在發行之初便已確定。浮動利率債券的利率水平在發行之初不固定,而是根據一種或幾種特定的利率作為浮動的參考依據加以確定,一般是根據銀行業的同業拆放利率的平均水平,再加上一個既定的數額作為債券利息率。分息債券是指債券的利息,一部分事先固定,一部分隨發行者的經營收益狀況而變動。收益企業債券也是一種非固定利率債券,其利息收入取決於企業收益水平,當舉債企業的利潤扣除各項固定支出並有剩餘時才支付利息,收益不足時只按既定利息率支付其中一部分,等以後經營情況改善後再補發利息,直到所有應付利息全部付清後,企業的股東才能夠分紅。
5.按債券償還期的確定方式可劃分為一次到期企業債券、分次到期企業債券和通知到期企業債券。一次到期債券是指所有的本金在到期時一次償還的債券,反之稱為分次到期債券。通知企業債券是指在債券預定的償還期到來之前,企業隨時張傍公佈通知以償還債券的全部或一部分,它主要是便於企業在資金充足時可提前贖回債券,其目的是避免過高的利息負擔。發行通知到期企業債券的企業通常向此種債券持有人支付高一些的收益,因為這種企業債券在通知到期後便要停止支付利息。
6.按期限的長短可劃分為短期企業債券和中長期企業債券。企業債券的期限一般都比較長,通常將期限在5年以內的稱為短期債券,而長期債券一般指的是期限在5年以上的企業債券。
7.按企業發行債券目的不同可劃分為普通企業債券、改組企業債券、利息企業債券和延期企業債券。普通企業債券是指以固定利率、期限發行的企業債券,這種債券的籌資目的是為了擴大再生產,企業債券中的絕大部分都屬於這種債券。除了這種普通目的的企業債券以外,還有一些特殊目的的企業債券。其中,改組企業債券是指為清理舊債或舊企業債而發行的債券,也叫以新還舊企業債券,為收回到期債券而發行新的企業債券,既可用舊債券兌換,也可用現金購買;
利息企業債券也叫調整企業債券,這是面臨破產危機的企業在調整其資本結構時發行的一種收益企業債券,發行的目的是減輕企業改組時和改組後的利息支出負擔,使企業盡快恢復元氣,一般都有一些特殊的優越條件;延期企業債券是指原有企業債券到期時企業無力償還,又不能借新債還舊債,故此在徵得債券持有人的同意後可將債券期限延長。
8.按債券是否可轉換為其他金融工具又可分為可轉換債券和不可轉換企業債券。可轉換企業債券是一種特殊的債券,這種債券的持有者可根據自己的意願在一定的時間內按規定的價格和條件將債券轉換為發行企業的股票,如我國的上市公司中國寶安集團公司就發行過這種債券。由於這種債券享有轉換股票的特權,所以它的利率比較低。除此以外,其他的債券都是不可轉換債券。
〔外國債券〕
通俗地講,外國債券是指發行者所在國與發行市場所在國具有不同的國籍並以發行市場所在國的貨幣為面值貨幣發行的債券。對發行人來說,發行外國債券的關鍵就是籌資的成本問題,而對購買者來講,它就涉及到發行者的資信程度、償還期限和方式、付息方式以及和投資收益率相關的如票面利率、發行價格等問題。對於發行方式,現在有兩種,其一是公募,另一種就是私募。公募指向社會上不特別指定的廣大投資者進行募集資金。而私募是發行債券者經過承購公司只向特定的投資者進行募集。
公募與私募在歐洲市場上區分並不明顯,可是在美國與日本的債券市場上,這種區分是很嚴格的,並且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日本發行公募債券時,必須向有關部門提交《有價證券申報書》,並且在新債券發行後的每個會計年度還要向日本政府提交一份反映債券發行國有關情況的報告書。在美國,在發行公募債券時必須向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登記申報書》,其目的是向社會上廣泛的投資者提供有關債券的情況及其發行者的資料,以便於投資者監督和審評,從而更好地維護投資者的利益。
私募債券的發行相對公募而言有一定的限制條件,私募的對象是有限數量的專業投資機構,如銀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和各種基金會等。一般發行市場所在國的證券監管機構對私募的對象在數量上並不作明確的規定,但在日本則規定為不超過50家。這些專業投資的投資機構一般都擁有經驗豐富的專家,對債券及其發行者具有充分調查研究的能力,加上發行人與投資者相互都比較熟悉,所以沒有公開展示的要求,即私募發行不採取公開制度。購買私募債券的目的一般不是為了轉手倒買,只是作為金融資產而保留。日本對私募債券的轉賣有一定的規定,即在發行後兩年之內不能轉讓,即使轉讓,也僅限於轉讓給同行業的投資者。
在美國和日本發行的外國債券都有特定的俗稱,如美國的外國債券叫做「楊基債券」,日本的外國債券稱為「武士債券」。由於從1963年到1974年美國為抑制資金的外流實施了利息平衡稅,且在美國發行外國債券要受美國政府的嚴格限制,所以「楊基債券」的發行量一直都不高。1974年後雖有外國機構重新進入美國市場發行外國債券,都由於歐洲債券的競爭力更強,所以楊基債券的發行量並未有太大的增長。相對來說,由於日本存在著巨額的外匯順差,對外國債券發行的限制就要寬鬆一些,特別是在1984年放鬆了有關的限制條件以後,次年在日本發行的外國債券量就高達1兆多億日元,但在日本發行外國債券的多為國際金融組織或在歐洲債券市場上信譽不佳的發展中國家。但不論那一國發行外國債券,都需通過債券評級機構的資信評價。
〔歐洲債券〕
歐洲債券是以一種以自由兌換的貨幣作為面值單位且發行者所在國、發行市場所在國及票面貨幣所在國具有不同國籍的國際債券。這種債券的發行比較嚴格,首先是待發行的債券要通過國際上權威的證券評級機構的級別評定,其次債券還需要由政府或大型銀行或企業提供擔保,另外還需有在國際市場上發行債券的經驗,再者在時間間隔方面也有一些限制。這種債券的發行通常由國際性銀團進行包銷,一般由4∼5家較大的跨國銀行牽頭,組成一個世界範圍的包銷銀團。有時包銷銀團還要組織一個更大的鬆散型的認購集團,聯合大批各國的銀行、經紀人公司和證券交易公司,以便在更大範圍內安排銷售。歐洲債券的票面貨幣除了用單獨貨幣發行外,還可以用綜合性的貨幣單位發行,如特別提款權、歐洲貨幣體系記帳單位等。歐洲債券每次的發行範圍也可以同時是在幾個國家。和其它債券相比,歐洲債券具有一些顯著特點:
1.投資可靠且收益率高。歐洲債券市場主要籌資者都是大的公司、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這些籌資者一般來說都有很高的信譽,且每次債券的發行都需政府、大型企業或銀行作擔保,所以對投資者來說是比較安全可靠的,且歐洲債券與國內債券相比其收益率更高。
2.債券種類和貨幣選擇性強。在歐洲債券市場可以發行多種類型、期限、不同貨幣的債券,因而籌資者可以根據各種貨幣的匯率、利率和需要,選擇發行合適的歐洲債券。投資者也可以根據各種債券的收益情況、風險程度來選擇某一種或某幾種債券。
3.流動性強,容易兌現。歐洲債券的二級市場比較活躍且運轉效率高,從而可使債券持有人比較容易地轉讓債券以取得現金。
4.免繳稅款和不記名。歐洲債券的利息通常免除所得稅或不預先扣除借款國的稅款。另外歐洲債券是以不記名的形式發行的且可以保存在國外,從而使投資者容易逃避國內所得稅。
5.市場容量大且自由靈活。歐洲債券市場是一個無利率管制、無發行額限制的自由市場,且發行費用和利息成本都較低,它無需官方的批准,沒有太多的限制要求,所以它的吸引力就非常大,能滿足各國政府、跨國公司和國際組織的多種籌資要求。
歐洲債券根據付息方式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其一是固定利率債券。這種債券的利息是固定的,且標明到期日期,其期限為5∼10年,發行額通常在5000萬美元到2億美元之間。它適合於利率穩定時期發行,且發行後必須在倫敦或盧森堡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債券。其二是浮動利率債券。
這種債券的利率不是固定的,一般是根據短期存款利率的變化每3個月或6個月調整一次,其利率通常比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略高一些。由於這種債券採取了浮動利率,為保證投資者的一定收益,通常會規定一個利率下限,即使市場利率低於這個利率下限仍按此利率付息,而當利率升高時,債券利率也隨之升高。其三是可轉換為股票的債券。這種債券兼有債券和股票的特點。對發行者來說,可轉換為股票的債券有兩方面的好處:第一,由於這種債券對投資者很有吸引力,所以能以低於普通債券的利率發行。第二,一旦債券轉化為股票,不僅能與按時價發行股票增加資本一樣,增加本金和準備金,從而增加自有資本,同時也對外幣債務作了清算,清除了外匯風險。這種可轉換債券對投資者的好處則在於:當股票價格與匯率上升時,將債券轉為股票,再賣出股票可得到更多的資本收益。
除上述三類主要的歐洲債券外,還有一些其他形式的歐洲債券,如中期歐洲票據、附有認購各種金融商品權的債券、無票面利率債券、可轉讓的歐洲貨幣存款單、歐洲商業票據、附有轉換期權的浮動利率債券、永久債券、循環浮動利率債券、附有紅利證書債券、次級信用債券、高票面利率的轉換公司債券、雙重貨幣債券等。
在歐洲債券市場上,所有貨幣種類不受限制,但歐洲美元債券、歐洲日元債券和歐洲西德馬克債券所佔的比重較大。
〔債券投資收益率的計算〕
購買債券的目的是獲得投資收益,計算投資收益率就是選擇債券過程中的必然步驟。而根據債券的票面利率不同,共有三種計算投資收益率的方法。
1.年利率為單利的債券債券投資收益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購買債券的收益與投資額的比率。當一個投資者在市場以價格P購買某一種面值為M、利率r(單利)、期限為N、待償期(離到期的時間)為n且到期一次償還本息的既發債券時,對於每一單位的債券來說,到期收益為M(1+rN),現在的投入為P,故其總收益為M(1+rN)—P,其總收益率為〔M(1+rN)—P〕/P,因該債券離到期的時間還有n年,則其年平均投資收益率R的計算公式就為:
R=〔M(1+rN)—P〕/Pn(1)
當投資者購買發行的新債時,若債券的發行價格和面值相同,則此時債券的投資收益率就是債券的票面利率。若發行價格高於(或低於)面值,則債券的投資收益率就會低於(或高於)票面利率。
若購買的是分期付息的債券時,因只有待償期的利息收入,其投資收益率的計算公式為:
R=〔M(1+rn)—P〕/Pn
2.折價發行的債券有些債券在票面上並不標明利率,而在債券期滿時根據票面值一次償還本息,這樣的債券往往都是採取折價的方法發行,其收益率的計算公式為:
R=(M—P)/Pn(2)
如購買的是既發債券,其收益率的計算公式為:
R=(M—P)/Pn
3.年利率為復利的債券當投資者以價格P購買年利率為復利r、面值為M、期限為N、待償期為n的債券時,該債券的期滿收益為M(1+r)
N-P,現在的投入為P,故其投資收益率R(復利)的計算公式為:
若將投資收益率轉化為單利,其計算公式為:
若將折價發行債券的收益率轉為復利,其計算公式為:
賣出債券時,其投資收益的計算較為簡單,設買入債券時的價格為P1,賣出債券時的價格為P,在債券持有期n的利息收入為L,則投資收益率R的計算公式為:
R=(P1+LHP)AP·n1
〔債券轉讓價格的計算〕
對於債券轉讓價格的計算,其決定因素是轉讓者和受讓者所能接受的利率水平即投資收益率。一般來說,債券的轉讓價格還是取決於買方,因為往往是賣方急於將債券兌現,而買方往往容易在債市上買到和當前市場利率水平相當的債券。
對於到期一次償還本息的債券,根據購買債券收益率的計算公式(1),其價格計算公式為:
P=M(1+rN)/(1+Rn)
其中面值M、票面利率r、期限N和待償期n都是常數,債券的轉讓價格取決於利率水平R,若為分次付息債券,則其價格的計算公式為:
P=M(1+rn)/(1+Rn)
由於買方所能接受的利率水平一般是和市場相對應,若市場利率高調,債券的轉讓價格就有可能低於轉讓方的債券購買價格,轉讓方就會發生虧損。若轉讓方堅持以持有債券所要達到的收益水平轉讓債券,則其價格可根據轉讓債券的投資收益率計算公式變換為:
P1=P(1+Rn1)-L
其中P1為轉讓價,P為轉讓者購買該債券時的價格,R為轉讓者持有債券期間的收益水平,n1為持有期,L為在持有期所取得的利息。R愈高,則其轉讓價格就愈高。
〔影響債券價格的因素〕
從債券投資收益率的計算公式R=〔M(1+rN)—P〕/Pn
可得債券價格P的計算公式P=M(1+rN)/(1+Rn)
其中M是債券的面值,r為債券的票面利率,N為債券的期限,n為待償期,R為買方的獲利預期收益,其中M和N是常數。那麼影響債券價格的主要因素就是待償期、票面利率、轉讓時的收益率。
1.待償期。債券的待償期愈短,債券的價格就愈接近其終值(兌換價格)M(1+rN),所以債券的待償期愈長,其價格就愈低。另外,待償期愈長,發債企業所要遭受的各種風險就可能愈大,所以債券的價格也就愈低。
2.票面利率。債券的票面利率也就是債券的名義利息率,債券的名義利率愈高,到期的收益就愈大,所以債券的售價也就愈高。
3.投資者的獲利預期。債券投資者的獲利預期(投資收益率R)是跟隨市場利率而發生變化的,若市場利率高調,則投資者的獲利預期R也高漲,債券的價格就下跌;若市場的利率調低,則債券的價格就會上漲。這一點表現在債券發行時最為明顯。
一般是債券印製完畢離發行有一段間隔,若此時市場利率發生變動,即債券的名義利息率就會與市場的實際利息率出現差距,此時要重新調整已印好的票面利息已不可能,而為了使債券的利率和市場的現行利率相一致,就只能就債券溢價或折價發行了。
4.企業的資信程度。發債者資信程度高的,其債券的風險就小,因而其價格就高;而資信程度低的,其債券價格就低。所以在債券市場上,對於其他條件相同的債券,國債的價格一般要高於金融債券,而金融債券的價格一般又要高於企業債券。
5.供求關係。債券的市場價格還決定於資金和債券供給間的關係。在經濟發展呈上升趨勢時,企業一般要增加設備投資,所以它一方面因急需資金而拋出債券,另一方面它會從金融機構借款或發行公司債,這樣就會使市場的資金趨緊而債券的供給量增大,從而引起債券價格下跌。而當經濟不景氣時,生產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將有所下降,金融機構則會因貸款減少而出現資金剩餘,從而增加對債券的投入,引起債券價格的上漲。而當中央銀行、財政部門、外匯管理部門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時也往往會引起市場資金供給量的變化,其反映一般是利率、匯率跟隨變化,從而引起債券價格的漲跌。
6.物價波動。當物價上漲的速度輕快或通貨膨脹率較高時,人們出於保值的考慮,一般會將資金投資於房地產、黃金、外匯等可以保值的領域,從而引起資金供應的不足,導致債券價格的下跌。
7.政治因素。政治是經濟的集中反映,並反作用於經濟的發展。當人們認為政治形式的變化將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時,比如說在政府換屆時,國家的經濟政策和規劃將會有大的變動,從而促使債券的持有人作出買賣政策。
8.投機因素。在債券交易中,人們總是想方設法地賺取價差,而一些實力較為雄厚的機構大戶就會利用手中的資金或債券進行技術操作,如拉抬或打壓債券價格從而引起債券價格的變動。
〔債券投資風險因素〕
證券的投資風險是指投資者在預定的投資期限內其投入的本金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對於債券來說,突出的風險有兩類,其一是市場風險,它是指由於市場價格的變化造成的損失;其二是違約風險,它是指發債公司不能按時履行付息還本的義務。而市場風險又可細分為:
1利率風險。債券是典型的利息商品,投資者投資於債券主要是期望獲得比市場利率更高的收益,而當銀行利率發生變化時,債券的價格也就必然向其相反方向變化,從而可能造成價差損失。
市場利率上調造成的損失具有相對性,如果債券持有人堅持到期滿才兌換債券,則它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其收益只不過和現行的市場收益水平有一定差距而已。影響銀行利率的因素主要是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整及整個社會的平均投資收益水平。
2物價因素,一般也稱為通貨膨脹風險。當物價上漲時,貨幣的購買力就下降,從而引起債券投資收益的貶值。如我國某銀行機構在1991年曾發行了期限為3年、年利率為10%的金融債券,由於1994年的通貨膨脹率高達24%,該債券在到期兌換時的實際購買力和3年前相比就大打折扣。當然若購買的是保值債券,則就不受物價因素的影響。
3公司的經營風險。在持券期內,若發債企業由於經營管理不善和債務狀況等原因造成企業的聲譽和資信程度下降也會影響二級市場債券的價格,從而給投資者造成損失。
4時間風險。債券期限的長短對風險是不起作用的,但由於期限較長,市場不可預測的時間就多,而愈臨近兌換期,持券人心理感覺就越踏實。所以在市場上,對於利率水平相近的債券,期限長的其價格也就要低一些。
5流動風險。指投資者將債券變現的可能性。市場上的債券種類繁多,所以也就冷熱債券之分。對於一些熱銷債券,其成交量周轉率都會很大。相反一些冷門債券,有可能很長時間都無人問津,根本無法成交,實際上是有行無市,流動性極差,變現能力較差。如果持券人非要變現,就只有大幅度折價,從而造成損失。
違約風險是指發債公司不能完全按期履行付息還本的義務,它與發債企業的經營狀況和信譽有關。當企業經營虧損時,它便難以支付債券利息;而當償債年份企業盈利不足或資金周轉困難時,企業就難以按期還本。需要說明的是,企業違約與破產不同,發生違約時,債權人與債務人可以達成延期支付本息的協議,持券人的收益可以在未來協議期內獲得。而企業破產時則要對發債公司進行清理,按照法律程序償還持券人的債務,持券人將遭受部分甚至全部損失。
〔債券投資風險的防範〕
債券投資的最大特點就是收益穩定、安全係數較高、又具有較強的流動性。穩健的投資者們往往放棄股票投資的高收益,摒棄銀行儲蓄的低利息,所圖之處就在於此。因此,繼收益性之後,安全性便成為債券投資者普遍關注的最重要問題。
債券作為債權債務關係的憑證,它與債權人和債務人同時相關,作為債務人的企業或公司與作為債權人的債券投資者就債權與債務關係是否穩定來說,起著相同的作用,任何一方都無法獨立防範風險。企業或公司作為債券的發行者所採用的確保債券安全、維持企業或公司信譽的措施堪稱預防措施,是防範風險的第一道防線。而對於投資者來說,正確選擇債券、掌握好買賣時機將是風險防範的主要步驟。
1.債券投資風險防範的預防措施對債券的發行做出種種有利於投資者的規定是重要的一步。在發達國家如日本,法律規定公司債券發行額都有一定的限額,不能超過資本金與準備金的總和或純資產額的兩倍。
金融債的限額一般規定為發行額不能超過其資本金和準備金的5倍。債券發行一般是由認購公司承擔發行,安全係數高的債券當然容易被認購,這對企業或公司本身也是一種約束。
同時企業或公司都有義務公開本公司財務、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狀況,這種制度對企業或公司無疑起到監督和促進作用,對投資者是一種保護。
2.債券投資風險防範措施選擇多品種分散投資。這是降低債券投資風險的最簡單辦法。不同企業發行的不同債券,其風險性與收益性也各有差異,如果將全部資金都投在某一種債券上,萬一該企業出現問題,投資就會遭受損失。因此有選擇性地或隨機購買不同企業的各種不同名稱的債券,可以使風險與收益多次排列組合,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險或分散風險。這種防範措施對中小戶特別是散戶投資者尤為重要。因為這類投資者沒有可靠的信息來源,摸不準市場的脈搏,很難選擇最佳投資對象,此時購買多種債券,猶如撒開大網,這樣,任何債券的漲跌都有可能獲益,除非發生導致整個債券市場下跌的系統性風險,一般情況下不會全虧。
採用這種投資策略必須注意一些問題,其一是不要購買過分冷門、流動性太差且難於出手的債券,以防資金的套牢。
其次不要盲目跟風,抱定不賺不賣的信心,最終才有好收益。
最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必須嚴密注視非經濟性特殊因素的變化,如政治形勢、軍事動態、人們心理狀態等,以防整個債券行市下跌,造成全線虧損。
債券期限多樣化。債券的期限本身就孕育著風險,期限越長,風險越大,而收益也相對較高,反之債券期限短,風險小,收益也少。如果把全部投資都投在期限長的債券上,一旦發生風險,就會猝不及防,其損失就難以避免。因此,在購買債券時,有必要多選擇一些期限不同的債券,以防不測。
注意做順勢投資。對於小額投資者來說,談不上操縱市場,只能跟隨市場價格走勢做買賣交易,即當價格上漲人們紛紛購買時買入;當價格下跌時人們紛紛拋出時拋出,這樣可以獲得大多數人所能夠獲得的平均市場收益。這種防範措施雖然簡單,也能收到一定效益,但卻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
首先必須掌握跟隨時間分寸,這就是通常說的「趕前不趕後」。如果預計價格不會再漲了,而且有可能回落,那麼儘管此時人們還在紛紛購買,也不要順勢投資,否則價格一旦回頭,必將遭受眾人一樣的損失。
以不變應萬變。這也是防範風險的措施之一。在債券市場價格走勢不明顯、此起彼落時,在投資者買入賣出紛亂,價格走勢不明顯時,投資者無法做順勢投資選擇,最好的做法便是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因為在無法判斷的情況下,做順勢投資,很容易盲目跟風,很可能買到停頓或回頭的債券,結果疲於奔命,一無所獲。此時以靜制動,選擇一些漲幅較小和尚未調整價位的債券買進並耐心持有,等待其價格上揚,是比較明智的做法。當然這要求投資者必須具備很深的修養和良好的投資知識與技巧。
必須注意不健康的投資心理。要防範風險還必須注意一些不健康的投資心理,如盲目跟風往往容易上當,受暗中興風作浪、操縱市場人的欺騙;貪得無厭,往往容易錯過有利的買賣時機;賭博心理,孤注一擲的結果往往會導致血本無歸;嫌貴貪低,過分貪圖便宜,容易持有一堆蝕本貨,最終不得不拋棄而一無所獲。
〔債券投資時機的選擇〕
債券一旦上市流通,其價格就要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反覆波動。這對於投資者來說,就面臨著投資時機的選擇問題。
機會選擇得當,就能提高投資收益率;反之,投資效果就差一些。債券投資時機的選擇原則有以下幾種:
1.在投資群體集中到來之前投資在社會和經濟活動中,存在著一種從眾行為,即某一個體的活動總是要趨同大多數人的行為,從而得到大多數的認可。這反映在投資活動中就是資金往往總是比較集中地進入債市或流入某一品種。而一旦確認大量的資金進入市場,債券的價格就已經抬高了。所以精明的投資者就要搶先一步,在投資群體集中到來之前投資。
2.追漲殺跌債券價格的運動都存在著慣性,即不論是漲或跌都將有一段持續時間,所以投資者可以順勢投資,即當整個債券市場行情即將啟動時可買進債券,而當市場開始盤整將選擇向下突破時,可賣出債券。追漲殺跌的關鍵是要能及早確認趨勢,如果走勢很明顯已到回頭邊緣再作決策,就會適得其反。
3.在銀行利率調高後或調低前投資債券作為標準的利息商品,其市場價格極易受銀行利率的影響,當銀行利率上升時,大量資金就會紛紛流向儲蓄存款,債券價格就會下降,反之亦然。因此投資者為了獲得較高的投資效益就應該密切注意投資環境中貨幣政策的變化,努力分析和發現利率變動信號,爭取在銀行即將調低利率前及時購入或在銀行利率調高一段時間後買入債券,這樣就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益。
4.在消費市場價格上漲後投資物價因素影響著債券價格,當物價上漲時,人們發現貨幣購買力下降便會拋售債券,轉而購買房地產、金銀手飾等保值物品,從而引起債券價格的下跌。當物價上漲的趨勢轉緩後,債券價格的下跌也會停止。此時如果投資者能夠有確切的信息或對市場前景有科學的預測,就可在人們紛紛折價拋售債券時投資購入,並耐心等待價格的回升,則投資收益將會是非常可觀的。
5.在新券上市時投資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不一樣,債券市場的價格體系一般是較為穩定的,往往在某一債券新發行或上市後才出現一次波協,因為為了吸引投資者,新發行或新上市的債券的年收益率總比已上市的債券要略高一些,這樣債券市場價格就要做一次調整。一般是新上市的債券價格逐漸上升,收益逐漸下降,而已上市的債券價格維持不動或下跌,收益率上升,債券市場價格達到新的平衡,而此時的市場價格比調整前的市場價格要高。因此,在債券新發行或新上市時購買,然後等待一段時期,在價格上升時再賣出,投資者將會有所收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