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政治經濟>>經濟類>>彼德原理

雲台書屋

第三章 矛盾 

  是非矛盾的感覺是如此奇異,它顯得常識是一件值得冷嘲熱諷的東西。
  ——吉爾伯特(W.s.Gilbert)
  我在益精市成長之後,便接受當地傳統的概念,我的覺醒不是緩進的過程,也不是突如奇來的驚醒領悟。我回過頭來看,似乎我是接二連三地對我持有之傳統概念產生質疑。
  我楔而不會地在許多謊言中摸索真理。
  ——埃斯(Goodman Ace)
  不久前,有一位推銷員極力向我遊說購買一部新的冰箱,他極力解釋此新冰箱有我舊冰箱所沒有的新設計,尤其是有「溫熱奶油」的設備!他的說明及賣點讓我對科技進步的傳統觀念有所質疑。外面天氣很寒冷,所以我要開室內曖氣系統,使我的房子保持溫暖,而我有一冰箱來使食物冷凍及冷卻,藉以在室溫之下保存食物,而現在經推銷員推薦,我竟需要在冰箱之中再配有一部溫熱奶油裝置!
  一個藉著擴大需求以增加生產的社會,其邊際效益永遠無法滿足需求。
  ——加爾佈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
  有一時期,感覺任何事物都不對勁——郵件遞送遲緩、鐵路公司破產、能源短缺,政府似乎束手無策,而我卻試圖讓新的科技——溫熱奶油的裝置,使生活更加安適。而這件事讓我感觸良多,因為我們真正所需關注的生活供給,遠多於只是「溫熱奶油」裝置的發明,換言之,實在是有其他更需要而急迫的事物,需要我們投注心力。
  人類文明之所以會進步,並不是人們相信什麼,而是人們時時抱持懷疑的態度。
  ——門肯(H.L.Mencken)
  若人類想在這地球上居住而又有愉快光明的未來,則需要對傳統價值觀有些調整,否則威脅將會接陋而至。即使我們不被毀滅,亦會被重度污染的可能,人類說不定會像清道夫般清理污穢地工作,或像魚潛伏在惡臭的艾略湖底,倚靠毒物及腐敗生存。
  我們已與敵人交鋒,那敵人就是我們自己。
  ——波戈(pogo)

問題根源在人類本質

  我們的國家不斷追求增長,不斷追求第一的觀念,已不合時宜了,與其如此倒不如我們致力於人類的永續生存。要我們放棄所謂「進步而產生之利益」或許駭人聽聞,更何況只是求取生存而已的這種論調,因此,我大部分的朋友,都寧願抱著駝鳥心態,避而不談「求生」之事。他們只願談論一些無關痛癢、風花雪月的事情。若我想與他們討論,他們寧談電視、網球或足球,這就是他們的作法,好像只要避而不談,那麼攸關人類未來前途的問題便會煙消雲散。
  與其用嚴肅態度面對問題,倒不如認真地研討一些重要的課題。
  ——哈飲斯(Robert M.Hutchins)「我們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的關係不和諧,所以必須面對生態危機。我們從大自然攫取資源,卻以大自然無法吸收的一種循環代之。有一般常識的人都知道,有限的資源無法維持無限的增長。「在不尋常情況下所得之常識,才是世俗所謂的智慧。
  ——利爾裡奇(Samuel Tavlor Coleridge)
  現在我們可以瞭解,以往所持追求繁榮的觀念,或許會使我們陷入全球災難的宿命中。我們究竟要不要面對現實?我們要不要試著學習生存法則以求生?或者只是選擇保有短期的繁榮?
  冷酷的貪婪能快速地成為奉行之圭桌。
  ——赫爾曼(Lillian Hellman)
  對於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人類自然之本質。人類本質是否善良?腐化?能否致於完美?或者可隨時修正?若思考這些解答,我們必能發現人類在這星球的前瞻何在。
  不能明白區分貪婪及需求,是我們這一代的主要弱點。
  ——羅賓遜(Don r obimson)

本未倒置

  人類從未成功的控制住所有對社區財產的破壞力。我們訂定法律防止強暴、槍動及交通。違規,但對於我們控制星球環境的破壞及濫用的法令卻往往付之閥如,這種現象就是我們自我毀滅的象徵。關於全球的生態系統我們尚無法完全闡釋,人們似乎只能對過去或既成的事實或難題,作直覺的判斷。
  與二百年前相比。我們或許變得較聰明,少了點自私自利的劣根性,也多了些前瞻性,但我們仍未近乎完美。本世紀以來,不論是道德或智慧,我們都遠低於時代之要求水準。
  ——克魯奇(J.W.Krutch)
  政府花大筆金錢開發荒土,以利農民能種植更多的作物,然而政府亦用金錢補助農民荒置不耕的土地,像這種金錢「對抗」金錢的措施可說愚蠢至極,但更糟糕的是,破壞了野生自然環境和水文環境,又必須花費驚人的預算以從事防洪計劃。
  我們生存的環境,難道要任由利慾薰心的不智者宰割嗎?這星球正需你我助以一骨之力。
  ——貝爾(Garrett De Bell)
  政客們已使民眾相信社會福利政策是導致財政困難的最主要原因,但卻沒有人提及聯邦穀物補助計劃。事實上,各州或聯邦的社會福利計劃更耗費納稅人的金錢。近年來,加州帝王山谷近五百位農民,即收到總數一千二百萬美元的農業補助,即平均每一人足拿二萬四千美元;在此同時,有近一萬位貧窮無助又無土地的農民,卻僅補助到低於八百萬元的社會福利金,每人約只領到八百美元,社會福利給予「富者」較之「貧者」為多,換句話說,反倒是富者受益良多。
  我們可以維持真正的民主,或者使財富集中於少數人之手,卻無法同時擁有兩者。
  ——布蘭迪斯(Louis D.Btandeis)
  在歷史的推演下,我們由「民有」之政府逐漸轉變為「龐雜官僚所有」之政府。在龐雜的聯邦政府中有許多「御用,,官僚,挾其欽定之任命控制我們的生活,如國防部便是個例子。軍方遊說民意代表,以同意美國與毫無威脅的偏遠國家作戰,耗資上十億美金之預算,軍方自我膨脹之特質遂強加於升斗小民身上,受其鼓動的公關人員、大批媒體,為其軍事工業效命,於是大眾在不知不覺中被五角大樓的官僚玩弄操控於股掌之間。增加數十個的國防預算被視為稀鬆平常之事,而削減教育、保健等之預算亦被視為理所當然。我們的領導階層一再用「增多核彈確保安全」的論調安撫我們,但用常識推斷,卻並不表示擁有愈多武器的人定終能贏得勝利,換句話說,不是炸彈造成戰爭的爆發,而是那一心一意求勝的意念,使得戰爭於焉產生
  在政府各部中,我們必須防範軍事工業無孔不入的影響力
  ——艾森豪威爾(Dwight K.Eisenhower)

規範人類侵犯之本質

  當我還是學童時,我就不斷提出有關人類侵犯、挑釁及良我毀滅等行為方面的問題,但得到的回答總是「這是人類天性使然」。稍長,又有人告訴我:「人類與其他動物一樣均具

有獸性,」如同一赤裸的人猿,由其野蠻的生理機能及屠殺本能所主宰。類似這種嘲諷及消極的說法普遍被接受,並且用來解釋人類愚蠢荒誕的行為,但人類自相殘殺,卻是在動物界中從未聽聞的事情,掠食性動物主要是借殺死其他動物以求果腹;而大人猿生性害羞、不具侵犯性而且近乎是素食的,它們生活在相互合作的社會群體之中。
  人類的行為事實上可經由社會予以改造,人類亦借由不同的社會文化,而與猿猴及其他動物有所不同。若人類天生具有侵略性,則其侵略的本質可在高度規範下而有所收斂,因此有些社會是呈現侵略本質,而有些則是毫無暴力的,人類侵略的本質可借由討論、口頭侮辱、威脅等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而試圖支配的表達則甚至以肢體衝突及訴諸戰爭,這種由肢體主導的傾向亦可由舉重及其他氣力的測試得知,如拳擊以及摔跤之競賽便是在一系列的競賽規則下進行,又如足球比賽便是以兩敵對的團體來從事象徵性的「戰爭」;然而此挑釁的本質更可以形而上地運用在下棋、橋牌以及其他競爭性的比賽,因人類侵略性的本質與其他低等動物只靠反射及固定模式之本質是不同的,人類侵犯性本質應取決於其所居住的環境,而不是本能的反應使然。
  當人類欲殘殺老虎,人類宣稱這是一種運動;而當老虎要吞吃人類,人類稱作殘暴。
  ——蕭伯納(G.B.ShaW)
  擁護人類做慢行為的人,對進化論引喻失義,因為這派的人利用進化論來解釋適者生存,換言之,只要全力用利牙與尖爪便可適合生存。事實上,物種並非全然用侵略之本質以獲得生存,我們應該修正為物種彼此相互依存,方能存活下來。彼此相互蒙惠,才使得互賴本質能夠逐步演化。
  各派引用達爾文學說,使得全球一家親。

和諧共生的民族

  當我還是孩童時,曾造訪英屬哥倫比亞南部沿岸的印第安村,我對這些族群以往不受白人法律及宗教之影響的過去舊事感到興趣,雖然這些印第安人的「冬節」(potlatch)節慶,已在一八八四年被加拿大政府明文禁止,但在一九二○年代,這些族群仍然如往昔般慶祝這項節日。原本冬季的意義是由一個族群之首領與其相臨的支系,在此刻交換禮物的習俗,借此尊重相互的榮譽及為其子孫們謀求族群的安全,這也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活動,亦表示傳統的印第安人彼此互賴互信的儀式,它不僅是一種盟約、贈與,也是一種義務的表徵。整個英屬哥倫比亞沿岸都採用這種方式來敦睦友誼。他們在冬季的數年前即準備食物、藝術品、毛毯等物品作為贈禮,然後由酋長寄發邀請函,接受邀請的人搭乘小木舟並哼著和平之歌欣然赴約,有諸多的歡迎儀式及表演為冬節慶揭開序幕,在此時此刻,分送贈禮,往往從酋長或其支系族群的贈禮中,就可以知道其地位之德高望重,於是在一片歡愉和諧之中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往往贈送愈多禮物的酋長,在下一個冬季時亦會收受更多的回饋,如此一代傳遞一代。在冬季時,亦會樹立各種圖騰象徵的柱子,作為證物,印第安族的社會地位是建立在「給予」而非「收受」的基礎之上,亦因此獲得各旁支系間的和平。
  能與你肩並肩,共同為公益之事奮鬥努力的人,究竟在何處?
  ——格林(Green)
  有關人類侵略本質的另一新穎解釋,歸因於與生俱來的佔有慾,換言之,這種侵略本質實源起於佔有一方的意念,借防衛「領土」的手段驅逐入侵者。但這種論點並無普遍適用的實證予以支持。原始人類借狩獵及摘取葉菜來過活,但他們對「領土」的概念卻最為淡薄,在非洲,便有許多族群和平相處在同一塊土地上,各自以不同的方式獲得生活所需。
  自由與安全,彼此沒有衝突,我們可同時擁有,或是同時喪失。
  ——克拉克(Ramsey Clark)
  生活在極地的愛斯基摩(Eskimos)遊牧民族,便是旁支血系大家一起生活的民族,他們居無定所,並與外界文化隔絕,於是他們發展出自己的習俗。「安全」對他們來說,不是領土的問題,而是代表彼此能夠相互支援,這種集體責任、忠誠及義務,構成社會的組織要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衣物及工具,但居所及食物卻是共同享有的。
  雖然沒有酋長或爭執的仲裁者,發生糾紛時也不會訴諸暴力,反倒是大眾輿論是主持仲裁的力量,或許可用摔跤龜力來解決糾紛,或者是在公開場合中,爭執的雙方以即席的歌曲來羞辱對方,藉以發洩並爭得輿論的支持。
  現代人愈來愈相信,競爭是推動進步的原動力,事實卻非如此。競爭不是與生俱來之本質亦非美德,組織性的犯罪集團中就有競爭,當然不能視為美德;國家間的競爭促使駭人的武器發展神速,所以,競爭可算是一種動力,它可引導到最美好的境地,亦可能陷入萬劫不復的處境。
  我仍然記得,我在一小群蓋拉族人間所製造出來的「效果」。蓋拉族人圍繞在一位身穿黑袍的人四周,我拋擲了一枚空雷彈在人群中,群聚的蓋拉族人像綻放的玫瑰延展開來,真是好玩極了。
  ——墨索里尼(Vittorio Mussolini)

人類站在十字路口

  人類借殘酷競爭以求進化,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或許我們感覺到自己本身所處環境的競爭是如此激烈,於是便理所當然地認為大家都是天生的競爭者,而沒有思考到其他不同的文化並非都像我們這樣。新幾內亞但古族(Tangu)便相當盛行玩一種叫做「達凱達卡」的遊戲,他們把木椿頂端用織品包裝起來,而後將這些木椿打入地底;兩隊人員都試圖去觸摸這些木椿,觸摸愈多愈好,但兩隊人馬不是要在這遊戲中贏得勝利、而是要使兩隊如何達到不分軒輕、不相上下的膠著狀況,直到達到真正的平分秋色,這個遊戲表達了但古族基本之文化——道德的相等值的概念,從他們平均分享食物亦可得知。
  另一非暴力的例子,亦可以馬來亞的「西邁族」(Semai)農民中發現。他們的孩子從未遭受過體罰、也看不到暴力,亦沒有任何侵犯他人的行為。若成年人感到憤怨,通常都禁閉自我,用語言盡情發洩。而在「西邁族」中,從未聽過謀殺之事;有時候他們覺得沮喪時,就摔屬於自己的東西,而不會傷害到任何人,即使是這樣的宣洩亦不被族人所認可,因為族人認為摔東西會嚇到其他的族人。
  有許多例子都可以證明,把文明人類的暴力及挑起戰爭、佔有領土及殺戮歸類為與生俱有之本質是不對的,這種說法只不過是掩飾現代人之無理侵略,使之具有托詞而規避責任的表現而已。
  人果真是因其殘忍成性而號稱萬物之靈。
  ——達文西(Leonado Da Vinci)
  不論在那一種特殊文化下之個人行為,都可顯示我們人類的多元性。一位科學家致力於某物的改善以供養全世界人們,而另一人卻潛心研究致命武器以進行戰爭;作家努力撰寫有關愛、和平及促進人類相互瞭解的文章,而知另有人在文章中充滿仇恨;政治家為廉潔政府及正義振臂高呼,而卻有人用鹹迫顛覆手段以強化自己的實權;市民致力環保工作,卻也有人隨意丟棄摧毀環境;有人致力消費者保護運動,亦有人集體策劃犯罪等等。
  哦!自然本身是如此無辜!人類又是如不此知體諒與感恩。
  ——楊格(Edward Young)
  人類本身就是充滿矛盾,不但因為天性就有善惡兩面,而且也因生物、社會及種族而彼此相異。此外,人類與其他有機生物相比,也能夠有較合直的行為。孩童從父母,師長及文化中學習,否則在沒有任何指導之下,孩童哪會想到橫越海洋千里,在村莊及田園投擲炸彈。以保衛國家之名從事殺戮或以政治動員,使一般大眾感到領土受到威脅,甚至制定法律來合理化侵略行為都是可恥的。相對地,若文化是建立在非暴力的基礎之上,則個人行為往往是與前者截然不同,從基因限制下,人類都是文化、心理力量之產物,也須借助這些力量才能轉變人之行為,進而改造社會。
  人生最難學的就是,如何擇定那一座橋樑應該橫越,而那一座橋樑應該摧毀?
  ——羅素(David Russell)
  雖然個人均有差異,但無疑我們都需要清淨之空氣,潔淨的水及無污染的食物。想維持健康,就要使我們的身體能像幾億年來的演化後的功能一樣,能夠順暢運作,想到這裡,大自然便必須對人類之「自由」作若干限制。換句話說,我們不能呼吸污濁的空氣,飲用污染的水及吃有毒的食物。
  與其規範「人類須保護大自然」的觀念,還不如我們先好好地約束自己。
  ——瓊斯(Ernest Jones)
  所謂自由,就是指能夠有權去抉擇,但我們無權去破壞土地的「規律」,否則即會受到處罰。我們可自由創造及滿足自我,但亦無權濫用我們的意志來違反自然的法則,往往違反自然法則後,受懲罰的是無辜的旁觀者,而不是違反此項罪行的人。換句話說,很不幸地,大自然所給予的懲罰無法嚇阻那些違反法則的人。
  世界就是交織著科技進步與社會原始的矛盾。
  ——拉莫(Simon Ramo)
  若我們不瞭解自由的本質,就會摧毀這最重要而可貴的資源,因為那就是我們棲息之所,因為,我們無法建造如地球般的太空船,無法像地球船如此適合供給我們所需,如此有潛能讓我們能成就如此高度進步的人類文明。
  過去時代最危險的就是奴役制;未來最危險的是人類會變成機器人。
  ——弗羅姆(Erich Fromm)
  現代人最矛盾的是可以利用科技完成長期計劃,而卻在目前汲汲於短程的績效。每年瀕臨絕種或已經絕種的動物都在增加中,人類若再不警惕,認清事實,也許就會遭遇相同的下場。
  我們不能只顧今日,以自己的方便與舒適為原則,而先掠奪明日的資源。
  ——艾森豪威爾(Dwight.D.Eisenhower)
  我們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我們可以繼續往掠奪侵略之路邁進,而與大自然為敵;或者可能選擇一種系統以尋找求生之道。當考慮到上述所提的兩條路,實在令人覺得有趣:若我們繼續地發展科技而不好好運用智慧,謹慎思考,反會被聰明所誤;而若試圖選擇另一條路線及方向,那麼我們最好能夠瞭解究竟此方向引導至何處,否則豈不自作自受,甚而玩火自焚?幸運地,預見未來是可能的,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行為環境、社會,進而便可預知未來之結果。下一篇「彼德星球」便是我的心得,主旨即在闡明,若我們用現有的知識及科技,求取人類之生存,那這世界會是什麼模樣。
  我深深懼怕黑暗,但對光明亦會存疑。
  ——艾倫(Woody Allen)

維持自然系統平衡

  在我們獲得星球未來的模樣時,有些基本的事物我們須予以關注。雖然對我們而言,地球仍是非常之大,它圓周長二萬五千英里而大氣層自上延伸六百英里,事實上我們及其它生物生存在地表極微薄之一層,這層叫作「生命層」。除了一些細菌外,所有生命現象大都生活在距地表五英里之內,而人類、動物、鳥類及植物只生活距離海平面上一萬英尺以內的範疇。在這一薄層,水及空氣,再被此層生物所循環共用,我們所呼吸的空氣亦在這層流動,而不會外洩至更遙遠的空氣層,我們的氣層有一種「自動清淨」的奇特系統,只要它自然運作,不要負荷過重,隨著風的飄流及改變,即可驅散煙霧及塵埃,固體分子在空氣中某一定點飄浮,會被雨水及雪沖刷下來。
  大氣層是許多氣體之綜合體,如氮,氧,及少量之氟,二氧化碳及其他氮氣體組合而成,這些氣體藉著植物、細菌及動物等以適當之比例消耗與再生,維持系統之平衡而沒有浪費,每一種事物都有它存在之價值。
  這系統亦是人類所迫切想發明的系統,人類及其他動物吸收氧氣,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卻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於是系統之平衡得以維持。
  光源使大氣層釋放氮氣,而腐敗之動物或植物又供給其他植物,或回到空氣之中,另一種循環也就這樣完成。
  只要這些自然系統沒有被破壞,它們會持續不繼地自動循環,也因這自動潔淨的功能,空氣中過多的一氧化碳、煙霧及其他污染源都可被消除而能維持清新空氣。若污染超過系統的負荷,自然循環便受到影響,有毒氣體存在大氣層中,而飄浮的雲帶著毒物籠罩在我們頭上。
  有些人只滿足於社會現狀,而在他們的腦中從不思考未來社會更美好的議題。
  ——亨利.喬治(Henry George)
  為了求生,我們人為系統則必須與自然系統一樣完備,並且和大自然潔淨之功能完全配合;換言之,不能讓大自然負荷過重,以致影響到其運作。惜著人類之科技文明及大自然的運作系統,可以開始建立人類社會及環境,使得人類的成就進步能無限蓬勃發展,於是我們目前所處的困境將會更有啟發性。讓我們深思以往過去並朝未來邁進。從現在開始,若我們運用智力的力量及現有之知識好好努力,那麼我們的星球將會如何?就讓我們到彼德星球去看一看。
  不運用理智的人是頑固至極;不能理智面對的人是愚蠢的;而不敢理智面對的人將是奴隸。
  ——德魯蒙德爵士(Sir William Drummond)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