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政治經濟>>政治類>>大棋局

雲台書屋

卷首語

  布熱津斯基博士1997年夏給我寄來他的新著《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的校樣本,讀後覺得這是一本論述美國當前和長遠歐亞戰略的重要著作。作為美國的一位主要戰略思想家並曾擔任過民主黨總統國家安全顧問的布熱津斯基博士,寫這部書的目的是為美國提供一整套可供選用的戰略構想。布熱津斯基博士在綜合分析歐亞大陸地緣戰略重要性和存在的問題時,提出了不少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的獨到見解,著重分析了美國的霸權或世界首要地位的特徵、範圍和深度,歐亞各大國的現狀和發展前景,如何周旋於各大國之間而使美國處於最有利的地位,以及中國在美國對歐亞的戰略中所處的關鍵性地位。這部著作為注意世界戰略格局變化的人們提出了許多很有參考價值和可能引起爭議的看法。
  這本書之所以命名為《大棋局》,是因為布熱津斯基把從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這片歐亞大陸視為一個地緣戰略大棋盤,是既決定世界今後的穩定與繁榮,又決定美國保持世界主導地位的中心舞台。布提出:美國作為不同於過去所有帝國的一種新型霸權,就是要在法、德、俄、中、印這五個地緣戰略國家和烏克蘭、阿塞拜疆、韓國、土耳其、伊朗這五個地緣政治支軸國家之間縱橫摔閡,以在歐亞大棋局中保持主動,實現領導。為保持並盡量延長美國在歐亞亦即在世界的主導地位,美國要依靠西頭的大歐洲民主橋頭堡和東頭「必將成為地區主導大國」的大中華。在內外因素制約下,美國對外不宜抱過高姿態,而應主要同五個地緣戰略國家在不同領域中、不同程度上和以不同方式增進或建立盟友或夥伴關係。
  下面就兩個重要問題做些評述。

  一、中國問題

  布熱津斯基認為,中國到2020年會成為「地區主導大國」,在亞太地區擁有一個勢力範圍或受別國敬服的範圍,而不可能成為在各個主要領域都富於競爭力的全球性大國,儘管中國可能有此抱負。他反對過高估計中國的競爭力和據此得出美國應該採取遏制中國政策的結論。他認為,對美國的中長期歐亞地緣戰略來說,同中國建立起合作夥伴關係是不可或缺的條件。他固然希望中國能走向所謂「民主化」和「自由市場化」,認為存在著這種可能性,但他並不以此為中美合作的前提,而是更重視中國的對外行為。他認為美國應接受中國的影響和威信在亞太地區必然上升這一前景,還應看到美中在東北亞和中亞有共同的地緣政治利益。他說,中國當前的目標是希望看到美國因在亞太力量減弱而需要以中國為夥伴和盟友,其實中國也應該把留在亞太的美國看成天然盟友。他認為美中關係惡化會對整個亞太地區和美國的歐亞戰略產生嚴重後果,因而應該盡力避免這一前景。
  總的看來,他對中國的有些估計和對中美關係的觀察和分析還是比較現實的。但書中對中國社會制度的看法是我們無法接受的。
  中國一定會發展壯大,這已為舉世所公認。但不管中國多麼強大,它都不會去爭奪所謂主導權,無論是地區的還是全球的,因此勢力範圍的概念是和它套不上的。當然,隨著國力的逐步增強和改革開放政策的日益深化,中國在亞太地區和整個國際事務中勢必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地區的繁榮與穩定,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越來越大的貢獻,同周邊國家也會不斷增進睦鄰友好的合作關係。如果說中國因此進一步受到鄰國的尊重,那倒是合乎邏輯的。但是國與國間的尊重從來都是相互的。一國對別國不夠尊重肯定換不來別國對自己的更多尊重。在亞太地區,中國追求的是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國際關係,無意於經營什麼影響範圍。其實,在各大國之間劃分勢力範圍,只是帝國主義瓜分殖民地和雅爾塔體制下的觀念和實踐,理應隨著時代的變化遭到徹底的掇棄。一貫反對任何形式的霸權主義,自己也絕不稱霸,這一立場也是鄧小平理論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不會像一些外國評論家所認定或擔心的那樣,隨著國力的增強而變得日益獨斷專行和咄咄逼人。
  中美之間確實存在著諸多共同利益,兩國應該避免衝突,尋求合作。布熱津斯基博士的這些看法無可非議。但是他的關於中美可能發生衝突以及導致衝突的原因等分析判斷,就大可商榷了。他說,中國所以「把美國視為敵手」,同美國對中國的國內政治有所保留以及美國和台灣有緊密的聯繫相關。其實,中國只是要求美國尊重中國的獨立和主權,不要干涉中國內政和阻撓中國統一,主張平等相處,互利合作,並沒有把美國視為敵手,更不認為中美有必然發生衝突的根源。中國不干涉美國的內政,不認為美國的政體發生什麼變化事關中國的國家利益,不尋求在亞太地區損害美國的合法利益。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和作用是增強還是減弱,取決於美國的行為和政策是否有利於該地區的穩定和繁榮。在台灣問題上,中國的基本政策是一國兩制、和平統一。這應該是符合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的。當然,如果美國視台灣為它的勢力範圍,要長期保持海峽兩岸的分裂狀態,阻撓中國的統一,那就另當別論了。

  二、美國的世界地位問題

  布熱津斯基博士認為,美國作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大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美國霸權是新型的,不同於過去一切帝國那樣是建立在直接控制基礎之上的;美國建立冷戰後世界秩序的構想源於美國的國內政治和社會模式,其實現主要是借助美國價值觀和制度對其他國家的間接影響;由於美國的政治體制、多元社會和社會思潮所具有的某些特點,以及美國經濟實力繼續相對下降的趨勢,它有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沒有能力或沒有意願對外運用其實力的超級大國。他認為美國的歐亞地緣戰略目標是要防止在這裡出現一個能夠主導歐洲或亞洲從而向美國提出挑戰的大國,還要防止歐亞主要國家相互間形成排斥美國的聯合;美國應使歐亞的力量均衡,有利於保持美國政治仲裁者的地位。
  這些看法不兔使人產生兩點疑問和感想。
  首先,像美國許多現實主義學者一樣,布熱津斯基博士也看到美國內部以至整個西方世界內部有許多令他們擔憂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同他認為美國所應有的全球抱負有著很大的矛盾。他在另一部著作《失控——21世紀前夜的全球動盪》中,就已經談到美國社會解體的危險和所存在的精神危機,指出連成熟的民主社會也蘊育著自己的抗體,美國社會不能成為世界楷模,道義上經濟上都是如此。在《大棋局》一書中他又提到:美國日益變成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主導文化已日益為個人享樂主義和(對社會責任的)逃避主義所主宰;美國已越來越難以為長期保持在世界的領導地位而在國內取得必要的政治共識。這種發展顯然與美國在國外持續行使霸權不大合拍。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指出,美國的全球性大國地位要通過美國設計的全球性體系得到實現,而這一設計反映的則是美國國內的經驗。既然看到美國的國內經驗並不完美,他對於建立起美國期望看到的全球性體系的信心大概也不會很強。鑒於他認為在十年或更長的一段時間內,還沒有任何力量中心會對美國的全球抱負構成重大挑戰,那麼,這段時期美國面臨的挑戰是否主要來自內部呢?若然,這種擔心看來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次,美國同其他國家發展良好關係和其他國家相互之間增進關係以至聯合有什麼矛盾?布熱津斯基說,中、俄和伊朗的反霸聯合是最危險的;中日聯合的潛在影響更大;在遙遠的未來,歐洲在大分化大改組中出現德俄勾結或法俄和解也不無可能。不過他認為這些情景在近期內都不致出現。
  很明顯,這些擔心都是以美國要領導世界和維護全球霸權為出發點的。這才能得出反霸就是反美,也就是對美國的威脅這樣的結論。其實冷戰後的國際秩序應該是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和平共處,友好合作,不應再有領導者和被領導者之分。如果一個國家推行霸權主義、干涉別國的內政和指揮別國的對外活動,那自然會遭到別國的反對。正是美國自身的霸權行為必然激發對這種行為的挑戰。可以預期,隨著多極化的迅速發展,反對霸權主義的聲勢和規模會越來越大,霸權主義會越來越孤立。這應被看作國際社會進步和國際關係民主化的表現。
  另外還應看到,隨著兩極格局的崩潰,國家關係已不再是零和遊戲,也不再是非此即彼——不是站在這一邊就是站在那一邊。就是大國關係,也有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的兩面。兩個大國關係的改善和合作,對其他大國既有制約作用,更可能促進同它們兩方關係的發展。如果抱著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不放,大國之間加強和擴大針對特定對象的軍事同盟,那只能對國際關係產生消極影響。如果各國都採取明智作法,世界格局和國際形勢發展倒是有可能導致一種雙贏、多贏以至普遍贏局面的出現。
  上面就中國和中美關係以及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這兩個問題談到的一些看法,當然不能涵蓋全書的主要內容。《大棋局》的思想內容十分豐富,提出了許多發人深思的問題,更有不少獨到的見解,讀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得到不同的收穫和理解。作者作為美國的政治家,其不少觀點是我們所難以苟同的。這本書的中文譯本出版發行後,肯定會在中國讀者中受到重視,引起更多的討論。
  中文譯本能夠比較及時地出版發行,應該歸功於上海人民出版社陳昕社長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楊成緒所長。沒有他們的組織領導,就沒有現在的這部中譯本。華東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馮紹雷教授在出版社和研究所的溝通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的金君降、潘同文、葉正佳、王海涵、元簡、董漫遠、李碧建、榮鷹等同志在繁忙的研究工作之外分擔了翻譯工作,最後由副所長周興寶研究員審校定稿。感謝他們為中譯本付出的辛勤勞動!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
                       研究員宋以敏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