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的時代裡,只有黑客能改變這個世界的所有秩序,無論是經濟秩序,還是軍事秩序。
——德國《快捷報》
尼克松在其著名的《1999,不戰而勝》一書中宣揚對社會主義國家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並預言在1999年,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國家的鬥爭會不戰而勝。時間雖宣告了尼克松預言的失敗,但全球之內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卻無時無刻不在展開。戰爭領域則更是如此。
現代戰爭已不再是那種面對面、血與火的殘酷拚殺,而是在高科技領域的鬥智鬥勇。誰掌握了高科技領域的主動權,誰控制了電子信息,誰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實際上,計算機技術發展的直接原因是為了滿足軍事上的需要。1943年,美國為解決彈道學問題與賓夕法尼亞大學簽訂了用於計算炮彈彈道的高速計算機合同。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並首先用於軍事目的,命名為「電子數值積分器和計數器」,簡稱「ENIAC」。從此後,計算機在軍事領域裡得到廣泛應用。現在,從作戰指揮到武器裝備,從海、陸、空軍的電子化作戰系統到一個個以計算機為控制中心的信息網都通過電腦自動化執行而反應更快判斷更准。計算機已成為現代信息戰中的特殊武器,在現代戰爭中只要敲擊計算機鍵盤就可達到攻擊軍事中樞、破壞經濟命脈等多種目的,製造一場沒有硝煙卻絕對致命的戰爭。
正由於信息戰的崛起,使得本遠離戰爭的黑客開始與戰爭關係密切起來。黑客的高超電腦技術使他們能自由出人多種計算機系統,包括軍用計算機系統。黑客對軍用信息的獲取,對軍用計算機的侵入就在現代信息戰中扮演著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正如前引德國《快捷報》的評論,黑客也能夠改變世界的軍事秩序。
一、現代新型戰——信息戰
人類自誕生之日起,就沒有停止過戰爭。也許是生存和死亡本能的矛盾衝突使無休無止的爭鬥伴隨著人類的文明史。我們都渴望和平,但戰爭有時又是維護和平的手段。我們只有期求真正和平歲月的到來,但是否真有那麼一天,誰也不能允諾答案。
現代信息戰
從冷兵器到熱兵器再到現代的信息武器,隨著文明的進步,戰爭形態也在改變。在「前所未有」的現代文明社會裡,似乎顯得格外「文明」的現代信息戰卻以其反應速度和殺傷力而備受各國青睞。
現代信息戰是一種奪取信息優勢的作戰手段和綜合性策略,是一種全新的具有里程碑性質的作戰模式。在這場無硝煙的戰爭中,交戰雙方要在保護己方信息系統完善的前提下,去沒法破壞或摧毀敵方信息系統,從而取得戰爭的主動權。
在信息戰中,戰爭準備與實施的界限日益模糊,可以說二者是混為一體的,幾乎每天都在進行著戰爭準備,同時又幾乎每天在進行著戰爭。在傳統意義的戰爭中,戰爭必須有周密的準備活動,包括戰前教育,建立、健全戰爭動員機制,制定戰爭政策、計劃,研製新的武器裝備,精心調度武裝力量及進行戰場建設等等。而在現代信息戰中,一個國家可能通過向外國武器製造商行賄等辦法,將計算機病毒芯片賣給控制國或預想敵國的武器裝備系統內;或者將「邏輯炸彈」預先置人武器裡或敵方計算機系統,一旦交戰,只需激活預置的病毒就可使敵方計算機系統癱瘓;有些信息技術發達的國家還將一些「自毀智能芯片」設伏於出口的飛機、火箭發射器或導彈等軍用設施和武器中,當需要時,隱密的指令就可以使這些武器或設備自行毀滅。當俄羅斯向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及西門子公司訂購100台民用大型計算機時,美中央情報局很快查出,事實上的購買者是俄羅斯國防部。於是,機器在被塞滿各種暗人病毒及邏輯炸彈後再提供給了俄羅斯。一位俄羅斯安全專家指出:「我們用於基礎設施中的所有設備均來自西方,沒有人知道它們當中都藏有些什麼東西。」
美國現代信息戰建設掃瞄
美國是最早把信息戰納入國防軍事建設的國家之一。美五角大樓的信息戰專家提交了一份名為《因特網評估》的報告,主張美軍對因特網進行監管。美國防部和中央情報局正在起草一份「信息戰」的戰略計劃,計劃投資10億美元保護信息系統安全,為所有的數據加密。一個新型兵種——計算機防護兵正在美軍孕育。種種跡象都表明,美國正在一步步地逼近現代信息戰的「制高點」。
據報道,美國已在三個層次上形成了信息戰的概念——
第一層次:用電子信息裝備強化和改變傳統戰術,進行有信息裝備輔助的軍事戰鬥。
早在60年代越戰期間,美軍就用百舌鳥導彈成功地摧毀了越軍的雷達系統,迫使蘇制薩姆導彈陣地沉寂。美國軍方第一次領略了信息裝備在戰爭中的威力。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採用電子裝備制導的導彈對阿拉伯國家軍隊實施「挖眼術」打擊,成功摧毀了敵方的雷達系統,再一次證明了信息化裝備克敵制勝的巨大威力。到1991年海灣戰爭時,美軍在導彈上全面推行了記憶電話,「標準」、「哈姆」、「響尾蛇」、「戰斧」導彈全部裝備成為信息武器,採用了微波雷達制導、激光制導、紅外線成像制導、GPS制導、智能制導等信息化電子裝備。「戰斧」巡航導彈對伊拉克成功實施的「點穴術」打擊,使信息武器的全新威力體現無窮。這是美軍已全面實施的軍事信息戰。
第二層次:信息領域中的直接戰爭。
美國蘭德公司在20世紀末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下個世紀初葉的信息戰》中透露:美空軍認為把信息戰視為一個全新的作戰領域,是有道理的。美空軍在1995年夏召開的由所有將官參加的商討信息戰的高層會議上,已經考慮如何與陸軍、海軍協調一致進行信息戰。
信息戰要求在各軍種內和各軍種間建立分散型指揮控制機構。美軍認為,新的信息戰理論必須回答如下問題:在何處,如何配置各種傳感器、計算機、數據庫等。現在,部署信息裝備及其支援設備類似於去部署戰艦或坦克。至今,美國陸軍已經制定和下達了一本信息戰條令,作為建設數字化戰場的基本理論依據。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海軍上將威廉·歐文斯說:「我不只是講有關信息戰的問題,還將談到衛星、飛機、無人駕駛飛機以及這些裝備之間的通訊線路和信息分配。」
當今,美國政府與軍方普遍認為現今的監視技術、高速運算的電子計算機、複雜的信息系統及高精度制導系統的出現,必定會很快地、深刻地、永久性地改變戰爭的形態。美軍方更是明確認為:ZI世紀初期,在美國武器庫中最令人生畏、最重要的武器將不是高性能的戰鬥機、轟炸機、坦克或艦艇,而是從信息系統湧出的強大信息流。軍事上的計算機戰術模式,是美國軍方正在部署準備實施的信息戰。
第三層次:從軍事戰場上的信息戰演化為全社會的信息戰。
隨著現代社會對計算機和信息系統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網絡系統將變得越來越容易受到非友好國家或恐怖分子的信息攻擊。美國國防大學托馬斯·徹爾溫斯基教授指出:「我們的信息系統比任何國家都多,因而也比任何國家更容易受到信息武器的攻擊。」美國政府與軍方一致認為,信息戰是美國別無選擇只得面對的一種軍事鬥爭形勢,他們已把信息戰視為是包括從指揮控制戰、恐怖活動或反恐怖活動到保衛掌握美國經濟命脈的高技術系統的所有作戰行動。
現代社會是信息爆炸的知識社會,各種生產要素都已完備存在,生產已取決於一種綜合創新智力活動。因此,信息繼物質和能量之後,成為人類開發利用的新資源。信息已經成為現代國家的經濟命脈。因此,在世界上佔取更多的信息,控制和限制別國的信息,已成為和平時期信息戰的重要內容。這就是美國政府與軍方確定的、可能正在互聯網上實施的全球信息戰。
1995年,美國國防部及各大軍種開始制定信息戰戰略,將同其它戰略一樣正式載入美國國家軍事戰略,並把信息戰作為陸、海、空三維空間之後新的一維。
進攻性信息戰:它的主要攻擊目標是國家的信息基礎設施,包括軍事、銀行、電話系統、電力網和計算機網。這種戰法採取的手段是利用形式多樣的密碼病毒。手段之一是密碼病毒按程序找到目標系統,使敵方發射的導彈洞頭攻擊發射導彈的一方或偏離預定攻擊目標,而交戰國不會發現計算機系統出了毛病。這種手段亦可用於破壞國民經濟基礎設施,使其幾年之內不能恢復。手段之二是密碼病毒按程序找到目標網後,快速繁殖大量新病毒,用病毒密碼將正常運轉的數據吞食掉,或製造更多的數據系統使計算機系統難以承受而毀壞。
防禦信息戰: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一種進攻性武器和防禦這種武器的方法幾乎同時應運而生。高技術在商界的廣泛使用使信息戰成為一種極為廣泛的作戰形式,龐大的信息網將成為首當其衝的攻擊目標。美國防部認為,防禦性信息戰在某種程度上更重於進攻性信息戰,它是保護美國基本利益的關鍵。保護美國信息系統的方法之一是控制系統程序的指令,使各種數據加密,使外界不得其解。方法之二是建立信息防護網,使外界不易攻破。1996年美國防部為信息安全投資了10億美元。
信息戰特點分析
現代信息戰的出現,也使得各國軍事專家從理論上對信息成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從信息戰的理論研究看,它一般具有如下一些特點:
(1)它把攻擊敵方的指揮與控制系統作為首選目標。為此,「外科手術」式和「電子點穴」式的打擊戰應運而生,它摒棄注重硬件摧毀、攻城掠地和人員殺傷的傳統作戰觀念,把爭奪信息控制權作為武器裝備體系和對抗的焦點。
(2)充分利用信息擾亂敵方,打精度、打速度、打覆蓋面,使其看不到真正戰場,同時確保自己的信息暢通和戰場透明,有效發揮自己的信息優勢。
(3)主要戰法是攻擊敵方指揮當局、參謀機構、戰區總部和部隊司令部,破壞敵方的所有信息系統,並防止敵方使用第三者的信息系統。軍隊力量組編方式趨向小型、靈活,特種部隊和特種作戰的作用提高。
(4)重點破壞敵方的「耳目」,保護自己的「耳目」暢通有效,及時、超前地提供所需信息,並快速處理信息,全方位、全縱深的摧毀敵方信息網絡。
(5)使用多節點、多路徑、多頻率的網絡系統,利用信息欺騙、信息偽裝等手段,確保巴方生存。
(6)投入「數字化技術」裝備,信息主導型兵器成為戰場主宰,各類兵器「嵌入」信息技術而提高精確制導性能,進行電子戰、指揮控制戰和計算機病毒攻擊戰。
在信息戰中,主要的作戰手段和武器,大致可分為如下四類:
(1)毀滅性的計算機病毒類。包括「計算機陷阱」。「邏輯炸彈」、「軟件嗅探」、「蠕蟲」等破壞性病毒。它們平時潛伏在計算機或武器系統中,並不發作,也不影響系統的運行,而到了預定時間便會突然爆發,毀掉計算機中的所有數據,或使彈頭不爆炸。199o年,美國海軍就曾以55萬美元重金,公開懸賞求制更「精巧」的計算機病毒,並要求能經過實驗通過無線電通信系統潛入敵方計算機系統。還有消息說,美國軍方已簽訂了價值數十萬美元的武器合同——帶有固化病毒的微機芯片。平時,這類芯片以商品的形式進入敵對國家的計算機系統,一旦需要,隨時可以激活,危害敵方的計算機指揮控制信息系統、自動化指揮系統或雷達系統等,使之失靈或癱瘓。
(2)產生電磁脈衝的信息武器。美國位於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已經研製出了一種手提箱大小、能產生高能量電磁脈衝的設備。把它放在一棟大樓附近,其產生的脈衝可以燒燬整座大樓中的所有電子器件。
(3)電子生物武器。這種電子生物能吞噬計算機的電子器件,並使電子線路絕緣,就像普通的微生物吞噬垃圾和石油廢料一樣;或者對作戰人員產生電子生物方面的干擾。破壞,使之喪失戰鬥力。例如,美國一個名叫ACC的軟件開發公司與美國國防部簽訂了一個合同,研製一種「神經電子」武器,這種武器可以導致顯示螢光屏產生不易讓人覺察的閃動,從而使面對雷達屏幕、電腦顯示器的操作員產生神經性頭痛,並損壞視覺細胞。
(4)計算機「黑客」。這是一類特殊的「武器」,不論今後是自己培養,還是臨時找僱傭兵,其威力絕不能低估。海灣戰爭期間,就曾經有一批荷蘭計算機「黑客」向伊拉克表示,他們可以通過信息攻擊,干擾美國在中東的軍事部署,開價為100萬美元,可惜伊拉克並未當真,未予理睬,否則事情的結局也許會多少有些不同。
可見,現代戰爭已呈現出了一種「信息威懾」力量,它逐漸取代了二戰後伴隨核武器產生的「核威懾」和70年代伴隨高技術常規兵器出現的「常規威懾」。在信息戰中,戰爭更多地依賴微處理器,而不是鋼鐵廠。
誰掌握了信息領域的制高點,誰就在國際舞台有其說話的份量,這就是現代新型戰爭的特色!
二、現代信息戰個案
現代信息戰使知識在軍事力量中處於核心力量,我們可以說「知識就是力量」、「信息就是生命」、「信息就是生存的權利」。未來學家托夫勒在《未來的戰爭》書中指出:「就像沒有人會完全否認原材料和勞動力在生產中的重要性一樣,也沒有人會荒謬到忽視物質因素在毀滅力量上的作用。同樣,不管何時,知識在戰爭中不可能是不重要的。」
我們可以通過現代戰爭的戰例和對未來戰爭的模擬演習來看一下現代信息戰的具體實施。
海灣戰爭的信息戰運用
提起海灣戰爭,人們可能還記憶猶新。儘管這場發生在1991年的多國部隊針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還不能稱作一次真正的信息戰,但在戰爭中多國部隊對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已使現代信息戰初露端倪。
海灣戰爭歷時42天,伊拉克軍隊損失慘重,傷亡人數高達十多萬人,相反,多國部隊死亡僅僅126人。更使行家們大跌眼鏡的是,號稱「第四軍事強國」的伊拉克在多國部隊的攻擊下幾乎毫無還手之力,軍隊在沒有照面之前勝負就已經分屬。就連美軍司令施瓦茨科普夫都驚詫地說:「這簡直是個奇跡。」
實際上,這就是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在戰爭中運用帶來的奇跡。
一方面,在這場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摧毀伊拉克的由計算機網絡控制的信息指揮系統。據英國《新科學報》報道,就在海灣戰爭爆發前,美國情報部門獲悉,伊拉克從法國購買了一種用於防空系統的新型電腦打印機,準備通過約旦首都安曼偷運到巴格達。美國在安曼的特工人員立即行動,偷偷把一套帶有病毒的同類芯片換裝到這種電腦打印機裡,從而通過打印機使病毒侵入到了伊拉克軍事指揮中心的主機。據稱,微機芯片是美國馬里蘭州米德堡國家安全局設計的,病毒名為AFgl。當美國領導的多國部隊發動「沙漠風暴」行動,空襲伊拉克時,美軍用無線遙控裝置激活了隱藏的病毒,致使伊拉克的防空系統陷入了癱瘓。薩達姆不知不覺中吃了一個大虧,讓美國飛行員像在家裡玩電子遊戲一樣自由自在地來來去去,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境地。「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們的計算機程序達到了預期目的。」美國官員們得意洋洋地說。
另一方面,多國部隊所使用的各種作戰手段,也是由最先進的信息技術裝備起來的信息網絡進行控制的,這其中,包括了100多架電子作戰飛機和60多顆衛星。在戰爭過程中,多國部隊能夠實時地「看到」數百公里以外敵我雙方的活動,借助於膝上微型計算機,指揮官們得以獲得從間諜衛星上、從網絡上傳來的情報。到「沙漠風暴」結束時,僅與美國本土聯網的電腦就達3000多台。以至於托夫勒預言,也許終會有一天,攜帶電腦的戰士要超過攜帶槍支的戰士。1993年,美國國防部已朝這個方向邁出了第一步:美國空軍簽署了一份購買30萬台個人電腦的合約書。——順便說一句,1996年五角大樓的計算機系統已多達1.2萬個,這年夏天北約準備對波黑塞族發動轟炸攻勢時,許多作戰計劃都是由設在美國的計算機完成並通過衛星傳遞到前線的。
1997年,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還記憶猶新地寫道:「美國領導的『沙漠風暴』行動,通過摧毀伊拉克的通訊能力而一舉將其擊潰了。由此證明,那些像使用巡航導彈一樣得心應手地使用奔騰處理器的勇士,能夠決定戰爭的勝負。」國外一些報刊甚至聲稱,海灣戰爭就是一次「信息戰的試驗場」。
可以看出,在海灣戰爭中,美國以其先進的電子戰裝備,幾乎完全掌控了信息權,整個戰爭基本上是按美軍意圖進行的,而伊拉克軍隊對多國部隊的攻擊時間、攻擊方式。攻擊目標一無所知。有人對伊軍不無挪揄地稱為「像橄欖球運動員在自己一端抱球左衝右突」。美國在戰後總結經驗時也說:「現代戰爭中,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在防止敵軍獲取我軍信息的同時,還擁有搜集、處理、傳遞和利用敵軍信息的能力,在確保己方指揮官及時獲取所需的數據的同時,還必須能摧毀、破壞和控制敵軍的信息源和分發系統。」可以預料,「制信息權」將成為現代信息戰中決定勝負的最有效因素。
蘭德公司的未來戰爭演習
為了研究未來信息戰爭對美國的威脅到底有多大,世界著名的「智囊團」——美國的蘭德公司為美國政府的高級官員做了一場未來戰爭的模擬演習。
時間是2010年2月4日,伊朗試圖威脅弱小的鄰國沙特阿拉伯減少石油產量,以提高原油價格,從中謀取暴利。美國在得到這個情報後,準備派精銳部隊到中東為沙特阿拉伯助威。伊朗為了打擊美國,制定了一個精密的計劃,準備以一種更隱蔽的方式——計算機戰。美國人發覺伊朗的這個企圖時已經為時已晚,白宮接二連三地收到各地發來的莫名其妙的重大事件的報告:加利福尼亞和俄勒岡州的電話系統已中斷;陸軍在華盛頓州路易斯堡的重要基地和電話系統也中斷了;就在國家安全委員會剛剛結束會議不久,一列時速320公里的客車在馬里蘭州撞上了一列被誤導的載貨列車。中央情報局分析表明罪犯很可能是伊朗特工,他們給鐵路的計算機系統注入了「邏輯炸彈」並引發了災難。在沙特東北部城市達蘭附近,一家原油提煉廠遭受到計算機破壞,並引起爆炸和大火。在倫敦,銀行已檢測出用來破壞證券交易的三種不同的病毒。受到一系列事件打擊,紐約和倫敦的股票市場指數狂跌。
2月10日,美國毅然下令派部隊前往中東。但是,由於計算機化的「電子進攻」阻塞了派遣基地的軍用電話系統,美國部隊的調遣不能進行。由於軟件中的病毒嚴重破壞了計算機系統的正常運轉。五角大樓用於策劃部隊調遣和裝備、食品與油料配給的計劃表變得雜亂無章。在華盛頓,多家銀行的計算機系統開始變得瘋狂,顧客的賬目被任意做了修改,金融業務被迫停止,美國有線電視網的電視信號中斷了12分鐘。全國性的大恐慌出現了,人們紛紛從銀行提出全部存款,政府的干預顯得無能為力。
2月18日,沙特兩家政府電視台的新聞播音員的面孔,被替換成了敵對領導人的面孔,並且胡言亂語,號召軍隊發動政變推翻現政府。在五角大樓,情報軍官通知國防部長,一些來路不明的計算機黑客已向美國發動了一場毫不保留的信息戰。世界各地的大部分美軍基地的計算機受到了攻擊,反應極其遲緩,大部分已失去了與國防部的聯絡。美軍引以為自豪的「空中聯合監視與目標攻擊雷達系統」戰場指揮機,也開始在屏幕上出現斑點和被病毒感染的跡象。
2月19日,華盛頓的所有電話系統,包括移動電話全部停止了工作。由於通信的不暢,總統欲召開的國家安全緊急會議遲遲不能下達通知。
這是一場緩慢而流血的戰爭……
演習結束時,在座的美政府高級官員們一個個氣餒萬分,他們不得不承認信息戰是未來戰爭的制勝因素。
美國Dll計劃
隨著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興起,1993年1月14日,美國國防部又批准實施了「國防信息基礎設施(Dll)」計劃。該計劃的目標是建立一種具有保護性能的、互通的、成本低的「終端至終端」的信息傳遞能力。主要做法是通過淘汰、更換陳舊過時的系統,改變國防部的通信指揮手段。計劃的目標是:1實現國防部範圍的信息交換革命;2提高計算機通信、信息管理的能力,有效地完成國防部的任務;3大幅度減輕作戰人員和專業人員的信息技術負擔。上述目標圓滿實現後,將使作戰人員和專業人員在最低限度內掌握通信及計算機技術的情況下,只需輕擊鼠標,就能在全世界範圍內獲取、分享和交換信息。
作為落實Dll計劃的第一步,美國已正式啟用國防信息系統網(DISN)。此網是各軍種和國防機構獨立網絡的綜合。1993年10月已實現9個獨立網的綜合,其中包括空軍網、海軍網、後勤機構共用網、國防數據網等。到1996年底,已將170多個網絡綜合進該網,其中包括國防仿真互聯網、金融網、醫療網、巡航導彈網等。通過這種綜合,可將2.l萬個早期應用軟件和煙囪式系統減少為600個。
作為Dll計劃的另一組成部分,將建成一個全球指揮和控制系統(GCCS)。其目的是建立一種公共操作環境,從而減少各軍種指揮控制系統的重複,並使三軍通信系統轉變成一個單一的指揮和控制系統。
作為Dll的ZI世紀發展計劃,美軍還在研製與演示勇士C41系統。這是一個全球實時軍用網的長期戰略計劃,擬將4個軍種的煙囪式系統改造成聯合的可互相操作的體系結構。長遠目標是建立一個連通前線士兵頭盔的多功能傳感器、武器系統、各種數據庫和各級指揮所的高速通訊網,並使整個戰爭指揮數字化。勇士C41計劃由勇士終端、勇士戰場空間、信息球三個關鍵部分組成。
勇士C41系統的設計指導思想可以概括為以下三條:一是制定明確的目標:能在任何時間、任意地點接收融合的、實時的、真實的戰場空間圖像,並按縱向與橫向發佈命令,做出響應與協調,滿足在該戰場空間執行任務所需;二是為加速實現勇士C41系統的各項目標,計劃將太平洋司令部的太平洋勇士C41系統,作為整個勇士C41系統推廣應用於其他戰區的重要概念和關鍵技術的試驗床。試驗床有助於國防部和各軍種測試太平洋戰區C41系統的作戰思想、功能、技術和作戰學說;三是先進概念技術驗證本身可以成為小批量需求項目的採辦途徑,這將把C41系統的研製與建設很好地結合起來。勇士C41系統建成後,將為任何一個戰鬥員(下自士兵,上至總統)及時準確地提供他們所需的信息。參與軍事行動的任何個人,不管他們處於什麼位置,隨時都能利用各種信息終端存取他們所需的信息。
陸軍少將信息戰模擬
未來戰爭是基於計算機系統的信息戰爭,只有充分佔有和利用信息並且向敵方的信息系統發動攻擊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未來戰場也並不排斥以飛機、坦克、軍艦為主體進行陣地戰的可能,不同的是,未來這些軍用武裝都已經高度信息化。
1995年,美陸軍少將韋斯利·克拉克,根據戰鬥實驗室模擬演練了「未來信息戰的一幕」:
2015年7月5日凌晨零點,在北非某地,美軍一支裝備了最新型坦克的特遣隊,正隆隆地向25公里外的敵軍機場開去。裝備的指揮車裡,特遣隊指揮官和參謀人員沉著冷靜地坐在計算機顯示屏前,他們再不必使用透明地圖、地圖板、作戰參考資料手冊、各種各樣多如雪片的戰報,只需要從顯示屏前就可隨心所欲地瞭解到敵、友、我的作戰部署與推進情況。
坦克的炮塔隨著電子眼所發現的目標隨時轉動著方位,亞紅外掃瞄器則把周圍的一切敏感設施的情況傳給計算機系統,準確地顯示在指揮官面前:左前方100米,3輛美軍坦克正以時速80公里的速度中速推進,正前方,先遣小分隊已經接近機場,右方,有12輛友軍坦克正配合過來。屏幕上,友軍的坦克都被自動識別裝置看到,並被顯示為藍色,美軍的坦克則一律為綠色。空中行動小組的無人駕駛武裝飛行器和「凱特曼」直升機捕捉到敵人的目標後,立即通過改進型數據調製解調器向地面作戰指揮車發出三維坐標參數。指揮它面前的計算機高速地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核實,並立刻把結果通過加賽頻道傳送有關車輛。於是,敵方的軍事設施在短短的幾秒鐘即被美軍瞭解得徹徹底底。
特遣隊派出的先頭偵察兵除了手持最先進的帶有激光殺傷能力的高速衝鋒鎗外,還配有一個電子眼系統。該系統有一個攝像頭安放在頭盔上方,一台只有香煙盒大小的微型計算機裝在偵察兵右側腋下,僅有的三個控制鍵安裝在武裝帶上,偵察兵只需一接控制鍵,電子眼採集的信息就會傳送給在天空中的「凱特曼」直升機。
「發現敵方的武器庫!」
一條信息快速地傳送了出去。30秒鐘後,所有這些武器庫都被美軍坦克的「巧智」炮彈送上了天。
當行至距敵方5公里時,指揮官從收集到的種種信息判斷出敵人將對正在行進的特遣隊實施火力轟擊。
他立刻啟動智能軍事專家輔助決策系統,定下決心後,命令所有車輛突然向左轉彎。這一規避行動很奏效,使敵炮彈都落在了特遣隊原定的行進軸線上。
在戰場上空,有2架隱形無人駕駛飛機,機上裝有紅外成像系統和毫米波光學相關器,用於與各小分隊和後方炮火支援系統聯絡。根據這2架飛機提供的目標信息,炮兵分隊用最近配備的野戰炮兵計算機瞄準系統對敵據點進行精確打擊。無人駕駛機的評估表明,有94%的敵目標被摧毀。
最後攻擊的時刻來到了,特遣隊迅速進到最佳進攻陣地,運用電子眼系統對目標的瞄準,迅速而又準確地摧毀了所有殘餘敵目標。
科索沃戰爭的絕密報告
在持續78天的科索沃戰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調集了1000多架戰鬥機輪番空襲,南聯盟則使出了所有武器拚死反擊。戰爭結束後,美國聲稱只損失了2架戰鬥機,而榮升大將的南聯盟軍隊總參謀長奧伊達尼奇則公開表示,南軍共擊落61架戰鬥機、對架無人駕駛飛機,7架直升機,攔截了238故巡航導彈。
雙方都各執一詞,那究竟南聯盟打下了幾架美國戰鬥機呢?前不久,美國國防部的評估專家拿出了一份最新的科索沃戰爭絕密報告,在絕密報告中指出,在科索沃戰爭期間,美軍共出動飛機3500架次,其中僅有兩架飛機——F-117A隱形戰鬥機和一架F-16戰鬥機被擊落。
在絕密報告中,美國防部評估專家表示,在戰爭期間,美軍成功地用假目標迷惑了南聯盟防空部隊的雷達識別系統。計算機在戰爭中成功地欺騙了南聯盟的雷達和防空導彈。南聯盟發射的導彈大多命中了目標,但這些所謂「目標」不過都是假目標而已,原因在於美國的電子專家侵入了南聯盟防空體系的計算機系統。當南聯盟軍官在雷達屏幕上發現有敵機目標時,天空中事實上卻什麼也沒有。所以除了幾架天人駕駛偵察機之外,南聯盟實際上只打下了兩架美國戰機。
實際上,我們也只看到了南聯盟公開播放的被擊落的F-117A隱形戰鬥機的殘骸錄像,這更確證了美絕密報告的真實性。
由這些戰爭個案,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現代信息戰中,電子軟殺傷與硬摧毀、武器的隱形與反隱形、龐大的電子進攻與防守等在戰爭中居決定性地位。再一次證明了有制電磁權,才有制空權,有制空權,才有制股權的現代戰爭真理。
三、黑客,戰爭的特殊武器
現代戰爭是一場計算機技術水平的較量,哪方的技術水平高,就可能獲取更多的信息。互聯網的發展,更使得信息戰無時無刻不在進行。黑客作為計算機領域的精英,自然也會有意無意的投入這場信息爭奪的戰爭之中。
黑客日益被一些國家和軍事部門作為一種特殊武器馳騁在現代戰場上,黑客對軍事部門計算機系統的入侵已成為許多國家計算機安全防護的頭疼問題。大體來說,黑客對現代信息戰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對軍事機密的竊取;二是利用計算機病毒攻擊軍用計算機系統,使其陷入癱瘓;三是在戰爭期間,對軍用計算機進行干擾,使其不能正確地做出各項判斷。
我們先來看一下黑客對現代信息戰影響的第一個方面:竊取軍事機密。
tL特「007」
《孫子兵法》中說:「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在網絡社會中,誰瞭解對方的信息越多,誰就在戰爭中會取得主動。計算機黑客總會有意無意的闖入各大軍事禁區的電腦系統來顯示自己的才能,因為在一般公眾心中,軍事部門的計算機系統是最嚴密的,一旦突破了守護森嚴的軍用電腦系統,就意味著自己的價值獲得體現。正因如此,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防空指揮中心等成為黑客們頻繁出人的地方。而黑客對這些地方的信息的獲取,往往使一個國家的軍事機密面;臨著被洩露的危險。而一旦敵國獲得這些信息,那將對戰爭勝敗起很大的作用。
美國作為目前世界上推一的超級強國,是世界上因特網建設最發達的國家,這個國家幾乎已經不可能離開網絡了。在這張大網裡,內容自然很不少了,其中當然有許多秘密的軍事、國防、司法、政治信息。這吸引了世界上很多喜歡「攻堅」解密的黑客,也吸引了許多為自身安全夜難成寐的國家,因此,對美國軍事、國防電腦系統的攻擊也多得驚人。
早在1979年,15歲的美國天才式電腦黑客凱文·米特尼克就通過破譯賽用,成功入僵了美國軍方的「北美防空指揮中心計算機系統」,把美國指向蘇聯的所有核彈頭數據資料「盡收眼底」,而美國軍方竟對此毫無察覺。如果米特尼克把這個信息賣給蘇聯人,美國將在雙方軍備競賽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
1988年,一名前聯邦德國漢諾威大學計算機系學生,把自己的計算機聯入美國軍方及軍工承包商的計算機網絡,在兩年的時間裡,收集到大量的美國國防機密,其中有「星球大戰」計劃、北美防空司令部、核武器和通信衛星等方面的有關情報。
1994年12月,美國海軍學院的計算機系統為不知名的黑客所襲擊。襲擊者從英國、芬蘭、加拿大、美國的堪薩斯大學和亞拉巴馬大學攻擊了24個服務器,在其中的8個植入了「噢探程序」(一種植入計算機系統後可以截取其數據,加密碼等的程序)。1個主要路由器被破壞,五個系統的名字和地址被改變,使合法用戶無法進入該系統。三個系統的備份文件和來自其他4個系統的文件被刪除,其他6個系統被破壞,2個加密密碼文件被破壞,12000多個密碼技篡改。對於這次入侵,海軍無法估計損失到底有多大,當然更沒有速到入侵者。
1995年初,英國一名16歲的男孩和一位不知名的助手,利用自己的聯網電腦,打入了美國空軍最高指揮和控制研究開發機構羅姆實驗室的計算機系統,搜索到了美國空軍關於檢查北朝鮮核設施的保密檔案。阿根廷21歲的電腦迷阿迪塔玩電腦入侵遊戲時,竟然進入了美國國防部等電腦系統,成功地獲取了美軍十分機密的衛星、飛機設計和雷達技術的數據。當他被發現時,在美國及其他國家的電腦系統中,他已經「漫遊」了9個月之久。
據1998年3月4日《中國青年報》報道,1998年2月25日,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哈姆雷向新聞界宣佈,在過去的2周時間裡,五角大樓的軍事情報網絡連續被黑客入侵了。黑客們「光顧」了11個非保密的軍事網絡,其中包括4個海軍計算機網絡、7個空軍計算機網絡。這些網上有後勤、行政和財務方面的信息。黑客們瀏覽了這些信息後,在網絡中安裝了一個名叫「TRAPDOORS」(開天窗)的程序,以便以後隨時進入。後經長期追蹤,發現不過是加州一個叫聖羅莎的小鎮上的兩個15一17歲的中學生所為。
據1998年3月19日以色列電台報道,以色列警察機關18日逮捕了網名叫「分析家」的電腦黑客及其2位同謀。這名18歲的超級黑客真名叫埃胡德·特納勃,他們入侵的對象有美國國防部、美國航天局等。通過資源共享,他們侵襲非機密系統也能調出機密資料,因而他們的存在令美國國防部十分不安。同一年,還有一群黑客成功地闖入了美國軍方一個控制衛星的計算機系統;一個名為MOD(下載大師)的組織聲稱,他們訪問了美國國防部信息系統辦公室,盜走了關鍵操作軟件並揚言控制了從軍方通信網絡到衛星和接受器的所有環節。
據美國國防部的不完全統計,1993年大約發生了134次闖進國防部極端重要的計算機系統的案件;1994年達到256次;1995年則接近500次。而美國國家審計署在一份提交國會參眾兩院的、題為《信息安全:對於國防部的計算機進攻構成越來越大的危險》的報告指出,僅僅1995年一年的時間,入侵、襲擊美國國防部的案件可能就達25萬次之多。其實,真實數字是不可能知道的,侵入者常常具有優勢,安全保密系統在他們面前不值一提,有什麼辦法讓他們登記呢?不過,就是這大略估計的數字,無論如何也說明了事情的嚴重性。美國安全委員會也充分認識了這一點,他們指出:「信息系統和網絡的安全,是90年代到下個世紀的重大安全挑戰。」因此,需要制定一項國家信息戰政策,成立專門的機構來處理這種威脅與挑戰。
顯然,黑客也不僅僅只是對「山姆大叔」的「秘密」感興趣,儘管超級強國美國那裡的「好東西」很多。但其他國家也有許多引人入勝的地方,更何況這個世界上的利益衝突是那麼的豐富多彩。
法國國防部曾經證實,1995年7月底,法國海軍行動力量參謀部的計算機中所儲存的軍事機密被竊了。在這些軍事機密中,包括了幾百艘軍艦的聲音識別密碼,即海軍情報部門分類保存的每艘軍艦的特殊的聲音,這些聲音可以保證情報部門準確地判定每艘軍艦的航行方位。這些軍事機密被竊,特別是去向不明,令法國政府和軍事部門大為恐慌。
英國也曾發生一起嚴重的軍事機密洩密案。英國電信公司的一位電腦操作員,借助於公司提供的電腦密碼,闖入了公司內部的數據庫,從而竊走了英國情報機構、政府的地下核掩體、軍事指揮部及控制中心的電話號碼,以及英國三軍軍事指揮官的家庭地址和電話號碼,甚至包括首相梅傑的住址和白金漢宮的私人電話號碼。通過因特網,這位電腦操作員將這些機密傳給了蘇格蘭的一位新聞記者,此案曾經轟動一時。
從以上所舉的種種案例中,我們萬萬不能形成這樣一個印象,即竊取軍事機密的都是個人行為。實際上,各國情報機關、各種國際力量都沒有閒著,都正在絞盡腦汁,通過因特網這一捷徑,來刺探、搜集重要軍事情報。這其中不少是違背國際法的。
在刺探他國的網上軍事機密時,收買、僱用那些技藝高超、膽大妄為的網上黑客,是十分理想、合算的事。ZO世紀80年代,還處在冷戰時期,前蘇聯克格勃間諜就曾混進設在西德科隆的「電腦搗亂者俱樂部」,向一夥西德黑客接洽,購買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各種高級的工程軟件,如列於西方禁運單上的電腦程序;關於隱形飛機、核彈頭以及星球大戰等軍事機密;等等。慶幸的是,這些黑客們找到的並不是特別機密的東西。後來,這些黑客在一場跨大西洋的電子追捕中被捕獲了,但判刑卻很輕。這起案件曾經在當時轟動一時,許多小說,如克利福德·斯托爾的《杜鵑蛋》,曾生動地加以描述過。以之為藍本,還拍過一些早期的黑客電影。
1996年4月16日,美國《金融時報》報道,連人因特網的計算機之中,平均每20秒鐘就被黑客成功地入侵一次。美國空軍計算機犯罪研究小組為驗證軍方電腦系統的安全性,曾特聘了一個黑客小組進行試驗,結果僅僅15秒鐘,這些黑客就闖入了五角大樓的系統,並接著在無人報告的情況下,繼續闖入了空軍的200多個系統。據美國國防部估計,1995年共發生企圖侵入其非保密計算機系統的事件250,000次,其中有160,000次獲得成功,而每150次入侵,只有1次能被保安官員查獲。無怪乎美國五角大樓在採購信息技術產品時,遵循所謂「SBTS」(Safe Better ThanSOrry)原則,即「安全勝過於後悔」原則,寧願在信息安全方面多一點投入,更加謹慎一些,也不願冒安全漏洞而洩露國家軍事機密的危險。
另外,由於因特網上的某些「特別的」應用軟件,也可能造成一個國家的軍事國防機密失竊,因而人們不得不謹慎從事。海灣戰爭伊拉克使用的那種特製的打印機芯片,已為人們提供了前車之鑒。
可見,面對形形色色的入侵和威脅,人們應該有所警惕,如果有條件,實在有必要建立「信息防護部隊」。這支全新的知識密集、技術密集型的專業化部隊將由科學家、信息專家和精通信息戰的「軍人」組成,其主要任務是保衛國家軍事機密信息的安全,反擊其他國家、政治團體,甚至黑客個人的信息入侵,並防止和打擊本國的信息犯罪活動。
病毒的生入
黑客對現代信息戰的另一個重要影響要算製造計算機病毒了,編製得精巧的計算機病毒變幻莫測、破壞性極強。
由於計算機病毒具有傳染性、潛伏性、破壞性、持續性和變異性等特徵,因而比其他作戰手段具有更多的優點。計算機病毒能夠在對方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入前方,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計算機病毒在戰爭中的運用打破了敵對雙方以兵力血戰的傳統,可以在短短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內使對手的防禦及進攻能力喪失。無怪乎有戰略專家稱:「用計算機病毒進行戰爭,比用核武器進行戰爭更為有效,也更現實,且不擔世界政治輿論的風險。」
具有軍事戰略意義的病毒一旦進入敵方計算機系統並開始運行,就可把病毒迅速傳染給其它程序,直至擴大到整個計算機系統或網絡。一旦武器裝備系統出現這種情況,將使各種武器平台運行紊亂,效能降低,反應遲鈍乃至功能喪失。而清除病毒則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物力。同時這些病毒的傳播,必將對敵方精確制導武器、航天武器、智能武器以及軍用機器人的核心計算機實施病毒破壞,就將使敵方在陸、海、空、通訊領域出現一片混亂,造成難以估量的後果。
1988年11月2日晚,美國麻省康奈爾大學的研究生莫裡斯,將蠕蟲程序植入計算機網絡系統,僅美軍網絡中就有8500台計算機受染,6000餘台計算機被迫關機,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
對於莫裡斯編製的蠕蟲程序能否算是病毒受到了計算機專家的爭論,但不管結果如何,以一段精巧的小程序使得整個計算機系統受到極大的破壞,引起了軍方濃厚的興趣。對於計算機病毒蘊含的巨大作戰潛力,世界各國軍方人上幾乎眾口一詞,「莫裡斯蠕蟲」事件引發了世界軍事強國利用計算機病毒的強烈慾望。
據悉,美國軍方已投入數百名研究人員從事計算機病毒研究,並公開向社會招標研製計算機病毒。僅僅在兩年之後的海灣戰爭中,美國已經在戰場上嘗到了利用計算機病毒攻擊對方的甜頭。在計算機迷的惡作劇和軍方推波助瀾的刺激下,計算機病毒的種類急劇增加,據統計,目前世界上已有上8000種計算機病毒,並在不斷繁衍出新型病毒。
計算機病毒造成的破壞多種多樣,有的堵塞運算通道,有的刪除文件,有的出現莫名其妙的顯示結果,只有很少數的良性病毒不造成破壞。病毒的傳播和計算機通訊同時進行,可以是有線的也可以是無線的,也可以光固化在敵方購置的計算機部件中,或在戰時通過先進手段向敵方計算機系統投射;既可以實施網絡攻擊,癱瘓敵方的指揮、控制系統,又可以實施單系統攻擊,破壞敵方各種作戰平台正常運行。可以想像,未來戰爭中,如果一方能夠成功地運用計算機病毒這一武器,就可以達成兵不血刃、不戰而勝的神奇效果。正如美國軍方人士所稱:「用計算機病毒進行戰爭,比用核武器進行戰爭更為有效。」
在海灣戰爭前,美國特工人員就是偷偷把一套有病毒的芯片換裝到即將送到伊拉克的電腦打印機裡,並使其侵入到了伊拉克軍事指揮中心的主機裡。在海灣戰爭爆發時,美軍通過無線電遙控激活了預置的病毒,使伊軍防空系統陷入癱瘓。
在網絡時代裡,戰爭可以不必立即派艦隊或大軍壓境,只要通過一台電腦,一隻調製解調器,一個電話線就可以實施一場精心策劃的信息戰爭。
1995年12月,英國《星期日電訊報》以「微機芯片戰爭」為題刊登消息說,為了試驗美國國防部系統的安全性,美國國防部於1995年9月組織了一場代號為「聯合勇士」的電腦作戰演習,演習的目的是:由一名空軍上尉通過因特網「奪取」正在海上巡航的一隊軍艦的控制權。
演習之時,除了一台在普通商店就能購買到的普通的電腦調製解調器以外,這位上尉沒有任何別的東西。他也沒有任何的內線情報。順便可以指出的是,這位上尉從小就以「計算機神童」而聞名,他也正是五角大樓最想拒之門外的那類人。
當上尉與當地的因特網接上頭時,試驗場內頓時變得「鴉雀無聲」。隨著電子函件信息進入了一艘目標軍艦的計算機系統,「聚集在這裡的人起初是歡呼,接下來是恐懼」,幾秒鐘後,計算機熒屏上打出了一行令人恐懼的文字:「控制完成。」隨著隱藏在電子郵件信息中的病毒在各軍艦計算機中不斷地複製,目標軍艦一隻接一隻地拱手交出了指揮權。而此時,正在海上航行的那隊軍艦的一個個艦長,卻對自己軍艦的指揮權落入他人之手,全然無知。
文章的結論令人難忘:「只要撥號進人因特網,然後再鍵入幾個判斷正確的信號,一位年輕的美國空軍上尉就可以開創戰爭史上一個具有潛在毀滅性的新紀元。」
幸虧,以上的入侵是無害的,否則……
演習結束後,一份來自五角大樓的軍方報告說:「網絡是危險的。」
這是一次演習,但不要認為這僅僅只是演習中才有的事情。
實際上,計算機病毒戰正被廣泛運用在國際政治軍事舞台上。
1999年8月18日,東帝汶獨立運動領袖、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霍爾塔就曾告說,如果印尼拒絕接受東帝汶就獨立問題進行的全民表決結果,印尼銀行系統將可能會被黑客植入電腦的病毒作報復。霍爾諾在《悉尼先驅晨報》上指出,如果雅加達不接受東帝汶選擇獨立的表決結果,在歐洲。加拿大和美國的一百名年輕電腦黑客將入侵印尼,屆時印尼的銀行、軍方、航空和通訊業的電腦系統將會遭到10多種電腦病毒入侵。
目前,美國國防部正在把研究重點放在通過無線電信號輸入病毒、通過互聯網絡傳入病毒、利用武器出口埋藏病毒等手段上,並組織人力研製一種計算機病毒槍。據有關人士稱這種計算機病毒可定向對飛機。坦克、艦艇、導彈以及計算機裝備發射帶有病毒的電磁波,可以使計算機程序錯亂或刪除,武器無法正常工作,還可以使飛機、坦克、導彈等設備自我爆炸。自我毀滅。美國人稱,此槍一旦研製成功,像「米格」型號的最先進戰鬥機,在十秒鐘之內就會變成一塊空中廢鐵。現在美國正研製出一種能夠固化於微機芯片中的病毒,它可嵌在出口的各種含有計算機的設備中,一旦需要,即可激活,使對方的各種系統出現混亂或癱瘓。美國中央情報局正在研究利用受雇於武器製造商的編寫武器系統軟件的人員暗中把病毒注入武器中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實現對武器使用的控制。
可怕的「磁場」
黑客還可以在戰爭期間通過對計算機系統進行信息干擾影響戰爭。在戰爭期間充當著一個令敵手不可小覷的可怕的「磁場」。黑客可以利用自己高超的計算機技術干擾無線電信號,並通過無線電向敵方戰場指揮官發出一些偽造的命令,使敵方部隊進行錯誤的行動。美國從事軍事及秘密情報報道的記者約翰·亞當斯在其新書《下一次世界大戰》中寫道:黑客能輕而易舉就成功地使「整個後勤保障系統陷入一片混亂之中,一個飛行員中隊申請提供導彈,黑客侵入補給網後,對訂單進行了更改,結果緊急調運來的不是地對空導彈,而是探照燈」。
在海灣戰爭中,曾有一批荷蘭的黑客向伊拉克討價還價,要求伊拉克支付一筆錢,他們可以幫助伊拉克干擾美國部隊的計算機系統,但伊拉克並沒有認識到此舉對戰爭的重要性。
黑客在現代信息戰中的重大作用,從另一方面也對世界的和平構成了一大隱患。黑客的來去無蹤變幻無常使得戰爭呈現出難以控制的局面。一名黑客就可能挑起一場世界大戰,而黑客喜怒無常肆無忌憚地對計算機系統的入侵也使得某些民用設施不能正常地發揮其作用,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混亂的社會局面,這些都對維護一個和平的環境不利。無怪乎有人把黑客對網絡的入侵看作21世紀人類要面臨的僅次於核武器、生化武器危機的第三大威脅。
回顧人類文明史的發展,我們或許會為人類征服世界的雄心壯舉而折服,或許也會對人類歷史上那麼多的殘酷殺戮場面而困頓不已。人類就是在這樣一種信心與絕望的張力中向前發展。「也許,你對戰爭毫無興趣,但是,戰爭對你卻興趣甚濃。」托洛沃基的廣為流傳的名言一度成為人類歷史的註腳,而我們的聰明才智卻在這一註腳中充當著畸形的角色。但願有那麼一天,我們的偉大發明,包括計算機在內是更多但為了人類生活得更好而存在著,而不是在戰場上充當著殺人的工具。
我們期待著這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