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余開亮張兵>>駭世黑客

雲台書屋

第一章 罪犯抑或牛仔:黑客文化略談


  到了80年代,新的一代盜用了「黑客」的名稱,在新聞界的推波助瀾下,黑客成了社會大盜和電子竊賊的代名詞。公眾對黑客的印象也由此改變,他們不再被看作無害的探索者,而是陰險惡毒的侵略者。

                 ——洛夫納、馬可夫《電腦黑客》

  提起黑客,總是那麼神秘莫測。在羨慕者眼中,他們是一些聰明絕頂、滑翔於網絡空間的自由之神。在受害者眼中,他們是放蕩不羈作惡連連的害群之馬,是不折不扣的電腦搗蛋分子。

  那麼黑客究竟是伊甸園裡的那條蛇還是給人類盜來火種的普羅米修斯?是人類共同的罪犯抑或電子時代的牛仔?黑客又怎麼跟電腦搗蛋分子聯繫在一起的呢?我們想通過本章的漫談會撩開黑客的神秘面紗。

  一、黑客歷史演變

  「黑客」(Hacker)源於英語動詞hack,意為「劈砍」,引申為幹一件非常漂亮的工作。在早期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園俚語中,「黑客」則有「惡作劇」之意,尤其指那種手法巧妙、技術高明的惡作劇。而日本的《新黑客詞典》中,把黑客定義為:「喜歡探索軟件程序奧秘,並從中增長了其個人才幹的人。他們不像絕大多數使用者那樣,只規規矩矩地瞭解別人指定瞭解的狹小部分知識。」全球著名的微軟公司在其出版的1996年百科全書(光盤版)裡曾對黑客下了個定義: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黑客這個詞作為對一些人的稱謂出現在計算機軟件和計算機技術裡。黑客有輕蔑的含義,通常是指喜歡通過擁有個人計算機和撥號上網秘密地侵入另外一些計算機或計算機網絡,然後查看或破壞存儲在其中的數據和程序的人。更精確地說,黑客就是指那些通過不合法的途徑進入別人的網絡尋找意外滿足的人。在如今的公眾眼中,黑客又更多地與電腦搗蛋分子聯繫在一起。

  由這些定義看出,黑客形象在公眾心目中是不斷變化的。要瞭解這一點,我們必須看一下黑客的發展史。

  一般認為,黑客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麻省理工學院的實驗室中,他們精力充沛,熱衷於解決難題。60年代,黑客代指獨立思考、奉公守法的計算機迷,他們利用分時技術允許多個用戶同時執行多道程序,擴大了計算機及網絡的使用範圍。7O年代,黑客倡導了一場個人計算機革命,他們發明並生產了個人計算機,打破了以往計算機技術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的局面,並提出了計算機為人民所用的觀點,這一代黑客是電腦史上的英雄。其領頭人是蘋果公司的創建人史蒂夫·喬布斯。在這一時期,黑客們也發明了一些侵入計算機系統的基本技巧,如破解口令(Passwordcracking)、開天窗(TraPdoor),等等。80年代,黑客的代表是軟件設計師,包括比爾·蓋茨在內的這一代黑客為個人電腦設計出了各種應用軟件。而就在這時,隨著計算機重要性的提高,大型數據庫也越來越多,信息又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手裡。黑客開始為信息共享而奮鬥,這時黑客開始頻繁入侵各大計算機系統。如今的黑客隊伍人員雜亂,既有善意的以發現計算機系統漏洞為樂趣的「電腦黑客」(Hacke),又有玩世不恭好惡作劇的「電腦黑客」(Cyberbunk),還有純粹以私利為目的,任意篡改數據,非法獲取信息的「電腦黑客」(Cracker)。

  所以,要給「黑客」下一個準確的定義是非常困難的,如今的黑客隊伍人員太多太雜,而且個個喜歡標新立異、與眾不同。本書從公眾理解黑客的視角出發,撇開繁文縟節的概念區分,把黑客廣義地理解為那些利用某種技術手段,善意或惡意地進入其權限以外的計算機網絡空間的人。

  二、黑客行為特徵剖析

  史蒂夫·利維在其著名的《黑客電腦史》中指出的「黑客道德準則」(the Hacker Ethic)包括:

  通往電腦的路不止一條

  所有的信息都應當是免費的

  打破電腦集權

  在電腦上創造藝術和美

  計算機將使生活更美好

  正是這些黑客們心照不宣的「江湖規矩」把黑客的行為特徵也大致呈現了出來。

  熱衷挑戰:黑客多數都有很高的智商,至少在某些方面表現突出。他們喜歡挑戰自己的智力,編寫高難度程序、破譯電腦密碼對他們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而運用自己的智慧和電腦技術去突破某些著名的、防衛措施森嚴的站點更是一件富有刺激性、挑戰性的冒險活動。這也往往是黑客價值實現的手段,「高級黑客」受人尊敬也往往是由於挑戰獲得成功的結果。正因為黑客熱衷挑戰性,才使美國中央情報局、五角大樓、白宮等權威機構備受黑客青睞。

  崇尚自由:黑客文化首先給人的感覺就是體現出一種自由不羈的精神。黑客如同夜行的蝙蝠俠,任意穿梭於網絡空間中。黑客在電腦虛擬世界發揮著自己極致的自由,隨意登錄世界各地網站,完成著現實生活無法企及的冒險旅程,實現著個人生命的虛擬體驗。正是這種自由的體驗,使黑客如同吸毒上痛一樣,對網絡入侵樂此不疲。

  主張信息共享;黑客認為所有的信息都應當是免費的和公開的。黑客就是要突破對信息本身所加的限制,在網絡上扮演著對信息「劫富濟貧」的佐羅式人物,他們認為計算機應是大眾的工具,而不應是有錢人私有的。信息應該也是不受限制的,它屬於每個人,擁有知識或信息是每個人的權利。黑客們認為信息的分散化將保護我們所有人免受「老大哥」式的專制統治。

  反叛精神:黑客骨子裡對世界充滿著反叛的傾向,他們蔑視傳統,反抗權威,痛恨集權。黑客的價值觀可以說是對覦年代反主流文化觀念的繼承,是一種無政府主義行為模式。因特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用戶人人平等。但是,網絡ˍb都存在著許多禁區,有許多禁止人隨意訪問的地方。黑客們認為這是有違網絡特徵的,他們希望建立一個沒有權威。沒有既定秩序的社會。所以黑客們一般都喜歡與傳統、權威和集權做永不休止的鬥爭。在黑客看來,網絡秩序並不能起到維護法律秩序和保護公共安全的作用。相反,秩序的建立是某些集團為了獲取利潤和鎮壓異己。於是,這些天生叛逆而又身懷絕技的天才,自然擔當起了電子時代「俠盜羅賓漢」的角色。

  破壞心理:黑客的破壞心理源自黑客行為的前幾個特徵。黑客要在網絡空間來去自由、蔑視權威就必然要夾帶著在計算機系統中的破壞舉動。只有突破計算機領域防護才能隨意登錄各式站點;只有顛覆權威設置的程序才能反抗權威;也只有摧毀網絡秩序才能達至人人平等的信息共享目標。當然,不同的黑客其破壞心理動機是不同的,其破壞程度也是有區別的。

  應該說,黑客的行為特徵是多種多樣,〔面僅是從幾個主要方面提及了一下。黑客們期望自己成為一種文化原型被人們所認識,而我們對他們的言說也還遠遠沒有完。

  三、黑客群體歸類

  黑客在現實生活中與常人無異,也許你周圍一位並不起眼的熟人就是能在網絡空間來去自由的電腦殺手。這些人一旦進入網絡的海洋,就像魚兒重新回到水裡一樣,可以掀起驚濤駭浪。

  現在的黑客成員越來越複雜,他們中有的喜歡一個人仗劍江湖,做孤傲的獨行俠;有的則結成一個集團,靠集體的力量雄霸網上;有的喜歡與黑客朋友交流技術和信息,在互相學習中提高「黑」技。所以要對黑客群體的分析只能夠是來看一看黑客隊伍中到底有一些什麼類型的人,他們一般喜歡幹些什麼樣的事。

  如今的黑客隊伍有兩大特徵是有目共睹的,即男性化和年輕化。儘管許多分析家認為,女性更有耐心更適於使用電腦,但一個木爭的事實是,迄今為止,大多數電腦程序員都是男性,大多數網絡管理者都是男性,大多數網民也是男性,這決定了大多數黑客均為男性。不消說別的,只要我們進入電腦聊天室一看就知道,什麼「縱橫四海」、「江湖客」、「令狐沖」、「俠客行」等多為男性暱稱,好不容易等到一兩個「小甜甜」、「葉於」之類柔性名字出現,擠上去一腳,就會發現沒準是哪個男性搞的惡作劇。當然,黑客主要為男性也與男性更富於攻擊性、挑戰性有關。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女性黑客已經出現,也許將來女性會在黑客隊伍中增加比例。

  年輕化也是黑客群體的一個特徵。現在大多數黑客為14一ZI歲之間的高中生或大學生。隨著電腦教育的普及,孩子們很小就伴隨著計算機長大,青年人具有積極探索的先鋒精神,常常對自己的一點點小發明激動不已。當他們長大進入商業領域時,隨著工作量的增長,好奇心的消減和社會觀念的轉變,他們中的不少人就會告別黑客生涯。

  男性化和年輕化是從黑客群體的總體特徵上得出的結論。如果我們從類型上來給黑客做一劃分,黑客群體因其行為動機和行為本身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如下幾類:

  網絡黑客。這是一種原初意義上的「Hacker」,早期的黑客和如今一些善意入侵計算機系統的人都屬於此種類型o網絡黑客以嚴格的、天才般的思維感觸這個世界,他們以漂亮、簡潔。完美的編程為自豪,以發現計算機系統的漏洞為樂趣,以突破各種安全防範為資本。他們以嚴格的黑客職業道德要求自己,他們相信計算機是解放人類的一把鑰匙,計算機會使人類生活得更美好。他們常常是一些具有俠義心腸而對網絡秩序不滿的年輕人。這些人多數以完善程序、完善網絡為己任,他們常常突破計算機系統但一般不會破壞系統,他們有時會在計算機系統中修改幾個程序以使其更完美,有時會提醒系統管理員說系統並不是很安全。網絡黑客認為破壞系統對黑客職業是一種侮辱。所以,我們很難把網絡黑客與犯罪聯繫起來,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正是網絡時代的「技術牛仔」,正是他們的存在成為計算機發展的一股動力。

  網絡黑客(Cyberbunk)。這類黑客類似於西方的「嬉皮士」,這些人往往玩世不恭,標新立異,視社會為玩物,把人生當遊戲。這些人在網上也許能夠給人帶來樂趣,但他也會讓你叫苦不迭,當然他們還會提醒你:千萬不要太認真。

  一般說來,網絡黑客大致有如下一些類型:

  惡作劇型:或許幽默是人的天性,這類黑客的數量也許是最多的,也是最常見的。這種網絡黑客喜愛進入他人的電腦網址中,或增加一些內容,如加入一則笑話以娛樂人或自娛;或者進入他人網址,將他人主頁上的資料、信息做些更改,如1996年8月17日,為了抗議「正派通訊法案」(這一法案禁止在因特網上傳播黃色圖片和文字),一些黑客破壞了美國司法部的網頁,把司法部長的照片換成了希特勒,並放上了2張極為淫穢的黃色照片,寫上了許多抗議美國政府壓制言論自由的口號。

  製造矛盾型:這種網絡黑客不法進入他人網址後,或修改他人的電子函件,或修改他人的商業合同,或修改生產廠家的商品生產日期,或修改他人的訂貨數量、品種,從而使他人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或糾紛。甚至於還有些網絡黑客破壞他人的商業交易,並借此機會瞭解雙方商談之協議價格,從而趁機漁利。

  殺手型:這種網絡黑客就一點也不客氣了。他們非法進入他人網址後,或者將他人的重要文件、資料全部刪除,或者塗改、刪除他人的重要電子函件(如商品訂貨單),或者將病毒載入他人網絡網址中,使其網絡無法正常運行。他們每到一處,都搞得雞犬不寧,引起一場災難。

  網絡黑客(Cracker)。這種黑客已經違背了早期黑客的傳統,他們沒有什麼職業道德的限制。他們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們利用自己的電腦技術在網絡上從事著非法活動,這類黑客往往被人與罪犯聯繫起來,他們的行動往往會給其他人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他們坐在計算機前,試圖非法進入別的計算機系統,窺探別人在網絡上的秘密。他們可能會把得到的軍事機密賣給別人獲取報酬;也可能在網絡上截取商業秘密要挾他人;或者盜用電話號碼,使電話公司和客戶蒙受巨大損失;也有可能盜用銀行賬號進行非法轉帳等等。網絡犯罪也主要是這些人著手干的,可以說網絡黑客已成為計算機安全的一大隱患。

  應該指出的是。上面的分類只是一種大致的、概略的描述。在個性相異的黑客群體中,用貼標籤的辦法去尋找黑客,恐怕是不會有什麼結果的。用簡單粗暴的、千篇一律的辦法會對待黑客也是錯誤的。並不是所有的黑客都是電腦搗蛋分子,畢竟有許多黑客並無惡意,他們能為主流社會所接納。我們都清楚,技術高超的黑客是現代社會一筆無價的財富。

  四、黑客文化的未來走向

  如果我們真的把黑客現象作為一種文化原型來看待的話,那麼在這樣一個嶄新的、前所未有的網絡時代裡,黑客文化該何去何從呢?這實際上是一個難以斷言的問題,因為黑客本身是一群聰明而又具反叛精神的年輕人,他們的行為往往是難以預測的。對這群喜怒無常、來去無蹤、行為怪異的電腦天才做一預測,只會是自己打自己一耳光,終究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

  但是,在一個網絡時代裡,如果對黑客這群電腦精英熟視無睹、不願言談也終歸會是一件錯誤的事。

  無論我們對黑客的行為如何評說,沒有人會否認黑客對計算機技術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在未來的社會中,黑客依然會是電腦技術發展的一種動力。特別是在計算機安全檢查維護方面,黑客將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目前,越來越多的政府和公司管理者要求黑客向他們傳授有關電腦安全方面的技術。而從夏的黑客正成為各部門和公司搶用的炙手可熱的人才。許多公司和政府機構都邀請黑客為他們檢查系統的安全性,甚至還請他們設計新的防護措施。例如,網景公司在兩位加州大學研究生黑客發現網景公司設計的信用卡購物軟件程序的漏洞並公佈於眾之後,網景修正了缺陷並宣佈舉辦名為「網是缺陷大獎賽」的競賽,那些發現和找到該公司產品中漏洞的黑客可獲1000美元獎金。美國各大站點受黑客攻擊後,美國政府也力邀黑客來商討網絡安全問題。前不久,硅谷老闆聘請黑客來對付黑客,美國波士頓著名黑客團體Inpht被Stake公司招安,Lopht八位留著長髮的年輕黑客為Stake公司從事計算機安全防護業務。無疑,黑客會對電腦安全技術的發展做出貢獻。

  同時,我們也應該加強計算機管理的立法工作,對黑客在網絡上的犯罪行為堅決加以打擊。目前,許多國家都有專門的警察力量在虛擬世界巡邏,也有一些黑客被繩之以法,在將來的社會中,計算機犯罪與反計算機犯罪必將存在著一場艱苦的拉鋸戰。

  《紐約時報》曾在一篇文章中稱黑客是「數字交流新衛士」,並評論說,包括黑客準則在內的黑客文化也許會融合進商業化利用互聯網的主流中。這種樂觀的預測也許代表了多數人對黑客的期望。但是,黑客文化會成為主流文化的一支嗎?如果真是那樣,黑客文化還存在嗎?

  看來,黑客文化該何去何從,只能以時間來評說。我們也只能拭目以待。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