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遠見>>父母的革命

雲台書屋

第八章 社交禮儀的革命


  如何用有禮有儀的風度去影響子女?


1.中國父母,你比孩子更懂得禮儀嗎?


  社會學認為,人的一輩子要扮演諸多的角色:為人子、女,為人夫、妻,為人父母,為人下屬,為人上司;與人為友,與人作對,與人為鄰……一刻都不得空閒,不管你喜不喜歡,由此而衍生出來的各種關係把你困在網中央。

  為職,要協調與上級、下級、同事的關係;經商,要處理與競爭對手、合作夥伴、政府及企業內部的關係;持家,要讓自己的父母、愛人。兒女及其他親屬關係和睦。此外,還有同學關係、鄰里關係……生活賦予每個人的任務是沉重的,而關係又像一張無形的大網籠罩著你,時不時地提醒你應該覺察到它的存在。現實告訴我們,精於此道者面臨問題時得心應手,游刃有餘,疏於此道者則處處掣肘,舉步維艱。

  在處理這些關係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凝聚而成的規則就是社交禮儀。這裡所說的禮儀,札是指社會規矩,社會角色的內在要求,儀則是指這種規矩,這種角色的外在表觀。

  現在社交禮儀的問題擺在每一個人面前,尤為突出地擺在父母面前。父母難為。人說看今天的父母就知幾十年後的國家,民族前途,因為他們直接影響下一代的素質。還可以說看今天的父母就可知整個國家、民族的遙遠未來,因為他們在創造著新的一代公民的同時又在創造新的一代父母。陳陳相因,今大父母的失敗必然影響孩子的明天,明天的孩子,明天的國家、國家的明天。

  家庭是社會的基儲細胞,請問今天的父母,您在家中給孩子樹立了什麼樣的榜樣?您懂得社交禮儀在家中的表現嗎?您知道自己的社會角色嗎?

  養育子女是父母的權利和義務,不論古今中外,生兒育女,繁衍後代,使社會的生命能不斷地延續下去,是家庭最重要的功能和責任。在我國傳統的倫理觀念裡,強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有子萬事足」。人生最大的成功和快樂,不是錢財、地位、學問,而是子女成材。望子成龍、望女成風是每個父母的期望。

  一般人總認為生兒育女是自然的,可以使父母有責任感,維持心理健康、保障婚姻,子女給父母生命的確立意義和目標、也加深了父母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子女也在有形無形中提高了父母的社會地位,在社交場合,有關兒女的種種情形,常是百說不厭的話題。孩子的出生,無疑猶如在父母的結婚證書上加上了一層保險,我們常以「愛情的結晶」來稱呼子女,就是最好的證明。

  子女會給父母帶來歡笑,同樣也會給父母帶來困擾。

  父母在家庭中應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首先,所有的父親要明白一件事,養育子女也是父親的責任。考斯比曾說過:「『爸爸』這頂桂冠,是從妻子懷孕的那一刻起,就落在男人頭上了。」但是,成為一個父親容易,而要做一個合格的父親就不容易了。

  你可知道做父親也有規矩,家庭之中也有禮儀,社會對作為父親的人也有角色的要求?

  在男主外女主內的中國傳統觀念下,認為養育孩子是母親的責任。如果孩子出了什麼問題,做父親的往往會責怪母親失職。但是,這種觀念已不再適合今天的社會情形了。過去我們的社會對男性角色實在過於寬容,對父親的角色任務,從來很少深入討論和正確認識,似至到目前為止,仍有許多的父親在有意無意地把孩子的教養當成母親的責任。

  這種觀念是不公平的,也是落伍的。雖然養育子女的責任主要落在母親的肩上,但是,父親在現代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非比往昔,且更顯得舉足輕重。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男性扮演新的更積極的角色。傳統父親角色已不符合時代的需要。而要擔當好現代父親的角色,就必須深入瞭解教育子女的技巧,參與家庭活動以及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單單具備傳統父親的責任——賺錢養家,已不足以做一個稱職的父親了。

  心理學研究表明,父親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源泉,孩子。

  在父親的支持下,較能面對和克服生活的壓力與挑戰。心理學家哈利曾說過:「親密而有愛心的父親,可以幫助年幼的孩子建立一種自我認同與安全的意識。」又有研究發現,在子女性別的角色表現上及對一般文化價值的接受上,父親擔任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家中如果沒有一個固定的父親形象,對一個孩子的自我形象意識常會造成混亂,也因此缺乏角色認同感。對女兒來說,父親是她對男人期望的模式;對兒子來說,父親是他的第一個模範。

  女孩們從觀察父親如何對待母親中學習到男人會怎樣對待她們。男孩也以父親為模仿的對象,如果父親尊重母親,以瞭解、誠實、合理的態度對待母親,他將來也會以這種合理的態度對待女性;如果父親對母親很粗暴,孩子將來也會成為一個對異性態度粗暴的人。

  而我們的母親在教育子女中則更具有天生慈愛的特質。

  父親像是供給能源的太陽,母親則像滋養兒女的大地。

  著名作家巴金在說到自己的母親時,認為他的母親是其第一位先生。他說,他的第一位先生就是他的母親,她使他認識了「愛」字,使他知道了人間的溫暖,知道了愛與被愛的幸福。他的母親常常用溫和的口氣對他解釋種種事情,教他真誠待人並富有同情心。

  因為感受到了愛,認識了愛,才知道把愛分給別人,才想對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巴金先生的母愛影響了他的一生,也是其全部性格的根底。

  母愛是最偉大的,也是最無私的。母親所付出的愛心和辛苦,總是遠超過她所能獲得的回報。

  母親天性慈祥、寧靜、溫柔、細膩的特性更適合教養子女。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一書中寫道:「在我的心目中,女人站在搖籃旁時是最美麗不過的,女人一手抱著嬰兒是最端莊最嚴肅不過的,女人躺在床頭,靠著枕頭和一個吃乳的嬰兒玩著時是最幸福不過的。」

  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也特別強調母親的撫育對孩子發展的影響。他說:「一個男人如能始終獲得母親的鍾愛,就能終其一生都以征服者自期。這種成功的信念,往往就能引領他的人生獲得真正的成功。」

  母親的容貌多美,總比不上那無私而光輝的慈心。慈心是慈悲、寬刷諒解、信任、自願的奉獻,是美德的源泉。

  事實上,母愛是子女成長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在醫治青少年的心靈創傷上,具有無與倫比的療效。許多青少年的問題,都是因為缺乏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關愛而導致的。

  那麼,理想的父母親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一個理想的父親,應該具備許多條件,如不要把時間完全放在工作上,要能夠多分出一些時間來和子女相處。作為一個好父親,當然要穩定的經濟收入,做事要有決斷力,言語行為做子女的模範等等。

  還有幾條原則也是稱職的父親所要遵循的。

  首先,勿以父權為至高無上。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父親有一句名言:「多年父子成兄弟。」汪的父親對待孩子,很少講孝悌,而更多的講尊重和平等。

  魯迅也曾寫過一首《答客消》的詩:

  無情未必真豪傑,

  憐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興風狂嘯者,

  回眸時看小於菟。

  「於菟」是古代楚國的方言,指的是老虎。魯迅在詩中說,連老虎都懂得疼愛自己的孩子,何況是人!大丈夫、真豪傑都應有舐犢之情。

  第二,維持家庭安寧,增進家庭幸福,夫妻相互忠貞不二,對子女不偏愛,一視同仁,是一個重要條件。

  第三,身教重於言傳。漢文帝劉桓是一個較開明的皇帝,又是一位較開明的父親。一次太子劉啟和弟弟梁王劉武同乘一輛車入宮。當時規定,所有的人到司馬門一律要下車,否則就要加以處罰。劉啟仗著自己是太子,沒有下車,直闖入宮去。公車令張釋之見了,一面迫上去阻止,一面將此事上奏文帝。文帝接奏,也並不是把劉啟大罵一通,反而自己特地脫下皇冠,恭恭敬敬向張釋之認錯,說:「是我管教兒子不嚴。」劉啟也深受感動,從此不敢再犯。

  第四,讓子女有安全感,但不要溺愛或過度袒護。

  第五,培養子女的自尊心,鼓勵子女不必依靠別人。多鼓勵子女嘗試,多給予肯定性的讚美,避免破壞性的諷刺和批評。

  第六,培養子女的資賦與潛能。

  第七,避免錯誤的引導。即不要把自己未完成的目標或動機投射到子女身上,強迫他們去實現;避免扮演蠻橫無理和消極墮落的角色;不要用勢利的觀點來評估子女的成長;切忌說教,特別是連自己都做不到的事。

  同樣,要成為一個理想的母親也必須通過艱苦的努力來得以實現。教育家比爾·考斯比曾說過:「做一個母親,比做美國總統還難。」一個良好母親的形象,應善養善教,亦母亦師亦友。

  既然我們已清楚了理想父母的一些基本原則,那麼我們將進入一個更直接、更現實的話題,到底該怎樣做父母?

  第一,要營造幸福的婚姻。

  夫婦關係和諧是齊家的基本要素,也是子女教育的良好基矗換句話說,婚姻美滿是家庭幸福的核心,也是子女健康成長的關鍵。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安全感的最主要來源,是知道父母相愛。」家庭中充滿愉快的氣氛,則每一成員都會感到輕鬆幸福,心境安適。在教養子女時也容易採取同樣的態度和一致的步調,對子女的成長與發展有莫大的幫助。

  反之,父母失和,家庭得不到安寧,使每個人都感到不安,特別是子女更覺緊張,他們不一定瞭解父母失和的原因,也無法改善父母的關係,更無法預料結果,從而無所適從,引發出許多問題。

  因此,對子女的教養來說,營造幸福的婚姻,是父母的首要責任。

  第二,要慈愛。

  父母的慈愛是子女心靈的源泉。子女有了它的滋潤,才能正常而快樂地成長。被擁抱的孩子,擁有光明而無懼的世界。父母悉心的照顧,充足的愛的給予,適當的管教態度。

  都有助於健康特質的建立。反之,若缺乏適當的管教,得到太多或太少的關懷與照顧,都會損害個體的個性。孤兒院的孩子,常因得不到足夠的愛與關懷,而變得退縮、陰沉、壞脾氣、不安,或有自我傷害的行為。

  但是慈愛絕不是溺愛。溺愛是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而不是真正的關愛。溺愛會使子女停滯在幼稚階段。中國歷來講「慈母有敗子」。大凡有眼光的父母都知道此話之重。嚴格待兒,嚴格教子,才是正確的作法。那麼作父母的到底要怎樣關愛子女呢?

  ·隨時關心子女的成長和身心發展的狀況與需要。

  ·尊重子女的個性,維護他的自尊與榮譽感。

  ·給予子女的種種幫助與作為,必須具有正面的意義。

  ·確實瞭解子女以後,才給予正確的引導與協助。

  ·無論多忙,一定要抽出時間跟子女談天,建立親密的感情。

  ·透過語言動作,讓子女知道你的關愛。

  ·對子女良好的表現給予讚美,對他們的錯誤不作輕侮。

  ·讓子女瞭解父母的困難,讓他們有機會幫助父母。

  ·讓子女感到受父母的重視,信任子女,在可能範圍內,允許他自由發展。

  ·父母要跟子女一起學習,一塊成長。

  ·不要輕易用物質來彌補未能關懷子女的內疚。

  第三,要身教、言教與境教並重。

  俗語說:「有其父必有其子」。事實也證明,子女和父母親在思想上、言行上相像的地方很多。小孩子在罵弟弟妹妹或洋娃娃的時候,就是父母的翻版,如「不准哭!再哭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子女長大後,其興趣和事業也許和父母不同,但其價值觀、處世態度,共同點多於相異點,子女處理挫折、困難的方式,也多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

  凡是木匠都應該知道「班母」的來歷。古代傑出的土木建築大師魯班的母親也是一位出色的木匠。魯班受到其母親的影響,從小對斧頭、鋸子等感興趣。成了大建築師後,母親仍是其重要的幫手。每次魯班用墨斗放線時,母親就拉著墨線的一端。有一次墨線突然卡在了木縫裡,母親突然得到了啟示:如果有一個鉤固定在一端將墨線勾住,不就可以騰出手來幹別的活了嘛。母親將想法告訴了魯班,魯班很快做好了這種鉤,人們為紀念發明家的母親,就將這個鉤稱為「班母」。魯班在其母親的言傳身教下,又相繼發明了許多木工工具,這其中有其母親不小的功勞。

  在人生的過程中,家庭是子女最早接觸的教育環境,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觸的教師,因此父母的性格對子女最具潛移默化的影響。

  古諾特所著《父母與子女之間》一書,有下列的名言,說明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學會譴責在敵對中長大的孩子,常懷敵意在嘲笑中長大的孩子,畏首畏尾在羞辱中長大的孩子,,總覺有罪在忍耐中長大的孩子,富有耐心在讚美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激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滿懷信心在正直中長大的孩子,有正義感在安全中長大的孩子,有信賴感在讚許中長大的孩子,懂得自愛作父母的應該給子女安排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要認清「身教重於言教」,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積極充實自己,以身作則,作子女的好榜樣,尤其要戒除一些不良嗜好,否則,上樑不正下樑歪。要孩子認真學習,何不自己先打開書本呢?有句名言講的是:「世界上唯有一個真理,就是你只能改變自己,不能改變別人。」


2.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定位


  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角色,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在家庭中盡早讓孩子體會自己的角色,二是幫助他們選擇將來進入社會的角色。

  父母已經在社會上尋找到定位,已經從角色中體驗到社會期望,已經從為子為女成為人父人母。這時,如何培養孩子,把人之禮、人之儀轉接到下一輩的身上成為最直接的問題。

  在從兒童成長為成人的過程中,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愛。

  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的因素和力量能替代父母之愛。但父母的愛也應該是有節制的、有保留的,這樣的愛才是明智的愛,才能愛得長久、愛得深沉。兒女成長的過程,同樣也是一個人從天真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孩子充滿幻想、會犯錯誤,正如孩子是在不斷跌倒不斷爬起中學會走路的。對待孩子的錯誤,我們不可一味地訓斥與打罵,而應給予寬容與理解。

  「聖雄」甘地的父親是波爾班達首相,他的言傳身教對甘地的一生影響很大。在中學時,甘地曾因為抽煙而偷了父親的錢。但甘地後來覺察到了自己的錯誤,就寫了一封信給父親,把所犯的錯誤供了出來,並在信中說:「我向神發誓,從今以後,絕不再犯同樣的錯誤,請父親涼諒我年幼無知所犯下的不光榮的行為吧!」

  這時父親正因舊病復發,臥病在床。甘地鼓足勇氣把信交給父親時,站在床邊等著挨罵。

  但事實並未像甘地想像的那樣,父親既未責罵,也沒有處罰甘地,只見他眼淚籟籟而下,沾濕了信紙,使字跡模糊起來。接著,父親閉目沉思了一會,便把信撕碎了,這時父子倆都禁不住哭出聲來。自從這件事後,甘地便發誓絕不重犯錯誤,即使犧牲生命,也要堅守這項原則。

  許多家長的不正確作法妨礙了孩子才能的發揮。如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為他們一生做好了設計。而大多的家長則更偏重於子女文化知識的學習(智育),而忽視對子女興趣、愛好的廣泛培養。孩子在學習之外表現出來的興趣和愛好,被認為不務正業,學校則以題海戰術剝奪了學生課外活動時間。另外,還有一部分發家長存有「攀比心理」,有的家長經常以別人家的孩子如何來訓斥自己的孩子,給處於發育關鍵時期的孩子造成不應有的壓力。別人的孩子考了100分,而自己的孩子考95分就認為孩子笨、不光彩。這些表現歸根到底是父母不根據孩子本身所具有的特長,讓孩子自然地朝著符合自己實際的方向發展,而是按照家長的設想,從很早就把孩子放進了一個模型中。這樣做的結果只能使孩子的創造性與豐富的才能夭折。

  看一下那些事業上成績卓著的人的成長過程,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發揮了天賦才能的人的成長道路都是自己選擇的。

  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自幼喜愛數學,可他的父親卻認為數學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維持生活,他希望兒子當醫生,這樣就可以不必像自己一樣窮。但伽利略並不愛好醫學,怎麼也學不進去。兩年後毅然放棄醫學而轉攻數學,終於成為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

  德國作曲家亨德爾在尚未學會說話時就開始學習演奏樂器。10歲時就創作了6首樂曲。亨德爾的父親是宮廷理髮師,他希望兒子成為律師,看到兒子如此愛好音樂,十分擔憂,並採取了嚴厲的措施,禁止兒子演奏樂器,甚至不讓兒子上小學,因為小學有音樂課。可亨德爾根本就不理會父親的苦心,白天不行,他就在夜深人靜時起來練琴,為了不被人發覺,只好不出聲地練。他終於成為與巴赫齊名的音樂巨匠。

  由此可見,「望子成龍」最切實的辦法就是幫助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京都大學勝田吉太郎教授指出,本來意義上的教育應是發揮各人的個性,使之開花結果的過程。而中國父母為孩子設計人生的最大弊端就在於扼殺了孩子的天性。

  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離不開人們的創造性。讓孩子自己選擇道路,是培養他們的個性創造能力的最好辦法。父母給予孩子以幫助而不是束縛,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當然這裡還隱含著一對矛盾。就是兒女的依賴與獨立。

  父母的責任不是讓孩子依賴於自己,而是要使孩子能夠獨立。很多父母嘴上承認這個道理,但在行動上卻很難做到這點。那些充滿愛心、情真意切、富於犧牲的父母用過量的保護扼殺了孩子們的獨立要求,使本來可以成長為富有創造性、精力充沛、信心十足和勇敢無畏的人變成了畏畏縮縮、舉棋不定、膽小軟弱的人。

  兒童很早就會表現出要求獨立的願望,他們想做自己能做的事,也想做自己不能做的事,父母的責任就是幫助他們作出正確的選擇,並為他們尋求獨立的呼聲和行為提供實現的條件。

  如果父母把教育孩子的目標定在獨立上而不是依賴上,就會在孩子稚拙的言行中捕捉到尋求獨立的信息,並著力強化和發展這種獨立的需求,使其成為人格中一種穩定的要素。

  美國兩位總統送子參軍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先說林肯,他在就任總統後,南方的一些反對派發動了內戰,林肯和許多老百姓一樣,毅然送兒子參軍。總統夫人憂心忡忡,林肯對夫人說:「瑪麗,多少可憐的母親都已忍痛作出了種種犧牲,送走了他們的兒子。我們把羅伯特送上戰場,這是為了國家的命運哪!我們有什麼不能犧牲的呢?」

  羅斯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總統,受命於危難之際。他很疼愛自己的兒子,但是,當他得知兒子放棄了優裕的生活,以一個普通公民的身份參加了空軍部隊後,非常高興,特地舉行了一次家宴,親自為兒子送行,席間,羅斯福提議全家為兒子乾杯:「他是我們家中第一個對美國所受的威脅加以嚴肅而清醒地考慮,並毅然去投軍的人,我們都應為他感到光榮。」

  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說:「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這活講得極有道理。父母對子女誰不憐愛,但愛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一種是溺愛,這是嬌縱孩子。這種父母是沒有遠見的父母。另一種愛是嚴愛,看起來很嚴格,實乃真愛。父母做到嚴格並不容易,尤其在今天的社會,家庭中多為獨生子女。試看今日小學的校門,還未放學,家長已排成了長龍。

  日本著名社會活動家和宗教活動家池田大作的教子方法也是嚴慈兼濟。他說:「作為父母,要給孩子蓄積一筆終身用之不竭的『心靈財富』,那便是使孩子擁有一顆深沉而又豐富的心,可以說只在這個意義上,父母才是必要的。」

  父母有時也必須嚴厲地斥責孩子。這只是指關係到孩子生命或他的將來十分重要的事,可以說這種斥責是在信任孩子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且是以一片愛心出發的。

  雖然人們可以說「我的孩子」,但孩子絕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對於孩子,父母並沒有生殺予奪的大權。母親奪去孩子的生命,便等於自我否定自己作為人的資格。人並不是憑借本能生存的動物,那麼,光強調母愛是永恆的本能之愛,其餘的撒手不管,這是不行的。總之,必須用人類理性來指導這個母愛。可以說,目前的問題在於人們對生命的感覺麻木了,那種輕視生命的思潮必須掃除乾淨,這便是我們面臨的課題。

  由於家庭中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某些家長出於「獨苗難栽」的心理,不由自主地對孩子過度嬌寵,使孩子個性發育偏離了正常軌道,表現出「溺愛綜合症」的種種徵象,主要表現有:照顧過多、禁區過多、包辦過多、許願過多、遷就過多、打扮過多。

  上述種種,皆為「溺愛綜合症」的表現。它對子女成長的不利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如得不到及時糾正,孩子長大後則會形成各種不良性格,影響孩子在各個方面的發展,甚至成為難以救治的劣性。這是我們的父母們千萬要注意的。

  我們的觀點是堅決反對溺愛孩子,認為嚴格要求是對孩子最大的愛。對於獨生子女要給他們找苦吃,找罪受,不能讓其坐享其成。這些話可能有些不好聽,但卻合情合理!

  翻譯家傅雷和他的兒子——國際著名鋼琴演奏家傅聰各自在自己的領域裡獲得了巨大成就。這是與他家世代相襲的嚴教家風分不開的。

  傅雷7歲那年,母親請來私塾先生教他讀書。教書時,傅母坐在一旁,手裡做著針線活兒,眼睛監視著傅雷的一舉一動,不敢稍有怠惰。儘管她不識字,但每到晚間,她叫傅雷背書,何處背錯,何處背漏她居然能當場指出。以後,這位寡母又為兒子的事業付出了很多的辛勞。

  傅雷是成功者,而這種成功的獲得恰恰是與其母親自幼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傅聰是成功者,而這種成功的獲得也與傅雷的嚴格教育分不開。

  另外還有一點,也要指出來,在嚴格教育子女中還要特別注意對女孩子的嚴格教育,許多家長認為男孩子跌跌打打沒什麼問題,女孩子嬌一些可以,其實這是大誤。

  因為母親是人生的第一個老師,母親的品格直接影響到下一代。女孩子就是未來的母親,如果這些女孩被嬌寵壞了,她們將來怎能承擔起事業和家庭的重任呢?又怎能教育好她們的下一代呢?

  總之,慈以育德,嚴以成材。這是父母培養孩子,訓練禮儀的總的原則。

  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具備自信心、同情心、尊重、幽默感這些高尚品質。要讓孩子具有以上品質,就需父母率先垂范首先,父母要做到,在教養的方式與態度上要一致。

  俗話說:「嚴父慈母」,不過父母對子女的管教方式與態度,必須協同一致,否則夫妻會因子女的管教問題發生爭執,影響婚姻與家庭生活。從子女的立場來說,對父母的管教將無適所從,其是非觀念、價值觀念與人格成長,都深受影響。所以我們在管教孩子方面應充分支持對方,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一致性,而私下再進行溝通,相互協調。溝通時不要陷於爭辯教育理念,因為教育理念見仁見智,應把討論的重點放在尋找管教方式上,找到妥協之道,而不是誰臣服於誰。

  匈牙利的克拉利·波爾加將三個女兒培養成了世界冠軍。

  她始終注意在教養女兒的方式和態度上,與丈夫取得協調一致。剛開始,她曾懷疑丈夫為了讓孩子下象棋,不惜犧牲正常的家庭生活是否值得。為了照顧孩子、妻子辭去了工作,丈夫只能上夜班,經濟上挺困難的,而且丈夫對孩子管教很嚴,作母親的心腸軟,有時會心痛孩子。但她從不當孩子的面指責丈夫,而是私下裡與丈夫商討,逐漸地,她知道丈夫這麼做是完全值得的。他們的三個孩子:大女兒蘇琳,4歲時就成為布達佩斯國際象棋兒童冠軍,6次名列世界女子名次榜首。二女兒索菲姬,14歲獲奧運會金牌。小女兒尤迪更是「天才少女」,11歲半就獲奧運會金牌,9次名列世界女子名次榜首,16歲擊敗前男子世界冠軍,是當今國際象棋女子頭號選手。這堪稱家庭教育史上的奇跡。這一切,與她們的父母採取適當的方式教育她們,是分不開的。

  其次,要激發子女的潛能,但不要期望過高。

  每一個人都擁有很大的潛能,根據心理學的看法,通常一個人最多只發揮了1/3的潛能。因此千萬不要因孩子的資賦不如人而頹喪,更不能因孩子的成績很好而自滿。孩子將來的適應能力、心理健康、事業的成敗,都決定於孩子能否發揮潛能。子女的潛能只有在父母的正確指導和協助下,才能真正顯露出來。而所謂有效的指導和協助,認清並承認其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是個相當重要的原則。

  但是,話又說回來,父母對子女的期望不可過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風的天下父母,都抱著「孩子,我要你將來比我強」的期望,甚至把自己未能實現的目標,一廂情願地加在子女身上,要子女為他們圓夢,而忽視孩子的實際能上。

  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的莫泊桑,是19世紀後半時法國最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使莫泊桑走上文學道路的引路人正是他的母親。

  他的母親羅拉懂得英文,特別喜歡莎士比亞的劇本,能夠誦讀英文版的莎士比亞作品。羅拉因為與丈夫性格不合而分居,就勇敢地承擔起兒子童年教育的責任。她瞭解自己的孩子的性格和愛好,認為童年的莫泊桑聰明伶俐,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和詩人般的熱情,深信只要教育得法,兒子長大以後可能成為詩人或作家。於是,她在兒子身上傾注了全部的母愛和教師的熱忱。

  首先,羅拉把夫妻不和的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不讓孩子的心靈為此蒙上陰影,全心全意把孩子的思想和精力引上文學之途。

  其次,她經常興致勃勃地帶著莫泊桑和他的小朋友接觸各種事物,引導孩子注意大自然中的每一個細節,學習用最精練、準確的語言生動地描述自己所經歷的事物,從平常的現象中找出能夠顯示事物內蘊的標記。總之,引導孩子走上文學道路的第一步,熱愛生活,觀察生活。

  13歲的莫泊桑進入神學校讀書期間,開始練習寫詩,羅拉鼓勵兒子的創作激情,認真為孩子修改詩稿,並且妥善地把孩子的詩稿保存起來。

  莫泊桑上中學後,羅拉意識到自己很難直接幫助兒子提高寫作素質,就特地請了詩人布那指導莫泊桑的創作。布耶不負羅拉重托,對莫泊桑諄諄教誨,輔導他作詩和寫別的文體的作品。布那死後,羅拉又請當時著名的小說家福樓拜悉心指導,福樓拜逝世後,旅居法國的俄國小說大師屠格涅夫又成為莫泊桑的老師。就這樣,一步步把莫泊桑領上了小說創作的道路。在莫泊桑創作力最旺盛的10年間,他寫了300篇短篇小說,平均每年寫30篇,還寫了6部長篇小說,成為世界文學大師之一。

  但也有的父母不顧子女的愛好和能力,一味地趕潮流,希望孩子能「成龍成鳳」,結果卻適得其反。很多孩子從小被迫去上這個班、那個班,又是學鋼琴,又是學畫畫;孩子剛開始會寫字,就送他去學書法,希望他成為書法家;孩子剛會唱幾首兒歌,就趕快給孩子找聲樂老師、希望他能成為音樂家……有時孩子不願意學,也要強迫他去。這種強迫無異於拔苗助長,只會破壞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對學習產生厭惡感。

  第三,要多鼓勵、讚美孩子,少懲罰他們。

  「中國自古就有「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說法,雖然有人認為體罰是有必要的,但理論和事實都表明、對孩子進行體罰,尤其是濫用體罰,會嚴重影響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我們不贊成懲罰,並不是說就不管教孩子了。管教和懲罰是不同的。其目的、重點和態度都是不同的。

  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犯錯是孩子獨有的權利,不經由錯誤,又如何能學習到什麼是正確的?明智的父母可讓孩子們在錯誤中學習,而不是隨便依據成規去干預他們的行為,甚至於處罰他們。干預太多,動不動就懲罰,反而使孩子的道德反應遲鈍。青年以後的各階段,人生的成敗要由個人自己負責,唯獨兒童期,成敗的責任大部分應由父母和環境來負責,因為兒童的意志力還沒有足夠的成熟。

  孩子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作父母的應該鼓勵。即使孩子的見解是錯誤的,也應該循循善誘,而不能壓制,如果是正確的見解,更應當支持鼓勵。

  促進親子關係的重要技巧之一,就是鼓勵和讚美。讚美可以促使孩子信任自己。一句讚美的話,勝過嘮叨一百句。

  但是,對孩子的鼓勵讚賞要恰到好處,就是要發揮效果又不致於有任何後遺症。如果全憑一時的好惡而給予孩子鼓勵或責備,或是鼓勵與讚美流於形式,或過分借助於物質及金錢,或不該鼓勵時給予鼓勵,該責備時又不給予責備,都容易混淆是非,讓孩子無所適從。那麼應該怎樣恰當地鼓勵孩子呢?首先要出於真心誠意。確實發現孩子的優點。其次要注意事情的過程而非結果。最後,要設法瞭解孩子的觀念、想法與問題。

  第四,誠實回答孩子的問題。

  天下的孩子沒有不好奇為好問的,而且當今科技發達,媒體資訊普遍,兒童的心智開發較早,時常會間一些稀奇古怪、異想天開的問題,使得父母無法回答。啟發心智是兒童階段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啟發孩子的心智是父母的責任之一。但是父母不要做孩子知識上的權威,因為即使是有能力的父母,也不可能正確圓滿地回答孩子的所有問題,不要以為回答不出孩子的問題,就有失為父為母的尊嚴,而隨便搪塞敷衍。父母必須誠實,與其用不正確的答案去搪塞,不如繼續讓他懸疑著。一個孩子的腦中,如果裝大多錯誤的知識,將會成為以後心智活動的障礙。身為父母的,如果常欺騙孩子,也會導致孩子不信任父母,甚至於不信任別人,嚴重缺乏安全感,也容易造成善妒、自私、恐懼、缺乏自信、自暴自棄等負面的心理。

  魯迅非常注意滿足兒童豐富的想像力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並誠實地回答孩子想出的稀奇古怪的問題。

  有一次,魯迅靠在籐椅上,海嬰騎在他身上,父子倆一塊兒談天:「爸爸,你是誰養出來的呢?」「我的爸爸、媽媽養出來的。」「你的爸爸、媽媽是誰養出來的?」

  「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養出來的。…「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一直往前,最早的時候,人是哪裡來的?」

  這樣追尋到物種起源的問題,魯迅告訴他是從子(單細胞)來的。但是海嬰還問:「沒有子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從什麼地方來的?」

  這個問題要解釋起來就會涉及生命的起源,但至今沒有標準的答案,各家有各家的觀點,不是幾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而且也不是五六歲的小孩所能理解的。於是魯迅誠實地回答他:「過個問題要解釋起來就會涉及生命的起源,但至今沒有答案。等你長大後,你可以自己去找出答案,再告訴爸爸,好不好?」

  這樣,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激發了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第五,要尊重子女的個性。

  尊重個性與發展個性的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原則和目標。管教孩子不可一味使用權威。每個孩子都有其個別差異,當孩子在生活上或學業上有自己的主張時,父母先要表示尊重孩子的判斷與選擇,然後再和顏悅色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最忌用自己的權威來壓制孩子,這樣不但不能影響孩子的想法、做法,反而使孩子變得拒絕告訴你任何事情。

  父母要依照孩子的個性、興趣、天賦及特有的身心發展狀況教導孩子,千萬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作比較,因為那樣會造成錯覺和迷失,使孩子失去可貴的自我肯定態度。當然尊重孩子的個性並不是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有求必應,而是依照孩子的個別需要和條件,給予適當的啟發和教導。當父母親不能給予孩子自尊和自重時,孩子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去從別處獲得滿足,那時就很難挽回了。

  尊重孩子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信心和安全感,有助於人格的健全發展。

  達爾文在童年時代曾被學校認定「是一個很平庸的孩子,遠在普通的智力水平以下」。

  達爾文家中有一座不小的花園,他和兄弟姐妹整天在萬綠叢中玩耍。兒時的生活環境,使達爾文產生了對生物學的興趣。

  達爾文很愛看書,科學書和文學書都愛看,尤其是《世界奇觀》之類,引起了他的幻想,他要去遠遊,認識世界。

  為此,學校校長責罵他是「二流子」;父親教訓他:「除了打獵、養狗、捉老鼠以外,你什麼都不操心,將來會砧辱你自己,也會砧辱你的整個家庭。」

  達爾文的成才要歸功於他母親蘇姆娜早年的引導。她的母親掌握了兒子喜歡自然生物這一心理特點,並且巧妙地運用了它。「比一下吧,孩子,看誰從花瓣上先認出這是什麼花?」達爾文比哥哥姐姐認得快,媽媽就吻他一下。這對孩子來說,可以說是一種心理獎賞。而當發現一隻彩蝶飛來時,不僅逗引孩子說去捉住它,還誘導孩子數出彩蝶翅膀上的各種顏色和斑點,然後又進一步去啟發孩子比較蝴蝶之間的異同,一步一步地把達爾文帶進豐富多姿的「生物王國」。

  最後,父母要和子女一起成長。

  父母親的角色,應隨著子女的成長而適時調整。當孩子小時,父母是施與者、保護者、關愛者、供應者,在態度上自然也形成支配者、控制者、權威者。當孩子逐漸進入兒童、少年、青年時期,父母的支配、權威模式就會受到挑戰和衝擊。即使在同一階段,當孩子需要撫慰創傷時,父母是慈愛的角色;當孩子需要勸誡時,父母是嚴正的角色;當孩子需要幫助時,父母是孩子的朋友;當父母嚴肅質詢時,父母似法官;當父母諄諄教導時,父母是孩子的師長。

  因此,當父母的要能和孩子一起體驗成長中的酸甜苦辣。父母好比是園丁,孩子好比是花草樹木,園丁必須有愛心、耐心、信心,才能把花木栽好。孩子的才智每天在增進成長,而當今社會環境的變遷又日新月異,為人父母必須不斷學習與以往做父母所不同的態度及技巧。現代作父母者必須調整自己的觀念與行為,不斷地自我成長。跟子女一起成長,在培育孩子的同時,也使自己得到提高,這樣的父母才是成功的父母。


3.在交友方面你怎樣給子女率先垂范


  教育子女要掌握慈嚴相濟的原則,讓孩子在自由的環境中充分成長。生活禮儀的重要性在於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孩子的心靈。而具體的禮儀形式、切實的社交方式則需要父母率先示範。下面我們以交友為例,討論父母怎樣通過言傳身教,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

  《論語)上說,交友要「善」,要「寬」,要「敬而無失」,要「恭而有禮」,說只有這樣方是耿直、真誠的君子之交。

  善,就是要與人為善。

  儒家說要「善」,因為「善人者,人亦善之」,善者,友好也。

  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你的朋友,這裡頭有個「緣」字。

  除卻這一點,想多交朋友,交有用的朋友,全在自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甚至欣賞的人,友好是交友金字塔的最底面。

  生活中,見面微笑,打個招呼,問候一聲,都是友好的表示。但這對於朋友關係來說卻遠遠不夠。這裡的「善」,包含「善言、善聽、善從」三層意思。

  善言,就是善於說話,好說話。

  善言好處多多,許多人因善言而陞官加爵,化險為夷。

  戰國時,有人獻不死之藥給楚王。禮儀官拿著藥進官,侍衛官問:「這藥可以吃嗎?」回答說:「可以。」侍衛官就搶過藥吞到肚裡,楚王大怒,要殺侍衛官。侍衛官說:「我問過禮儀官,他說可以吃,我才吃了。我無罪,是禮儀官有罪。況且我把不死之藥吃了,大王要是殺了我,說明這是死藥,也說明他們在欺騙大王,這不被人笑話嗎?」楚王聽了,就沒有殺他。

  交朋友同樣要善言,「與人善言,暖於布帛」。

  善言需要察言觀色,區分對象,所謂「對悲人勿樂,對哭人勿笑,對失意人勿矜」,一切要講究適當,過了則成了阿諛奉承、溜須拍馬。

  不妨多讚美別人的優點。沒有人不喜歡聽到別人說自己的好處。有些人往往不注意自己的談話方式,話語裡總愛挑剔別人的毛病,而不善於真誠地讚美一下別人的優點,結果常常不受歡迎。

  讚美別人也要善贊。古代京城裡有個高官,他的朋友考中了狀元,臨走向他告別。高官對朋友說:「外出作官千萬小心謹慎。」朋友回答道:「請兄台放心,我已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到了地方上,每人送一頂,保管人人高興。」高官聽了,臉沉了一下,說:「咱們都是正人君子,不能搞阿諛奉承那一套。」朋友一笑,說:「您說的也是,可惜天下像您這樣的不愛聽奉承話的人太少了。要是天下的人都像您這樣,可就太好了。」高官聽了十分高興,撫髯說:「你說的也有道理。」

  這就叫善贊,讚得讓別人高興,且又不露痕跡。那高官怎麼也沒想到他的朋友已送了一頂高帽給他,這也正是高明所在。

  善贊要投人所好。試想,一個追求道德美名的人,你若與他談功名利祿,就會被看不起;若與一個崇尚利祿的人交友,必定不可與之談道義,否則,就會被敬而遠之。唯有先探求對方的心理,用得體的語言打動對方,才能贏得好感。

  雨果說:「笑,可以融化人們臉上的冬色。」能讓與你交往的人笑上一笑,讓他覺得與你在一起既輕鬆又愉快,交友可算達到了目的。交友不只要讓別人對你產生好感,更要讓別人接納你。

  讓人笑,並非難事,幾個可以笑破肚皮的笑話,便可達到目的。交友講求層次,也講究場合,笑話雖無傷大雅,但不如幽默來得高雅機智。

  幽默是心靈與心靈之間的和平與歡樂的天使,擁有幽默就擁有愛和友誼。即使在無法避免的衝突中,幽默感強的人仍然可保持相當的平靜,在常人感到別無選擇時,他仍有多種選擇的可能。

  清代大學者紀曉嵐與乾隆皇帝雖是君臣,實有朋友之誼。一次,紀曉嵐因天氣太熱,脫了個赤膊乘涼。乾隆忽然到來,他來不及迴避,就躲到床下,過了好久,以為皇帝走了,便問書僮:「老頭子走了沒有?」豈料,乾隆並未走,並要他解釋「老頭子」是什麼意思。紀曉嵐道「萬歲為『老』,人之首稱『頭』,『子』乃聖賢之尊稱。」乾隆聽罷一笑置之。

  用「老頭子」來稱呼皇帝是大不敬的,但經過機智的巧辯,居然成了尊崇的意思。當然乾隆並非沒有文化,未嘗不知他是即興胡謅,放過他,顯然是欣賞他處變不驚的幽默趣味。

  一個有幽默感的人,所到之處往往是有笑語和快樂伴隨,處處受人歡迎。

  幽默需要機智、靈活,所謂「理兒不歪,笑話不來」,歪打正著才出效果。幽默的語言,話不要多,簡簡練練卻字字珠璣,妙言生花。

  蘇東坡問王安石,東坡的「坡」字怎麼解釋,王安石信口說;「坡者土之皮。」蘇東坡也是才思過人,對曰:「那麼『滑』便是水之骨了?」

  以子之予,攻子之盾,東坡先生正是在機智的反詰中玩個小幽默,悅人悅己。

  善意還要善勸,就是善於說服別人。

  1939年10月11日,美國經濟學家、總統羅斯福的私人顧問亞歷山大·薩克斯,受愛因斯但的委託,在白宮同羅斯福進行了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談。

  薩克斯的目的是說服總統重視原子彈研究,搶在納粹德國前面製造原子彈。他先向羅斯福面呈了愛因斯但的長信,繼而又讀了科學家們關於核裂變的備忘錄。但總統聽不懂深奧的科學論述,反應冷淡。

  總統說:「這些都很有趣,但政府現在於預此事還為時過早。」薩克斯講得口乾舌燥,只好告辭。羅斯福為了表示歉意,請他第二天共進早餐。

  薩克斯的勸說失敗了,他犯了一個錯誤,科學家的長信和備忘錄不適合總統的口味。

  事情還未完。

  鑒於事態的重大,未能說服羅斯福的薩克斯整夜在公園裡徘徊,苦思冥想說服總統的良策。

  第二天,薩克斯與羅斯福共進早餐。薩克斯尚未開口,總統就以守為攻說:「今天不許再談愛因斯坦的信,一句也不許說,明白了嗎?」

  「我想談點歷史,」薩克斯說,「英法戰爭期間,拿破侖在歐洲大陸上正耀武揚威,不可一世,但在海上作戰卻屢戰屢敗。一位美國的發明家羅伯特·富爾頓向他建議,把法國戰艦上的桅桿砍掉,撤去風帆,裝上蒸汽機。把木板換成鋼板。」

  薩克斯很悠閒地拿起了一片麵包塗抹果醬,羅斯福也知道他在吊自己的胃口,問:「後來呢?」

  「後來,拿破侖嘲笑了富爾頓一番:『軍艦不用帆?靠你發明的蒸汽機?哈哈,簡直是開玩笑!』可憐的年輕人被轟了出去。拿破侖認為船沒有帆不可能航行,木板換成鋼板船就會沉。」薩克斯開始用深沉的目光注視著總統,「歷史學家們在評論這段歷史時認為,如果拿破侖採納了富爾頓的建議,那麼,19世紀的歷史就得重寫。」

  羅斯福沉思了幾分鐘,然後取出一瓶拿破侖時代的白蘭地,斟滿,把酒杯遞給薩克斯:「你勝利了!」

  薩克斯這招「前車之鑒」說服了羅斯福。可見,善勸要靈活機辯,不必就事論事,旁敲側擊、拋磚引玉都不失為好方法。

  善勸不但可以說服你的朋友,使他接受你的主意,而且不傷和氣,甚至更加密切。羅斯福的英明決斷引起了萬民景仰,而那位私人顧問與他的關係就更為親密了。

  「朋友多了好辦事」,話雖這麼說,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和原則。能說服別人採用你的主意,要辦的事就成功了一半。

  善勸的人善於思考,羅斯福的重大決議是薩克斯整夜徘徊的結果。

  善聽,就是善於聆聽朋友的傾訴。

  有人說:「聆聽是一門藝術,其首要原則是全神貫注地聽取對方的談話;其次,當別人請教的時候,最好的回答便是:『你看怎麼辦』。」

  善聽是察言觀色的很好方式,可以「聞一知十,聞十知百」。此外,注意傾聽對方談話就皇對別人的尊重,因而能贏得對方好感。

  善從,就是要善於聽從別人的勸誡。

  魏征是善諫的楷模,唐太宗則是從諫如流的典範,可以說唐初的「貞觀之治」,唐太宗的「善從」起了很大作用。

  魏征死後,唐太宗說他失去了一面鏡子。

  善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每人都有缺點和不足,當局者迷」,需要別人指正。能夠指出你的缺點租錯誤的人,通常是你的好友。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都市的「小鴿籠」,使人與人的距離拉得越來越遠,能直言不諱的朋友更是少之又少。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朋友的直言批評可謂是金玉良言。倘若朋友的率直被你視為冒犯,你可能就很難再聽到忠告。

  善從需要調整心態,忠言逆耳利於行。善從,會讓友人覺得你尊重他的意見,同時,友人也會尊重你的建議。

  恭而有禮也是現代交際的重要原則。

  若要朋友尊重你,先要尊重對方。恭而敬之,才可博得朋友的尊敬,「三人行,必有我師」,也含有這個意思。

  恭敬不是恭維,恭敬出自真誠,而恭維難免虛假與做作。與朋友相交,要以誠相待,切不可虛情假意。讚美的話要出自真心,批評的話要與人為善。當然,批評還要講究方式方法,但無論採取什麼方式,與人為善是最根本的。

  「恭而有禮」的「禮」,既指禮貌的態度,又指交往的禮節。

  交友重禮,見友必招呼,說話輕而和氣,聽友講話點頭不替,笑容可掬,讓人與你在一起如沐春風。

  地位越高的人,越應注意禮貌,小張有禮。樹大招風,妒嫉是人的本能,位置已很高,再擺出高架子,更讓人嫉恨。「禮」可以為你減一分比別人高的「罪」過,甚至讓你很「暢銷」。

  周總理就是一個禮儀得體的典範。那儒雅的風範,小張有禮的態度,不斷給人以美感和親切感。不論對朋友,還是對身邊的工作人員,他永遠是那麼親切、有禮。

  上友人家訪問,別忘了帶上點小禮物,那是表示你的心意。東西不必名貴,但是要盡到心意,「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送禮不妨別出心裁,但要看對象。對喜歡音樂的朋友,可以送了張他喜愛的唱片,對喜歡讀書的朋友可以送書,對女友可以送花,對有孩子的朋友,可以送玩具。禮是為了表達心意,切忌給朋友送過於貴重的物品,使人難於接受,反而變成負擔。

  交友的最後一個原則是寬。

  交友,需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嚴於律已,就是要嚴格約束自己,盡量減少過失;寬以待人,便是對人要寬厚容:讓,和氣、大度。

  「待己者,當於無過中求過;待人者,當於過中求無過。」心地寬厚的人遇事總把人往好處想,這對於處好朋友關係大有幫助。

  蘇東坡年輕的時候有一個朋友,叫章淳,這人後來當了宰相,執掌大權。他當政時,把蘇東坡發配嶺南,後又貶至海南,後來,蘇東坡遇赦北歸章卻被放逐到嶺南的雷州半島。東坡聽到這個消息,給他的兒子章援寫了封信,說:聽到這個消息,他很驚歎,他父親這麼大年紀浪跡天涯,心情可想而知,好在雷州一帶雖偏遠,但無瘴氣,可安慰你的老母親,並對他說過去的別提,多想將來云云。可想而知,章淳知道後自是羞愧不已,一家人都對東坡心存感激。

  蘇東坡的胸懷就比一般的人寬廣,對一個幾乎將自己置於死地的人,在他落難時,還能盡朋友之責。人們常把一句古諺錯寫成「無毒不丈夫」,其實原話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寬,不僅指寬以待人,還應包含糊塗交友。所謂的糊塗,不是迷迷糊糊、傻里傻氣的意思,而是指交友不要拘小節,四海之內皆兄弟。

  人常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又說「話不投機半句多」。其實這些說法的對錯全在於你的意念。倘若你與朋友間出現分歧時,用這些話來解圍,認為古人說的是金玉良言,那麼你一生都會慨歎自己沒有知音。

  所以,不要等到「話不投機」、「道不同」時,對自己說,他不適合交往。要知道,再「道不同」的朋友,也會幫上你的忙,人的一生,不一定會遇到什麼事。

  寬,其中也包含一個「廣」字,廣交朋友,來者不拒。

  更重要的一點是,勿以門楣高低論朋友,有時「一貴一賤,交情乃現」。廣交朋友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孟嘗君的雞鳴狗盜之徒就是最好的例子。

  盂嘗君廣交朋友。他去秦國,秦昭王想讓他作國相。有人勸秦昭王,說孟是齊國人,凡事必先為齊著想。秦昭王就將孟嘗君囚禁起來,想殺了他,孟嘗君向秦昭王的寵姬求情,寵姬說:「把你的白狐皮袍子送我,我就讓昭王放了你」。當時袍子已獻給了昭王。這時,一位門客說:「我去將它偷回來,以報知遇之恩。」那人在夜裡學狗叫,從狗洞中潛入秦宮,取回白狐袍子,送給了寵姬。盂嘗君得以自由,馬上離開秦國,在夜半時分到了函谷關。秦昭王后悔放了他,立即派人去追。函谷關的城門按規定須等到雞叫時才開,孟嘗君眼見無路可逃。賓客中有人學雞叫,方圓的雞連叫起來,城門大開,孟嘗君一行人才得以出關。

  這一次歷險,孟嘗君完全仰仗這些「三教九流」的朋友。

  寬,不僅是交友的一種胸懷,更多的是一種修養,寬則得眾。

  父母遵循善、寬、恭敬的交友原則,在與朋友的交往中為孩子做好榜樣,還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急人之難。朋友有事,要全力相幫,而且要幫到底,不能半途而廢。有情的可貴就體現在急難之時。這種幫忙不需對方回報。如果為朋友做點事,就等著對方回報。

  那就不是友誼,而是交換。金錢、物質在生活中變得越來越重要,但真誠的友誼是無價之定。所以才說,」君子之交談若水」。魯迅曾給翟秋白手書一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都交不上一個知心朋友,那他的人生就是殘缺的,不完滿的。

  其次,與朋友相交;既要尊重別人,更要自重,特別是與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相交。不要利用友情謀求私利,否則會影響友誼。友誼雖不像愛情脆弱,但也需要細心呵護,否則就可能中途夭折。古人說,禮尚往來,尊重總是雙方的事,但是要贏得別人的敬重,除了要敬重別人,更要自重,要有完美獨立的人格。朋友陞遷了,你要向他祝賀,但不要希望朋友提攜你。「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樣的人是可悲的。

  你的人生成功與否,要靠你自己的努力。當然,如果朋友看重你的才能,主動提攜你,也不是不能接受,但這可能使你冒一個風險:你的朋友很可能從此變成你的上司。

  再次,交友要寬,但也要慎。孟嘗君雖然三教九流的朋友都交,但他肯定是有選擇的。也正因為此,當他有急難之時,這些人才能挺身而出,幫他度過難關。就是說,交友「寬」,是寬在人的社會身份,三教九流,無不可交,「慎」,是慎在人的內在品質。販夫走卒,只要品質高尚,心地善良,當然可交,但殺人越貨之徒卻斷不可交。交友不慎,導致貽害終生的事時有耳聞。從這個角度說,交友不可不慎。

  最後,交友的最高目的是心靈的溝通,提升彼此的精神境界。事業上的夥伴固然可以成為朋友,酒肉朋友卻要盡量少交。要多交彼此心靈相契、有共同追求、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樣的朋友才是人生的財富。也只有這樣的朋友,才能做到「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為了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父母在交友時一定要慎重。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人說,看一個人交什麼朋友,就能知道他的為人。同樣,看父母今天交什麼朋友,就能預知孩子明天會交什麼朋友。為人父母者,不可不慎。


4.家庭及社會中的禮儀規則


  交友是人生中最普遍的人際交往活動,以上我們詳細討論了父母如何在這方面為孩子樹好榜樣。除此之外,人們在一生中還有更多的社交活動,還要承擔多種不同的社會角色。那麼如何在更為廣闊的空間中學習禮儀?下面我們將從家庭與社會兩方面加以討論。

  在家庭範圍裡的人員有家人、客人以及鄰居等。只要有關係的地方,就有交往,就有待人接物的規矩,即禮儀。

  首先我們來看家人之間的禮儀規則。

  夫妻之間以互敬互讓為原則,平等相處,以平等的態度待人。首先我們要在夫妻生活的各個領域內求大同、存小異,力求縮短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同時也各自保持自由空間。中國古代有舉案齊眉的典故。說的是後漢梁鴻的妻子孟光給丈夫送飯時,總是把端飯的盤子舉得高高的,以示對丈夫的敬重。夫妻之間相互敬重,謙虛禮讓,既是幸福家庭的一個保證,也是一個家庭文明程度的標誌。在夫妻生活中,大男子主義尤其要不得。作為妻子,在家庭生活中要有獨立性,不要一味依賴丈夫。

  第二,我們應注意尋找兩人的共同情趣,這樣能增加夫妻間談話的廣度和深度,增進感情,尤其是要尋找彼此能夠共享的某些事物,使雙方充滿樂趣。

  第三,我們應隨時向配偶表達感激和愛情。丈夫對妻子做的每一件小事都表示感激之情,即便是給他熨了一件襯衣,也是如此。妻子對丈夫在生活上,工作上的幫助也應該表示感激。夫妻雙方經常使用。「謝謝你」三個字,翻譯成感情的語言就是「我愛你」。

  第四,我們應學會傾聽,關心對方的情緒變化,瞭解彼此的感受和需求。如果哪天丈夫回家後顯得憂慮和沮喪,這時給丈夫多點親呢和愛撫。同樣,當妻子鬱鬱不歡、沉默寡言時,丈夫要放下手中的工作,去聆聽妻子的心聲。

  第五,我們應學會處理夫妻吵架。夫妻吵架是家庭溝通的重要方式,吵架的原則是:

  一、不要逢吵必求贏,表達了心中的不滿就夠了。

  二、不要作最後的發言人。

  三、充分表達自己的情緒,但僅到語言為止。不可動手打人,摔東西。

  四、吵夠為止,不要心留余緒,不要克制。

  五、主動打破僵局,主動尋求和解。切不可以性愛的方式和解。可以用幽默的話,用自我批評以及積極的行動來表示自己求和的意向。

  第六,夫妻交流藝術的最後一項,「廢話」的藝術。現在一些婚姻學家們提倡夫妻間有時要說些「廢話」說得好聽點是要講講閒話。這樣可以增加夫妻感情的潤滑度,把閒話、廢話作為夫妻生活中必要的調味品。科學證明,談話是一種紓解壓力的有效方法。夫妻之間要多交談,更深入地表達、交流夫妻情感。

  父母與子女間的交往禮儀以「父慈子孝」為原則。具體來說:父母對子女要以慈愛為準則,關心子女的成長。不妨礙孩子的活動,給予其充分的發揮機會。開誠佈公地和孩子談家中的事,做到家中沒有什麼秘密的事。教育子女,愛子女沒有男女輕重之別。

  孩子對父母以孝為先。要善待雙親,且要同等看待,不可厚此薄彼;多與父母交談,以瞭解其看法、想法及感受;盡力敬愛父母,不以言辭或行為侮慢父母。盡力使父母心情愉快,少惹父母生氣;幫助父母從事並完成善舉,不陷父母於不義;對父母誠心誠意,不因父母的社會地位與經濟能力而表面做作與應付;言行盡量使父母引以為榮,不使父母因子女言行而抬不起頭來;盡力使父母信任與放心,而不使父母為子女的行為擔心;保持自己身心健康,以免父母憂慮掛念;以同情的態度來瞭解父母的時代與生活背景,不可以貿然視為落伍;父母如有過錯,子女應以委婉的態度耐心相勸;父母在物質生活上如需照顧,子女應盡力予以安排,勿使有所匾乏;父母生病時,子女應妥為照顧,盡力設法醫治;父母喪亡,子女應予以妥善安葬。

  現在我們再來看主客之間的禮儀規則。

  作為主人以讓客人感到賓至如歸的親切為原則。招待是一門藝術,它以各式各樣的方式進行著。當我們想到招待,我們就聯想到有正式請柬的引人注意的大事。當然,即使你只是在自己的辦公室內請人喝咖啡,也是在招待;當你跟一位朋友在館子裡吃便餐,你搶先付賬,也就是招待,總之,提供一個人某種吃或喝的東西,或以某種方法取悅他,這一切都是招待。要做好主人首先要選擇恰當的地點。親密的朋友,很久未見的親戚應該在家裡招待,一般的同事。生意上的夥伴可以在餐館招待。還要根據客人的喜好,選擇適當的親切的環境,喜歡熱鬧的,請他到夜總會;喜歡安靜的,請他到雅間。

  其次,安排考慮好陪客。如果客人是你的上級或同事,則應邀請他攜伴。如果你的客人攜伴,你也要攜伴相迎。如果對方單身,你就要考慮安排適當的陪伴,或是賓客都熟識的人,或是精於待客的助手、朋友。

  第三,安排好招待項目。宴會、舞會、娛樂等等項目都因根據招待的目的、客人的喜好而定。許多項目確實很貴,而且常常花費很多時間,但在同時,卻能圓滿地取悅客人,而且當你盡心於這項招待時,你的客人知道,他們在你的眼中非常重要。

  第四,設計好招待項目的內容。如果是宴會,安排菜單要多樣化且具創意。如果是茶會,銀器應閃閃發亮;瓷器要很漂亮;茶點的服務應是正式的,服務生必須事先受過正規的訓練。

  第五,考慮好餘興節目。如果你有餘興節目,將可成就一次溫馨、感人的招待。

  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客也有一定的禮儀。下面我們具體討論在不同的地方招待人或被招待時的基本禮儀。

  當你在餐廳招待人或被招待時

  對餐廳老闆表示謝意。

  你在一家餐廳訂了餐,最好不要再改變主意,因為他們為了給你保留席位可能拒絕了別的客人;你失約,他們就會受損失。若你是一位常客,訂席而未告知不去,這是讓你失去歡迎的最快的方法。記得打電話提醒他們你無法光臨,讓他們可以把位子供其他的客人使用。

  要準時。很多著名的地方有兩個營業高峰,他們算定你會準時光臨,如果你預約6點45分,到8點30分才出現,恐怕會遭到拒絕;因為這等於當天晚上為你保留了兩個座位,會使餐廳受到損失。

  如果參加晚宴的客人數目與你預約時的數目有所出入,應事先打電話告訴餐廳新更動的人數。

  主人的餐廳禮貌

  1在你舉辦午餐的當天早上,應打兩個電話。跟餐廳再確認你的訂席。跟你的客人再確認。

  2在你的客人之前抵達餐廳。因為若客人準時到達,會因無人接待而顯得孤獨和不安。

  3在見面之前就講清楚,由你付帳。

  4如果可能,在一個星期前邀請你的客人,這樣他或她就不會認為自己是不重要的人。

  5如果你請某個人到服裝有嚴格規定的地方,事先跟他講清楚,免得他到時因服裝不合適而坐立不安。

  5若你有重要的事與餐會衝突,你一就座就應把事實告訴你的客人,別靜靜地折磨自己,而且這樣會破壞你的注意力。如果你的客人知道你承受的時間壓力,會協助你使餐會進行得快一點。

  7把最好的位子給客人坐。若你與配偶邀請另一對夫婦用餐,安排丈夫和妻子靠牆坐(不是兩個女人並排坐),你和你的配偶坐對面,女主人面對男客,男主人面對女客。

  8客人先點菜。如果客人因為菜單是外文而不安,主人應協助客人點菜。告訴他什麼是招牌菜,指出你嘗過而且真的很好吃的菜餚。

  9先服務你的客人。注意酒先倒在他的杯裡,然後再倒你的。

  十若你跟幾位不和你一起工作的人用餐,別老是談工作的事。一起討論彼此事業上的利益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是,另一部分談話內容應該是與事業無關的,以對那些與你事業無關的人表示尊重。

  11如果你對食物和服務失望,不要當著客人的面向服務生抱怨。

  12到了餐會該結束的時間,作為主人的你,應發出信號。說一聲「買單」是最簡單的它表示餐會結束了。此時你可以悄悄地捕捉到服務生或領班的眼神,暗示你準備結帳。如果總額有爭議,而且很複雜,先簡短注記,但別在客人面前討價還價。

  餐廳做客的禮貌

  1別讓主人久等你的回音。在請束回函裡,馬上告訴他去或不去,若你無法接受邀請,他可另作安排。

  2著你無法參加,應親自電話向主人道歉、解釋。你也可打電話給主人,邀請他在兩個星期內吃飯,這也是你的責任,別再等他邀請你。

  3若你在餐廳等了20分鐘,而主人還沒到場,應打電話給他。若等40分鐘以後,留個字條給領班,即可離去。

  4若是一群人到達餐桌,別隨便挑個座位就坐下來,應等主人安排就座。

  5當你是某人的客人時,別為自己的事招呼服務生。

  6別抱怨餐廳或服務。

  餐廳用餐的基本禮節

  1注意你這一桌的音量。

  2應該盡量避免換座位。

  3不要在餐桌上打電話。

  4如果在你附近有一面鏡子,記得不要對著鏡子梳理頭髮、查看口紅、拉直領帶等等。

  5女性不要將手提包放在餐廳的桌上。應放在腿上或椅子下。

  5如果你正在減肥,或對某種食物敏感,或不能吃你面前的食物,這時什麼也別說。再沒有比節食更令人乏味的話題了;它對任何人都沒有吸引力,而且是個人自身的話題,若你不吃供應給你的食物,應推薦給人,若有人注意到你沒吃,只要回答你不很餓就可以了。

  在家招待客人或被招待的禮儀

  在家招待客人要予人親切。

  1若你家目標不明顯,給每位客人畫一張清楚的地圖,附上說明。

  2你的家應該有足夠預期客人就坐和用餐的舒適空間。

  3晚餐的時間安排恰當,便於客人參加,也便於客人回家。

  4安排好小孩,管理好寵物,讓客人享受一頓輕鬆的餐食。

  當你在別人家作客。

  1親切對待主人,熱情地招呼在大門口迎接你的任何人。

  2別在屋裡四處窺探。

  3別當成自己家轉來轉去。

  4避開主人的廚房。

  5別在主人的所有物旁邊轉來轉去。

  還有辦公室禮儀、送禮答謝禮儀、穿戴禮儀,以及鄰里、親戚交往禮儀。我們只要考慮到地點環境、人物對像和言行目的,那麼我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特殊情況,總結經驗,讓自己成為有禮有儀的現代文明人。


5.21世紀拒絕不懂禮儀的父母和孩子


  新的世紀即將來臨,21世紀是信息社會,它的高效運作是以信息交流為基礎的。在這樣的環境中誰擁有豐富的信息源,誰就有更好條件氣更佳機會獲得成功。你與商業夥伴關係良好,你們的合作就會是愉快的、有效的。你與同事相處和諧,你的工作。陞遷也一定會順利。甚至,你得體有禮的言行將是征服你的對手的第一步。所以,作一個有禮有儀的人是讓你人生快樂、事業成功的保障。

  21世紀的父母和孩子如果不懂禮儀,難免會出現生活不順、工作不順、人際關係難處等等尷尬的局面。

  我們試從旅行、工作、交往、穿著等日常事件來看不懂禮儀的種種表現。

  當你在外旅行時,如何自在、從容與人相處,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如果你曾經表現出下面所列的行為,那麼你是一個令人厭惡的乘客。

  在飛機上,自己先登機之後,就將手提袋或行李箱把置物架塞得滿滿的,造成其他後到的乘客無處可放行李。當空中小姐在為大家解說逃生方法時,因為自己已經非常瞭解,就視若無睹地與旁人大聲喧嘩,結果造成他人無法聽清楚空中小姐的解說聲音。鄰座的人很顯然地要埋首於工作,而你卻不停地找他談話。不斷地使用飛機上的電話。嚴重影響週遭的人。

  乘坐別人或單位的轎車時,自己挑選最佳座位。

  一個令人厭惡的乘客,不僅使自己名譽受損,沒有人會願意與你同行,就連你的家人、單位也會跟著蒙羞。

  在辦公室裡你可曾有下列行為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同事、上級或下級?

  使用帶有男性優越意味的字眼。如女人、傢伙、女主任等等。使用帶有性別歧視的稱呼在現代社會中是被視為落伍的、無教養的。使用帶有親呢意味的字語。如親愛的、哥們兒等。使用70年代以前盛行的男士對女士獻慇勤的舉止,會被視為做作與歧視。如,為女士把門扶住,以便於她通過。為她提著外套,方便她穿上。上、下車時疾跑到另一邊為她開啟車門。女士在座時,不討論公事。

  社交活動中使用名片很常見,你在遞送接受之時可曾讓自己讓別人如下列情況一樣陷入困窘的境遇?

  把自己的名片強遞給每一個見面的高級主管。早早遞出你的名片,尤其是面對完全陌生的人和偶然認識的人。在一大堆陌生人中散發你的名片。把有缺點、過時或髒髒的名片給人。用餐期間交換名片。

  穿著是禮儀的最基本內容,你可有下列行為而使交際受挫?

  穿上流行服飾,而它們很可笑,而且不適合你的生活方式。穿緊身衣,這種衣服使瘦子看起來骨瘦如柴,而且會使胖子看起來比原來胖兩倍。男士穿短褲上班,女性在公司露出塗了趾甲的腳部。

  還有穿過時的西服,不合身的西服。穿西服,讓內衣外露,穿衣領和袖口磨破的襯衫。在飯館、劇院和別人的家裡戴帽子、戴墨鏡。

  穿膝部有洞或骯髒的牛仔褲或破損的運動鞋、內衣式T恤進辦公室。

  新世紀的生活豐富多彩,新世紀的人們追求高雅和自然得體,這一切都離不開適當的禮儀規則。讓我們努力吧,成為有禮有儀的人,走進21世紀溫暖和諧的懷抱。


-----全文完-----


  
上一頁 b111.net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