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遠見>>父母的革命

雲台書屋

第五章 性觀念與自我


  保護意識的革命

  如何教孩子科學地自我保護


1.亟需革命的中國性知識現狀


  「食色,性也。」先祖留給我們的這句悠悠古訓,直接觸及了性的本體內涵。看,我們的祖先對性的認識是多麼開明、深刻。在人類與自然之間展開的你死我活的生存競爭中,人必須具有極強的集體作戰能力。這個集體必須有無數鮮活的生命,只有依靠這些生命的牢不可破的集體組合,人類才能戰勝自然。這一切的得來,必須以人類有極強的繁殖能力為前提。然而,遺憾的是,我們的祖先並不具備驚人的生殖能力,這樣,為了生存,性生活就被強調到了無以復加的重要地位。性,在我們祖先那裡,有著多麼神聖而崇高的使命。

  然而,當人這一具有高度智慧的動物成為大自然無可動搖的統治者,當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被溫文爾雅的文明時代所取代,性,逐漸失去了其至尊無上的地位。別的不說,拿我們中華民族這個古老的文明之邦為例,自從步入了文明時期,儒家倫理逐漸成為幾千年佔絕對統治地位的行為道德準則。人們對性越來越諱莫如深。誰都知道性生活是人一生必不可少的需求,但就是不能說,寧可讓它爛在心裡也不能讓它登大雅之堂;寧可容忍偷雞摸狗之類的穢行,寧可容忍青樓妓院這樣的宣淫縱慾的場所,卻不允許對它進行公開談論。這種延續幾千年的性觀念給我們今天的時代帶來的後果是災難性的。雖然我們的時代已步入了個性解放。自由平等的新時代,雖然性觀念已經逐漸由性愚味步入性科學的軌道,中國性知識現狀仍然令人憂心忡忡,遠遠沒有進入理想的性文明時代。

  (1)中國當代青少年性知識現狀大寫真張林是某重點中學初二學生,成績在班裡一向頂呱呱。

  然而,最近上課老是走神,精神恍惚,沉默寡言,老師提問,他的回答常常言不及意。找他談話,他躲躲閃閃,說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其實,他自己心裡清楚得很,這是因為他的陰莖經常莫名其妙地勃起而且上課時也時有發生。看到漂亮的女孩子,他總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過去從未體驗過的性衝動。他覺得這是很醜惡的事情,整天疑神疑鬼,甚至認為自己成了一個怪物,已經不是以前那個自己。

  有一天,他的同學悄悄告訴他,睡覺時,他的同學有一種白色的液體流了出來,平生以來,從沒有過那種飄飄欲仙的快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席話正好觸動了張林的隱痛,然而他當時除了有同學說的那種快感,剩下的就是深深的恐懼感,他聽說過遺精,聽到過「精盡人亡」的危險。他心裡總想著「一滴精子十滴血」,這樣下去,不知道哪天他就會突然死去,離開這個他還不曾充分享受的繽紛世界。

  於是,他越發沉緬於幻想,開始覺得昔日的刻苦用功學習變得毫無意義,學習成績直線下降。

  要是這個張林瞭解一些青春期的性知識,知道陰莖的勃起是男孩青春期生理發育的必然現象,知道正常的遺精現象並沒有「精盡人亡」的憂患,那麼一切將是另一番景象,然而,由於在性知識方面的嚴重匱乏,由於性觀念的極度落後,一顆希望之星從此變得黯淡無光,多令人痛心!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案例。

  瓊和楊自那次校園邂逅之後,彼此對對方的愛慕、思念之情如悠悠春水,日見其漲。第一次去楊家,因為家裡沒有大人在,瓊過得無拘無束,非常開心,渾身洋溢著青春期少女動人的氣息,楊也從心中感到有一種說不出的幸福。兩人在動人的樂曲聲中盡情嘻鬧、神聊,充分享受過去誰都沒有體驗過的全新生活。後來,兩人聊累了,說夠了,便關掉音樂,靜靜地坐在一起。瓊感覺到自己的那雙小手已被一雙滾燙有力的大手輕輕握住,她沒有拒絕,因為久久以來,她就渴望有這種醉心的幸福。

  楊突然站起來,神情詭秘,拉著瓊的手,「你敢不敢和我一起看張碟?」瓊的芳心劇烈地跳了起來,有一種很害怕的感覺。瓊心裡明白,楊說的是指三級片、毛片一類的影碟,然而剛才兩人度過的幸福時光給瓊帶來了極大的興趣,一雙小手長時間握在楊的手中早已令瓊芳心蕩漾;她在渴望著更大的快樂、幸福。儘管剛開始有點害怕,但這種緊張心理很快就被一種充滿激情的渴望所取代,「毛片是一種什麼樣子的片子,跟我小時看過的電影有什麼區別呀?」

  瓊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天的「罪孽」。她不知道自己那天究竟做了些什麼?不知道自己那天是怎樣離開楊的家的?她心中背負著一塊沉重的巨石,她無法理解自己那天的所作所為,無法原諒自己,同時下定決心:從此再也不理楊了。她不知道自己將如何面對父母。面對朝夕相處的老師、同學,面對將來的人生之路,整日裡恍恍惚惚,覺得每個人都在對她指指點點,每個人的目光都能看穿她。

  她不敢上學了,怕見到自己的老師、同學、朋友,更怕楊再來找她。她懷疑自己懷孕了,而每想到此,她就恐懼異常,看不到一點獲救的希望。於是,她徹底絕望了,覺得自己唯一的選擇就是自飲苦酒,離開這個世界,一死了之。她吞下了一整瓶安眠藥,給自己的父母和班主任分別留下一封遺書,懇請他們原諒……這是一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故事。要是瓊能夠對青春期性愛有一個理性的對待,並為此作好充分準備,讓愛情之河細水長流,而不讓慾望之火燒得自己神智不清;要是瓊能夠體會到性的欲裡一旦被激起,理智將變得軟弱無力,因而拒絕毛片的誘惑,規勸楊以溫柔的愛撫方式來滿足自己對性愛的最初渴望;要是瓊能明白一次愛河的失足並不會是千夫所指的罪孽,哪怕懷孕,接受人流,吸取教訓,一切都會重新開始,她和楊仍然會有一個明媚的未來……可是,瓊不明白這些,對愛慾的渴求與性觀念的落後把一個美麗的姑娘送上了斷頭台。

  諸如此類的案例還很多。很多。時針已指向20世紀末的最後一年,一個嶄新的世紀即將在我們面前拉開帷幕,然而,我們許多的青春期少男少女們在性觀念、性知識方面卻出現了令人痛心的缺失。生理方面的日漸成熟使他們萌動了最初的情愫;社會的日益發展開放、西方情愛藝術作品的不斷湧入使他們對愛情、對性慾作出了最浪漫的激情幻想,他們渴望體驗,渴望把自己的愛情理想變為現實。然而,他們對自己青春期生理發育狀況知之甚少,對一些突然出現的生理反應,如月經初潮、遺精等慌亂不堪,對自己性心理發展的過程更是一片茫然。這種極大的反差使他們無法解釋自己的愛慾衝動,因而陷入一種情愛盲動狀態,興之所至去「嘗禁果」。出了問題就全線崩潰,灰心絕望,彷彿自己的末日已經來臨。

  這就是我們廣大青少年的性知識現狀。試問,這樣一種性知識現狀下的中國新一代青少年怎麼能成功地跨越世紀的門檻,去迎接21世紀的全新挑戰?這樣的接班人怎麼去與下個世紀的日本青年、美國青年競爭?

  (2)世紀末中國父母性觀念現狀曝光

  父母是孩子最天然的老師。可以說,父母能否具備健康的性觀念,能否把必需的性觀念、性知識準確、及時地傳授給正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子女,能否針對子女在這一階段出現的種種「異常」恰到好處地加以引導,以達觀寬容的心態面對子女在性方面的種種誤解、失足而進行民主的對話、交流,對孩子正確的性觀念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那麼,我們的父母究竟做得怎樣呢?還是讓事實來說話吧。

  在北京市某重點中學進行的「對異性朋友的友情問題」的問卷調查中,只有4.3%的家長贊成自己的孩子交異性朋友,反對自己的孩子與異性朋友交往的家長竟達95.7%。

  這一調查結果是令人痛心的。因為面對同一問題,可愛的子女則有近50%的人贊同與異性朋友交往。這些杞人憂天的父母們壓根就認為青春期的異性友誼必然會導致早戀。一提起異性友誼就想到早戀,一想起早戀,便想起性過鍺和性犯罪,於是戰戰兢兢,談「戀」色變,恨不得把男女同學們隔離在兩個不同門的冰箱中,老死不相往來。一位重點中學高二的女生對此一針見血地指出:「大人們總是對這個話題如此敏感,我懷疑他們就是早戀過來的。」

  小張和王勇是對親密無間的異性朋友。高中兩年,他們一直保持著純潔的友誼。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友誼漸漸爆出了愛情的火花,兩人的心貼得更近了,一離開學校,兩人就泡在一起情意綿綿。有時上課,兩人也常常眉目傳情。

  沒多久,兩人的戀情被發覺了,老師通知了雙方父母。

  小張的母親盛怒之下,一見到王勇便瘋了,揪著王勇的頭髮連扇耳光,一邊打還一邊罵:「打死你這個臭流氓,臭流氓!」小張的父親也從後面猛踢兩腳,幸被老師及時勸阻。

  愣在一旁的王勇的父親說:「得得得,該多少錢就給多少錢吧。」

  說句實話,小張的父母並非不懂什麼叫愛情。他們都是過來人,也許對自己年輕時那段羅曼史還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可一旦幾十年過後,面對自己的孩子與他人孩子的戀情,卻表現出了無比的憤怒,充當起了衛道士的角色,視愛情為流氓行為,拚命扼殺孩子心中愛的火種。這是一種極其殘暴的行為。王勇的父親則認同自己孩子的行為確實「流氓」,竟然侵犯了人家女兒的青春,就應該賠償青春損失費,「該多少錢就給多少錢吧」。

  這就是我們的父母!放眼這個大社會,這樣的父母何止千萬?應該承認,他們的初衷是善良的,怕自己的孩子變壞。他們也有相當的性知識,他們也談過戀愛,也有過心醉神迷的戀情,但是他們的性觀念卻極度落後。可以說他們在年輕時代就不曾有過清晰、正確的性觀念,所謂的性知識也是偷偷摸摸,不可言宣的個人經驗總結,因此他們才會用極其野蠻、粗暴、愚昧的方式對待自己孩子的異性友誼、早戀。他們不知道良性的性教育,便只能以這種原始的暴力方式來消除自己內心深處積澱了幾十年的恐懼感。

  這種暴力壓制並不會讓這些愚父、愚母們那顆「憂患」的心安穩多久。誰都明白這個常識,暴力只會激起更加頑強的反抗,不管這種反抗是以相同的激烈行為還是以平穩的行動體現。沒有學會在心理上同他人親近的孩子,更加迫切地需要自我表露和情感交流。在父母道德規範的嚴厲壓制下,他們大都在行為上表現出溫順和恭敬,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慾望,甚至徹底地把它們壓抑下去,但內心世界卻是豐富異常,對性慾相當敏感,容易導致特定情況下的性愛越軌,或病態性行為。

  面對世紀末中國青少年及其父母的這種性知識現狀,我們的心情是沉重的。可以肯定他說,青少年對性的愚味源自於父母性觀念的落後。如果讓這些父母把自己培養出來的「性愚昧」接班人原封不動地帶入21世紀,中國的未來,不堪設想,一個個在性心理方面殘缺不全的未來主人翁怎能撐起21世紀的中國呢?

  革命的鐘聲已經敲響,一場全面更新性知識、性觀念的革命已經迫在眉睫。


2.科學健康的性觀念


  (1)父母應該瞭解什麼是性

  性,有廣狹義之分,限於題目內容規定,我們現在來談談狹義的性概念。性,即是指人在生物學意義上的天性和本能。馬克思說,人的兩大基本慾望,一是生存欲,一是性慾。因此,提到「性」,我們大可不必覺得有什麼羞於啟齒。

  性不過是與飢餓、口渴一樣的生理現象,是維持個體生存和民族繁衍興盛的必要條件。

  生活中我們常常耳聞目睹有關性的概念,比如,性行為、性愛、性交、性慾、性並性慾狂、性變態……舉不勝舉。對這些性概念的不斷湧現,我們的父母們常常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即使關心也只是在心裡想想,不敢輕易跟別人談這些名詞,更不敢對子女講解這些性概念的科學內涵。

  其實,這只能反映我們很多父母性觀念的落後。大家不妨想一想,為什麼時代越發展、進步,有關性的名詞越來越多的出現?還不是因為社會的進步,文明程度越高,人們的性觀念就越科學,越開放,因而越來越清晰地走近性本身。作為為人父母者必須瞭解一些與性相關的基本概念,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

  首先是性慾。性慾又叫性驅力或性動機。性慾是異性之間互相接觸的慾望以及在某種刺激下所產生的性交慾望。它是人類在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性活動中獲得身心快感的一種慾望。從本能的意義上說,性慾是生理上的,但人類滿足性慾的方式與人的社會文化息息相關。

  性行為。性行為是指男女之間帶有性滿足意義的活動,包括擁抱、接吻、手淫、通過性具獲得快感以及性交。從生物學意義上講,只有異性的性交行為才能導致精子與卵子結合,其他如同性戀、手淫、性幻想、使用性具等性行為,與性交行為不能混為一談,因此,廣義的性行為是指,一切實現性慾望、滿足性需求包括性生理需求和性心理需求的行為活動。

  「性」與「愛」的辯證法。「愛」是性滿足的基礎,「性」是表達愛的一種動力。缺乏情愛的性行為只能帶來生理上的滿足,而無法給予心理與精神上的享受。「性」是與生俱來的,「性」不等於愛,愛也不一定用「性」來表達。性愛不是一觸即發,不是片刻歡愉,而是恆久的關係。

  由性意識看性心理,性意識是指人類性行為中自覺的。

  有目的的性思維活動。性心理是人的性活動的心理過程。

  性變態。性變態也叫「性偏離」,是指人的性慾反常或性慾異常。性變態又稱「性歪曲」。「性精神病態」,是性行為和性心理的變形。它包括性愛對象的變異,如同性戀、戀物癖等,還包括性滿足行為方式的變異如異裝癖、露陰癖、窺陰癖、施虐癖等等。

  性道德。性道德是指社會用以指導和制止人們性行為的規範。我國主張兩性平等,保障戀愛,婚姻自由,認為離婚或喪偶者再婚是符合性道德的,而任何形式的通姦、賣淫和一切非婚的性關係都是不符合性道德的。

  性犯罪與性罪錯。性犯罪是指基於個人性慾目的,為滿足個人的性需求而不擇手段地侵犯他人人身權利,危害社會秩序,破壞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種種違法犯罪行為。性犯罪有侵犯型和淫亂型兩種。侵犯型犯罪包括強姦(輪姦)、姦淫兒童、強迫賣淫、性騷擾等。淫亂型是指嫖娼賣淫、淫亂性流氓集團、亂倫等。

  性罪錯是指犯了性方面的錯誤而違背了社會的道德規範習俗和某些法規規章。性罪錯既指對受害者有所傷害或威脅,如成年人的性行為中涉及到未成年人(無論是異性戀或同性戀者),還包括公開干擾社會秩序和破壞社會風尚的行為,例如製作、販賣淫穢物品等。

  (2)父母應瞭解孩子青春期性生理與

  性心理方面的特徵

  青春期是從兒童向成年期過渡的時期,年齡大致在10一20歲之間。

  青春期孩子在性生理方面的發育特徵很顯著。男孩的睪丸和陰莖開始增大;喉結開始突出;出現了陰毛,骨骼發育,身高迅速增長;聲音變得粗沉,有個別人乳房發脹;陰囊色素增加,腋毛生長,臉上開始長鬍鬚;出現遺精;臉上出現青春痘。女孩在性生理方面的發育特徵為:骨盆逐漸增寬,臀部增厚長圓,皮脂腺分泌增加,陰毛逐漸長成,出現月經初潮和月經週期;乳房開始發育、突出、膨脹,出現乳暈,乳頭色素由淺變深;臉上出現青春痘等等。

  青春期孩子在性心理方面的情況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

  疏遠異性階段。開始於小學五六年級,原來手拉手,頭碰頭的小夥伴兒,不知什麼時候變成了「兩大陣營」,彼此之間出現了距離。下課後,女孩一群嘰嘰喳喳,男孩一堆嬉戲打鬧,構成教室裡兩個世界截然有別的風景;偶爾在街上碰見異性同學,也只是把頭一低,算是不打招呼的招呼。

  接近異性階段。年齡再大一點,界限開始逐漸消失。男女生混合打球、跳繩是常事。學習上出現了問題,總是傾向於向異性同學請教。出外旅遊野餐,準是自然的男女搭配,男生處處表現出「護花使者」的風度,女生則總是尋找機會表現一下自己的持家本領。運動會上,拿名次的男生,除了收穫女生的祝賀、崇拜的目光之外,還有他們笑盈盈遞過來的毛巾、飲料。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男女同學共同參加的活動會變得更有趣。這一階段的特點就是喜歡異性,但並不限於一個特定的目標,接觸異性,也多半是群體的交往。

  愛慕異性階段。歲月流逝,當年的頑皮蛋和黃毛丫頭,逐漸出落成小伙子和大姑娘。這時,他們開始有了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和「白雪公主」的偶像。他們的目光會悄悄地、不停地注視著心目中的「偶像」,總會尋找機會和他們出去散散步,聊聊天。個人的小屋四壁上掛滿了自己喜愛的或崇拜的歌星、演員的照片。時時幻想他(她)成為自己的男友、女友。不定什麼時候,會突然收到一張小紙條,心驚肉跳一番。更甚者,不少男孩女孩開始大膽給自己的意中人寫情書,提出、表白自己的愛慕之意。在高中高年級和大學低年級,校園裡便出現了一對對「甜蜜蜜」,卿卿我我,好不開心。這一時期的少女便常常會有莫名的哀愁,渴慕異性的另眼相看,卻又心驚肉跳、害怕上當。

  (3)父母應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

  瞭解了科學的性知識,形成了正確的性觀念,熟悉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發育的特點,父母便有了一個可以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性對話的良好開端。

  首先,父母應該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性常識教育。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特點,告訴他們一些這一階段必要的性常識,讓他們始終對「性」有一個科學的瞭解,以健康、正常的心態接受「性」的方方面面。

  其次,父母在性生活方面要潔身自好。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出現性行為、性挑逗。和孩子一起聊天遊玩的時候,父母要盡量避免夫妻之間的那套「秘密用語。」一個家庭中出現第三者,家庭破裂;對孩子性心理健康發展是災難性的。

  父母要盡量做到夫妻關係和睦融洽。當著孩子的面和異性交往時,要表現得有分寸,更不要自私地把「第三者」帶入家庭中。

  其次,對孩子在青春期提出的各種涉及「性」方面的問題要用正確的態度予以對待。要知道,此時正是自己與孩子進行「性對話」的最佳時候。伴隨著和顏悅色、淺顯生動的講解,孩子會對自己迷惑不解的性問題釋然開懷,以輕鬆、愉快的心情投入新生活。比如,當孩子問「媽媽,我是怎麼生出來的?」對此,父母就可以用淺顯生動的解說告訴他:「當爸爸媽媽互相親熱的時候,他們喜歡靠得很近,接吻擁抱,媽媽肚子裡有許多多細小的卵子,爸爸有一種特殊的液體叫精液,當一個偶然的機會二者結合時,精液能使其中一個卵子,變成嬰兒,這就是你。」聽到這樣的解釋,孩子應該很滿足了,而且還會進一步增加對父母的信任和愛,對孩子在青春期出現的各種「出格」的行為,比如給異性寫情書,早戀,偷偷看淫穢書刊、音像,父母千萬別以暴力「殘酷鎮壓」或聽之任之,而是應該以寬容的態度對孩子進行耐心教育,與他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告訴他們,青少年時期是人一生發展最關鍵的時期,這一時期與異性的接觸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對異性的了解除了外貌特徵,很難更深入地瞭解對方的性格和為人。須知愛情不單是身體的結合,更是心靈的交融,這種靈與肉的交融需要雙方精神上的深入瞭解和溝通。愛情不是為圖一時的歡樂,而是謀求雙方感情的永篤和持久,而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的愛情,帶有極大的盲目性和危險性,這是與真誠嚴肅的愛情所不能相容的。同時,還應該鄭重地告訴孩子:青春期是生理成熟的高峰期,也是智力發展的高峰期。而青少年時期正是打基礎的時期,應當倍加珍惜,而不能被過早的戀愛所困擾,否則就會「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3.如果孩子初嘗了旱戀的「青蘋果」


  (1)「早戀」界說

  早戀,是一個極為敏感的話題。什麼是早戀?眾說紛壇。我們認為,戀愛是不是太早,不應單從年齡上看,而要從心理發育成熟的程度來判斷。青春期既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又是性心理發生變化,對異性產生愛慕感從而渴望結交知心朋友的時期。如果對愛情的真實含義有深刻理解並具有了愛的能力,又能處理好愛情和學業的關係,並決心把愛情之樹栽到收穫的季節,承諾並有能力兌現愛情帶來的義務和責任,那麼此時的愛就不算早,反之則可稱為「早戀」。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為「早戀」作了一個非常形象的界說:「每個人,無論男女,到了一定年齡是要談戀愛,要過家庭生活的。但是,如樹上的果實,是熟的好吃,還是生的好吃?像我們這裡的杏子,要是沒有成熟就摘下來好吃嗎?人也像果實,要長得成熟,有了學問,會做工作,又有養育子女的能力,就好比是成熟了,那時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幸福了。」

  在關於「早戀」的眾說紛壇的說法中,有人甚至對「早戀」這個詞本身的科學性提出了質疑。著名學者李銀河女士在其所著《關於青春期戀愛的研究》中,就認為「早戀」這個詞並不科學。她說「顧名思義,早戀就是過早的戀愛」。

  但是,何謂「早」?目前一般指中學時期,有時甚至包括大學。西方社會學研究者將十二三歲到十九歲的青少年的戀愛行為稱為青春期戀愛。相比之下,這一用語既給出了明確的時間定義,又未加道德評價。在研究現象時不加道德評價是一切科學研究的基本守則。

  (2)重溫早戀之旅

  對於「早戀」(姑且這麼使用),廣大父母的心態正如早戀中的少男少女一樣,遠沒有達到成熟。對於自己孩子所謂的「早戀」現象,父母的心是慌亂的。儘管幾十年前,他們走過的愛情之旅就可能嘗過早戀的酸甜苦辣,儘管他們的那一段又酸又甜的早戀後來發展成幸福永久的愛情,儘管他們也曾為自己的早戀同自己的父母進行過鬥智鬥勇的對抗,但是,當他們站在過來人的立場上,再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走上當年那條熟悉的「愛情之旅」時,他們徹底變了,變得不知所措,甚至不近人情,對孩子威嚇怒斥,恨不能一下掐滅這點剛剛升起希望的星星之火。這表明,我們的父母對早戀的認識相當感性和膚淺,甚至可以說,他們根本還未真正考慮過什麼是早戀,想當然地把早戀當成了洪水猛獸。

  「早戀」真的就像很多父母所以為的那樣子可怕嗎?還是讓我們的父母來重溫一下早戀之旅吧。

  一個女中學生談起自己的感情經歷時曾說過這麼一段故事:我不知不覺地喜歡上了他,總是偷偷地欣賞他的一舉一動。有時上課頭微微一側,向後方一轉就能瞥見他。他那樣高大,像山一樣坐在那兒,很直,背從來不靠下去,頭髮總是乾乾淨淨的,充滿著蓬勃的朝氣。有時,他發現了我的目光,便衝我一笑,露出兩個酷似影星的酒窩。

  也許,我這個人天生就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在我那裡,他是一個有頭腦、有智慧的人,雖然他的功課並不怎麼樣,但他的作文寫得很好,幽默詼諧又有深度。他還擁有我們這個年齡少有的成熟與穩重,他表面上看去特大眾化,喜歡武俠,喜歡足球,但他的方向都是經過自己認定的,而不是盲目地追隨別人。自己決定要做的事,不管別人怎麼看、怎麼說,他都會堅持到底。我最欣賞他的也是這一點。有時,我心裡有點彆扭、難過,到他那兒訴說一番,就彷彿他那裡是一個很安全、很舒暢的小港灣,能為你遮風避雨,又能為你揚起風帆,鼓勵你的下一段航程……聽了這段故事,你一定會有這樣的感覺:真溫馨、真美。哪怕這真是一段早戀,你恐怕也不忍心站出來橫加指責。然而,我們有的父母要說了,這有什麼好,上課不好好學習,胡思亂想,影響了今後的升學、工作,後果不堪設想。瞧,這就是我們有些父母!

  其實,十六七歲的愛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愛,它只是異性之間相互的吸引和朦朧的好感。也並未包括深層的社會內容,也不涉及到道德和責任,有的愛甚至排除了生理因素的渴求。或許,它就是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關心的話語,一個與眾不同的表情。它不是火山,也不是地震,我們的父母犯不著那樣手忙腳亂,提心吊膽,把一些本來很簡單的問題考慮得過於複雜,以至掩蓋了事物本來的面目。

  青春期是一個能使人格發生整體性改變的「危險期」。

  大多數時候,只要我們從從容容、平平淡淡地對待孩子的斜風細雨、潛移默化的轉變,信任他們、尊重他們,一切都可以安然無恙地過去。

  當然,對於父母來說,對孩子「早戀」的操心是必要的,但這種操心必須建立在正確理解孩子青春期性心理發展的規律之上。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情感豐富,他們喜歡以成人自居卻又無法獨立。青春期的騷動使他們坐立不安,茫然無助,而他們的心智大多數情況下又無法獨立解決這些由成長帶來的煩惱和苦悶。同時,父母在這些方面給他們的幫助是很少的,因此他們往往借助於和自己有相同心態的同齡人。

  性別的差異使他們充滿好奇和嚮往,渴望彼此間的傾訴和聆聽,從而理解青春期的焦慮和不安。多交異性朋友是情感認同和情感交流需求不可避免的結果,這一點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進入青春期以後,隨著生理上的日益發育成熟,性意識的萌芽,男女同學都會產生對異性的好感和愛慕,有一種與有好感的異性同學相互瞭解、交往並結為朋友的要求,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現象。對於上面提到的那個女中學生而言,性激素的大量分泌擾亂了原來的生理平衡,她開始意識到兩性本質上的差異,從而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情感體驗和主觀意識。她渴望男孩的關心與呵護,幻想在自己受傷害受委屈時能有一個安寧溫馨的港灣。在一定意義上,如果沒有外界的刺激,性別意識的自覺和性意識的萌芽,只處於自發狀態。

  在親近或依戀的過程中,色情的動機很少,幾乎沒有,或者是尚未意識到它,這時的「愛情」是理想的,朦朧的,帶有一定的完美主義色彩,它能促使一個健康的孩子發揮出自身的潛力,向所喜愛的人展示自己的燦爛和輝煌。

  隨著青春性意識的不斷增強,有些孩子的「早戀」有可能向「縱深」發展,比如接吻、擁抱、愛撫,甚至發生性交等性關係。之所以出現這種結果,是因為他們對性問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從內心深處感到異性吸引的存在和力量,有一種探索異性奧秘的願望。但是這種願望往往會受到來自家庭的嚴重阻礙。性心理。性問題在不知不黨中被劃為禁區而不許談論,甚至連男女生的正常交往的權力也有可能被剝奪。而與父母這種嚴加管柬相對的卻是社會上的各種關於性知識和愛情描寫的書刊。這些書刊雖不是為孩子們寫的,但是它們會使年輕人陷入壓抑的性想像中,這些想像對年輕人來說既興奮又危險。還有些淫穢錄相和光盤,更是赤裸裸地表現性愛,直接成為刺激青少年的性信號,使他們放縱自已,為了個人情慾,主動向異性示愛,在「早戀」的路上越走越運。

  有些進入「早戀」的青少年可能有這樣的心態,對寶貴的青春期戀愛採取非常隨意的態度。在愛戀上某一位異性同學受挫後,很快就對這段感情失去記憶,另覓新歡,尋找新的戀愛快感,完全沒有意識到,這種喜新厭舊會對對方造成多麼深刻的傷害。這種不正常性心態發生在花季中的青少年身上,比發生在成年人身上更觸目驚心。其中的致命因素不在這些青少年本身,而恰恰在我們那些視戀愛如洪水猛獸的父母身上。

  一個人的情緒、氣質、品質,至少有5%打上了深深的家庭烙櫻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是賴以生存的物質生活空間,一個健全而又充滿民主氣氛的家庭,是他的愛逐步成長的搖籃,他在這裡受到別人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愛護,情感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父母可以聆聽他的心裡話,在必要時期還可以給予引導和幫助,使他能明辨是非,富於理智。同時對於缺乏母愛或父愛的孩子來說,孤獨是難免的。他們無法在家庭中獲得滿足,從而更加渴望與異性建立一種親密關係。這樣的孩子,非常樂意和異性進行肉體上的親熱和精神上的交往。因此,父母千萬不能忽視對孩子的早期性教育,要以身作則,培養孩子在情感方面的道德心和責任感,引導他們走上積極健康的人生之路。

  「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鍾情?妙齡女人誰個不善懷春?」這是郭沫若翻譯的德國詩人歌德的著名詩句。誠如詩人接著所說的:「這是我們人性中的至聖至神。」青少年的性要求和性意識的產生是無法避免的,是生理成熟的自然現象,然而它是可以控制的。重要的問題是要讓他們懂得性的知識和有關性的道德觀念。一些心急如焚的家長抱怨時下流行的諸如壞女孩卡通是孩子早戀的直接原因,痛陳現今社會上的「性信息有誤導之實」。的確,家長們的焦切之情是不難理解的,所指出的問題也頗實在,但同時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一直盼望著快長大的孩子不僅生理上有了變化,更重要的是心理上也有了性意識的萌發,開始對異性產生好奇,願意接近甚至出現鍾情和懷春的情驚,若引導不當,早戀是有可能發生的。簡單粗暴的「壓服」方法會釀成悲劇。一位女同學發出這樣的心聲:「如果一味去禁止,去壓制,其結果只有適得其反。應該在說服教育的同時,明白這種空虛無聊是如何產生的,我想說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不要對早戀問題一味地批評、指責,我們需要真正的理解和教導,我們也有苦惱。」

  在如何處理早戀這個問題上,著名作家汪曾祺為我們樹立了一個開明的榜樣。當上初中的兒子把自己的戀情透露給父親時,汪曾祺沒有大發雷霆,而是給兒子提供溫和的忠告,甚至給兒子寫情書作參謀。正因為如此,汪氏父子的感情十分融洽,甚至達到了「多年父子成兄弟」的程度。


4.中國的父母,你為何如此保守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父母在戀愛、婚姻問題上對孩子的態度已經比20世紀初的父母們民主開放了許多。然而,在這樣一個階段,即從孩子性意識萌動到青春期結束這一段較長的時期,中國父母的保守程度依然沒有多大改觀。尤其是對正處於性意識覺醒階段的低齡孩子,父母們幾乎不約而同地封閉了他們瞭解性知識的渠道。「好好學習,別胡思亂想』,「你怎麼總問這些怪問題,沒你的事」,諸如此類。對於青春期男孩、女孩之間的交往,父母們常常保持高度警惕,有的甚至明確表示,不贊成自己的孩子與異性同學交朋友。對那種似友誼又似初戀的感情,父母們常常防患於未然,「這還了得,小小年紀談戀愛,以後還怎麼得了」,必欲拆散之而後快。至於那些在愛河中不慎失足,犯下錯誤的啞當」、「夏娃」們,父母對之採取的嚴厲措施,足以在這些孩子身上、心上留下永恆的創傷。……曾有人電話採訪過一位做過中學生心理咨詢的朋友,問她怎麼看今日父母在愛情問題上對子女的保守態度時,她曾毫不客氣地指出,「在這一問題上,今天的中國父母依然非常保守,這足以讓人擔心21世紀中國的領軍一代會陷入怎樣的戀愛盲區?」

  因此,不用多舉例,我們已可以毫不客氣地質問,中國的父母,你為何如此保守?

  (1)禮儀之邦的」性黑洞」

  如果真要追問今天的中國父母在性教育方面的保守根源、還得從我們這個國家千百年的禮教傳統入手。

  不錯,我們中華民族的確是一個古老的禮儀之邦,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歷代封建文人為之追求一生的人生理想。沒有哪一個封建文人把對愛情、慾望的追求擺在人生的首位,除非他是一個落魄不得志、放浪形骸的狂夫。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從這裡我們看到的只是禮教的「專制嘴臉」。三綱五常的專制大網殘酷封死了情慾的每一個發展機會。一部禮儀之邦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情慾被千刀萬剮的野蠻史。愛情是以平等、對話為前提的,真正的愛情從來都是心心相印,專制在這裡沒有市常愛情本身是反專制的,情慾更是一種衝破種種陳規,追求滿足、渴望實現自我的蓬勃力量。顯然,它們同專制禮教是格格不入的。「夫為妻綱」.你看到的是賢妻,做驢作馬,看不到愛情;「父為子綱「,你看到的是父親對子女方方面面的絕對統治地位,看不到父子之間的人性之愛,看不到父親對子女的性意識啟蒙、坦率平等的性對話。一個巨大的「性黑洞」貫穿封建專制的始終。

  在中國封建社會,性問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儘管「性」是每一個健康的封建文人,每一個溫良的「賤內」所不可避免的慾望,儘管最古董、最封建教條的衛道士也無法逃脫「性」,但是卻無人敢朗聲言「性」,想一下都覺得彷彿做了一件不可告人的醜事,甚至認為「情慾」是罪惡之河,會淹死人的,根本的否定性慾存在的合理性。有人要問了,這樣的殘酷現實會不會讓那些渴望「愛慾」的封建男人失去對情慾的追求,從而成為一個無慾的賢人呢?那才不會呢。

  封建社會男人可以娶三妻四妾,城市中有各種青樓妓院,這些特權足以使他們獲得性慾的充分滿足,同時又不失謙謙君子的風度,一石二鳥,為了維護這種默認的特權,他們便想方沒法扼殺愛情。

  對「性」所持的這種虛偽態度使那父為子綱的封建父母們難以正確面對孩子提出的性問題,更不可能讓他們有一個發言的機會。性問題,少兒免談,不談,栽進性黑洞後果自負。《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是個例外,他住在大觀園中,生活在脂粉圈裡,和她們自由玩耍、嬉戲,甚至發生性關係也無人過問,但就是這麼個寶貝也被他父親以「不孝逆子」的罪名差點打死,被後人罵作「潦倒不通事務,愚頑怕讀文章」的「臭皮囊」,徹底否定。可笑的是,賈寶玉的父輩中就有賈赦這個老色鬼,偷雞摸狗,連他母親大人的小丫環也想納為小妾,據為己有,滿足一時獸慾,而對他,賈府上下則無人敢公開聲討,因為他是長輩,長輩在性問題上有相當大的自由權,所以不必過問。至於晚輩,若有戀愛、性愛自由,那做父親的臉往哪兒放,豈不被同行親朋笑罵為「教子無方,有傷風化」。這可是千夫所指的罪名啊!所以封建社會的青少年從小就生活在一種性壓抑、性苦悶,沒有戀愛、愛慾自由的環境中,把青春期騷動帶來的生理、心理變化深深地埋藏在心裡,把各種永遠也得不到解答的性問題、性痛苦永遠塵封,把愛情這朵動人小花用雙腳踩碎。這樣,他們對性、對愛情的理解是畸形的、變態的,從妻子那裡得不到性滿足,他們便納妾,從家人那裡得不到愛慾滿足他們便流連於青樓妓館。對自己的下一代,他們像自己的父母一樣,有關「性」的東西什麼也不告訴他們,只要他們有什麼越軌,他們便毫不客氣地予以鎮壓。可以說,封建時代的父母在性問題上對自己孩子的保守程度是無以復加的。

  封建社會在性問題上對青少年的專制暴政造成的遺害是深遠的,直到今天,在民主、自由、平等觀念已深入人心的90年代的今天,我們還可以從當代父母身上找到封建遺毒的痕跡,「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對子女自由戀愛的不信任與橫加阻攔;子女在性問題、愛情問題上出了偏差,父母們便大發雷霆、威脅恐嚇。

  (2)對性自由的偏狹誤解

  一提起「性自由」,很多人總愛往「性交」上想,以為性自由就是自由選擇性伴侶,不受道德約束,像封建帝王一樣,可以與任何一位宮女發生性關係。這種理解是極為偏狹、荒謬的,因而才導致於人們對性自由、性解放的厭惡。

  至於那些把孩子的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的父母,「性自由」直接破壞了愛情、婚姻在孩子心目上的神聖性,提倡性自由,那無異於把孩子送進慾望的火坑,做父母的也將成為千夫所指的罪人,因而「性自由」在很多父母眼裡無異於洪水猛獸。

  其實,像中國這樣一個「性」被封閉了幾千年的國度,「性自由」具有巨大的啟蒙性和革命性。食色乃人之本性,它應該是自由的,壓抑「性」,就意味著對人的本性的壓抑,這樣下去,人也就不成其為人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父母們對「性話題」避之唯恐不及,彷彿個個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其實說心裡話,誰逃得了「性」,越是壓抑、扼殺,人身上的性慾越想尋找機會得到發洩。別的不說,女人的裹腳表明了什麼?表明中國古代男人的變態性心理。正常的性慾被殘酷壓抑,於是便瘋狂迫害女性,把她們變成自己洩慾的性具,從其畸形的小腳上滿足他們極度變態的性慾求。因而提倡「性自由」,從這種意義上說,就是一種人性的復歸。

  自由談性,不要種種禁忌,直面各種性問題,使人回歸到真實、自然的生存狀態,煥發出更強盛的生命力,找回失去已久的為人自尊是對一個現代文明人的起碼要求。因此,我們今天的父母不應該在孩子面前迴避」性問題」,相反,應該及時灌輸各種必要的性知識,讓他們在一種寬鬆的狀態上去自由。嚴肅地思考性,使其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都能得到自由健康的發展。

  但是,我們的很多父母不是這樣做的。比如他們粗暴對待孩子的早戀就是表現之一。早戀並不惡,惡的恰恰是我們父母對待早戀的粗暴態度。他們很少能認識到早戀在孩子心目中有著多麼聖潔無暇的地位。早戀的孩子更多的是在尋找精神寄托,尋找異性給他帶來的從未有過的迷人境界,這表明,原有的家庭教育已經部分地失去了對孩子的吸引力,父母應該及時地給他們分析早戀的利弊,讓他們回心轉意,把戀情轉化為真摯的友誼,以後慢慢發展。很多父母根本不懂得怎麼去引導孩子,他們根據自己的錯誤見解,認為「戀」必然是情和欲的結合,有情必有欲,早戀就意味著孩子年紀輕輕就放縱自己的慾望,放縱慾望就有可能犯罪,一味採取封殺的態度。玫瑰般的早戀變成了淋漓的鮮血。其實,這種惡劣態度只證明了父母性觀念的落後。早戀有那麼恐怖嗎?

  「早戀」跟性自由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可憐的孩子還不知道什麼叫性自由就已經成了父母心中那套「性自由」概念的犧牲品。

  (3)從過度關愛到過度保守

  中國教育和西方教育,從家庭而言,最大的區別在於,西方的父母和孩子之間大多能建立起一種平等的對話關係,父母充分尊重孩子的選擇,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平等,讓他們很早就進入社會去闖蕩、磨煉。而中國的父母和孩子之間則是不平等的命令關係。父母總認為自己的孩子這樣還小,那樣還不成熟,這樣令人擔心,那樣令人害怕,於是處處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尤其是當今中國的父母,面對家中僅有的那個千金小姐、萬金少年,握在手裡怕冷著,含在嘴裡怕熱著、事事為他們代勞,造成很多孩子在年齡很大以後生活能力仍然極低。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讓他們獲得一個自由選擇發展的機會豈不更好?中國父母一個最大的心態毛病是,他們想從這種過度關愛中獲得一種成就感,即讓孩子絕對聽從自己的話。老子養兒子,兒子就得聽老子的話。這似乎是天經地義,但誰敢說,這種天經地義有多少科學依據呢?子女也是人,父母關愛他們是人類生存、繁衍的神聖義務,但子女同時又是新一代,他有權力選擇自己的活法,父母的意見只能作參考。孩子大了,讓他自己去飛,只是在飛行途中適當地導一下航就可以了。

  正是這種想從極度關愛中獲得絕對指揮權、統治權的虛榮心理使中國父母變得更加保守,孩子是自己生的,當然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因而也天然具有支配權。孩子在戀愛問題上永遠是不成熟的,永遠可能走歧路,因而要始終不斷地控制他們的方向,若給他們民主、自由,誰敢斷定哪天他們不會心起逆膽,脫離自己的控制,這樣,自己多年的心血也就白流了——這就是相當多的父母群對孩子「性與愛」的教育心理。這樣的心理無疑是極端荒謬和虛偽的,是封建家長制觀念的遺毒,誰說你撫養了孩子就一定得千方百計地從孩子身上索取?這是對孩子自由、平等權利的粗暴踐踏!

  中國的父母呵,你為何如此保守!


5.都市帶給孩子的安全隱患


  人是要趨利避害的。但尚處於身體和心理發育階段的孩子,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都很缺乏,屬於社會上的的弱勢群體,往往「趨利」勁頭十足、「避害」意識不強,一旦遇到威脅,往往驚慌無著,受到傷害。

  在五光十色的都市世界裡,孩子可能遇到的安全隱患是很多的,出走、拉幫結伙、冒險、性氾濫、流行並兇殺、搶劫……稍有不慎,一個個稚嫩的幼犢就可能受到傷害。

  (1)家庭安全隱患

  下面是一則真實案例。當事人小白是一名初中三年級的學生,她這樣訴說——我真想遠離這個世態炎涼的社會,遠離這個可惡的家。

  在家裡,家人動不動就對我發脾氣,我若稍有差錯,等待我的就是父親的巴掌、哥哥的恥笑。小的時候不懂事,可今天我已經17歲了,而且是初中三年級的學生了。對於家人的這一做法,我心中非常憤恨。可是,我怕威嚴的父親。

  我怕居高臨下的哥哥。我有苦不能說,因為怕同學笑話我,我有淚不能流,因為我怕父親、哥哥會對我更凶。我曾經想到過死,可我不能讓媽媽傷心,也不忍心捨棄自己未成就的學業,悄然而去,就這樣度過一生。我不知道該怎樣?

  ……這幾天,我的心裡突然萌發一個奇怪的念頭,——離家出走,我一個女孩家又怎敢一個人去獨闖江湖,又讓我奔向何方呢?可是人生悲愴世態炎涼,已讓我這個17歲的女孩子飽嘗夠了。想死不能,或許出走是最好的辦法。

  茫茫人海,等待這個小姑娘的將是吉凶未卜的前程,一朵嬌嫩的小花隨時都會被一雙雙罪惡之手掐碎。

  可以說,在都市帶給孩子的各種安全隱患中,家庭隱患是最根本的隱患。因為,孩子最溫馨、最安全的港灣應該是家庭。然而家庭常常是孩子最沒有安全感的地方。夫妻吵架不和,丈夫脾氣暴躁,毒打妻子,會讓孩子活得心驚膽戰,隨時可能出現的夫妻離異使孩子處於「敢問路在何方」的悲慘境地;對孩子在生活,學習方面遇到的問題,父母總是苛刻嚴求,把種種自己都達不到的標準強加到孩子身上,動不動就咒罵毒打,當孩子出現了較大的失誤,比如早戀、偷竊、打架等,有的家長一怒之下可能把孩子臭揍一頓,甚至棄之不管,逐出家門;父母本身不能以身作則,與社會黑暗勢力狼狽為好,沆瀣一氣,孩子隨時隨地可能被眼前的黑暗整個席捲……上述這些方面僅僅是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安全隱患中很少的一部分。真不敢想像,當我們把目光越來越集中於社會安全隱患時,家庭竟然是這樣一個危險之源。

  (2)交通安全隱患

  隨著都市人潮越來越洶湧,車流越來越大,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交通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那些成天奔波穿梭於學校、家庭、街市的孩子,該生活在怎樣一種危機四伏的火山口。

  首先是汽車安全問題。現代的都市街頭,越來越多的持有駕照然而車技差得要命的「司機」駕車在繁華的街頭呼嘯往來,越來越多的精神抑鬱者、變態者、酗酒者開車衝向了街頭。對於那些走路搖搖晃晃,交通安全意識薄弱卻已騎著自行車飛奔的孩子來說,死神隨時會向他們伸出冷酷的雙手。

  其次是交通安全意識問題。交通安全意識問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是,又有多少都市公民在真正地遵守交通規則呢?紅綠燈是用來保證交通順暢、交通安全的,然而交通事故發生最多的常常是紅綠燈閃爍的十字街頭。為了搶所謂的時間(有人甚至沒有緊急之事)在紅燈大亮之時,向大批的人掩殺過去,很有可能幾條性命就要橫屍街頭。車流被阻了,司機破口大罵、這群人便在罵聲中揚長飛去。想想我們的孩子看到這種場面,他們會對交通安全意識產生多麼大的疏忽,對種種處心積慮制訂出來的交通規則會產生多大的疑問。於是他們便會群起效仿,甚至會對紅綠燈視而不見,結果一棵小樹還未長成就中道夭折。

  (3)流行病安全隱患

  有人說流行病是都市人內臟中的一條蛔蟲,怎麼消滅也不能根除。原因很簡單,都市人群太稠密,尤其是在大都市。這樣帶菌者只要一進入都市,疾病便會很快流行開來。

  另外,日益惡化的都市環境(水、空氣、植被)也使得都市空氣極易成為病毒傳播的導體。再則,由於賣淫嫖娼等社會醜惡現象的死灰復燃,與性有關的流行病日益猖獗。

  在目前的大都市,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人口稠密,而且流動人口數目龐大,他們的健康狀況好壞極大地影響著都市市民的身體健康。比如像流感、肝炎、霍亂、性病等流行病,帶菌者常常是外地流入人員。在一部香港拍攝的電影《埃博拉病毒)中,那個從南非帶著埃博拉病毒回到香港的中國男子,給香港市民帶來了深重的恐懼。影片的結尾是沉重的,由於埃博拉病毒在空氣、水、食物中都能傳播,如果不穿上防毒衣服,面對面交流都會使對方染毒,這樣,埃博拉病毒實際上是一個馬不停蹄地向都市人掩殺而來的惡魔。比埃博拉病毒稍為少一些恐怖氣氛的艾滋病,也是在海內外交流中,由海外華人和外國人帶入內地大都市的。目前,都市大小團體都在鑼鼓喧天地同艾滋病開戰,但是,在艾滋病惡魔面前卻顯得舉步維艱。

  近年來,由於都市自然環境日漸惡化。空氣的質量越來越差。比如北京,工業廢氣排放量相對瀋陽這樣的工業城市來說稍微好點,但是公交車、各單位小車、出租車、私車正越來越擁擠在大街小巷,尤其是出租車、私車的增加數量更是大得驚人。北京街道上飛馳的黃色小麵包車,被北京人戲稱為「黃災」。它的耗油量、廢氣排放量大得驚人,1998年歲末,北京市首期治黃工程便是淘汰成千上萬輛「黃的」。

  這麼差的排氣質量給都市人帶來的安全隱患是巨大的,再加之都市之外的自然環境也不斷發生不祥的轉變,如全球氣候變暖。這兩年北京隆冬的氣候溫暖得很,人們找不到冬天的感覺。這樣許多本該被凍死的病菌大量繁殖,活躍起來,進入骯髒的空氣。可以說,現在惡劣的都市環境給我們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西方的性觀念也逐漸傳入我國,社會道德意識有所下降,賣淫嫖娼等社會醜惡現象死灰復燃,極易成為流行病傳播的途徑。目前,與性有關的流行性疾病在都市呈增強趨勢。淋並梅毒、尖銳濕疣等性病有捲土重來之勢。艾滋病也早已傳人我國,它的流行速度和危害程度是其他種性病所不可比擬的。染上它的人幾乎沒有成活可能。而讓人談虎色變的埃博拉病毒,也由非洲傳入。這種病毒比艾滋病更瘋狂的是它的發病率高得驚人,而且時間極短,一個人只要帶上了埃博拉病毒很快就沒命了。傳播渠道幾乎是無所不入的,埃博拉簡直是毀滅未來都市青少年的冷血惡魔。

  (4)社會安全隱患

  生活在都市裡的社會安全始終是每一個都市市民所關心的重大問題。對正在成長髮育期的中國青少年一代,城市社會風氣良好與否,社會治安有效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們能否有一個健康發展的未來。

  1998年,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大批國有企業兼併重組,成千上萬的幹部、職工紛紛下崗分流。較悲慘的部分人甚至流落街頭,成為失業者和無業遊民。這為社會治安的穩定帶來了嚴竣的考驗。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國家政府對下崗分流做了周密安排,因而社會還保持著較穩定的狀態,但對於一些過去的老牌工業城市,像瀋陽、長春、哈爾濱,下崗、失業工人的生存、發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部分人心目中產生了悲觀不滿情緒。他們不會像有些衣食無憂的人那樣去空談大度容忍,他們在生存受到威脅又不能及時得到援助時,便轉而把仇恨向社會的無辜者傾瀉。在長春,1998年發生了這樣一起惡性案件。一群對社會心懷仇恨的人發誓要用磚頭、斧頭弄死幹部、學生,一磚頭往後腦勺一拍,非死即傷,嚇得長春市大中小學生在夜晚都不敢單獨出門。在哈爾濱,當地一些人甚至產生了排外情緒,命案時有發生。生活在這樣一種人人自危的社會環境中,青少年會形成怎樣一種社會心態呢?

  他們缺乏分辨力和自我保護意識,他們隨時可能受到傷害,也隨時可能捲入流氓犯罪團伙。家庭的挽救能力是有限的。他們能用多少有說服力的例子去教育孩子呢?有時他們自己也愁緒滿懷。有的父母竟至於對孩子的行為不聞不問,任其發展。在西安,曾發生過這樣一起案子,一群年齡僅7一16歲的孩子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屢屢作案,強姦婦女,姦污幼女,偷盜、搶劫、無惡不作。很多成年人想不通,為什麼這些乳臭未乾的毛孩竟能強姦婦女?為什麼那些身高丈二的成年人竟會束手就擒?這些孩子的家長幹什麼吃去了?

  這個案子對廣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該造成多麼大的衝擊?顯然,誰也無法低估這個問題。孩子不是生來就賊心賊骨,他們是無辜的,他們的墮落很大程度上應歸因於社會風氣的惡化,歸因於家長沒有行之有效的挽救辦法。

  (5)傳媒安全隱患

  最後再談談傳媒安全隱患。1998年,《北京青年報》連續登載了好幾起發生在美國的少年兇殺案。說來讓人目瞪口呆,這些孩子沒有任何故意的殺人目的,只是因為美國的各類影視圖書、電腦網絡作品中充斥了大量的持槍械行兇的內容,這些孩子看多了便見慣不驚,認為持槍行兇是一種很男子漢氣概、很刺激的遊戲,因而便爭相效仿,偷出家中的槍支向放學離校的孩子,盲目開槍取樂。這就是傳媒對孩子心理的誤導。那麼,我們的國家有沒有呢?當然有,比如反映性題材的電影、電視、錄相氾濫,就可能危害青少年的身心願康。儘管有很多成人生活片明令禁止小孩進入,但是很多從事影視放映的影院、錄相點雖堂而皇之地寫上未成年人禁止入內,但是這不過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伎倆。很多遊戲廳的遊戲軟件中就或多或少的夾雜色情內容,而這樣的場所往往是青少年最喜歡光顧的地方。想想我們的青少年要是長期接受這種媒體誤導,他們怎麼會不學壞呢?怎麼會不成為既損害別人又被別人損害的人呢?


6.讓孩子成為父母的監護人


  我們一向說,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因為父母有養育子女的義務,要把子女從無知。懵懂的狀態培養成各方面都比較成熟老練的社會人,因而要時時注意把握孩子的成長髮展脈絡。反過來,讓孩子成為父母的監護人,這一主張接受起來恐怕有點困難。孩子什麼都不懂,怎麼能管父母呢?這豈不是長幼不分了嗎?但是,這種反對之聲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已經沒有多少氣勢了,只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封建家長制延續了幾千年的文明古國,才會出現一片反對之聲。可不?「父為子綱」,上千年封建社會,父母之命,猶如板上釘釘,哪個孩子敢有不同意見?父叫子死,子不得不死;父與子,母與子從來都是長幼、尊卑的關係,談不上什麼平等、商量、對話。即使到了今天,中國在民主、自由、文明的社會主義道路上走了幾十年,中國的家庭已經同封建時代的家庭有了巨大的變化,但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尊卑現實依然存在。父母決定孩子的命運,父母說了算,孩子被送進了機床,隨父母之命任意接受鑄造。你卻要來一個什麼讓父母成為孩子的被監護人,這豈不是癡人說夢嗎?

  這就是中國父母迄今為止仍然沒有走出的教育思想誤區。我們這樣說有自己的理由。首先,我們國家已經步入了文明的現代社會。人生來是平等的、自由的。孩子出生進入了社會,他便是社會的成員之一,享有社會賦予每個成員的權利和義務,父母的神聖使命就是正確地引導孩子怎樣獲得這些權利、履行應盡的義務。父母和子女之間只有長幼關係,沒有尊卑關係。子女絕對不是父母的工具,父母更沒有特權對子女濫施淫威,發號施令。「成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今天的子女是未來的父母、今天的父母是昨天的子女,因此,彼此之間完全平等,父母和子女之間應該是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朋友關係。因此,子女是完全有權利監護父母的。其次,從目前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狀況來看,由於社會普遍的民主、自由意識不斷增強,孩子的見識面越來越廣,對很多事情他們都有自己的主張,喜歡獨立作出選擇。

  另外,很多父母感到孩子越來越不聽自己的話,該買的買了,該給的給了,但孩子就是不聽話,不好好學習。其實,這正反映了孩子有自己的主張、見解,對父母在生活中言行不一的習慣有所瞭解和反感。當父母教育這些孩子時,他們當然不服氣了,「上行下效」,身教比言傳更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因此,孩子給父母當監護人是必要的。

  怎樣讓孩子成為自己的監護人呢?

  (1)重在啟蒙

  由於受漫長的封建家長制教育思維的影響,很多父母一時難以接受自己成為被監護人角色。從小在家中沒有發言權,對父母言聽計從的孩子更沒有可能對父母的行為當面提出自己的批評意見。因此,要實現讓孩子成為自己的監護人這一目標,父母應該更新觀念,視子女為摯友,同其進行平等對話、交流,探討自己過去教育方式的優點和不足,請他們今後對自己方方面面的行為大膽地提出批評。這就為孩子參加到家庭生活的主流中來創造了一個民主的氛圍。

  (2)積極監護人

  通過啟蒙,讓孩子獲得監護人的權利後,父母就應接受孩子來自生活方面的批評。父母應該做到孩子監護的是以下幾個方面:民主問題、道德問題、情感問題、責任問題。所謂讓孩子做積極的監護人,就是讓孩子在上述幾個方面對自己的言傳身教提出批評意見。權力如果失去制衡,就會產生腐化,如果沒有孩子的積極制衡,家長是很容易走向極權主義路線的。

  就民主問題而言,這是家庭教育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孩子怎樣在民主問題上行使「監護人」的權力呢?首先要讓孩子對自己的興趣愛好、理想目標有自主選擇的權力,父母僅提供中肯的參考意見。其次,對我們父母本身的言行舉止,孩子要有發言的權力。比如,爸爸通宵達旦地玩麻將消遣,父母成天忙於工作,疏於家務,很少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孩子都有權力及時轉告父母,要求他們作出調整。對於父母之間發生爭吵,出現情感危機,孩子心中有苦水怨言,向父母提出抗議,父母都要聽得進去,及時化解感情危機。

  再次,對孩子的就業求學問題,父母應該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避免老子說了算,一味包辦代替。:對於道德問題,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我們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大講仁義道德,而自己卻不能很好地身體力行。拉關係,走後門,溜須拍馬;自己犯下錯誤甚至違反國家法紀;有的父母不顧家庭穩定:在外面尋花問柳,引入第三者。這些問題都是道德問題,父母在這些方面做不好,怎麼可能空談道德去教育孩子呢?孩子天天生活在父母身邊,不可能對父母的行為完全一無所知。這時候,孩子如果有權力及時對父母的行為提出善意的批評,父母及時悔悟並迷途知返,一個充滿愛和安全感的家庭還會重新出現。而當你們板起面孔,斥責孩子大人的事情少管時,就會對孩子正確道德觀念的形成產生極惡劣的影響,使他們對父母產生信任危機,以後父母再談什麼道德教育,他們就會嗤之以鼻了。

  對於情感問題,孩子是很敏感的。夫妻之間關係融洽,恩愛有加,孩子往往能從家庭獲得極大的信心。丈夫、妻子各顧各,只是吃飯、睡覺時才待在一起,沒幾句好聽的話,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得不可開交,孩子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夫妻關係進一步鬧僵,動不動就以離婚相威脅,這時候,最大的受害者將是孩子。離婚對孩子而言意味著將從此失去家庭失去愛,無論隨父、隨母,自己都有可能成為負擔而遭歧視。如果父母能讓孩子對大人的情感問題真誠發表意見,孩子肯定有很多心裡話要說。如果父母能從孩子的直言無忌中幡然悔悟,及時言歸於好、孩子的未來也就不會那麼凶多吉少了。

  對於責任的問題,很多父母認為自己對孩子體貼周到,就盡到了做父母的責任。其實不然,父母往往只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要啥買啥,卻常常忽視孩子的心靈,忽視孩子對愛心和情感的渴求。

  下面我們來作一下對比。我們今天的父母大多是從貧困、飢餓、動亂、戰爭的年代走過來的。他們嘗夠了貧困。

  饑寒,但是他們的心靈卻是充實的。他們在同貧困作抗爭的歷程中,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使自己的精神世界無比充實。豐富,樂觀向上,反而把物質慾望的滿足看得很淡。相比之下,我們今天的孩子在物質生活方面不缺什麼,精神世界卻越來越貧困。原因何在?是我們的父母忽視了對他們的心靈關愛。這就是一種對孩子沒有責任心的重要表現。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最需要的就是情感的培養和發展。父母們常常把孩子的玩皮,耍小脾氣,當成是不成熟的表現。殊不知,這些正是孩子向父母發出的信號,要求父母給予更多的精神關心。如果我們的父母能夠重視孩子在精神生活方面提出的各種要求,如看連環畫,電視;喜歡交小夥伴、異性朋友;喜歡出去玩、蹦蹦跳跳、開開心心,並及時予以啟發。

  開導、滿足,那麼孩子的身心就會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3)消極監護人

  在更多的時候,孩子對父母有意見,常常是以一種消極的方式表現出來。下面,我們試著加以說明。

  實際上,大多數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間是沒有民主可言的。這時候,孩子常常忍氣吞聲。比如孩子想出去踢球,爸爸一聲令下:不准去!孩子嚇了一跳,當然不再說什麼,於是學習的時候心不在焉,玩筆,玩小東西,做題丟三落四,漏洞百出。這其實就是在做一種消極的反抗,你不讓我踢球,行,那我也不好好學習,氣死你們!父母如果細心一點,琢磨孩子這些反常行為後面潛藏的是什麼,並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合適,今後應該從哪些方面予以糾正,這樣,一個家庭的民主氣氛就逐漸形成了。

  有一個小學生在一次數學測驗得了滿分後,興沖沖地拿著卷子給爸爸看。沒想到,那個在麻將桌邊上已泡了大半天的老爸頭也不抬,隨手從衣袋裡拿出100塊錢,「給,獎勵你一百塊兒.買冰棍吃。」孩子的歡喜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把錢往他爸頭上一扔,「我不要錢!」扭頭就走。他老爸臉上一片茫然:「這孩子是不是學傻了,連錢都不要了。」其實,他當時應該反躬自問,自己對孩子的成長進步是否太缺少責任心、缺少愛心了呢。

  21世紀是一個需要建立全新家庭觀念的世紀。父母和孩子之間那種舊有的關係必須得到巨大變革。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監護人,孩子更應該成為父母的監護人。這樣,我們跨世紀的一代孩子才能真正成長為21世紀合格的主人公,在激烈的競爭、挑戰面前站穩腳跟,昂首奮進。


7.讓孩子遠離毒品與犯罪


  (1)讓21世紀的孩子遠離毒品

  生活在本世紀90年代的父母恐怕對毒品的危害多多少少有些瞭解,要對青少年進行反毒品教育,這是廣大父母、家長都能意識到的觀念,但是,反毒品宣傳的措施卻非常單一,而且搔不到癢處。組織青少年看幾次圖片展、錄相資料,這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且讓我們來看看現在的父母是怎樣對孩子進行反毒品教育的。

  重視程度不夠。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毒品的猙獰面目對很多中國父母來說還比較陌生。毒品的危害有那麼嚴重嗎?我周圍也很少聽說過誰在吸毒呀!潛意識中,很多父母就沒有把毒品這個潛伏在每一個青少年發展道路上的惡魔看清楚,因而所謂的教育也就是漫無邊際地說說而已。

  措施單一。很多父母對毒品的危害認識程度不夠,因此極少主動向孩子進行反毒品教育。即使是學校要求父母這樣做,他們也只是簡單地告訴孩子毒品是什麼,至於孩子要問毒品有哪些害處,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反正有害,不沾染毒品就行了。

  可見,父母目前對孩子的反毒品教育還遠遠地浮在表面,沒有觸及問題的根本。這是令人擔心的。就目前這種認識程度,下個世紀的孩子非但不能遠離毒品,反而會離毒品越來越近。

  專家告訴我們,我們的父母應該對孩子進行全面的反毒品教育。首先,要認清什麼是毒品,並對毒品的危害有清晰、深刻的瞭解。其次,對孩子進行反毒品教育必須增加一走的透明度,比如可以帶他們到戒毒所參觀,親眼目睹癮君子的慘狀,讓他們一提起毒品,就有一種刻骨銘心的痛恨。

  可以請一些已戒毒的人談一談自己的痛苦經歷。最重要的是,要想盡一切辦法為孩子的前程作好各種準備,尤其要培養他們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培養他們樂觀向上的生活作風。

  路是自己闖出來的,孩子在成長途中,「如果親身經歷奮鬥的艱難與成功的喜悅,那他們在陷入困境時,就越能以頑強不屈的意志戰勝困難,走向光明。要知道,悲觀、仿惶、厭世是毒品最親近的朋友。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就對生活、理想失去了信心,得過且過,那他很容易就會走向吸毒的深淵,再多的反毒品教育也無濟於事。

  (2)讓21世紀的孩子遠離犯罪

  青少年由於人生觀、世界觀還未完全形成,他們對未來。對世界雖然充滿了新奇和幻想,但是還缺乏真正區別善與惡、美與醜的能力,如果家庭不能為其創造健康、良好的環境,如果不能對他們的行為、思想作積極引導,無疑將導致誘發青少年犯罪的各種隱患,導致種種不良現象日趨嚴重。

  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可以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而其中最主要的誘因就是家庭的殘缺不全、父母對孩子的一味溺愛以及色情文化的腐蝕。

  殘缺不全的家庭往往會導致孩子的心靈發展走上歧路,極有可能導致犯罪。有些孩子在家中得不到溫暖,看到別的孩子這樣那樣,於是就產生了心理不平衡,容易誘發孩子的反社會心理。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父母感情不和甚至出現離異的家庭中。父母感情不和,苦的是孩子。尤其是父母離婚,後,孩子面臨著失去愛、失去溫暖和生活保障的險境。他們渴望能像別的孩子那樣從父母那裡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現實是殘酷的,不但願望得不到滿足,而且隨時可能受到其它孩子的白眼和歧視,從而導致他們的心靈扭曲變形,再加上社會上一些黑暗勢力的誘引,很容易就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城市裡,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由於家庭條件越來越好,父母總是想方設法滿足孩子的各種物質要求,要什麼給什麼。孩子口袋裡的零花錢數目越來越大。他們支配這些錢的途徑無非三條,一是吃,二是穿,三是玩。吃的越來越時鬢、名貴;穿的越來越新潮、高級;玩的越來越新奇、刺激。這些物慾的滿足都需要大量的金錢作鋪墊。而父母不可能無限制地給零花錢,不同的父母由於經濟狀況不同,給孩子的零花錢數量也相差甚遠。因此如果孩子的物慾一旦被刺激起來或一時得不到滿足,他們很可能通過別的途徑獲得金錢。孩子年齡少,獨立謀生的能力幾乎沒有,最方便的途徑就是搶、偷、摸了。

  隨著電腦在城市家庭的日漸普及,色情文化也就從書籍、影視轉移到電腦中。近兩年,隨著vcD光盤、影碟機風靡全國,青少年有越來越多的機會從光盤和網絡看到、收到色情信息。據美國的一項調查表明,1994年因特網上有45

  個色情圖片和文件。這些色情文件和圖片每天被查閱600多萬次,網絡上平均每天可收到1232個色情信息。

  這就為青少年接觸色情信息提供了無數的機會。青少年正處於青春發育期,性意識逐漸萌發,本來就有的性衝動加上黃「色圖片、影碟的誘引,乾柴就容易燃起熊熊烈焰。同時,青少年的模仿慾望極強,很多青少年從電腦網絡中獲取色情信息,尤其是觀看色情鏡頭後,產生了極強烈的模仿慾望,總想找自己周圍的女同學下手。北京市少管所關押的少年犯中,有80%是因為看了黃色錄相和色情影碟後走上犯罪道路的。

  通過以上這些觸目驚心的事例,應該足以引起我們的家長高度重視了。怎樣使21世紀的孩子遠離犯罪應該成為各位家長考慮的首要問題。出發點當然又得從家庭教育說起,不用講別的大道理:生活在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中的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極校如果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能培養他們艱苦奮鬥、吃苦耐勞、樸實無華的作風,嚴格控制他們手中零花錢的數量和使用方向,那麼孩子就很少會對金錢產生強烈的貪慾的。在電腦普及的時化我們的父母如果不僅僅滿足於給孩子買台電腦,而是教會他們怎麼正確地使用電腦,那孩子就不會把電腦僅僅當作遊戲機和影碟機,孩子的注意力也不會被引向其中的色情信息了。

  偷盜搶劫當然是青少年犯罪的傳統選擇。但是,近年來,色情犯罪的幾率越來越高,這就給我們每個做父母的敲響一個警鐘,我們再也不能忽視孩子的性教育了。如果我們再不重視這個問題,對孩子的性心理發展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羞羞答答、難以啟齒;如果我們父母的性觀念還停留在極端原始、落後、愚昧的階段,那下個世紀世界性犯罪的中心將是中國,青少年將首當其衝,成為其犧牲品,這樣,我們今天的父母將有何面目面對下一代呢?

  世紀末的中國父母,請你們把下個世紀的孩子帶離毒品和犯罪,行動起來吧。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