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西班牙遊客,在西班牙軍隊征服玻利維亞期間探訪帝華納科古城廢墟時,都為它的恢宏氣派和神秘氣氛所震懾,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編史家皮德羅·齊耶薩·迪里昂(Pedro Cieza de leon)在著作中寫道:「我詢問當地土著,這些建築是否興建於印加時代。聽我如此詢問,他們忍不住哈哈大笑。這些土著聲稱,早在印加人建立皇朝之前,城中建築即已存在……根據他們祖先的說法,這些建築是在一夜之間突然冒出來……」1同時的另一位西班牙遊客記錄的則是流傳在土著之間的一個奇妙傳說:石頭突然從地面升起,有如奇跡一般,「隨著號角聲,飄浮在空中,被一路運送到建城地點」。2
西班牙人征服玻利維亞之後不久,史學家維加曾對這座古城做過詳盡的描述。當時,入侵者對城中財寶和建築材料的掠奪尚未展開,因此,雖然飽受歲月摧殘,帝華納科城依然保存相當完整,其壯觀氣勢足以震懾一位西班牙史學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帝華納科城中龐大的、令人歎為觀止的建築。城裡有一座假山,十分高聳,建立在石頭砌成的地基上,以防止其下的土壤鬆動。城中四處樹立著石雕的巨大人像……飽受風吹日曬,年代十分久遠。城裡的牆使用如此巨大的石頭砌成,令人很難相信這些牆是人力所造。此外,城中隨處可見奇異的建築物的遺跡,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整塊岩石鑿成的石門;這些石門矗立在長達30英尺、寬達15英尺、厚達6英尺的基座上,而基座和門是用同一塊岩石雕鑿而成……當時的人類,運用什麼工具和器械,使用什麼方法,完成規模如此龐大的建築工程?這個問題我們無從回答……我們也無從得知,如此巨大的石頭當初是使用什麼交通工具運載到這裡……3
那是16世紀的帝華納科城。400多年後的20世紀末,我來到這座古城,也同樣為它的氣勢所震懾。儘管這些年來飽受掠奪,帝華納科城週遭依舊散置著一座座用整塊岩石雕鑿成的碑柱——這些石頭是如此的巨大、如此的笨重,但卻切割得如此整齊、雕鑿得如此精美,我們不禁懷疑它們出自神祇之手。
地下神廟
有如一個拜伏在師傅腳前的門徒,我坐在帝華納科城地下神廟的地板上,昂起脖子,仰望著那張謎樣的臉孔——學者們都說,這就是傳說中的維拉科查。許多世紀以前,有個不知名的工匠將維拉科查的肖像雕刻在一根高大的紅色石柱上。儘管飽受風沙侵蝕,這座肖像所呈現的面容,卻依舊那麼祥和恬靜,流露出一股莫名的懾人力量……
他的額頭寬闊,眼睛又大又圓,嘴唇豐潤,鼻子挺直,鼻樑雖然狹窄,卻向兩邊伸張到鼻孔。這張瞼龐最引人矚目的特徵是他那造形奇特、令人望而生畏的鬍鬚,使他的下顎看起來比太陽穴寬廣。仔細一瞧,我發現工匠在雕刻這座肖像時,刻意將他嘴唇週遭的皮膚打磨得光溜溜的,讓他的鬍鬚高高翹在臉頰上,跟鼻尖平行,然後沿著嘴角誇張地延伸下來,在下巴形成一撮威武的山羊鬍,再順著顎骨轉回到耳鬢上。
在他頭顱兩側,耳朵上、下方,雕刻著奇異的動物圖形。嚴格說,奇異的並不是圖形,而是動物本身,因為他們看起來像體型碩大、舉止笨拙的史前哺乳動物,尾巴肥腫,四肢畸形。
維拉科查的這座石雕像,還有一些耐人尋味的特徵。例如,他的兩隻手和胳臂交疊在胸前,環抱著身上那件飄逸的長袍。長袍的兩邊雕刻著一條彎彎曲曲的長蛇,從地面蜿蜒攀升到維拉科查的肩膀。我瞅著這幅美麗的圖案(也許,它原本是繡在一塊華美的布料上),心中想的維拉科查卻是魔法師或男巫之流的人物,臉上蓄著鬍鬚,如同圓桌武士故事中的巫師梅林(Merlin),身穿古怪的服裝,召喚天火降臨人間。
供奉維拉科查雕像的「廟宇」是露天的,坐落在一個長方形的大坑洞中,形狀像一座游泳池,深達6英尺。廟堂的地板用堅硬平滑的碎石鋪成,約莫40英尺長、30英尺寬。牆壁十分堅固挺直,由許多塊大小不同、搭配得天衣無縫的方石組成,接合處完全不使用灰泥。沿著牆,每隔一段距離矗立著一根高大粗糙的石柱。一道階梯從南邊的牆通到地下廟堂——我進入神廟大門時,就是沿著這道階梯走下的。
我繞著維拉科查雕像走了好幾圈,不時伸出手來,摸一摸被太陽曬暖的石碑,心中思索著,這座雕像到底蘊含什麼玄機。整座神像高約7英尺,坐北朝南,背對著的的喀喀湖古時的湖岸線(當初湖岸距離神廟不到6O0英尺)。排列在這座樹立在廟堂中央、代表維拉科查的方尖形石碑後面的,還有兩座比較矮小的石碑,顯然是代表維拉科查傳說中的門徒。太陽西斜,我凝視著這三座直挺挺住立著的神像,只見它們靜悄悄在地上投下輪廓鮮明的陰影。
我又在地板上坐下來,瀏覽著神廟週遭的景物。有如交響樂團的指揮,維拉科查主宰廟中的一切,然而,最引人矚目的卻是羅列在牆上、數以百計用岩石雕成的人頭。這些全都是完整的頭顱,一顆顆從牆上凸出來,栩栩如生。至於它們的用途,學術界至今仍爭論不休。
亞卡帕納金字塔
坐在地下神廟地板上,朝西方瞭望,我看到一堵巨大的牆,中間開了個缺口,用大石板砌成一座幾何圖形的門,十分醒目。門洞中黑沉沉佇立著一尊高大的雕像,在夕陽灑照下,輪廓顯得格外鮮明。我曉得,這堵牆圍繞著一個寬闊的廣場,名為「卡拉薩薩雅」(Kalasasaya,在當地的艾瑪拉族方言中,這個字意思是「石頭豎立的地方」4)。那尊巍然聳立的雕像,則是維加在著作中提到的數座古老雕像之一。
我很想走過去一睹它的風采,然而,就在這一刻,我的眼光卻被南邊一座假山吸引住。這座山丘有50英尺高;我是踏著階梯從地下神廟鑽出來的,一眼就看見它矗立在正前方。維加在著作中也提到過的這座山丘,名為「亞卡帕納金字塔」(Akspana Pyramid)。如同埃及基沙地區的金字塔,它依循東、西、南、北四個基本方位興建,精確度令人歎為觀止。跟埃及金字塔不同的是,它的地基並沒那麼方正。不過,單憑它每邊690英尺的長度,這座金字塔就有資格被尊為古建築一大巨作,傲視整個帝華納科古城。
我朝向它走過去,繞著它漫步好幾圈,沿著階梯上上下下攀登了好一會。當初興建時,這座金字塔先用泥土堆成山丘,再在表面覆蓋巨大的中性長石(andesite),砌上階梯,塔身打磨得十分光滑。然而,西班牙人入侵後的幾百年間,亞卡帕納金字塔卻變成了採石場;建築商遠從首都拉巴斯趕來,肆意掠奪它那價值連城的石材,如今剩下的約莫只有10%了。
這群不知名的竊賊,在盜取石材的過程中,究竟毀滅了多少珍貴的歷史資料呢?我沿著殘破的階梯攀登而上,在塔頂長滿野草的槽溝週遭來回踱步,心裡想:這座金字塔當初興建的目的恐將成為永恆的歷史之謎了。如今,推一能確定的是,亞卡帕納金字塔的興建絕不是單純為了裝飾或儀式用途,相反,它似乎曾經被當作某種神秘的「裝置」或機械使用。在金字塔內部,考古學家發現一個縱橫交錯、用上等方石砌成的渠道網。這些渠道的角度和連接點都經過仔細測量和設計(誤差只有1/50英吋),當初的功能是將水從塔頂的貯水池一層一層引下來,注入環繞塔身的壕溝,沖刷金字塔南邊的地基5。
動用那麼龐大的人力,花了那麼多心思,建造這個繁複的引水系統,肯定是為了某種特定而重大的用途。據我所知,有些考古學家猜測,亞卡帕納金字塔的興建跟祭拜雨神或河神的某種原始宗教有關,目的是對水的威力表示無上的敬意。
另一派學者則認為,亞卡帕納金字塔內部神秘的「科技裝置」跟死亡有關。他們的證據是這座金字塔的名字Akapana。在目前仍舊使用的古代文瑪拉族方言中,「Hake意指『人類』或『人們』;Apana意指『死亡』(這裡指的很可能是被水淹死)。因此,Akapana指的就是人們死亡的地方……」。6
有一位學者仔細研究亞卡帕納金字塔內引水系統的所有特徵,作出這樣的結論:這些人工水道,極可能是「洗礦設備的一部分,也許是用來沖洗附近開採的礦沙」。7
「石頭豎立的地方」
從這座謎樣的金字塔西邊,我一路走到城堡西南角的卡拉薩薩雅廣場。現在我終於明白,為什麼當地人管它叫「石頭豎立的地方」。原來,那座用不等邊四邊形巨石砌成的牆,每隔一段相等的距離,就樹立著一根形狀有如短劍,高12英尺多的石柱,尖端朝天,底部插入的的喀喀湖畔高原的紅土中。以這種方式建成的石柵欄相當遼闊,面積達5O0平方英尺,比沉陷在地下的神廟高出地面約兩倍之多。
這麼說來,卡拉薩薩雅是一座堡壘囉?不然,一般學者現在都認為,當初它是被用來觀測天象,設計還挺先進的。它的功能不在於防禦敵人,而在於訂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日期,精確預測一年的四季。牆中的某些裝置(事實上包括牆本身),顯然是配合天上的某些星座而設計,以方便測量春、夏。秋、冬四季太陽出沒的方位角8。此外,那座矗立在城堡西北角,舉世聞名的「太陽門」(Gateway of the Sun),不但是一件世界級的藝術精品,而且被專家們看成是雕刻在石頭上的一套既繁複又精確的曆法:
越仔細觀察這件雕刻品,我們就越相信,這套石雕日曆的獨特設計和圖樣,絕不可能出自一位藝術家的奇想;它的圖紋充滿深刻的意義,清晰地記錄一位天文學家的觀測和計算……顯然這就是石雕日曆當初的功能,不可能有其他用途9。
整個帝華納科古城最吸引我的就是這座「太陽門」,和鄰近的卡拉薩薩雅廣場,因為下一章我們討論到的某些天文和太陽系現象,將使我們能夠粗略計算出卡拉薩薩雅廣場興建的日期。根據這樣的推斷,我們得出一個充滿爭議的結論:它是在公元前15O00年——距今約莫17000年以前——興建的。
註釋:
1皮德羅·齊耶薩·迪里昂《秘魯紀事》,第1部,第87章。Pedro Cieza de Leon,Chronicle of Peru,Hakluyt Society,london,1864,and 1883,Part I,Chapter 87.
2哈洛德·奧斯朋《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艾瑪拉族與奎楚雅族》,64頁。Harold Osborne,Indians of the Andes:Aymparas and Quechuas,Routledge and Kegan Paul,L0ndon,1952,p.64.亦見時代——生活叢刊《古人的技藝與智慧》,55頁。Feats and Wisdom Of the Ancients,TimeLife B00ks,Alexandria,VIrginia,1990,p.55.
3《印加皇朝述評》,第3部,第1章。
4貝勒密與艾倫《帝華納科的曆法:人類最古文明的測量制度》,16頁。H.S.Bellamy allan,The Calendr of Tiahuanaco:The Measuring System Of the oldest Civilization,Faber &Faber,L0ndon,1956.p.16.
5《帝華納科》,第2卷,69∼79頁,對亞卡帕納金字塔的引水系統有詳盡的介紹和分析。
6同上,第1卷,78頁。
7《失落的國度》,215頁。
8《帝華納科》,第2卷,44∼105頁。
9《帝華納科的曆法》,17∼18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