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

雲台書屋

3、比特電視橫空出世/媒介再革命高清晰度電視是個笑話


  看電視的時候,你會抱怨影像的分辨率、屏幕的形狀或是活動畫面的質量嗎?大概不會吧。如果你有什麼抱怨,一定是對節目不滿意。或是抱怨像布魯斯.斯普林斯汀所說的:「空有57個頻道,卻毫無內容」。然而,幾乎所有關於電視升級換代的研究,都把目標瞄準影像顯示的精緻化,而不是節目的藝術性。

  1972年,有幾位富於前瞻性的日本人自問,電視的下一步應該朝哪一個方向走。他們的結論是:更高的分辨率。他們假定,電視由黑白轉為彩色之後,緊接著的是擁有如電影般精緻的畫質,或叫「高清晰度電視」。在模擬世界裡,讓電視朝這個方向升級,是很合乎邏輯的想法。因此,在接下來的14年中,日本人孜孜不倦地研究他們眼中的「高品質電視」(Hi一Vision)。

  1986年,歐洲警覺到日本人可能會獨霸新一代的電視市場。更糟的是,美國人也接受了「高品質電視」的想法,和日本人一起極力鼓吹,想要把它變成世界性的標準。今天,美國許多高清晰度電視的支持者和新民族主義者都輕易地把當初的錯誤判斷——支持日本式的模擬系統——拋在腦後。歐洲純粹從貿易保護的角度出發,否決了日式系統,儘管是出於錯誤的理由,卻給我們所有人幫了大忙。歐洲人緊接著開始發展他們自己的模擬高清晰度電視系統——叫做HD一MAC——在我看來它比日本的「高品質電視」略勝一籌。

  就目前的水準而言,所謂的高清晰度電視是個笑話。數字電視才代表未來

  1990年,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一種可能情況是,日本、歐洲和美國,會各自沿著完全不同的方向發展新一代電視。當時,日本已投入了18年的金錢和精力發展高清晰度電視。在這段時間內,歐洲人眼見自己錯失了計算機工業的發展契機,下走決心不能再在電視上重蹈覆轍。而在幾乎沒有任何電視工業的美國,高清晰度電視被視作重振消費電子業的大好機會。(西屋電氣、RCA和Ampex等短視的美國公司早就把電視機市場拱手讓人了。)

  當美國準備迎接改進電視技術所帶來的挑戰時,數據壓縮技術才剛剛萌芽,還不足以形成明顯的行動步驟。而且,身為主角的電視設備製造商也不適應這個戰場。和蘋果及太陽微系統(SunMicrosystems)這樣的年輕數字科技公司不同的是,電視技術公司是模擬思想的陳舊溫床,對它們來說,電視只與畫面有關,與比特毫無關係。

  但在美國覺醒之後不久,1991年,幾乎一夜之間,每個人都追隨通用儀器公司(GeneralinstrumentCorporation),成為數字電視的鼓吹者。不到6個月,美國所有關於高清晰度電視的提議都改弦易轍,從使用模擬技術轉為使用數字技術。有充分的證據顯示,數字信號的處理更合乎成本效益,而歐洲則直到1993年2月才承認這一點。

  1991年9月,我在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coisMitterrand)舉行的午餐會上,向他的許多官員發表了一次演講。或許因為法語不是我的母語,我沒能說服他們相信,我不是在試圖讓他們放棄自己所稱的「領先地位」,而是要他們擺脫我所謂的「纏繞在脖子上的錨」。

  我在1992年和日本首相宮澤喜一見面的時候向他指出,「高品質電視」沒有前途,他對這一說法感到震驚。倒是撒切爾夫人(MargaretThatcher)聽進了我的建言。最後,英國首相約翰.梅傑(JohnMajor)的一次大膽行動使局面得以扭轉:1992年末,他否決了關於給高清晰度電視節目補貼6億歐洲貨幣單位(合8億美元)的提案。歐洲聯盟(那時還叫歐洲共同體)終於在1993年初決定,放棄模擬的高清晰度電視計劃,迎接數字化的未來。

  其實,日本人非常清楚數字電視才代表著未來。1994年2月,當倒霉的日本郵政省放送行政局局長江山晃正提議日本跨入數字世界時,日本的產業領袖第二天便群起而攻之,逼著他硬生生地把話吞了回去。日本在高清晰度電視上投的錢實在大多了、他們絕不會公開表示要另起爐灶。

  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電視座談會上,日本消費電子產業的鉅子們一個個信誓旦旦地表示,他們全力支持模擬的「高品質電視」,並且暗示江山晃正簡直是瘋了。我得咬住我的數字化舌頭。恐怕他們為了是保住顏面。一個個變成了雙面人。技術對,問題卻槁錯了

  好消息是,針對電視的未來,美國採取了正確的技術——數字技術。壞消息是,我們仍然在漫不經心地討論錯誤的問題,即那些關於畫面質量的問題,例如分辨率啦,幀頻(framerate)啦,以及屏幕高寬比(aspectratio)啦,等等。更糟的是,我們還試圖一舉決走所有這些具體標準,並且通過立法把變數化為常數。數字世界給我們的最好禮物就是,你根本不必做這些事情。

  即使模擬世界都不再冥頑不化。曾經到過歐洲旅遊的人,都記得可怕的變壓器問題,必須把220伏的電壓轉換成110伏才能供美國電器使用,據說曾創造出IBM個人計算機的唐.埃斯特裡奇,有一天在IBM位於佛羅里達州波卡雷登(BocaRaion)的工廠的停車場裡,下令讓個人計算機從此不必擔心電壓到底是110伏還是220伏。這個古怪的命令很快得到執行。今天,幾乎所有的個人計算機都可以和各種不同的電源相接。這個故事的涵義是,執行埃斯特裡奇的命令時,人們賦予了機器以智慧(把過去人們擔心的問題換成由插頭來擔心)。這對電視機製造商而言,是一大啟示。

  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的系統不僅有能力適應110伏或220伏,60赫茲和50赫茲,而且還能配合不同數量的掃瞄線(scan1ine)、幀頻和屏幕高寬比。這樣的情況已經發生在調製解調器身上,它們大量進行相互切磋以達成最好的通信協議,電子郵遞(E一mail)也出現了同樣的狀況,系統採用各種不同的通信協議,在不同的機器之間傳遞訊息,有時極為成功,有時效果稍差——但幾乎從來不會一片空白。

  數字化是邁向成長的通行證。發初之初,你不必給每一個都加上點,給每一個都加上小橫線。你可以為未來的發展預先建立連線設施,制訂出比特之間彼此溝通的協議,研究數字電視的學者一直忽略了這項資產。他們不僅把時間花在錯誤的問題(高清晰度)上,而且把其他所有的變數都通通考慮在內,並把它們看作像吹風機的110伏電壓一樣的問題。

  關於交錯掃瞄(interlace)的爭論就是一個好例子。電視每秒可呈現30幀畫面。每幀畫面都由兩個所謂「掃瞄場」(field)組成,每個場則包含了半數的掃瞄線(奇數線或偶數線)。因此,每幀畫面所包含的是恰好偏移了一條掃瞄線的兩個場,而且移位填補的動作會在1/60秒中及時完成。當你看電視的時候,你在每秒鐘內看到的是「交錯」在一起的60個場,因此畫面上的動作顯得十分平順,但每個場其實只包含了一半的影像。結果,你覺得畫面的動感甚佳,並且只用一半的帶寬,就能夠呈現出清晰的靜態物體。當電視廣播處在模擬階段,而且帶寬仍然奇貨可居時,這是個偉大的構想。

  但是,當我們談到電腦顯示(display)時,問題就來了。這時交錯技術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對移動的影像反商有害。電腦顯i同。不提別的,單就電腦發展而言,交錯掃瞄技術毫無前途,電腦工程師避之唯恐不及,倒也是正當之舉。

  但是,交錯技術的死亡會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通過法律來禁止使用它,會和殖民地時期頒布的清教徒法規一樣愚不可及。數字世界比模擬領域更有彈性,數字信號可以攜帶各種各樣關於自身的額外信息。計算機可以即時處理或事後處理各種信號,增加或減少交錯,改變幀頻,並且修改屏幕高寬比,讓某個特殊信號的長方形形式要素能夠恰好適合某個特殊顯示屏幕。因此,我們最好不要任意制定任何一種固定的標準,因為今天聽起來很合邏輯的做法,明天可能就會變成荒謬之舉。電視也升級

  數字世界從本質上說可以不斷升級。與過去的模擬系統相比,數字系統可以不斷地、有機地發展和改變。你去購買新電視機的時候,會把舊電視扔掉,好給新的騰地方。但是,如果你有了一部電腦,你卻很習慣給舊電腦增加各種新的性能以及硬件和軟件,而不會為了一點點升級改進,就換掉所有的部件。事實上,「升級」(upgrade)這個詞本身就帶有數字化味道。我們越來越習慣於讓計算機系統升級,獲得更好的顯示效果,內置更完美的聲音,並期待軟件有更上乘的表現,而不是原地踏步。為什麼電視不能如法炮製呢?

  電視終會如此。今天我們被困在3種模擬電視標準中:美國和日本用的是NTSC,它是NationalTelev-isionSystemsCommittee(全國電視系統委員會)的縮寫,歐洲人會告訴你,NTSC代表NeverTheSameColor(顏色永遠變來變去);PAL(PhaseAlternatingLine,逐行倒相制)標準獨霸歐洲,而法國則採用SECAM(SEqueniiaICouleurAvecMemoire)標準,意為「順序與存儲彩色電視系統」,美國人喜歡戲稱為「和美國相反的東西」(SomethingEssential1yContrarytoAmerica)。其他國家則猶豫不決,用選擇第二通用語的邏輯,從中選擇一種電視標準。選擇數字化,也就是要超然獨立於種種標準的限制之外。如果你的電視不會說某一特定的方言,你也許將不得不到本地的電腦商店中,購買一台數字解碼器,就好像你今天力電腦購買軟件一樣。

  假如分辨率是個重要的變數,那麼無疑地,解決辦法是建立一個可升級的系統,而不是只盯牢今天可以輕易在屏幕上顯示的特定掃瞄線數目。當你聽到人們談論1125條或是1250條掃瞄線時,這些數目一點也不神奇)只不過剛好很接近今天陰極射線管(CRT,cathoderaytube)的最高顯像極限。事實上,過去電視工程人員思考掃瞄線的方式,在今天已經行不通了。

  過去,隨著電視機變得越來越大,觀看者離得也越來越遠,直到退入牆邊的長沙發為止。平均起來,進入觀看者瞳孔的每毫米掃瞄線數目幾乎是固定的。

  接著,在1980年,事情發生了突然的變化,把人們從長沙發裡帶到了桌前,體驗觀看18英吋屏幕的感受。這一變化使人們對掃瞄線的看法剛好倒了個個兒,因為我們無法再去想每個畫面的掃瞄線數目(像過去對待電視機一樣),而是開始考慮每英吋的掃瞄線數目,我們在看打印件或現代的電腦顯示器時就是這樣做的。施樂公司(XeroxCorporation)的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PARC,PaloAltoResearchCenter)首先開始從每英吋掃瞄線的角度來思考掃瞄線的問題。顯示器越大,需要的掃瞄線就越多。最後,當我們可以製造出平面顯示器(flat一paneldisplay)時,我們將有能力呈現分辨率達到萬條掃瞄線的影像。把我們的思路局限於今天1000條左右的掃瞄線上,是非常短視的。

  要想在明天達到極高的分辨率,就必須在今天就讓系統具有升級的能力,但是今天鼓吹數字電視系統的人,卻沒有一個提倡這種觀念。這真是奇怪。把電視當作收費亭

  所有的計算機硬件和軟件製造商都在向有線電視業大獻慇勤。考慮到ESPN體育頻道的訂戶居然高達6000萬,他們的這種舉動也就不足為奇了。微軟、硅谷圖形公司(SiliconGraphics)、英特爾、IBM、蘋果,DEC和惠普(HP)都與有線電視業達成了重要協議。導致這種沸騰景象的原因是電視置頂盒(set一topbox)。現在這個盒子不過是台調諧器(tuner),但注定要擔負更重要的任務。如果照過去的速度,我們很快就會有各式各樣的電視盒子,就好像我們現有的紅外線遙控器一樣多(一個用在有線電視上,一個用來接收衛星信號,一個給雙絞線用,還有一個是為了超高頻信號傳輸,等等)。這樣一種互不兼容的置頂盒的大雜燴景象真是令人感到萬分可怕。

  商家對這個盒子的興趣,來源於它的一種潛在功用。拋開別的不談,這個盒子可能會變成收費亭,它的供應商借此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守門人,根據經由收費亭進入你家中的信息的多少,而收取可觀的費用。聽起來,這像個只賺不賠的好生意,但卻不見得合乎大眾的最佳利益。更糟的是,置頂盒的構想本身在技術上就很短視,而且抓錯了重點。我們應該放寬視野,轉而把目光放在一般用途)而非專用的電腦設計上。

  在「置頂盒」這個名稱中,「盒子」這個詞隱含了各種錯誤的涵義,但是它的理論如下:我們對帶寬的貪得無厭導致了有線電視目前在提供寬帶的信息和娛樂服務上取得了領先的地位。今天的有線電視包含了有關置頂盒的服務,因為只有少數觀眾接通了有線電視的電纜。鑒於目前這種盒子已經存在,也廣為大眾接受,有線電視公司的想法是:只要再增加額外的功能就可以了。

  這個計劃有什麼不對嗎?很簡單。即使最保守的廣播工程師都同意,電視與電腦的差異最終將只限於外圍設備(peripheral),以及它們在家中擺放在哪一個房間。儘管如此,由於有線電視業執意壟斷,並且不斷增強置頂盒的功能,達到可以控制1000個節目的地步(這樣一來,任何時候都有999個你根本沒有在看的電視節目),這種遠見被出賣了。在有利可圖的數字電視製造爭霸戰中,目前看來,電腦在第一回合就被擊倒了。

  但是,電腦將會捲土重來,取得最後的勝利。電腦即電視

  我很喜歡問別人記不記得特雷西.基德(TracyKidder)的那本《新機器的靈魂》。然後我會問讀過這本書的人,記不記得書中間題成堆的那家電腦公司叫什麼名字。我還沒有碰到過一個答對這個問題的人。數據通用公司(DataGenera1,也就是上述那本書中提到的公司)、王安(Wang)、普萊電腦(Prime)等公司,都曾經飛速發展,成為一時俊傑,但它們也都完全忽略了開放系統(opensystem)的重要性。我還記得,在參加這些公司的董事會時,常常聽到人們爭辯說,專用系統(proprietarysystem)會帶來絕大的競爭優勢。如果你能夠製造出一種既受歡迎又獨特的系統,就可以讓競爭對手無隙可乘。這聽起來好像很合邏輯,但實際上卻大錯特錯。正是這種想法使普萊電腦被淘汰出局,另外兩家公司,和其他許多公司二樣,依靠昔日餘蔭艱難求生。這也是蘋果今天不得不改變策略的原因。

  「開放系統」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概念,體現了我們經濟體系中的企業家精神。它對專用系統和到處伸手的壟斷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而且,它正在佔據上風。在開放系統中,我們靠自己的想像力來競爭,而不是靠手中掌握的鎖和鑰匙。這樣做不僅會產生大批成功的企業,同時也會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選擇,商業部門更因此變得敏銳而靈活,能夠適應快速的變化和增長。真正的開放系統將為大眾所擁有,每個人都將能在其基礎上,營造自己的天空。

  個人電腦的飛速發展,使得採取開放式的體系結構的未來電視將等同於一部電腦。就是這樣。置頂盒將變得只有信用卡般大小,只要插入,就可以把你的電腦變成有線電視、電話或衛星通信的電子通道。換句話說,將來沒有人生產電視機,只有電腦工業:它將製造裝滿上噸內存並具有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的顯示器。有些電腦的顯示器將不再是18英吋的,而是能讓你欣賞到10英尺的超大屏幕畫面。更多的情況下你會和其他人一起觀看,而不是自己一個人觀看。但無論你怎麼看,它也仍然是一部電腦。

  原因是,電腦的影像能力越來越強,也就是說,它擁有良好的配置,可以把影像作為數據的一種方式,在電腦上加以處理和顯示。無論是電信會議(teleconferencing)、多媒體出版(muliimediapublica-tions),還是一系列的模擬應用(simulaiionapplication),影像都成為所有電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一切變;是想讓觀眾體會它的一大叫得響的優勢:壯觀的體育活動場面近在眼前。在普通電視上,你不大可能真的看到冰上曲棍球運動員打的是什麼球。正因為如此,1988年,日本人在漢城(Seoul)夏季奧運會上,首次推出「高品質電視」,而歐洲人則利用1992年阿爾貝維爾(Alheriville)冬季奧運會,推出了他們的HDMAC電視(其後不到一年,這個產品就停止了開發)。

  美國的高清晰度電視開發人員己建議,在1996年夏天的亞特蘭大(Ailania)奧運會上,展示封閉式體系結構的新型數字式高清晰度電視系統。問題是,時間已經太晚了,高清晰度電視很快就會胎死腹中。到時候,沒有人會在乎什麼高清晰度電視,2000萬美國人會利用他們個人電腦屏幕右上角的小小視窗,觀看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NationaIBroadcastingCompany)的現場轉播。英特爾公司和有線新聞電視網(CNN)在1994年10月,已經共同宣佈了要提供這項服務。比特的放送

  理解未來電視的關鍵,是不再把電視當電視看待。從比特的角度來思考電視才能給它帶來最大收益。電影也不過是數據廣播的一種特別情況罷了。比特就是比特。

  6點鐘的晚間新聞不僅能在你需要的時候傳送給你,而且也能專門為你編輯,並且讓你隨意獲取。如果你想在晚上8點17分觀看漢弗萊.鮑嘉(HumphreyBogari)的老電影,電話公司通過雙絞線,就可以提供你想要的節目。最終,當你觀賞棒球比賽的時候,你可以選擇從球場觀眾席中的任何位置甚至從棒球拋出的角度來欣賞。這些才是數字化帶來的真正變化,而不是要觀眾以兩倍於現在電視的分辨率去收看「辛菲爾德」(Seinfeld)電視。

  當電視數字化以後,將會出現許多新的比特,告訴你關於其他比恃的事情。這些比特可能只是簡單的信息標題,告訴你有關分辨率、掃瞄速率(scanrate)、屏幕高寬比等情況,以便讓你的電視能夠發揮最大功效來處理和顯示信號。這些比特可能代表解碼算法(decodinga1gorithm),能力你解讀玉米片盒上的條形碼(barcode)所代表的奇怪信號。比特也可能來自十幾條聲軌(soundtrack)中的一條)讓你在觀看外國電影時,也能用母語來收聽對白。這些比特也可能是某個鈕的控制數據,能讓你把調級的(X一rated青少年禁看的,只供成年人看的)節目轉換成限制級的(R一rated,一定年齡以下青少年除有家長或保護人陪同外不得觀看的)或輔導級的(PG一rated,宜在家長指導下觀看的)。(反過來當然也可以。)今天的電視機能讓你控制亮度、音量和頻道,而明天卻能讓你改變電視節目中性與暴力的程度和政治傾向。

  大多數電視節目,除了體育賽事和選舉結果之外,都不需要實時播出,這一點對數字電視舉足輕重,但是卻為大多數人所忽略。這意味著,我們在收看大多數電視節目時,就好像把資料下載(downloading)到電腦中一樣,收看的方式不受比特轉換速度的影響。更重要的是,一旦比特己輸入機器中,你不需要依照比特在傳輸時的順序來觀看節目。突然之間,電視變成了一種可以隨機獲取的媒體,更像是一本書或一張報紙,可以瀏覽,可以調整,不再局限於某一時間或日期,也不受傳送耗時的限制。

  一旦我們不再把電視的未來僅僅和高清晰度電視劃上等號,開始以最通用的形式——比特放送(bitradiation),來開創新的局面,電視就變成了一種完全不同的媒體。我們將開始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發現許多更有創意的也更迷人的的新應用。除非「比特警察」出來擋我們的路。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