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與虛擬世界
15世紀初意大利有個叫托馬佐的年輕人。他酷愛作畫,但卻得到了一個難聽的綽號馬薩喬(Masaccio),意思是蹩腳畫家。誰都沒想到,就是這個馬薩喬,在不到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創作了許多不朽繪畫,其中最著名的一幅就是《失樂園》。
畫面上,那個因為偷食禁果而被上帝放逐的亞當正含羞掩面離開伊甸園。
按照《聖經》的說法,伊甸園是上帝的後花園,那裡水木清華,氣候宜人,有令人賞心悅目的奇花異草。在一道從伊甸緩緩流出的河流兩岸,佈滿了金子和五顏六色的珍珠瑪瑙。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在這裡沒有衣食之憂,也不必為死亡發愁。正因為這樣,他們的後代才會為祖先不幸失去這樂園感到深深的、無盡的惋惜。在馬薩喬之後大約200年,英國詩人約翰·彌爾頓又以《失樂園》為題創作了一首長詩,因而名垂青史。
除了失樂園的神話,歷史上還有一些以得樂園為主題的作品。中國讀者都知道晉代作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一個漁夫打漁時忽然來到一片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在樹林盡頭,他發現了一個充滿牧歌風情的世外桃源,這裡有大片良田、美池、桑竹,人們愉快地耕作,過著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逍遙悠閒的生活。
然而,不論是得樂園還是失樂園,這樂園都在世界之外。換句話說,關於世外桃源的故事從來就是文學的虛構。它們是寄生於想像的、遠離人類現實生活的虛擬世界。
有意思的是,如今關於電腦和網絡的文獻中也常常提到這樣一個詞--虛擬現實。不過這種虛擬現實已不再是遠離我們生活的神話,它正在成為現代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虛擬現實一詞來自英文virtual reality。一些具有神話情結的人也把它譯為靈境,聽起來總有那麼股子發霉的巫術味兒!
其實,所謂virtual 指的是一種十分逼真的模擬效果,它有些像古人說的幻真術,也就是運用某種手段把想像中的故事、情節和場景十分逼真地展現在人們眼前。所以virtualreality既可以譯為虛擬現實,也可以譯為幻真現實。
現代虛擬現實的作者不是巫師、詩人或文學家,而是信息技術專家。他們最為自豪的成就是給人們提供了一種叫做cyberspace的世界。該詞的意思是計算機空間,那是一個由電腦軟件專家們為用戶營造的仿真空間。我們已經提到,電腦和網絡取代了現實空間中的實際距離。但只要有必要,你仍然可以感受到距離的存在,只不過這距離是虛擬的。古人說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可見在現實世界中,增廣見聞和學習知識是一件十分辛苦而又乏味的事。但在被稱為計算機空間的網絡世界中,行走就是閱讀,閱讀也是行走,千里之行與萬卷之書都不出你面前這個方寸之間的屏幕中。現實的空間都是三維的。以前的PC機顯示器只能顯示一些分辨率不高的平面圖像,但自從幾年前加拿大一家公司推出三D圖形加速卡後,用戶就可以在自己的PC機上看到全方位的、立體的三維圖像,獲得栩栩如生的空間感。假定你在網絡上進入一家圖書館或商店,逼真的三維縱深空間、高分辨率的圖像和鮮明的色彩一定會使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現實的空間是各種事件的發生場所,而在計算機空間中也存在著各種形象、故事或場景。電腦和網絡遊戲便生動地表現了這一點。
如今的電子遊戲已經充斥都市的各個角落,除了街頭那些使家長和社會感到頭疼的遊戲機房外,每個擁有電腦的家庭都會有一個迷戀電子遊戲的孩子。即使電視中的許多三維動畫片,不也是用電腦製作的嗎?在許多電腦遊戲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在現實中完全沒有原型的形象和場景。不久前,許多孩子都迷上了《獅子王》、《玩具總動員》或《Dyna》遊戲,那裡充斥著各種奇形怪狀的動物和人物形象(如果他們還可以被稱為人物的話),這使人想到了表現外星人題材的美國科幻巨片《獨立日》、《火星人入侵》和《外星生物》,那些離奇的想像和虛擬化程度決不亞於博物館中陳列的超現實主義繪畫,有些造型甚至只有在噩夢中才可能出現。
電腦遊戲或憑借電子技術製作的科幻影片把這種奇幻詭異的可能世界嵌入人們司空見慣的日常世界,因此贏得了魔幻現實的名稱。其實,它們都是神話,但卻是由現代科技製造的、瀰漫在我們生活周圍的現代神話。對於在這些神話中長大的孩子來說,想像是沒有邊界的。雖然電子遊戲的內容具有強烈的虛擬化色彩,但它又具有極大的現實感。正是這種現實感使人們在玩遊戲時常常欲罷不能。這時,遊戲已經實實在在地具有了幻真術的味道。有人對此評論說:這一代人一口吞下計算機,就像一口吞下迷幻劑一樣。值得注意的是,現代電子技術的遊戲功能不僅給娛樂業帶來了福音,而且還可以給人們創造一種輕鬆的、夢幻似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
荷馬史詩曾講述過一個令人恐怖的故事:宙斯懲罰倒霉的西西法斯每天把一塊巨石推上山,剛到上頂,這塊石頭又墜落下來,墜而復推,推而復墜,西西法斯在這週而復始的苦役中呻吟流汗,得不到喘息。在我國沿襲多年來的應試教育中,每個中小學生不都過著這種西西法斯式的生活嗎?大量的作業和不人道的考試伴隨孩子度過整個青少年時期。現在,電腦似乎給這些孩子帶來了福音。許多設計合理的學習軟件正把他們的苦役變成令人樂此不疲的過關遊戲。他們在遊戲過程中學會了記英語單詞、作物理化學實驗、求解數學題。電腦教育第一次使所謂興趣教育或快樂教育成為可能。
此外,如果你坐在多媒體電腦前寫作、設計軟件、處理乏味的商業文件,隨時都看到色彩逼真的動人圖像,聽到妙曼悅耳的旋律,這時,傳統意義上那種如牛負重、案牘勞形的工作也具有了遊戲含義。我有一位既做編輯又經商的朋友,他的電腦一開機就是那幅寫盡女性溫情的《巖間聖母》畫,一絲從小提琴D 弦上響起的《天方夜潭》主題曲猶如泠泠清風從音箱四周的空氣中若斷若續地滲出,在人的內心漾起一痕淡淡的漣漪。在他的每一個文件中,都有美倫美奐的彩色插圖,有些背景圖案如夢境般清空迷離。所有這些居然都是從網上下載來的!雖然這一切都具有虛擬色彩,但那美好的感覺、有效率的工作和學習卻是十分現實的。這就是虛擬現實!
歇爾·麥克盧漢說過:自動化結束了文化與技術,藝術與商業,工作與閒暇之間的對立。而在以前的機械時代,閒暇就是不工作,或者就是空閒。電子時代恰恰相反,由於信息時代要求我們同時發揮所有才能,因此,我們發現自己突然像藝術家一樣,最緊張的工作也就是最悠閒的時候。計算機和網絡帶來的奇幻多變的虛擬空間使遊戲打破了工作與娛樂、成年與兒童的界限,遊戲人生的說法在這裡獲得了全新的含義!學習是遊戲、生活是遊戲、工作也是遊戲,這正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換言之,電腦和網絡所營造的虛擬空間似乎復活了得樂園這一歷史主題。當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像幻術和遊戲一樣誘人時,那難道不正是一種世外桃源般美妙的生活嗎?豈止如此,那簡直是一個比伊甸園和桃花源還要豐富多彩的美好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