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是信息流動的河床。但信息能流動不僅因為有河床,更因為有位差。
按照老子的說法: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信息正像河水,是從高向低流動的,這就是信息流動的不對稱法則。信息不對稱法則決定著信息交流的必要性。當交流的一方感到信息匱乏時,它便產生了信息需求。這種需求一旦得到滿足,便處於某種暫時的平衡狀態中。在日常交流中,人們總是通過提問來表達自己的信息需求,通過回答來獲取所需的信息。人們依靠問與答建立起信息依賴關係。在網絡時代,有人根據信息容量標準把由許多服務器組成的網絡視為一個超級大腦。它如同江海一樣把各處流淌而來的信息溪流匯聚在一起,因而成為一個取之不盡的信息源。
與它相比,每個人的大腦就顯出了局限性,它能夠提供和貯存的信息實在有限。當然,一些來歷不明的科普文章曾經說,人目前只利用了其大腦容量的4%。
然而不久前又有腦生物學家宣佈,我們的大腦功能充其量只能開發20%。在我看來,就算我們百分之百地開發了自己的大腦容量,也敵不上一台過時的386電腦。
人腦與網絡之間的信息容量差別造成了一個事實:大量信息單向地從網絡大腦流向每一個人的頭腦。這樣,人們原有的信息依賴關係就變成了網絡依附關係:無論我在網絡上提出一個明確的還是不明確的問題,都會有大量的信息等待著我。
於是我們的頭腦似乎成了一個不停轉動的水輪機,每天由大量信息推動它旋轉。
我們甚至來不及記住它們。更不要說思考和消化它們,當然有些人根本就不想思考。不過,網絡本來就不是僅供人獲取精神食糧的老式圖書館。它用大量的時聞信息、商業和金融廣告信息、教育信息--當然也包括關於信息技術的信息--來沖刷我們的頭腦,正在悄悄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意識和生活方式。
當然,就中國目前的現狀來說,網絡對生活各個領域的滲透基本還處於零公里階段。這主要由於許多與人類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部門還沒有把傳統的信息資源數據化。據有關部門統計,1996年我國現有數據量占世界數據總量的10%,但由於其中主要是科技信息,所以其利用率不足1/1000。具體說來,如今我們尚不能利用網絡購物、儲蓄、在旅館或飯店預訂房間和餐位。在這個背景下,許多網迷只能對網絡信息懷有一種缺乏目的性的廣捕式興趣。拉到籃子裡就是菜,逮著誰跟誰聊!這也正說明網絡是迷人的,人們很容易建立起牢固的網絡依附關係。一旦多數人覺得網絡成為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網絡就成為整個未來世界。
當我們的日常生活世界尚未進入網絡時,超前到來的網絡時代就給我們造就了許多信息雜食動物。
那些在網上穿梭於各個論壇、報刊雜誌、電子咖啡館的人對美國大選、保釣運動、南沙爭端、環境保護、軟件動態和克隆技術等話題都能說出一二三來。他們沒有明確的問題,不要求明確的答案。多變魔幻的信息世界固然會使人上癮,但卻未必會使人充實。由此我們可以把一條心理學定律當做信息交換的第二法則:
適度的信息交換可以豐富人的知識,一旦超過這個限度,那就只有交換沒有信息了!
的確,對許多網上癮君子來說,他們的頭腦只有在上網時才是充實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