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革命並非科學中的一次革命,甚至也不是直接或主要以科學的運用為基礎的一次革命——我們這裡所說的革命是指像在19世紀下半葉發生的染料製造業中的革命這樣的名副其實的革命。但是,它是一場其時間跨度包含美國和法國的革命以及化學革命的革命,而且,它像化學革命一樣,在那時被認為是人類事務中的一場革命。因此,在任何歷史中都必須認識到,這場革命的中心論題包括對在政治領域之外發生的革命愈益增強的自覺和意識。
在此我不想探究產業革命的性質和重要性,關於這一主題已經產生了大量的學術文獻。這樣一個探究將使我們遠離話題,而考慮超出本書主要焦點的論題。在我們目前的條件下,產業革命主要對於它的歷史編纂學中的相似之物(和不相似之物)有意義,而且對於科學革命和科學中的革命的概念也是有趣的。
產業革命與科學革命或科學中其他革命共同的主要的歷史編纂學問題是確切地介定名稱的含義;然後是一個雙關問題:這樣一場革命何時發生,它實際上是否已經發生。當我們把《社會科學百科全書》(1932)和後來的《國際社會科學百科全書》(1968)中對待產業革命的態度作一番比較,那麼,關於這些問題的觀點的前後變化就一目瞭然了。前者用十三個對開頁的篇幅介紹「產業革命」,而後者只是告訴讀者「參見『經濟增長』,『經濟和社會』,『工業化』『現代化」』這些條目。依照思考社會科學的新的時代,產業革命不再是一個主要範疇。事實上,在這四個條目當中,只有一個條目(「工業化」)提到了產業革命。其中有兩段專門論述這一事件。第一段指出,這個短語「長久以來一直被用來指稱大約從1750年至1825年這個時期」。在這一時期,「機械學的原理,包括蒸汽動力,在英國被應用於製造業」,從而引起了「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中的一個顯著變化」。第二段強調,「在學者們中間,就產業革命在英國的發源這個問題」尚未達成「一致意見」,並且指出最近學術界的看法(迪恩和科爾,1962)「對在英國經濟的產業結構長期演化的過程中產業革命的古典時期的特點提出了疑義」(p.253)。
甚至1932年那個比較舊的條目在一開始就注意到,這個名稱「作為一個稱號,被公認是不能令人滿意的」,甚至被人們稱為「一個不幸被選擇出的稱號」。它指出,「人們主要是反對用革命這個詞」。經濟史學家「運用了這個短語」,但是,他們這樣做反而「使得人們更含糊並作許多內心的保留」(p.4):
他們不喜歡在這個術語的任何一般可以接受的意義上所說的在經濟事務中發生革命的提法。伯尼說,「突然的巨大的變化與經濟發展的緩慢的漸進的過程是不一致的」;塞說,「在經濟史的大舞台上,沒有發生過任何突然的場景的置換;而李普森經過對17和18世紀的研究之後斷言,「在經濟發展中沒有任何中斷,卻總有一個恆久不變的進步和變化的趨勢,在這個趨勢之中,舊的東西與新的東西幾乎是人們感覺不到地摻雜在一起」。
不過,1932年的《社會科學百科全書》承認,「儘管存在許多含糊不明之處,但是這個術語還是維持不變,而且也沒有創造出更好的詞來取代它」。在關於「產業革命的觀念」的一篇演講中,G.N.克拉克牽強附會地指出,當S.J.克拉彭「撰寫關於1820年以來英國經濟發展史的偉大的權威著作時」,他「避免了提出一個替代〔產業革命」的術語的學究式的想法,但是(我無意認為)他從未用過這個術語」。
關於「革命」一詞在科學中的第一次使用,科學史學家們有各種各樣的看法。關於產業革命,安娜·貝贊森發現,保羅·曼托克斯在1905年曾把這個概念和名稱歸於阿諾德·湯因比(那位知名的歷史學家的伯父):「我們認為,這個提法來自阿諾德·湯因比」;而且,大約在十年以後,W.E.拉普爾德(1914年4月)指定1845年為「這個術語第一次見諸出版物的時間」,並巨斷言,弗裡德裡希·恩格斯是第一個「公認的使用者」。最近(1962),E.J.霍布斯鮑姆在他的《革命年代,1789-1848》中寫道:「正是產業革命這個概念反映了它對歐洲的比較緩慢的影響。那個事件在這個詞出現之前就已在英國存在了。直到19世紀則年代,英國和法國的社會主義者——他們本身就是一個沒有前例的團體——才發明了它;這可能是由法國的政治革命類推出來的」(P.45)。
最早明確提到工業革命也許是在1788年,當時阿瑟·揚指出,「一場革命正在醞釀之中」。他所考慮的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新近發明的棉織機被應用於羊毛工業。其他人顯然使用了諸如「偉大的和非凡的」、「極其令人驚奇的」、「超出人們想像力的」這樣一些短語來描述新的技術和工藝(包括蒸汽動力,焦炭煉鐵,新的陶瓷工藝和紡織機),雖然只有阿瑟·楊實際上使用了「革命」這個術語。但是,一年之後,1789年在法國發生的事件,使革命這個概念和名稱以其目前最通常的用法而流行開來。而且此後不久,許多人在法國都提到技術和工藝中的「革命」和工業革命。
我們對於這個概念和名稱在法國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有更多的瞭解,因為(安娜·貝贊森在1921-1922年)對這一主題的詳盡而充分的研究特別探討了法國的來源。到19世紀20年代,「產業革命」這個術語在法國似乎是相當普遍的。例如,在1827年8月27曰《世界箴言報》(Le Moniteur Universel)的一篇文章中,「偉大的產業革命」(GrandeRevolution Industrielle)這個詞組以斜體的形式出現在那一頁的中間。普羅斯佩·德洛內在1829年把甜菜取代亞麻栽培(flax culture)形容為「這場產業革命的另一個犧牲品」的例證。甚至更早,就有人提到工業領域中的一次革命,儘管沒有明確使用「產業革命」(revolution industrielle)這個術語。安娜·貝贊森所發現的最早的例子是埃爾伯夫的尚貝(在1806年12月27日)提出的一條規則。該規則認識到,「這場革命已經給產業帶來了好處」。1819年,法國化學家讓·安托萬·夏普塔爾曾提到紗線製造業中的變革,認為它是「工藝中的一次偉大革命」。在1836年對關稅的一個著名的討論中,拉馬丁指出,「它是一場全面的革命,1789年的商業和工業」因此在經濟領域把「這場全面的革命」與政治領域中的法國革命所產生的變化聯繫在一起。
對於科學史學家來說具有特別重要性的是19世紀早期在法國提出的這樣一個觀點,即應用科學和專門技術知識在法國工業革命中具有決定性作用。這同人們通常所持的普遍看法形成鮮明對比:在英國,工業革命所依靠的與其說是科學的應用,不如說是技術和機械的獨創性。安娜·貝贊森援引了許多例證,其中一個例證引自1804年關於染色工藝的一部著作:
在這方面,在我們當中發生了一次可喜的革命;我們的工廠不再交託給無知的工人;相反,人們在其大多數中發現了非常文明的有知識的人,受過良好教育的物理學家,而且,人們必須重視他們,以推進實用工藝的進步。
在1837年,產業革命顯然已載入經濟史的文獻——J.A.布朗基的《政治經濟學史》之中。不到十年,弗裡德裡希·恩格斯就已經把無產階級的崛起與產業革命聯繫在一起了。他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45年,英譯本,1858,9)開始一段是這樣說的:
英國工人階級的歷史是從18世紀後半期,從蒸汽機和棉花加工機的發明開始的。大家知道,這些發明推動了產業革命,產業革命〔既是一場社會革命,也是一場經濟革命,因為它〕同時又引起了市民社會中的全面變革,而它的世界歷史意義只是在現在才開始被認識清楚。
卡爾·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至少兩次使用了「產業革命」(industrielle Revolution)一詞,但是,他既沒有讓人們特別注意這個詞,也沒有詳細說明它的意義;他只是「把它作為某種讀者可以理解的東西附帶地介紹的」(克拉克1953,14)。
阿諾德·湯因比死後出版的《英國工業革命講演集》(1884)為那些在英國工業化的經驗中看到一種類似於歷史的偉大政治革命的革命的模式的後來的歷史學家樹立了榜樣。湯因比選擇1760年為那次革命開始的日期,而其他著作者原來傾向於他1750年至1760年這一時期作為開始日期,而另有其他一些作者(如約翰.烏爾裡克·內夫)則把革命的開始追溯到16世紀中葉。湯因比影響的範圍和程度在本世紀初明顯地表現出來;此時,保羅·曼托克斯的重要的綜合性著作《18世紀的產業革命》(1905;英譯本,1928;1964年第12版)在它的第一頁上指出,湯因比創造了這個名稱。此後,有大量的書籍和文章以產業革命為主要論題,而且,產業革命甚至顯著地出現在書和文章的標題中,儘管就這個術語的意義尚存在相當大的分歧。例如,在初版於1948年並反覆再版的一部著作《產業革命1760-1830》中,T.S.阿什頓(他遵從湯因比把1760年作為產業革命開始的日期)對「革命」一詞是否確當表示懷疑(因為「『革命』包含著實際上並非經濟發展過程特徵的變化的突然性」)並且堅持認為,「變化並不僅僅是『產業的』變化,而且也是社會和思想的變化」。關於這次革命的一個問題是,這次產業革命不像政治革命而像科學革命,延續了相當長的時間,含括兩個世紀中約七、八十年。此外,「革命」也不完全是產業的革命,因為產業革命的某些最「革命的」方面恰好是人口統計學的(人口規模的變化以及農村和城市人口傳統比例的變化)、農業的和經濟的(商業、貿易的增長,現代競爭體制)方面。
至少對於那些認為「產業革命」是一個有意義的概念的著作家來說,它似乎引起了非常激烈的爭論。我們在第26章將看到與西波拉(Cipola)所表達的下述觀點(1973,7)相似的關於科學革命的大辯論的一些實例(巴特費爾德,史密斯,奧恩斯坦):
在1780年至1850年這一時期不到三代人中,一場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的影響深遠的革命改變了英國的面貌。從那時起,世界不再是清一色的。歷史學家經常使用或誤用「革命」一詞意指一場激進的變革,但是,從來沒有什麼革命像產業革命這樣是如此激動人心地「革命的」——也許新石器時代的革命是一個例外。這兩次革命都改變了歷史的進程,可以說,這其中的每一次革命都引起了歷史過程中的突變。新石器時代的革命使人類從一個由狩獵者的野蠻的群體組成的分散的集團(據霍布斯的名言,這時人類的生活是「孤獨、貧窮、骯髒、野蠻和短暫的」)向一個有點相互依賴的農業社會集團轉變。工業革命則使人由農夫-牧羊人轉變為以無生命能源為動力的機器的操縱者。
其他的例證還有:產業革命「在不到兩百年的時間裡改變了西方人的生活,改變了西方社會的性質以及它同世界其他民族的關係」(蘭德斯1969,1);「人類社會的生產力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擺脫了束縛自己發展的桎梏,因此能夠持續地迅速地向前發展,從而達到今天人、商品和公用事業的無限制的增加」(霍布斯鮑姆1962,45)。霍布斯鮑姆(1968,13)斷言:「產業革命標誌著有文獻記載的世界歷史中人類生活的最根本的轉變」。甚至在湯因比的書中也可以找到相當平凡的例子。專門論述「革命的主要特點」的一章開始的兩句話是;「產業革命的實質是用競爭取代以前控制和決定著財富的生產和分配的中世紀的規則。因此,它不僅是英國歷史最重要的事實之一,而且,歐洲兩大思想體系——經濟科學以及與之相對應的社會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也都歸功於它」(P.58)。在這一章中,湯因比強調人口的迅速增長和「土地革命」,這兩者「在18世紀末偉大的工業變革中發揮了製造業中的革命——通常人們更注意這個領域的革命——所具有的同樣巨大的作用」(p.61)。
20世紀伊始,一些著作家即開始設想其他的工業革命。《社會科學百科全書》(1932)提請人們注意兩部著作。在這兩部著作中,作者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朝向合理化的努力以及由於電力和新的化學工序的出現和進步而發生的變化」看作是「新的產業革命」(W.米金)和「第二次產業革命」(H.S.傑文斯)。這兩部著作還提出,甚至在這次產業革命開始之前,已經發生了其他的工業革命。早在1894年,J.R.格林夫人就曾寫到15世紀英國的產業革命,而且在我們自己所處的時代中,H.范韋爾韋克已考慮過11世紀的一種「產業革命」,而V.戈登·查爾德則在自己的著作中談及青銅器時代末期的一次「產業革命」。這個設想產生過其他工業革命的過程與科學史學家們關於已經發生過不止一次科學革命的討論不無相似之處(請參看上面第6章)。
產業革命與科學革命的相似之處還在於這樣一個方面,即一些歷史學家傾向於把這兩種革命看作是連續的過程,一直延續到2O世紀,甚至延續至今。因此,埃裡克·霍布斯鮑姆(1962,46)特別指出,產業革命「的確不是一個有開始有結束的事件。問它將在什麼時候『結束』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的實質在於,自此以後,革命變革成為規範,它仍然在繼續」。
依據這些多變的概念,幾乎所有論述產業革命的作者都認識到,需要使他們的術語更精確。戴維·蘭德斯(1969,1)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相當細緻而廣泛的討論。他指出:「『產業革命』(小寫)這兩個詞通常指技術創新的複雜性。這裡所說的技術創新用機器代替人的技能,用無生命的力量代替人的和動物的力量,從而促成了由手工藝業向製造業的轉變,而且也因此產生了一門現代經濟學」。這種「產業革命」「已經使許多國家發生了變化,雖然變化的程度各有不同。」蘭德斯進一步說:
這些詞有時還具有另一種意義。它們通常被用來概指任何迅速的重大的技術工藝變革,而且,歷史學家們已經談到一次「13世紀的產業革命」,一次「比較早的產業革命」,「第二次產業革命」,「南部棉花產區的產業革命」。在這個意義上,那麼,我們擁有多少歷史地劃定的產業革命的順序,加上那些將會在未來出現的順序,那麼,我們就會經歷多次「革命」;例如,有這樣一些人,他們說,我們已經處在第三次產業革命之中,第三次產業革命是自動化、空中運輸和原子能的革命。
最後,蘭德斯注意到當把兩個詞大寫時產生的第三種意思。產業革命這個術語通常「指從農業和手工業經濟轉變到以工業和機器製造業為主的經濟過程的第一個歷史證明」。這次產業革命「是18世紀在英國開始的,然後又以不同的方式傳播至歐洲大陸國家及海外其他幾個地區」。
當G.N.克拉克(1953,29)1952年在格拉斯哥就產業革命概念進行講演時,他不禁斷言,「從歷史編纂學的觀點看,產業革命的思想已經衰頹了」: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名稱通常所限定的那個短暫的時期,是一個迅速變革的時期……產生了令人驚奇的新的機器;人口的大規模增長和流動;一種新的社會不滿。然而,這些都不是可以用一句話的公式來概括的經濟生活中一個獨特的突變和盛衰的方面。
特別是,克拉克發現,產業革命是有先例的,所以它並沒有什麼明顯的開端。而且,實際的時間表在不同的——雖然是相近的——地點或場合也是不一樣的。最後,他問,什麼革命可能從17世紀開始,而到20世紀仍然尚未完成?我們將會看到,當20世紀的歷史學家深入研究科學革命的時候,這些同樣的考慮幾乎都會出現(下面,第26章)。
|
|